冤家对头下一句怎么说_冤家对头下一句

tamoadmin 成语解读 2024-06-05 0
  1. 朱元璋的故事之沈万山和朱元璋
  2. 心好,嘴不好,荣华富贵全没了!句句到肉!
  3. 卢梭与伏尔泰的关系
  4. 人之间-论恩怨情仇
  5. 我国古代历史上有哪些著名冤家对头?
  6. 卢梭:人为什么会痛苦

第1、2集 《琴声动我心》(上下)

第3集 《刘梅的论文》

第4集 《鼓励教育》

冤家对头下一句怎么说_冤家对头下一句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第5集 《冤家对头》

第6集 《妈妈要参军》

第7集 《刘星的失眠》

第8集 《祝你健康》

第9、10集 《如此排名》(上下)

第11、12集 《缘来如此》(上下)

第13、14集 《最佳搭档》(上下)

第15集 《汉堡包与炸酱面》

第16集 《一场虚惊》

第17、18集 《大厨》(上下)

第19、20集 《智者千虑》(上下)

第21、22集 《漫长的等待》(上下)

第23集 《两只蝴蝶》

第24集 《明日之星》

第25-28集 铁蛋系列

第25集 《危险人物》

第26集 《朋友

第27集 《我的父母我做主》

第28集 《走向新生活

第29-30集 哥们系列

第29集 《少林少林》

第30集 《哥们义气》

第31集 《紧急疏散》

第32集 《义卖风波》

第33集 《特殊体验》

第34集 《一夜奇梦》

第35集 《神奇的门锁》

第36集 《商机》

第37、38集 《补课》(上下)

第39、40集 《我的志愿》(上下)

第41、42集 《临别之际》(上下)

第43、44集 《我们要独立》(上下)

第45、46集 《社区勇士》(上下)

第47集 《勇气》

第48集 《大扫除》

第49、50集 《夏雪的工作》(上下)

第51集 《眼睛跳》

第52集 《家有宝贝》

第53、54集 《造型师》(上下)

第55、56集 《请接受我》(上下)

第57集 《我有我创意》

第58、59集 《鼻子》(上下)

第60集 《我的妈妈》

第61集 《可爱的***》

第62、63集 《神秘三号》(上下)

第64、65集 《谁领养谁》(上下)

第66集 《找感觉》

第67、68集 《热锅上蚂蚁》(上下)

第69、70集 《消费的权利》(上下)

第71集 《家庭暴力》

第72集 《报答》

第73、74集 《神秘的女孩》(上下)

第75、76集 《度日如年》(上下)

第77集 《减肥记》

第78集 《掉包记》

第79集 《发泄墙》

第80集 《谁说我不在乎》

第81集 《趣味比赛》

第82、83集 《知心朋友》(上下)

第84集 《送礼》

第85集 《英雄的烦恼》

第86集 《追不回来的足球》

第87集 《亲情安慰》

第88集 《室友的烦恼》

第89集 《将好事进行到底》

第90集 《我猜猜猜》

第91集 《阳刚之美》

第92集 《全家总动员》

第93集 《作家兄弟

第94集 《是对是错》

第95、96集 《重归于好》

第***集 《拼出新生活》

第98集 《以旧换新》

第99、100集 《超级业主》(上下)

第90集 《我猜猜猜》是555那集,(三年级题目的答案都让人猜不到啊)

朱元璋的故事之沈万山和朱元璋

苗阜老师如今是主流相声界的红人,自从跟了曲协姜昆之后,就经常高举反三俗的大旗来抨击德云社的相声,几乎已经忘记了自己原来是如何出身的了!曾经的苗阜也是传统相声的拥护者,还和德云社的郭德纲神交了很长时间,尊称老郭为师哥,苗阜青曲社创建之处也是模仿德云社的演出风格,郭德纲率领的德云社就是苗阜一直追随的目标。可是如今的苗阜已经今非昔比了,已经是曲协的人,而且成为了主流相声界的代表人物,和非主流相声的代表郭德纲也从好友变成了?冤家对头?,时不时就会抨击德云社的三俗相声,不过看上去已经可以和郭德纲分庭抗礼的苗阜老师,似乎始终都在蹭郭德纲的热度,始终都活在老郭的阴影下!

苗阜和郭德纲在相声界算是同辈,所以很早之前苗阜还是会尊称郭德纲一声师哥的。不过自从2014年第一次登上了央视春晚的舞台之后,苗阜的相声事业开始走上了巅峰,之后还成功加入了曲协,成为支持姜昆反三俗相声阵营的得力干将,苗阜从此有了各种光鲜亮丽的身份,但是和老郭的关系却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原来郭德纲的德云社有难会力挺变成了抨击,不过老郭的德云社并没有因此受到影响,反而越来越红火,***圈里一直流传些一句话?吃一口唐僧肉可以长生不老,骂一句郭德纲可以大红大紫?,几乎都在蹭郭德纲的热度,而苗阜也一直被质疑是蹭老郭的热度!

武汉迎来了巨大的挑战,疫情面前各界人士都伸出了援助之手,郭德纲作为公众明星人物也是捐款捐物尽自己最大的力量去帮助武汉,郭德纲早在一月下旬捐完款之后就在微博写到?位卑未敢忘忧国?,意思是自己虽然身份低微,但是还是忧国忧民的!然而苗阜在为武汉捐款捐物之后,也在微博用了同样的话!

苗阜这段时间也确实在全力为武汉捐款捐物,并且积极协调各方面***,一批接着一批的向疫区运送紧缺物资,前两天因为赠送桶装84消毒液,还被网友误会是三无食用油。苗阜老师在这个时候确实做到了曲协人物应该做出的带头作用,不过一向高调的苗阜在微博中汇报自己的公益行为时,也用了老郭的那句话?位卑未敢忘忧国?,这可难免让人质疑有点蹭热度嫌疑了,中国语言博大精深,非得用这一句才可以表达捐款捐物的行为吗?

要知道这已经不是苗阜第一次在微博中***老郭的话了,郭德纲率领的德云社在过去几年里发展迅速,名声大噪,不仅在国内演出受到欢迎,而且还开拓了国外很多市场,每次演出都是人满为患,郭德纲也是有时候会拍摄演出时观众席的壮观场面,并且配上一句?满坑满谷?,这句话几乎已经成为老郭的专属用语了,可是苗阜后来也在微博中,用满坑满谷来形容自己的演出场面!

如果说一次是偶然,那么现在第二次用老郭的用语了,这可就不是偶然了,难免有蹭热度的嫌疑!如果不承认是蹭郭德纲的热度的话,那么只能说明苗阜老师当年受到郭德纲的影响太大了,始终都活在老郭的阴影下!也正反映了如今主流相声界的一个怪现象,一边排斥非主流相声,一边还需要非主流相声拯救相声!

心好,嘴不好,荣华富贵全没了!句句到肉!

