贪天之功据为己有的意思,贪天之功据为己有

tamoadmin 成语典故 2024-06-17 0
  1. 贪天之功的成语故事
  2. 抢朋友生意成语?
  3. 贪天之功是什么意思?贪天之功成语造句和典故
  4. 乾隆皇帝为何烧了三朝元老李卫的神像?

Ⅰ 成语,明明是粗人一个偏要学文人

狗尾续貂,滥竽充数

Ⅱ 什么成语,明明不行了可还要坚持住。

贪天之功据为己有的意思,贪天之功据为己有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功败垂成功亏一篑独木难支难以为继岌岌可危

Ⅲ 形容明明自己是这样子的人,还要说成别人是这样子的人的成语是什么

贼喊捉贼

Ⅳ 明明不是那意思,非得说是那意思,用成语怎么形容

强词夺理,这个成语跟你那个意思说的很相近。胡搅蛮缠,蛮不讲理也差不多都是这个意思。

Ⅳ 用什么成语形容找东西时明明就在眼前却又看不

这个意思是,

视而不见

可以用这个成语!

Ⅵ 有没有这么一个成语说明明不是他做的他切说是他做的

贪天之功贪,贪取。天,天公,指自然界的主宰者。把天公的功劳据为己有。指将别人和集体的功绩,说成是自己的。常说“贪天之功,据为己有”。

出处左传·僖二十四年>:“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呼!”

事例清·陈忱《水浒后传》第三十四回:“岂敢贪天之功,遂尔僭妄去!”

春秋时,晋国发生内乱,晋国有位公子叫重耳,为了逃避这种互相残害的局面,便带着5个贴身近臣逃出晋国。重耳在外流亡了19年,在这个国家待些日子,在那个国家待些日子,时间可不算短了。各国对他的接待可是不同的,有的国家势利眼,对他很冷淡,有的国家则很热情。重耳在这19年中,经历了人生各种起伏,最后回国继承了王位,成了晋国国君,就是晋文公,这时他已经62岁了。

重耳流亡的时候,他的5个贴身近臣,对他都忠心耿耿,跟着他流亡各国,都受了不少苦。成了一国之君后,重耳就封赏这些近臣,给他们赐官封地。可是只有4个人领了封赏,却有人没来。这人就是介之推,也叫介子推。本来,介之推最忠于重耳。有一次,重耳肚子饿得实在受不了,四处找吃的都找不着,介之推居然割下一块大腿肉来给重耳做汤喝。可是,当重耳回晋国时,介之推并没有跟着回来,他说:"我忠于国君不是为了当官,也不是为了受封赏。您现在已经回到晋国,可以当一国之君了,那我的任务也完成了,我要回家服侍我母亲。"就这样,介之推就回家去了。

老太太很不理解,她知道儿子这些年来一直跟着重耳,现在重耳成了国君,儿子怎么反而回来了?介之推说:"我尽忠已经尽完了,现在我该尽孝了。""孝倒是可以,可是重耳当了国君,跟你一起的那些大臣都在受封领赏,你怎么就回家了?""我不追求赏赐,也不需要赏赐,我也不需要当官。"老太太说:"你跟了他这么多年,你也有功绩呀,得让他知道啊。你保护他,最后他才成了国君。""不对,他成为晋国国君,不是哪一个人的力量,而是上天的力量,是上天让他当上国君的,我决不能贪天之功,把上天的功劳据为己有。"他这么说,老太太也没办法了。 "贪天之功"这条成语,意思就是把老天爷自然给他的功绩归到自己身上,现在用来指抹杀真正的成功原因,而把功劳归于自己。

Ⅶ 搜成语意思是明明看到的却装作没看到。

视若无睹:虽然看见了却像没有看见一样,形容对眼前事物漠不关心.

Ⅷ 明明没说什么就被别人觉得觉得针对她用四字成语怎么形容

百口莫辩,捕风捉影,无中生有,无事生非,以讹传讹,三人成虎,众口铄金,人言可畏,人心难测,对号入座。等等

Ⅸ 明明知道重要却不去做 用什么成语表达 引用古文也行

临渊羡鱼

意思是站在水边想得到鱼,不如回家去结网。比喻有想法也希望得到而不将希望付诸行动

Ⅹ 什么成语形容明明知道却***装不知道的

故弄玄虚

掩耳盗铃

明知故问

装聋作哑

装疯卖傻

大智若愚

心知肚明

贪天之功的成语故事

一、贪天之功 [ tān tiān zhī gōng ]

解释:贪:贪图。

把天所成就的功绩说成是自己的力量。

现指抹杀群众或领导的力量,把功劳归于自己。

出自:春秋 左邱明《左传·僖公二十四年》:“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

译文:***别人的财物,还说是***,何况贪天之功,认为自己的力量吗?

