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昂慷慨者稼轩不能过什么意思_激昂慷慨者,稼轩不能过什么意思

tamoadmin 成语典故 2024-06-22 0
  1. 陆游的经历
  2. 辛弃疾满江红中秋翻译
  3. 卜算子作者介绍
  4. 辛弃疾的生平与其《青玉案》的评析
  5. 云破奇峰涌帝青的意思
  6. 陆游《鹧鸪天·家住苍烟落照间》原文及翻译赏析

西 江 月

原文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激昂慷慨者稼轩不能过什么意思_激昂慷慨者,稼轩不能过什么意思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译文

明亮的月光惊起了枝头的喜鹊,清爽的夜风吹来了蝉儿的鸣叫。

稻花飘香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听得阵阵田蛙歌唱。

稀疏的星星刚还远挂天边,转眼滴滴细雨酒落山前。

过去的小客店还在村庙的树林旁,道路转过溪水的源头,它(指茅店)便忽然出现在眼前。

辛弃疾曾两次罢官,隐居在上饶(今属江西省)的带湖,前后将近二十年。这首词是词人在隐居时期里写的,词牌下原有小题:“夜行黄沙道中”。黄沙,就是黄沙岭,在上饶西部。词中描写农村夏夜的清新景色,抒发词人的闲适心情。

上片写的大约是前半夜的景象:明月初升,山林顿时变得明亮起来,惊动了在枝上栖息的山鹊和蝉;清风吹拂,把它们的叫声送到夜行人的耳中;田野间弥漫着稻花的香气,水中的青蛙不断地鸣叫;一路上都可以听到出来纳凉的人们在谈论着今年的丰收。词人在夜行中见到、听到这一切,他内心的喜悦是可想而知的。这些描写在艺术上也是很动人的。从一方面看,词人正是用农村夏夜里特有的声音——蝉鸣、鹊啼、蛙叫、人声来渲染欢乐的气氛;从另一方面看,这些声音又全都是从夜行人的听觉中反映出来的,他能清晰地听到这一切,反过来又表现了夏夜的寂静。这正是寓静于动的写法,能够引起读者丰富的想像。

下片写的是后半夜的景象:乌云骤起,月光消失,天边只剩下几颗暗淡的星,田野变得昏暗了;当词人走到山前时,雨点飘落下来,他知道骤雨将至,想要找个地方避雨。说来也巧,当他急急忙忙转过溪头时,一眼就看到了他过去曾经见过的那家茅店,依然在社林旁边。不用说,词人这时的心情是何等欣慰呀!

这首词上片写景其实是烘托,下片写避雨才是词人本意所在,也是词的意趣所在。在山野里夜行遇雨而又能找到避雨的地方,这种乐趣不是身历其境的人是不容易体会到的。

辛弃疾(1140~1207)

中国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1161年(宋绍兴三十一年),金海陵王完颜亮发动侵宋战争,金统治的华北地区人民纷纷起义,辛弃疾时年22岁,也聚众加入耿京起义军,任掌书记。次年,辛弃疾劝耿京归宋,并受命去南宋接洽归附事,返回时,耿京已被叛徒张安国所害。辛弃疾即率王世隆等,将已任知州的张安国俘获,并率反正士兵万人归来。初任江阴军签判,后著《御戎十论》,向宋***陈述宋金形势,要求备战抗金。乾道四年(1168),开始词的创作活动。淳熙四年(1177),任知江陵府、兼荆湖北路安抚使,成为封疆大吏,后历江西、湖南 安抚使等官。八年冬罢职,退居上饶城郊“带湖”的“稼轩”新居,从此以稼轩为号。在上饶一住10年,他把满腔爱国***以及南渡以来的无限感慨和义愤,全部寓寄在歌词中。淳熙十五年,第一本词集《稼轩词甲集》问世。辛词慷慨激昂,纵横驰骋,继承并发展了苏轼豪放派的词风,后人以苏辛并称。辛词多方面反映了错综复杂、激烈动荡的社会现实,表现了非凡的英雄气概和创造力,在中国文学史,特别是词史上占有特殊地位。绍熙三年(1192)至五年,他出任福建提刑、知福州兼福建安抚使等职,接着又罢官,不久自上饶移居铅山(今江西铅山东南)期思的瓢泉。嘉泰三年(1203)起知绍兴府兼浙东安抚使。年末,奉诏入朝。四年三月,出任镇江知府。登北固亭,赋《永遇乐》以抒怀,有句云:“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表达了老当益壮的战斗意志。然而次年夏天又被免职,返回铅山,不久病死。现存诗文数量较少,词则尚有630余首。后人进行辑佚补存,以邓广铭《稼轩词编年笺注》和《辛稼轩诗文钞存》、《稼轩长短句》最为完备。

回答者:丁点皮球黄哈达 - 高级经理 七级 10-25 20:19

提问者对于答案的评价:

都不错,但你的好一点点.谢谢.

