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谁说的_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tamoadmin 成语教学 2024-06-10 0
  1. 你相信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这句话吗?
  2.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3. 善有善报 恶有恶报 不是不报 时候未到 时候一到 立刻就报 出自哪里
  4.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时候一到,一切都报

这当然是真实的,只要仔细观察,世间万事万物都蕴含着因果的道理,这也是宇宙运行的规律,是真理,违背了因果自然只有自己去承受相应的果报。你种下的因就在自己的心田里,古人说:相由心生,境随心转。真实不虚啊!至于果报的快慢那是没有个定数的。所以对于我们修行的人而言,是诸恶莫做,众善奉行,自然所感得的都是好的果报,用现在科学家发现的观点来说:这个叫做吸引力定律,这一切都是自己感召来的。而佛教的教主在修行中发现了这个真理,为了教化一切众生解脱生死大事,不会感召得到畜生道、鬼道、地狱道那样的恶报,所以创办了佛教。四十九年的讲经说法,留下了无量无边的解脱生死大事的法门,依法修行便能解脱生死,最终成就佛一样圆满的无上妙智慧,那些方法由他过耳不忘的徒弟复述出来,结集成册,古代无数高僧大德为了更多人能解脱生死,爬山涉水,历尽千辛万苦,前往天竺(古印度)取经,这就是大藏经的来历。如果你想了解更多因果报应的事,建议你读一读《地藏经》,这本经典对如何感召因果有比较详细的说明,也讲到了地藏菩萨在因地发愿如何度三恶道的众生。这几十上百年以来,人类不畏惧因果,胡乱造业,已经在慢慢承受这些恶果了,社会风气恶化,人心在堕落,儿女不孝顺等等,不安定因素越来越多,这个叫做共业。幸亏出了个英明的***,在他的带领下,学习传统文化,一步步的扭转社会风气,让社会越慢慢的好转。究竟原因,这一切都跟我们的心有很大的关系,所以我希望,有更多人来修学佛法,解脱生死,转变命运,在大家的推动下,社会才会越来越和谐,越来越安定。以后我们的儿孙就至少可以过上几百年的太平盛世。更远的事就由那些以后在地球上行菩萨道的修行人来继续努力的改变吧!

你相信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这句话吗?

1、出自《楞严经》。

2、《楞严经》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谁说的_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楞严经》,大乘佛教经典,全名《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又名《中印度那烂陀大道场经,于灌顶部录出别行》,简称《楞严经》、《首楞严经》、《大佛顶经》、《大佛顶首楞严经》。唐般剌密谛传至中国,怀迪证义,房融笔受。印顺法师认为它与《圆觉经》、《大乘起信论》属于晚期如来藏真常唯心系的作品。由于《楞严经》内容助人智解宇宙真相,古人曾有:“自从一读楞严后,不看人间糟粕书!”的诗句。

3、本经梗概

本经的基本架构,可说是[从破魔始,至破魔终]。也就是说,一开始时楞严经佛说法图,佛以阿难示堕因缘,自说神咒破魔;到末了,佛又自说五十种阴魔,教示首楞严行者如何觉知魔事、破魔,作为结束;于其中间,种种破立,皆是以破魔、破邪、破妄为主轴。所以略说本经之结构,即是:自阿难示堕、佛入定放光说咒,文殊将咒往救,此即是破魔之始。然后阿难请示修定的方法,因为诚如阿难所自述者,修行若光追求闻慧,定力不足,境界现前时,便把持不住,戒体不保,因而堕落,成就魔事。

基于阿难之请,于是佛方便示导,历经七处徽心(实即七处破妄),破妄之后[显见],即十番显见(显示能见之性):[见性]显示之后,再开示五阴、六入、七大、十二处、十八界皆本如来藏妙真如性。信解契入如来藏妙真如性之后,如来再教敕与会圣众、开示大众此如来藏妙真如性之用,亦即令知依体起用,这就是[二十五圣自证境界],令众生闻如来藏之妙果,而欢喜发心依此修行。开示依如来藏修行,当得种种妙果后,即回头开示因位的修行,详细陈示从初发心直至菩提的真修之路。(由于如来说法,常是由果溯因,如四圣谛:由[苦]谛之果而回溯[集]地之因,次由[灭]谛之果而回溯[道]谛之因。)

