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冲之臣乃忠勇之臣翻译,折冲之臣是什么意思

tamoadmin 成语解读 2024-06-19 0
  1. 《汉书·董贤传》原文和翻译
  2. 折字开头四字成语
  3. 任城威王曹彰文言文
  4. 夏侯惇文言文
  5. 赤壁之战原文及翻译
  6. 折字开头的成语
  7. 《赤壁之战》原文+翻译

折冲樽俎

春秋中期,诸侯纷立,战乱不息,中原的强国晋国谋划攻打齐国。为了探清齐国的形势,便派大夫范昭出使齐国。齐景公以盛宴款待范昭。席间,正值酒酣耳热,均有几分醉意之时,范昭借酒劲向齐景公说:“请您给我一杯酒喝吧!”景公回头告诉左右待臣道:“把酒倒在我的杯中给客人。”范昭接过侍臣递给的酒,一饮而尽。晏婴在一旁把这一切看在眼中,厉声命令侍臣道;“快扔掉这个酒杯,为主公再换一个。”依照当时的礼节,在酒席之上,君臣应是各自用个人的酒杯。范昭用景公的酒杯喝酒违反了这个礼节,是对齐国国君的不敬,范昭是故意这样做的,目的在于试探对方的反应如何,但还是为晏婴识破了。

范昭回国后,向晋平公报告说:“现在还不是攻打齐国的时候,我试探了一下齐国君臣的反应,结果让晏婴识破了。”范昭认为齐国有这样的贤臣,现在去攻打齐国,绝对没有胜利的把握,晋平公因而放弃了攻打齐国的打算。靠外交的交涉使敌人放弃进攻的打算,即现在“折冲樽俎”这个典故,就是来自晏婴的事迹。孔子称赞晏婴的外交表现说:“不出樽俎之间,而折冲千里之外”,正是晏子机谋的真实写照。

折冲之臣乃忠勇之臣翻译,折冲之臣是什么意思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出使狗国,故进狗门

晏婴不但在迎接外国使节的时候做到了堂堂正正,而且在出使外国之时,每次也能态度决然,随机应变,不辱使命。

春秋末期,诸侯均畏惧楚国的强大,小国前来朝拜,大国不敢不与之结盟,楚国简直成了诸侯国中的霸主,齐相国晏婴,奉齐景公之命出使楚国。楚灵王听说齐使为相国晏婴后,对左右说:“晏平仲身高不足五尺,但是却以贤名闻于诸侯,寡人以为楚强齐弱,应该好好羞辱齐国一番,以扬楚国之威,如何?”太宰一旁言道:“晏平仲善于应对问答,一件事不足以使其受辱,必须如此这般方可。”楚王大悦,依计而行。

晏婴身着朝衣,乘车来到了楚国都城东门,见城门未开,便命人唤门,守门人早已得了太宰的吩咐。指着旁边的小门说:“相国还是从这狗洞中进出吧!这洞口宽敞有余,足够您出入,又何必费事打开城门从门而入呢?”晏婴听罢,笑了一笑,言道:“这可是狗进出的门,又不是人进出的门,出使狗国的人从狗门出入,出使人国的人从人门出入,我不知道自己是来到了人国呢,还是狗国呢?我想楚国不会是一个狗国吧!”守门之人将晏婴的话传给了楚灵王,楚灵王听罢,沉思了一会儿,才无可奈何的吩咐打开城门,让晏婴堂堂正正地进入了楚都。

霸业因时而兴

晏相国来到了馆舍,楚国大臣为他洗尘接风,席间展开了激烈的辩论,楚国下大夫首先发言道:“齐自太公封国建邦以来,煮盐垦田,富甲一方、兵甲数万,足可以与楚匹敌。为什么自齐桓公称霸中原之后,昙花一现,再不能领袖诸侯了呢?以齐国国土之宽广,人口之众多,国家之富庶,加上晏相国您的才智,怎么就不能再崛起中原呢?反而向我楚国结盟,这太让人费解了。”晏婴回答:“识时务者为俊杰,通机变者为英豪,先前自周失政于诸侯之后,诸侯连年征战,春秋五霸迭兴,齐国称霸于中原,秦国威振于西戎,楚国称雄于荆蛮之地,这一切固然有人为的因素,可大多数靠的是天意。先前以晋文公的雄才大略,尚且逃亡四方;秦穆公霸于西戎之后,文治武功盛极一时,其死后子孙衰弱,再也难振往日之雄风;就连你们楚国也自楚庄王之后,亦常受吴晋二国的骚扰,困苦不堪。难道只有齐国衰弱不成?今日齐国前来交好结盟,这只是邻国之间的友好往来罢了。你作为楚国名臣,本应通晓‘随机应变’这四个字的含义,可怎么却也问出这样愚蠢的问题呢?”

良臣死社稷,不死昏君

下大夫脸红着退了下来,身旁的上大夫不服气地质问道:“平仲您自以为是随机应变之士,然而齐自内乱以来,齐臣为君死的不可计数,而您作为齐国的世家大族,却不能讨伐叛贼,或弃官明志,或为君王而死,您不觉得羞愧吗?为什么还留恋名誉地位迟迟不肯离去呢?”晏婴正色反驳道:“做大事的人,不必拘泥于小节,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我只知道君主为国家的社稷而死时,作臣子的才应该与之同死,而今先君并非为国家社稷而死,那么我为什么要随随便便从先君而死呢?那些死的人都是愚人,而非忠臣,我虽不才,但又怎能以一死来沽名钓誉呢?况且在国家有变时,我不离去,乃是为了迎立新君,为的是保存齐的宗祖,并非贪图高位呀,***使每个人都离开了朝中,国家大事又有谁来做呢?并且国家内乱,哪一国没有发生过呢?你们楚国不是也有这种事吗?又何必责怪我们呢?”

外貌不足识人

又有人不满地说道:“英雄豪杰,必相貌绝伦,雄伟无比,而今相国您,身高不足五尺,手无缚鸡之力,只是徒逞口舌之利的说客罢了。单单依靠口舌,而没有实际的本领,欺世盗名,不感到可耻吗?”“我听说称锤虽小,能值千斤,舟桨虽长,不免为水浸没,纣王勇武绝伦,不免身死国亡,为什么呢?我承认自己并无出众的本领,愧居相位,却绝不是与您逞口舌之利,只是问有所答罢了。难道我拒不回答吗?那也太无礼了。”

小人出使小国

宴会后,楚灵王接见了晏婴,;楚灵王一见到晏婴,马上问:“齐国是不是很缺乏人才?为什么派你这样一个矮子来出使楚国?”“大王,齐国人多着呢。国都临淄人口百万,每人呼一口气,可以呼气为云,每人淌一滴汗,可以挥汗如雨。行人来往川流不息,摩肩接履,又怎么能没有人才?只是敝国有一个规矩,贤明之人出使贤国,不肖之人出使不肖之国,大人出使大国,小人出使小国,而今我无才无德又最不肖,只好来楚国为使,希望大王原谅。”

桔生淮北则为枳

楚王一时无言以对,正好一对武士押一名从殿前经过,楚王问道:“这个人是哪一国人?所犯何罪?”“齐国人,犯的是***罪。”“晏相国,齐国人有偷东西的毛病吗?”晏婴知道楚王是以此来取笑自己,报刚才之辱,于是从容不迫地回答说:“小臣我听说:桔子种在淮水以南称为桔子,甜美无比,而将其移至淮水以北,则变成了枳树,枳树之果,小而酸涩,苦不可食,之所以会有这两种截然相反的情况,实在是土地的缘故。现在这个齐国人出生在齐国,并非盗贼,而是一个良民,可是为什么来到楚国,却变成了盗贼呢?这是楚国使他发生了这种变化,齐人之于楚国正如桔子之于淮北,这于齐国又有什么关系呢?”

楚王默然,良久,叹道:“寡人本来打算让您在今日受辱,哪里想到竟被您嘲笑了,这是寡人的过错,见谅寡人吧!”于是楚王善待晏婴,晏婴圆满完成了使命,回到齐国。晏婴面对着国强而盛气凌人的楚王,毅然予以反击,他昂然不屈,除了维护个人的名声,最终目标还是在保持齐国的声威。

《论语》中说:“出使四方,不辱君命。”晏婴坚守的也就是这种精神。

《汉书·董贤传》原文和翻译

“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出自西汉名将甘延寿和陈汤在攻灭匈奴郅支单于后对汉元帝的上疏中 。 俩人***传皇帝的圣旨,征调西域十五国兵和汉朝在西域的屯田军总计四万多人,进攻匈奴郅支单于最终大败郅支单于。因***传皇帝的圣旨而差点被砍头。这是他们的谢罪书。

于是延寿、汤上疏曰:“臣闻天下之大义,当混为一,昔有康、虞,今有强汉。匈奴呼韩邪单于已称北籓,唯郅支单于叛逆,未伏其辜,大夏之西,以为强汉不能臣也。郅支单于惨毒行于民,大恶通于天。臣延寿、臣汤将义兵,行天诛,赖陛下神灵,阴阳并应,天气精明,陷陈克敌,斩郅支首及名王以下。宜县头槁街蛮夷邸间,以示万里,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事下有司。丞相匡衡、御史大夫繁延寿以为:“郅支及名王首更历诸国,蛮夷莫不闻知。《月令》春:‘掩骼埋胔’之时,宜勿县。”车骑将军许嘉、右将军王商以为:“春秋夹谷之会,优施笑君,孔子诛之,方盛夏,首足异门而出。宜县十日乃埋之。”有诏将军议是。

《汉书卷七十傅常郑甘陈段传第四十 》

以下是甘延寿,陈汤传全文

甘延寿字君况,北地郁郅人也。少以良家子善骑射为羽林,投石拔距绝于等

伦,尝超逾羽林亭楼,由是迁为郎。试弁,为朝门,以材力爱幸。稍迁至辽东太

守,免官。车骑将军许嘉荐延寿为郎中,谏大夫,使西域都护、骑都尉,与副校

尉陈汤共诛斩郅支单于,封义成侯。薨,谥曰壮侯。传国至曾孙,王莽败,乃绝。

陈汤字子公,山阳瑕兵人也。少好书,博达善属文。家贫丐贷无节,不为州

里所称。西至长安求官,得太官献食丞。数岁,富平侯张勃与汤交,高其能。初

元二年,元帝诏列侯举茂材,勃举汤。汤待迁,父死不奔丧,司隶奏汤无循行,

勃选举故不以实,坐削户二百,会薨,因赐谥曰缪侯。汤下狱论。后复以荐为郎,

数求使外国。久之,迁西域副校尉,与甘延寿俱出。

先是,宣帝时匈奴乖乱,五单于争立,呼韩邪单于与郅支单于俱遣子入侍,

汉两受之。后呼韩邪单于身入称臣朝见,郅支以为呼韩邪破弱降汉,不能自还,

即西收右地。会汉发兵送呼韩邪单于,郅于由是遂西破呼偈、坚昆、丁令,兼三

国而都之。怨汉拥护呼韩邪而不助己,困辱汉使者汉乃始等。初元四年,遣使奉

献,因求侍子,愿为内附。汉议遣卫司马谷吉送之。御史大夫贡禹、博士匡衡以

为《春秋》之义“许夷狄者不一而足”,今郅支单于乡化未醇,所在绝远,宜令

使者送其子至塞而还。吉上书言:“中国与夷狄有羁縻不绝之义,今既养全其子

十年,德泽甚厚,空绝而不送,近从塞还,示弃捐不畜,使无乡从之心,弃前恩,

立后怨,不便。议者见前江乃始无应敌之数,知勇俱困,以致耻辱,即豫为臣忧。

臣幸得建强汉之节,承明圣之诏,宣谕厚恩,不宜敢桀。若怀禽兽,加无道于臣,

则单于长婴大罪,必遁逃远舍,不敢近边。没一使以安百姓,国之计,臣之愿也。

愿送至庭。”上以示朝者,禹复争,以为吉往必为国取悔生事,不可许。右将军

冯奉世以为可遣,上许焉。既至,郅支单于怒,竟杀吉等。自知负汉,又闻呼韩

邪益强,遂西奔康居。康居王以女妻郅支,郅支亦以女予康居王。康居甚尊敬郅

支,欲倚其威以胁诸国。郅支数借兵击乌孙,深入至赤谷城,杀略民人,驱畜产,

乌孙不敢追,西边空虚,不居者且千里。郅支单于自以大国,威名尊重,又乘胜

骄,不为康居王礼,怒杀康居王女及贵人、人民数百,或支解投都赖水中。发民

作城,日作五百人,二岁乃已。又遣使责阖苏、大宛诸国岁遗,不敢不予。汉遣

使三辈至康居求谷吉等死,郅支困辱使者,不肯奉诏,而因都护上书言:“居困

厄,愿归计强汉,遣子入侍。”其骄嫚如此。

建昭三年,汤与延寿出西域。汤为人沉勇有大虑,多策谋,喜奇功,每过城

邑山川,常登望。既领外国,与延寿谋曰:“夷狄畏服大种,其天性也。西域本

属匈奴,今郅支单于威名远闻,侵陵乌孙、大宛,常为康居画计,欲降服之。如

得此二国,北击伊列,西取安息,南排月氏、山离乌弋,数年之间,城郭诸国危

矣。且其人剽悍,好战伐,数取胜,久畜之,必为西域患。郅支单于虽所在绝远,

蛮夷无金城强弩之守,如发屯田吏士,驱从乌孙众兵,直指其城下,彼亡则无所

之,守则不足自保,千载之功可一朝而成也。”延寿亦以为然,欲奏请之,汤曰:

“国家与公卿议,大策非凡所见,事必不从。”延寿犹与不听。会其久病,汤独

矫制发城郭诸国兵、车师戊己校尉屯田使士。延寿闻之,惊起,欲止焉。汤怒,

按剑叱延寿曰:“大众已***,竖子欲沮众邪?延寿遂从之,部勒行陈,益置扬

威、白虎、合骑之校,汉兵,胡兵合四万余人,延寿、汤上疏自劾奏矫制,陈言

兵状。

即日引军分行,别为六校,其三校从南道逾葱岭径大宛,其三校都护自将,

发温宿国,从北道入赤谷,过乌孙,涉康居界,至阗池西。而康居副王抱阗将数

千骑,寇赤谷城东,杀略大昆弥千余人,驱畜产甚多,从后与汉军相及,颇寇盗

后重。汤纵胡兵击之,杀四百六十人,得其所略民四百七十人,还付大昆弥,其

马、牛、羊以给军食。又捕得抱阗贵人伊奴毒。

入康居东界,令军不得为寇。间呼其贵人屠墨见之,谕以威信,与饮盟遣去。

径引行,未至单于城可六十里,止营。复捕得康居贵人贝色子男开牟以为导。贝

色子即屠墨母之弟,皆怨单于,由是具知郅支情。

明日引行,未至城三十里,止营。单于遣使问:“汉兵何以来?”应曰:

“单于上书言居困厄,愿归计强汉,身入朝见。天子哀闵单于弃大国,屈意康居,

故使都护将军来迎单于妻子,恐左右惊动,故未敢至城下。”使数往来相答报。

延寿、汤因让之:“我为单于远来,而至今无名王大人见将军受事者,何单于忽

大计,失客主之礼也!兵来道远,人畜罢极,食度日尽,恐无以自还,愿单于与

大臣审计策。”