评价已经被关闭 目前有 5 个人评价

60% (3) 不好

40% (2)

对最佳答案的评论

hao 好

评论者: 贴王007 - 魔法学徒 一级

评论者: zx2005zx - 魔法学徒 一级

其他回答共 2 条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山东已为金兵所占。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任职期间,***取积极措施,招集流亡,训练军队,奖励耕战,打击***豪强,注意安定民生。一生坚决主张抗金。在《美芹十论》、《九议》等奏疏中,具体分析当时的政治军事形势,对夸大金兵力量、鼓吹妥协投降的谬论,作了有力的驳斥;要求加强作战准备,鼓励士气,以恢复中原。他所提出的抗金建议,均未被***纳,并遭到主和派的打击,曾长期落职闲居江西上饶、铅山一带。晚年韩□(tuo1)胄当政,一度起用,不久病卒。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南宋上层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进行揭露和批判;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并称为“苏辛”。《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均有名。但部分作品也流露出抱负不能实现而产生的消极情绪。有《稼轩长短句》。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陆游的经历

赏析:这首词的上片写的是作者青年时期那段***般的出色经历。“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上句写作者年青时参加领导抗金义军,曾率领过上万人的队伍;下句写自己率领精锐锦衣骑兵渡江南来。

四句写义军军容之盛和南奔时的紧急战斗情况,用“拥”字、“飞”字表动作,从旌旗、军装、兵器上加以烘托,写得如火如荼,有声有色,极为饱满有力富有感染力。

扩展资料

全文内容:

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燕兵夜娖银胡?,汉箭朝飞金仆姑。

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译文:

当我年轻的时候,我指挥着成千上万的军队和旗帜。士兵们穿上鲜艳的外衣横渡长江南岸,英勇地杀死敌人,冲破敌人的包围。敌军士兵当心警惕的防卫,晚上在空荡的箭袋中睡觉。我军的勇气倍增,箭尖也变尖了。清晨,我们把箭射向敌人的巢穴。

回想过去,艰难而颠簸的潮汐,叹息今天,不禁抱怨。即使春风可以把世界上的一切染成绿色,也不可能染黑。我别无选择,只能返回东方学习树木和草。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鹧鸪天·壮岁旌旗拥万夫》

辛弃疾满江红中秋翻译

陆游的生平和创作道路

一、陆游的生平

陆游是南宋最杰出的诗人,他的生活经历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125-1170)为读书学诗、科举失意、初仕罢归时期。家庭良好的爱国教育;与唐琬的婚姻悲剧;复试被黜的原因。

第二阶段(1170-1189)为入蜀从军、东归宦游、再遭免职时期。南郑前线的军营生活;入范成大幕府的诗酒生活。

第三阶段(1190-1210)为退居山阴时期,除一度入朝主持修史外,一直闲居在家。

二、陆游的创作道路

陆游的诗歌创作道路与其生活经历密切相关,也可分为三个时期:

1. 四十五岁之前为初期,此期的创作受江西诗派的影响较大,曾几、吕本中的爱国精神和诗法技巧都给他以很大的教益,其诗歌的爱国主义基调已初步奠定,但视野还不够广阔,同时偏重形式技巧,以“藻绘”为工,尚未形成自己的创作个性。

2. 四十六岁至六十五岁为中期,是陆诗创作臻于成熟的关键时期,也是他创作最为辉煌的高峰期。火热的前线生活为诗人的爱国诗歌创作开辟了崭新的天地,频繁的迁徙使其眼界和心胸都随之大开,他的诗风逐渐跨越了江西诗派的藩篱,形成了博大宏肆、雄浑苍劲的主导风格,这是陆游创作中具有本质性的变化。

3. 六十六岁至去世为晚期,陆诗的内容和风格较之以前又有所变化。自然风光、田园景物、农村生活成为诗中表现的主题,风格也趋于闲适自然、古朴平淡,但诗人的爱国热情始终不衰,仍在一定程度上保持着中期的主导风格。这二十年,诗人写了七千多首诗,是他创作的又一丰收期。

三、陆游的其他文学创作

1. 陆游是一个有多方面创作才能的作家,他不仅是伟大的爱国诗人,他的词和散文也有很高的成就。他是南宋杰出的爱国词人,和辛弃疾并称“辛陆”。其词的内容相当广泛,风格也多种多样,“其激昂慷慨者,稼轩(辛弃疾)不能过;飘逸高妙者,与陈简斋(陈与义)、朱希真(朱敦儒)相颉颃;流丽绵密者,欲出晏叔原(晏几道)、贺方回(贺铸)之上。”(刘克庄《后村诗话》)结合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来看,其词可大体分为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激昂慷慨、沉郁雄放的爱国词作,也是陆词中最突出的风格,此类词主要抒发作者建功立业的报国雄心及壮志未酬的感慨不平,表达了陆游强烈的爱国思想,代表作品有《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第二个方面是清雄旷达、恬淡飘逸的闲适词作,此类词多是晚年所作,反映了词人退居山阴后的隐逸心态,但词中也蕴藏着对现实的强烈不满及作者以孤高自许的坚贞节操,代表作品是咏物词《卜算子》(驿外断桥边);第三个方面是纤丽婉约、缠绵执着的爱情词作,显示出词人用情专一的高尚品格,代表作品是《钗头凤》(红酥手)。有《放翁词》(一称《渭南词》)传世。

