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进一竿读音,更进一步百尺竿的意思

tamoadmin 成语典故 2024-05-31 0
  1. 最后一个字是竿的成语?
  2. 湖心亭看雪拼音版原文
  3.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更的读音
  4. 浪淘沙慢 .少年游(杨忆)中. "更" 字的解释与读音?
  5. “更尽”的“更”的读音是什么?
  6. 古诗《月夜》中的 更深月色半人家 "更"字的读音 解释

[ jìn ]、[ jǐn ]

一、读音[ jìn ]的释义:

所有的。

更进一竿读音,更进一步百尺竿的意思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组词:尽头、尽量、尽情、竭尽

二、读音[ jǐn ]的释义:

1、力求达到最大限度。

2、(有时跟“着”连用)表示以某个范围为极限,不得超过。

3、(有时跟“着”连用)让某些人或事物尽先。

4、用在表示方位的词前面。

组词:尽先、尽管、尽让、尽自、尽多

扩展资料

一、字源演化:

二、说文解字:

三、相关组词:

1、尽然[jìn rán]?

完全这样(多用于否定式)。

2、历尽[lì jìn]?

多次经历或遭受。

3、穷尽[qióng jìn]?

到尽头。

4、尽让[jǐn ràng]?

使别人占先;推让:他们在一起处得很好,凡事彼此都有个尽让。

5、尽自[jǐn zi]?

老是;总是:她心里乐滋滋的尽自笑。要想办法克服困难,别尽自诉苦。

最后一个字是竿的成语

jǐn,三声

极,最:尽底下

力求达到最大限度[to the greatest extent]:尽量(liàng ),尽可能

jìn,四声

完毕:用尽,说不尽?,取之不尽

达到极端:尽头 ?山穷水尽 ?尽情 ?自尽

都,全:尽然 ?尽是白的 ?尽收眼底 ?尽释前嫌

全部用出,竭力做到:尽心 尽力 ?尽瘁 ?尽职 ?尽忠 ?尽责 ?人尽其才 物尽其用

jìn尽动

竭;完;没有了〖exhaust;finish〗

尽,竭也,终也。--《广韵》

尽,止也。--《小尔雅》

尽莫不然也。--《墨子经》

固民自尽。--《礼记·哀公问》。疏:"谓竭尽。"

尽信书。--《孟子》

虚坐尽后,食坐尽前。--《礼记·曲礼》

攻械尽。--《墨子·公输》

民力尽于无用。--《墨子·七患》

马力尽矣。--《荀子·哀公》

林尽水源。--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潦水尽而寒潭清。--唐·王勃《滕王阁序》

雪尽马蹄轻。--唐·王维《观猎》诗

以尽吾齿。--唐·柳宗元《捕蛇者说》

湖心亭看雪拼音版原文

1. 最后一字是竿四字成语

成语:睹影知竿

拼音:dǔ yǐng zhī gān

解释:看竹竿的影子,便知道竹竿的曲直长短。比喻从侧面的现象,便可了解事情的真貌。

出处:清·刘熙载《艺概·诗概》:“下面不写写反面,本面不写写对靼/div>

成语:鲇鱼上竿

拼音:nián yú shàng gān

解释:比喻上升艰难。同“鲇鱼上竹竿”。

出处:宋·欧阳修《归田录》:“君于仕宦,亦何异鲇鱼上竹竿耶?”

示例:老人家益贫而官益拙,~,可笑

成语:更进一竿

拼音:gèng jìn yī gān

解释:更:再,又;竿:竹竿。又前进了一步。

出处: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十:“师示一偈曰:‘百丈竿头不动人,虽然得入未为真,百尺竿头须进步,

成语:日已三竿

拼音:rì yǐ sān gān

解释:形容太阳升得很高,时间不早了。也形容人起床太晚。同“日上三竿”。

出处:明·王錂《春芜记·探遗》:“你看日已三竿,且到佛殿前探望一回何如?”

