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臣佐使出自哪本书,君臣佐使上一句是什么

tamoadmin 成语排行 2024-06-18 0
  1. 中医四大经典著作是什么?
  2. 有没有经络中医养生书推荐?
  3. 谁知道《神农本草经》的重要贡献?急!
  4. 我国已知最早的药物学专著
  5. 中医四小经典是指哪几本书
  6. 君子读书成语有哪些?

《神农本草经》

《神农本草经》,简称《本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药学专著。其著作年代及作者问题,由于《帝王世纪》有:“炎帝神农氏……尝味草木,宜药疗疾,著本草四卷”之说,故使人认为《本经》作者是神农。如北齐颜之推《家训》即谓“本草神农所述”。但神农在历史上是传说中的人物,况神农时代,尚未有文字,因此不能认为是神农所著。据梁代陶弘景在《本草经集注》序中谓:“本经所出郡县,乃后汉时制,疑系仲景、元化等所记”。宋代掌禹锡在《嘉佑补注本草》序中谓:“上世未著文字,师学相传,谓之本草。两汉以来名医益众,张机、华伦辈始因古学,附以新说,通为编述,《本经》由是见于经录”。南宋王应麟在《困学纪闻》中谓:“神农作本草非也。三五之世,朴略之风,史氏不繁,纪录无见。斯实后医工知草木之性,托名炎帝耳”。近代在《古书真伪及其年代冲说:“此书在东汉三国间已有之,至宋、齐间则已立规模矣。著者之姓名虽不能确指,著者之年代则不出东汉末讫宋、齐之间”。故现代学者,一般都认为《本经》为东汉末年(约公元200年)之作品,非一人之手笔,是集体所创作,而托名于神农。正如《淮南子·修务训》所说:“世俗之人,多尊古而贱今,故为道者必托之于神农、黄帝,而后始能人说”,所以《本经》上冠以神农二字,亦即此故。

《本经》载药365种,其中有植物药252种,动物药67种,矿物药46种(此据顾观光辑本统计之数,其他各本,互有出人)。根据药物的性能和使用目的,分为上、中、下三品。上品一百二十种,无毒。大多属于滋补强壮之品,如人参、甘草、地黄、大枣等,可以久服。中品一百二十种,无毒或有毒,其中有的能补虚扶弱,如百合、当归、龙眼、鹿茸等;有的能祛邪抗病,如黄连、麻黄、白芷、黄芩等。下品一百二十五种,有毒者多,能祛邪破积,如大黄、乌头、甘遂、巴豆等,不可久服。

君臣佐使出自哪本书,君臣佐使上一句是什么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本经》对每味药所记载的内容,有性味、主治、异名及生长环境。如“当归味甘温,主咳逆上气,温疟寒热洗洗在皮肤中,妇人漏下,绝子,诸恶疮疡金疮,煮饮之。一名干归。生川谷。”这些内容以当时的水平来衡量,是比较切实的。

《本经》不仅记载着365种药的性味、主治等内容,还在其《序录》中简要地提出:“药有酸咸甘苦辛五味,又有寒热温凉四气及有毒无毒。”“疗寒以热药,疗热以寒药,饮食不消以吐下药……各随其所宜”等基本理论及用药原则。并总结了“药有君臣佐使”,“有单行者,有相须者,有相使者,有相畏者,有相恶者,有相反者,有相杀者”等药物配伍方法。为了保证药物质量,还指出要注意药物的产地,***集药物的时间、方法、真伪。制成各种剂型,要随药性而定。用毒药应从小剂量开始,随病情的发展而递增。服药时间应按病位所在确定在食前、食后或早晨、睡前服药。如此等等,对临床用药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本经》是汉以前劳动人民在实践中所积累的用药经验的总结,它将药物分为上、中、下三品,是中药学按功用分类之始。它所述的药物主治大部分是正确的,有一定的科学价值。如水银治疥疮,麻黄平喘,常山治疟,黄连治痢,牛膝坠胎,海藻治瘿瘤。不但确有实效,而且有一些还是世界上最早的记载。如用水银治皮肤疾病,要比***和印度早500-800年。

中医四大经典著作是什么?

