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以养正,学以成人,蒙以养正,学以成人谈谈学以启蒙的重要性

tamoadmin 成语教学 2024-05-31 0
  1. 学前教育史第四话:古代的蒙养教育
  2. 以德育人励志语录
  3. 四字家教成语

《易经》中关于教育的论述十分丰富。我们可以把它概称为《易经》的教育观。后世许多重要教育观点都可以从《易经》中找到其发端或萌芽状态。弄清其间的源流关系,对于我们正确认识中国教育思想传统的形成,对于进一步发扬这种优良传统,具有重要的意义。 不过,由于《易经》之成书,距今年代久远,文字生涩难懂,各家诠释不一;《易传》的作者及年代,莫衷一是;再加之本人才疏学浅,因而在理解上难免发生偏颇或错讹之处,诚望多多批评指正。 2.《易经》教育观与中国古代教育思想 2.1 “物生必蒙”——“教学为先”思想的发端。 我国有重视教育的优良传统,为之开先河的应当是《易经》。一般认为,我国最早论述教育重要地位的是《学记》:“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但初涉《易经》就会发现,其“教学为先”的思想早已赫然在目,比《学记》早了数百年之久。《易经》重点论述教育问题的是“蒙卦”,排在六十四卦的第四位,即在 “乾”(天)、“坤”(地)和“屯”(万物始生)三卦之后,而在“需”(营养)、“讼”(法制)和“师”(军队)等卦之前。这就给了教育一个特殊的地位。《易经·序卦传》曰:“有天地,然后万物生焉。盈天地之间唯万物,故受之以“屯”。屯者盈也;屯者,万物之始生也。物生必蒙,故受之以蒙。蒙者,蒙也,物之稚也。”台湾孙振声先生把“蒙”卦的卦名训为“蒙,蒙昧、启蒙、教育”(注:孙振声《白话易经》,(台)星光出版社,1984年,第67页。)是非常合乎实际的。否则,《彖传》之“蒙以养正”就十分费解了。据此,孙先生说:“当万物生成之后,接着来的是幼维蒙昧的时期,教育就成为当务之急。”(注:孙振声《白话易经》,(台)星光出版社,1984年,第67页。)天生万物之后,第一件事就是启蒙、教育,这不就是“教学为先”的意思吗?所以,可以认为我国重视教育的传统发端于《易经》,而非《学记》。不过,《易经》强调的是教育的人文价值,而《学记》强调的是教育的社会政治价值。因而说重视教育的传统发端于《易经》,并不否认《学记》“教学为先”思想的学术价值。 2.2 “童蒙求我”——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 《易经》“蒙”卦的卦辞说:“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周振甫先生译为:“不是我求蒙昧的童子(学习),(而是)蒙昧的童子求我(施教)。”(注:周振甫《周易译注》,中华书局,1994,第25页。)《易经》把教育看作学生自身的需要,可以说是抓住了教与学的关系的本质,不管儿童是否意识到这种需要,都不影响这种本质关系。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注:《论语·述而》。)荀子说:“故不问而告谓之傲,问一而告二,谓之@①。傲非也,@①非也,君子如响矣。”(注:《荀子·劝学》。)《礼记·曲礼》曰:“礼,闻来学,不闻往教。”这些论述都与“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意思一致而成书于《易经》卦、爻辞之后,可见《易经》在这一观点上对后世的影响。以前,有人认为上述观点有消极等待的意思。这是一种表面的认识。如果把学生看作学习的主体,就可发现其中包涵的“不干扰学生主体作用”的积极意义。 2.3 “蒙以养正”——中国特色的教育概念的精髓 “蒙以养正”出自《易经·彖传》,其意译为:“启蒙(教育)是为了培养正道。”(注:孙振声《白话易经》,(台)星光出版社,1984年,第67页。)这一界定开创了从教育作用定义教育概念的先河,可说是抓住了教育的精髓。《中庸》之“修道之谓教”,《学记》之“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说文解字》之 “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等等,与“蒙以养正”的思想一脉相承。它比外国历史上对教育的界定,如“教育即生长”,要贴切得多。 “蒙以养正”作为培养学生善端的教育思想的共同渊源,不论是孟子的“我养我浩然之气”(注:《孟子 ·公孙丑》。),还是荀子的“凡礼义者;是生于圣人之伪”(注:《荀子·性恶》。),都是“蒙以养正” 的具体体现。所不同的是前者从“仁、义、礼、智,非由外铄也,我固有之也”(注:《孟子·告子上》。)的性善论出发,而后者则是从“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注:《荀子·性恶》。)的性恶论出发。