二、鸠占鹊巢 [ jiū zhàn què cháo ]

解释:斑鸠不会做窠,常强占喜鹊的窠。

比喻强占别人的住屋。

出自:周 孔子编订《诗经·召南·鹊巢》:“维雀有巢,维鸠居上。”

译文:喜鹊筑巢在树上,但是斑鸠不会做窠,它常强占喜鹊的窠

三、鹊巢鸠居 [ què cháo jiū jū ]

解释:本喻女子出嫁,住在夫家。

后比喻强占别人的房屋、土地、妻室等。

出自:周 孔子编订《诗·召南·鹊巢》:“维鹊有巢,维鸠居之。”朱熹集传:“鹊善为巢,其巢最为完固。

鸠性拙不能为巢,或有居鹊之成巢者。”

译文:喜鹊筑巢在树上,布谷飞来就居住。

“朱熹集传:“喜鹊善于为巢,其巢最为完善。

鸠拙不能为巢性,有的人在喜鹊的巢的成功。

四、占为己有 [ zhàn wéi jǐ yǒu ]

解释:意为将不是自己的东西占为自己所有。

出自: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刘姓》:“又以他人之物,占为己有。”

译文:又把他人之物,占为己有

五、据为己有 [ jù wéi jǐ yǒu ]

解释:将别人的东西拿来作为自己的。

出自:明·李开先《宝剑记》第二十四出:“先从片进,累建大功,童贯占为己有欺瞒皇上。”

译文:先从一进,屡建大功,童贯占为己有欺瞒皇上

抢朋友生意成语?

春秋时,晋国发生内乱,晋国有位公子叫重耳,为了逃避这种互相残害的局面,便带着5个贴身近臣逃出晋国。重耳在外流亡了19年,在这个国家待些日子,在那个国家待些日子,时间可不算短了。各国对他的接待可是不同的,有的国家势利眼,对他很冷淡,有的国家则很热情。重耳在这19年中,经历了人生各种起伏,最后回国继承了王位,成了晋国国君,就是晋文公,这时他已经62岁了。

重耳流亡的时候,他的5个贴身近臣,对他都忠心耿耿,跟着他流亡各国,都受了不少苦。成了一国之君后,重耳就封赏这些近臣,给他们赐官封地。可是只有4个人领了封赏,却有人没来。这人就是介之推,也叫介子推。本来,介之推最忠于重耳。有一次,重耳肚子饿得实在受不了,四处找吃的都找不着,介之推居然割下一块大腿肉来给重耳做汤喝。可是,当重耳回晋国时,介之推并没有跟着回来,他说:我忠于国君不是为了当官,也不是为了受封赏。您现在已经回到晋国,可以当一国之君了,那我的任务也完成了,我要回家服侍我母亲。就这样,介之推就回家去了。

老太太很不理解,她知道儿子这些年来一直跟着重耳,现在重耳成了国君,儿子怎么反而回来了?介之推说:我尽忠已经尽完了,现在我该尽孝了。孝倒是可以,可是重耳当了国君,跟你一起的那些大臣都在受封领赏,你怎么就回家了?我不追求赏赐,也不需要赏赐,我也不需要当官。老太太说:你跟了他这么多年,你也有功绩呀,得让他知道啊。你保护他,最后他才成了国君。不对,他成为晋国国君,不是哪一个人的力量,而是上天的力量,是上天让他当上国君的,我决不能贪天之功,把上天的功劳据为己有。他这么说,老太太也没办法了。

贪天之功这条成语,意思就是把老天爷自然给他的功绩归到自己身上,现用来指抹杀真正的成功原因,而把别人的功劳归于自己。

贪天之功是什么意思?贪天之功成语造句和典故

Ⅰ 形容一人生意很好怕人抢生意而故意跟人说生意很差 的成语或谚语。

欲盖弥彰

商业秘密

此地无银三百两

Ⅱ 跟公司抢客户抢生意的员工,用什么成语

吃里扒外 [chī lǐ pá wài]

贬义

解释:接受这一方面的好处,却为那一方面卖力。也指将自己方面的情况告诉对方。

出自: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一部六:“人心隔肚皮,备不住有那吃里扒外的家伙走风漏水,叫韩老六跑了。”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含贬义

Ⅲ 抢的成语有哪些

推天抢地

横抢硬夺

椎天抢地

明抢暗偷

五抢六夺

呼天抢地

抢地呼天

生夺硬抢

横抢武夺

趁火抢劫

Ⅳ 形容抢夺的成语

1.