沈万山是苏州人,从小是个孤儿,靠舅舅过到十来岁,舅舅也养不活他了,就流落到街上要饭。有一回,年三十晚上,家家关门吃团圆饭,他晚饭还没着落,闷头走到一座庙门口,“吱呀”一声门开了,偷嘴和尚撂出一包鸡毛来。沈万山拾起来一看,不能吃,不能卖。又舍不得甩,就拿它和和烂泥捏泥雀子玩。捏呀捏的,捏上了瘾,越捏越神,捏到九九八十一个,这些泥雀子陡然“叽叽喳喳”一阵叫,翅膀一扇飞起来了。沈万山哪肯白费心血,拔起腿来就追,一追追了几天几夜,追到个车水马龙的大街,泥雀子才趴下地不飞了。一问,这块叫集庆,老底子义叫金陵。金陵人欢喜他的泥雀子,争着买,沈万山就在南京立下脚来。,  这天,沈万山在秦淮河边卖泥雀子,看见个老人打鱼,网网都是空。老人叹口气正要收网,沈万山跳上前说:“老人家,我来试试看。”他手气好,一下子网上一条八九斤的大鲤鱼。第二网,一阵青蛙叫,网上来一只烂乌盆,没得用,随手又丢下河了。接着,他连撒了三次网,几十只青蛙“呱呱”叫,连着三回还是烂乌盆。,  老人说:“留着吧,喂喂猪也好。”,  就把烂乌盆留下来了。老人家把大鱼中间段子卖了,头尾拎回家叫女儿烧烧,留沈万山喝酒。谈谈说说,才晓得沈万山是个孤儿,又看他眉目清秀、聪明勤快,就招他做了女婿。,  这会儿,沈万山才有了家,三口子过得蛮和睦。,  这天,沈万山大清早扫院子,把扔在角落里的烂乌盆请出来洗干净,好给老婆桂英喂猪水。洗过盆就跟老丈人打鱼去了。桂英一用乌盆,出鬼了:倒进去的猪食,吃不完事小,越吃越多,披披满满弄了一院子!,  桂英洗了乌盆左看右看,不小心头上一根簪子掉下盆,只听得“哗啦啦”一声,变出一盆替子!放铜钱变铜钱,放碎银子变碎银子,我的妈呀,这是个聚宝盆!桂英又欢喜又害怕,怕传出去惹祸,一直瞒到过年,变的金银实在没处藏了,这才告诉爹爹和丈夫,两个男人一商议:家有黄金外有秤,瞒得了初一,瞒不过十五,只有出门做生意。人家只当是生意做发了,哪会想到他家有个聚宝盆呐!,  主意拿定,初五一过,沈万山就出门了。他本大利厚,能赚能蚀。几年下来,家私多得连他自己也没得数了。他在城里盖了九十九间半大房子,现在的白鹭洲就是他家的花园。,  放马、堆草的地方,后来就叫马道街、堆草巷啦。整个金陵城,沈万山成了富商当中的首富。,  哪晓得树大招风,沈万山遇到了冤家对头。,  有一回,沈万山在安徽一带做珠宝生意,客栈里遇到个卖乌梅的麻脸客人,姓朱。朱麻子见沈万山带了几大箱珠宝,眼红不过,高低哄着他掷散子玩,就赌那几箱珠宝,赢的拿,输的赔。沈万山拗不过他,就掷哆,一撒手掷了个六六大顺,没得再大了,派他通吃。朱麻子急得颗颗麻眼发紫,不认输,说:“不忙,我还要掷个卅七点哩!”抓起六颗般子一撒,五颗都转的六点,还有一颗,在碗里滴溜溜转了一阵,当真转出个七点来!看热闹的人都傻了眼。什么玩意?有的说,是当方土地帮的忙,他晓得朱麻子是皇帝命,“金口玉言”不是玩的,就变个蚂蚁爬在散子上,凑成七点,也有的说,是朱麻子做了手脚。,  总归,沈万山是赢家变输家,明知有鬼,也只好拉倒。沈万山见到当地流行拉肚,死了不少人,急需乌梅做药引子,就赶紧派船到外地买来乌梅,在当地贱价出售。不到三天销得精光,救了不少人性命,可这桩好事把个朱麻子害苦啦:他原想趁机在乌梅上发笔横财的,没想到沈万山出来做好事,害得他囤积的一批乌梅没人要了,霉的霉,烂的烂,连赢来的几箱珠宝,都蚀光。气得朱麻子直跺脚:“好你个沈万山!有朝一日碰到我手里,不叫你冲家,我朱字倒过来!”调睑就当兵造反去了。,  几年一过,朱元璋在南京登基做了皇帝。这天,穿了便装,跟军师刘基两人下馆子,跨进了沈万山新开的酒楼。沈万山恰巧在店里,刘基跟他有私交,就跟他耳朵边说:“来人是当今的朱皇帝!”沈万山一听,赶紧亲自伺候。一看,这皇上是个熟脸嘛。细想想,是安徽客栈里的朱麻子呀!沈万山蛮欢喜,连忙招呼:“噢――,朱,朱……”朱元璋麻脸一绷,冷眼瞧了他半天,才笑笑:“你是沈老板,我记得,记得!”吃过饭,沈万山不肯收钱,朱元璋哈哈一笑:“老弟。会东的日子在后头哩!”,  果真,朱皇帝要造城墙,叫沈万山出钱了。沈万山爽气,二话不说,认包了南门一段城墙。沈万山平时人缘好,爱周济人,一声说造城墙。四面八方都来相帮,加上钱多粮足,限期不到他那段就完工了。,  朱皇帝不信,亲自同刘基来看,左查右验,挑不出岔子。陡然他麻脸一挂:“沈万山,你犯了欺君之罪啦!”,  “皇上,这……”沈万山以为他说笑话呐。,  朱元璋一本正经:“你这段城,竟敢比我的金奉殿还高!”,  刘基有数:不是城墙高,是这一段的地身高,连忙解释、说情,才允了沈万山扒墙重造。,  哪晓得一挪墙窝子。坏事:遇到一处海眼,水“哗哗”直冒,泥包沙袋高低填不满。,  皇帝急了,问刘基有什么法子。刘基闷声不响,半天才说:“有是有,就怕难办。”禁不住皇帝催问,他只好说:“沈万山有个聚宝盆,只有它能填海眼,还要找个叫填得满的人去填。”,  “这有何难!”皇帝哈哈一笑:“我派人去要盆,你去找那个‘填得满’!”,  当天晚上,沈万山为了罚他扒城的事,心里抹不平,喝了药,早早上床睡了。老婆一旁劝他:“罚就罚呗,罚光我们还有聚宝盆哩!”,  话没说了,皇帝派人来拿聚宝盆了,带来一张御笔写的二指宽借条,言明三天后五更前归还。夫妻俩你望望我,我望望你:借是不借呢?沈万山再看看皇帝的亲笔,心想:金口玉言还能不作数么?就说了声:“遵旨!”就把聚宝盆交把来人拿走了。,  朱元璋拿到了聚宝盆,眉开眼笑。刘基呢,化装成***先生,走街串巷、还真访到一个卖柴的壮汉,叫田德满,被刘基一顿好话。骗到宫里。当晚,就叫他头顶聚宝盆,去填那个海眼。可怜田德满才走到海眼前,陡然一股吸劲,“呼噜”一声。就把他吸进了海眼,聚宝盆正好嵌在海眼上头,盆里泥巴不住地长,一刻工夫就把海眼堵死了。那段城后来就叫聚宝门啦。朱皇帝怕田德满冤魂不散,就在城门洞里放了个铁***,封他为护城神。,  这边,三天一到,沈万山夫妻就眼巴巴地望,望呀望呀,望到夜里梆子敲过四更,还不见人还盆来。沈万山来气了,心想:等五更一敲,我就拿着借条去找皇帝,看他这金口玉言的一国一之君,脸朝哪块搁?哪晓得怪气哩,一直等到天大亮,也没听见敲五更。沈万山出门去问打更的老头,老头说:“是皇帝下的令呀,走今儿起,金陵城里不许打五更,哪个打,杀哪个的头!”果真,以后南京就不打五更了。,  沈万山哪想到朱皇帝来这一招!夫妻俩气得七死八活,不吃不喝像两个呆子。一直到了第七天上,沈万山陡然开窍,对老婆哈哈一阵大笑:“桂英,你我白活了几十年!怎么会相信个皇帝佬儿?要杀要剐,还不全在他一句话?罢罢罢,拿去就拿去吧,人家没得聚宝盆,还不照样过一辈子?再说,我们还有不少家私哩!”说得老婆也“扑味”发笑,袖子一卷,亲自烧菜烫酒去了。沈万山失了宝,好容易自解自叹消了气。这天,朱皇帝忽然召他进宫,当着文武大臣,赏了他一个“洪武金钱”,笑嘻嘻说:“联念你献宝造城有功,特赏你这件国宝。”,  文武大臣个个又好气又好笑:人家为造城险险乎冲了家,不赏还罢,赏他这么个小钱,不明摆的叫人呕气么?沈万山倒欢欢喜喜接过小钱说:“谢皇上,小民一定将此国宝世代相传,永念皇恩。”,  一回家,沈万山就拿小钱缝了个鸡毛毽子,跟十来岁的小儿子踢着玩,嘻嘻哈哈闹笑了一阵,就上后园子里看花草去了。,  小儿子一个人踢够了正要走,门口来了个老要饭的,小儿子连忙掏钱,掏来掏去没得分文。老花子笑起来:“小少爷,毽子里不有个小钱么?”,  “那行,给你!”毽子给了叫花子。,  叫花子去买馒头,伙计说:“这什么钱?没见过嘛!”,  刚巧皇宫里两个差人路过,一看是枚御钱,不问三七廿一,当下把花子绑走了。皇帝晓得了,心想:洪武金钱除了沈万山旁人没得,他胆敢把御钱赏花子,这盘儿死定了。可花子死活不肯招,就决定当晚传令沈万山:明儿大早带洪武金钱上殿,跟老花子当面对质。,  沈万山急吧,角角落落找,找不到毽子,小儿子睡得正香,被他猛推醒了,想想,说:“给老花子了!”沈万山呆掉了,晓得自己死到临头,叹了口气,冲出门碰碰运气去。,  第二天早上,朱皇帝升殿,问了:“沈万山,联赏你的御钱带来了吗?我要收回,重新赏你一件国宝!”,  沈万山忙说:“皇上,小民我无功不受禄,赏我一枚御钱,足够我世代受用了。”,  “少废话,把御钱呈上来!”,  文武百官都替他惊一身冷汗,沈万山倒不急不慌掏出个红绸包给人呈上去,皇帝打开一看,眉毛吊多高一一愣住了:包里端端止正一枚洪武金钱,跟花子的一模一样!,  原来,一个在钱局当过差的老铜匠,连夜帮沈万山赶做了出来,除了少个暗记,局外人是分不出真***的。朱皇帝想叫人来验验真***,可两个小钱一模一样,也分不清哪是哪个的来,干脆歪着斧子砍,大喝一声:“沈万山,你胆敢拿***钱来欺骗我皇上,拉出去斩首!”一句话没说了,花子陡然“扑咚”一跪:“万岁爷!***钱是我的,我做得玩玩的,哪晓得犯罪,以后再不敢啦!”,  “什么,是你?”皇帝倒一时下不了台。,  “是我,求万岁爷饶命!”花子头磕得“咚咚”响。他心里话:反正我也活够了,今儿能替沈万山去死,倒报了个恩情。,  “拿花子推出午门问斩!”皇帝一声令下,刀斧手正要上前,沈万山站出来喊:“慢,一人做事一人当,***钱是我做的,要杀杀我,跟花子无关!”文武百官一齐跪下替沈万山求情。朱皇帝心想:也罢,留你个整尸吧,就改判沈万山发配云南充军。,  临行的头天晚上,刘基问沈万山有什么话说?沈万山摇摇头讲:“只有一桩,明儿我出了南门,望老先生把城门大开三天。我好一路走,一路回头,望见金陵的父老兄弟呀!”刘基点头答应。,  第二天,沈万山看见沿路的人摆了瓜果茶食为他送行。走到离铁心桥七八里路的地方,回头一望,后面跟了黑鸦鸦一大阵白鸽、黄雀,沈万山晓得都是他的财宝变的,站住脚大喝一声:“我沈万山落到这步田地,你们还跟我做什么!”那些胆小的雀子一吓,扑扑落落掉了一地,变成了五颜六色的石头子儿。后来这地点就叫石子岗了。,  沈万山出了城,一步气回头,望金陵的父老,许多胆大的雀子还跟着他飞,一直飞到云南,拱进山肚里变成了宝矿,要不那一带的黄铜、白铜怎那么多呢?有的说,沈万山半路就饿死了;也有说,他走到半路,被成千上万的鸟雀接上天去啦,他是活财神下凡嘛!沈万山前脚走,朱皇帝后脚就派人去抄家,抄到哪块,哪块飞出一阵彩雀子,呼呼啦啦走大开的南门出去,飞了三天三夜,飞得净光。皇帝佬儿呢,连一文小钱也不曾捞到。朱元璋