这个传说来源于《神农本草经》。

一、关于《神农本草经》:

1、《神农本草经》又叫《神农本草》,简称《本草经》、《本经》,这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中医医药典籍。

2、它的原书已经散佚,现在看到的由后人从历代本草书中集辑而成,所以,该书有三卷、四卷、八卷的不同记载。这本书按上、中、下三品分类记载了365种药物的主治、功效。除此之外,它还总结概括了药物的四气五味、有毒无毒,君、臣、佐、使的配伍原则及服药方法、剂型忌宜等中医方药基本理论。这个典籍托名神农所著,实际上是历代医家医药知识和经验的总结。关于这个典籍的成书年代,一说是春秋战国时期,一说是汉代。我们不妨笼统一点说,成书于秦汉时期吧。这正是炎帝、神农氏传说的形成时期(主要集中于春秋战国时期),最早转述这个传说的文字大多数也是这个时期出现的。

二、“神农尝百草,一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来源:

1、《神农本草经》一书称:“神农尝百草,一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传说中神农氏为了给百姓治病,不惜亲身验证草木的药性,历尽艰险,遍尝百草,一日遇七十二毒,舌头麻木、头晕脑涨,正值生命垂危之际,一阵凉风吹过,带来清香缕缕,有几片鲜嫩的树叶冉冉落下,神农信手拾起,放入口中嚼而食之,顿觉神清气爽,浑身舒畅,诸毒豁然而解,就这样,神农发现了茶。

2、西汉·刘安《淮南子·修务训》曰:“古者民茹草饮水,***树木之实,食羸蛖之肉,时多疾病毒伤之害。于是神农始教民播种五谷,相土地宜燥湿肥饶高下,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当此之时,一日而遇七十毒。”

3、晋·干宝《搜神记》卷一:“神农以赭鞭鞭百草,尽知其平毒寒温之性,臭(读音xiù,泛指各种气味)味所主,以播百谷。”

4、晋·皇甫谧《帝王世纪》云:“炎帝神农氏……尝味草木,宣药疗疾,救夭伤人命。”

5、?唐·司马贞《史记·补三皇本纪》谓:“(神农氏或炎帝)于是作蜡祭,以赭鞭鞭草木,尝百草,始有医药。”

6、宋·罗泌《路史·外记》说:炎帝神农氏“磨蜃鞭茇,察色腥,尝草木,而正名之。审其平毒,旌其燥寒,察其畏恶,辨其臣使,厘而三之,以养其性命而治病。一日间而遇七十毒,极含气也。”

7、?宋·郑樵《通志》记载:“民有疾病未知药石,乃味草木之滋,察寒热之性,而知君臣佐使之义,皆口尝而身试之,一日之间而遇七十毒。或云神农尝百药之时,一日百死百生,其所得三百六十物,以应周天之数。后世承传为书,谓之《神农本草》。又作方书以救时疾。”

8、清·袁了氏《增补资治纲鉴》云:“作蜡祭,以赭鞭鞭草木。民有疾病,未知药石,炎帝始味草木之滋,察其温平寒热之性,辨其君臣佐使之义,常一日遇十二毒,神而化之,遂作方书,以疗民疾,而医道立矣。”

三、关于神农氏:

神农氏,即炎帝,远古传说中的太阳神,在民间传说中被尊崇为中华民族的祖先。相传他是人身牛首,三岁知稼穑,长成后,身高八尺七寸,?龙颜大唇。他发明了农具以木制耒,教民稼穑饲养、制陶纺织及使用火,以功绩显赫,以火得王,故为炎帝,世号神农,被后世尊为农业之神。神农氏又曾跋山涉水,尝遍百草,找寻治病解毒良药,以救夭伤之命,后因误食“火焰子”肠断而死,他是传授人们以药治病的医学发明人,又被后世尊为医药之神,《神农本草经》即是依托他的著作。

四、关于茶:

1、一般认为,神农尝百草只是历史传说,但这个在伏羲之后黄帝之前的神农氏时代确实是人类刚刚从野蛮步入文明,进入原始农耕的时期。一切后世的人类文明,诸如农、医、工、商、文艺,都从这时起步。而茶叶的发现和作药用,也在这时开始的。尽管神农只是传说中的人物,但是大致可信的是我国利用茶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这一时期,至少已有四、五千多年的历史了。