夺人之爱抄[

ó

rén

suǒ

ài

]:剥夺别人所袭喜爱的人或事物。钱钟书《围城》:“你不是跟她很好么?夺人之爱,我可不来。人弃我取,我更不来。”

用法: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处事。

2.

虎口夺食[

kǒu

ó

shí

]:从老虎嘴里抢夺食物。比喻十分危险的事情或十分勇敢的行为。

3.

生吞活夺[

shēng

tūn

huó

ó

]:形容粗暴地抢夺。郭沫若

《洪波曲》第十六章三:“﹝日语训练班的工作﹞原先本打算由三厅直接办理的,

梁寒操

生吞活夺的抢去,

乃超

鹿地

便只以顾问的名义留下。”

4.

打家劫盗[

jiā

jié

dào

]:劫:抢夺。指到人家里抢劫财物。元·无名氏《杏林庄》第二折:“但凡打家劫盗,夺财,都是俺两个当先。”

5.

打家劫舍[

jiā

jié

shè

]:劫:强抢;舍:住房。指成帮结伙到人家里抢夺财物。元·武汉臣《玉壶春》:“老虔婆唱叫扬疾;更狠如剔髓挑觔索命鬼;见俫子撅矢扑地;不弱如打家劫舍贼。”

6.

打家截道[

jiā

jié

dào

]:指到人家里和在路上抢夺财物。关汉卿《四春园》第二折:“一生放火,打家截道,偷东摸西。”

表示抢的成语有哪些

搀行夺市跨行业抢生意。比喻越权夺职。

打家劫盗劫:抢夺。版指到人家里抢权劫财物。

打家截道指到人家里和在路上抢夺财物。

打家截舍指到人家里抢夺财物。同“打家劫舍”。

打家劫舍劫:强抢;舍:住房。指成帮结伙到人家里抢夺财物。

夺人之爱夺:抢夺。剥夺别人所喜爱的人或事物。

豪夺巧取豪夺:强抢;巧取:软骗。旧时形容达官富豪谋取他人财物的手段。现指用各种方法谋取财物。

虎口夺食从老虎嘴里抢夺食物。比喻十分危险的事情或十分勇敢的行为

奸*抢掠奸*:奸污。奸污妇女,掠夺财物,比喻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巧取豪夺巧取:软骗;豪夺:强抢。旧时形容达官富豪谋取他人财物的手段。现指用各种方法谋取财物。

巧偷豪夺豪夺:强抢。旧时形容达官富豪谋取他人财物的手段。现指用各种方法谋取财物

生吞活夺形容粗暴地抢夺。

五抢六夺指竞相抢夺。

蹊田夺牛蹊:践踏;夺:强取。因牛践踏了田,抢走人家的牛。比喻罪轻罚重。

Ⅵ “比喻越权办事或抢做别人的事”的成语

比喻越权办抄事或抢做别人袭的事,是成语“越俎代庖”。

越俎代庖

发音 yuè zǔ dài páo

释义 越:跨过;俎:古代祭祀时摆祭品的礼器;庖:厨师。主祭的人跨过礼器去代替厨师办席。比喻超出自己业务范围去处理别人所管的事。

出处 《庄子·逍遥游》:“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

示例 孩子能做的事,父母不要越俎代庖

Ⅶ 形容做事抢在别人之前 积极性高 成语哪个最贴切

冲锋在前

Ⅷ 形容“一个人抢了别人的功劳”的成语有哪些

贪天之功、鸠占鹊巢、鹊巢鸠居、占为己有、据为己有

一、贪天之功 [ tān tiān zhī gōng ]

解释:贪:贪图。把天所成就的功绩说成是自己的力量。现指抹杀群众或领导的力量,把功劳归于自己。

出自:春秋 左邱明《左传·僖公二十四年》:“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

译文:***别人的财物,还说是***,何况贪天之功,认为自己的力量吗?