2. 陆游的散文师法韩愈、曾巩,前人推为“南宋宗匠”,其文内容广泛,文体不一,大致可分为四类:第一类是史传散文,代表作品主要是《南唐书》,此书虽然是历史著作,但作者借史书义,张扬戮力同心、共纾国难,维护国家正统,仍然贯穿着爱国情感。第二类是笔记散文,代表作品主要是《老学庵笔记》,此书载轶闻、评时事、论人物,平允谨严,见解深刻,形式自由灵活,行文简短精练,既具有高度的学术、史料价值,也具有相当高的文学价值。第三类是游记散文,代表作品主要是《入蜀记》,生动地描绘了他入蜀途中所见所闻的壮丽山河、名胜古迹、风土人情,文情并茂,议论风生,行文雅洁,笔法自如,是有口皆碑的名作。第四类是传记散文,代表作品有《姚平仲小传》、《曾文清公墓志铭》,此类作品善于选择最有典型性的言行来点染人物神***,重点突出,事迹生动,语言雅健洗练,颇能打动人心。有《渭南文集》传世。

卜算子作者介绍

辛弃疾满江红中秋翻译如下:

一、白话译文

快快登上西楼吧,恐怕老天会放出浮云来遮蔽明月。要叫来美人,让她手按横笛,把优美的曲子吹奏得清脆激越。这是谁做就冰壶般清凉的世界?我最喜爱这玉斧修磨过月亮的时节。试问月里嫦娥,你孤单一人好受吗?想必你早就愁得头发花白。

筵席上美酒不断地斟满,玉杯端起来觉得滑腻,美人挥动长袖翩翩起舞,歌声中却掺杂着悲咽。可叹十次之中常有八九次,月儿被盼回了,却很快亏缺!但愿它像今夜一样永远团圆,我想人情也未必常常是离别。要把从前的离恨都化成欢乐,等到你回来相聚再互相倾诉。

二、作品原文

《满江红·中秋寄远》

快上西楼,怕天放、浮云遮月。但唤取、玉纤横管,一声吹裂。谁做冰壶凉世界,最怜玉斧修时节。问嫦娥、孤令有愁无?应华发。

云液满,琼杯滑。长袖起,清歌咽。叹十常八九,欲磨还缺。但愿长圆如此夜,人情未必看承别。把从前、离恨总成欢,归时说。

作品赏析和作者简介:

1、作品赏析

《满江红·中秋寄远》是南宋词人辛弃疾所写的一首词。这是一首中秋怀人的词,上片写赏月,以“快”、“怕”、“怜”等字领起,点急切之情,表爱月之心,并暗中感伤自己之幽独,下片先写赏月之宴之酒歌,后述赏月之人之叹之想,借月圆说团圆,情溢字里行间。

2、作者简介

辛弃疾(1140一1207),字幼安,号稼轩居土。历城(今山东济南)人。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曾任耿京军的掌书记,不久投归南宋。历任江阴签判,建康通判,江西提点刑狱,湖南、湖北转运使,湖南、江西安抚使等职。

四十二岁遭谗落职,退居江西信州,长达二十年之久,其间一度起为福建提点刑狱、福建安抚使。六十四岁再起为浙东安抚使、镇江知府,不久罢归。一生力主抗金北伐,并提出有关方略,均未被***纳。其词热情洋溢、慷慨激昂,富有爱国感情。

辛弃疾的生平与其《青玉案》的评析

陆游

陆游:(1125-1210)南宋诗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他始终坚持抗金,在仕途上不断受到当权派的排斥打击。中年入蜀抗金,军事生活丰富了他的文学内容,作品吐露出万丈光芒,成为杰出诗人。词作量不如诗篇巨大,但和诗同样贯穿了爱国主义精神,“气吞残虏”。

陆游,南宋大诗人。字务观,号放翁,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生当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中爱国思想的熏陶。绍兴中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即位,赐进士出身,曾任镇江隆兴通判。乾道六年(1170)入蜀,任夔州通判。乾道八年,入四川宣抚使王炎幕府,投身军旅生活。后官至宝章阁待制。 陆游在政治上,主张坚决抗战,充实军备,要求"赋 之事宜先富室,征税事宜覆大商",一直受到投降集团的压制。晚年退居家乡,但收复中原的信念始终不渝。一生创作诗歌很多,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抒发政治抱负,反映人民疾苦,批判当时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风格雄浑豪放,表现出渴望恢复国家统一的强烈爱国热情。《关山月》、《书愤》、《农家叹》、《示儿》等篇均为后世所传诵。抒写日常生活,也多清新之作。亦工词,杨慎谓其纤丽处似秦观,雄慨处似苏轼。但有些诗词流露出消极情绪。他初婚唐氏,《钗头凤》等,都真挚动人。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在母亲压迫下离异,其痛苦之情倾吐在部分诗词中,如《沈园》。