截然对立的性善论和性恶论能殊途同归地得出共同结论,与“蒙以养正”的渊源是分不开的。 2.4 “包蒙,吉”——有教无类,面向全体学生 “包蒙,吉。”是“蒙”卦“九二”的爻辞。直译为:“能够容纳所有蒙昧的童子,是吉祥的。”陈梦雷先生的《周易浅述》从卦象及爻象的角度解释说:“九二阳刚统治群阴,当发蒙之任。然性不齐,不可一概取必,唯刚而得中,故能有所包容而吉也。”(注:转引自周振甫《周易译注》,中华书局,1994,第27页。)这就是说,学生的材质不一,不能一概而论,教师***取包容全体学生的态度,就会是吉祥的。这种包容的思想不仅见于“蒙”卦,在其他卦的卦、爻辞及易传中也多处可见。如“师”卦大象传有“君子以容民畜众。”“泰”卦九二爻辞“包荒,用冯河,不遐遗。”“临”卦大象传“君子以教思无穷,容保民无疆。”等等。“包荒”即包容污垢。包蒙作为教育原则似乎令人费解。但其中含有深刻的辩证法思想。能否做到“包荒”则是能否做到“有教无类”的关键。老子说:“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之不祥,是谓天下王。”(注:老子《道德经·七十八》。)可说是对“包荒”的精辟阐释。能够做到包容学生的缺点,能够喜欢有缺点的学生,才能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对比孔子说的“自行束xiū@②以上,吾未尝无诲焉。”(注:《论语·述而》。)和子贡赞扬孔子的“君子正身以俟,欲来者不拒,欲去者不止,且夫良医之门多病人,@③栝之侧多枉木。”(注:《荀子·法行》。)就会发现,孔子的“有教无类”绝不会与其“读《易》,韦编三绝”毫无关系。 2.5 “振民育德”——开创重视德育的优良传统 “德”是《易经》中使用最广泛的范畴,天有天德,地有地德,人有人德,“德”与“规律具有同样的地位。正是从这种“泛德主义”出发,得出了重视德育的结论。《易经》中涉及德的卦,数以十计。在《易经》中,“德”的含义比较广泛,但在《易传》中则给其以确切的道德含义。《系辞下传》有“履,德之基也;谦,德之柄也;复,德之本也;恒,德之固也;损,德之修也;益,德之裕也;困,德之辨也;井,德之地也;巽,德之制也。”还有“履以和行,谦以制礼,复以自知,恒以一德,损以远害,益以兴利,困以寡怨,井以辨义,巽以行权。”这样就把这些卦的卦名赋予道德的意义。易传还把道德教育作为教育的重要任务。如“君子以厚德载物。”(“坤”卦大象传),“蒙以养正”,“君子以果行育德”(“蒙”卦大象传),“君子以遏恶扬善,顺天休命”(“大有”卦大象传),“君子以振民育德”(“蛊”卦大象传)等命题,在易传中随处可见。如果像《史记·孔子世家》所说,“孔子晚喜《易》,序彖、象、说卦、文言……”的话,则孔子大***扬了《易经》重视德育的思想,这也是功不可没的。 2.6 “小惩大戒”——适度惩罚的教育原则 在中国教育史上,《易经》首先肯定了惩罚的教育作用。但同时要求运用适度。 “蒙”卦初六:“发蒙,利用刑人,用说桎梏,以往吝。”象曰:“利用刑人,以正法也。”由于对“刑”、“桎梏”、“法”等概念的不同理解,在译文上分歧很大。台湾孙振声先生把“刑”训为“惩罚”,“桎梏”训为“约束”,“法”训为“法则”或“规范”,比较合乎实际。因为在《易经》***成书的年代,即奴隶社会初期,“刑”只是一种普遍的惩罚手段,而非依法专门对罪犯惩罚的手段。“法”也不能理解为现代的 “法律”。此外的“刑”只是一种“教刑”即惩罚学生的手段。《尚书·尧典》有“鞭作官刑,扑作教刑”的记载,可资佐证。据此,上文可译为:“儿童在发蒙时期,利用惩罚是有利的;如果脱去约束,是不利的。” “惩罚是为了树立一定的行为规范。”“噬嗑”卦初九曰:“履校灭趾,无咎。”象曰:“履校灭趾,不行也。”意即带上脚镣磨破了脚趾,没有害处;因为可以使他不再犯错误。《系辞上传》对此解释说:“小惩而大戒,此小人之福也。《易》曰:‘履校灭趾,无咎’,此之谓也。” 《易经》这种“小惩大戒”的观点,无疑有其积极的教育意义。但是,“过犹不及”,过分运用惩罚,则会适得其反。自《学记》之“夏楚二物,收其威也。”的论述起,把惩罚和教师的权威结合起来,崇尚惩罚的教育思想流传后世,是值得我们警戒的。 3.结语 本文的论述,主要揭示了《易经》的教育观与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的逻辑联系,或者说是从逻辑的角度分析了二者的承继关系。但限于作者水平和手头资料的不足,还无法揭示这种承继关系的历史线索和具体演变过程。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本文的价值。但是,有了这种揭示总比没有这种揭示要进了一步。它起码可以作为一种***说指引我们去寻求史料来验证,仍可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另外,对于博大精深的《易经》教育观而言,本文仅只能挂一漏万和仅及皮毛。作者当以此激励自己,继续进行研究和探索。 文章引用自: id="id1">学前教育史第四话:古代的蒙养教育