明日,前至郅支城都赖水上,离城三里,止营傅陈。望见单于城上立五***幡

帜,数百人披甲乘城,又出百余骑往来驰城下,步兵百余人夹门鱼鳞陈,讲习用

兵。城上人更招汉军曰“斗来!”百余骑驰赴营,营皆张弩持满指之,骑引却。

颇遣吏士射城门骑步兵,骑步兵皆入。延寿、汤令军闻鼓音皆薄城下,四周围城,

各有所守,穿堑,塞门户,卤楯为前,戟弩为后,昂射城中楼上人,楼上人下走。

土城外有重木城,从木城中射,颇杀伤外人。外人发薪烧木城。夜,数百骑欲出

外,迎射杀之。

初,单于闻汉兵至,欲去,疑康居怨己,为汉内应,又闻乌孙诸国兵皆发,

自以无所之。郅支已出,复还,曰:“不如坚守。汉兵远来,不能久攻。”单于

乃被甲在楼上,诸阏氏夫人数十皆以弓射外人。外人射中单于鼻,诸夫人颇死。

单于下骑,传战大内。夜过半,木城穿,中人却入土城,乘城呼。时,康居兵万

余骑分为十余处,四面环城,亦与相应和。夜,数奔营,不利,辄却。平明,四

面火起,吏士喜,大呼乘之,钲鼓声动地。康居兵引却。汉兵四面推卤楯,并入

土城中。单于男女百余人走入大内。汉兵纵火,吏士争入,单于被创死。军候***

丞杜勋斩单于首,得汉使节二及谷吉等所赍帛书。诸卤获以畀得者。凡斩阏氏、

太子、名王以下千五百一十八级,生虏百四十五人,降虏千余人,赋予城郭诸国

所发十五王。

于是延寿、汤上疏曰:“臣闻天下之大义,当混为一,昔有康、虞,今有强

汉。匈奴呼韩邪单于已称北藩,唯郅支单于叛逆,未伏其辜,大夏之西,以为强

汉不能臣也。郅支单于惨毒行于民,大恶通于天。臣延寿、臣汤将义兵,行天诛,

赖陛下神灵,阴阳并应,天气精明,陷陈克敌,斩郅支首及名王以下。宜县头槁

街蛮夷邸间,以示万里,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事下有司。丞相匡衡、御史

大夫繁延寿以为:“郅支及名王首更历诸国,蛮夷莫不闻知。《月令》春:‘掩

骼埋胔’之时,宜勿县。”车骑将军许嘉、右将军王商以为:“春秋夹谷之会,

优施笑君,孔子诛之,方盛夏,首足异门而出。宜县十日乃埋之。”有诏将军议

是。

初,中书令石显尝欲以姊妻延寿,延寿不取。及丞相、御史亦恶其矫制,皆

不与汤。汤素贪,所卤获财物入塞多不法。司隶校尉移书道上,系吏士按验之。

汤上疏言:“臣与吏士共诛郅支单于,幸得禽灭,万里振旅,宜有使者迎劳道路。

今司隶反逆收系按验,是为郅支报仇也!”上立出吏士,令县道具酒食以过军。

既至,论功,石显、匡衡以为:“延寿、汤擅兴师矫制,幸得不诛,如复加爵土,

则后奉使者争欲乘危徼幸,生事于蛮夷,为国招难,渐不可开。”元帝内嘉延寿、

汤功,而重违衡、显之议,议久不决。

故宗正刘向上疏曰:“郅支单于囚杀使者吏士以百数,事暴扬外国,伤威毁

重,群臣皆闵焉。陛下赫然欲诛之,意未尝有忘。西域都护延寿、副校尉汤承圣

指,倚神灵,总百蛮之君,揽城郭之兵,出百死,入绝域,遂蹈康居,屠五重城,

搴歙侯之旗,斩郅支之首,县旌万里之外,扬威昆山之西,扫谷吉之耻,立昭明

之功,万夷慑伏,莫不惧震。呼韩邪单于见郅支已诛,且喜且惧,乡风驰义,稽

首来宾,愿守北藩,累世称臣。立千载之功,建万世之安,群臣大勋莫大焉。昔

周大夫方叔、吉甫为宣王诛猃狁而百蛮从,其《诗》曰:“啴々焞々,如霆

如雷,显允方叔,征伐猃狁,蛮荆来威。’《易》曰:‘有嘉折首,获匪其丑。’

言美诛首恶之人,而诸不顺者皆来从也。今延寿、汤所诛震,虽《易》之折首、

《诗》之雷霆不能及也。论大功者不录小过,举大美者不疵细瑕。《司马法》曰

‘军赏不逾月’,欲民速得为善之利也。急武功,重用人也。吉甫之归,周厚

赐之,其《诗》曰:‘吉甫燕喜,既多受祉,来归自镐,我行永久。’千里之镐

犹以为远,况万里之外,其勤至矣!延寿、汤既未获受祉之报,反屈捐命之功,

久挫于刀笔之前,非所以劝有功厉戎士也。昔齐桓公前有尊周之功,后有灭项之

罪;君子以功覆过而为之讳行事。贰师将军李广利捐五万之师,靡亿万之费,经

四年这劳,而廑获骏马三十匹,虽斩宛王毋鼓之首,犹不足以复费,其私罪恶甚

多。孝武以为万里征伐,不录其过,遂封拜两侯、三卿、二千石百有余人。今康

居国强于大宛,郅支之号重于宛王,杀使者罪甚于留马,而延寿、汤不烦汉士,

不费斗粮,比于贰师,功德百之。且常惠随欲击之乌孙,郑吉迎自来之日逐,犹

皆裂土受爵。故言威武勤劳则大于方叔、吉甫,列功覆过则优于齐桓、贰师,近

事之功则高于安远、长罗,而大功未著,小恶数布,臣窃痛之!宜以时解县通籍,

除过勿治,尊宠爵位,以劝有功。”

于是天子下诏曰:“匈奴郅支单于背畔礼义,留杀汉使者、吏士,甚逆道理,

朕岂忘之哉!所以***而不征者,重协师众,劳将帅,故隐忍而未有云也。今延

寿、汤睹便宜,乘时利,结城郭诸国,擅兴师矫制而征之。赖天地宗庙之灵,诛

讨郅支单于,斩获其首,及阏氏、贵人、名王以下千数。虽逾义干法,内不烦一

夫之役,不开府库之臧,因敌之粮以赡军用,立功万里之外,威震百蛮,名显四

海。为国除残,兵革之原息,边竟得以安。然犹不免死亡之患,罪当在于奉宪,

朕甚闵之!其赦延寿、汤罪,勿治。诏公卿议封焉。议者皆以为宜如军法捕斩单

于令。匡衡、石显以为“郅支本亡逃失国,窃号绝域,非真单于”。元帝取安远

侯郑吉故事,封千户,衡、显复争。乃封延寿为义成侯。赐汤爵关内侯,食邑各

三百户,加赐黄金百斤。告上帝、宗庙,大赦天下。拜延寿为长水校尉,汤为射

声校尉。

延寿迁城门校尉、护军都尉,薨于官。成帝初即位,丞相衡复奏:“汤以吏

二千石奉使,颛命蛮夷中,不正身以先下,而盗所收康居财物,戒官属曰绝域事

不复校。虽在赦前,不宜处位。”汤坐免。

后汤上书言康居王侍子非王子也。按验,实王子也。汤下狱当死。太中大夫

谷永上疏讼汤曰:“臣闻楚有子玉得臣,文公为之仄席而坐;赵有廉颇、马服,

强秦不敢窥兵井陉;近汉有郅都、魏尚,匈奴不敢南乡沙幕。由是言之,战克之

将,国之爪牙,不可不重也。盖‘君子闻鼓鼙之声,则思将率之臣’。窃见关内

侯陈汤,前使副西域都护,忿郅支之无道,闵王诛之不加,策虑愊亿,义勇奋

发,卒兴师奔逝,横厉乌孙,逾集都赖,屠三重城,斩郅支首,报十年之逋诛,

雪边吏之宿耻,威震百蛮,武畅西海,汉元以来,征伐方外之将,未尝有也。今

汤坐言事非是,幽囚久系,历时不决,执宪之吏欲致之大辟。昔白起为秦将,南

拔郢都,北坑赵括,以纤介之过,赐死杜邮,秦民怜之,莫不陨涕。今汤亲秉钺,

席卷喋血万里之外,荐功祖庙,告类上帝,介胄之士靡不慕义。以言事为罪,无

赫赫之恶。《周书》曰:‘记人之功,忘人之过,宜为君者也。’夫犬马有劳于

人,尚加帷盖之报,况国之功臣者哉!窃恐陛下忽于鼙鼓之声,不察《周书》之

意,而忘帷盖之施,庸臣遇汤,卒从吏议,使百姓介然有秦民之恨,非所以厉死

难之臣也。”书奏,天子出汤,夺爵为士伍。

后数岁,西域都护段会宗为乌孙兵所围,驿骑上书,愿发城郭敦煌兵以自救。

丞相王商、大将军王凤及百僚议数日不决。凤言:“汤多筹策,习外国事,可问。”

上召汤见宣室。汤击郅支时中塞病,两臂不诎申。汤入见,有诏毋拜,示以会宗

奏。汤辞谢,曰:“将相九卿皆贤材通明,小臣罢癃,不足以策大事。”上曰:

“国家有急,君其毋让。”对曰:“臣以为此必无可忧也。”上曰:“何以言之?”

汤曰:“夫胡兵五而当汉兵一,何者?兵刃朴钝,不利。今闻颇得汉巧,然

犹三而当一。又兵法曰‘客倍而主人半然后敌’,今围会宗者人众不足以胜会宗,

唯陛下勿忧!且兵轻行五十里,重行三十里,今会宗欲发城郭敦煌,历时乃至,

所谓报仇之兵,非救急之用也!”上曰:“奈何?其解可必乎?度何时解?”汤

知乌孙瓦合,不能久攻,故事不过数日。因对曰:“已解矣!”诎指计其日,曰:

“不出五日,当有吉语闻。”居四日,军书到,言已解。大将军凤奏以为从事中

郎,莫府事一决于汤。汤明法令,善因事为势,纳说多从。常受人金钱作章奏,

卒以此败。

初,汤与将作大匠解万年相善。自元帝时,渭陵不复徙民起邑。成帝起初陵,

数年后,乐霸陵曲亭南,更营之。万年与汤议,以为:“武帝时工杨光以所作数

可意,自致将作大匠,及大司农、中丞耿寿昌造杜陵赐爵关内侯,将作大匠乘马

延年以劳苦秩中二千石;今作初陵而营起邑居,成大功,万年亦当蒙重赏。子公

妻家在长安,儿子生长长安,不乐东方,宜求徙,可得赐田宅,俱善。”汤心利

之,即上封事言:“初陵,京师之地,最为肥美,可立一县。天下民不徙诸陵三

十余岁矣,关东富人益众,多规良田,役使贫民,可徙初陵,以强京师,衰弱诸

侯,又使中家以下得均贫富,汤愿与妻子家属徙初陵,为天下先。”于是天子从

其计,果起昌陵邑,后徙内郡国民。万年自诡三年可成,后卒不就,群臣多言其

不便者。下有司议,皆曰:“昌陵因卑为高,积土为山,度便房犹在平地上,客

土之中不保幽冥之灵,浅外不固,卒徒工庸以巨万数,至然脂火夜作,取土东山,

且与谷同贾。作治数年,天下遍被其劳,国家罢敝,府臧空虚,下至众庶,熬熬

苦之。故陵因天性,据真土,处势高敞,旁近祖考,前又已有十年功绪,宜还复

故陵,勿徙民。”上乃下诏罢昌陵,语在《成纪》。丞相、御史请废昌陵邑中室,

奏未下,人以问汤:“第宅不彻,得毋复发徙?”汤曰:“县官且顺听群臣言,

犹且复发徙之也。”

时,成都侯商新为大司马卫将军辅政,素不善汤。商闻此语,白汤惑众,下

狱治,按验诸所犯。汤前为骑都尉王莽上书言:“父早死,独不封,母明君共养

皇太后,尤劳苦,宜封。”竟为新都侯。后皇太后同母弟苟参为水衡都尉,死,

子伋为侍中,参妻欲为伋求封,汤受其金五十斤,许为求比上奏。弘农太守张

匡坐臧百万以上,狡猾不道,有诏即讯,恐下狱,使人报汤。汤为讼罪,得逾

冬月,许射钱二百万,皆此类也。事在赦前。后东莱郡黑龙冬出,人以问汤,汤

曰:“是所谓玄门开。微行数出,出入不时,故龙以非时出也。”又言当复发徙,

传相语者十余人。丞相御史奏:“汤惑众不道,妄称诈归异于上,非所宜言,大

不敬。”廷尉增寿议,以为:“不道无正法,以所犯剧易为罪,臣下承用失其中,

故移狱廷尉,无比者先以闻,所以正刑罚,重人命也。明主哀悯百姓,下制书罢

昌陵勿徙吏民,已申布。汤妄以意相谓且复发徙,虽颇惊动,所流行者少,百姓

不为变,不可谓惑众。汤称诈,虚设不然之事,非所宜言,大不敬也。”制曰:

“廷尉增寿当是。汤前有讨郅支单于功,其免汤为庶人,徙边。”又曰:“故将

作大匠万年佞邪不忠,妄为巧诈,多赋敛,烦繇役,兴卒暴之作,卒徒蒙辜,死

者连属,毒流众庶,海内怨望。虽蒙赦令,不宜居京师。”于是汤与万年俱徙敦

煌。久之,敦煌太守奏:“汤前亲诛郅支单于,威行外国,不宜近边塞。”诏徙

安定。

议郎耿育上书言便宜,因冤讼汤曰;“延寿、汤为圣汉扬钩深致远之威,雪

国家累年之耻,讨绝域不羁之君,系万里难制之虏,岂有比哉!嘉之,仍下

明诏,宣著其功,改年垂历,传之无穷。应是,南郡献白虎,边陲无警备。会先

帝寝疾,然犹垂意不忘,数使尚书责问丞相,趣立其功。独丞相匡衡排而不予,

封延寿、汤数百户,此功臣战士所以失望也。孝成皇帝承建业之基,乘征伐之威,

兵革不动,国家无事,而大臣倾邪,谗佞在朝,曾不深惟本末之难,以防未然之

戒,欲专主威,排妒有功,使汤块然被冤拘囚,不能自明,卒以无罪,老弃敦煌,

正当西域通道,令威名折冲之臣旅踵及身,复为郅支遗虏所笑,诚可悲也!至今

奉使外蛮者,未尝不陈郅支之诛以扬汉国之盛。夫援人之功以惧敌,弃人之身以

快谗,岂不痛哉!且安不忘危,盛必虑衰,今国家素无文帝累年节俭富饶之畜,

又无武帝荐延枭俊禽敌之臣,独有一陈汤耳!***使异世不及陛下,尚望国家追录

其功,封表其墓,以劝后进也。汤幸得身当圣世,功曾未久,反听邪臣鞭逐斥远,

使亡逃分窜,死无处所。远览之士,莫不计度,以为汤功累世不可及,而汤过人

情所有,汤尚如此,虽复破绝筋骨,暴露形骸,犹***于唇舌,为嫉妒之臣所系

虏耳。此臣所以为国家尤戚戚也。”书奏,天子还汤,卒于长安。

折字开头四字成语

原文:

董贤字圣卿,云阳人也。父恭,为御史,任贤为太子舍人。哀帝立,贤随太子官为郎。二岁余,贤传漏在殿下,为人美丽自喜,哀帝望见,说其仪貌,识而问之,曰:“是舍人董贤邪?”因引上与语,拜为黄门郎,由是始幸。问及其父为云中侯,即日征为霸陵令,迁光禄大夫。贤宠爱日甚,为附马都尉侍中,出则参乘,入御左右,旬月间赏赐累钜万,贵震朝廷。

常与上卧起。尝昼寝,偏藉上袖。上欲起,贤未觉,不欲动贤,乃断袖而起。其恩爱至此。贤亦性柔和便辞,善为媚以自固。每赐洗沐,不肯出,常留中视医药。上以贤难归,诏令贤妻得通引籍殿中,止贤庐,若吏妻子居官寺舍。又召贤女弟以为昭仪,位次皇后,更名其舍为椒风,以配椒房云。昭仪及贤与妻旦夕上下,并侍左右。赏赐昭仪及贤妻亦各千万数。