为了实践真修行路,阿难即请佛重说大咒、开示如何建坛、结界、严道场、及修楞严大定之法。本经的法门(楞严法门)之精髓,即在首楞严神咒,因为如来救度阿难免于堕落,乃至十方一切如来破魔、证三藐三菩提、于十方世界度脱无量有情,都是依楞严咒威神之力,这是佛在经中所开示的。关于楞严咒其它种种功德之力,请详见本经***,兹不赘述。又,佛说:末法时期,众生修行,若不持楞严咒,能远离魔事者,无有是处!修行不能离魔事,而能有所修证、有所成就者,亦无有是处。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我相信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不到。古人云,“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如果你种的是善因,就会得到善果;种的是恶因,就会得到恶果。有因而无果,那只是时间未到而已。

一个生活在痛恨中的人,一个坏事做尽的人,是注定没有什么好下场的。“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善恶若无报,乾坤必有私”,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万物因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才发生质变,坏事做绝,必受惩罚。

人在做,天在看,举头三尺有神明,平时不做亏心事,夜半不怕鬼敲门,平时与人无恩怨,好人一生都平安,任何时候要记得,做好人懂得感恩。

世上没有鬼,就怕心中有鬼,心中有鬼的人,做事一定有愧,喝凉水、花脏钱早晚是病,长鸣警告,踏踏实实做人,诚诚恳恳做事。

若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世上没有不通风的墙,也没有包得住纸的火,做人要活的心安理得,不去踏足邪恶,生活才会更加的安心,才会更踏实。

心地善良的人会得到命运的垂怜,内心邪恶的人终究会受到命运的折磨。

那些做坏事的人,可能我们感觉他们很快乐 ,但是我们不知道他们内心有多么心虚 ,心里肯定有一个疙瘩。只是他们不表现出来。如果说赠人玫瑰,手有余香,那我说赠人荆棘,刺也必扎到自己。

从牛顿第三定律的角度分析,你对某件物品的作用力,将会导致这件物品对你的反作用力。同理,你对善的理解与实行,将会导致你所实行的善及其行为后果对你的反馈;你对恶的理解与实行,也将会导致你所说所实行的恶及其行为后果对你的反馈。

当然,世间万物的运行是复杂的,不会是简单的一一对应关系。可是从概率上讲,终归善有善报 ,恶有恶报!

这个世界分为善良的人和邪恶的人,善良的人不一定每次做了好事都会被善报,但是慢慢的时间长了,会得到大众的欣赏和认可,而恶人呢,是***都厌恶的,所谓邪不压正,就是这个道理。

善有善报 ,恶有恶报应该是真的,最大的感受就是孝顺父母就会办事、出门都很顺,对别人用善心会有所回报,而且会交到知心朋友,做善事对婚姻、工作都有好处,人在做,天在看,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还是多做善事吧,会有好报的。

易经曰“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道家讲“善恶之报,如影随形。”

佛家讲“因果报应,丝毫不爽。”

儒家讲"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上边这些都是有着四五千年智慧的中国历代祖先留给他们子孙的经验之谈。如果是糟粕,恐怕我们现在连一句也听不到了。

善的念头一发出来,就会感觉满心是向外放光的。像太阳一样给人以温暖,你自己能感觉到是不一样的,并且相貌上也会相应变化,心细的人一眼就看出来了。恶的念头一发出来你自己也会有另外的感觉,心情相貌也会相应变化,心细的人也一眼就能看出来。

我们的善和恶的念头在胸中,你的行为造作就都会完全不同。所以中国人总说,三尺头上有神明,其实是时时告诉我们自己起心动念非常重要,真的是能够改变自己的命运的。

表哥多年前开电焊铺,他的一名工人触电身亡,工人是独子,上有四老,下有二子,表哥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出来,给人做了儿子和父亲

多年前,我姑姑家三表哥还未成家,学了电焊手艺,开了一家电焊铺,忙不过来,就雇了同村的一个男子阿生当学徒工。那时候设施不到位,估计也是安全意识不到位,没有安装那个防触电的东西,一天,表哥出去买材料,回家一看,工人倒在地上,急忙关电施救,已经晚了。