中国古代最伟大的爱国诗人陆游

中国有一首家喻户晓的古诗《示儿》。诗是这么写的,"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这首诗是一位父亲对儿子的临终遗嘱。诗中表达了一个行将去逝的老人至死都不忘因为外族的入侵而山河破碎的祖国,他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在祖国光复的那一天,告诉他胜利的消息。从这首诗中,人们可以感觉到一位老诗人在人生的弥留之际强烈的爱国之心。他就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爱国诗人之一陆游。

陆游是中国南宋诗人,生于公元1125年。陆游生活的时代,北方的少数民族***金国频频向宋朝发动战争,积贫积弱的宋朝丧失了大量国土,被迫不断向南迁移,人民生活在战乱和动荡之中。少年时代的陆游就不得不随着家人逃难,饱尝流离失所的痛苦。

陆游从小受到父亲强烈爱国思想的熏陶,很早就养成了忧国忧民、渴望国家重建的品格。为了实现自己报效祖国的理想,他特别注意学习兵书。20岁时,他在一首诗中写道,"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希望自己有一天能亲临战场、杀敌报国。然而直到四十多岁时,他才有机会在军中做一名军官,实现了自己多年的愿望。

不到一年的军中生活,在陆游的生活和创作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他身着戎装,来往于前线各地,抗敌将士的艰苦生活和爱国热情,极大地开拓了他的诗歌境界,豪迈而悲壮也成为他一生诗歌创作的基调。

作为一名杰出的诗人,陆游一生创作诗歌9300余首。这些诗中大多数都是与抗击侵略者的有关的。或者描写火热的军中生活,"失衣卧枕戈,睡觉身满霜",或者寄托自己对祖国前途命运的深切忧虑和自己空抱一腔报国热情的愁闷心情。

陆游的诗歌不仅始终贯注着炽烈的爱国热情,而且同情当时人民的疾苦。忧国和忧民的思想在他的作品里交织在一起。他在《太息》、《秋获歌》等诗篇里,揭露了官僚和豪强对下层人民的剥削,同时又真切地写出了下层人民勤劳、善良的优秀品质。

除了诗歌作品,陆游还创作了许多优秀的散文作品。这些作品有的记生活琐事,有的议论国计民生,有的叙述友人事迹,但都贯穿以爱国情感,有很强的感染力。

陆游一生饱经忧患,对普通人民所处的环境有充分的了解。他的作品在反映生活的深度和广度上,都达到了同代诗人难以企及的高度。

陆游丰富的创作实践对他以后的宋代文坛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但更为显著的,还在于他强烈执着的爱国主义精神方面。他的诗文作品,对遭受异族压迫的人民是莫大的精神鼓舞。每当民族的生死存亡关头,人们都会情不自禁地想起这位在自己85岁的生命历程中深切关注祖国命运的诗人。

云破奇峰涌帝青的意思

辛弃疾简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山东已为金兵所占。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任职期间,***取积极措施,招集流亡,训练军队,奖励耕战,打击***豪强,注意安定民生。一生坚决主张抗金。在《美芹十论》、《九议》等奏疏中,具体分析当时的政治军事形势,对夸大金兵力量、鼓吹妥协投降的谬论,作了有力的驳斥;要求加强作战准备,鼓励士气,以恢复中原。他所提出的抗金建议,均未被***纳,并遭到主和派的打击,曾长期落职闲居江西上饶、铅山一带。晚年一度起用,不久病卒。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南宋上层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进行揭露和批判;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并称为“苏辛”。《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均有名。但部分作品也流露出抱负不能实现而产生的消极情绪。有《稼轩长短句》。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辛弃疾生平大事记

(华中科技大学 徐汉明 编)

一一四○年(宋高宗赵构绍兴十年)一岁

五月十一日(公历五月二十八日)辛弃疾生于山东历城***闸。

[父辛文郁早年逝世,由祖父辛赞抚养。祖父在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县)做金国的县令,当辛弃疾到了读书年龄时也跟到谯县。亳州有个叫刘瞻的人,长于作田园诗,当地负有时名,辛弃疾拜他为师,与党怀英同学。]