迁贤父为少府,赐爵关内侯,食邑,复徙为卫尉。又以贤妻父为将作大匠,弟为执金吾。诏将作大匠为贤起大第北阙下,重殿洞门,木土之功穷极技巧,柱槛衣以绨锦。下至贤家僮仆皆受上赐,及武库禁兵,上方珍宝。其选物上弟尽在董氏,而乘舆所服乃其副也。

及至东园秘器,珠襦玉柙,豫以赐贤,无不备具。又令将作为贤起冢茔义陵旁,内为便房,刚柏题凑,外为徼道,周垣数里,门阙罘甚盛。

白话释义:

董贤字圣卿,云阳人。其父名董恭,为御史。董贤担任太子舍人。哀帝登基,董贤随太子按惯例迁升为郎官。两年后,董贤在殿下报时刻,他长得漂亮,令人喜爱。哀帝远远望见他,喜欢他的仪表外貌,看着他问道:“你是太子舍人董贤吗?”于是他被召至殿上谈话,官拜黄门郎,从此开始得宠。哀帝问知其父为云中侯,当天就调任霸陵县令,并提升为光禄大夫。

皇帝一天比一天地宠爱董贤,任命他当了附马都尉侍中,出则为皇上御马驾车,上殿则侍候在皇上左右,十几天间赏赐累计过万,地位的显贵震动了朝廷。董贤常常与皇上同起卧,一次昼寝,他身子压住了皇上的衣袖,皇上想起来,他没有醒,皇上不想惊动他,于是就割断袖子起身。皇上和他恩爱到了这种程度。董贤性情也很温柔邪僻,善于谄媚邀宠以巩固自己的地位。

每至许***休息,他都不肯外出,常常留在皇帝身边侍候。皇上因为董贤难得回家,便诏令董贤妻子暂时住在宫中,在董贤的休息处夜宿,如同官吏们的妻子住在官署宿舍一样。皇上又诏令董贤的妹妹为昭仪,地位仅次于皇后,给她的房舍取名椒风,以便和皇后的椒房匹配。昭仪和董贤、董贤妻早晚上下宫殿,共同侍候在皇上左右。

皇上分别向昭仪及董贤妻赏赐钱千万,提升董贤的父亲任少府,赐给他关内侯的爵位,赏给食邑,又迁升他为卫尉,随后又让董贤的岳父当了匠作大将,让其弟任执金吾。皇上诏令匠作大将在北宫后面为董贤建造豪华的府第,殿阁重迭,门户相对,土木之功极尽精巧之能事,用锦绨披挂在柱子的轩阑板上。

下至董贤的家僮奴仆皆受上等的赏赐,连武库中的兵器,皇上御用的珍宝均属赏赐之物。选贡的各种物品中上等的都归董氏,皇上及皇室所用的却是次一等的。以至于东园库房中的棺椁,珠子串成的短衣,敛尸的玉衣都预先赐给董贤,真可谓应有尽有。

皇上又命令匠作大将在义陵旁边为董贤建造坟茔,里面有休息用的安适的房屋,用坚实的柏木集成尖盖形作屋顶,外面有巡察的道路,四周的围墙数里长,门阙上屏障十分讲究。

此文出自由东汉史学家班固编撰的《汉书》

扩展资料

写作背景:

由于《史记》只写到汉武帝的太初年间,因此,当时有不少人为其编写续篇。据《史通·正义》记载,写过《史记》续篇的人就有刘向、刘歆、冯商、扬雄等十多人,书名仍称《史记》。班固的父亲班彪(公元3年~公元54年)对这些续篇感到很不满意,遂“***其旧事,旁贯异闻”为《史记》“作《后传》六十五篇”。班彪死后,年仅22岁的班固,动手整理父亲的遗稿,决心继承父业,完成这部接续巨作。

形成过程:

工作开始几年,有人上书汉明帝,告发班固“私作国史”。班固被捕入狱,书稿也被全部查抄。他的弟弟班超上书汉明帝说明班固修《汉书》的目的是颂扬汉德,让后人了解历史,从中获取教训,并无毁谤朝廷之意。后来班固无罪开释,汉明帝赐给了班家一些钱财,帮助他们写下去。

汉明帝颇赏识班固的才能,召为兰台令史,秩俸为六百石,后转迁为郎。当时兰台令史傅毅是他的同事,二人皆以文闻名,班固与弟班超书曰:“武仲以能属文,为兰台令史,下笔不能自休。”此即“文人相轻”的典故。班固又奉诏完成其父所著书。

汉和帝永元元年(公元89年),窦宪率兵伐匈奴,班固随其出征,任中护军,行中郎将事,大破匈奴后,勒石燕然山的铭文,即出自班固手笔。

班固“不教学诸子,诸子多不遵法度”,洛阳令种竞被班固的家奴醉骂,怀恨未忘。汉和帝永元四年窦宪失势***,班固受牵连而被免官职,种竞利用窦宪事败之机,逮捕班固,日加笞辱。班固死在狱中,年六十一岁。此时所著《汉书》,八“表”及“天文志”均未完成。

班固著《汉书》未完成而卒,汉和帝命其妹班昭就东观藏书阁所存资料,续写班固遗作,然尚未完毕,班昭便卒。同郡的马续是班昭的门生,博览古今,汉和帝召其补成七“表”及“天文志”。

作者简介:

班固(公元32年~公元92年),东汉历史学家班彪之子,班超之兄,字孟坚,扶风安陵人(今陕西咸阳)。生于东汉光武帝建武八年,卒于东汉和帝永元四年,年六十一岁。班固自幼聪敏,“九岁能属文,诵诗赋”,成年后博览群书,“九流百家之言,无不穷究”。著有《白虎通德论》六卷,《汉书》一百二十卷,《集》十七卷。

任城威王曹彰文言文

1. 折字开头的四字成语

折字开头的四字成语 :

折胶堕指、

折臂三公

折券弃债、

折戟沉沙、

折柳攀花、

折首不悔、

折衷是非、

折节向学、

折冲之臣、

折冲万里、

折本买卖、

折角之口、

折节读书、

折而族之、

折冲樽俎、

折鼎覆餗、

折箭为誓、

折腰升斗、

折冲御侮、

折节下士、

折槁振落、

折节礼士

折锐摧矜

2. 折字开头的成语

折字开头的成语 :

折券弃债、折臂三公、折胶堕指、折衷是非、折首不悔、折戟沉沙、折柳攀花、

折冲樽俎、折冲万里、折节读书、折冲之臣、折节向学、折锐摧矜、折槁振落、

折本买卖、折节下士、折腰升斗、折鼎覆餗、折冲御侮、折节礼士、折角之口、

折箭为誓、折而族之

列举几个解释如下:

1、

成语:折券弃债zhé quàn qì zhài

释义:券:票据、凭证。撕毁凭据,放弃索债。

出处:《高祖本纪》:“高祖每酤酒留饮,售数倍。及见怪,岁竟,此两家常折券弃债。”

造句:在这种情况下他只能折券弃债了。

2、

成语:折衷是非 [zhé zhōng shì fēi]

释义:指对双方争执不下的事情进行调和

出处:《***商人》

造句:双方闹的不可开交,需要有人来折衷是非啊!

3、

成语:折首不悔 [zhé shǒu bù huǐ ]

释义:即使被杀头也不后悔。形容态度坚决。

出处:宋·李觏《袁州学记》:“草茅危檐者,折首而不悔。”

造句:这件事我们要坚持到底,折首不悔。

4、

成语:折戟沉沙 [zhé jǐ chén shā]

释义:戟:古代的一种兵器。折断了的戟沉没在泥沙里。形容失败惨重。

出处:唐·杜牧《赤壁》诗:“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造句:离开人民的支持,煊赫一时的强者也难免~,成为被历史唾弃的人。

3. 折字开头的成语大全

折戟沉沙: 戟:古代的一种兵器。折断了的戟沉没在泥沙里。形容失败惨重。

折节待士: 指屈己待人。

折臂三公: 晋代的羊枯,曾坠马折断手臂,官至三公。指贵官堕马

折而族之: 推翻他,而且杀他的家族。

折长补短: 截取长的,补充短的。比喻用长处补短处。

折节读书: 折节:改变过去的志趣和行为。改变旧习,发愤读书。

折槁振落: 把枯树枝折断,把枯树叶摇下来。比喻轻易不费力。

折节下士: 折节:屈己下人。屈己下人,尊重有见识有能力的人。

折冲尊俎: 折冲:打退敌人的战车,指抵御敌人;尊俎:古代盛酒肉的器皿。原指诸侯国会盟的宴席上制胜对方。后泛指进行外交谈判。

折腰五斗: 折腰:弯腰。五斗:五斗米。为五斗米而弯腰。比喻忍受屈辱。亦作“折腰升斗”。

折箭为誓: 折断箭以表示自己的决心和誓约。

折足覆餗: 餗,鼎内食物。比喻力不能胜任,必至败事。

折矩周规: 犹循规蹈矩。指举止合乎法度。

折鼎覆餗: ?铂鼎内食物。比喻力不能胜任,必至败事。

折冲樽俎: 指不用武力而在酒宴谈判中制敌取胜。

折冲之臣: 指忠勇之臣。

折冲御侮: 指抗击敌人。

折冲厌难: 指能压服困难,御敌致胜。

折胶堕指: 极言天气寒冷。

希望***纳

4. 折字开头成语大全

1. 折冲尊俎折冲:打退敌人的战车,指抵御敌人;尊俎:古代盛酒肉的器皿。原指诸侯国会盟的宴席上制胜对方。后泛指进行。

2. 折槁振落把枯树枝折断,把枯树叶摇下来。比喻轻易不费力。

3. 折戟沉沙戟:古代的一种兵器。折断了的戟沉没在泥沙里。形容失败惨重。

4. 折节读书折节:改变过去的志趣和行为。改变旧习,发愤读书。

5. 折节下士折节:屈己下人。屈己下人,尊重有见识有能力的人。

6. 折箭为誓折断箭以表示自己的决心和誓约。

7. 折腰五斗折腰:弯腰。五斗:五斗米。为五斗米而弯腰。比喻忍受屈辱。亦作“折腰升斗”。

8. 折而族之推翻他,而且杀他的家族。

9. 折长补短截取长的,补充短的。比喻用长处补短处。

10. 折冲厌难指能压服困难,御敌致胜。

11. 折冲御侮指抗击敌人。

夏侯惇文言文

1. 文言文 曹彰翻译

《三国志 魏书 曹彰传》译文:

任城威王曹彰,字子文。曹彰自小善于射箭御马,臂力过人,能徒手与猛兽搏斗,从不躲避险阻。曾经多次从军征伐,志气慷慨激昂。曹操见此,常教训他说:“你这孩子就是不想读书,不仰慕追求圣贤治国的道理,而只喜欢骑马击剑;这些东西只能让你成为凡夫而已,又怎么能达到尊贵的程度呢!”(于是)便督促曹彰去学习《诗经》《书经》。曹彰向左右诉说:“大丈夫一律应该像卫青、霍去病那样,带领十万军队驰骋沙场,驱除戎狄,立大功、建封号,又怎么可以待在这里作博士呢?”曹操曾问众儿子喜欢做什么,让其各言其志。曹彰说:“喜欢做将军。”曹操问:“做将军要怎样?”曹彰答道:“要披坚执锐,遇到危难不迟疑,身先士卒;有功必赏,有罪必罚。”曹操听罢大笑。

建安二十三年,代郡乌丸造反,任命曹彰为北中郎将,行骁骑将军事。临出发之际,曹操训诫曹彰道:“我与你居家时虽为父子,受命时却为君臣,如今凡事须按照王法来行事,你千万要警戒!曹彰起军北征,军队开入涿郡边界,突然遇上约数千骑乌丸叛军。当时曹彰军兵马未集,只有步卒千人左右,马匹也只有数百匹。于是曹彰用田豫之计,坚守要隙,胡骑向后退散。曹彰见状,出营追之,亲身搏战,举箭射向胡骑,应弦而倒者相继不绝。战过半日,曹彰铠中数箭,但精神更加振奋,趁着胜利追击败兵。直至桑干,离开代郡二百余里之遥。军中长史、诸将皆认为军队刚涉远地,兵马疲顿,而且此行又已受节度(军事上的调度限制),命我等不得过代郡,不可深入敌阵,免得做出既违令又轻敌的行为。曹彰说:“带领军队出征,只要是有利我军的事便要做,说什么节度呢?胡军出走不远,我们追而讨之,必能大破他们。如果因为遵从军令而放跑敌人,也不是好的将领。”于是出阵上马,号令军中:“晚出击者,斩。”(举军追击)一日一夜便与乌丸叛军相战,曹彰带领士兵奋进击讨,果然大破敌军,斩首及生擒者累以千数。曹彰于是以比平常情况双倍的赏赐犒赏将士,将士无不喜悦。当时鲜卑轲比能带领数万骑从旁观望两军强弱,看见曹彰力战,而所攻者皆破,于是向魏军请服。北方都已安定。其时曹操身在长安,召曹彰前去相见。曹彰从代北回来,经过邺城,太子曹丕向曹彰说:“你刚刚得大功,如今往西诣见主上,最好不要自我夸耀,要在交谈中时时表现出好像做得不够的样子。”曹彰到了长安,如太子所言,把功劳归于属下诸将。曹操大喜,用手捋着曹彰的胡须说:“黄须儿竟大奇也!”

曹操东还后,便让曹彰做行越骑将军,留守长安。曹操到洛阳后不久,便得了重病,派驿马往召曹彰,但曹彰未至,曹操去世了。曹丕即王位,曹彰与其他诸侯均向国归顺。黄初二年,曹彰进公封王。黄初三年,册立为任城王。黄初四年,曹彰进京朝觐时,得了急病,暴毙于府邸中。追谥曰威。

2. 曹彰好武文言文翻译

《曹彰好武》原文:

任城威王彰,字子文。少善射御,膂力过人,手格猛兽,不避险阻。数从征伐,志意慷慨。大祖尝抑之曰:“汝不念读书慕圣道,而好乘汗马击剑,此一夫之用,何足贵也!”课彰读《诗》《书》,彰谓左右曰:“丈夫一为卫、霍④,将十万骑驰沙漠,驱戎狄,立功建号耳,何能作博士邪?”太祖尝问诸子所好,使各言其志。彰曰:“好为将。”太祖曰:“为将奈何?”对曰:“被坚执锐,临难不顾,为士卒先;赏必行,罚必信。”太祖大笑。建安二十一年,封鄢陵侯。

翻译:

任城威王曹彰,字子文,年少时擅长射箭骑马,力大过人,徒手与猛兽搏斗,不躲避险阻,多次跟从(太祖)征战,意气慷慨,斗志昂扬。太祖曹操曾批评他说:“你不想读书、敬慕圣贤之道,却喜好骑马击剑,这只是匹夫之勇,哪值得看重啊。”(太祖)督促曹彰读《诗》《书》。曹彰对左右的人说:“大丈夫若想成为卫青、霍去病那样的将军,就应该率领十万骑兵驰骋大漠,驱逐异族,建功立业,怎么能做博士呢?”太祖曾经问几个儿子的爱好,让他们各自说说自己的志向。曹彰说:“爱好做将帅。”太祖说:“做将帅应该怎样?”(曹彰)回答说:“穿坚硬的铠甲,拿着锐利的兵器,而面临灾难义无返顾,作士卒的表率,奖赏一定实行,惩罚一定信守诺言。”太祖大笑。建安二十一年,被封为鄢陵侯。

3. 《任城陈萧王传》 原文翻译

前言 「四年,朝京都,疾薨于邸,谥曰威。

」(《三国志魏书十九曹彰传》) 黄须猛将曹彰,就是这样不明不白地逝去的。关于他的死亡,众说纷纭,由始至终都是一个谜。

好好的一个刚猛之士,怎么忽然间会「疾薨于邸」呢?另外还有一些关于曹彰的记载: 「六月甲戌,任城王彰薨于京都。」(《三国志魏书二文帝纪》) 「黄初四年五月,白马王、任城王与余俱朝京师,会节气。