成语:日出三竿

拼音:rì chū sān gān

解释:太阳升起来离地面已有三根竹竿那样高。约为午前八、九点钟。形容天已大亮,时间不早了。也形容人起床太晚。

出处:《南齐书·天文志上》:“永明五年弯。。。。。。”

成语:蓑笠纶竿

拼音:suō lì lún gān

解释:蓑:蓑衣;笠:斗笠;纶:钓鱼的线。身披蓑衣,头戴斗笠,手持钓竿。形容鱼翁钓鱼的样子。也比喻不问世事的隐逸生活。

出处:元·王伯成《贬夜郎》第弯。。。。。。”

成语:斩木揭竿

拼音:zhǎn mù jiē gān

解释:揭:举起;竿:竹竿。砍削树木当兵器,举起竹竿作军旗。比喻武装起义。

出处:汉·贾谊《过秦论》:“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合响应,赢粮而景伯。。。。。。”

成语:红日三竿

拼音:hóng rì sān gān

解释:指天已大亮,时候不早。

出处:《南齐书·天文志上》:“永明五年十一月丁亥,日出高三竿,朱色赤黄。”

示例:《南齐书·天文志上》:“永明五弯。。。。。。”

成语:日上三竿

拼音:rì shàng sān gān

解释:太阳升起有三根竹竿那样高。形容太阳升得很高,时间不早了。也形容人起床太晚。

出处:《南齐书·天文志上》:“永明五年十一月丁亥,日出高三竿。。。。。。”

2. 竿字都有哪些成语

竿的成语

立竿见影、

百尺竿头、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回

八竿子答打不着、

一竿风月、

竿头日进、

红日三竿、

上竿掇梯、

揭竿四起、

竿头一步、

斩竿揭木、

日上三竿、

探竿影草、

蓑笠纶竿、

鲇鱼缘竹竿、

竿木逢场、

苞苴竿牍、

揭竿而起、

鲇鱼上竹竿

3. 含有竿字的成语

更进一竿 更:再,又;竿:竹竿。又前进了一步。

红日三竿 指天已大亮,时候不早。

立竿回见影 在阳答光下把竿子竖起来,立刻就看到影子。比喻立刻见到功效。

日上三竿 太阳升起有三根竹竿那样高。形容太阳升得很高,时间不早了。也形容人起床太晚。

4. 有关竿字的成语大全

立竿见影、

百尺竿头、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八竿子打不着、

竿头日进、

一竿专风月、

上竿掇梯、

揭竿属四起、

红日三竿、

竿头一步、

斩竿揭木、

日上三竿、

蓑笠纶竿、

鲇鱼缘竹竿、

探竿影草、

竿木逢场、

苞苴竿牍、

揭竿而起、

鲇鱼上竹竿

5. 什么成语第二个字是竿

立竿见影

望***纳,谢谢

6. 带有杆的成语有哪些

带有杆的成语只有两个,分别是光杆司令和耍笔杆子。

1、光杆司令

成语拼音:guāng gǎn sī lìng

成语解释:指没有士兵的司令,形容孤立的一个人

成语出处:曲波《林海雪原》:“谢文东是个光杆司令,除了他的五个儿子一个女婿和七个马弁之外,再没有什么军事力量。”

成语简拼:GGSL

成语注音:ㄍㄨㄤ ㄍㄢˇ ㄙ ㄌ一ㄥˋ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感 *** 彩:贬义成语

成语用法:光杆司令作主语、宾语、定语;指人很孤立。

成语结构:偏正式成语

成语年代:当代成语

近义词:孤家寡人

反义词:千军万马

成语例子:***实《白鹿原》第22章:“***失败后他就成了光杆司令,几年间又创建起36军来。”

英语翻译:general without an army <leader without a following; mander without an army>

俄语翻译:генерáл без áрмии

成语谜语:旗杆

2、耍笔杆子

成语拼音:shuǎ bǐ gǎn zǐ

成语解释:用笔写作,玩弄文字

成语出处:孙力《都市风流》第七章:“我们是干活的,哪有时间耍笔杆子。”

成语繁体:耍笔杆子

成语简拼:SBGZ

成语注音:ㄕㄨㄚˇ ㄅ一ˇ ㄍㄢˇ ㄗˇ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感 *** 彩:中性成语

成语用法:耍笔杆子作谓语、定语、宾语;指文痞。

成语结构:动宾式成语

成语年代:当代成语

近义词:玩弄词藻、舞文弄墨

成语例子:洪放《秘书长》:“这些耍笔杆子的,也真够辛苦。”

英语翻译:be skilled in literary tricks <drive a quill>

俄语翻译:занимáться писаниной

其他翻译:<法>manier la plume <être habile aux artifices de style>

成语谜语:文痞

7. 竿字有那些成语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佛家语,比喻道行、造诣虽深,仍需修炼提高。比喻虽已达到很高的境地,但不能满足,还要进一步努力。

苞苴竿牍 苞苴:蒲包,指赠送的礼物,引申为贿赂;竿牍:竹简为书,指书信,这里特指请托信。指携着礼物带着书信,去...