一一五四年(宋绍兴二十四年)十五岁

由济南府保荐到燕京参加进士考试,考试虽然失败,但给了他一个观察敌情的机会。

一一五七年(宋绍兴二十七年)十八岁

第二次参加进士考试,借机更加了解了敌情。

一一六○年(宋绍兴三十年)二十一岁

祖父辛赞逝世至晚当在本年。

一一六一年(宋绍兴三十一年)二十二岁

在济南南部山区组织一支两千多人的队伍举行起义,后投归耿京起义军,委任为掌书记。

一一六二年(宋绍兴三十二年)二十三岁

正月,耿京派贾瑞、辛弃疾等人奉表南归,十八日到达建康(今南京市),当天被皇帝赵构召见,授辛弃疾右承务郎。

被召见之后回起义军营,途中得知叛徒张安国等人耿京投降金人,辛弃疾等带骑兵五十直闯有五万人的金营,活捉叛徒张安国交朝廷治罪。

南归后,任江阴签判,协助地方官处理政务。

一一***年(宋孝宗隆兴二年)二十五岁

江阴签判任满去职。

一一六五年(宋孝宗乾道元年)二十六岁

向孝宗赵眘奏进《美芹十论》。

任广德军通判。

一一六六年(宋孝宗乾道二年)二十七岁

任广德军通判。

一一六七年(宋孝宗乾道三年)二十八岁

任广德军通判。

一一六八年(宋孝宗乾道四年)二十九岁

任建康府通判。

与建康行宫留守史正志、军马钱粮总领叶衡及赵彦端、韩元吉、严焕等人来往,参与游从宴会,酬答唱和,开始歌词创作活动,确定了以后长短句的写作方向。

一一七○年(宋乾道六年)三十一岁

在延和殿受孝宗皇帝的召见,进奏《阻江为险须藉两淮》及《议练民兵守淮》两疏。

召对之后,调任司农寺主簿。

把收复大计写成《九议》给宰相虞允文。

与在朝中任职的张木式 、吕祖谦来往,相与游从。

一一七二年(宋乾道八年)三十三岁

春,由司农寺主簿调滁州(今安徽滁县)知州。因滁州连遭灾荒,人烟冷落,城郭萧条,居民逃荒在外。到任后,宽征薄赋,恢复市场,使荒陋的面貌很快改换过来。

把滁州新市场的一处建筑取名为繁雄馆。又修建奠枕楼为当地居民登临的场所。

有奏议上朝廷,论敌我形势,但得不到朝廷的反应。

一一七四年(宋淳熙元年)三十五岁

春,离开滁州,到建康留守叶衡幕中做了几个月的参议官。

秋,登建康赏心亭,写下了著名的词篇《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

秋冬之交,叶衡入朝为相,辛弃疾因叶衡的推荐而被皇帝召见,召见之后,便留在临安(今杭州)做仓部郎官。

一一七五年(宋淳熙二年)三十五岁

六月任江西提点刑狱,节制诸军,讨捕于四月起事的茶商赖文政。七月,离开临安到江西接任。经辛弃疾的策划和部署,赖文政亲身到辛弃疾处投降,被押到江州处以***。因灭茶商军有功,加秘阁修撰职名。

一一七六年(宋淳熙三年)三十七岁

秋冬之际,改任京西路转运判官,到襄阳就职。

一一七七年(宋淳熙四年)三十八岁

春,知江陵府兼湖北安抚使。冬,江陵驻军中的统制官率逢原纵容其部曲殴打当地百姓,辛弃疾上疏论奏此事,建议对横行的军人和统制官加以惩处,因率逢原在朝廷有得力的后台,奏章未被***纳,反以帅守与驻军不能协同为由,被调任隆兴府(今江西南昌)的知府兼江西安抚使。

一一七八年(宋淳熙五年)三十九岁

本年暮春被召往杭州做大理少卿。经吕祖谦介绍,与陈亮相识,成为好友。

下半年,被调任湖北转运副使。

一一七九年(宋淳熙六年)四十岁

三月,改作湖南转运副使。自湖北调任湖南时,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饯行,辛弃疾赋《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