到洛阳,任城王薨。」(曹植《赠白马王彪序》) 但这些记载都只是千篇一律的简述其薨,完全没有稍涉其死因。

曹彰本身是一个粗猛壮厉的人,陈寿也评他:「任城(曹彰)武艺壮猛,有将领之气。」(《三国志魏书十九任城陈萧王传》)。

曹彰的做事风格,始终都有着一种凌厉得令人震慑的气势;他的一生,大抵如下: 传记 少有威猛力,立志为大将 曹彰,字子文,沛国谯县人,为曹操与卞氏所生次子,其须鬓皆呈**。曹彰自小善于射箭御马,臂力过人,能徒手与猛兽搏斗,从不畏避险阻。

年轻时便曾经多次从军征伐,志气慷慨激昂。曹操见此,常教训他说:「你这孩子就是不想读书,不慕圣道,而只喜欢骑马击剑;这些东西只能让你成为匹夫而已,又何足为贵呢!」于是便督促曹彰去学习《诗经》、《书经》,曹彰十分不服,便向左右诉说:「大丈夫应该好象卫青、霍去病那般,带领十万军队驰骋沙漠,驱除戎狄,立大功、建封号,又岂可以待在这里作博士呢?」曹操曾问众儿子喜欢做甚么,命他们各言其志。

曹彰便说:「我喜欢做将军。」曹操问:「做将军要怎样?」曹彰答道:「要披坚执锐,遇到危难时挺身而起,不犹豫回顾,身先士卒;而且有功必赏,有罪必罚。

」曹操听罢大笑。 受命征北地,奋进似雄狮 建安二十三年夏四月,代北乌桓无(能)臣氐等造反,曹彰拜北中郎将,行骁骑将军,率领夏侯尚、田豫等人,引军往讨。

临出发之际,曹操训诫曹彰道:「我与你,居家时虽为父子,受命时却为君臣,如今凡事须按照王法来行事,你千万要警戒!」叮嘱过后,曹彰起军北征,军队开入涿郡边界,突然遇上约数千骑乌桓叛军。当时曹彰军兵马未集,只有步卒千人左右,马匹也只有数百匹。

于是曹彰用田豫之计,坚守要隙,力抗敌军,胡骑攻不下曹彰,便向后退散。曹彰见状,出营追之,亲身搏战,举箭射向胡骑,应弦而倒者相继不绝。

战过半日,曹彰铠中数箭,但气概更加猛厉,更乘胜往北追逐,穷追猛打,直至桑干,离开代郡二百余里之遥。 其时军中长史、诸将皆认为军队刚涉远地,兵马疲顿,而且此行又已受节度(军事上的调度限制),命我等不得过代郡而更往北征,所以现在实不可深进,免得做出既违令又轻敌的行为。

曹彰便道:「带领军队出征,只要是有利我军的事便要做,说甚么节度呢?胡军出走未远,我们追而讨之,必能大破他们。如果因为遵从军令而放纵敌人,也不是良将所为。

」于是出阵上马,号令军中:「有谁留后不出,斩。」举军追击,一日一夜便与乌桓叛军相遇,曹彰奋进击讨,果然大破敌军,斩首及生擒者累以千数。

曹彰乃以比平常情况双倍的赏赐犒赏将士,将士无不喜悦。当时鲜卑轲比能带领数万骑从旁观望两军强弱,看见曹彰力战,而所攻者皆破,于是向魏军请服。

北方势力悉数平定。 其时曹操身在长安,召曹彰前去相见。

曹彰从代北回来,经过邺城,世子曹丕向曹彰说:「卿刚刚得大功,如今往西诣见君上,最好不要矜功自伐,而该以常常自觉做得不足够的态度去应对。」结果曹彰了到长安,如世子所言,归功于属下诸将。

曹操大喜,用手捋着曹彰的须说:「黄须儿竟大奇也!」 得父所亲任,奈何阴阳分 同年,秋九月,曹操其时在汉中与蜀军鏖战,而刘备栖军于山头之上,命刘封下山挑战。曹操便骂:「卖履小儿,常常派遣你的***子(形容义子,带贬义)来抵抗我啊!待我叫我的黄须儿来,让他击败你的***子!」于是下令召曹彰前去助战。

曹彰受命后,日夜倍道兼进往阳平进发,然而西到长安之时曹操已经从汉中回来了。曹操东还后,便以曹彰行越骑将军,留守长安。

建安二十五年,曹操到洛阳后不久,便得了重病,使驿马往召曹彰,但曹彰未至,而曹操已经逝世了。曹丕即王位,曹彰与其它诸侯均向国归顺。

文帝下诏曰:「先王(指曹操)所行之道,是任用有功勋之员,亲近所亲的人,并为我带来母弟,开国承家,所以能够建树藩国以屏护大族宗人,守御外侮,折冲厌难。鄢陵侯曹彰之前受命北伐,平定北方之境,其功业可谓茂盛。

现增邑五千,并前共计万户。」接着的两年,曹彰进公封王。

就在黄初四年间,曹彰进京朝觐时,据说得了急病,暴毙于府邸中。追谥曰威。

一代黄须将,疾薨何来由? 就是这样,对于曹彰之死,史书上根本没有留下半点蛛丝马迹去印证他的死因。但《魏略》中曾经有这样的叙述:「初,彰问玺绶,将有异志,故来朝不即得见。

彰忿怒暴薨。」这里指出曹彰之所以暴毙,是出于三年前(黄初元年)时被疑有异志,而此刻(黄初四年)仍因遭忌而被排斥,因此不堪盛怒而死。

关于曹彰问玺绶一事,《贾逵传》亦有记载:「时鄢陵侯彰行越骑将军,从长安来赴,问逵先王玺绶所在。逵正色曰:。

4. 任城陈萧王传 译文

任城威王曹彰,字子文,从小就善于射箭、驾车,臂力过人,徒手能与猛兽格斗,不怕危险困难。

几次跟随曹操征伐,志向慷慨昂扬。曹操曾经批评他说:“你不向往读书学习圣贤之道,却好骑马击剑,这都是只能对付一个人的,哪值得珍贵!”督促他学习《诗经》、《尚书》。

曹彰对身边的人说:“大丈夫一旦作了卫青、霍去病那样的大将军,就能率领十万人马在沙漠上驰骋,驱逐戎狄,立功建号,哪能作博士呢?”曹操有一次问几个儿子的爱好,让他们各自说出自己的志向。曹彰说:“愿作将军。”

曹操说:“作将军干什么呢?”曹彰回答说:“披坚甲,握利器,面临危难不顾自己,身先士卒,有功必赏,有罪必罚。”曹操大笑。

建安二十一年(216),曹彰被封为鄢陵侯。建安二十三年(218),代郡的乌丸族谋反,曹操任命曹彰担任北中郎将,行使骁骑将军的职责。

临出发以前,曹操告诫曹彰说:“在家里我们是父子,接受了命令就是君臣了,一举一动都要按王法行事,你要引为儆戒呀!”曹彰北征进入涿郡的境内,叛变的乌丸族几千骑兵攻到,当时曹彰的兵马尚未集结,只有步兵一千人,战马几万匹。曹彰用田豫的计策,坚守阵地的要冲。

敌人溃败逃散,曹彰追击,亲自与敌人搏战,箭射敌骑,应声而倒的前后连成一串。打了半天,曹彰的铠甲中了几箭,气势更加雄壮,乘胜追击,直到桑干河,距离代郡有二百多里。

军中长史和众将都认为部队远道而来,人马疲累,又有命令不许过代郡,不许深入敌境,违令轻敌。曹彰说:“率军出征,只是为了取胜,为什么要受限制呢?敌人还没跑远,追上去就能击溃他们。

服从命令放跑敌人,决不是良将。”便上马,命令部队:“落后者斩!”一天一夜追上了敌人,出击大获全胜,斩首俘虏了几千人。

曹彰超过常例几倍地犒赏将士,全军没有不高兴的。当时鲜卑族的首领轲比能率领几万人马观望双方强弱,看到曹彰奋力冲杀,所向披靡,便请求臣服。

这样北方便平定了。那时候,曹操在长安,召曹彰到自己的行营。

曹彰从代郡经过邺县,太子对曹彰说:“你刚立了功,现在去西边面见主公,注意不要骄傲自夸,回答问题要表现得谦虚。”曹彰到了长安,按照太子所说的,把功劳都归于众将。

曹操很高兴,捋着曹彰的胡子说:“黄须儿居然大不简单!”曹操回京都,任命曹彰行使越骑将军职权,留在长安。曹操到洛阳后,生了病,传驿召曹彰,曹彰没有赶到,曹操已经过世。

曹丕即王位,曹彰与诸侯各去自己的封国,曹丕颁布诏书说:“古代帝王之道,用功勋来使亲人和睦,并分封母弟,建立邦国以继承家业,所以能保卫大宗,抵御侵略,防止灾难。曹彰以前奉命北伐,平定朔方的土地,功勋盛大,给他增加食邑五千户,连同以前的共一万户。”

黄初二年(221),晋封公爵。黄初三年,封为任城王。

四年,曹彰进京相见,生病死于官邸,谥号为威。下葬的日子,朝廷赐他銮辂龙旗、虎贲勇士一百人,仿照汉朝东平王之旧例。

他儿子曹楷承袭了爵位,转封在中牟县。黄初五年(224),又改封到任城县。

太和六年(232),改封任城国,食邑五个县二千五百户。明帝青龙三年(235),曹楷犯了私派官属到中尚方衙门制作禁物的罪,削去食邑二千户。

正始七年(246),改封济南,食邑三千户。正元(254~256)、景元初年(260~264),两次给他增加食邑,共四千四百户。

陈思王曹植传,陈思王曹植字子建,十几岁就诵读《诗经》、《论语》以及辞赋几十万字,擅长作文。曹操有次看到他的文章,对他说:“你请人代作的?”曹植跪下说:“话说出口就是论,下笔就成文章,只要当面考试就知道了,何必请人代作呢?”当时铜雀台刚刚建成,曹操让儿子们都登上去作赋。

曹植拿起笔来立刻就写成了,内容很可观,曹操十分惊奇。曹植性情简约平易,不喜欢摆出威严的气派,车马服饰,都不追求华丽。

每次见曹操答问辩难,总是应声回答,特别受曹操宠爱。建安十六年(211)被封为平原侯。

十九年(214),改封为临艹甾侯。曹操征讨孙权,让曹植留守邺县,告诫他说:“我从前任顿丘令的时候,二十三岁。

想起那时候所干的事,到今天也没有后悔的。现在你也二十三岁,能不努力吗!”曹植既因为有才而受宠,丁仪、丁讷、杨修等人便都来辅佐他。

曹操有些犹疑,好几次几乎要立曹植为太子,可是他任性行事,不掩饰自己,饮酒没有节制。曹丕使用权术来对待曹操,矫情表现自己,曹操身边的宫人也替曹丕说话,所以终于定下曹丕为太子。

建安二十三年(217),为曹植增加食邑五千户,连同以前的共一万户。曹植有一次乘车在驰道上行驶,打开司马门出来。

曹操大怒,处死了公车令。从那以后加重了对诸侯的约束,而对曹植的宠爱也日渐衰退。

曹操顾虑曹植的势力太大会成为后患,因为杨修有才能有智谋,又是袁术的外甥,于是罗织罪名杀了杨修。曹植心里更加不安

建安二十四年219),曹仁被关羽围困,曹操派曹植任南中郎将,行使征虏将军职衔,要让他去救曹仁。召他来要告诫他一番话,曹植喝醉了酒不能起身,曹操后悔,罢免了他的职务。

曹丕即王位,诛杀丁仪、丁讷和他们全家的男。

5. 《曹规萧随》文言文翻译

惠帝二年,萧何死了,曹参听说了这个消息,告诉舍人:“赶快治办行装,我将要进入国都当相国。”待了没有几天,使臣果然召曹参回去。曹参当初地位卑微时,跟萧何友好,等到做了将军、相国,两人有了隔阂。到萧何将死的时候,所推荐的贤相只有曹参。

曹参接替萧何做汉朝的相国,所有的事务都没有改变的,完全遵守萧何制定的规约。选拔郡和封国的官吏:呆板而言语钝拙、忠厚的长者,就召来任命为丞相史;说话雕琢、严酷苛刻、想竭力追求名声的官吏,就斥退赶走他。

日夜喝醇厚的酒。卿大夫以下的官吏和宾客见到曹参不做事,来的人都想说话。来到的人,曹参就把醇厚的酒给他们喝,一有空,官员们想要有话说,曹参又让他们喝酒,喝醉以后才离开,始终不能进说,认为这是常规。相国官邸的后园靠近官员的住处,官员每天饮酒唱歌呼喊,曹参的随从侍吏厌恶他们,但不能对他们怎么样,就请曹参到园中游玩,听见官员酒醉唱歌呼喊,随从侍吏希望相国召来他们制止他们,曹参竟反而取来酒设座唱起来,也唱歌呼喊跟他们彼此呼应唱和。曹参见到别人有小过错,一心给隐藏遮盖,相府中没发生过事。

曹参的儿子曹窋任中大夫,惠帝责怪相国不治理国事。曹窋休***(洗沐:古时指官员休***)以后回去了,乘机进言,按照惠帝的话劝谏曹参。曹参愤怒,用竹板打了曹窋二百下,说:“赶快入朝侍奉皇帝,天下的事不是你应当谈论的。”到了朝拜时,惠帝责备曹参说:“为什么给曹窋处罚呢?先前是我让他劝谏你的。”曹参摘下帽子谢罪说:“陛下自己考察和高皇帝比哪一个圣明英武?”皇上说:“我怎么敢与先帝比呢!”曹参又说:“陛下看我的能力和萧何比哪一个更强?”皇上说:“你好像赶不上萧何。”曹参说:“陛下说的正确。况且高皇帝和萧何平定天下,法令已经明确,现在陛下垂衣拱手(指无为而治),我这样一类人恪守职责,遵循前代之法不要丢失,不也可以吗?”惠帝说:“好,你歇着去吧。”

6. 曹世表传文言文翻译

托尼早孤,锐志好学。其父霍华德在时,尝以其寄庠序,尼不知其父有志于国,谓其漠己。公论曰,愈恶一人愈如其人。尼既弱冠,尽能袭承父业。造钛金甲胄匿其内,千里不留行,显达一时,见用于兵部。尝有一姝,别号小辣椒,其德婉贞、淑贤。诗经有言,何彼浓矣,华若桃李,庶几谓之。二人相知,卿卿我我,尼既知世间有爱,遂宥其父,誓曰,孰弑吾亲,必手刃之。

尝有路人问之,人其谓汝“夺命奸贾”,汝如何言?尼对曰,吾制铠仗,皆为治道,以暴易暴,尔等知否?殄灭苍生,吾耻为之。然觇视诸侯征战,其铠仗致天下流血漂橹,遂戢械以止战,不言兵戎。其叔父欧比僭越,尼忍痛戮之。后为匪所劫,用匪之械,缮为机甲,遂称钢铁侠。且寤之曰,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与诸天神地祇人间雄杰合盟,名曰复联。联雷神,破洛基,平奥创,寰宇震栗。

先是,悍匪九头蛇以尼父尝与合纵败其主纳粹,悬购天下,以刺客巴基刺之,尼双亲皆亡。此巴基者,尝于二战被执,匪以机巧之术俾其超能,且盲信匪言。后复联征讨仇雠,延及无辜。毙者亲众有泽莫男爵衔之因尼欲知其父死状巧构名辩诓尼如九头蛇穴名曰邀击巴基。尼与巴基战于西伯利亚,巴基挚友美队援巴基。此美队,号罗杰斯,美利坚国雄杰,亦以绝版血清于躯,骨骼奇绝,以其不死之力,是以于复联有威名。其阅六纪而生,盖知尼父死因。然与巴基尝为同袍,知其为匪所挟,刺尼父非己愿,遂协力拒尼。尼惑之,以其忤己,颇生怨望,战之愈疾。方美队利盾碎尼机甲,尼恨曰,还吾父造之盾,汝德不配此盾。

