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奇顾怪共游复社_归奇顾怪共游复社的故事

tamoadmin 成语排行 2024-06-18 0
  1. 形容“奇特又罕见”的词语有哪些?
  2. 天下郡国利病书的作者是谁?
  3. 沙溪镇的著名人物
  4. 顾炎武的人物生平

顾炎武同时代歌咏《心史》的人很多,这里不能多写,仅谈谈顾炎武诗中提到的他最好的友人“昆山归生庄”和“太仓守钱君肃乐”二人。  归庄(1613~1673)是顾炎武同乡,字玄恭,又字尔礼、元功、元公、悬弓,号恒轩,入清后改名祚明,又称归藏,别号归乎来、鏖鏊巨山人等。归有光曾孙。青年时与顾炎武一起参加复社,明亡前后英勇抗清,曾鼓动群众杀死降清县令。后乔妆僧人,号普明头陀、圆照,亡命江湖,佯狂玩世,穷困以终。平生与顾炎武相知最深,时有“归奇顾怪”之称。归庄多才多艺,他先为《心史》写了一首五言长诗。此诗旧无刊本,1950年代在苏州发现珍贵的归庄手写诗稿,题曰《庚辰诗卷》(庚辰即1640年),诗卷第二首就是《读心史七十韵》。归庄此诗题下有自注:“宋末隐士郑所南著。崇祯戊寅冬,苏州承天寺浚井得之,今张中丞梓以行世。”可知他读的《心史》也是张国维刊本。诗中盛赞郑思肖“苦节古罕俦”,肯定《心史》“良史世所珍”。  时任太仓知州的钱肃乐(1607~1648),同样也是读到张本《心史》并题诗的。钱氏字希声,又字虞孙,号止亭,浙江鄞县(今宁波)人,亦复社成员。崇祯丁丑(1637)进士,在太仓为官清廉,有政绩,后辞归。清兵南下,钱氏起兵抵抗,转战海上,最后“忧愤卒于舟”(《明史》);一说“忧愤呕血,闻连江破,以头触床而死”(《通鉴辑览》)。关于钱氏咏《心史》诗之数目,顾炎武《井中心史歌》序中所说有误;后人又大多未窥全豹,如最早1887年上海图书集成印刷局及后来商务印书馆多次印行的计六奇《明季北略》,卷十四中仅载钱氏《和心史诗序》及诗中一残联,而且该序中还误为“成诗一律”;年,中华书局据清初旧抄足本重新点校出版《明季北略》,记钱氏咏《心史》诗共有十首七律,可惜该抄本对其中四首未录全。其实,钱氏这十首诗及序早就由清代著名学者全祖望编入《钱忠介公集》中,该书1934年又由张寿镛辑入《四明丛书》第二集。其诗的次序与《明季北略》所录颇有不同,文字上也有一些差异。  又据《钱忠介公集》卷二三钱肃乐的弟弟钱肃图(退山)所作《忠介公前传》记,钱氏这十首诗在当时还曾单行刊刻过,就像后来的***一样。这在历史上也是少见的。李邺嗣(杲堂)在悼钱氏的诗中也说:“奚为独镌诗,哭酹郑思肖?”王御(戒庵)的《所南先生诗序》中也隐约提及此事。可是,这单行刊刻的咏《心史》诗,除了这样三位明清之际人士所说之外,我从没看到还有别的人或后来的研究者提起过。我原以为,当年兵荒马乱,后又历遭劫难,镌诗原件恐怕很难存世;没想到,竟有在台湾惊喜地发现了!该镌诗原件今存台北故宫博物院,完整无缺,上钤“国立北平图书馆收藏”印。当是抗日战争时期北平图书馆移藏上海,然后运至美国保存,后来美国又转交给台湾的珍品。世间恐无第二本,绝对是珍贵文物!钱氏诗的题目是《读宋郑所南先生心史诗(并序)》,但前面还印有“《庚辰春偶吟》,甬上钱肃乐著”字样。因此,有仅见台北故宫藏目的研究者,还以为是一部别集呢!其实仅是几页“***”而已。内容与《钱忠介公集》所载同(个别文字小有差异),这里限于篇幅就不抄录了。钱氏诗序云:“岁以戊寅,而郑所南先生《心史》见于承天寺井中。抚公张大人梓以行世,海内见先生之《史》者,无不知先生之心矣!然此心非独先生有也。余以暇日,偶览斯编,成诗十律,岂敢附吟咏之末,亦以性情所钟,不能自绝。世有观者,得位置希声于行道乞人之列,足矣!”  钱肃乐当时把这十首诗寄给归庄,一定也寄给了顾炎武。归庄在刚刚写过一首长诗后,又激动地步韵和了十首七律,仍见上述《庚辰诗卷》稿本中,题为《读郑所南心史已成七十韵,后钱希声明府以十律见示,复次韵得十章》。这样,归庄便成为明末为《心史》写诗最早、最多(共十一首)的一位诗人了。  因此,钱肃乐咏《心史》共十首,而不是顾炎武说的“二章”;归庄和钱肃乐的诗也是十首,而不是顾炎武说的“八章”。在今人注释顾炎武《井中心史歌》的一些书里未能注出,是不妥的。