蒙懂的成语有:蒙以养正,发蒙启滞,懵里懵懂。

蒙懂的成语有:半懂不懂,发蒙启滞,蒙以养正。2:结构是、蒙(上下结构)懂(左右结构)。3:拼音是、měngdǒng。4:注音是、ㄇㄥˇㄉㄨㄥˇ。

蒙懂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蒙以养正,学以成人,蒙以养正,学以成人谈谈学以启蒙的重要性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一、词语解释点此查看***详细内容

蒙懂měngdǒng。(1)糊涂;不明事理。

二、引证解释

⒈糊涂;不明事理。引《岁时广记》卷五引宋吕原明《岁时杂记》:“元日五更初,猛呼他人,他人应之,即告之曰:‘卖与尔_懂。’卖口吃亦然。”明冯梦龙《挂枝儿·情淡》:“好笑我真_懂。”明沉鲸《双珠记·师徒传习》:“那时方年五岁,虽有知觉,尚多_懂。”《儿女英雄传》第三十回:“何**精明也精明不到此;安公子_懂也_懂不到此。”⒉指景物模糊不明。引宋邓椿《画继·轩冕才贤》:“解作无根树,能描_懂云。”清焦袁熹《梅子黄时雨》词:“天涯景_懂,远山何处孤艇?”

三、国语词典

糊涂、不明事理。也作「懵懂」。

四、网络解释

蒙懂蒙懂的拼音是měngdǒng,注音是ㄇㄥˇㄉㄨㄙˇ,意为糊涂;不明事理

关于蒙懂的近义词

戆直颟顸

关于蒙懂的诗句

蒙懂禅人怕荒伧蒙懂

关于蒙懂的词语

蒙尘晦涩难懂被灾蒙祸蒙以养正云雾迷蒙通俗易懂蒙在鼓里蒙头转向

关于蒙懂的造句

1、成年人忙于生记,很少考虑了,而几乎所有蒙懂的孩子,都提出过这个问题。

2、要不你们俩交流交流,说一句,我来猜猜是什么意思,我看我能不能够蒙到,蒙懂。

3、两人静静看向远方,感受着阳光的惬意,寻找着恋爱的甜蜜,静静地陶醉在爱的蒙懂中,静静地随时间流逝而迷茫。

4、所以,他把所有的心思都用到了别的地方,但是大的方向还是他在掌握,自然而然的让他在经济领域也非是蒙懂无知。

5、紫衣***的瞪了天狐一眼,警告其最好还是老实点,就拉着蒙懂的土贝尔到外面守着了。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蒙懂的详细信息

