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化瓦解逐个击破的意思_分化瓦解逐个击破的意思是

tamoadmin 成语解读 2024-06-10 0
  1. 《汉谟拉比法典》是怎么形成的?
  2. 公元前19世纪古巴比伦王国建立的原因是什么?
  3. "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战之,敌则能分之,少则能守之,不若则能避之"有哪位朋友帮我具体解释一下
  4. 秦始皇在统一六国时有什么策略呢?

敌人要区别对待、分化瓦解,实行“人不犯我,我不,人若犯我,我必”的策略,并做到有理、有利、有节。解释如下:

1、这是中国***在革命战争年代提出的对敌斗争策略原则,旨在反击敌人,保护自己,掌握主动权。分化瓦解和各个击破的策略需要针对不同的敌人***取不同的措施。

2、对于那些顽固不化、坚持敌对立场的人,可以***取强硬措施,使其失去战斗力;对于那些动摇不定、犹豫不决的人,可以***取软硬兼施的措施,使其站到自己这边来;对于那些被敌人利用或蒙蔽的人,可以***取教育引导的措施,使其认清敌人的本质。

分化瓦解逐个击破的意思_分化瓦解逐个击破的意思是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3、在执行这些措施时需要注意,有理:对敌斗争必须师出有名,符合道义和原则。不能以暴制暴,以恶报恶。有利对敌斗争必须在有利的条件下进行,不能盲目行动。要选择最有利的时机和最有利的地点进行战斗。有节对敌斗争必须掌握节奏和分寸,不能无限制地升级或软弱。

应对敌人的方法

1、保持冷静:面对敌人时,保持冷静是非常重要的。不要被情绪左右,避免做出冲动的决定。要理性分析形势,制定出合理的应对策略。了解敌人:了解敌人的背景、动机和目标是非常重要的。通过收集情报和进行调查,可以更好地了解敌人的情况,从而制定出更有效的应对策略。

2、***取防御措施:在面对敌人时,***取防御措施是非常必要的。这可以包括建立防火墙、加密通信、加强安全措施等。通过防御措施的***取,可以减少敌人攻击的风险。寻求帮助:在面对敌人时,可以寻求帮助。这可以包括向其他组织、国家或个人寻求支持和援助。

3、***取反制措施:在必要时,可以***取反制措施。这包括对敌人的攻击进行反击,使其付出更大的代价。但反制措施需要谨慎使用,避免引起更大的冲突和损失。学习经验教训:在应对敌人的过程中,要不断学习经验教训。

《汉谟拉比法典》是怎么形成的?

春秋战国时期,群雄争霸,各诸侯之间打打杀杀几百年,在这期间发生过哪几次十分著名的战争呢?今天,老魏就跟大家谈谈这个问题。

一、?赵破匈奴之战

赵破匈奴之战是一场发生在赵孝成王末年,由赵军大将李牧率军大规模反击匈奴的重要围歼战。

这场战役是有文献记载的最早的对匈作战,李牧将军经过长期的研究发现,匈奴军骑兵冲杀和单人作战实力强,而且无法长期作战。因此,实施坚壁清野,让匈奴无法补充必要的物资装备,同时强化赵军的单兵作战能力。

在这一系列措施实施几年后,李牧将军认为时机已经成熟,便集中边防所有赵军精锐,运用新开发的诸兵种联合作战,对匈奴进行战略包围,最后大获全胜,保证了北方边境长久的和平。

这场战斗是先秦战争史中以步兵军团打败骑兵军团的典型案例,也为后世提供了一个了很好的作战策略。

二、秦灭六国的战争

公元前238年秦王嬴政在铲除丞相吕不韦和嫪毐后,正式开始亲政。秦王嬴政在李斯、尉缭等人的建议下,谋划了灭诸侯,完成统一大业的总方针。并制定了具体的实施***:远交近攻,逐个击破。

在总方针的指导下,秦国花费了10年的时间,先后消灭掉了韩,赵,魏,楚,燕,齐六国,结束了春秋战国时期几百年的分裂割据局面,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国家,即秦朝。

三、?邯郸之战

邯郸之战又被称为邯郸保卫战,是公元前259年到公元前257年,由秦国发动的一场与赵、魏、楚三国联军,在赵国首都邯郸进行的一次城池攻坚战。

因为秦国的大意轻敌,以及廉颇等联军将领的出色指挥,邯郸之战最终以秦国惨败告终。这场大战严重地消耗了秦国当时的实力,秦军死伤将近三十万人,使得秦国统一天下的***向后推迟。

邯郸之战是合纵战术的经典案例,三国联军的顽强抵抗直接导致秦国放弃了全面打击各诸侯国的战略,转而***取远交近攻、分化瓦解、逐个击破的外交方针来淡化东方六国之间的联系和团结,这也为后来秦国一统天下做出了正确的战略方针和基础。

公元前19世纪古巴比伦王国建立的原因是什么?