形容“奇特又罕见”的词语有哪些?

顾炎武于明万历四十一年五月二十八日(1613年7月15日)生于昆山千灯镇,原为顾同应之子,曾祖顾章志,顾氏为江东望族,徐干学、徐秉义、徐元文三人是顾炎武的外甥。顾炎武过继给去世的堂伯顾同吉为嗣,寡母是王逑之女,十六岁未婚守节,“昼则纺织,夜观书至二更乃息”,独力抚养顾炎武成人,教以岳飞、文天祥、方孝孺忠义之节。顾炎武14岁取得诸生资格后,便与同里挚友归庄共入复社。二人个性特立耿介,时人号为“归奇顾怪”。顾炎武以“行己有耻”、“博学于文”为学问宗旨,屡试不中,“感四国之多虞,耻经生之寡术”,以为“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盛于咸阳之郊”,自27岁起,断然弃绝科举帖括之学,遍览历代史乘、郡县志书,以及文集、章奏之类,辑录其中有关农田、水利、矿产、交通等记载,兼以地理沿革的材料,开始撰述《天下郡国利病书》和《肇域志》。崇祯十四年(1641年)二月,祖父顾绍芾病故。崇祯十六年(1643年)夏,以捐纳成为国子监生。

日积月累 [rì jī yuè lěi]

归奇顾怪共游复社_归奇顾怪共游复社的故事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基本释义

一天一天地、一月一月地不断积累。指长时间不断地积累。

出 处

《宋史·乔行简传》:“借纳忠效勤之意;而售其阴险巧佞之奸;日积月累;气势张;人主之威权;将为所窃弄而不自知矣。”

天下郡国利病书的作者是谁?

1、闻所未闻

解释:闻:听到。听到了从来没有听到过的事。形容事物新奇罕见。

出自:《史记·郦生陆贾列传》:“越中无足与语,至生来,令我日闻所未闻。”

译:?越中没有值得交谈,直到你来,让我每天听到从未听到。

示例:今日见了紫菱姐姐飞来飞去,业已奇极;谁知还有海外这些异事,真是闻所未闻。

近义词未有、闻所不闻、见所未见

反义词不足为奇、习以为常、难能可贵、旧话重提、司空见惯

2、别有洞天

解释:洞中另有一个天地。形容风景奇特,引人入胜。

出自:唐·李白《山中问答》诗:“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译:桃花飘落溪水,随之远远流去。此处别有天地,真如仙境一般。

示例:各处尽是画栋雕梁,珠帘绮户,那派艳丽光景,竟是别有洞天。

语法:动宾式;作谓语;形容另有一种境界

近义词别有天地、天外有天

3、稀奇

拼音:xī qí

释义:稀少奇特。

4、别出心裁

解释:别:另外;心裁:心中的设计、筹划。另有一种构思或设计。指想出的办法奇特又罕见。

示例:只好别出心裁,鼓吹女人***。?

