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更半夜是什么时间,深更半夜是什么时辰

tamoadmin 成语排行 2024-06-22 0
  1. 古代时辰对照表
  2. 十二时晨代表的时间段及名称分别是?
  3. 很久以前的古代“五更天”的“五更”是对应哪个时间点和哪五更?
  4. 一夜有五更,那么一更在几点呢?
  5. 半夜是几点到几点钟

古代的一更到五更分别是今天的:?一更天:戌时 19:00 - 21:00;二更天:亥时 21:00 - 23:00;三更天:子时 23:00 - 01:00;四更天:丑时 01:00 - 03:00;五更天:寅时? 03:00?-?05:00。

古代的十二时辰制。

时辰是古代计时单位,古代人把一天划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相等于现在的两小时。相传是根据十二生肖中的动物的出没时间来命名各个时辰。

深更半夜是什么时间,深更半夜是什么时辰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十二时辰在西周时就已使用。汉代命名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又用十二地支来表示,以夜半二十三点至一点为子时,一至三点为丑时,三至五点为寅时,依次递推。

扩展资料

十二个时辰与养生

子时——睡觉保护阳气

半夜11点到凌晨1点的时候叫子时,这个时候是一天当中太极生命钟的阴极,按照阴阳消长的规律,这个时候阴气是最重的,而阴是主睡眠的,那么我们就要遵从这个阴阳的消长规律,在这个时候我们要处于熟睡的状态。大家注意,不是这个时候我们才上床,而是这个时候我们应该已经处在熟睡状态了。那么什么时候该上床呢?应该在10点半左右。

子时的时候,是胆经值班。胆气在一阳生的时候,是刚刚长出来的阳气,还很微弱,我们要特别保护这个阳气,应该怎么保护呢?最好用睡觉来保护,所以夜半的时候,我们就不要再去跳啊唱啊的,而应该睡觉。这时候要开始养阳气,而养阳气要从它微小的时候就要保护它。

丑时——肝经造血时间

丑时是凌晨1点到凌晨3点的时候,是肝经值班。肝经是主生发的,这个时候的阳气比胆经值班的时候要生得大一点了。肝脏要解毒、要造血,就是在这个时候进行,所以半夜里,千万别去酗酒,千万别沉迷于游戏了。这个时候人体得休息,肝还要工作。有肝病的人多是爱熬夜的人,因为半夜肝要造血、要解毒,如果不给它喘息的机会,自然就容易发病。

寅时——号脉的最好时机

夜里3点到夜里5点是什么时候呢?这时候叫做平旦。因为此时天气要开始平衡了,阴阳开始平衡了。此时肺经值班。此时,天刚刚亮,这时候中医号脉是最准的时候。我们可以看你的脉硬不硬,脉硬呢,40岁以上的人要考虑是否得了高血压;二三十岁的如果脉紧,可能是工作压力太大,还可能是有焦虑症。又紧又硬的脉叫做弦脉,如果是弦脉就要考虑你是不是有高血脂、动脉硬化了。

卯时——空腹喝水,排出毒素

卯时是大肠值班的时候,它是早上5到7点钟。12时辰养生有个重点,就是卯时起床后要喝一杯空腹水,有便秘的人这样做就可以帮助你减轻便秘。因为大肠在此时精气开始旺盛,大肠一鼓动,再加上你的水的帮助,大便就下来了,就能帮助你解毒。要知道大便里的毒占人体所有毒的50%。卯时气血流注于大肠经,卯时在天地之象代表天门开,代表二月,万物因阳气的生发冒地而出,故是排便的最佳时机。中医认为“肺与大肠相表里”,寅时肺气实了,卯时才能正常地大便。

辰时——早餐营养要均衡

到辰时的时候,是胃经值班了。这个时候是7到9点,7点钟我们要吃早饭了,而这个时候是胃经值班,所以,胃在此时是最容易接纳食物的。早餐一定要有动物蛋白,要有一味荤,比如说你咸菜就泡饭就不行,得加上一点有动物蛋白的东西,要有一点肉,或者鸡蛋。