既战,复联反目。会奥丁、伊戈二天神死于非命,寰宇灭霸因之撷取无限宝石者六。复联崩坼久之,虽兄弟阋墙,外御其侮,然战力难以望其项背。灭霸弹指之间,寰宇半数生灵灰飞烟灭。灭霸尝以生灵众多,寰宇难堪重负,此战遂其心愿,遂隐居。其时,尼于泰坦周旋,其亦徒亦友之蜘蛛侠,魂飞于尼怀,尼始知瓦坎达败绩。尼睹其求生之状,怅然无助。

赤壁之战原文及翻译

1. 三国志夏侯敦译文

三国志诸夏侯曹传里夏侯敦部分的原文是: 夏侯敦字元让,沛国谯人,夏侯婴之后也。

年十四,就师学,人有辱其师者,敦杀之,由是以烈气闻。太祖初起,敦常为裨将,从征伐。

太祖行奋武将军,以敦为司马,别屯白马,迁折冲校尉,领东郡太守。太祖征陶谦,留敦守濮阳。

张邈叛迎吕布,太祖家在鄄城,敦轻军往赴,适与布会,交战。布退还,遂入濮阳,袭得敦军辎重。

遣将伪降,共执持敦,责以宝货,敦军中震恐。敦将韩浩乃勒兵屯敦营门,召军吏诸将,皆案甲当部不得动,诸营乃定。

遂诣敦所,叱持质者曰:“汝等凶逆,乃敢执劫大将军,复欲望生邪!且吾受命讨贼,宁能以一将军之故,而纵汝乎?”因涕泣谓敦曰:“当奈国法何!”促召兵击持质者。持质者惶遽叩头,言“我但欲乞资用去耳”!浩数责,皆斩之。

敦既免,太祖闻之,谓浩曰:“卿此可为万世法。”乃著令,自今已后有持质者,皆当并击,勿顾质。

由是劫质者遂绝。 太祖自徐州还,敦从征吕布,为流矢所中,伤左目。

复领陈留、济阴太守,加建武将军,封高安乡侯。时大旱,蝗虫起,敦乃断太寿水作陂,身自负土,率将士劝种稻,民赖其利。

转领河南尹。太祖平河北,为大将军后拒。

邺破,迁伏波将军,领尹如故,使得以便宜从事,不拘科制。建安十二年,录敦前后功,增封邑千八百户,并前二千五百户。

二十一年,从征孙权还,使敦都督二十六军,留居巢。赐伎乐名倡,令曰:“魏绛以和戎之功,犹受金石之乐,况将军乎!”二十四年,太祖军(击破吕布军)于摩陂,召敦常与同载,特见亲重,出入卧内,诸将莫得比也。

拜前将军,督诸军还寿春,徙屯召陵。文帝即王位,拜敦大将军,数月薨。

敦虽在军旅,亲迎师受业。性清俭,有馀财辄以分施,不足资之於官,不治产业。

谥曰忠侯。子充嗣。

帝追思敦功,欲使子孙毕侯,分敦邑千户,赐敦七子二孙爵皆关内侯。敦弟廉及子茂素自封列侯。

初,太祖以女妻茂,即清河公主也。茂历位侍中尚书、安西镇东将军,***节。

充薨,子廙嗣。廙薨,子劭嗣。

你这个要求太难为人了,我没有在网上找到现成的翻译,只能把原文发给你。你要是有什么不懂的可以联系我,咱们可以互相交流。

但是这样要求别人给你全文翻译实在有点为难。事实上这篇文章很容易看明白,至少你能看明白大概。

问一些难句就好了,没必要要求别人全文翻译。

2. 三国志夏侯敦译文

大体翻译如下,限于水平,仅供参考:

吕布军撤退,然后进军濮阳,袭击了夏侯敦运送军需物资的部队.又派出将领***装投降,成功了夏侯敦,用以威胁夏侯军交出物资,夏侯军陷入恐慌.

夏侯敦的将领韩浩在夏侯营门前驻军,招集大家,让大家都不要轻举妄动,兵营中的骚动得到平息.

韩浩来到夏侯敦被关押的地方,斥责者说:"你们这些逆贼,居然敢大将军,还想活命么?而且我是奉命来讨伐你们,难道能因为一个将军,就由得你们威胁?"又哭着对夏侯敦说:"我能把律法怎么办呢!"迅速领兵攻击者.

者立刻害怕地磕头,说:"我只是想要点儿资金而己!"韩浩又骂了几句,把他们全部杀了.

夏侯敦被救了出来,曹操听说了,对韩浩说:"你这么做值得万世效法."于是制定法令:"从今以后,但凡有人质者,统统都砍了,不要考虑人质的安全."于是的事情就再没有发生过.

3. 求《三国志》之《夏侯惇传》及译文,~~~

夏侯惇字元让,沛国谯人,夏侯婴之后也。

年十四,就师学,人有辱其师者,惇杀之,由是以烈气闻。太祖初起,惇常为裨将,从征伐。

太祖行奋武将军,以惇为司马,别屯白马,迁折冲校尉,领东郡太守。太祖征陶谦,留惇守濮阳。

张邈叛迎吕布,太祖家在鄄城,惇轻军往赴,适与布会,交战。布退还,遂入濮阳,袭得惇军辎重。

遣将伪降,共执持惇,责以宝货,惇军中震恐。惇将韩浩乃勒兵屯惇营门,召军吏诸将,皆案甲当部不得动,诸营乃定。

遂诣惇所,叱持质者曰:"汝等凶逆,乃敢执劫大将军,复欲望生邪!且吾受命讨贼,宁能以一将军之故,而纵汝乎?"因涕泣谓惇曰:"当奈国法何!"促召兵击持质者。持质者惶遽叩头,言"我但欲乞资用去耳"!浩数责,皆斩之。

惇既免,太祖闻之,谓浩曰:"卿此可为万世法。"乃著令,自今已后有持质者,皆当并击,勿顾质。

由是劫质者遂绝。孙盛曰:案光武纪,建武九年,盗劫阴贵人母弟,吏以不得拘质迫盗,盗遂杀之也。

然则***者,乃古制也。自安、顺已降,政教陵迟,势质不避王公,而有司莫能遵奉国宪者,浩始复斩之,故魏武嘉焉。

太祖自徐州还,惇从征吕布,为流矢所中,伤左目。魏略曰:时夏侯渊与惇俱为将军,军中号惇为盲夏侯。

惇恶之,照镜恚怒,辄扑镜于地。复领陈留、济阴太守,加建武将军,封高安乡侯。

时大旱,蝗虫起,惇乃断太寿水作陂,身自负土,率将士劝种稻,民赖其利。转领河南尹。

太祖平河北,为大将军后拒。邺破,迁伏波将军,领尹如故,使得以便宜从事,不拘科制。

建安十二年,录惇前后功,增封邑千八百户,并前二千五百户。二十一年,从征孙权还,使惇都督二十六军,留居巢。

赐伎乐名倡,令曰:"魏绛以和戎之功,犹受金石之乐,况将军乎!"二十四年,太祖军击破吕布军于摩陂,召惇常与同载,特见亲重,出入卧内,诸将莫得比也。拜前将军,魏书曰:时诸将皆受魏官号,惇独汉官,乃上疏自陈不当不臣之礼。

太祖曰:"吾闻太上师臣,其次友臣。夫臣者,贵德之人也,区区之魏,而臣足以屈君乎?"惇固请,乃拜为前将军。

督诸军还寿春,徙屯召陵。文帝即王位,拜惇大将军,数月薨。

惇虽在军旅,亲迎师受业。性清俭,有馀财辄以分施,不足资之於官,不治产业。

谥曰忠侯。子充嗣。

帝追思惇功,欲使子孙毕侯,分惇邑千户,赐惇七子二孙爵皆关内侯。惇弟廉及子楙素自封列侯。

初,太祖以女妻楙,即清河公主也。楙历位侍中尚书、安西镇东将军,***节。

魏略曰:楙字子林,惇中子也。文帝少与楙亲,及即位,以为安西将军、持节,承夏侯渊处都督关中。

楙性无武略,而好治生。至太和二年,明帝西征,人有白楙者,遂召还为尚书。

楙在西时,多畜伎妾,公主由此与楙不和。其后群弟不遵礼度,楙数切责,弟惧见治,乃共构楙以诽谤,令主奏之,有诏收楙。

帝意欲杀之,以问长水校尉京兆段默,默以为"此必清河公主与楙不睦,出于谮构,冀不推实耳。且伏波与先帝有定天下之功,宜加三思"。

帝意解,曰:"吾亦以为然。"乃发诏推问为公主作表者,果其群***臧、子江所构也。

充薨,子廙嗣。廙薨,子劭嗣。

晋阳秋曰:泰始二年,高安乡侯夏侯佐卒,惇之孙也,嗣绝。诏曰:"惇,魏之元功,勋书竹帛。

昔庭坚不祀,犹或悼之,况朕受禅于魏,而可以忘其功臣哉!宜择惇近属劭封之。"。

4. 关于“夏侯惇”的诗句有哪些

1、《咏史上·夏侯惇》 年代: 宋 作者: 陈普 夏葛冬裘事已殊,茂陵礼乐议何迂。

去周未远真淳在,莫把公孙例汉儒。 2、《送夏侯惇》 年代: 唐 作者: 韩翃 元戎车右早飞声,御史府中新正名。

翰墨已齐钟大理,风流好继谢宣城。从军晓别龙骧幕,六骑先驱嘶近郭。

前路应留白玉台,行人辄美黄金络。使君下马爱瀛洲,简贵将求物外游。

听讼不闻乌布帐,迎宾暂著紫绨裘。公庭日夕罗山翠,功遂心闲无一事。

移书或问岛边人,立仗时呼铃下吏。事业初传小夏侯,中年剑笏在西州。

浮云飞鸟两相忘,他日依依城上楼。 3、《送夏侯惇归华阴别墅》 年代: 唐 作者: 卢纶 山前白鹤村,竹雪覆柴门。

候客定为黍,务农因燎原。乳冰悬暗井,莲石照晴轩。

贳酒邻里睦,曝衣场圃喧。依然望君去,余性亦何昏。

4、《和夏侯惇春日见寄》 年代: 作者: 李中 绵蛮黄鸟不堪听,触目离愁怕酒醒。云散碧山当晚槛,雨催青藓匝春庭。

寻芳懒向桃花坞,垂钓空思杜若汀。昼梦不成吟有兴,挥毫书在枕边屏。

5、《送夏侯惇之江夏》 年代: 唐 作者: 贾至 扣楫洞庭上,清风千里来。留欢一杯酒,欲别复裴回。

相见楚山下,渔舟忆钓台。羡君还旧里,归念独悠哉。

5. 求《三国志》之《夏侯惇传》及译文,~~~

夏侯惇字元让,沛国谯人,夏侯婴之后也。年十四,就师学,人有辱其师者,惇杀之,由是以烈气闻。太祖初起,惇常为裨将,从征伐。太祖行奋武将军,以惇为司马,别屯白马,迁折冲校尉,领东郡太守。太祖征陶谦,留惇守濮阳。张邈叛迎吕布,太祖家在鄄城,惇轻军往赴,适与布会,交战。布退还,遂入濮阳,袭得惇军辎重。遣将伪降,共执持惇,责以宝货,惇军中震恐。惇将韩浩乃勒兵屯惇营门,召军吏诸将,皆案甲当部不得动,诸营乃定。遂诣惇所,叱持质者曰:"汝等凶逆,乃敢执劫大将军,复欲望生邪!且吾受命讨贼,宁能以一将军之故,而纵汝乎?"因涕泣谓惇曰:"当奈国法何!"促召兵击持质者。持质者惶遽叩头,言"我但欲乞资用去耳"!浩数责,皆斩之。惇既免,太祖闻之,谓浩曰:"卿此可为万世法。"乃著令,自今已后有持质者,皆当并击,勿顾质。由是劫质者遂绝。孙盛曰:案光武纪,建武九年,盗劫阴贵人母弟,吏以不得拘质迫盗,盗遂杀之也。然则***者,乃古制也。自安、顺已降,政教陵迟,势质不避王公,而有司莫能遵奉国宪者,浩始复斩之,故魏武嘉焉。

太祖自徐州还,惇从征吕布,为流矢所中,伤左目。魏略曰:时夏侯渊与惇俱为将军,军中号惇为盲夏侯。惇恶之,照镜恚怒,辄扑镜于地。复领陈留、济阴太守,加建武将军,封高安乡侯。时大旱,蝗虫起,惇乃断太寿水作陂,身自负土,率将士劝种稻,民赖其利。转领河南尹。太祖平河北,为大将军后拒。邺破,迁伏波将军,领尹如故,使得以便宜从事,不拘科制。建安十二年,录惇前后功,增封邑千八百户,并前二千五百户。二十一年,从征孙权还,使惇都督二十六军,留居巢。赐伎乐名倡,令曰:"魏绛以和戎之功,犹受金石之乐,况将军乎!"二十四年,太祖军击破吕布军于摩陂,召惇常与同载,特见亲重,出入卧内,诸将莫得比也。拜前将军,魏书曰:时诸将皆受魏官号,惇独汉官,乃上疏自陈不当不臣之礼。太祖曰:"吾闻太上师臣,其次友臣。夫臣者,贵德之人也,区区之魏,而臣足以屈君乎?"惇固请,乃拜为前将军。督诸军还寿春,徙屯召陵。文帝即王位,拜惇大将军,数月薨。

惇虽在军旅,亲迎师受业。性清俭,有馀财辄以分施,不足资之於官,不治产业。谥曰忠侯。子充嗣。帝追思惇功,欲使子孙毕侯,分惇邑千户,赐惇七子二孙爵皆关内侯。惇弟廉及子楙素自封列侯。初,太祖以女妻楙,即清河公主也。楙历位侍中尚书、安西镇东将军,***节。魏略曰:楙字子林,惇中子也。文帝少与楙亲,及即位,以为安西将军、持节,承夏侯渊处都督关中。楙性无武略,而好治生。至太和二年,明帝西征,人有白楙者,遂召还为尚书。楙在西时,多畜伎妾,公主由此与楙不和。其后群弟不遵礼度,楙数切责,弟惧见治,乃共构楙以诽谤,令主奏之,有诏收楙。帝意欲杀之,以问长水校尉京兆段默,默以为"此必清河公主与楙不睦,出于谮构,冀不推实耳。且伏波与先帝有定天下之功,宜加三思"。帝意解,曰:"吾亦以为然。"乃发诏推问为公主作表者,果其群***臧、子江所构也。充薨,子廙嗣。廙薨,子劭嗣。晋阳秋曰:泰始二年,高安乡侯夏侯佐卒,惇之孙也,嗣绝。诏曰:"惇,魏之元功,勋书竹帛。昔庭坚不祀,犹或悼之,况朕受禅于魏,而可以忘其功臣哉!宜择惇近属劭封之。"

6. 翻译文言文

曹操聚集兵队想要进兵,又被马超拒守,欲收兵回都,又怕被蜀兵耻笑,心中犹豫不决,正碰上厨师进鸡汤。曹操见碗中有鸡肋,因而有感于怀。正沉吟间,夏侯惇入帐,禀请夜间口号。曹操随口答道:“鸡肋!鸡肋!”夏侯惇传令众官,都称“鸡肋!”