卢梭与伏尔泰的关系

言语伤人,比***还要严重。忍辱就像大海、能够纳百川。

1、人家侮辱你,你要当作是培福;人家伤害你,你要当作是他来成就你。你受尽委屈,记得!你是有福报的人,不要抗拒,一个人伤害别人两种情形:伤害别人就是花自己的功德法财,一个伤害别人的,心肠不好,常常伤害人家,就是拿钱去给人家赚;一个忍辱的人,就是一直收钱。这个大忍辱就像开银行、能够纳百川。

2、世界上有一种生意是永远亏本,那就是发脾气。

3、心好嘴不好,荣华富贵折去了。

4、什么都不能忍耐,你的成就就有限。忍辱也就是我们世间人讲的恒心、毅力、长远心。称心如意的要忍,为什么?怕生贪爱,要保持距离。冤家对头也要忍,为什么?保护你自己的清净心。修忍辱的果报是相好。

5、“一念嗔心起,百万障门开”,嗔恚(chen hui)心一起,智慧就没有了,理性被蒙蔽了,于是全凭感情用事,不仅伤害自己,而且有意无意与一切众生结冤仇。冤仇若不能化解,因缘成熟时,报应就现前,冤冤相报,而且果报必定一次比一次残酷。

6、人的身体、心情与大自然融成一片,是真正的养生之道。七情五欲扰乱自然,扰乱人体。七情是“喜、怒、哀、乐、爱、恶、欲”。其中最严重的,破坏力最大的是嗔恨、发怒。李炳南老师曾说,中国医学的根本典籍《黄帝内经?灵枢》讲到,人的正常寿命应当是两百岁,活不到两百岁,是自己的烦恼把身体糟蹋了。永远生活在大慈悲境界的人,不老、不衰、不迷、不邪、不染,这是究竟圆满殊胜的功德,是真实的快乐。

7、纵然别人侮辱我、毁谤我、陷害我,也仍然要以善心待之,并由衷地感恩。正是由于对方的侮辱、毁谤和陷害,消除了自己过去今生所造的罪业,因而决不能有丝毫怨恨之心。若有丝毫怨恨之心,不但不能消业,反而增长业障。

8、不安静是自己不让自己好,不修行就不能过一天安静生活。

9、您问佛哪天能好,佛说看您哪天老实,哪天安静,哪天听话,哪天修行。

10、“发脾气是修行人的大忌,‘火烧功德林’不是妄说。如果不改掉这个坏脾气,无论一天念多少部经,讲多少次法,度多少人学佛,你自己都出不了三界。发脾气本身就是无明的表现,无明就是不明白。你自己都不明白佛法,怎么可能很圆满的度人?

11、我们以不善的心对人,恶意对人,受害者只有十分之三,自己受害十分之七,那是糟蹋自己。你自己要健康、要长寿、要充满智慧,你就用爱心对一切众生,我们全身细胞都是爱心、都是善心。

12、言语伤人,比***还要严重,这个事实真相,很少人知道!口造业是最容易的,而且造得最多,来生的果报非常惨烈。

13、不论发生了什么不愉快的事情都要学会不去烦恼,因为烦恼比岁月更容易催老我们的容颜。它会影响我们的心境,增添我们身心的负重,破坏我们的人际关系。

14、测量一个人的力量大小,应看他的自制力如何。谁不能克制自己,他就永远是个奴隶。克制自己,才能驾驭自己,成就自己。放纵自己,就会被 *** 和欲望的魔力牵制,不得自由。莫说成就事业,甚至会走向可悲的境地。一个人只有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也能坚持做正确的事,才算真正成为了自己的主人。这是一个人获得无悔人生必备的素质。

15、世出世法成就的大小,全在于忍耐功夫之高低。忍耐功夫愈高,成就愈大;忍耐功夫愈低,成就愈小。不能忍耐,则无成就! 如果喜欢这篇文章,或是觉得有趣或实用,请分享出去让更多人看看吧!