巳时——工作学习的第一个黄金时间

接下去上午9到11点是巳时,这时是脾经值班的时候。脾经是主消化的,这个时候,它要吸收营养。而这个时候也是大脑最具活力的时候,是人的一天当中的第一黄金时间,是老人锻炼身体的最好时候,是上班族最出效率的时候,也是上学的人效率最高的时候。所以,我们必须吃好早饭,保证脾经有足够的营养吸收,这样,大脑才有能量应付日常的运转。

午时——睡好午觉养阳气

午时11点到下午1点的时候,是心经值班。这个时候大家要注意,心经值班的时候我们要吃午饭、睡午觉,因为按照太极阴阳气化规律,这个时候阳气最旺。《黄帝内经》说,阴是主内的,是主睡觉;阳是主外的,主苏醒。午时是阳气最盛的时候,我们吃完午饭稍事休息继续工作,这个时候也出效率。阳虚的人这个时候就要好好地睡上一觉,最养阳气。那么阳气不虚也不盛,正常的人怎么办呢?我们午时只需休息半小时到一小时,养养我们的心经。因为我们的心脏很累,除非你是身体很强的人,你可以不睡午觉,一般的话我们还是要睡午觉。睡午觉要平躺,这样可以让大脑和肝脏得到血液,有利于大脑养护。

《黄帝内经》有一句话,叫做“卧,则血归于肝”。你要平躺,这样血液才养肝。肝脏对人体有个重要的分布血液的作用,你睡午觉起来以后,肝脏就可以把血液输送到你的大脑,保证你的工作效率,所以午觉最好要平躺。平躺还有一个什么好处呢?就是保护你的颈椎、你的腰椎。人的骨架就像房子的柱梁,一天到晚地撑着身体,何其累也,所以你看年纪老的人,骨头的病就多。午睡躺下,颈椎可以得到休息,腰也可以歇一会儿,长此以往,你就不会得腰椎增生、颈椎病,也不会得坐骨神经痛等病,所以午时午休是很重要的。

未时——保护血管多喝水

午时过了以后,下午1点到下午3点,就到了未时,这时小肠经值班。小肠经把食物里的营养都吸收得差不多了,都送到了血液里边,血液里边就满满当当的,就像上下班时候街上的车,十分拥挤。这个时候我们必须要喝一杯空腹水,或者是茶也行,这是用来稀释你的血液。因为人体这个时候血液营养很高,很粘稠,所以要稀释血液,这样才能起到保护血管的作用。

申时——工作学习的第二个黄金时间

未时过了就到申时了。下午的3点到下午5点之间,大家要注意了,这是我们的第二个黄金时间。这个时候小肠经已经把中午饭的营养都送到大脑了,大脑这时候精力很好,要抓紧工作,提高效率。

酉时——预防肾病的最佳时期

那么到了酉时,也就是傍晚的5点到傍晚7点,这时候是肾经值班,我们要再喝一杯水。这一杯水非常重要,它可以帮我们把毒排掉,还可以清洗你的肾和膀胱,让我们不得肾结石,不得膀胱癌,不得肾炎。

戌时——工作学习的第三个黄金时间

再往下,到了戌时,也就是晚上的7点到9点,此时是心包经值班。心包经值班的时候呢,我们的心气比较顺了。这个时候是我们一天当中的第三个黄金段,这个时间你可以学习,可以去散步去锻炼身体。但是,当心包经值班时间快结束时,可能是你散步回来以后,你需要再喝一杯淡茶水或者是水,让你的血管保持通畅。

亥时——准备休息

然后就到了亥时,亥时就是晚上的9点到11点,这时候应该休息,准备睡觉,或者是夫妻融洽等等,这都是最佳时间。到10点半你就一定要上床了。到此为止,12时辰养生就全部介绍完了。它的规律就是要按照经络和脏腑,还有阴阳气化来进行养生。