表哥哭得捶胸顿足,哭过了,邻居架着去阿生家里找他父母报知此事,三表哥当时就给人父母长跪不起。

阿生父母看到儿子的遗体,瘫倒在地上,当时三表哥的铺子开得并不太久,投资的钱还没有收回,我姑父吓得快瘫了,为了给三表哥投资开铺子,已经到处借钱了,这出一条人命,再去哪里找钱赔偿。三表哥的对象原来准备结婚,一听说出事马上就来还了彩礼提出了分手,当年的彩礼还很少,只有几百块钱,根本无济于事

姑父就找村长调解此事,希望能让儿子有条路可以走下去,阿生父母一辈子老实好人,也知道三表哥也不容易,就和村长说了一个不很大的的赔偿数目,还允许表哥分期赔偿。他和村长说:“人死也不能复生,阿伟(我表哥)也不想出这事,阿伟还没有结婚,折腾大了再耽误了一辈子的大事,我心里也不落忍,赔偿一部分钱我们能过日子就可以”。

村长传话过来,姑姑姑父的一颗心总算落了地,因为这事故中间表哥的失误是很大原因,他的安全设施不到位,真要闹大了说不定能进去也不好说。一旦进去,一生就玩完。

三表哥知道阿生父母的决定后,依然很是悲伤,他做出一个大决定,上门告诉二老:“赔偿的钱我会尽力尽快拿出来,如果你们不嫌弃,我想认你们为干爹干娘,替阿生哥(死者)照顾你们一辈子。”

二老和表哥抱着哭了一场,认下了这个干儿子。

阿生的父亲几代单传,在阿生这一辈生了二个儿子。没料想以这样的意外离去。阿生走后,家里有四个老人,两个孩子,他爷爷奶奶都还在。表哥下决定替阿生担起这个家的重担。

姑姑姑父有三个儿子,他们也支持三表哥这样做,大表哥和二表哥说:“既然遇到这样的事,你用一辈子去赎罪也是还不清的,我们愿意替你照顾父母,你就当嫁出去的女儿,以后不用管咱爸咱妈的养老了,就只负责阿生那边的事就好”

三表哥从此就住进了阿生的家里,为了赚钱养家,这电焊铺还得继续干,找专业人员升级了安保设施,表哥拼命地赚钱,供养一家子。

过了几个月,阿生媳妇的娘家想让她改嫁,她却对公公婆婆说对三表哥有意思,三表哥由于前面的对象因这件事分手后,在十里八村都知道他出了大事,也都知道他揽下了死去工人一大家子的负担,根本没有媒人上门提亲。

在干爹干娘也就是阿生父母的授意下,三表哥接受了阿生媳妇,媳妇做过了绝育手术,三表哥说阿生的儿子就是自己的儿子,他也不在意。但干爹说这样不行,表哥没有自己亲生的孩子的话他过意不去,于是就执意让媳妇去做了绝育恢复术,后来又生了一个儿子。

三表哥对阿生的两个儿子视如己出。

三表哥的生意越做越好,人也是出了名的好,大家都知道他的电焊铺安全也升级了,后来又收了几个工人,生意越来越大。干爹干娘也对他很好,一大家子过得很和睦,虽然大表哥和二表哥当初承诺的不让三表哥负担姑妈姑父的养老,但三表哥经济挺好,有能力了,后来还是负担了姑妈姑父的养老,出钱更多。

如今三表哥已经五十多岁了,三个孩子都已成年,大儿子考了上大学,二儿子和三儿子子承父业一起做电焊生意,早已从村口做到了县城,开了加工厂,从原来的定制到现在的生产成型商品往外批发售卖,表哥也从原来的做小生意的手艺人变成了一个小老板。

表哥这辈子不管是做人还是做生意,都是诚信为基础,与人为善,都说无商不奸,表哥一个做生意的却是我们县里出了名的好人,多年来,他时常给村里困难家庭和老人捐款捐物,两个干爹和亲爹两个家族也因此成了亲人。

蝉鸣初夏有话说:

表哥的失误导致出了人命,而且是人家的独子,本来容易滋生矛盾甚至对薄公堂,但双方的善良让两个家庭从此成为了一个家庭,和睦友爱。

阿生父母的善良让他们在失去了唯一的儿子之后又得到了一个儿子,表哥的善良让他在犯了错误之后及时弥补,获得内心一生的安宁,也让他更有勇气面对未来的人生。

多年来他做生意越做越好,也与他出名的善良有关,自从他出了事就在附近出了名,开始是坏名,设施不到位出了事,后来是好名,自愿地承担了工人一家的负担,用一生为犯下的错来赎罪,后来他和阿生的媳妇结婚后,又出名了一次,这次算是美名吧,大家都说这样圆圆满满。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这句话是***尽知的,也是所有心存正义的人所期望的,事实上,这句话与什么天意或者说宗教理论都是没有任何关系的,只与人性有关,你付出了善意,绝大部分情况下都能收获善意的回报,是因为绝大多数人都是好人,都是知恩图报的,恩将仇报的人还是少之又少。

表哥一生就是这样,付出了善良,得到了善果,他的好人名声也帮助他在生意场上如鱼得水,甚至福到子孙。从表哥的***中我懂得几个道理:

1:知错就改,善莫大焉。表哥年轻时犯下了大错,用一生来弥补这个错误,才有后来圆满的人生,他对不起阿生,但对阿生的一家负责一辈子,阿生泉下有知,也应该安心吧。

2:多做善事,不做有违良心的事。虽然冥冥中不存在什么因果报应,但人心像一面镜子,会把你付出给别人的善良反射回来。

3:生活中提升安全意识,一失足成千古恨。生命是最可珍贵的东西,表哥为了年轻的失误断送了一条命,要用一生来赎罪,即使他到现在,依然在阿生的忌日或者其他祭日去阿去的坟前哭泣内疚不已。

我是蝉鸣初夏,喜欢我的分享,就请给我一个关注哦。

我给大家讲述一个恩将仇报,遭到报应的真实故事!我们村里有一位大爷,他有两个女儿而他的女儿都嫁到了县城里,老伴又已经离开人世,因此留老人一个人在老家居住。

但是他的两个女儿非常孝顺,每个月会按时给老人生活费,并且周末都会回来陪伴老人,在老家居住。她们想让老人到县城里跟她们住,但是老人不愿意,因此为了防止父亲出现特殊情况,她们在家里安装了监控录像。

后来在2017年的大年初一,老人去村里人流量比较密集的地方游玩,在路上他看到有一位跟自己年龄差不多的老人,在捡垃圾吃。于是他换位思考,倘若自己也像他一样该多可怜,因此他心生怜悯之心。

主动过去与那位捡垃圾的老人沟通,问他为什么会沦落到这个地步。那位老人对他说:我年轻的时候没有娶到老婆,所以无儿无女,自从父母去世之后,不懂得去工作挣钱,因此就沦落街头至今。

当时他寻思着,那位捡垃圾的老人很可怜而且把他带回家让他有个去处,养他也不需要多少钱,家里多他一张嘴吃饭也伤不了并且他还能跟自己做伴,自己生活不会孤单,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

于是他便问那位老人,是否愿意跟他回家,他家里有吃有喝,不用他在依靠捡垃圾吃维持生命。那位老人得知有吃有喝还能安定下来,高兴得很,连忙向我们村的那位大爷行跪拜之礼感谢他的大恩大德。

把他带回家之后,我们村的那位大爷先热饭菜给他吃,然后又找了两套自己干净的衣服让他沐浴更衣。至于他居住的地方是安排在大爷家的柴房,因为大爷家里仅此有四间房。

两间是两位女儿的房间,另外一间是自己的房间,因此只能把他安排在柴房。当他同意之后,大爷就跟他一起把柴房整理干净,搭床并且还拿自己的被子给他盖,而自己用女儿的被子。

大爷本来以为自己做得很好,那位捡垃圾的老人应该满足,只可惜他错了,那位捡垃圾的老人不仅不知道感恩,反而还恩将仇报。在他家居住的第五天,他趁着大爷煮饭的时候,拿走了大爷2000元现金

结果在匆忙逃离大爷家的时候,不小心被门槛绊倒,身体倒向放在门口边上的木材上,而那些木材都是刚从上山砍回来不久的,有的木材头部或者尾部,是经过镰刀斜砍的,所以很尖。

