允执厥中书法图片_允执厥中的允是什么意思

tamoadmin 成语教学 2024-06-18 0
  1. 允执其中什么意思?
  2.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出自哪里
  3.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这句话什么意思?
  4. 允执厥中什么意思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直译:人心难易其诡,道心难得其真,求真总须精纯专一,治世贵在守中固善。意译:人心是危险难测的,道心是幽微难明的,只有自己一心一意,精诚恳切的秉行中正之道,才能治理好国家。

惟:语助,无实义。

危:凶险。

允执厥中书法图片_允执厥中的允是什么意思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道心:指***道德的准则。

微:精微。

精:精心。

允:真诚。

厥jué:其。

允执其中,谓真诚地遵守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

这里要澄清一下,古代治国的本质在于治理百姓,因此有贵族阶层和平民阶层区分。贵族的重要工作在于治理百姓,而百姓的重要工作在于从事具体的劳作。正所谓“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古时候没有***平等这一说。因此,要站在统治者的立场才能理解这十六个字,也就是要依据统治者的价值观和方***。

纯从字面上来理解这十六个字不仅没有什么意义,而且会产生歧义。这是因为古代智者思维高深,但用词却十分简洁惜墨,体现了较高的文字修养,同时古代的语法与今天有所不同,许多的表达方式从今天看来是从“反论”的方法来叙述事情的。而且最要命的是,我们已经失去了当时的语境了,因此用任何现代语言解释只会挂一漏万。尽管如此,这十六字仍大致可以作这样的解释:

一是治国重在治理人心。一方面由于人心难测又难以改变,所以对百姓不得不有所防范。治国者须因事为制、随机应变,不可固守旧制,应把握“无德必亡,唯德必危”的尺度;另一方面,要积极疏导,要从最易造成百姓心中纠结的社会问题入手,也就是要从百姓的根本利益和基本需求层面思考问题,防范社会的结构性利益失。也就是要防止结构性利益失衡成为人心不稳的根源。要以“人道”还治人心,适时教化,及时化解社会矛盾,警惕因人心不稳导致民怨迭起、社会不稳定,要扼制不确定因素的灾难性放大。

二是治国重在抓住事物发展的趋势。由于趋势生于微毫之处,故在“一阳初动处,万物未生时”就要注重防微杜渐。另一方面正是由于趋势生于微毫之处,往往不能被轻易察觉,也不容易区分,如同“道”一样。因此要格外细心,慎始敬终,要以“地道”(注1)格物致知,明察秋毫,保持必要的敏感性和判断力。(《道德经 ?二十一章》说,“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中有信”。《道德经 ?十四章》说,“博之不得,名曰微”)。

三是治国重在以精纯专一的态度探究事物的本质,不被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表面现象所迷惑,要充分发挥统治者的主观能动性。

四是治国重在切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要以不偏不易的务实态度(中庸之道)遵循“天道”(客观规律),从而守中固善,统率治国纲领。(子程子曰:“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中庸》)

从古代《易经》的观点来看,十六字应看作一个整体,而且只有“惟精惟一”是统治者在主观层面上把握所有治国真言的一把钥匙,也是古代君主及士人较为看重的四字真言。由于“惟精惟一”属于主观层面的把握,因而象征了主体。而其余十二个字只是象征了三个不同层面的客体,分别为人道、地道、天道,只能遵循和牢记,不能违背和超越。从而在总体上由主体和客体共同构成了体现整体性的阴阳格局。

求***纳·~

允执其中什么意思?