以德育人励志语录

在写蒙养教育这章大纲前,我对蒙养没有很深刻的了解,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难道不算蒙养?反复看了概念,才有丁点儿悟,这是一种幼儿教育组织形式的手段。

一、蒙养教育的 方法 :“以果行育德。”以鲜明高尚的品德情操来“告示”童蒙,培养完善其品德。

目的: “蒙以养正。”即端正其品德。

任务:⒈ 培养完善道德品质是打基础。 ⒉保养性真。 性善论为依据提出的教育目的论,儿童向善本能。不学而知“良知”,不学而能“良能。蒙养教育的任务是保全这些善性。”⒊打文字基础+基本技能+做准备。

任何一个理论总有先驱实验——

王筠 :《教童子法》提出了尊重儿童,将趣味性的因素引入蒙学教育的主张。《文字蒙求》结合汉字的结构原理和儿童的思维特点,提出了蒙养识字教学的一系列方法和原则。

识字教学三原则: ①形象对比②有简到繁,由易到难。符合儿童教学简明、形象、趣味的要求,也符合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传统教学原则。③言入于耳。可加入有趣的话和故事。

崔学古 :《幼训》——总结了蒙养教育的若干原则和方法。

①“好言劝谕”

②适当责罚

③“用善言警悟”,使儿童“自成”。通过善意的表扬鼓励和启发诱导,促成儿童的自主思维和发展。教师的作用主要是推动和***儿童自我发展的进程。

④为人师表以身作则。

⑤批评责罚留有余地。四毋责:空心勿责,方饭勿责,勿乱责,勿出其不意从背后掩责。

⑥分任(家庭和学校分工配合,目标一致一致)+鼓舞

二、 蒙养教育的内容 :⒈道德***+礼仪规范。⒉初步识字,《三百千》。⒊鼓舞儿童读书进取、培养意志。⒋启发儿童智慧的故事传说。⒌介绍有关历史、地理、博物等浅近知识。⒍结合歌舞进行陶冶性情的启蒙教育。《神童诗》《千家诗》《幼学歌》。⒎性礼大义,《小学》。

具有蒙学性质读物先秦出现。《礼记》中的《内则》《曲礼》,《仓颉篇》《爰历篇》《博学篇》《凡将篇》《急就篇》。专门针对儿童启蒙教育的 教材 最早出现在西晋。《发蒙记》《开蒙要训》。《千字文》《三字经》《百家姓》。

三、幼儿的游戏启蒙活动

幼儿只要睁开眼,与身体相关的活动已开始。

中国古代的游戏三原则 :⒈崇尚礼乐⒉崇尚俭朴⒊崇尚正德

中国古代的游戏分类 :⒈智力。棋艺、拼图。例七巧板,燕几图,包你迷,华容道。⒉生活游戏,模仿成人。⒊戏弄游戏。儿童的游戏的逗乐玩具+百戏、戏剧。

第71周第1篇总211篇

四字家教成语

以德育人励志语录:

1. 教师在教育中施以德育人的教育方法,教育成效必定是稳固的。

2. 从美的事物中找到美,这就是审美教育的任务。—— 德国诗人 席勒

3. 创造人的是自然界,启迪和教育人的却是社会。——俄国哲学家 别林斯基

4. 敬教劝学,建国之大本;兴贤育才,为政之先务。——明末清初教育家 朱之瑜 《朱舜水集·劝兴》

5. 孩子生下来都是天使,大人把他们教育成“人”。——当代作家 王朔

6. 只有由受过教育的人民组成的国家才能保持自由。—— 第3任美国总统,美国独立战争主要***之一 杰斐逊

7. “蒙以养正”,使蒙者不失其正,教人者之功也。——北宋哲学家 张载

8. 一个好的教师,是一个懂得心理学和教育学的人。——前苏联教育家 苏霍姆林斯基

9. 每一个决心献身教育的人,应当容忍儿童的弱点。——前苏联教育家 苏霍姆林斯基

10. 要尊重儿童,不要急于对他作出或好或坏的评判。——法国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 卢棱