时刻一一时晨分为上时刻,中时刻,下时刻:一个时刻是多长时间,上时刻为时晨的前40分钟,中时刻为时晨的中间40分钟,下时刻后面40分钟吗?这个我不知道求大神解答。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时辰

古代时辰对照表

更点———古代把晚上戌时作为一更,亥时作为二更,子时作为三,丑时为四,寅时为五更。 前半夜11时至1时为“子时”,***1时至3时为“丑时”,后半夜3时至5时为“寅时”,早上5时至7时为“卯时”,上午7时至9时为“辰时”,9时至11时为“巳时”,11时至下午1时为“午时”,中午1时至3时为“未时”,晚上7时至9时为“戌时”,9时至11时为“亥时”。 古代人用的时辰 时辰 1、十二时辰制。 西周时就已使用。汉代命名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又用十二地支来表示,以夜半二十三点至一点为子时,一至三点为丑时,三至五点为寅时,依次递推。 2、二十四时辰制。 宋以后把二十时辰中每个时辰平分为初、正两部分,这样,子初、子正、丑初、丑正.依次下去,恰为二十四时辰,同现在一天二十四小时时间一致。 3、十时辰制。 出现于先秦。昼夜各五分。据《隋书.天文志》,昼为朝、禺、中、晡、夕,夜为甲、乙、丙、丁、戊(后用五更来表示)。 4、五时辰制。 其名称为晨明、朏明、旦明、蚤(早)食、宴(晚)食、隅中、正中、少还、铺时、大还、高舂、下舂、县(悬)东、黄昏、定昏。参阅《淮南子.天文训》。 5、百刻制。 即把昼夜分成均衡的一百刻。其产生与漏刻的使用有关。可能起源于商代。汉时曾把它改造为百二十刻,南朝梁改为九十六刻、一百零八刻,几经反复,直至明末欧洲天文学知识传入才又提出九十六刻制的改革,清初定为正式的制度。 6、古代不一定具备严格的时间意义,而又常见常用的有关名称亦颇不少。 一般地说,日出时可称旦、早、朝、晨,日入时称夕、暮、晚。太阳正中时叫日中、正午、亭午,将近日中时叫隅中,偏西时叫昃、日昳。日入后是黄昏,黄昏后是人定,人定后是夜半(或叫夜分),夜半后是鸡鸣,鸡鸣后是昧旦、平明——这是天已亮的时间。古人一天两餐,上餐在日出后隅中前,这段时间就叫食时或早食;晚餐在日昃后日入前,这段时间叫晡时。 子时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北京时间23时至01时)。 丑时鸡鸣,又名荒鸡: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北京时间01时至03时)。 寅时平旦,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时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北京时间03时至05时)。 卯时日出,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指太阳刚刚露脸,冉冉初升的那段时间。(北京时间05时至07时)。 辰时食时,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时也就是吃早饭时间,(北京时间07时至09时)。 巳时隅中,又名日禺等:临近中午的时候称为隅中。(北京时间09 时至11时)。 午时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北京时间11时至13时)。 未时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阳偏西为日跌。(北京时间13时至15时)。 申时哺时,又名日铺、夕食等:(北京时间15食至17时)。 酉时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为太阳落山的时候。(北京时间17是至19时)。 戌时黄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时太阳已经落山,天将黑未黑。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故称黄昏。(北京时间19时至21时)。 亥时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时夜色已深,人们也已经停止活动,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静。(北京时间21时至23时)。 -- 时辰———十二地支纪一昼24小时为十二时辰: 前半夜11时至1时为“子时”,***1时至3时为“丑时”,后半夜3时至5时为“寅时”,早上5时至7时为“卯时”,上午7时至9时为“辰时”,9时至11时为“巳时”,11时至下午1时为“午时”,中午1时至3时为“未时”,晚上7时至9时为“戌时”,9时至11时为“亥时”。每个时辰各占两个钟头。可见“从巳时直杀到未时”相当于现在的“从上午9时直杀到下午3时”。 更点——古代把晚上戌时作为一更,亥时作为二更,子时作为三,丑时为四,寅时为五更。 把一夜分为五更,按更击鼓报时,又把每更分为五点。每更就是一个时辰,相当于现在的两个小时,即120分钟,所以每更里的每点只占24分钟。由此可见“四更造饭,五更开船”相当于现在的“后半夜1时至3时做饭,3时至5时开船”。“五更三点”相当于现在的早晨5时又72分钟,即6时12分,“三更四点”相当于现在的***1时又96分钟,即2时36分。 刻——古代用漏壶计时。 漏壶分播水壶和受水壶两部。播水壶分二至四层,均有小孔,可滴水,最后流入受水壶,受水壶里有立箭,箭上刻分100刻,箭随蓄水逐渐上升,露出刻数,以显示时间。而一昼夜24小时为100刻,即相当于现在的1440分钟。可见每刻相当于现在的14.4分钟。所以“午时三刻”相当于现在的中午1时43.2分