2、晋常璩所撰的《华阳国志》记载茶事有五处,其中谈到周武王伐商灭纣时,参加征战的巴蜀等南方小国部落把茶作为结盟约好的贡品,敬献给周武王等。周武王伐纣时约在公元前1006年,据此,我国有确切记录的“茶事”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了。不过,既然是贡品,自然十分珍贵,当时也许是不容易得到的,更不用说在民间广泛普及了。至于这些茶叶的用途,后人就不得而知了。唐代陆羽在《茶经》里说:“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可见茶圣陆羽也肯定了茶叶在上古时期已经被人们发现了,在春秋时期人们已经有饮茶的习俗了。

3、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里有“谁谓荼苦,其甘如荠”、“九月叔苴,***荼薪樗”的诗句,有学者认为此“荼”即为现在的茶。还有的把《礼记·地官》的“掌荼”、“聚荼”,解释为茶礼。但是,古代的荼字一字多义,并非专门指茶,也有的指苦菜、茅莠之类。

4、迄今为止,现存史料无法清楚地解答茶的起源,不过,先秦时代没有把茶当作主要饮品是确切无疑的。那么,当时的主要饮品是什么呢?据《天官》记载:“浆人掌共王六饮:水、浆、醴、凉、医、酏。”水,最为普通和基本。浆,是用水煮米时沥出的米汤。醴,就是甜酒。凉,就是冰。医指酸梅汤,因其能帮助消化,古人认为有医用价值,故称之为“医”。酏就是饴糖,用水调和冲饮。可见,先秦时虽然有人饮用茶,但这种最富有诗意与审美情趣的饮料并没有进入主导者的行列。饮茶习俗的风行,是一个逐步演变渐进的过程。

有没有经络中医养生书推荐?

一、《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又称《内经》,分《灵枢》、《素问》两部分,是中国最早的典籍之一,也是中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之首。相传为黄帝所作,因以为名。但后世较为公认此书最终成型于西汉,是几代民间医家集体智慧的结晶。

这本医书从整体观上来论述医学,呈现了自然、生物、心理、社会的整体医学模式。基本素材来源于中国古人对生命现象的长期观察、大量的临床实践以及简单的解剖学知识,是中国影响极大的一部医学著作,被称为医之始祖。

《黄帝内经》接受了我国古代唯物的气一元论的哲学思想,将人看作整个物质世界的一部分,宇宙万物皆是由其原初物质“气”形成的。在“人与天地相参”、“与日月相应”的观念指导下,将人与自然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人的一切正常的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与整个自然界是息息相关的。体现了中国古代哲学当中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

二、《难经》

《难经》,原名《黄帝八十一难经》,作者及成书年代皆不详,传说为战国时秦越人(扁鹊)所作。本书以问答解释疑难的形式编撰而成,共讨论了81个问题,故又称《八十一难》,全书所述以基础理论为主,还分析了一些病证。

该书内容简要,辨析精微,尤其对脉学有详细而精当的论述。诊法以“独取寸口”为主,对经络学说和脏腑中命门、三焦的论述,则在《内经》的基础上,有所阐扬和发展,此书在中医理论和诊断学上颇有贡献。

三、《伤寒杂病论》

《伤寒杂病论》又作《伤寒卒病论》,为东汉张仲景所著,该书创立了伤寒病“六经辨证”施治原则,奠定了理、法、方、药的理论基础,是我国最早的理论联系实际的临床诊疗专书,被后世医家誉为“万世宝典”。

《伤寒杂病论》奠定了张仲景在中医史上的重要地位,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部专著的科学价值越来越显露出来,成为后世从医者***必读的重要医籍,张仲景也因对医学的杰出贡献被后人称为“医圣”。后该书流传海外,亦颇受国外医学界推崇,成为研读的重要典籍。

四、《神农本草经》

《神农本草经》,药学著作。简称《本草经》或《本经》。约成书于秦汉时期(一说战国时期,一说成于汉代)。***托了神农炎帝遍尝百草的典故而得名。《神农本草经》的历史地位不可低估,它将东汉以前零散的药学知识进行了系统总结,其中包含了许多具有科学价值的内容,被历代医家所珍视。

《本经》首次提出了“君臣佐使”的方剂理论,一直被后世方剂学所沿用,有序例(或序录)自成一卷,是全书的总论,归纳了13条药学理论。这本书总结了古代医疗实践所得药学成就,是我国最早的药学著作。

谁知道《神农本草经》的重要贡献?急!