人之间-论恩怨情仇

他们各自的伟大都是毫无疑问的。他们俩活动在同一历史舞台之上,死于同一年,一前一后被请进先贤祠,棺木相距不过咫尺:世界上本来不应该有比他们更接近的人了,他们也应当是最亲密的战友。然而,众所周知,他们生前却是冤家对头,互相仇视,互相攻击,至死不息。 日内瓦处处有两位***的遗迹:卢梭在这里刮刮入地,伏尔泰在这里安享晚年。有时翻翻两人的著作,常为他们思想的犀利和心胸的宽广而叫好,这时就又为他们的嫉恨和狭窄而叹息。我弄不清楚他们究竟为什么如此决绝地翻脸,也搞不懂又为什么他们偏偏要挤在日内瓦这么个小地方,以至应了冤家路窄的说法。于是总想借什么机会,一吐骨鲠为快。 本来他们都是以巴黎为主要活动舞台的,后来却都向往起日内瓦来了。也许巴黎和日内瓦代表了一个文化坐标中的两极。 早年在巴黎风光十足的伏尔泰,晚年在日内瓦大置房产(他也许是大文豪中少有的甚至是唯一的在生意场大获成功的人),定居下来,一住二十多年。他在给朋友的信中甚至把自己称作“瑞士人”。对这两个城市,他有自己的看法:“我一直觉得,25岁时人应当生活在巴黎,而50岁时要生活在日内瓦。”他没说为什么,但从以下的话中可略知其意:“我老了,病也多了,我的身体需要一个好医生,我的精神需要一个象日内瓦这样的社会环境。”巴黎朝气蓬勃,人才济济,明火执杖,是年青人打天下的地方;日内瓦则是世外桃源,净土一片,是暮年老骥沉思冥想的去处。 但伏尔泰这一住不要紧,却打破了另一个人的“海归”梦。这人便是卢梭。 比伏尔泰小18岁的卢梭在地理上的人生道路正与伏尔泰相反:他生于日内瓦,之后去法国。从小是孤儿的卢梭,反对加尔文主义,很年轻时便退出当时在日内瓦占统治地位的新教组织,而皈依天主教。由于对新教的叛逆,卢梭在日内瓦当政者眼里是一名异***,受到种种指责,最后被取消了公民权。于是卢梭十二岁时徒步流浪去法国,在巴黎自学成才并成名。 1754年卢梭回到日内瓦,在那里被当作文豪受到隆重热烈的欢迎,当局撤消了以前对他所有的指责,当然不用说还恢复了他的公民权。日内瓦是个注重实际的地方。而卢梭似乎对他在日内瓦受到的待遇十分满意,自称“日内瓦公民”,住了很长时间。他本打算在日内瓦重新定居下来,但后来听说伏尔泰即将要搬到日内瓦来住,居然马上改变态度,带着家人又匆匆回到了巴黎。两人就是这样,从一开始成名,就保持着一种莫名的疏远和冷淡。 也许是出于礼貌,也许是想打破两人难耐的互相沉默,1755年卢梭把他参加第戎科学院竞赛的论文《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寄给了伏尔泰。这篇在人类思想史上有地位的文章表达了这样一种观点:人类的不平等是人类自身在社会化进程中造成的。这本来是启蒙时代思想丰收的硕果之一,与伏尔泰的理性精神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但是,出于难以揣摩的动机,收到书的伏尔泰却不打算作如是说。1755年8月30日,他就卢梭的这本新著给作者回信。回信的第一句话便是:“先生,我收到了您的反人类的新著,谨表感谢。”一下子就把问题定了性:反人类。但是好笑的是,他接着还要表示“感谢”,使这个句子显得相当古怪,相当别扭:既然是这么“反动”的书,何谢之有? 如果是为了表示礼貌,那也一般先说:收到您的新著,谨表感谢。然后再说:但这是一本反人类的书……现在的句子,把礼貌和抨击不加转折地揉合在一起,产生的是讽刺和幽默的效果,或者说,带有的是一种随随便便的风度。 这种讽刺,这种随便,在信的下文有着更充分的体现。伏尔泰接着这样写道:“从来没有人用这么多的才智来让我们变得愚蠢;读您的大作让人想爬在地上四足行走。不过,由于我丢掉这个习惯已有六十多年,我遗憾地意识到要重操旧习在我是不可能的了……” 在伏尔泰看来,卢梭关于人类社会化带来的人性堕落的说法是要把人类拉回到史前野蛮时代去。卢梭的思想当然不是如此。我在这里没有必要去对他们的哲理展开对***析,因为伏尔泰的批评表现为一种半开玩笑,半当真的讥刺,与两人的深层思想没有太大的关系。聪明如伏尔泰,他是不会不知道卢梭决非他的敌人。我们在同一信中还可以看到伏尔泰对卢梭的关心:“我从夏比意先生那里得知,您的健康状况很不好。您应当回到您的故土,呼吸家乡的空气,享受自由,与我一起喝当地母牛产的奶,在大自然中悠然倘佯……”这应当说是很亲切的话。但是由于上下文的关系,让人感到这似乎是说:怪不得你的文章如此糟糕,因为你的身体很糟糕! 伏尔泰在这样随便说说笑笑,举重若轻,但收信人却没同样的心情。作为日内瓦人的卢梭,敏感而缺少幽默,不象法国人那样开朗。伏尔泰的这封信,本来也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对卢梭的心灵却是打击不小。他在给伏尔泰的回信里说:“现在轮到我来对你表示万分的感谢。我把我那本糟糕的书寄你,不是为了得到你如此的‘恭维’,而仅仅是把你当作自己阵营的首领而尽的义务和表达的尊敬……”语句充满讥刺,也满含委屈和痛苦。 两人没有寻找修复关系的愿望,反而在怨恨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1756年伏尔泰发表长诗《关于里斯本灾难与自然法之诗》,卢梭觉得“报仇”的机会到了,发表了评论“关于天命的通信”,其中极力抨击伏尔泰诗中的“绝望”情绪。而卢梭的《社会契约论》,这部以后成为法国大革命圣经的著作,则被伏尔泰抨击为“非社会的”。可以想象,***如两人并非敌人,甚至是朋友的话,这样的评论是不会出现的。没有什么真正的内在的哲学思想差异能够导致这种冲突。 ***如说,这些还可以说是思想或学术上的争论的话,以下事情的表现就纯粹是闹着玩了: 有一次,日内瓦大剧院起火,伏尔泰写了篇匿名文章(《日内瓦战争》),揭发说火是卢梭放的,因为卢梭反对剧院文化。 而当日内瓦民众发起捐款为伏尔泰塑造铜像时,卢梭则寄去2个法朗,以示嘲笑。 在以后的对垒中,双方用词越愈尖刻,例如“大儒主义者”,“厌世者”,等等。伏尔泰于1764年匿名发表《公民的情感》一文,抨击卢梭将子女送入孤儿院的事。正是这篇东西促使卢梭动手写下了名垂后世的《忏悔录》。这算是两人争吵唯一的积极成果。我想,***如伏尔泰知道这样的结果,他也许不会写那篇文章的。 有趣的是,这两个大哲学家都是在对方的故乡——伏尔泰在日内瓦,卢梭在巴黎——对对方进行口诛笔伐的。卢梭称伏尔泰是个“流浪汉”,伏尔泰则说“我真怀疑巴黎文人是否真会欢迎这个外国人”。两人似乎都爱上了各自的住地,却忘记了那是对方的故乡! 1760年,卢梭给伏尔泰写了一封信,这也是他写给伏尔泰的最后一封信。这封信后来被他附在《忏悔录》里。信的第一段非常著名:“先生,我一点也不喜欢您,我是您的门徒,又是热烈的拥护者,您却给我造成了最痛心的苦难。日内瓦收留了您,您的报答便是断送了这个城市;我在我的同胞中极力为您捧场,您的报答便是挑拨离间:是您使我在自己的家乡无法立足,是您使我将客死他乡……”信是这样结束的:“总之,我恨您,这是您自找的……别了,先生。” 收到信后,伏尔泰不知作何答复,一直没有回信,但忍不住到处发泄。在给一个朋友的信中他写道:“我收到卢梭一封长信,发觉他是越来越疯了,这是很令人遗憾的事。”在给另一个朋友的信中更写到:“卢梭真是个大疯子,一个坏疯子。他想让人相信我在迫害他……” 这些话,卢梭的也好,伏尔泰的也好,今天看来,只能使人忍俊不禁,都不是什么值得分清是非的事。 但无论如何,伏尔泰与卢梭互相关注着对方,尽管是带着仇视的眼光。在某种意义上,两人之间的激战甚至成为他们生命中的必要支柱。1778年5月30日,伏尔泰与世长辞,他在遗嘱中说:“当我离开人间时,我热爱上帝,热爱我的朋友,也不嫉恨我的敌人。”卢梭当在他所不嫉恨的人中间吧?33天后(7月2日)卢梭在巴黎附近的一个小村庄里也离开了人间。他们两人似乎不能单独在这世间上活着…… 1791年,法国大革命进入***。路易十六乔装出逃,在边境露馅,被革命党逮捕,送入监狱。7月11日,革命党人把他们的精神领袖伏尔泰的灵柩请进先贤祠,作为对国家有杰出贡献的伟人供奉起来。连绵十几里长的送灵柩队伍故意在路易十六囚室窗口下经过,以进一步***这个即将上断头台的皇帝的神经。 三年后,1794年10月11日,按照法国国民公会作出的决议,卢梭也也被请进先贤祠,受到与伏尔泰同样的待遇。是日,成千上万的人在先贤祠前举行隆重仪式,然后把卢梭的灵柩安放在离伏尔泰墓地仅几尺之遥的地方。这并不是法国人的幽默,要把两个仇人放在一起让他们在天堂继续恶斗,而是人们根本不把他们的争论、他们的怨和仇当一回事。历史更把这场战争给抹去了。 《包法利夫人》的作者福楼拜多次来日内瓦,第一次是1845年,当时是他姐姐新婚,福楼拜家庭全体成员陪伴新婚夫妇去意大利旅行,回法国时,沿莱蒙湖走了一下,从巍维经洛桑,直至日内瓦。 关于这次旅行,福楼拜作了一些笔记,大部分是用极其简短的文字对所见事物作的印象主义式的记录。例如: “洛桑风格沉重,好。——丑女人,缺乏风度。——不止一个。——目光交流(意大利杂货店女人)。 “尼翁(距日内瓦20公里的一个小镇):安静,温柔的城市,是个养病的地方。” 在日内瓦,他继续用这样的笔调写了图书馆、博物馆等景点。但有两个地方,他却作了较为详细的***洋溢的描写,它们是卢梭岛和伏尔泰故居,这两个敌对伟人的纪念之地。我节录如下: “卢梭岛:晚上,当我进入那里时,人们正在演奏音乐。这是一些德国人,以一种舒坦的方式吹着铜管。他(卢梭)端坐在椅子上(指卢梭的雕像),纹丝不动,脑袋向前微倾,神态机智而又温和。——左面,几棵挺拔的杨树在风中微微的抖动。——他是多么爱音乐,这个可怜的让雅克(卢梭的名字)。我思念着他,用我全部的灵魂思念着他……这是怎样的一个人!怎样的一个灵魂!怎样的溶岩、怎样的冲击波!……帕蒂尔作的雕象真是太漂亮了,我都不敢肯定,是否它只是在我身上产生这样的效果。” “伏尔泰故居:城堡(伏尔泰住在一个城堡式的房子里)位于小树林中间。透过细雨,树叶是淡绿式的。——小城堡只有一层楼,二个厢房,三个短楼梯,中间那个通向伏尔泰的工作室,从那里可以看到花园。……应当在那里关上一天,独自散步。凄凉、空旷,绿色的光线从窗***入;我被一种陌生的忧伤感攫住,为这十八世纪充实的一生和明智的存在的逝去而感到遗憾。我想像着这个男人每天从客厅进入这间屋子,打开所有的窗门……接待我的是伏尔泰在世时的仆人,一个普通老头,似乎还沉浸在对他主人的回忆中。他曾为伏尔泰服务了5年,是他负责购买日常用品。‘你和他说过话吗?’‘啊,当然。先生,好几次。他是个干瘦的人,很瘦。’‘他好吗?’‘好,先生。但不能对他不服从。他脾气很大,经常发火,……他揪我们的耳朵,他揪了我好几次。但大家都很喜欢他。他很好,慷慨,但决不能忍受对他的不服从!’我用渴望的眼光盯着这老头,试图在他身上收集到伏尔泰留下的什么东西!” 福楼拜不会不知道两人的关系,但他在游记中只字未提这点,有的只是对他们的仰慕和思念,至于两人的恶斗似乎是不值一提的细末微节。法国人把他们俩都请进先贤祠,还让他们紧紧挨着,当源于同样的想法。 我理解人们对卢梭与伏尔泰关系的沉默:重要的是他们各自的伟大贡献,吵架毕竟是人之常情,无足轻重。但是,他们的恩怨真的一点启示也没有吗?我想还是有的,那就是:人类之间的仇恨,除了利益因素之外,很多是源于某种小小的东西:一句话,一个眼神,一种情绪,一种感觉,尽管细小微弱,一旦燃烧蔓延,足以把友情撕裂,把理性抛弃,直到使人疯狂,不可收拾的地步。人与人之间的理解,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是一个永恒的难题。伟人们尚且无法解决,何况我们这些芸芸众生呢!人啊人,你就是这么一种任性而又危险的动物!