希望***纳

十二时晨代表的时间段及名称分别是?

古代时辰对照表参考如下:

子时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北京时间23时至01时)。

丑时鸡鸣,又名荒鸡: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北京时间01时至03时)。

寅时平旦,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时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北京时间03时至05时)。

卯时日出,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指太阳刚刚露脸,冉冉初升的那段时间。(北京时间05时至07时)。

辰时食时,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时也就是吃早饭时间,(北京时间07时至09时)。

巳时隅中,又名日禺等:临近中午的时候称为隅中。(北京时间09 时至11时)。

午时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北京时间11时至13时)。

未时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阳偏西为日跌。(北京时间13时至15时)。

申时哺时,又名日铺、夕食等:(北京时间15时至17时)。

酉时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为太阳落山的时候。(北京时间17时至19时)。

戌时黄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时太阳已经落山,天将黑未黑。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故称黄昏。(北京时间19时至21时)。

亥时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时夜色已深,人们也已经停止活动,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静。(北京时间21时至23时)。

扩展资料

十二时辰无病法

1、亥时(晚9~11时),为三焦经当令。

古人严格遵循“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习惯,从具体入睡时间来看,亥时被认为最佳。亥时自汉代被称为“人定”时分,人定即人静,也即21时-23时之间,东汉末年的《孔雀东南飞》就有“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之语。

传统中医认为亥时三焦经旺,三焦是六腑中最大的腑, 具有主持诸气、通调水道的作用,亥时三焦通百脉。人如果在此时睡觉,百脉可以得到休息,对身体十分有益。

如今的现代人生活节奏快,要在晚上21点就睡觉,难度恐怕相当大,但再晚也不能晚过23点。因为23点为子时,此时胆经旺。中医理论认为,“胆为中正之官,五脏六腑取决于胆。”胆又为少阳,“少阳不升,天下不明”。即此时不睡觉,第二天就没得少阳之气升起,人就没有精神。

2、子时(子夜11~凌晨1时),胆经当令。

这段时间正是中医养生***别强调的“子觉”时间。《黄帝内经》里,“凡是十一藏取决于胆”讲的就是人体内有11个脏器都依赖胆经的功能支持,因此要有足够优质的睡眠以保胆经获得充足的能量。