《神农本草经》还概括地论述了“君臣佐使”、“七情”、“四气五味”等药物学的基本理论,以及药物的***集时间、炮制、贮藏,乃至剂型、用药原则、服药方法等有关药物知识的问题。如书中写着“若毒药治病,先起黍粟,病去即止”。就是说用有毒的药物治疗疾病,初服时剂量要小,好象黍粒粟粒那样大小。疾病去除则立即停服。书中还提到治病要“依端绪而取之”,即是找出病的变化头绪来治疗,体现了治病必求予本的原则。这些理论一直作为中医治病的指导思想。因此人们把《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一,成为后世医师学习之规范。 “东方药学巨典”-《本草纲目》 《本草纲目》是明朝医学家李时珍30余年心血的结晶。全书共有190多万字,记载了1892种药物,分成60类。其中374种是李时珍新增加的药物。绘图1100多幅,并附有11000多个药方。它是几千年来祖国药物学的总结。这本药典,不论从它严密的科学分类,或是从它包含药物的数目之多和流畅生动的文笔来看,都远远超过古代任何一部本草著作。

我国已知最早的药物学专著

《神农本草经》是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为我国早期临床用药经验的第一次系统总结,历代被誉为中药学经典著作。全书分三卷,载药365种(植物药252种,动物药67种,矿物药46种),分上、中、下三品,文字简练古朴,成为中药理论精髓。 《本经》依循《内经》提出的君臣佐使的组方原则,也将药物以朝中的君臣地位为例,来表明其主次关系和配伍的法则。《本经》对药物性味也有了详尽的描述,指出寒热温凉四气和酸、苦、甘、辛、咸五味是药物的基本性情,可针对疾病的寒、热、湿、燥性质的不同选择用药。寒病选热药;热病选寒药;湿病选温燥之品;燥病须凉润之流,相互配伍,并参考五行生克的关系,对药物的归经、走势、升降、浮沉都很了解,才能选药组方,配伍用药。

中医四小经典是指哪几本书

我国已知最早的药物学专著是《神农本草经》,详细介绍如下:

一、书籍介绍:

书籍《神农本草经》系统地总结了古代医家等各方面的用药经验,对已经掌握的药物知识进行了一次全面而系统的整理。全书共计收录了365种药物,正好与一年365日相合,这倒并非巧合,而是作者有意为之的结果。

事实上当时掌握的药物数量已经远超此数,但由于受到术数思想的影响,所以从中选取了365种药物,正所谓法三百六十五度,一度应一日以成一岁。

书籍《神农本草经》不止进行了药物的搜集工作,还有意识地对所收药物进行了分门别类工作,将365种药物按照上中下分为三类,这被称为三品分类法,依据主要是药物的性能功效。

二、内容介绍:

书籍《神农本草经》中也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药物理论,由此奠定了药物学的理论构架。此部分内容主要见于序录部分,相当于全书总论,虽然文字并不长只有十三条,但已经涵了药物学的各个方面。

以药物配伍为例,《神农本草经》中提出了君臣佐使的组方原则,所谓君臣佐使,本为社会中的不同阶层成员,有不同的职能与等级,药物学将其借用来说明药物在配伍中的不同角色,如上品药为君药,中品药为臣药,而下品药为佐使药。

三、书籍出版:

2015年8月由外文出版社出版了《全图神农本草经》英法译本,本书的译注者安德烈夫妇是对汉学颇有研究心得的专家,翻译出版过多部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书籍。

著名花鸟画家刘景曾先生在本书中创作了许多前人未曾涉足的物种形象,使传统花鸟画的物种大为增加,对新物种绘画实践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君子读书成语有哪些?