二、鸠占鹊巢 [ jiū zhàn què cháo ]

解释:斑鸠不会做窠,常强占喜鹊的窠。比喻强占别人的住屋。

出自:周 孔子编订《诗经·召南·鹊巢》:“维雀有巢,维鸠居上。”

译文:喜鹊筑巢在树上,但是斑鸠不会做窠,它常强占喜鹊的窠

三、鹊巢鸠居 [ què cháo jiū jū ]

解释:本喻女子出嫁,住在夫家。后比喻强占别人的房屋、土地、妻室等。

出自:周 孔子编订《诗·召南·鹊巢》:“维鹊有巢,维鸠居之。”朱熹集传:“鹊善为巢,其巢最为完固。鸠性拙不能为巢,或有居鹊之成巢者。”

译文:喜鹊筑巢在树上,布谷飞来就居住。“朱熹集传:“喜鹊善于为巢,其巢最为完善。鸠拙不能为巢性,有的人在喜鹊的巢的成功。

四、占为己有 [ zhàn wéi jǐ yǒu ]

解释:意为将不是自己的东西占为自己所有。

出自: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刘姓》:“又以他人之物,占为己有。”

译文:又把他人之物,占为己有

五、据为己有 [ jù wéi jǐ yǒu ]

解释:将别人的东西拿来作为自己的。

出自:明·李开先《宝剑记》第二十四出:“先从片进,累建大功,童贯占为己有欺瞒皇上。”

译文:先从一进,屡建大功,童贯占为己有欺瞒皇上

Ⅸ 形容一个人很霸道抢别人的东西的四子成语

1、强取豪夺:凭强力或权势夺取他人物品(财物、权利);

2、夺人所好:专强夺别人所喜属欢的人或物;

3、夺人所爱:强夺别人所喜爱的人或物

4、横刀夺爱:指第三者尽个人最大努力夺走别人的爱人,可引申为通过不正当手段抢了别人的生意、机会或人才;

5、掠人之美:夺取别人的成绩、荣誉归自己所有

6、据为己有:将别人的东西拿来作为自己的。

以上,供参考!

Ⅹ 形容抢购的成语

供不应求抄 [gōng bù yìng qiú]

[释义] 供:供给,供应;求:需求,需要。供应不能满足需求。

[出处] 《茅盾选集·长春南关行》:“现在接受了南方六个的订货单;

1) 今年以来,他们厂的产品远销国外,供不应求。

2) 目前,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市场上的商品供不应求。

3) 这一新产品上市后,一直供不应求。

乾隆皇帝为何烧了三朝元老李卫的神像?

成语名称: 贪天之功 tān tiān zhī gōng

欢迎您访问本页,本页的主要内容为解释成语贪天之功的出处和来源,以及回答贪天之功的意思是什么,其中包含英语翻译和造句,同时提供了百度百科和SOSO百科的链接地址,为您全方位的诠释贪天之功成语。如果本页找不到内容,在页尾点击回百度搜索。

[成语解释] 贪:贪图。把天所成就的功绩说成是自己的力量。现指抹杀群众或领导的力量,把功劳归于自己。

[成语出处] 先秦·左丘明《左传·僖公二十四年》:“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

[用法] 偏正式;作宾语;含贬义

[例句] 岂敢~,遂尔僭妄。(清·陈忱《水浒后传》第三十四回)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晋文公重耳经过一番颠沛流离,终于回到晋国当了国君。为了报答有功之臣,他将跟随自己流亡的人列为一等功,给过帮助的为二等功,迎接归来的为三等功。赵衰、狐偃等因跟随流亡有功,无***地的封***地,有***地的加封。其他帮助的、迎归的一一有赏,连一般的小臣奴仆也赏钱币,皆大欢喜。

晋侯又贴出诏令:“如果有谁被遗漏了,请自己来报。”有个叫介子推的被遗漏了。

他的邻居看见诏令,便来找介子推。见他正在家里编草鞋,便说:“你以后不用再干这一行了,晋侯出了诏令找有功之人。你只要一露面,晋侯就想到你的好处,按功行赏。”介子推笑着没有回答。

他的母亲说:“你跟着晋侯流亡十九年,晋侯饥不择食时,你割下自己腿上的肉给他熬汤喝,没有功劳还有苦劳,你为什么不去见一见呢?”