行军主簿杨修,见传“鸡肋”二字,便让随行士兵收拾行装,准备撤兵。有人报告给夏侯惇。夏侯惇大吃一惊,于是请杨修至帐中问道:“您何收拾行装?”杨修说:“从今夜的号令来看,便可以知道魏王不久便要退兵回都。鸡肋,吃起来没有肉,丢了又可惜。如今进兵不能胜利,退兵让人耻笑,在这里没有益处,不如早日回去,来日魏王必然班师还朝。因此先行收拾行装,免得临到走时慌乱。”夏侯惇说:“先生真是明白魏王的心思啊!”然后也收拾行装。于是军营中的诸位将领,没有不准备回朝的。

当天晚上,曹操心烦意乱,不能安稳入睡,因此便手提起钢斧,绕着军营独自行走。忽然看见夏侯惇营内的士兵都各自在准备行装。曹操大惊,急忙回营帐中召集夏侯惇问是其原因。惇回答说:“主簿杨祖德事先知道大王想要回去的意思了。”曹操把杨修叫去问原因,杨修用鸡肋的含义回答。曹操大怒的说:“你怎么敢乱造谣言,乱我军心!”便叫刀斧手将杨修推出去斩了,将他的头颅挂于辕门之外。

7. 翻译一下下面的文言文

时:当时。诸将:许多将领。皆:都。受:接受。魏官号:魏王封的官号。惇:夏侯惇。独:独自。汉官:汉王封号。乃:于是。上疏:官员专门上奏皇帝的一种文书。自陈:自己陈述。不当:不恰当。不臣:不合臣道。之礼:的地方。太祖:指曹操。曰:说。吾:指曹操。闻:听见,这里指知道。太:对夏侯惇的敬称。上:首先。师臣:做众臣的老师。友臣:众臣的朋友。夫:发语词,不翻译。臣者:做臣子的人。贵德:高贵,品质高尚。之人:的人。也:句末语气词。

“时诸将皆受魏官号,惇独汉官。乃上疏自陈不当不臣之礼,太祖曰:吾闻太上师臣,其次友臣。夫臣者,贵德之人也。”翻译:当时许多将领都接受魏王封赏的官位,只有夏侯惇是汉皇帝封的官位,夏侯惇于是向魏王上奏书陈述自己不合臣道的不恰当的地方,魏王说:我知道你首先是众臣的老师,其次是众臣的朋友。作为大臣,你是尊贵且品质高尚的人。

折字开头的成语

《赤壁之战》原文如下:

初,鲁肃闻刘表卒,言于孙权曰:“荆州与国邻接,江山险固,沃野万里,士民殷富,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今刘表新亡,二子不协,军中诸将,各有彼此。刘备天下枭雄,与操有隙,寄寓于表,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

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安,与结盟好;如有离违,宜别图之,以济大事。肃请得奉命吊表二子,并慰劳其军中用事者,及说备使抚表众,同心一意,共治曹操,备必喜而从命。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也。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权即遣肃行。到夏口,闻操已向荆州,晨夜兼道,比至南郡,而琮已降,备南走,肃径迎之,与备会于当阳长坂。

肃宣权旨,论天下事势,致殷勤之意,且问备曰:“豫州今欲何至?”备曰:“与苍梧太守吴巨有旧,欲往投之。”肃曰:“孙讨虏聪明仁惠,敬贤礼士,江表英豪咸归附之,已据有六郡,兵精粮多,足以立事。今为君计,莫若遣腹心自结于东,以共济世业。而欲投吴巨,巨是凡人,偏在远群郡,行将为人所并,岂足托乎!”备甚悦。

肃又谓诸葛亮曰:“我,子瑜友也。”即共定交。子瑜者,亮兄瑾也,避乱江东,为孙权长史。备用肃计,进住鄂县之樊篱口。?曹操自江陵将顺江东下,诸葛亮谓刘备曰:“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遂与鲁肃俱诣孙权。

亮见权于柴桑,说权曰:“海内大乱,将军起兵江东,刘豫州收众汉南,与曹操共争天下。今操芟夷大难,略已平矣,遂破荆州,威震四海。英雄无用武之地,故豫州遁逃至此,愿将军量力而处之!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若不能,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今将军外托服从之名而内怀犹豫之计,事急而不断,祸至无日矣!”

权曰:“苟如君言,刘豫州何不遂事之乎?”亮曰:“田横,齐之壮士耳,犹守义不辱;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慕仰,若水之归海。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安能复为之下乎!”权勃然曰:“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吾计决矣!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然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

亮曰:“豫州军虽败于长坂,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刘琦合江夏战士亦不下万人。曹操之众远来疲散,闻追豫州,轻骑一百一夜行三百余里,此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者也,故兵法忌之,曰‘必蹶上将军’。且北方之人,不习水战;又,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非心服也。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与豫州协规同力,破操军必矣。操军破,必北还;如此则荆、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矣。成败之机,在于今日!”权大悦,与其群下谋之。

是时曹操遗权书曰:“近著奉辞伐罪,旌麾南指,刘琮束手。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权以示群下,莫不响震失色。长史张昭等曰:“曹公,豺虎也,挟天子以征四方,动以朝廷为辞,今日拒之,事更不顺。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今操得荆州,奄有其他,刘表治水军,蒙冲斗舰乃以千数,操悉浮以沿江,兼有步兵,水陆俱下,此为长江之险已与我共之矣。而势力众寡又不可论。愚谓大计不如迎之。”鲁肃独不言。

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权知其意,执肃手曰:“卿欲何言?”肃曰:“向察众人之议,专欲误将军,不足与图大事。今肃可迎操耳,如将军不可也。何以言之?今肃迎操,操当以肃还付乡党,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乘犊车,从吏卒,交游士林,累官故不失州郡也。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乎?愿早定大计,莫用众人之也!”权叹息曰:“诸人持议,甚失孤望。今卿廓开大计,正与孤同。”

时周瑜受使至番阳,肃劝权召瑜还。瑜至,谓权曰:“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将军以神武雄才,兼仗父兄之烈,割据江东,地方数千里,兵精足用,英雄乐业,当横行天下,为汉家除残去秽;况操自送死,而可迎之邪?请为将军筹之。今北土未平,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而操舍鞍马,仗舟楫,与吴、越争衡。今又盛寒,马无稿草。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不习水土,必生疾病。此数者用兵之患也,而操皆冒行之。将军禽操,宜在今日。瑜请得精兵数万人,进住夏口,保为将军破之!”

权曰:“老贼欲废汉自立久矣,徒忌二袁、吕布、刘表与孤耳;今数雄已灭,惟孤尚存。孤与老贼势不两立,君言当击,甚与孤合,此天以君授孤也。”因拔刀斫前秦案,曰:“诸将吏敢复有言当迎操者,与此案同!”乃罢会。 是夜,瑜复见权曰:“诸人徒见操书言水步八十万而各恐慑,不复料其虚实,便开此议,甚无谓也。今以实校之,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且已久疲;所得表众亦极七八万耳,尚怀狐疑。夫以疲病之卒御狐疑之众,众数虽多,甚未足畏。瑜得精兵五万,自足制之,愿将军勿虑!”

权抚其背曰:“公瑾,卿言至此,甚合孤心。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挟持私虑,深失所望;独卿与子敬与孤同耳,此天以卿二人赞孤也!五万兵难卒合,已选三万人,船、粮、战具俱办。卿与子敬、程公便在前发,孤当续发人众,多载资粮,为卿后援。卿能办之者诚决,邂逅不如意,便还就孤,孤当与孟德决之。”遂以周瑜、程普为左右督,将兵与备并力逆操;以鲁肃为赞军校尉,助画方略。

进,与操遇于赤壁。 时操军众已有疾疫,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引次江北。瑜等在南岸,瑜部将黄盖曰:“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乃取蒙冲斗舰十艘,载燥荻枯柴,灌油其中,裹以帷幕,上建旌旗,豫备走舸,系于其尾。先以书遗操,诈云欲降。时东南风急,盖以十舰最著前,中江举帆,余船以次俱进。操军吏士皆出营立观,指言盖降。去北军二里余,同时发火,火烈风猛,船往如箭,烧尽北船,延及岸上营落。

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瑜等率轻锐继其后,雷鼓大震,北军大坏,操引军从华容道步走,遇泥泞,道不通,天又大风,悉使羸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羸兵为人马所蹈藉,陷泥中,死者甚众。刘备、周瑜水陆并进,追操至南郡。时操军兼以饥疫,死者太半。操乃留征南将军曹仁、横野将军徐晃守江陵,折冲将军乐进守襄阳,引军北还。

《赤壁之战》的翻译如下:

当初,鲁肃听说刘表死了,对孙权说:“荆州与我们邻接,山川险要、坚固,土地广阔、肥沃,人民殷实富足,如果能占有它,这正是开创帝王大业的凭借。现在刘表刚死,他的两个儿子不和,军队里的各位将领,有的拥护这个,有的拥护那个。

刘备是天下的杰出人物,跟曹操有仇怨,寄居在刘表那里,刘表畏忌他的才能,没有能够重用他,如果刘备同刘表手下人团结一心,上下一致,那么我们就应该安抚他们,跟他们结盟友好;如果他们不同心协力,就应该另作打算,以成就帝王的大业。

我希望能够奉命去慰问刘表的两个儿子,并慰劳军中掌权的人,并且劝说刘备,使他安抚刘表的部下,同心一意,共同对付曹操。刘备一定会高兴地接受我们的意见。如果这件事能够圆满成功,天下大势就可以定下来了。现在不赶快前往,恐怕被曹操抢在前头。”

孙权立即派鲁肃前往。鲁肃到了夏口,听说曹操已向荆州进军,就日夜兼程,等到到达南郡时,刘琮已投降曹操,刘备向南逃走,鲁肃直接去找刘备,和刘备在当阳长坂坡相会。

鲁肃传达孙权的意旨,谈论天下形势,表示真挚恳切的心意,并且问刘备说:“豫州您准备到哪里去?”刘备说:“我和苍梧太守吴巨有交情,打算去投奔他。”

鲁肃说:“孙讨虏将军聪明仁惠,尊敬贤者,礼遇士人,江南的英雄豪杰都归附他,已经占据六个州郡,兵精粮多,足够使大事成立。现在为您打算,最好派遣亲信的人主动和东吴结交,从而建立流传后世的功业。您却准备投奔吴巨,吴巨是个平常人,偏僻地处在远处的州郡,即将被人吞并,哪里能够依靠呢!”刘备很高兴。

鲁肃又对诸葛亮说:“我是子瑜的朋友。”两人当即结下了交情。子瑜是诸葛亮的哥哥诸葛谨,因躲避战乱来到江东,现任孙权的长史。刘备***用了鲁肃的计策,进兵驻扎在鄂县的樊口。

曹操从江陵将要顺江东下,诸葛亮对刘备说:“事情很紧急了,请让我奉命向孙将军求救。”就跟着鲁肃一起到孙权那里去。诸葛亮在柴桑会见了孙权,劝孙权说:“现在天下大乱,将军您在江东起兵,刘豫州在汉南招收人马,与曹操共同争夺天下。现在曹操已经消除了几个大患,局面大致平定了,于是大破荆州,威势震动全国。

英雄没有用武之地,所以刘豫州才逃到这里,希望将军估计自己的力量来对付这个局面。***如果然能以吴越的人马同曹操的力量相对抗,不如趁早同他断绝关系;***若不能,为什么不停止军事行动,捆起铠甲,面向北面称臣去侍奉他呢!现在将军表面上***托服从的名义,内心抱着迟疑不决的想法,事情紧迫而不能决断,大祸临头没有几天了!”

孙权说:“如果像您所说的,刘豫州为什么不就去侍奉曹操呢?”诸葛亮说:“田横,不过是齐国的一个壮士罢了,尚能坚守节义,不肯屈服受辱;何况刘豫州是汉朝王室的后代,英明才智超过当代所有的人,许多人爱戴拥护他,好像水流归大海一样。如果事业不能成功,这只是天意,怎么能够再做曹操的下属呢?”

孙权恼怒地说:“我不能用整个儿的吴地,十万军队,受别人控制,我的主意定了!除了刘豫州没有一个能和我一齐抵挡曹操的人。然而,刘豫州刚打了败仗,怎么能顶住这场灾难呢?”

诸葛亮说:“刘豫州的军队虽然在长坂坡打了败仗,可是现在归队的士兵以及关羽率领的水军精兵还有一万人,刘琦收集江夏的士兵也不少于一万人。曹操的军队远道而来已经疲劳不堪,听说追赶刘豫州时,轻装的骑兵一天一夜要走三百多里,这就是常说的:‘强弓所发的箭,飞到末尾,它的力量连鲁国的薄绢也穿不透’啊。

所以兵法上忌讳这种情况,说‘一定使主帅遭到挫败’。况且北方来的士兵不习惯在水上作战,再加上荆州的老百姓归附曹操的,只是受到武力的胁迫罢了,并不是真心的降服。现在将军果真能派勇猛的大将统帅几万军队,和刘豫州共同谋划,同心合力,打败曹操的军队是肯定无疑的。

曹操的军队被打败了,一定退还北方去;这样荆州和吴国的势力就会增强,三分天下的局面就形成了。成功和失败的关键,就在今天!”孙权非常高兴,跟他手下的臣子商量这件事。

这时候,曹操送给孙权一封信说:“近来,我奉皇帝的命令讨伐有罪的人,向南进军,刘琮投降了。现在训练了八十万水军,正要同将军在东吴一起打猎。”孙权把曹操的信给手下臣子们看,没有一个不像被巨大声响所震动吓得变了脸色。

长史张昭等人说:“曹操是豺狼虎豹,他挟持皇帝到处攻打,动不动就以朝廷的名义作借口,今天抗拒他,事情不顺乎道理。况且将军可以抗拒曹操的优势是长江;现在曹操已经取得了荆州,全部占领这个地方,刘表训练的水军,大小战船多到上千艘,曹操把这些战船全部沿江摆开,同时还有步兵,水陆齐下,这就是长江天险已经和我们共有了。

而军事实力的大小,又是无法与他相比,我们认为万全之计不如欢迎他。”只有鲁肃不说话。孙权起身去厕所,鲁肃追到廊檐下。孙权知道他的用意,拉着他的手说:“您想要说什么?”鲁肃说:“我刚才仔细分析大家的议论,他们的主张只会耽误您,不值得同他们谋划国家大事。

现在我鲁肃可以投降曹操,像将军您却不可以。凭什么这样说呢?如果我鲁肃投降了曹操,曹操会把我送回故乡,评定我的名望地位,还不至于失去下曹从事这样的小官,坐着牛车,带着吏卒,跟士大夫们交往,一步一步地升官,仍旧不会失去州郡长官的职位。

将军您投降曹操,想要得到什么结局呢?希望您早定大计,不要***纳那些人的意见啊!”孙权感叹地说:“那些人所持的意见,使我非常失望。现在您阐明的正确方针,正和我的想法一样。”

当时周瑜接受使命到了番阳,鲁肃劝告孙权召周瑜回来。周瑜回来,对孙权说:“曹操***托汉朝宰相的名义,他的实质是汉朝的奸贼。将军您凭着超人的武略和杰出的才干,又依靠父兄的功业,占据江东一带,土地纵横数千里,军队精锐,物质充足,英雄乐意效力,应当驰骋天下,替汉朝翦除残暴,去掉污秽;何况曹操是自己来送死,怎么可以去投降他呢?

请让我为将军具体分析一下这件事。现在北方还没有平定,马超、韩遂还在函谷关以西,是曹操的后患;而曹操放弃骑兵,依靠水军和东吴比高低。现在又是严寒的天气,战马没有稿草饲料。驱赶中原地区的士兵远道跋涉来到江湖地带,不服水土,一定会生疾病。这几件事都是用兵时最忌讳的,可是曹操却冒失地这样做。将军捉拿曹操,应该就在今天。我请求得到精锐军队几万人,进军驻到夏口。一定替将军打败曹操。”

孙权说:“曹操这个老贼想废掉汉朝皇帝而自立为皇帝已经很久了,只是顾忌二袁、吕布、刘表和我罢了;现在那几位英雄已经灭亡,只有我还在。我和老贼势不两立,您说应该抗击他,同我的意见很相合,这是老天把您赐给我啊!”于是拔刀砍面前放置奏章文书的矮桌,说:“各位文武官员敢有再说应该投降曹操的,就和这桌子一样!”