允执厥中 词 目 允执厥中 发 音 yǔn zhí jué zhōng 释 义 指言行符合不偏不倚的中正之道。 出 处 《书·大禹谟》:“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示 例 圣人之道,中而已矣,尧、舜、禹三圣人为万世法,一‘~’也。 ★明·方孝儒《夷齐》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这十六个字便是儒学乃至中国文化传统中著名的“十六字心传”。古文《尚书·大禹谟》中有所记载,《荀子·解蔽篇》中也有类似的引注,称:“《道经》曰:‘人心之危.道心之傲。’危微之几,惟明君子而后能知之。”据传,这十六个字源于尧舜禹禅让的故事。当尧把帝位传给舜以及舜把帝位传给禹的时候,所托付的是天下与百姓的重任,是华夏文明的火种;而谆谆嘱咐代代相传的便是以“心”为主题的这十六个汉字。可见其中寓意深刻,意义非凡。 一人心惟危 “人心惟危”可以有多种理解与解释,至少可从以下三方面来体会其内涵。首先,“危”之古字形(小彖),上面是人,中间是山崖,下面是腿骨节形状,寓意临高而危,包含有危险的意思。李□先生曾有这样的分析:“人之病疼各别,或在声色,或在货利,或在名高,一切胜心、妒心、悭心、吝心、人我心、是非心,种种受病,不一而足。”(《二曲集》,中华书局1996年版:第2页)如是可以反映出人心之凶险。 其次,“危”宇包含着“危机”的意思,作为对危机的理解,其中有危险,同时具有机会。禅门有言:“生死事大,异常迅速。”人之生命有限,若是不能在有生之年体会与觉悟生命的意义,那么确实是一种莫大的危机;但若是能够视透这种危机,一旦明了了生死,那么自是危中的机会了。印度诗人泰戈尔曾经在其诗中表达愿望:让我死了再死,来体会这生的意义。美国心理学家埃利希·弗洛姆也曾有同样的感叹:让我生了再生,来参悟这生死不解之谜。类似的表白很能使人联想到一种绝地逢生的意境,也算是一种对“人心之危”的理解吧。 再者,汉字的“危”亦包含着一种”危惧”,如“***自危”之说。《诗经·小□》有:“战战兢兢,如临探渊,如履薄冰”;老子在其《道德经·十五章》形容古之善为道者时称其为:“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实际上,危惧中包含着一种警戒,如乾卦之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朱熹注曰:(乾之九三)“重刚不中,居下之上,乃危地也。”然而,君子占之,能忧惧如是,则虽处危地而无咎也。 二道心惟微 “道心”乃天地自然之心,可译为英文的the heart of nature。《易经·复卦·彖》中有言,“复,其见天地之心乎”。观复之卦象,朱熹曾感叹:积阴之下一阳复生,天地生物之心几于灭息,而至此乃复可见。朱熹评论说:“在人则为静极而动,恶极而善,本心几息而复见之端也。”对此,邵子有诗为证:“冬至于之半,天心无改移。一阳初动处,万物未生时。玄酒味方淡,太音声正希。此言如不信,更请问包羲。”(朱熹注《周易》,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第70页)程颐亦有类似的评论:“一阳复于下,乃天地自然之心也。先儒皆以静为见天地之心,不知动之端乃天地之心也,非知道者孰能识之。”(《周易折中·卷九·彖上传》) 道心之微妙,也可从《道德经》中得以引证:“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中有信。”(《道德经 ·二十一章》)道之玄妙,也衬托出道心之微妙。于是,这里就有了“以心观心”的妙用,以达到心性融合惟精惟一的境地。 《大学》作为后代儒学入门经典,开宗明义儒家思想的三种基本纲领:“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实际上,“明明德”也即阐发微妙灵明的本心;得道之心本与万物融为一体,彼此不分你我,这也就是“亲民”的内涵;道心本来自善,而不自有其善,也便是“止至善”。 对于“道心惟微”的体验,李□先生还曾有这样一番精妙的描述与发挥:“胸次悠然,一味养虚,以心观心,务使一念不生。久之,自虚室生白,天趣流盎,彻首彻尾,涣然莹然,性如朗月,心若澄水,身体轻松,浑是虚灵。秦镜朗月,不足以喻其明;江汉秋阳,不足以拟其皓。行且微尘***,瞬息千古.区区语言文字,曾何足云。即有时不得不言,或见之语言文字,则流于既溢,发于自然;不烦苦思,不费安排,言言天机,字字性灵,融透爽快,人已咸惬矣。”(《二曲集》中华书局 1993年版:第145页)以心观心,心性统一,犹如无极而太极,阴阳乾坤之变化,也便是这“人心惟危,道心惟微”的意境与内涵了。 三“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十六字心传”,实际是儒学之精髓所在,《中庸》之核心与纲领。子程子有言:“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朱熹《四书章句集注》)此乃对十六宇心传之“惟精惟一,允执厥中”的精辟注解,由此演变出《中庸》之孔门儒学传授心法。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诚然,率性必为率天地自然之性,也即“惟精惟一’’的写照。陆九渊注解这“十六字心传”的时候,也强调了心性的统一,而不是偏执于二心之区分:“心一也,自人而言,则曰惟危;自道而言,则曰惟微。