竿头日进 佛家语,比喻道行、造诣虽深,仍需修炼提高。比喻虽已达到很高的境地,但不能满足,还要进一步努力。

竿头直上 比喻进步很快。

更进一竿 更:再,又;竿:竹竿。又前进了一步。

红日三竿 指天已大亮,时候不早。

揭竿而起 砍了树干当武器,举起竹竿当旗帜,进行反抗。指人民起义。

立竿见影 在阳光下把竿子竖起来,立刻就看到影子。比喻立刻见到功效。

日上三竿 太阳升起有三根竹竿那样高。形容太阳升得很高,时间不早了。也形容人起床太晚。

斩木揭竿 揭:举起;竿:竹竿。砍削树木当兵器,举起竹竿作军旗。比喻武装起义。

百尺竿头 桅杆或杂技长竿的顶端。比喻极高的官位和功名,或学问、事业有很高的成就。

百丈竿头 佛教语,百丈高的竿子,比喻道行达到很高境界。

逢场竿木 比喻偶尔凑凑热闹的人。

竿头日上 竿头:竹竿尖头;上:上升。比喻学业进步很快。

竿头一步 比喻更进一步。

鲇鱼上竿 比喻上升艰难。同“鲇鱼上竹竿”。

鲇鱼上竹竿 俗说鲇鱼能上竹竿,但鲇鱼黏滑无鳞,爬竿毕竟困难。后以之比喻上升艰难。

鲇鱼缘竹竿 比喻上升艰难。同“鮎鱼上竹竿”。

日出三竿 太阳升起有三根竹竿那样高。形容太阳升得很高,时间不早了。也形容人起床太晚。

日已三竿 形容太阳升得很高,时间不早了。也形容人起床太晚。同“日上三竿”。

8. 带有竿字的成语大全

竿头日进 佛家语,比喻道行、造诣虽深,仍需修炼提高。比喻虽已达到很高的境地,但不能满足,还要进一步努力。

竿头直上 比喻进步很快。

竿头日上 竿头:竹竿尖头;上:上升。比喻学业进步很快。

竿头一步 比喻更进一步。

揭竿而起 砍了树干当武器,举起竹竿当旗帜,进行反抗。指人民起义。

立竿见影 在阳光下把竿子竖起来,立刻就看到影子。比喻立刻见到功效。

上竿掇梯 犹上树拔梯。比喻引诱人上前而断绝他的退路。

探竿影草 探竿、影草、都是渔民使鱼聚集后下网捕捞之法。佛教禅宗借以喻启发性的随宜施教。

斩竿揭木 犹言斩木揭竿。

苞苴竿牍 苞苴:蒲包,指赠送的礼物,引申为贿赂;竿牍:竹简为书,指书信,这里特指请托信。指携着礼物带着书信,去...

百尺竿头 桅杆或杂技长竿的顶端。比喻极高的官位和功名,或学问、事业有很高的成就。

百丈竿头 佛教语,百丈高的竿子,比喻道行达到很高境界。

逢场竿木 比喻偶尔凑凑热闹的人。

更进一竿 更:再,又;竿:竹竿。又前进了一步。

红日三竿 指天已大亮,时候不早。

日上三竿 太阳升起有三根竹竿那样高。形容太阳升得很高,时间不早了。也形容人起床太晚。

斩木揭竿 揭:举起;竿:竹竿。砍削树木当兵器,举起竹竿作军旗。比喻武装起义。

鲇鱼上竿 比喻上升艰难。同“鲇鱼上竹竿”。

日出三竿 太阳升起有三根竹竿那样高。形容太阳升得很高,时间不早了。也形容人起床太晚。

日已三竿 形容太阳升得很高,时间不早了。也形容人起床太晚。同“日上三竿”。

9. 竿的成语有哪些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佛家语,比喻道行、造诣虽深,仍需修炼提高。比喻虽已达到很高的境地,但不能满足,还要进一步努力。