他倒向那推木材之后,大腿被很尖的木材刺成一个像大拇指一样大小的窟窿,因此才没跑掉。后来大爷煮好饭菜以后,想叫他一起吃饭时,发现他晕倒在自己家的门口,然后才喊村里的青年,送他去医院。

送他去医院的途中,发现他口袋里有钱的边角露出来,村里的大爷很好奇他怎么会有钱,于是就掏了他口袋,结果发现足足有两千元,当时大爷就怀疑是他拿了自己的钱想跑掉,但是不敢确定。

所以在跟村里人送他到医院之后,大爷就直接回家,查找自己的两千元现金,经过一番查找发现自己的钱不见了,才敢确定是他拿了自己的钱,然后想逃跑。得出结论后,大爷到医院去找他。

大爷对他说:我给你吃,给你喝,你在我家跟我一起生活,难道不好过你在外头流浪吗?为什么选择偷我的钱逃跑。他回答说:你根本就无意让我留在你家,不然你怎么会留着两间客房不给我居住,而让我睡柴房。

大爷听完他的话之后,没有回话,就直接叫上村里的青年,一起回村了,这件事情之后,那位捡垃圾的老人变成了瘸子,而我们村里的大爷,因祸得福,他的两位女儿觉得他的举动是老糊涂。

所以姐妹轮流回家陪老人居住,不再让老人一个人孤孤单单的在家。女儿回来替自己养老送终,也正是他想要的结果,只不过他担心影响女儿的工作,所以一直不肯说出来罢了。

作者观点: 心存善念做好事是应该的,但是应该分清楚对象,一个人有手有脚而且身体 健康 ,竟然甘愿沦落街头,以捡垃圾吃为生,可想而知,这种人不是有不良嗜好就是因为太过于懒惰,才会沦落街头。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因此我们在 社会 上行走,做好事时应该先分清楚对象,防止像我们村的这位大爷一样,遭到别人恩将仇报。还好我们村的这位大爷的运气比较好,那位坏人遭到了恶报,跑不了。

不然他若是跑了,大爷的钱就很难追回来了,因为还要通过监控录像,才能知道钱是他拿的,但是那个时候恐怕他早就已经桃之夭夭了。通过这件事,我相信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这句话。

因为大爷的善举得到了好报,他的两个女儿因为担心他年纪太大容易犯糊涂,会再次引祸事上身,所以轮流回老家居住照顾他的晚年生活,这个是他想要而又不敢提出来的要求。

而那位偷大爷钱的老人遭到了恶报,因为他恩将仇报,偷大爷的钱,并且想逃离大爷的家,结果被尖木材刺到大腿,不仅变成了瘸子而且还被拘留,最重要的是他失去了一个能让他免费养老的地方。

通过了解这个例子,我们从中应该能学到以下三个道理!

第一个道理:做好人,做好事,福虽将至祸已远离。做好事并不一定求回报,也不一定每一件好事做出去之后,我们就能看到回报,我们只求问心无愧,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即可。

第二个道理:知恩图报。能帮助并且又愿意帮助我们的人,一定是我们生命之中的贵人。滴水之恩应当涌泉相报,如果无法报答也不应该恩将仇报。

第三个道理: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做事之前,应该深思熟虑,谋定而后动才不会出错,防止因为自己的马虎大意,导致自己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善有善报 恶有恶报 不是不报 时候未到 时候一到 立刻就报 出自哪里

人们常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学佛之人更常将这句话挂在嘴边,来显示因果报应的丝毫不爽。实际上这是一句俗语,并非出自佛经。这句话对于作恶者有很大的警示性,对做善者有着很强的策励性。然而若是从佛法的本质意义来看,这句话是否准确,或者说是否一定呢?若善恶业因定会感果,这岂不是成了定性的因果?业因无穷,果报无尽,岂不是没有尽头?倘若善恶业因不能感果,佛教所说的因果义该如何解释?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这句话进行分析,从而显示缘起因果的道理。

一、果依众因缘生

因缘和合而生诸法,一切佛法的安立也同样没有离开缘起的道理。果法的成熟不但要有因,更需要众缘的和合。很多人提到“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认为这就是佛教的因果观,种了善因就一定会得到善果,造了恶因就必定受到恶报。实际上,善恶业因是否能成熟为现行果,这是不决定的,因为若是只有业因而没有缘,或者是缘缺,这样果法还是不会成熟的。