语法:动宾式;作谓语、定语、状语;表示与众不同的新观念或办法

近义词别出机杼、别开生面、与众不同

反义词照猫画虎、例行公事、依样葫芦

5、今古奇观

拼音[ jīn gǔ qí guān ]

解释奇观:奇异的景象。指古今奇怪而少见的事。

沙溪镇的著名人物

天下郡国利病书的作者是顾炎武,顾炎武(1613年7月15日—1682年2月15日),本名顾绛,字宁人,人称亭林先生,南直隶昆山(今江苏昆山市)人。

明末清初的杰出的思想家、经学家、史地学家和音韵学家,与王夫之、黄宗羲、唐甄并称为明末清初“四大启蒙思想家”。

扩展资料

顾炎武14岁取得诸生资格后,与同窗归庄兴趣相投,遂成莫逆之交。到十八岁时,二人前往南京参加应天乡试,共入复社。二人个性特立耿介,时人号为“归奇顾怪”。顾炎武以“行己有耻”、“博学于文”为学问宗旨,屡试不中。

自27岁起,断然弃绝科举帖括之学,遍览历代史乘、郡县志书,以及文集、章奏之类,辑录其中有关农田、水利、矿产、交通等记载,兼以地理沿革的材料,开始撰述《天下郡国利病书》和《肇域志》。

崇祯十四年(1641年)二月,祖父顾绍芾病故。崇祯十六年(1643年)夏,以捐纳成为国子监生。

顾炎武的人物生平

1、瞿孝桢,字逢节,号月蕉。元末由昆阳迁徙至沙溪,禀性闲旷不羁,善吟诵,兼精琴棋书画诸艺,因屡试不第,屏迹仕途,筑乐隐园于团溪之上,投竿而渔,抚琴而歌,同时代铁崖体诗人杨维桢赞其“可谓得性情至正宪矣”,著有《月蕉稿》。

2、瞿智,字惠夫一字睿夫,传为东晋瞿鹊子之后,由嘉定迁至沙溪。喜读书,敦儒行,风流儒雅,师表一时。历任郡县校官,屡辞,蕃府皆有美誉。隐居于沙溪南园,筑寿恺堂。其弟瞿信,字实夫,与他齐名,人称“二瞿先生”。

3、张洪,字宗海,号止庵,明初沙溪人,本姓候,生下五日后母死,父游燕未归,邻居张炯抚为子。十岁能诵诗书,十一岁补诸生,十五岁学商贾,二十一岁因坐邻人累,滴戍云南。永乐初年,被授行人、副使,出使日本、辽东、缅甸等地。后奉召入修《永乐大典》,任副总裁。仁宗改元,进翰林院修撰。宣德初,预修《太宗仁宗实录》,书成后乞致仕,卒年八十有四。

4、狄云汉,字天章,由常熟学诸生入国子监,明成化十年中顺天举人,知沅江县政,九年秩满政声弥者,调任临清判官,官民夹道相迎,为官清正廉洁,致仕归后,生活清苦,当时常熟县令对其十分推崇,曾对他说:“先生心中富藏天下,眼前独缺四壁矣”。其妻对他说的一句话,竟也流传至今矣,即:“清官吃麦粥”。

5、陈蒙,字允德。诗宗许浑,温靓流妥,有《育庵集》、《泛雪稿》等著作。诗文名噪吴中,士大夫往求者络绎不绝,每一铺纸,辄成数十篇,谈论天下,纵横捭阖,史载其:“谈古今成败得失,或喜或怒,不知为羸书生也”。晚年嗜习吐呐,自号玉井翁,又号东象生。卒之日,端坐而逝,沈周志其墓。

6、郁震,字鼎文,随父(郁性,字继善)学医,得真传,***至京,随郑和经略西域诸国共三次,任船队医士。后以功授苏州府医学正科,赐三品服,卒年八十一岁。

7、桑悦,字民怿,号思玄。明成化乙酉举人,归庄穿山人,曾徙居沙溪。桑悦富有才气,善文赋,不仅是文学家,也是书法家,南戏鉴赏家。14***年太仓建州后的第一部《太仓州志》就是出自他手。另有《桑子庸言》、《思玄集》等著作。史书载其“文词瑰丽汗漫间,以晋人风度形之篇章,而其议论行正,亦略似之,中岁后颇厌华绘而趋平实,探索理奥,《易》、《春秋》、《周礼》皆有传,解集凡六十余卷,遗集二十卷。