向朝廷奏进《论盗贼札子》。

秋,调任潭州知州兼湖南安抚使。

一一八○年(宋淳熙七年)四十一岁

对湖南土豪劣绅欺压乡民的武装组织乡社进行整顿。

创置湖南飞虎军。

冬,秘阁修撰被改为右文殿修撰,并再次任隆兴府知府兼江西安抚使。隆兴府遭严重旱灾,到任后,立即***取措施,举办救荒工作。

一一八一年(宋淳熙八年)四十二岁

七月,因举办救荒工作有功受奖,升为奉议郎。

春初,在江西信州上饶兴建带湖新居庄园。高处建舍,低处辟为稻田。主张“人生在勤,当以力田为先”,因此把新居特取名为“稼轩”,并以此作别号。

十一月,由于谏官王蔺的弹劾,官职一并被削夺。

冬,带湖新居落成。罢官后,回到上饶带湖新居。

一一八二年(宋淳熙九年)四十三岁

闲居上饶家中。

一一八三年(宋淳熙十年)四十四岁

春,友人陈亮来信,说秋后来访,但后来因陈亮被诬下狱没有来成。

一一八五年(宋淳熙十二年)四十六岁

与信州守郑汝谐常有来往,酬唱甚多。

一一八八年(宋淳熙十五年)四十九岁

正月,第一本词集《稼轩词甲集》由门人范开编定印行。

在与上饶接壤的铅山县境内的期思渡修建了一座别墅,取附近一清泉名为瓢泉。瓢泉附近是一座连绵百多里的名山,主峰叫鹅湖,山下有座寺院叫鹅湖寺。南宋著名学者朱熹、吕祖谦、陆九龄、陆九渊等曾在这寺院里辩论过哲学方面的问题,是学术史上有名的胜地。辛弃疾常和他的朋友去鹅湖寺游憩。

冬,友人陈亮来访。辛弃疾与他鹅湖同游,瓢泉共钦,长歌相答,极论世事,两人纵谈十日,成为南宋词坛上著名的鹅湖之会。有《贺新郎》一词,写与陈亮纵谈的喜悦和陈亮去后依依惜别的心情。从此以后,他们书信往来,彼此唱和,交谊日深,直到陈亮逝世。

一一九二年(宋绍熙三年)五十三岁

被起用为提点福建路刑狱公事,春初赴任。

九月,福建路安抚使林枅[木千干ji]死,辛弃疾兼代福建路安抚使,直到年终。

是时,与在建阳闲居的朱熹往来,游从甚繁,并常向他征求处理福建政务的意见。

向朝廷上疏,建议推行经界(清查地亩所有权与均平赋役负担)和改变盐法。

年末,得知皇帝要召见他。

一一九三年(宋绍熙四年)五十四岁

因皇帝要召见,正月初从福州启程,途经建阳同朱熹会晤。到杭州,陈亮也特地跑来相会。

被皇帝召见,奏进《认荆襄上流为东南重地疏》,就长江上游的军事防御提供了几点意见,但没有受到重视。奏对之后,留在朝廷做了半年的太府卿。

秋,职名被提名为集英殿修撰,派做福州知州兼福建路安抚使,重到福州。

一一九四年(宋绍熙五年)五十五岁

友人陈亮逝世。

七月,由于谏官黄艾的弹劾,被罢官,只给一个挂名的闲散差事,主管建宁府武夷山冲佑观。

八月,回江西上饶,继续他的退休生活。

九月,因御史中丞谢深甫提出弹劾,职名由集英殿修撰降为秘阁修撰。

一一九五年(宋宁宗赵扩庆元元年)五十六岁

闲居上饶家中。

春,在铅山期思的新居全部落成。

十月,由于新御史中丞何澹再次提出弹劾,秘阁修撰的职名被削夺。

一一九六年(宋庆元二年)五十七岁

带湖居宅失火,全家移居铅山期思瓢泉新居。

九月,又有朝廷言官提出弹劾,主管建宁府武夷山冲佑观的空名也被削夺。到此,生平所有的各种名衔被削夺得干干净净。

(辛弃疾在这之前和之后的闲居生活中,大部分时间是在同一些士大夫阶层的人游山逛水、饮酒赋诗中消磨掉的。表面看来澹泊冷静,放浪林泉,不关心世事,实则胸中燃烧着炎炎烈火,不忘恢复失地,借歌词为陶写之具,抒爱国忧民之情。)

一一九八年(宋庆元四年)五十九岁

恢复集英殿修撰,又主管建宁府武夷山冲佑观。

一二○○年(宋庆元六年)六十一岁

三月,友人朱熹在武夷山中逝世,辛弃疾为文往哭之。

一二○三年(宋嘉泰三年)六十四岁

六月,被起用为绍兴知府兼浙东安抚使。

是时,与在绍兴三山闲居的爱国诗人陆游往来,辛弃疾谷为陆游建一新舍,陆游没有接受,新舍未做成。

年末,宋宁宗召见,临行前去三山向陆游告别,陆游写长诗一首送行。

一二○四年(宋嘉泰四年)六十五岁

正月,宁宗赵扩召见,辛弃疾陈述对付金人的意见,主张北伐,要有一段时间做充分的准备,提出应把用兵任务交给元老大臣。

三月,派任镇江知府。到镇江后积极为对金用兵作准备,预制了一万套军服,***招募一万名士丁。

一二○五年(宋宁宗开禧元年)六十六岁

六月,调任隆兴知府,未到任,又因谏官弹劾,新令撤回。

秋,怀着满腔忧愤返回铅山。

一二○六年(宋开禧二年)六十七岁

春,被起用做浙东安抚使,辛弃疾上疏辞免。

五月,朝廷正式发布伐金的命令,各路军队在韩侂胄指挥下都溃败下来,失败的原因,不出辛弃疾的预见,鲁莽从事,准备不够。

十二月,进龙图阁待制,派知江陵府,未就任。南宋向金求和,朝廷又召辛弃疾到杭州秦陈对时局的意见,拟任兵部侍郎,一再力辞,不肯出山。

一二○七年(宋开禧三年)六十八岁

召对之后,春,从杭州回铅山。八月,身染重病,在铅山家中养病。

秋,金人以索取韩侂胄的首级作为议和条件,韩侂胄大怒,再次对金用兵,并想请辛弃疾出来为他声援,任辛弃疾为枢密都承旨,令他疾速到临安赴任。诏令到铅山,辛弃疾病已沉重,卧床不起,只得上章请辞。