中医四小经典是指《医学三字经》、《药性赋》、《汤头歌诀》、《濒湖脉学》。

《医学三字经》成书于清代,大医学家陈修圆依据《内经》、《伤寒杂病论》所著。本书体裁为三言歌诀,附以注释。共有四卷,前两卷讲述医学源流及内科、妇科、儿科。

第三、四卷讲述临床常用方及配伍应用;附录为藏象和四诊。全书言简意赅,通俗易懂,是古代学医者和现代师承派必背医书。

《濒湖脉学》成书于明代,著名医家李时珍所著。全书讲述了27种脉象,即浮、沉、迟、数、滑、涩、虚、实、长、短、洪、微、紧、缓、芤、弦、革、牢、濡、弱、散、细、伏、动、促、结、代等。

同一类脉象用“相类诗”、“主病诗”加以归纳阐述。此书有两部分,第一部分是由李时珍所写的27种脉象,第二部分是其父李言闻根据宋·崔嘉彦所撰《脉诀》所写,讲述了脉象的多种问题。全书体裁为七言诗句,朗朗上口,便于记忆,是学医必背蒙学书籍。

《药性歌括》又称《药性歌括四百味》,成书于明代,著名医家龚廷贤所著。全书以四字真言讲述四百余种中药的药性、功能应用。

读起来抑扬顿挫,极富趣味性。如诸药之性,各有其功,温凉寒热,补泻宜通。君臣佐使,运用于衷,相反畏恶,立见吉凶。是学医者必备口袋书。

《汤头歌诀》成书于清代,著名医家汪昂撰写。也是以七言诗歌为体裁,记述了补益、发表、攻里、涌吐等20种,320首方歌。各方记述齐全,名称、用药、适应证、随证加减等都写入方歌中,内容简明,音韵工整,便于记忆。

作者简介:

李时珍、汪昂、陈修园是明清时期的名医,他们编写的中医入门图书至今仍被广泛流传。《濒湖脉诀》由李时珍编著,《汤头歌诀》由汪昂编著,《医学三字经》由陈修园编著。

一 君子什么什么的成语

君子之交、

君子一言,快马一鞭、

君子之交淡如水、

君子固穷、

君子之交淡若水、

君子养心莫善于诚、

君子好逑、

君子成人之美、

君子不念旧恶、

君子之过、

君子之接如水、

君子不齿、

君子三戒、

君子协定。

二 君的成语有哪些成语

君子之交、请君入瓮、正人君子、君辱臣死、君子好逑、谦谦君子、梁上君子、君子固穷、君臣佐使、民贵君轻、君子协定、文君司马、君子三戒、逢君之恶、琴挑文君、淑人君子、二三君子、欺君罔上、余桃啖君、文君新寡、文君新醮、博物君子、仁人君子、大雅君子、岂弟君子、无父无君、国无二君、仁义君子、君圣臣贤、避君三舍

1、君子之交

解释:贤者之间的交情,平淡如水,不尚虚华。

出自:战国·庄子《庄子·山木》:“且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况且君子之交平淡如水,不尚虚华,小人的交情甜得像甜酒一样。

语法:偏正式;作主语、宾语;含褒义

2、请君入瓮

解释:瓮:一种陶制的盛器。比喻用某人整治别人的办法来整治他自己。

出自:《资治通鉴·唐纪·则***后天授二年》:“兴曰:‘此甚易尔!取大瓮,令囚入中,何事不承!’俊臣乃索大瓮,火围如兴法,因起谓兴曰:‘有内状推兄,请兄入此瓮。’兴惶恐叩头伏罪。”

兴说:“这很容易啊!取一个大瓮,让囚犯进入中,什么事不承认!”大臣便找来大瓮,按照兴说的方法用火围住,于是起身对姚兴说:“有内情要问你,请你走进这瓮。”周兴惶恐叩头认罪。

语法:兼语式;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3、正人君子

解释:旧时指品行端正的人。现多作讽刺的用法,指***装正经的人。

出自:鲁迅《藤野先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语法:偏正式;作主语、宾语;含贬义,用于讽刺人

4、君辱臣死

解释:封建礼教认为,帝王遭受耻辱,臣僚应当死节。

出自:春秋·左丘明《国语·越语下》:“臣闻之,为人臣者,君忧臣劳,君辱臣死。”