于是就散会了。这天夜里,周瑜又去见孙权说:“人们只看到曹操信上说水军和步兵有八十万就一个个吓住了,不再去估计它的真***,便提出这种投降的主张,是很没有道理的。现在按照实际情况核对它,他所率领的中原军队不过十五六万,并且久已疲惫。

他所得到的刘表的军队,最多也不过七八万而已,还抱着犹豫的心理。用疲乏劳累的军队,控制犹豫不定的降兵,人数虽然多,也是很不值得害怕的。我能有精兵五万,就完全能制服他,希望将军不必忧虑!”

孙权拍着周瑜的背说:“公瑾,您说到这里,非常合我的心意。子布、元表这些人各人只顾自己的妻子儿女,怀着自私的打算,很使我失望;只有您和子敬与我同心同德,这是老天让你们两人来***我的呀!五万精兵难以一下子***起来,已经选好三万人,船只、粮草、战斗武器都已经准备好了。

您和子敬、程公便可先出发,我一定继续调派军队,多多装载物资和粮草,作为你们的后援。您能对付就同他决战,万一遇到战事不利,就回到我这里来。我当和曹孟德决一死战。”于是以周瑜、程普为正副统帅,率领部队同刘备共同抵挡曹操,并派鲁肃担任赞军校尉,协助谋划作战的策略。进军,与曹操的军队在赤壁相遇。

这时曹操的军队已经感染了疾病,刚开始交战,曹军失利,退却驻扎在长江北岸。周瑜等驻扎在南岸。周瑜部将黄盖说:“现在敌众我寡,很难同他们坚持长久,曹军并连战船,首尾相接,可用火攻使他们败逃。”

于是就用十艘蒙冲斗舰,装满干燥苇荻和枯柴,把油浇灌在里面,外面用帐幕包起来,上面插上旗帜,预先准备好轻快的小船,连结在战船的尾部。先送信给曹操,***说要投降。当时东南风刮得很急,黄盖把十艘战船放在最前面,到了江心,挂起风帆,其余各船按次序前进。曹操军中的士兵和军官都走出军营站着观看,指点着,谈论着黄盖来投降了。

距离曹军二里多远的时候,各船同时点火,火烈风猛,船走如箭,把北面曹军的船全烧光了,还蔓延到岸上的军营。一会儿,烟雾和火焰布满天空,曹操的人马烧死淹死的很多。周瑜等率领轻装的精锐部队紧跟在后面,擂起战鼓,大举进攻,曹军大败。

曹操带领败兵从通往华容县的陆路步行逃跑,遇上烂泥,道路通不过,天又刮着大风,曹操就命令体弱的士兵都去背草填路,骑兵才得以通过。那些体弱的士兵被人马践踏,陷在泥中,死掉的很多。

刘备、周瑜从水陆两路同时并进,追击曹军,一直到了南郡。当时,曹操的军队还加饥饿和疾病,死亡的有一大半。曹操于是留下征南将军曹仁、横野将军徐晃守卫江陵,折冲将军乐进守卫襄阳,自己带领军队回北方了。

《赤壁之战》的背景:

刘琮束手

曹操在平定北方之后,于建安十三年(208年)正月回到邺城后,立即开始了向南用兵的军事上和政治上的准备:

1、于邺凿玄武池以练水军;2、派遣张辽、于禁、乐进等驻兵许都以南,准备南征;3、令马腾及其家属迁至邺,做了实际上的人质,以减轻西北方向的威胁;4、罢三公官,置丞相、御史大夫,自任丞相,进一步巩固了他的统治地位;5、以罪名杀了数次戏侮及反对自己的孔融,以维护自己的权威。

同年七月,曹操挥军南下,八月,荆州刘表病死,蔡瑁、张允等就拥立刘琮继任荆州牧。曹操接受了荀_的意见,先抄捷径轻装前进,疾趋至宛、叶。

九月,曹操到达新野。曹操南下的消息,依附刘表、屯兵樊城的刘备一直不知道,直至曹军到达宛的附近时才发现:而刘琮已向曹操投降,却不敢告诉刘备,刘备发现状况,于是派亲近询问刘琮,这时刘琮才派宋忠告知刘备,刘备既惊骇又颇气愤,只好立即弃樊南逃。

长坂坡激战

曹操知道江陵贮有军用物资,恐怕刘备先到,占据江陵,就留下辎重,轻装前进。到襄阳后,听说刘备已经过去,曹操亲自率领五千名精锐骑兵急速追赶,一天一夜跑了三百余里,在当阳县的长坂追上刘备。

刘备抛下妻子及儿子,与诸葛亮、张飞、赵云等数十人骑马逃走,曹操俘获了大量的人马辎重。张飞率领二十名骑兵断后,他据守河岸,拆去桥梁,模握长矛,怒目而视,对曹军大喊道:“我就是张翼德,有谁敢来决一死战!”曹军不敢逼近,刘备得以顺利逃亡。

曹操进军江陵,任命刘琮为青州刺史,封为列侯,连同蒯越等人,被封为侯爵的一共有十五人。曹操下令从狱中释放韩嵩,用朋友的礼节来接待他,让韩嵩评价荆州人士的优劣,都加以提拔任用。任命韩嵩为大鸿胪,蒯越为光禄勋,刘先为尚书,邓羲为侍中。

孙刘联盟

江东孙权在鲁肃的建议下,派鲁肃到夏口窥探虚实,鲁肃抵达后,听说曹操大军已向荆州进发,便日夜兼程前往,等他到达南郡时,刘琮已经投降曹操,刘备已经向南撤退。鲁肃便直接去见刘备,在当阳的长坂与他相会。

鲁肃传达了孙权的意图,与刘备讨论天下大事,对刘备表示诚恳的关心。并且询问刘备说:“刘豫州,如今您打算到什么地方去?”刘备说:“苍梧郡太守吴巨是我的老朋友,打算去投奔他。”鲁肃说:“孙将军聪明仁惠,敬重与优待贤能之士,江南的英雄豪杰都归附于他。现在已占有六郡的土地,兵精粮多,足以成就一番事业。

曹操从江陵出发,将要顺长江东下。诸葛亮对刘备说:“形势危急,我请求奉命去向孙将军求救。”于是他就和鲁肃一起去见孙权。

诸葛亮在柴桑见到孙权,对孙权说:“天下大乱,将军在长江以东起兵,刘备在汉水以南召集部众,与曹操共同争夺天下。现在,曹操基本已经消灭北方的主要强敌,接着南下攻破荆州,威震四海。

在曹操大军面前,英雄无用武之地,所以刘备逃到这里,希望将军量力来加以安排。如果将军能以江东的人马,与占据中原的曹操相抗衡,不如及早与操断绝关系;如果不能,为什么不早点解除武装,向他称臣?现在,将军表面上服从朝廷,而心中犹豫不决,事情已到危急关头而不果断处理,大祸马上就要临头了。”

孙权说:“***如像你说的那样,刘备为什么不服从曹操?”诸葛亮说:“田横,不过是齐国的壮士,还坚守节义,不肯屈辱投降;何况刘备是皇室后裔,英雄才略,举世无双,士大夫们对他的仰慕,如同流水归向大海。如果大事不成,这是天意,怎么能再居于曹操之下呢?”

孙权勃然大怒,说:“我不能把全部吴国故地和十万精兵拱手奉送,去受曹操的控制。我的主意已定!除刘备以外,没有能抵挡曹操的人,但刘备新近战败之后,怎么能担当这项重任呢?”诸葛亮说:“刘备的军队虽然在长坂大败,但现在陆续回来的战士和关羽的水军加起来有一万精兵,刘琦集结江夏郡的战士,也不下一万人。

曹操的军队远道而来,已经疲惫。听说在追赶刘备时,轻骑兵一天一夜奔驰三百余里,这正是所谓‘强弩射出的箭,到了力量已尽的时候,连鲁国生产的薄绸都穿不透’。逃成败的关键,就在于今天!”孙权听后非常高兴,就去与他的部属们商议。

《赤壁之战》原文+翻译

折冲尊俎 折冲:打退敌人的战车,指抵御敌人;尊俎:古代盛酒肉的器皿。原指诸侯国会盟的宴席上制胜对方。后泛指进行外交谈判。

折节下士 折节:屈己下人。屈己下人,尊重有见识有能力的人。

折槁振落 把枯树枝折断,把枯树叶摇下来。比喻轻易不费力。

折戟沉沙 戟:古代的一种兵器。折断了的戟沉没在泥沙里。形容失败惨重。

折节读书 折节:改变过去的志趣和行为。改变旧习,发愤读书。

折长补短 〖解释〗截取长的,补充短的。比喻用长处补短处。

折冲厌难 谓能压服困难,御敌致胜。

折冲御侮 语本《诗·大雅·绵》:“予曰有御侮”毛传:“武臣折冲曰御侮。”后用以谓抗击敌人。

折冲之臣 谓忠勇之臣。

折冲樽俎 在杯酒之间取得胜算,现亦指与各国进行外交谈判或以高明的谈判手段制胜对方

折鼎覆餗 见“折足覆餗”。

折箭为誓 折断箭以表示自己的决心和誓约。

折胶堕指 极言天气寒冷。

折矩周规 犹循规蹈矩。谓举止合乎法度。

折腰五斗 折腰:弯腰。五斗:五斗米。为五斗米而弯腰。比喻忍受屈辱。亦作“折腰升斗”。

折足覆餗 《易·系辞下》:“《易》曰:‘鼎折足,覆公餗,其形渥,凶。’言不胜其任也。”餗,鼎内食物。后以“折足覆餗”比喻力不能胜任,必至败事。

折而族之 推翻他,而且杀他的家族。

折节待士 〖解释〗指屈己待人。

折臂三公

《赤壁之战》原文如下:

初,鲁肃闻刘表卒,言于孙权曰:“荆州与国邻接,江山险固,沃野万里,士民殷富,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今刘表新亡,二子不协,军中诸将,各有彼此。刘备天下枭雄,与操有隙,寄寓于表,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

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安,与结盟好;如有离违,宜别图之,以济大事。肃请得奉命吊表二子,并慰劳其军中用事者,及说备使抚表众,同心一意,共治曹操,备必喜而从命。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也。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权即遣肃行。到夏口,闻操已向荆州,晨夜兼道,比至南郡,而琮已降,备南走,肃径迎之,与备会于当阳长坂。

肃宣权旨,论天下事势,致殷勤之意,且问备曰:“豫州今欲何至?”备曰:“与苍梧太守吴巨有旧,欲往投之。”肃曰:“孙讨虏聪明仁惠,敬贤礼士,江表英豪咸归附之,已据有六郡,兵精粮多,足以立事。今为君计,莫若遣腹心自结于东,以共济世业。而欲投吴巨,巨是凡人,偏在远群郡,行将为人所并,岂足托乎!”备甚悦。

肃又谓诸葛亮曰:“我,子瑜友也。”即共定交。子瑜者,亮兄瑾也,避乱江东,为孙权长史。备用肃计,进住鄂县之樊篱口。?曹操自江陵将顺江东下,诸葛亮谓刘备曰:“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遂与鲁肃俱诣孙权。

亮见权于柴桑,说权曰:“海内大乱,将军起兵江东,刘豫州收众汉南,与曹操共争天下。今操芟夷大难,略已平矣,遂破荆州,威震四海。英雄无用武之地,故豫州遁逃至此,愿将军量力而处之!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若不能,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今将军外托服从之名而内怀犹豫之计,事急而不断,祸至无日矣!”

权曰:“苟如君言,刘豫州何不遂事之乎?”亮曰:“田横,齐之壮士耳,犹守义不辱;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慕仰,若水之归海。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安能复为之下乎!”权勃然曰:“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吾计决矣!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然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

亮曰:“豫州军虽败于长坂,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刘琦合江夏战士亦不下万人。曹操之众远来疲散,闻追豫州,轻骑一百一夜行三百余里,此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者也,故兵法忌之,曰‘必蹶上将军’。且北方之人,不习水战;又,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非心服也。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与豫州协规同力,破操军必矣。操军破,必北还;如此则荆、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矣。成败之机,在于今日!”权大悦,与其群下谋之。

是时曹操遗权书曰:“近著奉辞伐罪,旌麾南指,刘琮束手。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权以示群下,莫不响震失色。长史张昭等曰:“曹公,豺虎也,挟天子以征四方,动以朝廷为辞,今日拒之,事更不顺。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今操得荆州,奄有其他,刘表治水军,蒙冲斗舰乃以千数,操悉浮以沿江,兼有步兵,水陆俱下,此为长江之险已与我共之矣。而势力众寡又不可论。愚谓大计不如迎之。”鲁肃独不言。

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权知其意,执肃手曰:“卿欲何言?”肃曰:“向察众人之议,专欲误将军,不足与图大事。今肃可迎操耳,如将军不可也。何以言之?今肃迎操,操当以肃还付乡党,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乘犊车,从吏卒,交游士林,累官故不失州郡也。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乎?愿早定大计,莫用众人之也!”权叹息曰:“诸人持议,甚失孤望。今卿廓开大计,正与孤同。”

时周瑜受使至番阳,肃劝权召瑜还。瑜至,谓权曰:“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将军以神武雄才,兼仗父兄之烈,割据江东,地方数千里,兵精足用,英雄乐业,当横行天下,为汉家除残去秽;况操自送死,而可迎之邪?请为将军筹之。今北土未平,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而操舍鞍马,仗舟楫,与吴、越争衡。今又盛寒,马无稿草。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不习水土,必生疾病。此数者用兵之患也,而操皆冒行之。将军禽操,宜在今日。瑜请得精兵数万人,进住夏口,保为将军破之!”

权曰:“老贼欲废汉自立久矣,徒忌二袁、吕布、刘表与孤耳;今数雄已灭,惟孤尚存。孤与老贼势不两立,君言当击,甚与孤合,此天以君授孤也。”因拔刀斫前秦案,曰:“诸将吏敢复有言当迎操者,与此案同!”乃罢会。 是夜,瑜复见权曰:“诸人徒见操书言水步八十万而各恐慑,不复料其虚实,便开此议,甚无谓也。今以实校之,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且已久疲;所得表众亦极七八万耳,尚怀狐疑。夫以疲病之卒御狐疑之众,众数虽多,甚未足畏。瑜得精兵五万,自足制之,愿将军勿虑!”