罔念作狂,克念作圣,非危乎?无声无臭,无形无体,非微乎?”(《陆九渊集》中华书局1980年版:396页)王阳明回答其学生关于“惟精惟一”的提问的时候,曾回答说:“……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者,皆所以为惟精而求惟一也。”(《王阳明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13页) 于是,《中庸》有言,“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慎独便为“允执厥中”,便是要把握这独一无二之真心,体悟这天人合一的境界。诚如《中庸》之描述:“喜怒衰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易经·复卦》之一阳,亦有惟精惟一之意象。李光地对此曾有案语:“天地之心”,在人则为道心也。道心甚微,故曰“《复》,小而辨于物。”惟精以察之,惟一以守之,则道心流行,而微者著矣。颜子“有不善未尝不知”,是其精也。“知之未尝复行”,是其一也。“惟精惟一者,所以执中而已矣。”《复卦》六爻之中,三则“频复”而“厉”者,所谓人心危而难安也。四之“中行”而“独”者。所谓道心微而难著也。然皆能自求其心者也。李光地断言:“尧舜相传之心学,皆于《复》卦见之。”(《周易折中·卷九·彖上传》) 当代的心理学就人本身的心理现象区分出意识和潜意识,以及自我(Ego)与自性(Self)。意识以及意识性的自我,正如这十六字心传中所描述的人心之惟危;而潜意识包含着集体无意识的内睿,涉及到本性自然的“原型”,接近于道心之惟微。 “恕”之惟精惟一 《论语·里仁》中有这样一段记载: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惟。”子出。门人问:“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论语 ·卫灵公》中亦有类似的子贡与孔子的对话: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那么,若是一个“恕”字可以贯穿整个儒学之教义,可见其意义之非凡。恕字中包含着“如同一心”的意蕴,在此可从这个“恕”字领略孔子儒学之心的传统。 王弼曾经这样来解释儒道之忠恕:“忠者,情之尽也;恕者,反情以同物者也。未有反诸其身而不得物之情,未有能全其恕而不尽理之极电。能尽理极,则无物不统。极不可二,故谓之一也。推身统物,穷类适尽,一言而可终身行者,其惟恕也。”(王弼《周易注》)看汉字“恕”的构成,乃包含了“如心”之寓意;如同一心,如同本心。正所谓“惟精惟一”、“天人合一”。孔子所表达的“恕”,实乃十六字心传”的精义。 孔子所强调的恕字内涵体现了尧舜禹十六字心传的传承。以“十六字心传”为背景,我们便能理解孔子为什么强调“吾道一以贯之”,“恕”之一言可以终身而行之。因为其中包含着文化的精髓,传递着文明的精神。恕之如同一心,同时也包含着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规范与准则以及身心与心性的统一与和谐。 《说文解字》中把“恕”注为仁,孟子也曾明析“万物皆备于我,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强恕而行,求仁莫近焉。”(《孟子。尽心上》)而仁字包含着为亲情,为亲人,为爱人。《韩非子·解老》中注为“仁者,谓其中心欣然爱人也。”孔子答子贡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正是表达仁之爱人的内涵。因而,汉语中的恕人便为仁爱之心;恕直为宽仁正直。 《中庸章句》中指出:“忠恕违道不远。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其中,朱熹对于“忠恕”的注解颇具有心理分析的意味:“尽己之心为忠,推己及人为恕。”“‘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忠恕之事也。……张子所谓‘以爱己之心爱人,则尽仁’,是也。”(《四书集注·中庸章句》)恕也曾被发挥为忖度,古书常把以心度物,或以己度人谓之恕;《孟子·梁惠王章句上》中有“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的论断。但忠恕之恕为将心比心,以诚心而待人,如同《诗经·小雅》中之“他人有心,予忖度之。” 孟子曾经断言:“君子所性,仁义礼智根于心”。(《告子上》)、进而发挥说:“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 (《尽心上》)、“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告子上》)、“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公孙丑》)。《大学》之精义,“格”、“致”、“诚”、 “修”,要在一心;《中庸》之关键在于戒慎恐惧,在于“率性”、“尽性”,皆需用心。于是,仍是一个“心”,传递着儒家的精神,维系着儒学的根基。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出自哪里