我听说,作为人的臣属,君主忧虑臣子操劳,君主受辱臣子当死。

语法:作宾语、定语;指旧礼教规定

5、君子好逑

解释:逑,通“仇”。仇:配偶,故好逑即好配偶,原指君子的佳偶。后遂用为男子追求佳偶之套语。

出自:春秋·孔子《诗·周南·关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善良美丽的姑娘,好男儿的好配偶

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含褒义

三 论语十则中的君子之风有哪些成语

缓兵之计huǎnbīngzhījì

[释义] 缓:延缓。指作战时延缓对方进兵的计策。借指版使事权态暂时缓和同时积极设法应付的策略。

[语出]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九十九回:“孔明用~;渐退汉中;都督何故怀疑;不早追之?”

[正音] 缓;不能读作“yuán”。

[辨形] 计;不能写作“技”。

[近义] 权宜之计

[反义] 速战速决 兵贵神速

[用法] 泛指拖延时间;以缓和目前的事态;可同时制定出应急的策略。一般作主语、宾语。

[结构] 偏正式。

四 赞美君子的成语有哪些

博物君子 指博学多识的人。

出处:《史记·吴太伯世家》:“延陵季子之仁心,慕义无穷,见微而知清浊。呜呼,又何其闳览博物君子也!”《后汉书·周荣传》:“蕴椟古今,博物多闻,《三坟》之篇,《五集》之策,无所不览。”

不言而信 旧指君子不用说什么就能得到别人的信任。形容有崇高的威望。

出处:《庄子·田子方》:“夫子不言而信,不比而周。”

大雅君子 大雅:对品德高尚,才学优异者的赞词。君子:泛指有才德的人。指有才德的人。

出处:《汉书·景十三王传赞》:“夫唯大雅,卓尔不群,河间献王之矣。”《论语·八佾》:“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

读书君子 旧时称有志操有学问的人。

恶居下流 恶:讨厌,憎恨;下流:即下游,引伸为卑下的地位。憎恨处于下游。原指君子不愿居于卑下的地位。现也指不甘居下游。

出处:《论语·子张》:“是以君子恶居下流,天下之恶皆归焉。”

二三君子 犹二三子。

出处:《左传·僖公二十四年》:“主晋祀者,非君而谁,天实置之,而二三子以为己力,不亦诬乎。”《汉书·楚元王传》:“故下明诏,试《左氏》可立不,遣近臣奉指衔命,将以辅弱扶微,与二三君子比意同力,冀得废遗。”

毁方瓦合 毁去棱角,与瓦砾相合。比喻屈己从众,君子为道不远离于人。后指毁弃自己的原则,迎合世俗。

出处:语出《礼记·儒行》:“慕贤而容众,毁方而瓦合,其宽裕有如此者。”郑玄注:“去己之大圭角,下与众人小合也。”

季布一诺 季布:人名,很讲信用,从不食言。季布的承诺。比喻极有信用,不食言。

出处:《史记·季布栾列传》:“曹丘至,即揖季布曰:‘楚人谚曰:“得黄金百,不如得季布一诺。”足下何以得此声于梁楚之间哉?’”

季路一言 比喻信用极好。

出处:《左传·哀公十四年》:“千乘之国,不信其盟,而信子之言,子何辱焉?”

鞠躬君子 指谨敬尽职的人。

君子固穷 君子:有教养、有德行的人;固穷:安守贫穷。指君子能够安贫乐道,不失节操。

出处:《论语·卫灵公》:“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君子好逑 逑,通“仇”。仇:配偶。原指君子的佳偶。后遂用为男子追求佳偶之套语。

出处:语出《诗·周南·关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毛传》:“逑,匹也。言后妃有关雎之德,是幽间贞专之善女,宜为君子之好匹。”

君子三戒 戒:戒规。君子有三条戒规:少年时戒美色;壮年时戒殴斗;老年时戒贪图。

君子协定 双方不经过书面签字,只以口头承诺或交换函件而订立的协定,它与书面条约具有同等的效力。本用于国际事务间,后亦用为事先约定的套语。又称作“绅士协定”。

君子之交 贤者之间的交情,平淡如水,不尚虚华。

出处:《庄子·山木》:“且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

梁上君子 梁:房梁。躲在梁上的君子。窃贼的代称。现在有时也指脱离实际、脱离群众的人。

出处:《后汉书·陈寔传》:“时岁荒民俭,有盗夜入其室,止于梁上。寔阴见,乃起自整拂,呼命子孙,正色训之曰:‘夫人不可以不自勉。不善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性成,遂至于此。梁上君子者是矣!”