苞苴竿牍 苞苴:蒲包,指赠送的礼物,引申为贿赂;竿牍:竹简为书,指书信,这里特指请托信。指携着礼物带着书信,去探访人。指行贿请托。

竿头日进 佛家语,比喻道行、造诣虽深,仍需修炼提高。比喻虽已达到很高的境地,但不能满足,还要进一步努力。

竿头直上 比喻进步很快。

更进一竿 更:再,又;竿:竹竿。又前进了一步。

红日三竿 指天已大亮,时候不早。

揭竿而起 砍了树干当武器,举起竹竿当旗帜,进行反抗。指人民起义。

立竿见影 在阳光下把竿子竖起来,立刻就看到影子。比喻立刻见到功效。

日上三竿 太阳升起有三根竹竿那样高。形容太阳升得很高,时间不早了。也形容人起床太晚。

斩木揭竿 揭:举起;竿:竹竿。砍削树木当兵器,举起竹竿作军旗。比喻武装起义。

百尺竿头 桅杆或杂技长竿的顶端。比喻极高的官位和功名,或学问、事业有很高的成就。

百丈竿头 佛教语,百丈高的竿子,比喻道行达到很高境界。

逢场竿木 比喻偶尔凑凑热闹的人。

竿头日上 竿头:竹竿尖头;上:上升。比喻学业进步很快。

竿头一步 比喻更进一步。

鲇鱼上竿 比喻上升艰难。同“鲇鱼上竹竿”。

鲇鱼上竹竿 俗说鲇鱼能上竹竿,但鲇鱼黏滑无鳞,爬竿毕竟困难。后以之比喻上升艰难。

鲇鱼缘竹竿 比喻上升艰难。同“鮎鱼上竹竿”。

日出三竿 太阳升起有三根竹竿那样高。形容太阳升得很高,时间不早了。也形容人起床太晚。

日已三竿 形容太阳升得很高,时间不早了。也形容人起床太晚。同“日上三竿”。

上竿掇梯 犹上树拔梯。比喻引诱人上前而断绝他的退路。

探竿影草 探竿、影草、都是渔民使鱼聚集后下网捕捞之法。佛教禅宗借以喻启发性的随宜施教。

斩竿揭木 犹言斩木揭竿。

10. 竿字的四字成语

立竿见复影、

百尺制竿头、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八竿子打不着、

竿头日进、

一竿风月、

上竿掇梯、

揭竿四起、

红日三竿、

竿头一步、

斩竿揭木、

日上三竿、

蓑笠纶竿、

鲇鱼缘竹竿、

探竿影草、

竿木逢场、

苞苴竿牍、

揭竿而起、

鲇鱼上竹竿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更的读音

出处:明代·张岱《湖心亭看雪》原文: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拼音版:

chóng zhēn wǔ nián shí èr yuè ,yú zhù xī hú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dà xuě sān rì ,hú zhōng rén niǎo shēng jù jué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shì rì gèng dìng yǐ ,yú ná yī xiǎo zhōu ,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

yōng cuì yī lú huǒ ,dú wǎng hú xīn tíng kàn xuě 。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wù sōng hàng dàng ,tiān yǔ yún yǔ shān yǔ shuǐ ,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

shàng xià yī bái 。hú shàng yǐng zǐ , 上下一白。湖上影子,

wéi zhǎng dī yī hén 、hú xīn tíng yī diǎn 、yǔ yú zhōu yī jiè ,zhōu zhōng rén liǎng sān lì ér yǐ 。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dào tíng shàng ,yǒu liǎng rén pù zhān duì zuò ,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

yī tóng zǐ shāo jiǔ lú zhèng fèi 。jiàn yú , 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

dà xǐ yuē :“hú zhōng yān dé gèng yǒu cǐ rén ! 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

lā yú tóng yǐn 。yú qiáng yǐn sān dà bái ér bié 。 ”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wèn qí xìng shì ,shì jīn líng rén ,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

kè cǐ 。jí xià chuán , 客此。及下船,

zhōu zǐ nán nán yuē :“mò shuō xiàng gōng chī , 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

gèng yǒu chī sì xiàng gōng zhě ! 更有痴似相公者!?

译文:

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边。大雪接连下了多日,湖中游人全无,连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这天初更时分,我撑着一叶小舟,裹着细毛皮衣,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湖面上冰花一片弥漫,天、云、山、水混为一体,白茫茫一片。湖上的影子,只有西湖长堤在雪中隐隐露出的一道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到了湖心亭上,我看见有两人铺好毡子,相对而坐,一个童子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想不到在湖中还会有您这样有闲情逸致的人!”于是拉着我一同饮酒。我尽力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金陵人,在此地客居。等到了下船的时候,船夫喃喃地说:“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相公您一样痴的人啊!”