8、归庄(1613—1673年),又名作明,号恒轩,昆山人,乃归有光曾孙。明亡后,曾隐居沙溪镇北乡野中,所谓地以人传,该处日后便地名为归庄(今属沙溪)。归庄的诗歌充满爱国思想和民族气节,散文则气势雄浑笔力酣畅,突出地表现出了缅怀故国之情和愤世嫉俗的思想。他与同学顾炎武志同道合,17岁时便一起参加了复社,明亡后又一起参加抗清斗争,有“归奇顾怪“之曰。

9、曹逵:字殿中,号沙溪,明嘉靖八年(1529年)进士,后任御史。因纠宰臣汪宏不法而被谪随州判官,为官期间不畏权贵,不爱钱财,带领州民抵抗洪水,人称“绝顶曹”,因政绩优而进南京入工部事事,后迁广州知府,又因其治迹佳而被提升按察副史,治兵临安。曹逵一生清贫,晚年辞官回乡后,里人以其名号“沙溪”立为乡名。

10、程穆衡,字惟惇,号迓亭,祖籍安徽休宁,后迁居沙溪。清乾隆丙辰(1736年)恩科举人,丁已(1737年)联捷成进士,授山西榆社县知县。学问鸿博,无所不至,著有《据梧斋文集》、《燕程日记》、《州乘备***》、《舄吟集》、《吴梅村诗笺注》等近二十种。年九十二岁卒,是沙溪古代进士中寿命最长的一位。

11、韩吉廷,乳名吉,幼丧父母,由族嫂抚养长大。清咸丰十年(1860年),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率部占领苏州。沙溪士绅筹粮犒师,韩自告奋勇领饷,绕道至苏州城北进行犒师。遂参加太平军,改名吉廷,转战于苏州、昆山、太仓、常熟等地,因屡建功勋而提升为太平天国监军。太平天国失败后,韩剃发易装,匿居于沙溪乡下,后经人密报而被捕入狱,被害于太仓州桥之上,葬于沙溪北横沥河东的北道院附近。

12、刘师竹(1874—1934),名镕经,字师竹,出生于农民家庭。18***年为秀才,1901年考入上海龙门师范学校,毕业返回故里从教。1904年创办沙溪镇初等小学堂,1914年创建太仓县立高等小学堂(校址设在当时的南道院,即今沙溪中学校址),并任第一任校长。1921年调任县立甲种师范讲习所所长。1927年调任县教育局督学。1934年,因劳累过度病逝,享年六十。

13、胡端行(1888—1946),原名胡殿楷,号粹士,清光绪十四年生。宣统元年(1909)年赴上海健行公学学习,后入邮传部上海高等实业学堂攻读,受该校监督唐文治器重,于民国二年(1913年)春被部派留学美国,入俄亥俄大学攻读电机工程,获硕士学位,成为太仓第一个留美学生。民国二十四年八月,任交通大学教务长,工程院院长。

14、吴晓邦(1906—1995),原中国舞蹈家协会***,新舞蹈艺术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原名吴祖培,字启明,1919年考入上海持志大学,1929—1935年三赴日本学习音乐、舞蹈。创作演出《游记队员之歌》、《义勇军进行曲》、《丑表功》、《饥火》、《思凡》等一百多个作品。1957年创立天马舞蹈工作室,1982年担任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部舞蹈硕士、博士导师,培养了中国第一批舞蹈史论专业研究生。主要著作有《舞蹈新论》、《舞蹈论》、《吴晓邦论艺录》、《舞蹈学研究》等。

15、王淦昌(1907—1998),出生于常熟支塘,著名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实验原子核物理、宇宙射线及基本粒子物理研究的主要奠基人和开拓者,世界激光惯性约束核聚变理论和研究的创始人之一,曾参与我国、氢弹原理突破及核武器研制的试验研究和组织领导,是我国核武器研制的主要奠基人之一。曾荣获两项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一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和首届何梁何利基金成就奖(优秀奖)等多项重要奖励。1998年12月10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1岁。1999年9月18日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16、陆京士(1907—1983)又名陆之镐,1925年入上海商务印书馆,继而考入上海邮政管理局为邮务生。后参加***,拜“青帮”大流氓杜月笙为老头子,出任全国邮务总工会***,中国劳工协会理事长,上海市总工会筹委会常委等。抗日战争爆发后,参加由戴笠、杜月笙组织的苏浙行动委员会别动队(后改称忠义救国军),任第一支队少将司令。抗战胜利后,任社会部驻京(南京)沪特派员、农工部副部长、解放前夕去台湾,继续在***中央任职。1983年12月病故于台北。