那么,果法的成熟需要什么样的条件呢?《瑜伽师地论》说到:“云何内明论显示正因果相,谓有十种因,当知建立无颠倒因摄一切因。”[①]这里将因开为十种,即一随说因,二观待因,三牵引因,四摄受因,五生起因,六引发因,七定别因,八同事因,九相违因和第十不相违因。此十种因又可以归摄为二种因,也就是第三牵引因和第五生起因摄为能生因,其余八种因归为方便因。此中能生因可以理解为我们一般所说的因,而方便因便是属于缘,这是从与果的亲疏关系来说的,与果关系亲的便安立为因,与果关系较疏远的就安立为缘。

此外,对于果法的生起一般常说的还有四缘,即因缘、增上缘、等无间缘和所缘缘。这里的因缘与前面所说的因缘和合生诸法的因缘略有不同,之前的因缘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包括了能生诸法的亲因以及所有协助果法生起的众缘。而后者所说的因缘唯指能亲生果法的因,也就是唯识学中所说的***,随其所应望所生法说为因缘,也就是四缘中作为因的缘,在前面的二种因中属于能生因。增上缘就是指一切能助因令果法成熟的缘,这里包括了与力增上缘和无碍法增上缘,能对因起增上的作用帮助果法生起,所以名为增上缘,在二种因中属于方便因。若是心心所法的生起还需要等无间缘和所缘缘。四缘中,因缘一法既可说为因亦可作为缘,其余三种只能称为缘。[②]由上可知,法并非只有因或是***就可以生起的,而是需要众多因缘的和合,其中若是缺少了任一因缘,果法便无法成熟并显现。所以善、恶因都必须要具缘才能引生果法。当然,这里并非完全否定“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而是说这种说法是不够准确的。

二、因果皆是***立

既知因、缘和合生果的道理,就可以了解因果法的安立实际上还是为了说明缘起的道理。如果以为一个有真实自性的因从过去来到现在变为一个具有实体的果,这就错解了佛陀安立因果道理的用意。果若是实有自性就一定不必依待众因缘而生,因若是实有自性就必定不会有引生果法的功能,因为,因若有自性就一定是不变化的,且不与其他缘法***而独立存在,这样又岂能感果呢?若因实有,则因永远是因,而且只能是因。事实上,因望后面的果来说是因,若是望前面的因法,又成了果。因是这样,果亦如是。所以说因、果只是相待***立的,如《成唯识论》云:“应信大乘缘起正理,谓此正理深妙离言,因果等言皆***施设。观现在法有引后用,***立当果对说现因。观现在法有酬前相,***立曾因对说现果。”[③]可见,因、果都是彼此相待而安立的,而因果等言的施设都是为了说明大乘缘起正理的。

很多人都误以为“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时候一到”作为善恶业的因就会从过去来到现在成为了或善或恶的果。事实上,法既然是众因缘和合显现的一种状态,就说明它是无自性的,因为它所依的因缘随时发生着变化,所以法是刹那生灭的,既然是刹那生灭的又怎么会从过去来到现在呢?正如僧肇***的《物不迁论》中说:“是谓昔物自在昔,不从今以至昔。今物自在今,不从昔以至今。” [④]

这就会引生一个问题,既然法无自性,刹那生灭,作为因的法下一刹那已经灭去,这将如何引生果法?虽说因、果皆是***立的,但是因果报应确实是不可否认的,这该如何解释?作为因的法刹那间生灭变化着,但是由于众生的执着不断地滋润着这一法,使得下一刹那的法相似于前一刹那的法生起。换种方式来说,作为亲因缘的***,刹那间灭去,但由于无明烦恼的滋润,使得***与果的功能在下一刹那得以延续,虽然是刹那生灭的,但前一刹那与后一刹那又是相似的,所以称为“相似相续”,***的与果功能会一直这样以前后相似的状态延续下去,直至因缘条件具足便会成熟为现行果法。