九月初十日,民族英雄、爱国词人辛弃疾带着忧愤的心情和没有实现的志愿离开了人世。死后葬铅山县南十五里阳原山中。

青玉案

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写上元灯节的词,不计其数,稼轩的这一首,却谁也不能视为可有可无,即此亦可谓豪杰了。然究其实际,上片也不过渲染那一片热闹景况,并无特异独出之处。看他写火树,固定的灯彩也。写“星雨”,流动的烟火也。若说好,就好在想象:是东风还未催开百花,却先吹放了元宵的火树银花。它不但吹开地上的灯花,而且还又从天上吹落了如雨的彩星——燃放烟火,先冲上云霄,复自空而落,真似陨星雨。然后写车马,写鼓乐,写灯月交辉的人间仙境——“玉壶”,写那民间艺人们的载歌载舞、鱼龙曼衍的“社火”百戏,好不繁华热闹,令人目不暇接。其间“宝”也,“雕”也,“凤”也,“玉”也,种种丽字,总是为了给那灯宵的气氛来传神来写境,那境界本非笔墨所能传写,幸亏还有这些美好的字眼,聊为助意而已。总之,我说稼轩此词,前半实无独到之胜可以大书特书。其精彩之笔,全在后半始见。

后片之笔,置景于后,不复赘述了,专门写人。看他先从头上写起:这些游女们,一个个雾鬓云鬟,戴满了元宵特有的闹蛾儿、雪柳,这些盛妆的游女们,行走之间说笑个不停,纷纷走过去了,只有衣香犹在暗中飘散。这么些丽者,都非我意中关切之人,在百千群中只寻找一个——却总是踪影皆无。已经是没有什么希望了。……忽然,眼光一亮,在那一角残灯旁侧,分明看见了,是她!是她!没有错,她原来在这冷落的地方,还未归去,似有所待!

这发现那人的一瞬间,是人生的精神的凝结和升华,是悲喜莫名的感激铭篆,词人却如此本领,竟把它变成了笔痕墨影,永志弗灭!——读到末幅煞拍,才恍然彻悟:那上片的灯、月、烟火、笙笛、社舞、交织成的元夕欢腾,那下片的惹人眼花缭乱的一队队的丽人群女,原来都只是为了那一个意中之人而设,而写,倘无此人在,那一切又有何意义与趣味呢!多情的读者,至此不禁涔涔泪落。

此词原不可讲,一讲便成画蛇,破坏了那万金无价的人生幸福而又辛酸的一瞬的美好境界。然而画蛇既成,还思添足:学文者莫忘留意,上片临末,已出“一夜”二字,这是何故?盖早已为寻他千百度说明了多少时光的苦心痴意,所以到得下片而出“灯火阑珊”,方才前早呼而后遥应,笔墨之细,文心之苦,至矣尽矣。可叹世之评者动辄谓稼轩“豪放”,“豪放”,好象将他看作一个粗人壮士之流,岂不是贻误学人乎?

王静安《人间词话》曾举此词,以为人之成大事业者,必皆经历三个境界,而稼轩此词之境界为第三即最终最高境。此特借词喻事,与文学赏析已无交涉,王先生早已先自表明,吾人可以无劳纠葛。

从词调来讲,《青玉案》十分别致,它原是双调,上下片相同,只上片第二句变成三字一断的叠句,跌宕生姿。下片则无此断叠,一连三个七字排句,可排比,可变幻,总随词人之意,但排句之势是一气呵成的,单单等到排比完了,才逼出煞拍的警策句。北宋另有贺铸一首,此义正可参看。(周汝昌)

陆游《鹧鸪天·家住苍烟落照间》原文及翻译赏析

云破奇峰涌帝青的意思:

高耸的奇峰,涌入云端,展现出涌帝青的颜色。

这句话出自于陆游的《遣兴》。

在春末夏初时节,抒***怀,解闷散心创作的一首诗歌。诗人隐居田野,并不羡慕朝堂做官的故友,每日饮酒作诗。这在别人眼中,是行为放纵的人。但是诗人以东汉的隐士严光自比,对世俗的眼光并不在意。寓意着诗人不愿为世俗的富贵功名所累,情愿回归田园,纵酒高歌,使自己的志愿得到升华,体现了诗人豪放不羁,无拘无束的情怀。

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具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