17、龚树模(1915—2001):中国天文学会名誉理事长,原南京紫金山天文台台长。1936年毕业于上海私立大同大学物理系,1948年初赴美国加州大学和密歇根大学求学,获天文学硕士和博士学位。1953年秋回国,在南京紫金山天文台从事天体物理研究,多次参加国际天文活动,并获1990年中科院自然科学一等奖。

18、王珏(1930—2007),原名王佩玉,中国音协会员,女音乐活动家,曾任云南省音乐家协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发表作品《声乐民族化问题小议》、《浅谈大理白族调》、《白族情歌选》等。

19、吴之非(1929—2005),笔名“史索”、“裘实”,《***报》总编辑,正军职。1945年8月经地下党引导进入苏北解放区参加革命,1955年4月调***报社,历任编辑、评论处处长、总编室主任,***报社总编辑、党委书记。1985年任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副***,1987年任中国韬奋基金会理事。1990年离职休养。张爱萍将军曾为其题词:“勿逐名利自蒙耻,要辨伪真休奴颜。破世俗一尘不染,立高洁两袖清风。”

20、唐文治(1865-1954年),字颖候,号蔚芝,晚号茹经。六岁入学,十五岁中秀才,十八岁中举,光绪十八年(1892年)二十岁会试登进士。历任户部主事,外务部主事、商部右丞、左丞、员外郎、郎中、农工商部左侍郎、署理尚书等职。1907年后,他弃官从教,先后任南洋公学(上海交通大学前身)和无锡国学专修学校校长,从事教育救国实践。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又出任中国文学院院长之职,是上海交通大学的创办功臣。著有《茹经堂文集》等,是享有盛名的国学***。

顾炎武于明万历四十一年五月二十八日(1613年7月15日)生于昆山千灯镇,原为顾同应之子,曾祖顾章志,顾氏为江东望族。顾炎武过继给去世的堂伯顾同吉为嗣,寡母是王逑之女,十六岁未婚守节,白天纺织,晚上看书至二更才休息,独立抚养顾炎武成人,教以岳飞、文天祥、方孝孺忠义之节。

顾炎武14岁取得诸生资格后,与同窗归庄兴趣相投,遂成莫逆之交。到十八岁时二人前往南京参加应天乡试,共入复社。二人个性特立耿介,时人号为“归奇顾怪”。顾炎武以“行己有耻”、“博学于文”为学问宗旨,屡试不中。自27岁起,断然弃绝科举帖括之学,遍览历代史乘、郡县志书,以及文集、章奏之类,辑录其中有关农田、水利、矿产、交通等记载,兼以地理沿革的材料,开始撰述《天下郡国利病书》和《肇域志》。崇祯十四年(1641年)二月,祖父顾绍芾病故。崇祯十六年(1643年)夏,以捐纳成为国子监生。 清兵入关后,顾炎武暂居语濂经,由昆山县令杨永言之荐,投入南明朝廷,任兵部司务。顾炎武把复仇的希望寄托在弘光小朝廷之上,他满腔热忱,“思有所建白”(吴映奎《顾亭林先生年谱》),撰成《军制论》、《形势论》、《田功论》、《钱***》,即著名的“乙西四论”,为行朝出谋划策,针对南京***军政废弛及明末种种弊端,从军事战略、兵力来源和财政整顿等方面提出一系列建议。

顺治二年(1645年)五月,顾炎武取道镇江赴南京就职,尚未到达,南京即为清兵攻占,弘光帝被俘,南明军崩溃,清军铁骑又指向苏、杭。其时,江南各地抗清义军纷起。顾炎武和挚友归庄、吴其沆(字同初,上海嘉定人)投笔从戎,参加了佥都御史王永柞为首的一支义军。诸义军合谋,拟先收复苏州,再取杭州、南京及沿海,一时“戈矛连海外,文檄动江东”(《亭林诗集》一,《千里》);惜乎残破之余,实不敌气焰正炽的八旗精锐,义军攻进苏州城即遇伏而溃,松江、嘉定亦相继陷落。