3、丑时(凌晨1时~3时)为肝经当令。

静心养气是最好的保肝方法。要特别指出的是,某些年轻一族如在这个时间喝酒,将会对肝造成极大的损伤。

4、寅时(凌晨3时~5时),肺经当令。

按照中医理论,寅时是人体阳气的开始,也是人体气血从静变为动的开始,必须要有深度睡眠,最怕有人打扰。

5、卯时(早晨5~7时),大肠经当令。

早起不贪睡,晨起首先活动四肢筋骨,打太极拳,叩齿摩面或双手扣后脑,做“鸣天鼓”。

6、辰时(上午7~9时),胃经当令。

活动后喝一杯开水,用木梳梳发百遍,然后洗漱。早餐应该清淡,要吃饱。饭后可以百步走,但不宜做强度锻炼。

7、巳时(上午9~11时),脾经当令。

开窗通风后,可从事脑力活动,但要注意劳逸结合,让眼睛得到及时的休息。

8、午时(上午11时~午后1时),心经当令。

这是午餐时间,除要营养丰富,荤素搭配外,建议可以喝点汤,菜要少盐。酒可喝但不能醉。饭后宜睡半小时,不要过多。

9、未时(午后1~3时),小肠经当令。

午睡后可做少量和缓的运动,喝一杯茶。

10、申时(午后3~5时),膀胱经当令。

这是最好的学习时间,记忆力和判断力都很活跃。除用脑学习外,要注意多喝水。

11、酉时(午后5~7时),肾经当令。

这是肾虚者补肾的最好时机。晚饭宜吃少、清淡,可以喝点粥。

12、戌时(晚7~9时),心包经当令。

准备睡眠,睡前要静心养气,用冷水洗脸、温水刷牙、热水洗脚,睡宜***取右侧卧位。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时辰

很久以前的古代“五更天”的“五更”是对应哪个时间点和哪五更?

1、子时:23时至1时,夜半,又名子夜、中夜。

2、丑时:1时至3时,鸡鸣,又名荒鸡。

3、寅时:3时至5时,平旦,又称黎明、早晨、日旦。

4、卯时:5时至7时,日出,又名日始、破晓、旭日。

5、辰时:7时至9时,食时,又名早食。

6、巳时:9 时至11时,隅中,又名日禺等:临近中午的时候称为隅中。

7、午时:11时至13时,日中,又名日正、中午。

8、未时:13时至15时,日昳,又名日跌、日央。

9、申时:15时至17时,晡时,又名日铺、夕食。

10、酉时:17时至19时,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

11、戌时:19时至21时,黄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

12、亥时:21时至23时,人定,又名定昏。

扩展资料:

时辰是古代计时单位,古代人把一天划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相等于现在的两小时。相传是根据十二生肖中的动物的出没时间来命名各个时辰。

在中国古代,人们用“铜壶滴漏”的方法计时,把一昼夜分为十二时辰,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对应于今天的二十四小时。

半夜十一点到一点的时间为子时,一点到三点为丑时,三点到五点为寅时,其余的以此类推。古代的一个时辰相当于今天的两个小时,所以,当钟表刚刚传入中国时,就有人把一个时辰叫做“大时”,新时间的一个钟点叫做“小时”。

以后,随着钟表的普及,“大时”一词也就消失了,而“小时”却沿用至今。

百度百科——时辰

一夜有五更,那么一更在几点呢?

1、一更在戌初一刻,称黄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时太阳已经落山,天将黑未黑。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故称黄昏。这个时候,人还在活动着。对应现代时间19-21点。

2、二更在亥初三刻,名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时夜色已深,人们也已经停止活动,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静。对应现代时间21-23点。

3、三更在子时整(即子正,亦即00:00),名夜半,又名子夜、中夜等。这是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也是夜色最深重的一个时辰。这无疑是一夜中最为黑暗的时刻,这个时候黑暗足以吞噬一切。而传说中的鬼,便在这个时候出来活动了。对应现代时间23-1点。

4、四更在丑正二刻,名鸡鸣,又名荒鸡。虽说,三更过后天就应该慢慢变亮,但四更仍然属于黑夜,且是人睡得最沉的时候,于是在这伸手不见五指的夜里,就有贼人趁着这黑夜开始捣起了乱。所以四更也可称为是“狗盗”之时。对应现代时间1-3点

5、五更在寅正四刻,称平旦,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这个时候,鸡仍在打鸣,而人们也逐渐从睡梦中清醒,开始迎接新的一天。对应现代时间3-5点

扩展资料:

“更”是我们古代的计时单位,一更指的就是“2.4个小时”一晚上12个小时就是总共五更天,古代的时候家家户户是没有一个钟表的,依靠的就是当时打更的人,手持着一个铜锣,用一些木板来敲击铜锣面来发出声音,以提示咱们的古人作息。