龙屈蛇伸 比喻君子受屈而小人得志。

岂弟君子 和乐平易而厚道的人。

出处:《诗经·小雅·青蝇》:“岂弟君子,无信谗言。”

千金一诺 诺:许诺。一个诺言价值千金。指守信用,不轻易许诺。

出处:《史记·季布栾布列传》:“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

谦谦君子 指谦虚而严格要求自己的人。

出处:《易·谦》:“谦谦君子,卑以自牧也。”

仁人君子 仁:仁爱。旧称好心肠的正派人。亦用作反语讽刺伪君子。

出处:《晋书·刑法志》:“刑之则止,而加之斩戮,戮过其罪,死不可生,纵虐于此,岁以巨计,此乃仁人君子所不忍闻,而况行之政乎?”

仁义君子 原指好心肠的正派人,后泛指能热心帮助别人的人。

出处:《晋书·刑法志》:“戮过其罪,死不可生,纵虐于此,岁以巨计,此乃仁义君子所不忍闻,而况行之于政乎?”

五 君子的成语有哪些

君子固穷、博物君子、君子三戒、君子之交、大雅君子、君子协定

梁上君子、读书君子、淑人君子、谦谦君子、二三君子、岂弟君子

仁义君子、鞠躬君子、仁人君子、正人君子、君子好逑、事急无君子

先小人,后君子

君子成人之美

有仇不报非君子

君子动口不动手

君子之交淡如水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君子一言,快马一鞭

六 带君子的成语有哪些

君子之交、

正人君子、

谦谦君子、

君子固穷、

二三君子、

大雅君子、

贤才君子、

博物君子、

志诚君子、

食子徇君、

贤人君子、

君子好逑、

君子之过、

鞠躬君子、

君子三戒、

梁上君子、

君子协定、

独行君子、

岂弟君子、

君子不齿

七 跟君子有关的成语

君子固穷、博物君子、君子三戒、君子之交、大雅君子、君子协定

梁上君子、读书君子、淑人君子、谦谦君子、二三君子、岂弟君子

仁义君子、鞠躬君子、仁人君子、正人君子、君子好逑、事急无君子

先小人,后君子

君子成人之美

有仇不报非君子

君子动口不动手

君子之交淡如水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君子一言,快马一鞭

君子爱财,生之有道

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

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八 形容君子的成语有哪些

君子固穷、博物君子、君子三戒、君子之交、大雅君子、君子协定

梁上君子、读书君子、淑人回君子、谦谦君答子、二三君子、岂弟君子

仁义君子、鞠躬君子、仁人君子、正人君子、君子好逑、事急无君子

先小人,后君子

君子成人之美

有仇不报非君子

君子动口不动手

君子之交淡如水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君子一言,快马一鞭

君子爱财,生之有道

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

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九 描述君子的成语有哪些

人品高尚的成语 :

德高望重、

大公无私

高风亮节、

拾金不昧、

舍己为人、

两袖清风专、

光明磊落、属

助人为乐、

襟怀坦白、

厚德载物、

冰清玉洁、

鞠躬尽瘁、

怀瑾握瑜、

忠心耿耿、

不同流俗、

高情远致、

克己奉公、

大义凛然、

德厚流光、

堂堂正正、

廉洁奉公

十 关于君子的成语

君子固穷、博物抄君子、君袭子三戒、君子之交、大雅君子、君子协定

梁上君子、读书君子、淑人君子、谦谦君子、二三君子、岂弟君子

仁义君子、鞠躬君子、仁人君子、正人君子、君子好逑、事急无君子

先小人,后君子

君子成人之美

有仇不报非君子

君子动口不动手

君子之交淡如水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君子一言,快马一鞭

君子爱财,生之有道

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

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