顾炎武潜回昆山,又与杨永言、归庄等守城拒敌;不数日昆山失守,死难者多达4万,吴其沆战死,顾炎武生母何氏右臂被清兵砍断,两个弟弟被杀,顾炎武本人则因城破之前已往语濂径而侥幸得免。9天后,常熟陷落,炎武嗣母王氏闻变,绝食殉国,临终嘱咐炎武,说:“我即使是一个妇人,身受皇上恩宠,与国俱亡,那也是一种大义。你不是他国的臣子,不辜负世代国恩浩荡,不忘记先祖的遗训,那么我就可以长眠地下了。”(《先妣王硕人行状》)

安葬王氏后,这年闰六月,明宗室唐王朱聿键在福州称帝,年号隆武。经大学士路振飞(字见白,号皓月,河北曲周人)推荐,隆武帝遥授炎武为兵部职方司主事;由于嗣母新丧,炎武一时难以赴任,只能“梦在行朝执戟班”(《诗集·延平使至》)。当时,清松江提督与巡抚土国宝不和。前明兵科给事中陈子龙(字卧子,复社名士,松江人)、成安府推官顾咸正(字端木,昆山人)、兵部主事杨延枢(字维斗,江苏吴县人)等暗中策动吴胜兆举义反正,咸正为炎武同宗长辈,陈子龙等都与炎武往来密切,这件事顾炎武也是参与了的。

顺治四年(1647年)夏,事情败露,“几事一不中,反覆天地黑”(《诗集·哭陈太仆》),胜兆被解往南京斩首,清廷大肆搜捕同案诸人。子龙往投炎武,炎武当时已离家出亡;于是子龙逃入顾咸正之子天遴、天逵家躲藏,不久三人即被逮,炎武多方营救,未能奏效。其间,顾炎武还往寻咸正,催促他及时出走,而咸正不听。结果,陈子龙乘差官不注意时投水自尽,杨延枢及顾氏父子先后遇害,受此案株连而死者40余人。

在策动吴胜兆反正的同时,炎武还进行了其他一些活动。顺治三年(1646年),炎武本打算赴福建就职方司主事之任,大约将行之际,路振飞派人与他联系,要他联络“淮徐豪杰”。此后四五年中,顾炎武“东至海上,北至王家营(今属江苏淮阴),仆仆往来”(邓之诚《清诗纪事》),奔走于各股抗清力量之间,意图纠合各地义军伺机而动。然而弘光及闽浙沿海的隆武等南明***先后瓦解,炎武亲身参与的抗清活动也一再受挫,但是,顾炎武并未因此而颓丧。他以填海的精卫自比:“万事有不平,尔何空自苦,长将一寸身,衔木到终古。我愿平东海,身沉心不改,大海无平期,我心无绝时。呜呼!君不见,西山衔木众鸟多,鹊来燕去自成窠。”(《诗集·精卫》)。 当张名振(字候服,南京人)于顺治十年(1653年)九月在长江口大破清兵,进屯崇明(今属上海),顺治十一年正月,又率“海舰数百”溯长江而上,直抵镇江,并登金山遥祭孝陵(明太祖朱元璋陵,在今南京中华门外)之际,炎武为之欢忭鼓舞,他兴奋地写道:“东风吹江水,一夕向西流。金山忽动摇,塔铃语不休。水军十一万,虎啸临皇州。巨舰作大营,飞舻为前茅。黄旗亘长江,战鼓出中洲……沉吟十年余,不见旌旆浮,忽闻王旅来,先声动燕幽。阖闾用子胥,鄢郢不足收。祖生奋击揖,肯效南冠囚。愿言告同袍,乘时莫淹留。”(《诗集》二,《金山》)