11. 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孟轲,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代表人物 孟子 《孟子·尽心下》

12. 只有受过一种合适的教育之后,人才能成为一个人。——捷克教育家 夸美纽斯

13. 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是我的教育信仰的真谛之一。——前苏联教育家 苏霍姆林斯基

14. 教育上的秘诀,便是使身心两种锻炼可以互相调剂。——法国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 卢梭

15.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春秋时期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 《论语·述而》

16. 振兴教育,必先广储师范,师资不敷,学校何以兴盛。——清代洋务派代表人物之一 张之洞

17. 欲得儿孙贤,无过教及身。一朝千度打,有过更须嗔。——唐代僧人 王梵志

18. 受教育人与未曾受教育的人的差异,好似生者和死者。——

19. 受过教育的人好引导但难以驱使,好管理但难以差遣。——英国律师 布鲁厄姆

20.没有时间教育儿子,就意味着没有时间做人。——前苏联教育家 苏霍姆林斯基

21. 贫农特别吃没有文化的亏,特别需要受教育。——列宁

22. 教育者,非为已往,非为现在,而专为将来。——中国近现代著名的民主革命家和教育家 蔡元培

23. 教育的目的,是替年轻人的终生自修作准备。

24. 教育的含义就是使人能作以前不能做的事情。——乔·赫伯默

25. 父生师教,然后成人;事师之道,同乎事亲。——元代学者 许名奎 《劝忍百箴》

26. 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也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前苏联教育家 苏霍姆林斯基