古时候一更的铜锣敲响,就意味着无论是工作的人们还是上学的小孩子们,要停止工作和学习,准备回家吃饭了。

古时候还有一种说法是:“一更火,二更贼”意思就是,这如果家里养的鸡,您听到它在一更的时候叫,那么肯定是有地方发生火灾了,如果是这二更鸡叫了,肯定是这有贼出没。

古时候的人认为这个时间阴气最重,当然了这可能是那时候的古人的一些迷信的说法。所以说三更鬼。四更的时间指的是:凌晨的两点四十,是说那时候咱们人们睡得最熟,也就是贼最容易得手的时候。五更的时间是:四点四十八,这时候一般我们的鸡就要打鸣了。

百度百科-五更

半夜是几点到几点钟

五更。从19:00开始,每2个小时为一更,直到早上5点结束。

1、一更19:00 - 21:00在戌初一刻,称黄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时太阳已经落山,天将黑未黑。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故称黄昏。这个时候,人还在活动着。

2、二更21:00 - 23:00在亥初三刻,称名定昏等。此时夜色已深,人们也已经停止活动,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静。

3、三更23:00 - 01:00在子时整(即子正,亦即00:00),名夜半,又名子夜、中夜等。这是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也是夜色最深重的一个时辰。这无疑是一夜中最为黑暗的时刻,这个时候黑暗足以吞噬一切。

4、四更01:00 - 03:00在丑正二刻,名鸡鸣,又名荒鸡。虽说,三更过后天就应该慢慢变亮,但四更仍然属于黑夜,且是人睡得最沉的时候,于是在这伸手不见五指的夜里,就有贼人趁着这黑夜开始捣起了乱。所以四更也可称为是“狗盗”之时。

5、五更03:00 - 05:00在寅正四刻,称平旦,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这个时候,鸡仍在打鸣,而人们也逐渐从睡梦中清醒,开始迎接新的一天。

扩展资料

对后世的影响

尽管现今华族社会已经停用“更”这个计时单位,但现代华文里依然会使用从“更”衍生出来的计时单位。现今的华文经常会使用“黄昏”来代表一个地区的傍晚时份。

成语里代表夜深的“半夜三更”(或倒装成“三更半夜”)是从上述的“三更”演变出来的。“半夜三更”一词于元代作家马致远的杂剧《青衫泪》和元代作家王实甫的杂剧《西厢记》里首次出现。这句成语到现代依然被华族社会广泛使用。

百度百科-五更

半夜:凌晨1点到3点。丑时:鸡鸣,又名荒鸡、深夜: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北京时间01时至03时)。

夜的意思是晚上,半夜三更说明夜更深,在古代半夜是不允许老百姓私自外出的。那么,很多**中提到的半夜是几点到几点钟?

详细内容 01

西周开始,中国的历法逐渐稳定了一岁十二个月的概念。以日比作岁,也***用十二时辰划分一日、并将日期切分点(换日点)固定在夜半。

02

十二时辰的十二个时间节点(起点),为十二时。汉代命名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

03

随着人们工作、生活的多元化,逐渐词不达意,遂改用十二地支来表示,以晚上十一点为子时、凌晨一点丑时、凌晨三点寅时、早晨五点卯时、上午七点辰时、上午九点巳时、中午十一点午时、下午一点未时、下午三点申时、傍晚五点酉时、晚上七点戌时、晚上九点亥时。

04

一般地说,日出时可称旦、早、朝、晨,日入时称夕、暮、晚。太阳正中时叫日中、正午、亭午,将近日中时叫隅中,偏西时叫昃、日昳。

05

日入后是黄昏,黄昏后是人定,人定后是夜半(或叫夜分),夜半后是鸡鸣,鸡鸣后是昧旦、平明——这是天已亮的时间。古人一天两餐,上餐在日出后隅中前,这段时间就叫食时或早食;晚餐在日昃后日入前,这段时间叫晡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