词目

允执其中

发音

yǔn zhí qí zhōng

释义

允:诚信;执:持;其:代词,那个;中:不偏不倚。真诚地坚持中庸之道。比喻真正做到恰到好处。

近义词

允执厥中

引用

《全梁文》卷四十一 ...藉人愿,敬禅神器,授帝位於尔躬,大祚告穷,天禄永终。於戏!王 允执其中 ,式遵前典,以副昊天之望,?上祀而临亿兆,格文祖而膺大... 《全后汉文》卷九 ...孺而勤,宜奉郊庙,承统大业。今以侯嗣孝和皇帝后。其审君汉国, 允执其中 。『一人有庆,万民赖之』。皇帝其勉之哉!」(《后汉·安... 《全后汉文》卷三十二 ...立春之月,而不计天地之正,二王之春,实颇有违。陛下探幽析微, 允执其中 ,革百载之失,建永年之功,上有迎承之敬,下有奉微之惠,... 《全后汉文》卷八十一 ...未验无以知其是,未差无以知其失。失然后改之,是然后用之,此谓 允执其中 。今诚术未有差错之谬,恂术未有独中之异,以无验改未失,... 《全晋文》卷二 ...于南郊,受终于文祖,燔柴班瑞,告类上帝:惟朕寡德,负荷洪烈, 允执其中 。托於王公之上,以君临四海,惴惴惟惧,罔知所济。惟尔股... 《全晋文》卷十 ...,允塞时望。肆尔王公卿士,其辅之!以祗奉祖宗明祀,协和内外, 允执其中 。呜呼,敬之哉!无坠祖宗之显命。(《晋书·成帝纪》)... 《全晋文》卷四十四 ...命协皇极之中。肆予一人,祗承天序,以敬授尔位,历数实在尔躬, 允执其中 ,天禄永终。於戏!王其钦顺天命,率循训典,?绥四国,用... 《前汉演义》第九十八回 良相遭囚呕血致毙 幸臣失势与妇并戕 ...公,以为汉辅。往悉尔心,统辟王也。元戎,折冲绥远,匡正庶事, 允执其中 。天下之众,受制于朕,以将为命,以兵为威,可不慎与!... 《全北齐文》卷四 ...,敬以帝位,式授于王,天禄永终,大命格矣。於戏!其?承历数, 允执其中 ,对扬天休,斯年千万,岂不盛欤!(《北齐书·文宣纪》)... 《后汉演义》第九十回 济父恶曹丕篡位 接宗祧蜀汉开基 ...持节行御史大夫事太常音,奉皇帝玺绶;王其永终万国,敬御天威, 允执其中 ,天禄永终。敬之哉!  丕得此诏,即欲老实接受,... 《全汉文》卷四 ...惟命不於常。人之好德,克明显光。义之不图,俾君子怠。悉尔心, 允执其中 ,天禄永终。厥有僭不臧,乃凶於而国,害於尔躬。於戏,保... 《全汉文》卷九 ...建尔於公,以为汉辅。往悉尔心,统辟元戎,折冲绥远,匡正庶事, 允执其中 。天下之众,受制於朕,以将为命,以兵为威,可不慎与!(... 《两晋演义》第四十七回 饯刘翔晋臣受责 逐高钊燕主逞威 ...风,允塞时望,肆尔王公卿士其辅之,以祗奉祖宗明祀,协和内外, 允执其中 。呜呼!敬之哉!无坠祖宗之顾命!  遗诏既已草就... 《全三国文》卷二十二·魏二十二 ...  过闻「受终于文祖」之言于《尚书》,又闻「历数在躬, 允执其中 」之文于《论语》。岂自意得于老耄之齿,正值天命受于圣主... 《全三国文》卷二十八·魏二十八 ...持节行御史大夫事太常音,奉皇帝玺绶,王其永君万国,敬御天威, 允执其中 ,天禄永终,敬之哉(《魏志·文帝纪》注引《献帝传》)... 《全唐文》第01部 卷四十八 ...集贤待制敕  惟政之难,非贤勿?,必稽於众, 允执其中 ,实使群材,用宏庶绩。朕以国步未康,朝经或阙,思与文武... 《全唐文》第01部 卷五十五 ...忠直,子惠困穷,咨於正言,慎乃俭德。临庶官以敬,哀庶狱以情, 允执其中 ,无忝我祖宗之丕训。    ◇ 即位赦文... 《全唐文》第01部 卷九十四 ...下平章事张文蔚等贲皇帝宝绶,敬逊於位。於戏!天之历数在尔躬, 允执其中 ,天禄永终。王其祗显大礼,享兹万国,以肃膺天命。 ...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这句话什么意思?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出自《尚书·大禹谟》。