注释:

崇祯五年:公元1632年。崇祯,是明思宗朱由检的年号(1628-1644)。

俱:都。

绝:消失。

是日更(gēng)定:是,代词,这。更定:指初更以后。晚上八点左右。定:停止,结束。

余:第一人称代词,我 。

拏:撑(船)。

拥毳(cuì)衣炉火:穿着细毛皮衣,带着火炉。

毳衣:细毛皮衣。

毳:鸟兽的细毛。

雾凇沆砀:冰花一片弥漫。雾,从天上下罩湖面的云气。凇,从湖面蒸发的水汽。沆砀,白气弥漫的样子。曾巩《冬夜即事诗》自注:“齐寒甚,夜气如雾,凝于水上,旦视如雪,日出飘满阶庭,齐人谓之雾凇。

上下一白:上上下下全白。一白,全白。一,全或都,一概。

惟:只有。

长堤一痕:形容西湖长堤在雪中只隐隐露出一道痕迹。堤,沿河或沿海的防水建筑物。这里指苏堤。一,数词。痕,痕迹。

一芥:一棵小草。芥,小草,比喻轻微纤细的事物;(像小草一样微小)。

而已:罢了。

毡:毛毯。

焉得更有此人:意思是:想不到还会有这样的人。焉得,哪能。更,还。

拉:邀请。

强(qiǎng)饮:尽情喝。强,尽力,勉力,竭力。一说,高兴地,兴奋地。

大白:大酒杯。

白;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也泛指一般的酒杯,这里的意思是三杯酒。

客此:客,做客,名词作动词。在此地客居。

及:等到。

舟子:船夫。

喃喃:低声嘟哝。

莫:不要。

相公:原意是对宰相的尊称,后转为对年轻人的敬称及对士人的尊称。

更:还。

痴似:痴于,痴过。痴,特有的感受,来展示他钟情山水,淡泊孤寂的独特个性,本文为痴迷的意思。

文言知识:

一、通***字

拏:通“桡”,撑(船)、划

二、词类活用

1、大雪三日大雪:名词活用作动词,下大雪。

2、是金陵人,客此。客:名词活用作动词,客居。

3、拥毳衣炉火炉火:名词活用作动词,围着炉火。

4、与余舟一芥芥:小草,这里名词活用作状语,像小草一样的微小。

三、古今异义

1.(余)住西湖余:古义:我。今义:剩下。

2.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古义:尽力。今义:强大。

3.(是)日更定矣。古义:这。今义:判断词(与“非”相对)

赏析:

晚明小品在中国散文史上虽然不如先秦诸子或唐宋八大家那样引人注目,却也占有一席之地。它如开放在深山石隙间的一丛幽兰,疏花续蕊,迎风吐馨,虽无灼灼之艳,却自有一段清高拔俗的风韵。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开头两句点明时间、地点。集子中凡纪昔游之作,大多标明朝纪年,以示不忘故国。这里标“崇祯五年”,也是如此。“十二月”,正当隆冬多雪之时,“余住西湖”,则点明所居邻西湖。这开头的闲闲两句,却从时、地两个方面不着痕迹地引出下文的大雪和湖上看雪。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紧承开头,只此两句,大雪封湖之状就令人可想,读来如觉寒气逼人。作者妙在不从视觉写大雪,而通过听觉来写,“湖中人鸟声俱绝”,写出大雪后一片静寂,湖山封冻,人、鸟都瑟缩着不敢外出,寒噤得不敢作声,连空气也仿佛冻结了。一个“绝”字,传出冰天雪地、万籁无声的森然寒意。这是高度的写意手法,巧妙地从人的听觉和心理感受上画出了大雪的威严。它使我们联想起唐人柳宗元那首有名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这幅江天大雪图是从视觉着眼的,江天茫茫,“人鸟无踪”,独有一个“钓雪”的渔翁。张岱笔下则是“人鸟无声”,但这无声却正是人的听觉感受,因而无声中仍有人在。柳诗仅二十字,最后才点出一个“雪”字,可谓即果溯因。张岱则写“大雪三日”而致“湖中人鸟声俱绝”,可谓由因见果。两者机杼不同,而同样达到写景传神的艺术效果。如果说,《江雪》中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是为了渲染和衬托寒江独钓的渔翁;那么张岱则为下文有人冒寒看雪作映照。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是日”者,“大雪三日”后,祁寒之日也;“更定”者,初更时分,晚上八点左右,寒气倍增之时也。“拥毳衣炉火”一句,则以御寒之物反衬寒气砭骨。试想,在“人鸟声俱绝”的冰天雪地里,竟有人夜深出门,“独往湖心亭看雪”,这是一种何等迥绝流俗的孤怀雅兴啊!“独往湖心亭看雪”的“独”字,正不妨与“独钓寒江雪”的“独”字互参。在这里,作者那种独抱冰雪之操守和孤高自赏的情调,不是溢于言外了吗?其所以要夜深独往,大约是既不欲人见,也不欲见人;那么,这种孤寂的情怀中,不也蕴含着避世的幽愤吗?请看作者以何等空灵之笔来写湖中雪景: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 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这真是一幅水墨模糊的湖山夜雪图!“雾凇沆砀”是形容湖上雪光水气,一片弥漫。“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迭用三个“与”字,生动地写出天空、云层、湖水之间白茫茫浑然难辨的景象。作者先总写一句,犹如摄取了一个“上下皆白”的全景,从看雪来说,很符合第一眼的总感觉、总印象。接着变换视角,化为一个个诗意盎然的特写镜头:“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等等。这是简约的画,梦幻般的诗,给人一种似有若无、依稀恍惚之感。作者对数量词的锤***夫,不得不使我们惊叹。你看,“上下一白”之“一”字,是状其混茫难辨,使人惟觉其大;而“一痕”“一点”“一芥”之“一”字,则是状其依稀可辨,使人惟觉其小。此真可谓着“一”字而境界出矣。同时由“长堤一痕”到“湖心亭一点”,到“余舟一芥”,到“舟中人两三粒”,其镜头则是从小而更小,直至微乎其微。这“痕”“点”“芥”“粒”等量词,一个小似一个,写出视线的移动,景物的变化,使人觉得天造地设,生定在那儿,丝毫也撼动它不得。这一段是写景,却又不止于写景;我们从这个混沌一片的冰雪世界中,不难感受到作者那种人生天地间茫茫如“太仓米”的深沉感慨。

下面移步换形,又开出一个境界: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独往湖心亭看雪”,却不意亭上已有人先我而至;这意外之笔,写出了作者意外的惊喜,也引起读者意外的惊异。但作者并不说自己惊喜,反写二客“见余大喜”;背面敷粉,反客为主,足见其用笔之夭矫善变。“湖中焉得更有此人!”这一惊叹虽发之于二客,实为作者的心声。作者妙在不发一语,而“尽得风流”。二客“拉余同饮”,鼎足而三,颇有幸逢知己之乐,似乎给冷寂的湖山增添了一分暖色,然而骨子里依然不改其凄清的基调。这有如李白的“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不过是一种虚幻的慰藉罢了。“焉得更有”者,正言其人之不可多得。“强饮三大白”,是为了酬谢知己。“强饮”者,本不能饮,但对此景,当此时,逢此人,却不可不饮。饮罢相别,始“问其姓氏”,却又妙在语焉不详,只说:“是金陵人,客此。”可见这二位湖上知己,原是他乡游子,言外有后约难期之慨。这一补叙之笔,透露出作者的无限怅惘:茫茫***,知己难逢,人生如雪泥鸿爪,转眼各复西东。言念及此,岂不怆神!文章做到这里,在我们看来,也算得神完意足、毫发无憾了。但作者意犹未尽,复笔写了这样几句: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读至此,真使人拍案叫绝!前人论词,有点、染之说,这个尾声,可谓融点、染于一体。借舟子之口,点出一个“痴”字;又以相公之“痴”与“痴似相公者”相比较、相浸染,把一个“痴”字写透。所谓“痴似相公”,并非减损相公之“痴”,而是以同调来映衬相公之“痴”。“喃喃”二字,形容舟子自言自语、大惑不解之状,如闻其声,如见其人。这种地方,也正是作者的得意处和感慨处。文情荡漾,余味无穷。痴字表明特有的感受,来展示他钟情山水,淡泊孤寂的独特个性。这一篇小品,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炉,偶写人物,亦口吻如生。淡淡写来,情致深长,而全文连标点在内还不到二百字。光是这一点,就很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当然,它所流露的孤高自赏和消极避世的情调,我们不应盲目欣赏,而必须批判地对待和历史地分析。