27. 圣人教人,皆略启其端,使学者深思而自得之。—— 明代官员、理学家 薛宣

28. 教育的目的在于能让青年人毕生进行自我教育。——哈钦斯

29. 任何人如果不能教育自己,也就不能教育别人。——前苏联教育家 苏霍姆林斯基

1. 形容家教好的四字成语或者俗语

因材施教 春风化雨 因势利导 耳提面命 安详恭敬古时指教育儿童要注意的四点:安定而不轻躁,详审而不疏率,表现要谦恭,心里要有所敬畏。

不打不成器打:打磨,打造。不打造就不能成为有用的器物。

比喻不教育就不成材,没出息。不教而杀教:教育;杀:处罚,杀死。

不警告就处死。指事先不教育人,一犯错误就加以惩罚。

不教而诛教:教育;诛:处罚,杀死。不警告就处死。

指事先不教育人,一犯错误就加以惩罚。不教之教不以直接的教育方式而进行的教育。

指在日常言行中很自然地进行的薰陶。不可教训教训:教育,教诲。

对某人无法进行教育。比屋可封意思是在唐、虞时代,贤人很多,差不多每家都有可受封爵的德行。

后比喻社会安定,民俗淳朴。也形容教育感化的成就。

不言之化化:教化。不通过语言进行教育而收到的感化作用。

不知其子视其父不了解这个人但从他父亲的为人就可以知道。表示教育、环境对于一个人的影响很大。

春风化雨化:化生和养育。指适宜于草木生长的风雨

比喻良好的薰陶和教育。春风中坐像置身于春风中一样。

比喻良师的教诲。比喻受到良好的教育。

东风化雨指适宜于草木生长的风雨。比喻良好的薰陶和教育。

断杼择邻孟母为了教育孟子不要中途荒废学业,用被割断的纱不成布来做比喻;孟母三迁居处,选择良好的环境,来影响孟子的成长。反面教员反面:坏的,消极的一面。

指与人民为敌的人的言行,可以从反面教育人民。讽一劝百讽:用委婉含蓄的言语批评、指责;劝:劝告,劝戒。

委婉含蓄地批评、指责一个,使大家都受到教育。画荻教子荻:芦苇。

用芦苇在地上书画教育儿子读书。用以称赞母亲教子有方。

换骨脱胎原为道教用语。指修道者得道以后,就转凡胎为圣胎,换凡骨为仙骨。

现比喻通过教育,思想得到彻底改造。化及冥顽冥顽:愚昧。

教化普及到愚昧无知的人,使他们受到教育。形容教化普及,世风良好。

教导有方教育引导很有办法。教妇初来,教儿婴孩指对一个人施加教育应该及时及早。

渐仁摩义渐:浸润;摩:磨砺。用仁义感化教育百姓。

教无常师受教育不必有固定的老师。嘉言善行嘉:善、美。

有教育意义的好言语和好行为。嘉言善状有教育意义的好言语和好行为。

同“嘉言善行”。嘉言懿行嘉、懿:善、美。

有教育意义的好言语和好行为。科班出身比喻具有受过正规教育或训练的资格。

磨昏抉聩抉:撬开;聩:糊涂。启发教育愚昧糊涂的人。

孟母三迁孟轲的母亲为选择良好的环境教育孩子,三次迁居。形容家长教子有方。

蒙以养正指从童年开始,就要施以正确的教育。累教不改经过多次教育仍然不改正。

屡教不改多次教育,仍不改正。乐育人材育:培育。

喜欢培育人材。用以赞颂学校或教育工作者。

令之以文,齐之以武令:命名,引申为施教;齐:使整齐。指用政治道义教育部队,用军纪军法来统一步伐。

神道设教神道:本指天教,即神明之理,后指关于鬼神祸福之说。利用鬼神迷信作为教育手段。

生聚教训生聚:繁殖人口,聚积物力;教训:教育,训练。指军民同心同德,积聚力量,发愤图强,以洗刷耻辱。

市井之徒徒:人(含贬义)。旧指做买卖的人或街道上没有受过教育的人。

身教重于言教以身作则比口头上的教育更为重要。三迁之教比喻选择居住合适的环境以利于教育子女。

洒扫应对洒水扫地,酬答宾客。封建时代儒家教育、学习的基本内容之一。

时雨春风及时的雨,春天的风。泛指能使万物生长的雨和风。

比喻良好教育的普遍深入。用来称颂师长的教诲。

脱骨换胎道教语,指修道者得道以后,就脱凡胎为圣胎,换凡骨为仙骨。现比喻通过教育,思想得到彻底改造。

脱胎换骨原为道教用语。指修道者得道以后,就转凡胎为圣胎,换凡骨为仙骨。

现比喻通过教育,思想得到彻底改造。弦歌之声弹琴和唱歌吟诗的声音。

古时学校重视音乐教育,也泛指教育或教学活动。弦歌之音弹琴和唱歌吟诗的声音。

古时学校重视音乐教育,也泛指教育或教学活动。刑期无刑刑罚在于教育人恪守法律,从而达到不用开的目的。

循循诱人犹循循善诱。指善于有步骤地引导、教育人。

夏雨雨人雨:前一个“雨”,名词,雨水;后一个“雨”,动词,下雨。有如夏天的雨落在人身上。

比喻及时给人帮助和教育。徙宅之贤相传孟轲的母亲为了教育好他,三次迁居,改变环境。

形容母教贤明。玉不琢,不成器琢:雕。

玉石不经雕琢,成不了器物。比喻人不受教育、不学习就不能有成就。

因材施教因:根据;材:资质;施:施加;教:教育。指针对学习的人的志趣、能力等具体情况进行不同的教育。

以法为教以:用;教:教育。引用法律条文充当教育的内容。

有风有化指有教育意义。有教无类类:类别。

不管什么人都可以受到教育。沂水春风沂水:河水名,在山东省曲阜县境内,孔子出生地。

春风:春天和暖的风,比喻良好的熏陶和教育。来自沂水的春风。

比喻。

2. 好家教好家风好家训四字成语

书香门第

shū xiāng mén dì

解释旧时指上辈有读书人的家庭。

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四十回:“如今眼看着书香门第是接下去了,衣饭生涯是靠得住了。”