我国古代历史上有哪些著名冤家对头?

人与人之间的恩怨情仇来自于争名夺利过程,人是一种贪婪的名利动物,每个人都想从别人身上得到更多好处,***都在追求自身名利最大化和自我为中心。恩怨情仇从本质上看是因人际间名利失衡所造成的心理不平衡,是名利存在模式下“当然我”之间所特有的一种人际关系,其中“怨”在人际关系中占主导地位。恩怨源自名利争斗,源自人与人之间的名利不平衡,少些名利纠葛,恩怨自然就少,超然于名利,就无所谓恩怨。

“怨”是期望值大于现实值所产生的心理不平衡。怨恨源自于高期望值+低容忍度,期望值愈高、容忍度愈低怨气就愈多。你给人家的名利超过他的期望值就是恩,相反,你给人家的名利小于他的期望值就是怨——多许少与者怨。负能量在容忍度内就会忍,超过容忍度就会发怒。怨积累到一定程度就化友为敌,就变成仇恨。人之通病是对别人的期望值往往过高——高估你可能带给他的名利,其过程必然是从期望到失望,从失望到怨恨。你对别人过高的期望值的结果是怨恨他人,而对自己过高的期望值的结果是嫉恨他人。

扩展阅读 :《人之道》+《天之道》

如何化解心头之“怨”?作者归结为“恕+忍+怒”三个字。“恕”是对待“怨”的最高境界,只有“超然我”才能做到,也是孔子所倡导的。子贡问孔子:“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孔子回答说:“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世人总是怨天尤人,怨多恩少,其根源在对名利的期望值太高。儒家的“以责人之心责己,以恕己之心恕人”,以平和的心态对待“怨”,调高容忍度,降低期望值,有利于自身平衡,也有助于与人平衡。中文的“心”字应当就是人如何运用剩余智慧问题,恩、怨、忍、怒、恕等字都是“心”字底——只有“心平”才能“气和”,因为“平心”所以“静气”,而人最难战胜的是嗔恚心,最难修到的是平和心。心奴为怒,如心为恕,修心就是把脾气修小、情绪修少、心态修好。

“怒”是对心中怨气的一种释放形式,通过“怒”释放掉怨气的能量,从而恢复平衡,但释放出的怒气或怨气是一种负能量,释放负能量会造成新的不平衡。人与人之间负能量的背后是名利冲突,是各种反平衡因素。怨而不怒便是忍,就是对反平衡行为的容忍度,虽说忍一时风平浪静,但是,“忍”仅仅是将怨气的负能量积累起来,只会增加了内在的压力,反而加大自身的不平衡。“忍”的程度取决于个体的抗压和承受能力,调高容忍度可扩大自身的生存空间。

“怨”的实质是不平衡,“恕”属真平衡,“怒”是暂时平衡,“忍”是***平衡 。“怒”和“怨”都会释放负能量,“忍”会积蓄负能量,唯有“恕”产生正能量。“怒”是既伤人也伤己,而“忍字心头一把刀”,当忍无可忍时就会爆发成更大的“怒”,所以不要以势去压人家的“怒”,人家冲着你发怒应是好事。记住:常人“忍”的限度是一二不过三,对于你的错误,初次别人也许会宽容,再次只能是忍耐,再三肯定发怒,那种再三激都不怒的人反而可怕。高人善利用对手的情绪来实现目标,用“激将计”正是因——人发在怒时,智商=零蛋!