权抚其背曰:“公瑾,卿言至此,甚合孤心。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挟持私虑,深失所望;独卿与子敬与孤同耳,此天以卿二人赞孤也!五万兵难卒合,已选三万人,船、粮、战具俱办。卿与子敬、程公便在前发,孤当续发人众,多载资粮,为卿后援。卿能办之者诚决,邂逅不如意,便还就孤,孤当与孟德决之。”遂以周瑜、程普为左右督,将兵与备并力逆操;以鲁肃为赞军校尉,助画方略。

进,与操遇于赤壁。 时操军众已有疾疫,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引次江北。瑜等在南岸,瑜部将黄盖曰:“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乃取蒙冲斗舰十艘,载燥荻枯柴,灌油其中,裹以帷幕,上建旌旗,豫备走舸,系于其尾。先以书遗操,诈云欲降。时东南风急,盖以十舰最著前,中江举帆,余船以次俱进。操军吏士皆出营立观,指言盖降。去北军二里余,同时发火,火烈风猛,船往如箭,烧尽北船,延及岸上营落。

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瑜等率轻锐继其后,雷鼓大震,北军大坏,操引军从华容道步走,遇泥泞,道不通,天又大风,悉使羸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羸兵为人马所蹈藉,陷泥中,死者甚众。刘备、周瑜水陆并进,追操至南郡。时操军兼以饥疫,死者太半。操乃留征南将军曹仁、横野将军徐晃守江陵,折冲将军乐进守襄阳,引军北还。

《赤壁之战》的翻译如下:

当初,鲁肃听说刘表死了,对孙权说:“荆州与我们邻接,山川险要、坚固,土地广阔、肥沃,人民殷实富足,如果能占有它,这正是开创帝王大业的凭借。现在刘表刚死,他的两个儿子不和,军队里的各位将领,有的拥护这个,有的拥护那个。

刘备是天下的杰出人物,跟曹操有仇怨,寄居在刘表那里,刘表畏忌他的才能,没有能够重用他,如果刘备同刘表手下人团结一心,上下一致,那么我们就应该安抚他们,跟他们结盟友好;如果他们不同心协力,就应该另作打算,以成就帝王的大业。

我希望能够奉命去慰问刘表的两个儿子,并慰劳军中掌权的人,并且劝说刘备,使他安抚刘表的部下,同心一意,共同对付曹操。刘备一定会高兴地接受我们的意见。如果这件事能够圆满成功,天下大势就可以定下来了。现在不赶快前往,恐怕被曹操抢在前头。”

孙权立即派鲁肃前往。鲁肃到了夏口,听说曹操已向荆州进军,就日夜兼程,等到到达南郡时,刘琮已投降曹操,刘备向南逃走,鲁肃直接去找刘备,和刘备在当阳长坂坡相会。

鲁肃传达孙权的意旨,谈论天下形势,表示真挚恳切的心意,并且问刘备说:“豫州您准备到哪里去?”刘备说:“我和苍梧太守吴巨有交情,打算去投奔他。”

鲁肃说:“孙讨虏将军聪明仁惠,尊敬贤者,礼遇士人,江南的英雄豪杰都归附他,已经占据六个州郡,兵精粮多,足够使大事成立。现在为您打算,最好派遣亲信的人主动和东吴结交,从而建立流传后世的功业。您却准备投奔吴巨,吴巨是个平常人,偏僻地处在远处的州郡,即将被人吞并,哪里能够依靠呢!”刘备很高兴。

鲁肃又对诸葛亮说:“我是子瑜的朋友。”两人当即结下了交情。子瑜是诸葛亮的哥哥诸葛谨,因躲避战乱来到江东,现任孙权的长史。刘备***用了鲁肃的计策,进兵驻扎在鄂县的樊口。

曹操从江陵将要顺江东下,诸葛亮对刘备说:“事情很紧急了,请让我奉命向孙将军求救。”就跟着鲁肃一起到孙权那里去。诸葛亮在柴桑会见了孙权,劝孙权说:“现在天下大乱,将军您在江东起兵,刘豫州在汉南招收人马,与曹操共同争夺天下。现在曹操已经消除了几个大患,局面大致平定了,于是大破荆州,威势震动全国。

英雄没有用武之地,所以刘豫州才逃到这里,希望将军估计自己的力量来对付这个局面。***如果然能以吴越的人马同曹操的力量相对抗,不如趁早同他断绝关系;***若不能,为什么不停止军事行动,捆起铠甲,面向北面称臣去侍奉他呢!现在将军表面上***托服从的名义,内心抱着迟疑不决的想法,事情紧迫而不能决断,大祸临头没有几天了!”

孙权说:“如果像您所说的,刘豫州为什么不就去侍奉曹操呢?”诸葛亮说:“田横,不过是齐国的一个壮士罢了,尚能坚守节义,不肯屈服受辱;何况刘豫州是汉朝王室的后代,英明才智超过当代所有的人,许多人爱戴拥护他,好像水流归大海一样。如果事业不能成功,这只是天意,怎么能够再做曹操的下属呢?”

孙权恼怒地说:“我不能用整个儿的吴地,十万军队,受别人控制,我的主意定了!除了刘豫州没有一个能和我一齐抵挡曹操的人。然而,刘豫州刚打了败仗,怎么能顶住这场灾难呢?”

诸葛亮说:“刘豫州的军队虽然在长坂坡打了败仗,可是现在归队的士兵以及关羽率领的水军精兵还有一万人,刘琦收集江夏的士兵也不少于一万人。曹操的军队远道而来已经疲劳不堪,听说追赶刘豫州时,轻装的骑兵一天一夜要走三百多里,这就是常说的:‘强弓所发的箭,飞到末尾,它的力量连鲁国的薄绢也穿不透’啊。

所以兵法上忌讳这种情况,说‘一定使主帅遭到挫败’。况且北方来的士兵不习惯在水上作战,再加上荆州的老百姓归附曹操的,只是受到武力的胁迫罢了,并不是真心的降服。现在将军果真能派勇猛的大将统帅几万军队,和刘豫州共同谋划,同心合力,打败曹操的军队是肯定无疑的。

曹操的军队被打败了,一定退还北方去;这样荆州和吴国的势力就会增强,三分天下的局面就形成了。成功和失败的关键,就在今天!”孙权非常高兴,跟他手下的臣子商量这件事。

这时候,曹操送给孙权一封信说:“近来,我奉皇帝的命令讨伐有罪的人,向南进军,刘琮投降了。现在训练了八十万水军,正要同将军在东吴一起打猎。”孙权把曹操的信给手下臣子们看,没有一个不像被巨大声响所震动吓得变了脸色。

长史张昭等人说:“曹操是豺狼虎豹,他挟持皇帝到处攻打,动不动就以朝廷的名义作借口,今天抗拒他,事情不顺乎道理。况且将军可以抗拒曹操的优势是长江;现在曹操已经取得了荆州,全部占领这个地方,刘表训练的水军,大小战船多到上千艘,曹操把这些战船全部沿江摆开,同时还有步兵,水陆齐下,这就是长江天险已经和我们共有了。

而军事实力的大小,又是无法与他相比,我们认为万全之计不如欢迎他。”只有鲁肃不说话。孙权起身去厕所,鲁肃追到廊檐下。孙权知道他的用意,拉着他的手说:“您想要说什么?”鲁肃说:“我刚才仔细分析大家的议论,他们的主张只会耽误您,不值得同他们谋划国家大事。

现在我鲁肃可以投降曹操,像将军您却不可以。凭什么这样说呢?如果我鲁肃投降了曹操,曹操会把我送回故乡,评定我的名望地位,还不至于失去下曹从事这样的小官,坐着牛车,带着吏卒,跟士大夫们交往,一步一步地升官,仍旧不会失去州郡长官的职位。

将军您投降曹操,想要得到什么结局呢?希望您早定大计,不要***纳那些人的意见啊!”孙权感叹地说:“那些人所持的意见,使我非常失望。现在您阐明的正确方针,正和我的想法一样。”

当时周瑜接受使命到了番阳,鲁肃劝告孙权召周瑜回来。周瑜回来,对孙权说:“曹操***托汉朝宰相的名义,他的实质是汉朝的奸贼。将军您凭着超人的武略和杰出的才干,又依靠父兄的功业,占据江东一带,土地纵横数千里,军队精锐,物质充足,英雄乐意效力,应当驰骋天下,替汉朝翦除残暴,去掉污秽;何况曹操是自己来送死,怎么可以去投降他呢?

请让我为将军具体分析一下这件事。现在北方还没有平定,马超、韩遂还在函谷关以西,是曹操的后患;而曹操放弃骑兵,依靠水军和东吴比高低。现在又是严寒的天气,战马没有稿草饲料。驱赶中原地区的士兵远道跋涉来到江湖地带,不服水土,一定会生疾病。这几件事都是用兵时最忌讳的,可是曹操却冒失地这样做。将军捉拿曹操,应该就在今天。我请求得到精锐军队几万人,进军驻到夏口。一定替将军打败曹操。”

孙权说:“曹操这个老贼想废掉汉朝皇帝而自立为皇帝已经很久了,只是顾忌二袁、吕布、刘表和我罢了;现在那几位英雄已经灭亡,只有我还在。我和老贼势不两立,您说应该抗击他,同我的意见很相合,这是老天把您赐给我啊!”于是拔刀砍面前放置奏章文书的矮桌,说:“各位文武官员敢有再说应该投降曹操的,就和这桌子一样!”

于是就散会了。这天夜里,周瑜又去见孙权说:“人们只看到曹操信上说水军和步兵有八十万就一个个吓住了,不再去估计它的真***,便提出这种投降的主张,是很没有道理的。现在按照实际情况核对它,他所率领的中原军队不过十五六万,并且久已疲惫。

他所得到的刘表的军队,最多也不过七八万而已,还抱着犹豫的心理。用疲乏劳累的军队,控制犹豫不定的降兵,人数虽然多,也是很不值得害怕的。我能有精兵五万,就完全能制服他,希望将军不必忧虑!”

孙权拍着周瑜的背说:“公瑾,您说到这里,非常合我的心意。子布、元表这些人各人只顾自己的妻子儿女,怀着自私的打算,很使我失望;只有您和子敬与我同心同德,这是老天让你们两人来***我的呀!五万精兵难以一下子***起来,已经选好三万人,船只、粮草、战斗武器都已经准备好了。

您和子敬、程公便可先出发,我一定继续调派军队,多多装载物资和粮草,作为你们的后援。您能对付就同他决战,万一遇到战事不利,就回到我这里来。我当和曹孟德决一死战。”于是以周瑜、程普为正副统帅,率领部队同刘备共同抵挡曹操,并派鲁肃担任赞军校尉,协助谋划作战的策略。进军,与曹操的军队在赤壁相遇。

这时曹操的军队已经感染了疾病,刚开始交战,曹军失利,退却驻扎在长江北岸。周瑜等驻扎在南岸。周瑜部将黄盖说:“现在敌众我寡,很难同他们坚持长久,曹军并连战船,首尾相接,可用火攻使他们败逃。”

于是就用十艘蒙冲斗舰,装满干燥苇荻和枯柴,把油浇灌在里面,外面用帐幕包起来,上面插上旗帜,预先准备好轻快的小船,连结在战船的尾部。先送信给曹操,***说要投降。当时东南风刮得很急,黄盖把十艘战船放在最前面,到了江心,挂起风帆,其余各船按次序前进。曹操军中的士兵和军官都走出军营站着观看,指点着,谈论着黄盖来投降了。

距离曹军二里多远的时候,各船同时点火,火烈风猛,船走如箭,把北面曹军的船全烧光了,还蔓延到岸上的军营。一会儿,烟雾和火焰布满天空,曹操的人马烧死淹死的很多。周瑜等率领轻装的精锐部队紧跟在后面,擂起战鼓,大举进攻,曹军大败。

曹操带领败兵从通往华容县的陆路步行逃跑,遇上烂泥,道路通不过,天又刮着大风,曹操就命令体弱的士兵都去背草填路,骑兵才得以通过。那些体弱的士兵被人马践踏,陷在泥中,死掉的很多。

刘备、周瑜从水陆两路同时并进,追击曹军,一直到了南郡。当时,曹操的军队还加饥饿和疾病,死亡的有一大半。曹操于是留下征南将军曹仁、横野将军徐晃守卫江陵,折冲将军乐进守卫襄阳,自己带领军队回北方了。

扩展资料:

《赤壁之战》的背景:

刘琮束手

曹操在平定北方之后,于建安十三年(208年)正月回到邺城后,立即开始了向南用兵的军事上和政治上的准备:

1、于邺凿玄武池以练水军;2、派遣张辽、于禁、乐进等驻兵许都以南,准备南征;3、令马腾及其家属迁至邺,做了实际上的人质,以减轻西北方向的威胁;4、罢三公官,置丞相、御史大夫,自任丞相,进一步巩固了他的统治地位;5、以罪名杀了数次戏侮及反对自己的孔融,以维护自己的权威。

同年七月,曹操挥军南下,八月,荆州刘表病死,蔡瑁、张允等就拥立刘琮继任荆州牧。曹操接受了荀彧的意见,先抄捷径轻装前进,疾趋至宛、叶。

九月,曹操到达新野。曹操南下的消息,依附刘表、屯兵樊城的刘备一直不知道,直至曹军到达宛的附近时才发现:而刘琮已向曹操投降,却不敢告诉刘备,刘备发现状况,于是派亲近询问刘琮,这时刘琮才派宋忠告知刘备,刘备既惊骇又颇气愤,只好立即弃樊南逃。

长坂坡激战

曹操知道江陵贮有军用物资,恐怕刘备先到,占据江陵,就留下辎重,轻装前进。到襄阳后,听说刘备已经过去,曹操亲自率领五千名精锐骑兵急速追赶,一天一夜跑了三百余里,在当阳县的长坂追上刘备。

刘备抛下妻子及儿子,与诸葛亮、张飞、赵云等数十人骑马逃走,曹操俘获了大量的人马辎重。张飞率领二十名骑兵断后,他据守河岸,拆去桥梁,模握长矛,怒目而视,对曹军大喊道:“我就是张翼德,有谁敢来决一死战!”曹军不敢逼近,刘备得以顺利逃亡。

曹操进军江陵,任命刘琮为青州刺史,封为列侯,连同蒯越等人,被封为侯爵的一共有十五人。曹操下令从狱中释放韩嵩,用朋友的礼节来接待他,让韩嵩评价荆州人士的优劣,都加以提拔任用。任命韩嵩为大鸿胪,蒯越为光禄勋,刘先为尚书,邓羲为侍中。

孙刘联盟

江东孙权在鲁肃的建议下,派鲁肃到夏口窥探虚实,鲁肃抵达后,听说曹操大军已向荆州进发,便日夜兼程前往,等他到达南郡时,刘琮已经投降曹操,刘备已经向南撤退。鲁肃便直接去见刘备,在当阳的长坂与他相会。

鲁肃传达了孙权的意图,与刘备讨论天下大事,对刘备表示诚恳的关心。并且询问刘备说:“刘豫州,如今您打算到什么地方去?”刘备说:“苍梧郡太守吴巨是我的老朋友,打算去投奔他。”鲁肃说:“孙将军聪明仁惠,敬重与优待贤能之士,江南的英雄豪杰都归附于他。现在已占有六郡的土地,兵精粮多,足以成就一番事业。

曹操从江陵出发,将要顺长江东下。诸葛亮对刘备说:“形势危急,我请求奉命去向孙将军求救。”于是他就和鲁肃一起去见孙权。

诸葛亮在柴桑见到孙权,对孙权说:“天下大乱,将军在长江以东起兵,刘备在汉水以南召集部众,与曹操共同争夺天下。现在,曹操基本已经消灭北方的主要强敌,接着南下攻破荆州,威震四海。

在曹操大军面前,英雄无用武之地,所以刘备逃到这里,希望将军量力来加以安排。如果将军能以江东的人马,与占据中原的曹操相抗衡,不如及早与操断绝关系;如果不能,为什么不早点解除武装,向他称臣?现在,将军表面上服从朝廷,而心中犹豫不决,事情已到危急关头而不果断处理,大祸马上就要临头了。”

孙权说:“***如像你说的那样,刘备为什么不服从曹操?”诸葛亮说:“田横,不过是齐国的壮士,还坚守节义,不肯屈辱投降;何况刘备是皇室后裔,英雄才略,举世无双,士大夫们对他的仰慕,如同流水归向大海。如果大事不成,这是天意,怎么能再居于曹操之下呢?”

孙权勃然大怒,说:“我不能把全部吴国故地和十万精兵拱手奉送,去受曹操的控制。我的主意已定!除刘备以外,没有能抵挡曹操的人,但刘备新近战败之后,怎么能担当这项重任呢?”诸葛亮说:“刘备的军队虽然在长坂大败,但现在陆续回来的战士和关羽的水军加起来有一万精兵,刘琦集结江夏郡的战士,也不下一万人。

曹操的军队远道而来,已经疲惫。听说在追赶刘备时,轻骑兵一天一夜奔驰三百余里,这正是所谓‘强弩射出的箭,到了力量已尽的时候,连鲁国生产的薄绸都穿不透’。逃成败的关键,就在于今天!”孙权听后非常高兴,就去与他的部属们商议。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赤壁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