词与散文成就亦高,宋人刘克庄谓其词“激昂慷慨者,稼轩不能过”。

鹧鸪天·家住苍烟落照间原文:

家住苍烟落照间,丝毫尘事不相关。斟残玉瀣行穿竹,卷罢《黄庭》卧看山。贪啸傲,任衰残,不妨随处一开颜。元知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

鹧鸪天·家住苍烟落照间翻译及注释

翻译 我家住在有着苍茫如烟的云气和夕阳晚照的乡间,与世上的事情毫不相关。喝完了玉瀣就散步穿过了竹林;看完了《黄庭》就躺下来观赏山中美景。贪图的是任意放纵,蔑视世俗的生活,任凭自己在这种无拘无束的生活中衰老,别妨碍自己的处处开心,本来就知道上天另有一种心肠,就是使英雄无所作为地衰老就像是对待平常是一样。

注释 1玉瀣(xie):美酒。2《黄庭》:道家经典著作,论养生之道。3啸傲:放歌长啸,傲然自得。4元:通***字,同「原」,本来。

鹧鸪天·家住苍烟落照间赏析

 刘克庄《后村诗话续集》把陆游的词分为三类:「其激昂慷慨者,稼轩不能过;飘逸高妙者,与陈简斋、朱希真相颉颃;流丽绵密者,欲出晏叔原、贺方回之上。」这首《鹧鸪天》可以算是陆游飘逸高妙一类作品中的代表作之一。

 上阕开头二句:「家住苍烟落照间,丝毫尘事不相关。」把自己所居住的环境写得是如此的优美而又纯净。「苍烟落照」四字,不禁让人联想起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蔼蔼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的意境,一经讽诵便难以忘怀。「苍烟」犹青烟,字面已包含著作者的感 *** 彩。「落照」这个词里虽然没有表示颜色的字,但也有色彩暗含其中,引起读者的多种的联想。词人以「苍烟落照」四字点缀自己居处的环境,意在与龌龊的仕途作鲜明的对比。所以在第二句中就直接点明住在这里与尘事毫不相关,可以一尘不染,安心地过著隐居的生活。这也正是陶渊明《归园田居》里「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的体现。

 三、四句对仗工稳:「斟残玉瀣行穿竹,卷罢《黄庭》卧看山。」「玉瀣」是一种美酒的名称,明人冯时化在《酒史》卷上写有:「隋炀帝造玉瀣酒,十年不败。」陆游在诗中也不止一次写到过这种酒。「黄庭」是道经的名称,《云笈七签》胡《黄庭内景经》、《黄庭外景经》、《黄庭遁甲缘身经》,都是道家谈论养生之道的书这两句的大意是说:喝完了玉瀣就散步穿过了竹林;看完了《黄庭》就躺下来观赏山中美景。一二句写居处环境的优美,三四句写自己生活的闲适,体现了作者惬意的生活。陆游读的《黄庭经》是卷轴装,所以边读边卷,「卷罢黄庭」就是看完了一卷的意思。

 下阕开头:「贪啸傲,任衰残,不妨随处一开颜。」「啸傲」,指作者歌咏自得,形容旷放而不受拘束的样子。不单是陆诗用了「啸傲」此词,其他诗人也经常用此词,比如郭璞《游仙诗》:「啸傲遗世罗,纵情在独往。」陶渊明《饮酒》其七:「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词人说自己贪恋这种旷达的生活情趣,任凭终老田园;随处都能见到使自己高兴的事物,何不随遇而安呢?这几句可以说是旷达到极点也消沉到了极点,可是末尾两句陡然一转:「元知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这两句可以说是对以上所写的自己的处境作出了解释。词人说原先就已知道造物者无情(他的心肠与常人不同),它白白地让英雄衰老死去却等闲视之。这难道不是在怨天吗?但同时也是在抱怨 南宋 统治者无心恢复中原,以致使自己英雄无用武之地

 据夏承焘、吴熊和《放翁词编年笺注》中讲到, 南宋 乾道二年陆游四十二岁,以言官弹劾谓其「交结台谏,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免隆兴通判,始卜居镜湖之三山。这首词和其他两首《鹧鸪天》(两首开头句分别为:插脚红尘已是颠、懒向青门学种瓜),都是这时候写下的。词中虽极写隐居之闲适,但那股抑郁不平之气仍然按捺不住,在篇末终于流露出来。也正因为有词人那番超脱尘世的表白,所以篇末的两句就尤其显得冷隽。

鹧鸪天·家住苍烟落照间写作背景

 陆游的这首鹧鸪天作于宋高宗绍兴三十一年(1161),当时金主完颜亮率大军南下,其后方比较空虚,北方被占区的人民,接着乘机进行起义活动,整首诗歌塑造了陆游的歌咏自得、旷放而不受拘束的形象。 诗词作品: 鹧鸪天·家住苍烟落照间 诗词作者: 宋代 陆游 诗词归类: 宋词精选、写景、隐居、抒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