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言兴邦一言亡国_一言兴邦一言亡国是谁说的

tamoadmin 成语排行 2024-06-18 0
  1. 一言可以兴邦,一言也可以丧邦。出自哪位古代作家之口?
  2. 如何辨析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邦
  3. 历史上哪些人物一言可兴邦,一言可误国?
  4. 如何辨析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邦

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邦这种观点对。

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出于好心,出于好意,话也是好话,但是出口之后,就变了味,明明是,却变成了指责,这就是说话的语气有问题。与人说话,不宜过于自大、也不能妄自菲薄,不管是命令的口吻还是谄媚讨好的语气,都会使人不舒服,久而久之,朋友们就会敬而远之了。

语言的力量

一言兴邦一言亡国_一言兴邦一言亡国是谁说的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话出口之前要三思,多换位思考,考虑一下对方的感受。说话注意措辞,迂回的表达可以避免误会发生,增进双方的感情。我们常说中华语言深奥,同一句话不同的措辞说出来,表达的意思完全不同,表达的感情也相差甚远。同一个词语用在不同的语境下可褒可贬。

曾国藩做人“外圆内方”,但这种外圆内方并不是与生俱来,初做官时由于说话措辞不当,曾国藩也吃了不少亏。关键在于吃亏之后,曾国藩反思自己的言辞,自此后逐渐养成习惯,说话体贴他人。花瓶好看,只是摆设。

一个人没有能力,嘴上功夫了得,口若悬河,真正到实处却没有能力。即使机会摆在眼前,也只能眼巴巴的看着,抓不住,别人也不会再信任你。

一言可以兴邦,一言也可以丧邦。出自哪位古代作家之口?

唯心主义方面,这个“一言”应该就是有决策权,决策就是决定与想法的体现。

而这个决策“一言”之后的兴或衰,就是无数个流程中的无数个人反应操作的结果,一定程度上讲,应该可以算的唯物主义。

生活、环境、世界上几乎所有的人和事,都很难找到一个办法去唯一论。

如何辨析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邦

这就话的作者是中国南朝文学理论家刘勰

一、出处:《文心雕龙》

二、翻译:

一个人辩论的力量,可以比宝物九鼎还要有分量。仅三寸长的舌头,可以胜过百万雄兵。

三、相关人物:平原君、毛遂

四、作者简介:

刘勰(约465年—约520年),字彦和,生活于南北朝时期的南朝梁代,中国历史上的文学理论家、文学批评家。汉族,生于京口(今镇江),祖籍山东莒县(今山东省莒县)东莞镇大沈庄(大沈刘庄)。他曾官县令、步兵校尉、宫中通事舍人,颇有清名。

刘勰是中国历史上的文学理论家、文学批评家,汉族,他曾官县令、步兵校尉、东宫通事舍人,颇有清名。晚年在山东省日照市莒县浮来山创办(北)定林寺。刘勰虽任多种官职,但其名不以官显,却以文彰,一部《文心雕龙》奠定了他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地位。

五、简介

《文心雕龙》是中国南朝文学理论家刘勰(xié)创作的一部理论系统、结构严密、论述细致的文学理论专著。成书于公元501~502年(南朝齐和帝中兴元、二年)间。它是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第一部有严密体系的、“体大而虑周”(章学诚《文史通义·诗话篇》)的文学理论专著。 刘勰《文心雕龙》的命名来自于黄老道家环渊的著作《琴》。其解《序志》云:“夫文心者言为文之用心也,昔涓子(环渊)《琴心》,王孙巧心,心哉美矣,故用之焉。”

全书共10卷,50篇(原分上、下部,各25篇),以孔子美学思想为基础,兼***道家,认为道是文学的本源,圣人是文人学习的楷模,“经书”是文章的典范。把作家创作个性的形成归结为“才”、“气”、“学”、“习”四个方面。《文心雕龙》还系统论述了文学的形式和内容、继承和革新的关系,又在探索研究文学创作构思的过程中,强调指出了艺术思维活动的具体形象性这一基本特征,并初步提出了艺术创作中的形象思维问题;对文学的艺术本质及其特征有较自觉的认识,开研究文学形象思维的先河。全面总结了齐梁时代以前的美学成果,细致地探索和论述了语言文学的审美本质及其创造、鉴赏的美学规律。

历史上哪些人物一言可兴邦,一言可误国?