公元前19世纪初,游牧部落阿摩列人建立了自己的国家。这个王国最初比较弱,直到第六代国王汉谟拉比(约前1792~前1750)即位后,利用其他各邦在争霸中严重削弱之机,***取分化瓦解、逐个击破的策略,把这些城邦全部征服,重新统一了两河流域,才建立了强大的古巴比伦王国。

然而,使汉谟拉比名留青史的,并不是他的武力,而是他编纂的《汉谟拉比法典》。这部法典直到本世纪中期还被认为是世界第一部法典,虽然后来发现的《乌尔纳姆法典》夺走了“世界第一法典”的桂冠,但它仍然是世界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法典。

《汉谟拉比法典》刻在一根黑色的玄武岩柱上,岩柱高2.25米,底部圆周1.9米,顶部圆周1.65米。在石碑上半段有一幅精致的浮雕,刻画的情景是古巴比伦人崇拜的太阳神——沙马什——端坐在宝座上,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恭谨地站在它的面前,沙马什正在将一把象征着帝王权力标志的权杖,授予汉谟拉比。石碑的下半段,刻着的就是汉谟拉比制定的那部法典的原文,是用楔形文字书写的,这种文字当时只有王室才使用。这部法典一共有282条,刻在圆柱上共52栏4千余行,大约8千字。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汉谟拉比法典》,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比较系统的法典。

《汉谟拉比法典》在世界法制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吸收了古代苏美尔阿卡德法律的精华,对后世西亚各国法律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据现今所知,亚述、希伯来、波斯甚至东方希腊化国家的法律,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该法典的影响,或直接使用该法典。而在巴比伦本地,这部法典直到古巴比伦王国灭亡后2000年还在继续使用,足见其生命力之顽强。

"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战之,敌则能分之,少则能守之,不若则能避之"有哪位朋友帮我具体解释一下

公元前19世纪初,游牧部落阿摩列人建立了自己的国家。这个王国最初比较弱,直到第六代国王汉谟拉比(约前1792~前1750)即位后,利用其他各邦在争霸中严重削弱之机,***取分化瓦解、逐个击破的策略,把这些城邦全部征服,重新统一了两河流域,才建立了强大的古巴比伦王国。

古巴比伦村落遗址

秦始皇在统一六国时有什么策略呢?

意思是:

我十倍于敌,就实施围歼,五倍于敌就实施进攻,两倍于敌就要努力战胜敌军,势均力敌则设法分散各个击破之。兵力弱于敌人,就避免作战。

原文节选:

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战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故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

夫将者,国之辅也,辅周则国必强,辅隙则国必弱。

白话译文

用兵的原则是:有十倍的兵力就包围敌人,五倍的兵力就进攻敌人,两倍的兵力就分割消灭敌人,有与敌相当的兵力则可以抗击,兵力少于敌人就要避免与其正面接触,兵力弱少就要撤退远地。所以弱小的军队顽固硬拼,就会变成强大敌军的俘虏。

将帅,是国家的辅佐,辅佐周密国家就会强大;辅佐疏漏,未尽其职,国家必然衰弱。

出处:出自春秋时期孙武的《孙子兵法·谋攻篇》。

孙武被后人尊称其为孙子、孙武子、兵圣(兵家至圣)等。1123年(宣和五年),北宋朝廷追尊孙武为“沪渎侯”。? 宋室依照唐代惯例,为古代名将设庙,七十二位名将中亦包括孙武。

孙武和他的军事思想享誉古今、蜚声中外,对后世影响极为深远,在世界军事史上亦有着极高的地位。他的《孙子兵法》被国际上认为它是“世界古代第一部兵书”,现在不仅于军事领域,而且在经济、体育等方面,都受到了关注和应用。

扩展资料:

作品简介:

《孙子兵法》又称《吴孙子兵法》、《孙子》、《孙武兵法》,孙武撰。孙武,字长卿,春秋末期齐国人,从齐国流亡到吴国,***吴王经国治军,显名诸侯,被尊为“兵圣”。《孙子兵法》被誉为“兵学圣典”和“古代第一兵书”。它在我国古代军事学术和战争实践中,都起过极其重要的指导作用。

《孙子兵法》是现存最早的兵书,历来备受推崇,研习者辈出。凡十三篇,每篇皆以“孙子曰”开头,按专题论说,有中心,有层次,逻辑严谨,语言简练,文风质朴,善用排比铺陈叙说,比喻生动具体。

如写军队的行动:“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难知如阴,动如雷震”(《军争篇》),既贴切又形象,且音韵铿锵,气势不凡,故刘勰称“孙武兵经,辞如珠玉”(《文心雕龙·程器》)。想来以作战的缜密思维为文章谋篇布局,对孙武而言如烹小鲜矣。

《谋攻篇》讲的是以智谋攻城,即不专用武力,而是***用各种手段使守敌投降。

百度百科-孙子兵法

公元前238年,秦王政铲除了丞相吕不韦和长信侯嫪毐集团,开始亲政,周密部署统一六国的战争。李斯、尉缭等协助秦王制定了统一全国的战略策略。秦灭六国的战略有两个内容,一是乘六国混战之际,秦国“灭诸侯,成帝业,为天下一统”。秦王政***纳了尉缭破六国合纵的策略,“毋爱财物,赂其豪臣,以乱其谋”,从内部分化瓦解敌国。二是继承历代远交近攻政策,确定了先弱后强,先近后远的具体战略步骤,李斯建议秦王政先攻韩赵,“赵举则韩亡,韩亡则荆魏不能独立,荆魏不能独立则是一举而坏韩、蠹魏、拔荆,东以弱齐燕”。这一战略步骤可以概括为三步,即笼络燕齐,稳住楚魏,消灭韩赵,然后各个击破,统一全国。在这种战略方针指导下,一场统一战争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