由此可见,在生命流转的过程中,促使我们在因果法则的模式中不断轮回的催化剂就是无明爱取等的烦恼。所以,修行就是不断对治和降伏烦恼的过程,断烦恼而成贤、成圣,乃至于成佛,并不是说一定要将所有的业消尽了而成佛,若是这样则众生永远成不了佛。当烦恼对治掉了,业因失去了烦恼的滋润,便无法成熟为果法,这也就是前面说过的缘缺不生。《瑜伽师地论》中说:“若圣***由出世道离欲界欲,乃至具得离三界欲,尔时一切三界染污诸法***皆悉永害。何以故,由圣***于现法中,不复堪任从离欲退,更起下地烦恼现前。或生上地,亦不堪任从彼没已还生下地。”[⑤]也就是说,行者若是离断了三界的烦恼,那么三界所有的染污诸法***就失去了能够感生果法的力量,因为此时已不会退堕并生起三界烦恼。没有烦恼的滋润,***便失去了力量。如同谷麦等外***,安置在空旷之处或是放入干燥的器皿内,虽然不会生芽但仍是***。若是用火将***烧坏损灭,此时***决定不成。内法***的损伏永害,道理也是一样的。若是圣***将入无余涅槃时,所有一切有漏善以及无记诸法***皆被损害,由于染污法***损灭,就不会再招感当来的异熟果,这就是所谓的“金刚道后异熟空”。

由上可知,因、果法皆是为了说明缘起道理而***立的,并非有真实自性的善恶因变为真实的善恶果报,其中只是诸缘的虚妄和合所显现的因果相状罢了。而在缘起因果的流转中,促使业因成熟并显现为果报的不可或缺的缘正是众生的烦恼,这更说明了“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这句话是不准确的,因为,当烦恼被对治后,需要被烦恼滋润的业因就失去了感果的力量。

三、 善不善业的差别之相

如是因感如是果,这在缘起因果的道理上是不容置疑的,但是许多人用世俗的善恶观念来认识佛教的因果,以为造作了所谓的善业就一定会得到乐的果报,当见到所谓的善人遭遇种种不幸时,便会对佛教进行诽谤。实际上,是自己没有正确认识因果,不知道从因到果有时间上的不同,更不清楚善不善业的差别之相,这里引用《显扬圣教论》的说法,来简单辨别善不善业的差别相状。

《显扬圣教论》的“摄胜决择品”中说道:“又诸外道起如是见,说如是论,随诸众生造作诸业,或乐俱行或苦俱行,所受异熟亦复如是。彼诸外道皆是妄执,何以故,具二受故。谓诸善业亦受苦报亦受乐报,不善之业亦复如是。”[⑥]这就说到了善恶业皆可以感得苦报和乐报二种。而善不善业之所以成为善业或是不善业,则是依据善根或是不善根。也就是依善根所起的业就是善业,依不善根起的就是不善业。进一步来说,善不善业由九种因而产生诸种差别。第一由因及田故,因就是指所依的善根或是不善根,田就是造作时所缘的对象,即恩田、敬田和悲田等。第二由事故,也就是做的圆满或是不圆满,由此果报而有不同。第三由方便故,这是指无间殷重方便,也就是造作善业或是恶业时***取的种种方便。第四由依止故,由所依止的是清净还是不清净的而有差别。第五由作意故,造作业因时是依猛利的净信还是增上烦恼。第六由欲解故,这是指的回向,回向愿求或胜或劣的果报,比如说愿求无上菩提,或是愿求人天善报等等。第七由助伴故,即是助成此事的法是属于善的还是不善的。第八由多修习故,不仅自己做,更教他人做,并且随喜赞叹。第九由多人故,即是与多人共做此业。

由以上九种因素,使得善不善业有诸种的差别相状。若能对此明了,便可于造作时善知取舍,以免种下荆棘而望收嘉禾。因果虽然是相待***立的,是无真实自性的,但是,正是因为这样,才有缘起因果的建立,如《中论》言“以有空义故,一切法得成”。善恶因果的如幻显现丝毫不爽,欲得好报,当种善因。欲离恶果,当舍恶因。当然,要想真正解脱,则应正闻修习,积极对治烦恼以及杂染。