“恕”的境界最高,有容乃大,但最难修得;“怒”最符合自然,物不平则鸣;而“忍”的技术含量最高。什么事该忍——什么事不该忍?什么时候该忍——什么时候不该忍?那是很大的学问。忍辱负重者,必是大器大智慧。对名利事要忍,退一步海阔天空,忍一时风平浪静。为了实现既定的大目标,对一些枝节小问题要隐忍,如孔子说的:“小不忍,则乱大谋。”而对大是大非的原则问题要守住底线,所谓“是可忍,孰不可忍?”请记往一怨二忍三发怒定律,“忍”预示着更大的“怒”。所以,宁可被人怒,不可被人忍;宁叫我忍人,不叫人忍我。

“气”是心态不平衡所积蓄的负能量,内心平衡释放出来的是和气,而心态不平衡就会释放出怨气、怒气,甚至戾气。你心中有了怨气、怒气没得到释放就会感到憋气,自然需要出气。不管是什么“气”,你都要牢记 “要争气+不斗气”。积极地“争气”有利恢复平衡,而消极地“斗气”只会愈发不平衡。如是小人,你跟他斗什么气?如是君子,你又有什么气好斗?不可与小人一般见识,除非你也是小人。跟不讲理的人讲理,跟小人生气,只能是白费力气。脾气、怨气、赌气、拗气…非但不利于问题解决,还会制造更大的问题。

人生在世,受气、憋气在所难免,受了气就会产生压力,心中就不平衡,就需要释放。常言道“人活一口气”,可无论你怎么“气”,就是不要跟别人赌气。记住:与其跟他人斗气,不如自己争气。“争气”属负反馈——有利于自身平衡和目标的实现;而“斗气”属正反馈——加剧自身的不平衡。然而,受了一点气、一点委曲,就跟他人赌气、脾气、拗气、泄气,怨气,牢骚怪话一大堆,这是一块要命的短板。脾气、赌气、拗气、怨气…的结果只能是浪费自己的宝贵***,不如把时间精力化在分析和解决问题上。情绪脾气是剩余智慧的负产品,修心也是修情绪修脾气,能修到有智慧没脾气那是圣人。

抱怨的实质是不平衡,首先是你内在心态不平衡,二是你与别人的不平衡,或许是你对别人的期望值过高,三是你与环境的不平衡,或许是你不适应所在的名利场。抱怨是你把自己的怨气释放出去,你心理是暂时平衡了,但却把抱怨情绪传染给别人。抱怨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反而会破坏人际平衡。抱怨太多的人迟早会招致别人的反感。反过来,如果别人对你有抱怨,则要分析生产的原因,如属你的原因就应当尽量尽早地化解之。减少抱怨的方法是调低期望值:自己保持低期望值可减少你对他人的抱怨,调低他人的期望值可减少人家对你的抱怨。记住:抱怨非但于事无补,只会把事情搞得更糟。

对于人与人之间的恩恩怨怨,《菜根谭》有三句话,说的在理。一句是“处世不必邀功,无过便是功;与人不求感德,无怨便是德。” 另一句是“我有功于人不可念,而过则不可不念;人有恩于我不可忘,而怨则不可不忘。” 还有就是李嘉诚放在办公桌上的那句“求百事之荣,不如免一事之辱;邀千人之欢,不如释一人之怨。”与人相处重要一条就是要学会感恩,感恩不但有利于与他人平衡,也有利于自身平衡。感恩是一种平衡的心态,是一种准平衡,是一项修炼,也是一种吸引力。***都讨厌忘恩负义的“中山狼”,而学会感恩就会吸引到更多的“恩”。

感恩是一种心态,还是一门学问。学会感恩包括:谢天+谢地+谢人…感恩造化、感恩大自然、感恩父母、感恩师长、感恩同仁…感恩有恩于你的人,感恩有恩于你的环境,感恩别人的宽恕,感恩别人的同情,还要学会感恩困难、逆境、挫折…感恩之事无处不在,只要你有感恩之心。求存求活需要感恩,真正的感恩一定是以生存基础的;求名求利就会抱怨,建立在名利基础上的只有仇恨和争斗。处理恩怨的一般原则:无怨便是德,忘怨不忘恩,记情不记仇。不计较+不在乎+不抱怨。切记:恩愈“感”吸到的恩愈多,怨愈“抱”结的怨愈多。

人际间的恩怨情仇在不同的存在模式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在求存求活状态下的“打虎亲兄弟,战场父子兵”,到了求名求利状态也会自相残杀。患难时之恩爱夫妻,富贵时却反目成仇。一起打天下是战友,一起坐天下就成为仇敌,可以共患难,不可同富贵。可以“共患难”是因为以生存为基础,而不可“共富贵”是因为以名利为基础。同利相忌,同难相济。“吴人与越人相恶也”,在江中能同舟共济是为了生存,上了岸剑拔弩张是为了名利。不会平衡不可久,不知感恩不可大。凡以名利为基础的关系肯定好景不长。

人性中有一个通病,就是特别会记仇,只记恨别人坏处,忘记别人的好处,而想得到的好处总期望愈来愈多。九十九次好处,他往往记不得,而偶尔一次失误,他却牢牢记恨在心(100-1=0)。人常有一个心理,就是不满现实,总感到今不如昔,你给他的好处即使跟原先一样,他也就会觉得不如从前。所谓“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只是个别现象。洪应明针对人的这个毛病,开出的处方是“恩宜自淡而浓,先浓后淡者人忘其惠;威宜自严而宽,先宽后严者人怨其酷。”这里说的就是人际关系中边际效应递减,边际效应与期望值成反比,所以给别人的期望值应先低后高,如此可减少对你的怨恨。

人性中有两个坏毛病,叫做疑心病和红眼病,就是猜疑忌妒,人与人之间的怨仇往往由猜忌病而起。疑心病和红眼病源自剩余智慧及求名求利,此病加剧人与人之间的不平衡。人类是一种多疑的动物,越是聪明的人就越是猜忌,功利心越强的人毛病就越重。很多人有事无事,成天疑神疑鬼,见不得别人比自己好,猜疑和忌妒别人成了一种习惯。人类的猜忌病不同于动物的警觉。警觉是生命在生存争斗中而进化出的生存智慧,而多疑嫉妒则是人类为了争名夺利而产生的剩余智慧。猜疑忌妒是人际平衡的大敌,从本质上看它属于个人内在的不平衡。疑心病和红眼病是害人害己、破坏人际平衡的大毛病。有名有利时要保持低调,以防他人忌妒;得权得位时要真诚感恩,以防主人猜疑。

这里还要顺便对为人父母者补充几句:父母给子女的最大财富就是不贪财富。父母留给子女最大的资产就是没有或少冤家对头,你少结怨对子女就是一笔财富和资产,如能积点公德就更好。相反,你留给子女最大的负债则是叫子女替你报仇。父母不可将自己名利场上的怨恨带回家,不要把仇恨留给下一代,不然就等于留给子女一个沉重的包袱,宿怨会害了子女一生。其实,名利场上本来就无大事,即便有什么事也要:事来不拒,事去不留,但不可来事;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要就事论事,切不可无事生事。为了自己还是子女的生存,没有能力路路栽花怪不得你,但不可为名利而路路种刺。人在江湖,佛系一点,也是好滴;大事小事,忘我一次,也就过去。

天道自衡论》 汪叶斌 著

《破译道德经》 汪叶斌 著

卢梭:人为什么会痛苦

黄帝vs蚩尤

一个是华夏族的首领,一个是东夷族的大哥,他们之间的争斗发生在五千年前,具体的过程记载在我们民族的神话传说中。虽然是传说中的角逐,但意义却极其重大,因为这两个对头争夺的是中华民族的“冠名权”。涿鹿一战,黄帝在众神的帮助下,打垮了东夷联军,擒杀了蚩尤。从此我们生活的这片土地被叫做华夏大地,所有的中华儿女都自称是黄帝的子孙。