创作背景:

《湖心亭看雪》是张岱《陶庵梦忆》中的一篇叙事小品,明王朝灭亡后所写,是作者把自己对故国往事的怀念都以浅淡的笔触融入山水之中而创作的小品文。

主题:

通过写湖心亭赏雪遇到知己的事,表现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心境和淡淡的愁绪。突出了作者遗世独立、卓然不群的高雅情趣。表达了作者遇到知己的喜悦与分别时的惋惜,体现出作者的故国之思,同时也反映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随波逐流的品质以及远离世俗,孤芳自赏的情怀,同时也寄托人生渺茫的慨叹。

作者简介:

张岱(15***年10月5日-1689年?)一名维城,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陶庵老人、蝶庵、古剑老人、古剑陶庵、古剑陶庵老人、古剑蝶庵老人,晚年号六休居士,浙江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祖籍四川绵竹(故自称“蜀人”) ,明清之际史学家、文学家。其最擅长散文,著有《琅嬛文集》《陶庵梦忆》《西湖梦寻》《三不朽图赞》《夜航船》等绝代文学名著。

浪淘沙慢 .少年游(杨忆)中. "更" 字的解释与读音?

gèng 更

更 gèng〈副〉表示动作行为的重复,相当于“再”、“复”、“又” [again]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唐· 王之涣《登鹳雀楼》

《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译文

清晨的微雨湿润了渭城地面的灰尘,馆驿青堂瓦舍柳树的枝叶翠嫩一新。

真诚地奉劝我的朋友再干一杯美酒,向西出了阳关就难以遇到故旧亲人。

注释

(1)渭城曲:另题作《送元二使安西》,或名《阳关曲》或《阳关三叠》。

(2)渭城: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北,即秦代咸阳古城。浥(yì):润湿。

(3)客舍:旅馆。柳色:柳树象征离别。

(4)阳关:在今甘肃省敦煌西南,为自古赴西北边疆的要道。

“更尽”的“更”的读音是什么?

gèng

(3)

表示程度的加深,相当于“更加”、“愈加”、“越发”等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堪冷落清秋节——《雨霖铃》柳永

个人觉得上面提到的“更”和柳永的这首词中的有点相似,有类似进一步,更加不忍的意思,觉得应该读第四声gèng

古诗《月夜》中的 更深月色半人家 "更"字的读音 解释

是:gèng

更胜一筹[ gèng shèng yī chóu ]

意指是指技艺或技能超过别人。

造句:我一定要比他更胜一筹,才能胜利。

三更半夜[ sān gēng bàn yè ]

一夜分为五更,三更是***十二时。指深夜。

出处:《宋史·赵昌言传》:“四人者(陈象舆、胡旦、董俨、梁灝)日夕会昌言第。京师为之语曰:‘陈三更,董半夜’。”

更待何时[ gèng dài hé shí ]

不必等待,到时候了。

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临济玄禅师法嗣》:“我将手向伊面前横两横,到这里却去不得,似这般瞎汉不打更待何时?”

改而更张[ gǎi ér gèng zhāng ]

比喻改革制度或变更***、方法。 同“改弦更张”。

出处:《北史·崔鸿传》:“琴瑟不调,改而更张,虽明旨已行,犹宜消息。”

更无长物[ gèng wú cháng wù ]

原指生活俭朴。现形容贫穷

出处:《世说新语·德行》。

更字有三中读音

1.第一个是更gēng

gēng

更,改也。——《说文》

gēng

汉代皇宫中值班人员分五个班次,按时更换,叫“五更”。

量词。旧时夜间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

又如:半夜三更

2.第二个是gèng

gèng

表示动作行为的重复,相当于“再”、“复”、“又”〖again〗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唐·王之涣《登鹳雀楼》

gèng

与,和〖and〗

着尽工夫是化工,不关春雨更春风。——宋·杨万里《春兴》

另见gēng

3.还有一个是jing

古时有时读更jing阴平,但是现在没有这种读法了.所以这里肯定不读这个.

至于刘方平<月夜>中的这句,排除第三种读音 .

从前两种中选择,从词性来看,第一种是名词和动词;第二种是连词和副词.

而这句中的"更深月色半人家"中的 "更"很明显是名词,指的是时间.

所以应该是第一种读音 呵呵

如果再从含义上来说的话呢,也是用的第一个读音的第二项

所以还是读 gē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