意思是舜帝告诫大禹说,人心是危险难测的,道心是幽微难明的,只有自己一心一意,精诚恳切的秉行中正之道,才能治理好国家。“允”就是诚信的意思。

据史书记载,尧舜时代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鼎盛春秋,统治者以身作则,修正心灵,文明治世,教化万民,造就了尧天舜日,五风十雨、麦收双禾,麒麟在野、凤凰鸣山,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太平盛世。《四书-中庸》写道:"子曰(孔子说):舜其大知也与!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赞誉了中华祖先以仁德为治国之本的聪明睿智。

人有三心:一是道心,二是人心,三是血肉心(即心脏)。道心也叫良心、元神、自性、佛性,是人的天赋本性(自然属性),先天而存,无形无相,永恒不灭、清静无为,纯洁妙明,不易发现。人心也叫妄心、识神、禀性、习性(社会属性),后来而有,思善思恶,躁动不安,人喻"心猿意马",前两心均属人的精神范畴。心脏是物质体,是人体造血器官和血液循环的动力泵。

人心对声色货利的欲望追求而产生贪嗔痴爱的念头,极大地危害着至善本性(道心),昧天良于昏暗不明之中,使妙明道心的明度逐渐微小,如乌云蔽日,暗淡无光,从而丧失理智,一念之差,悔恨千古,所以说人心惟危,道心惟微。

惟精惟一:"惟"字作思想意识讲,古代文言叫思维,现代名词叫思想。此句意思是思想集中养精神,守先天一性(即道心)。老子叫抱元守一,一就是理性,所以说一者理也;元是元神,即精神。

允执厥中:"允执"就是平心静气、静观执守,不离自性。"厥"字虚词,厥中就是其中。中是天性的所在地,精神的集中点,即祖窍。允执厥中简称为执中,即守性不移,守死善道,如如不动,不上不下,不左不右,不迁不移,不偏不离……也就是老子说的有欲观窍,无欲观妙,抱元守一;《心经》说的观自在菩萨;《黄帝内经》说的恬淡虚无,精神内守……