孙膑vs庞涓

传说中,两人同时受业于世外高人鬼谷子,但阴险的庞涓深知师弟孙膑的才能远在自己之上。所以下山之后,他时刻关注着孙膑的去向。在魏国,庞涓受到了魏王的重用,指挥着魏军横行中原,战无不胜。但当他听说师弟孙膑下山的消息之后,就将他骗到了魏国,对他展开了一系列的迫害。被挖去膝盖骨的孙膑利用自己的智慧逃出了师兄的魔爪,来到了齐国。从此师兄弟二人利用齐、魏两个大国的军队上演了一场斗智的好戏。最终心术不正的师兄在马陵道中了师弟的埋伏,全军覆没,***身亡。

刘邦vs项羽

鸿门宴、楚河汉界、四面楚歌、十面埋伏……这些中国人耳熟能详的成语和典故都是刘邦和项羽这对老冤家奉献的。这对曾经的结拜兄弟,为了江山大大出手,杀得天昏地暗、日月无光,双方都曾被双方逼得九死一生。最终还是老辣的刘邦计高一筹,迫使自己的义弟在上演了一幕霸王别姬的千古悲剧之后,横剑自刎在乌江边!

诸葛亮vs司马

三国演义》中周瑜死时,曾大呼“既生瑜,何生亮”含恨而终。其实这句话应改成诸葛亮来说:“既生亮,何生懿”。在后曹操、后刘备时代的三国,诸葛亮与司马懿之间的斗智是最精彩的部分。***设魏国没有司马懿,恐怕诸葛亮早就突破了祁山防线,北进中原了。而弱小的蜀国若没有诸葛丞相,可能刘禅也没机会安安稳稳当了40多年的皇帝。两个人可谓棋逢对手、将遇良才。甚至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仍上演像“死诸葛吓走活仲达”这样的好戏!

岳飞vs金兀术

在民间传说中,他们一个是金翅大鹏转世,一个是赤须龙再来。去除神化的部分,他们两个人都称得上是盖世的英雄人物。很难想像暗弱的南宋如果没有岳飞会是什么样子。同样道理,曾经动摇过的金国如果没有金兀术,恐怕也无法完成占领中原的宏图大业。牛头山、郾城、朱仙镇……这些地方都因为见证了他们的对决而变得不朽。军事上两人各有千秋,唯一不同的是在金兀术的履历中有“政治家”这个头衔,于是他就利用自己的政治手腕,让他的特工——秦桧用卑鄙的手段解决了岳飞。最终金兀术获得自己想要的胜利和土地,而他的对手岳飞赢得了千百年来无数百姓的景仰与爱戴。

 他们各自的伟大都是毫无疑问的。他们俩活动在同一历史舞台之上,死于同一年,一前一后被请进先贤祠,棺木相距不过咫尺:世界上本来不应该有比他们更接近的人了,他们也应当是最亲密的战友。然而,众所周知,他们生前却是冤家对头,互相仇视,互相攻击,至死不息。

这也许是因为我住在日内瓦的缘故,使我老惦着这档事。这里处处有两位的遗迹:卢梭在这里刮刮入地,伏尔泰在这里安享晚年。有时翻翻两人的著作,常为他们思想的犀利和心胸的宽广而叫好,这时就又为他们的嫉恨和狭窄而叹息。我弄不清楚他们究竟为什么如此决绝地翻脸,也搞不懂又为什么他们偏偏要挤在日内瓦这么个小地方,以至应了冤家路窄的说法。于是总想借什么机会,一吐骨鲠为快。

本来他们都是以巴黎为主要活动舞台的,后来却都向往起日内瓦来了。也许巴黎和日内瓦代表了一个文化坐标中的两极。

早年在巴黎风光十足的伏尔泰,晚年在日内瓦大置产(他也许是大文豪中少有的甚至是唯一的在生意场大获成功的人),定居下来,一住二十多年。他在给朋友的信中甚至把自己称作“瑞士人”。对这两个城,他有自己的看法:“我一直觉得,25岁时人应当生活在巴黎,而50岁时要生活在日内瓦。”他没说为什么,但从以下的话中可略知其意:“我老了,病也多了,我的身体需要一个好,我的精神需要一个象日内瓦这样的社会环境。”巴黎朝气蓬勃,人才济济,明火执杖,是年青人打天下的地方;日内瓦则是世外桃源,净土一片,是暮年老骥沉思冥想的去处。

但伏尔泰这一住不要紧,却打破了另一个人的“海归”梦。这人便是卢梭。

比伏尔泰小18岁的卢梭在地理上的人生道路正与伏尔泰相反:他生于日内瓦,之后去法国。从小是孤儿的卢梭,反对加尔文主义,很年轻时便退出当时在日内瓦占统治地位的新教组织,而皈依天主教。由于对新教的叛逆,卢梭在日内瓦当政者眼里是一名异,受到种种指责,最后被取消了公民权。于是卢梭十二岁时徒步流浪去法国,在巴黎自学成才并成名。

年卢梭回到日内瓦,在那里被当作文豪受到隆重热烈的欢迎,当局撤消了以前对他所有的指责,当然不用说还恢复了他的公民权。日内瓦是个注重实际的地方。而卢梭似乎对他在日内瓦受到的待遇十分满意,自称“日内瓦公民”,住了很长时间。他本打算在日内瓦重新定居下来,但后来听说伏尔泰即将要搬到日内瓦来住,居然马上改变态度,带着家人又匆匆回到了巴黎。两人就是这样,从一开始成名,就保持着一种莫名的疏远和冷淡。

也许是出于礼貌,也许是想打破两人难耐的互相沉默,年卢梭把他参加第戎科学院竞赛的论文《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寄给了伏尔泰。这篇在人类思想史上有地位的文章表达了这样一种观点:人类的不平等是人类自身在社会化进程中造成的。这本来是启蒙时代思想丰收的硕果之一,与伏尔泰的理性精神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但是,出于难以揣摩的动机,收到书的伏尔泰却不打算作如是说。年8月30日,他就卢梭的这本新著给作者回信。回信的第一句话便是:“先生,我收到了您的的新著,谨表感谢。”一下子就把问题定了性:。但是好笑的是,他接着还要表示“感谢”,使这个句子显得相当古怪,相当别扭:既然是这么“反动”的书,何谢之有?

如果是为了表示礼貌,那也一般先说:收到您的新著,谨表感谢。然后再说:但这是一本的书……现在的句子,把礼貌和抨击不加转折地揉合在一起,产生的是讽刺和幽默的效果,或者说,带有的是一种随随便便的风度。

这种讽刺,这种随便,在信的下文有着更充分的体现。伏尔泰接着这样写道:“从来没有人用这么多的才智来让我们变得愚蠢;读您的大作让人想爬在地上四足行走。不过,由于我丢掉这个习惯已有六十多年,我遗憾地意识到要重操旧习在我是不可能的了……”

在伏尔泰看来,卢梭关于人类社会化带来的人性堕落的说法是要把人类拉回到史前野蛮时代去。卢梭的思想当然不是如此。我在这里没有必要去对他们的哲理展开对比,因为伏尔泰的批评表现为一种半开玩笑,半当真的讥刺,与两人的深层思想没有太大的关系。聪明如伏尔泰,他是不会不知道卢梭决非他的敌人。我们在同一信中还可以看到伏尔泰对卢梭的关心:“我从夏比意先生那里得知,您的健康状况很不好。您应当回到您的故土,呼吸家乡的空气,享受,与我一起喝当地母牛产的奶,在大自然中悠然倘佯……”这应当说是很亲切的话。但是由于上下文的关系,让人感到这似乎是说:怪不得你的文章如此糟糕,因为你的身体很糟糕!