四、结语

本文通过对“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这句俗语进行讨论,说明了佛教缘起因果的道理。众因缘具足,果法方能成熟显现,由此可以得知因法与果法的缘起无真实性,也正是由于因与果的缘起性才有了缘起因果规律的成立,而推动业因转变成熟为业果的最重要的增上缘就是烦恼,所以,一旦与业因相应的烦恼被对治后,作为亲生果法的因缘***就失去了感果的功能,果法就无从生起。因此,若是执着有定性的因果,认为所有的善恶业因必定感得善恶果,这就忽略了缘的作用,没有正确理解佛教的众缘生法的道理。至于善恶业的因果相状也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唯有正确了解导致善恶业种种差别的因,才能于平日的造作中善加取舍,不至于因为自己的误解而对佛教的因果道理产生怀疑。

文中分析了“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句话的不准确性,或是人们常常由此产生的偏执,并不是否定善恶因果的规律,而是试图通过对缘起因果的分析显现佛陀安立因果说的意趣。这句话,若是从警策的作用来说,它具有很强的积极作用。但若是因此而执着有真实因感真实果,或是认为如是业因决定能得如是果,这就落入到了定性的执着中,错解了佛陀安立缘起因果的用意。佛陀安立因果法,首先是让我们知道敬畏,从而能够于自身的行为进行省察和取舍。更重要的一点是让我们通过因缘具足生果的道理,更进一步体悟到法的缘起无自性义,从而舍离对我、法自性的执着,远离一切烦恼杂染。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时候一到,一切都报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时候一到,立刻就报”这句话出自《缨络经·有行无行品》。《缨珞经》,全名《菩萨璎珞本业经》。律藏可粗分为大、小乘律;小乘律讲七众别解脱戒,大乘律则主张菩萨戒的重要。

本经属大乘律典,内容为释迦佛说明凡夫修行到证佛果所有修证次第,分为菩萨五级五十二阶位的过程,以及菩萨戒的内容。

《缨络经》是以十波罗夷为摄律仪戒,以八万四千法门为摄善法戒,以慈悲喜舍化及一切众生皆得安乐为摄众生戒,在《璎珞经》里称此三聚净戒是“三受门”,指出这三受门是菩萨一切戒的根本。

扩展资料

佛教据记载早在秦朝时就掺入中国,那时的秦朝对于佛教的到来还是处于抵触状态,到了东汉末年开始盛行。在佛经大全中能保留到现在的***甚是珍贵。《楞严经》众所周知,是一部极重要的大经,可说是一部“佛教修行大全”,亦不为过。

因为此经在内容上,包含了“显密性相”各方面重要的道理。在宗派上则横跨“禅净密律”,均衡发挥,各得其所。在修行的次第上,则更是充实、圆满:举凡发心、解、行、证、悟,皆详尽剖析开示──从教令正发心起,经循循善诱的破惑。

见真(明心见性)、依性起修(设坛结界、於实际上起正修行),并详细开示一切凡圣境界(二十五圣圆通、三界七趣众生),令於圣境起企慕、而於凡外得知解,从而不受迷惑、不入岔道。

又详述六十位修证(三渐次、乾慧地、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四加行、十地、等觉、妙觉)令行者於菩提道上知所趣向。最後更广开示五阴魔境,及其破除之法,俾於菩提道上能克服魔怨留难,所修圆满成就。

百度百科——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百度百科——缨络经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时候一到,一切全报。

这是俗语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有出处

《缨络经·有行无行品》:“又问目连:‘何者是行报耶?’目连白佛言:‘随其缘对,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后半句就是民间加上去的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出处《三国志·蜀书·先主传》裴松之注。

原文 “朕初疾但下痢耳,后转杂他病,殆不自济。人五十不称夭,年已六十有馀,何所复恨,不复自伤,但以卿兄弟为念。射君到,说丞相叹卿智量,甚大增修,过於所望,审能如此,吾复何忧!勉之,勉之!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於人。汝父德薄,勿效之。可读汉书、礼记,间暇历观诸子及六韬、商君书,益人意智。闻丞相为写申、韩、管子、六韬一通已毕,未送,道亡,可自更求闻达。”

大意不要以为坏事小就去做,不要以为好事小就不去做。

提示这是刘备临终前给其子刘禅的遗诏中的话,劝勉他要进德修业,有所作为。好事要从小事做起,积小成大,也可成大事;坏事也要从小事开始防范,否则积少成多,也会坏大事。所以,不要因为好事小而不做,更不能因为不好的事小而去做。小善积多了就成为利天下的大善,而小恶积多了则“足以乱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