这一时期,顾炎武还同归庄、陈忱(字遐心,浙江吴兴人)、吴炎(字赤溟,江苏吴江人)、潘柽章(字力田,吴江人)、王锡阐(字寅旭,吴江人)等共结惊隐诗社,表面上以“故国遗民”“***文酒”(汪曰桢《南浔缜志》),其实是以诗社为掩护,秘密进行抗清活动。顾炎武在淮安结识定交的挚友王略(字起田,淮安人)、万寿祺(字年少,徐州人)也都是富有民族气节的志士。

顺治十一年(1654年)春,顾炎武迁居南京神烈山南麓。神烈山即钟山,三国时改名蒋山,明嘉靖中又一度改称神烈山。 顺治十二年(1655年)春季,顾炎武回到家乡昆山。原来,顾氏有世仆名陆恩,因见顾家日益没落,炎武又久出不归,于是背叛主人,投靠叶方恒,两人且图谋以“通海”(即与闽浙沿海的南明集团有联系)的罪名控告顾炎武,打算置之死地。顾炎武回昆山,秘密处决陆恩,而叶方恒又与陆之婿勾结,私下将炎武关押,并迫胁顾炎武,令其自裁。一时“同人不平”,士林大哗。所幸炎武挚友路泽博(字苏生)与松江兵备使者有旧,代为说项,顾炎武一案才得以移交松江府审理,最后,以“杀有罪奴”的罪名结案。当事情危急之际,归庄计无所出,只好向钱谦益求援。谦益是当时文坛领袖,钱氏声言:“如果宁人是我门生,我就方便替他说话了。”归庄不愿失去钱氏这一奥援,虽然明知顾炎武不会同意,还是代顾炎武拜谦益为师。顾炎武知道后,急忙叫人去索回归庄代书的门生帖子,而谦益不与;便自写告白一纸,声明自己从未列于钱氏门墙,托人在通衢大道上四处张贴。谦益大为尴尬,解嘲道:“炎武也太性急了!”

顺治十三年(1656年)春,顾炎武出狱。尽管归庄等同邑知名之士极力排解,而叶方恒到此时仍不甘心,竟派遣刺客跟踪。仲夏,顾炎武返钟山,行经南京太平门外时突遭刺客袭击,幸而遇救得免;嗣后,叶方恒还指使歹徒数十人洗劫顾炎武之家。这之前的几年当中,顾炎武曾数次准备南下,赴福建参加沿海地区风起云涌的抗清复明事业,但由于各种原因,最终都未能成行;至此,顾炎武决计北游,以结纳各地抗清志士,考察北中国山川形势,徐图复明大业。远行避祸当然也是一个原因。 顺治十四年(1657年)元旦,顾炎武晋谒孝陵。7年之间,炎武共六谒孝陵,以寄故国之思,然后返昆山,将家产尽行变卖,从此掉首故乡,一去不归。是年顾炎武45岁。顺治十六年(1659),至山海关,凭吊古战场,此后20多年间,炎武孑然一身,游踪不定,足迹遍及山东、河北、山西、河南,“往来曲折二三万里,所览书又得万余卷”(《亭林佚文辑补·书杨彝万寿棋(为顾宁人征天下书籍启)后》),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晚年,始定居陕西华阴。康熙七年(1668年),又因莱州黄培诗案入狱,得友人李因笃等营救出狱。康熙十年(1671年),游京师,住在外甥徐乾学家中,熊赐履设宴款待炎武,邀修《明史》,顾炎武拒绝说:“***如这样做,那不仅仅是介之推的出逃了,而是效仿屈原为楚而死了!”。

康熙十七年(1678年),康熙帝开博学鸿儒科,招致明朝遗民,顾炎武三度致书叶方蔼,表示“耿耿此心,终始不变”,以死坚拒推荐。康熙十八(1679年)清廷开明史馆,顾炎武以“愿以一死谢公,最下则逃之世外”回拒熊赐履。康熙十九年(1680年),顾炎武夫人死于昆山,他在妻子的灵位前痛哭祭拜,作诗云“贞姑马鬣在江村,送汝黄泉六岁孙。地下相逢告父姥,遗民犹有一人存。”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正月初四(2月10日)在山西曲沃韩姓友人家,上马时不慎失足,呕吐不止,初九(2月15日)丑刻卒,享年七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