伏尔泰在这样随便说说笑笑,举重若轻,但收信人却没同样的心情。作为日内瓦人的卢梭,敏感而缺少幽默,不象法国人那样开朗。伏尔泰的这封信,本来也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对卢梭的心灵却是打击不小。他在给伏尔泰的回信里说:“现在轮到我来对你表示万分的感谢。我把我那本糟糕的书寄你,不是为了得到你如此的‘恭维’,而仅仅是把你当作自己阵营的首领而尽的义务和表达的尊敬……”语句充满讥刺,也满含委屈和痛苦。

两人没有寻找修复关系的愿望,反而在怨恨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年伏尔泰发表长诗《关于里斯本灾难与自然法之诗》,卢梭觉得“报仇”的机会到了,发表了评论“关于天命的通信”,其中极力抨击伏尔泰诗中的“绝望”情绪。而卢梭的《社会契约论》,这部以后成为法国大革命圣经的著作,则被伏尔泰抨击为“非社会的”。可以想象,***如两人并非敌人,甚至是朋友的话,这样的评论是不会出现的。没有什么真正的内在的哲学思想差异能够导致这种冲突。

***如说,这些还可以说是思想或学术上的争论的话,以下事情的表现就纯粹是闹着玩了:

有一次,日内瓦大剧院起火,伏尔泰写了篇匿名文章(《日内瓦战争》),揭发说火是卢梭放的,因为卢梭反对剧院文化。

而当日内瓦民众发起捐款为伏尔泰塑造铜像时,卢梭则寄去2个法朗,以示嘲笑。

在以后的对垒中,双方用词越愈尖刻,例如“大儒主义者”,“厌世者”,等等。伏尔泰于年匿名发表《公民的情感》一文,抨击卢梭将子女送入孤儿院的事。正是这篇东西促使卢梭动手写下了名垂后世的《忏悔录》。这算是两人争吵唯一的积极成果。我想,***如伏尔泰知道这样的结果,他也许不会写那篇文章的。

有趣的是,这两个大哲学家都是在对方的故乡——伏尔泰在日内瓦,卢梭在巴黎——对对方进行口诛笔伐的。卢梭称伏尔泰是个“流浪汉”,伏尔泰则说“我真怀疑巴黎文人是否真会欢迎这个外国人”。两人似乎都爱上了各自的住地,却忘记了那是对方的故乡!

年,卢梭给伏尔泰写了一封信,这也是他写给伏尔泰的最后一封信。这封信后来被他附在《忏悔录》里。信的第一段非常著名:“先生,我一点也不喜欢您,我是您的门徒,又是热烈的拥护者,您却给我造成了最痛心的苦难。日内瓦收留了您,您的报答便是断送了这个城;我在我的同胞中极力为您捧场,您的报答便是挑拨离间:是您使我在自己的家乡无法立足,是您使我将客死他乡……”信是这样结束的:“总之,我恨您,这是您自找的……别了,先生。”

收到信后,伏尔泰不知作何答复,一直没有回信,但不住到处发泄。在给一个朋友的信中他写道:“我收到卢梭一封长信,发觉他是越来越疯了,这是很令人遗憾的事。”在给另一个朋友的信中更写到:“卢梭真是个大疯子,一个坏疯子。他想让人相信我在他……”

这些话,卢梭的也好,伏尔泰的也好,今天看来,只能使人俊不禁,都不是什么值得分清是非的事。

但无论如何,伏尔泰与卢梭互相关注着对方,尽管是带着仇视的眼光。在某种意义上,两人之间的激战甚至成为他们生命中的必要支柱。年5月30日,伏尔泰与世长辞,他在遗嘱中说:“当我离开人间时,我热爱上帝,热爱我的朋友,也不嫉恨我的敌人。”卢梭当在他所不嫉恨的人中间吧?33天后(7月2日)卢梭在巴黎附近的一个小村庄里也离开了人间。他们两人似乎不能单独在这世间上活着……

年,法国大革命进入。路易十六乔装出逃,在边境露馅,被革命党逮捕,送入监狱。7月11日,革命党人把他们的精神领袖伏尔泰的灵柩请进先贤祠,作为对国家有杰出贡献的伟人供奉起来。连绵十几里长的送灵柩队伍故意在路易十六囚室窗口下经过,以进一步这个即将上断头台的皇帝的神经。

三年后,年10月11日,按照法国国民公会作出的决议,卢梭也也被请进先贤祠,受到与伏尔泰同样的待遇。是日,成千上万的人在先贤祠前隆重仪式,然后把卢梭的灵柩安放在离伏尔泰墓地仅几尺之遥的地方。这并不是法国人的幽默,要把两个仇人放在一起让他们在天堂继续恶斗,而是人们根本不把他们的争论、他们的怨和仇当一回事。历史更把这场战争给抹去了。

《包法利夫人》的作者福楼拜多次来日内瓦,第一次是年,当时是他姐姐新婚,福楼拜家庭全体成员陪伴新婚夫妇去意大利旅行,回法国时,沿莱蒙湖走了一下,从巍维经洛桑,直至日内瓦。

关于这次旅行,福楼拜作了一些笔记,大部分是用极其简短的文字对所见事物作的印象主义式的记录。例如:

“洛桑风格沉重,好。——丑女人,缺乏风度。——不止一个。——目光交流(意大利杂货店女人)。

“尼翁(距日内瓦20公里的一个小镇):安静,温柔的城,是个养病的地方。”

在日内瓦,他继续用这样的笔调写了图书馆、博物馆等景点。但有两个地方,他却作了较为详细的洋溢的描写,它们是卢梭岛和伏尔泰故居,这两个敌对伟人的纪念之地。我节录如下:

“卢梭岛:晚上,当我进入那里时,人们正在演奏音乐。这是一些德国人,以一种舒坦的方式吹着铜管。他(卢梭)端坐在椅子上(指卢梭的雕像),纹丝不动,脑袋向前微倾,神态机智而又温和。——左面,几棵挺拔的杨树在风中微微的抖动。——他是多么爱音乐,这个可怜的让?雅克(卢梭的名字)。我思念着他,用我全部的灵魂思念着他……这是怎样的一个人!怎样的一个灵魂!怎样的溶岩、怎样的冲击波!……帕蒂尔作的雕象真是太漂亮了,我都不敢肯定,是否它只是在我身上产生这样的效果。”

“伏尔泰故居:(伏尔泰住在一个式的子里)位于小树林中间。透过细雨,树叶是淡绿式的。——小只有一层楼,二个厢,三个短楼梯,中间那个通向伏尔泰的工作室,从那里可以看到。……应当在那里关上一天,独自散步。凄凉、空旷,绿色的光线从窗入;我被一种陌生的忧伤感攫住,为这十八世纪充实的一生和明智的存在的逝去而感到遗憾。我想像着这个男人每天从客厅进入这间屋子,打开所有的窗门……接待我的是伏尔泰在世时的仆人,一个普通老头,似乎还沉浸在对他主人的回忆中。他曾为伏尔泰服务了5年,是他负责购日常用品。‘你和他说过话吗?’‘啊,当然。先生,好几次。他是个干瘦的人,很瘦。’‘他好吗?’‘好,先生。但不能对他不服从。他脾气很大,经常发火,……他揪我们的耳朵,他揪了我好几次。但大家都很喜欢他。他很好,慷慨,但决不能受对他的不服从!’我用渴望的眼光盯着这老头,试图在他身上收集到伏尔泰留下的什么东西!”

福楼拜不会不知道两人的关系,但他在游记中只字未提这点,有的只是对他们的仰慕和思念,至于两人的恶斗似乎是不值一提的细末微节。法国人把他们俩都请进先贤祠,还让他们紧紧挨着,当源于同样的想法。

我理解人们对卢梭与伏尔泰关系的沉默:重要的是他们各自的伟大贡献,吵架毕竟是人之常情,无足轻重。但是,他们的恩怨真的一点启示也没有吗?我想还是有的,那就是:人类之间的仇恨,除了利益因素之外,很多是源于某种小小的东西:一句话,一个眼神,一种情绪,一种感觉,尽管细小微弱,一旦燃烧蔓延,足以把友情撕裂,把理性抛弃,直到使人疯狂,不可收拾的地步。人与人之间的理解,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是一个永恒的难题。伟人们尚且无法解决,何况我们这些芸芸众生呢!人啊人,你就是这么一种任性而又危险的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