子推说:“孩儿没有什么要求晋侯的,为什么要去呢?”邻居说:“你去见一见,封个一官半职,也领一些布和米,省得天天打草鞋了。”

子推说:“晋献公有九个儿子,只有主公最贤能。晋国属于主公,这是天意,有些人却误以为是自己的功劳。”“偷盗别人财产的人,被人叫盗贼。到晋侯那儿居功求赏等于贪天之功为己有,更加可耻。我愿意终生编草鞋,不愿意去争这份功劳。”

邻居走后,他的母亲说:“你是廉洁的人,我是廉洁的人的母亲,我们为什么不去隐居呢?”

当晚,介子推背着母亲躲到绵山里去了。

百科解释如下:

目录 ? 贪天之功:tān tiān zhī gōng

? 成语故事

英汉词典解释

&gt&gt到爱词霸英语查看详解

贪天之功:tān tiān zhī gōng[回目录]

解释 贪,贪取。天,天公,指自然界的主宰者。把天公的功劳据为己有。指将别人和集体的功绩,说成是自己的。常说“贪天之功,据为己有”。 出处 <左传·僖二十四年>:“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呼!” 事例 清·陈忱《水浒后传》第三十四回:“岂敢贪天之功,遂尔僭妄去!” 反义词 功成不居 典故 晋国公子重耳流亡19年后重新回国执政,成为晋文公。他对跟随他流亡的人论功行赏。唯独把割大腿肉熬汤给他喝的介子推给忘了。介子推很有气节,他称病回家隐居,侍奉老母,靠编草鞋为生,他认为那些受到奖赏的人是在贪上天的功劳。

成语故事[回目录]

春秋时,晋国发生内乱,晋国有位公子叫重耳,为了逃避这种互相残害的局面,便带着5个贴身近臣逃出晋国。重耳在外流亡了19年,在这个国家待些日子,在那个国家待些日子,时间可不算短了。各国对他的接待可是不同的,有的国家势利眼,对他很冷淡,有的国家则很热情。重耳在这19年中,经历了人生各种起伏,最后回国继承了王位,成了晋国国君,就是晋文公,这时他已经62岁了。

 重耳流亡的时候,他的5个贴身近臣,对他都忠心耿耿,跟着他流亡各国,都受了不少苦。成了一国之君后,重耳就封赏这些近臣,给他们赐官封地。可是只有4个人领了封赏,却有人没来。这人就是介之推,也叫介子推。本来,介之推最忠于重耳。有一次,重耳肚子饿得实在受不了,四处找吃的都找不着,介之推居然割下一块大腿肉来给重耳做汤喝。可是,当重耳回晋国时,介之推并没有跟着回来,他说:"我忠于国君不是为了当官,也不是为了受封赏。您现在已经回到晋国,可以当一国之君了,那我的任务也完成了,我要回家服侍我母亲。"就这样,介之推就回家去了。

 老太太很不理解,她知道儿子这些年来一直跟着重耳,现在重耳成了国君,儿子怎么反而回来了?介之推说:"我尽忠已经尽完了,现在我该尽孝了。""孝倒是可以,可是重耳当了国君,跟你一起的那些大臣都在受封领赏,你怎么就回家了?""我不追求赏赐,也不需要赏赐,我也不需要当官。"老太太说:"你跟了他这么多年,你也有功绩呀,得让他知道啊。你保护他,最后他才成了国君。""不对,他成为晋国国君,不是哪一个人的力量,而是上天的力量,是上天让他当上国君的,我决不能贪天之功,把上天的功劳据为己有。"他这么说,老太太也没办法了。

 "贪天之功"这条成语,意思就是把老天爷自然给他的功绩归到自己身上,现在用来指抹杀真正的成功原因,而把功劳归于自己。

百度百科地址:baike.baidu***/view/240019.htm

SOSO百科地址:baike.soso***/v607796.htm

百度搜索:《 点击此处 》

李卫也配称三朝元老?如果历经三朝的官员就可以被称为三朝元老,那么中国历史上的三朝元老比比皆是,四朝、五朝甚至更多朝元老恐怕也算不上罕见!配称元老者通常都是宰辅元戎级的人物,如汉相陈平、周勃,称其为三朝元老当之无愧。李卫在康熙年间是花钱买的员外郎,直到清圣祖康熙帝去世,他也不过就是个户部郎中而已。如果一个司局级官员都能被称为元老,那清王朝岂不是元老遍地了?