结构偏正式。

用法用作褒义。一般作宾语。

辨形第;不能写作“弟”。

近义词世代书香、书香门户

反义词蓬门荜户

例句

(1)他家真可谓是~;历代都有读书人。

(2)她虽然出身于~;但从不轻视劳动。

3. 关于教育的四字成语

诲人不倦

huì rén bù juàn

[释义] 诲:教导;诱导;倦:厌烦。指教导别人而不知疲倦。

[语出] 《论语·述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正音] 诲;不能读作“huǐ”。

[辨形] 诲;不能写作“悔”或“侮”;倦;不能写作“卷”。

[近义] 谆谆教导 不厌其烦 循循善诱

[用法] 含褒义。用来形容教导人特别耐心。一般作谓语、定语、状语。

[结构] 主谓式。

[例句]

①他一生勤勤恳恳;~;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栋梁之才。

②李老师勤勤恳恳;~;为教育事业献出了毕生精力。

[英译] teach with tireless zeal

4. 形容老师教的好的四字成语有哪些

1、春风化雨 [ chūn fēng huà yǔ ]

翻译:适宜于草木生长的风雨,比喻良好的教育。

出处:满想在这~的环境里,多受一些教益,哪知道刚入党后的一点钟内,就要离开这块令人陶醉的土地。(近代.李英儒《野火春风斗古城》十二章)

2、德才兼备 [ dé cái jiān bèi ]

翻译:也说才德兼备。既有德,又有才;品德和才能都好。

出处:出处 元·无名氏《娶小乔》第一折:“江东有一故友,乃鲁子敬,此人才德兼备。”译文:江东地区有一个老朋友,是鲁子敬畏的人,此人品德和才能都好。

3、桃李满天下 [ táo lǐ mǎn tiān xià ]

翻译:桃李:指培养的后辈或所教的学生。比喻学生很多,各地都有。

出处:《资治通鉴·唐纪·武后久视元年》:“天下桃李,悉在公门矣。”释文:桃李:指培养的后辈或所教的学生。比喻一个人到处都有学生。

4、为人师表 [ wéi rén shī biǎo ]

翻译:师表:榜样,表率。在人品学问方面作别人学习的榜样。

出处:《北齐书·王昕书》:“杨愔重其德业,以为人之师表。”译文:杨愔重视自己的德行,在人品学问方面作别人学习的榜样。

5、诲人不倦 [ huì rén bù juàn ]

翻译:耐心地、不厌倦地教导别人。《论语·述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诲:教导。倦:厌倦。

出处:出自先秦—孔子《论语·述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译文:勤奋学习而不满足,教导别人而不倦怠,对我来说,还有什么遗憾呢?“默而识之”,学问要靠知识来的。

5. 好家教好家风好家训四字成语

书香门第

shū xiāng mén dì

解释旧时指上辈有读书人的家庭。

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四十回:“如今眼看着书香门第是接下去了,衣饭生涯是靠得住了。”

结构偏正式。

用法用作褒义。一般作宾语。

辨形第;不能写作“弟”。

近义词世代书香、书香门户

反义词蓬门荜户

例句

(1)他家真可谓是~;历代都有读书人。

(2)她虽然出身于~;但从不轻视劳动。

6. 教育 四字成语

不教而杀 弦歌之声 化及冥顽 蒙以养正不言之教 沂水春风 嘉言善状 神道设教不教之教 相夫教子 画荻教子 磨昏抉聩东风化雨 因材施教 教无常师 脱骨换胎不可教训 刑期无刑 换骨脱胎 洒扫应对不言之化 循循诱人 嘉言善行 三迁之教不教而诛 弦歌之音 化民成俗 孟母三迁曾子杀彘 以法为教 嘉言懿行 生聚教训春风化雨 易子而教 渐仁摩义 时雨春风。

7. 教育 四字成语

不教而杀 弦歌之声 化及冥顽 蒙以养正

不言之教 沂水春风 嘉言善状 神道设教

不教之教 相夫教子 画荻教子 磨昏抉聩

东风化雨 因材施教 教无常师 脱骨换胎

不可教训 刑期无刑 换骨脱胎 洒扫应对

不言之化 循循诱人 嘉言善行 三迁之教

不教而诛 弦歌之音 化民成俗 孟母三迁

曾子杀彘 以法为教 嘉言懿行 生聚教训

春风化雨 易子而教 渐仁摩义 时雨春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