的话

典型的英雄主义

缺乏唯物论的全面性

含义

邦:国家。指关键人物的一句话能影响大局。

出处

春秋·鲁·孔丘《论语·子路》:“一言而兴邦,有诸?……一言而丧邦,有诸?”

用法

作宾语、定语、分句;指关键人物的言语

典故

春秋时期,鲁定公问孔子:“一言堂的管理方式可使国家昌盛吗?”孔子说:“君主爱护臣子,关心他们,上下一心,国家可以兴旺。”鲁定公又问:“一言堂的管理方式可以使国家灭亡吗?”孔子说:“不全对,君主一意孤行,下边不提反对意见,久而久之就会走向灭亡。”

如何辨析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邦

肯定是苏秦,其实无论在什么时候,能言善辩都能为自己加分。但是这背后却需要实力与智谋,光是能说不过是纸上谈兵,到了真需要的时候却发现一点用的都没有可就糟了。战国时期虽然纷乱,但是却出现了很多谋士,他们利用自己口才说服君主,在政治成功后他们的地位也自然提升。例如商鞅,随后最后结局不好但是却无法质疑他的才智。

可是苏秦却不是这样,这个人拥有与商鞅一样的智慧却空于表面。他一开始名声就不太好,最初他的目标其实是周王。但当时的王不仅没有实权,也不信任他,毕竟很多人都领略了他的嘴巴技能。于是他曲线劝王,跑到各个诸侯那里。他其实非常聪明,明白各位诸侯王到底想要什么。他先是跑到秦王那里,的确说出了有用的计谋,但是他空有计谋却没有框架。他只是说要强大秦国的军队随后开战,但是却没有考虑秦国当时的能力。

于是就被秦王拒绝,表示自己实力不够。随后他又跑到了诸侯那里,以合纵绞杀秦国。这个想法的确被看重了,毕竟当时的诸侯认为秦国已经是个大隐患了。但是他是怎么劝说的?他以每个诸侯的利益为劝说,虽然能够让大家快速同意却也以利益联结非常脆弱。

他当然知道弊端于是让自己的好友来当谋士,就是为了延缓合纵。但是没想到却被秦国知道,利用这个弱点一一逐破。最后他被质疑时,马上就跑了。

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邦

乍一听很有些危言耸听,仔细想一想,尤其是联系到历史的经验和现实的发展来进行思考,“一方兴邦,一言丧邦”的说法其实也并非危言耸听,反倒 还很有些深刻性在其中。

以孔子在这里举出的两句话来看,“为君难,为臣不易”,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做***难,做中层干部也不易.没有一定的行政工作经验,是难以体会得到这句话的深度和分量的.相反,一旦能深刻体会到“为君难”,也就会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地尽心于国事,做到了这一点,国家也就会兴旺起来。

总而言之,这句话类似于唐太宗时的名言:“创业难,守成也不易.”很有些沉重而深刻的分量. 另一句话是说到权力的绝对性问题.如果当一个国家*** 只是想到自己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并且以此为乐,以权力为享受.就像安徒生著名童话《皇帝的新衣》里所讽刺的皇帝那样,放个屁都是香的,那也就离亡国不远了. 可见,虽然语言不是,不可能一下子炸毁一个国家;反过来也一样,没有哪一句话可以像“芝麻开门”那样神奇,一下子就兴旺一个国家.但是,语言支配思想,思想决定大政方针和政策,所以,有时候,关键的一句话就是可以起到兴国亡国的作用。

而“实践 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发展才是硬道理”等待,每一句话是不是都起到了兴邦的重大作用呢? 回过头来看,一方兴邦,一方丧邦,的确还是危言耸听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