李卫真正发迹是在雍正元年之后,雍正一朝短短十三年,李卫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户部郎中一跃成为了位列封疆的浙江巡抚、直隶总督!这其中有李卫自身能力的因素,但很大程度上还是因为清世宗雍正帝急于摆脱旧框架的束缚,这才大力启用新人。清世宗即位之后,大力推行“雍正新政”,改革必然地损害到了既得利益者的切身利益,用康熙朝的旧官僚去推行根本无法达到预期目的,清世宗只能启用李卫、田文镜这样的康熙朝的“边缘人物”。

与此同时,李卫不怕得罪人的性格也是一个重要方面。李卫在户部期间因为公事不惜开罪亲王给潜邸时期的清世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推行“雍正新政”必然会损害到一部分人的切身利益,得罪人在所难免。用“老好人”“和事佬”是成不了事的,清世宗需要李卫、田文镜这样不怕得罪人的“刻薄之人”!几方因素加在一起最终成就了李卫,并不是李卫这个人有多大人格魅力。

清高宗乾隆帝与李卫的关系

终雍正一朝,李卫与鄂尔泰、张廷玉不同,他一直出任的是外差,长期不在北京,与潜邸时期的清高宗交集并不多。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李卫与清高宗之间没有鄂尔泰、张廷玉那些恩恩怨怨。换言之,清高宗与李卫并没有什么私怨。而且,李卫一生最高止步封疆大吏、从未染指过中枢事务,他对清高宗的皇权不会造成掣肘甚至威胁。

清世宗去世之后,清高宗很快便对鄂尔泰、张廷玉产生了反感、厌恶情绪,但是对于李卫清高宗并没有太多反感,毕竟李卫是具体做事而不是玩权力斗争的。史载,乾隆三年李卫患病,清高宗还特地派御医前往直隶为李卫治病。一位高高在上的帝王能够如此关心臣下,至少说明清高宗心中并不反感李卫,不是吗?不过,从李卫去世之后清高宗只是依照常例赐总督级别葬祭来看,清高宗对他也没有太另眼相待。总之就是以平常心对待一位有功之臣,该做的清高宗都做了。

清高宗推倒李卫像之事

这件事发生在李卫去世多年以后,清高宗某次南巡期间偶然路过西湖,见一座庙宇中供奉着的神像是以李卫及其妻妾的形象塑造的,颇为不满!这也可以理解,不管是李卫自己干的,还是手下人拍马屁干的,李卫此举无异于是“贪天之功据为己有”,将治理浙江的功绩全部揽到了自己身上。

自古以来,“立生祠”是元勋大贤才配拥有的待遇。在清高宗看来:“你李卫只不过是在我父亲指挥下具体做事而已,你有什么资格贪天之功据为己有、给自己‘立生祠’?没有我父亲,你不过就是花钱买的一个小官罢了!”于是,清高宗命人烧掉了塑像,并说了几句很不客气的话:“李卫仰借皇考恩眷,任性骄纵,初非公正纯臣。讬名立庙,甚为可异!”无非还是前面说到的,李卫之所以有功劳都是清世宗指挥有方,他不该贪天之功据为己有!

说白了,清高宗之所以生气是因为李卫把自己父亲清世宗的功绩揽到了自己身上,所以才命人烧掉了李卫的塑像。仅此而已,清高宗之后并没有对此事上纲上线,更加没有借此事清算李卫。这只是一起偶然***,清高宗的处理也比较低调。如果李卫是按照清世宗的形象塑造的雕像,保不齐清高宗一高兴还追赏他点什么也未可知。

综上所述,李卫之所以能够迅速崛起与清世宗的提拔重用是有着很大关系的,用清高宗的话说,他“非公正纯臣”,只是因为清世宗推行“雍正新政”需要这样的人,李卫才最终得以位列封疆。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清高宗对李卫的态度,认可功劳、不刻意拔高,李卫是什么样的人就是什么样的人!所以,李卫临终前清高宗特意派出了御医去给他治病,这是认可他的功劳。李卫死后给予常规葬祭,这是不刻意拔高,李卫有功不***,但还远没有到“立生祠”的程度!所以清高宗在西湖看到李卫的塑像才会生气,但也仅仅是生气而已,烧掉塑像就是了。这并不是一起政治***,清高宗犯不上上纲上线去清算一个已经作古且生前不犯嫌的功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