为什么要执中、守一?因为中是人的心灵自性,是宇宙灵源一本散万殊的"一",这个小真空、小宇宙能通天彻地、通晓人生、社会、自然万物的真理。《易经--文言传》有"君子黄中通理,正位居体,美在其中,而畅于四肢,发于事业,美之至也。"概括了周文王修正心灵的真实体会。"黄中"是人的天性的别名,是真空之子,生于天地先,位居天地中,是人的生命能源,一身之君,主宰人的一切功能。"黄中"的集中点即是上丹田,田是土地之意,上丹田位居人的中央所在地,五行中央属土,色黄,所以叫黄中,道家叫黄庭。黄中直通理天能源,所以叫黄中通理。执中精一,独守黄中,参悟宇宙自然育化天地万物、万物回归自然的原理,就是穷理尽性,穷神知化。人的理性与自然真空理气合而为一就叫作天人合一。所以古圣贤才说:穷理尽性达天命,执中精一万法通。

十六字心法是上古明君明心之法,是最上乘真功正法。三教圣人立教传法皆以明心为本,法有差异,所以说万法一理,明心为万圣之纲。先圣大德为后代子孙指明了一条正心修身、通达自然真理的光明大道,树立了纯洁心灵、文明精神的光辉楷模。

《尚书·大禹谟》

记叙大禹、伯益、皋陶在帝舜面前讨论政事的对话,同时也记录帝舜禅让帝位给大禹,大禹谦让的经过,最后是大禹征讨苗民,开拓疆域的记载。

文章主旨:《尚书》是流传至今历史最为久远的一部历史文化汇编,我认为主旨就是记录远古时的君臣言行。

允执厥中什么意思

因为没有上下文,姑且做一下个人判断啊。

个人修养是要对自己的品行防微杜渐,学道宗旨是对任何微小的事物的理解,当你在这两件事上能够得到理解的时候,你就能执掌朝政,出入宫禁了。

惟:只是,主要

允:可以,能够

执:执掌,控制

厥中:应该是阙中,概指皇宫、朝廷

不知道对不对,希望可以帮到你

允执厥中意思是言行符合不偏不倚的中正之道。

允执厥中这个成语源于中国古代的儒家思想,表示在言行上坚持中正之道,不偏不倚,符合公正、公平、正义的原则。这种中正之道是儒家思想中的核心价值之一,强调在处理事物时要保持平衡,不偏袒任何一方,尊重各方利益,以达到和谐稳定的目的。

允执厥中的允是的意思,执是坚持、固守的意思,厥是其的意思,中是指中正、公正、不偏不倚。因此,允执厥中的意思就是言行要符合中正之道,固守公正、公平、正义的原则,不偏袒任何一方,尊重各方利益,以达到和谐稳定的目的。

在现代社会中,允执厥中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处理各种事务时,我们要坚持公正、公平、正义的原则,不偏袒任何一方,尊重各方利益,以达到和谐稳定的目的。只有这样,才能赢得人们的信任和支持,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允执厥中的造句:

1、在处理这个问题时,他始终允执厥中,不偏袒任何一方。

2、作为一个公正的裁判,他总是能允执厥中地看待每一场比赛。

3、他在调解双方的矛盾时,始终允执厥中,赢得了双方的一致好评。

4、老王在处理社区事务时,总是能允执厥中地平衡各方利益。

5、他在领导岗位上,始终坚持允执厥中的原则,赢得了群众的尊重和信任。

6、在商业谈判中,他始终能允执厥中地权衡双方的利益,取得圆满的结果。

7、无论在哪个岗位,他都能允执厥中地处理问题,赢得了广泛的赞誉。

8、在决策过程中,他始终坚持允执厥中的原则,确保了决策的科学性和公正性。

9、他在处理员工***时,总能允执厥中地解决问题,让双方都满意。

10、老张在担任法官期间,始终坚持允执厥中的原则,审理了无数案件。

11、在家庭事务中,他始终能允执厥中地处理各种矛盾,让家庭更加和谐。

12、在学术研究中,他始终允执厥中地对待各种观点,保持开放和客观的态度。

13、她在调解国际***时,始终坚持允执厥中的原则,为维护世界和平做出了贡献。

14、他在工作中始终允执厥中地处理各种问题,确保了公司的稳定发展。

15、在社区活动中,他始终允执厥中地协调各方利益,让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