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的意思-二年级语文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1.什么是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的意思?
2.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的意思
3.谁能解释文言文中"不以规矩,不成方圆"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4.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5.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什么意思?
什么是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的意思?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意思是比喻做事要遵循一定的法则。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出自《孟子》的《离娄章句上》。 孟子要求当政者实施仁政的呐喊。具体落实到两个方 面:一是“法先王”;二是选贤才。
所谓“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的说法成为了人们在生活中常用的格言警句。
出处原文:
孟子曰:“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师旷之聪,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今有仁心仁闻而民不被其泽,不可法于后世者,不 行先王之道也。
故曰,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诗经》 云:‘不愆不忘,率由旧章。’遵先王之法而过者,未之有也。圣 人既竭目力焉,继之以规矩准绳,以为方圆平直,不可胜用也;既竭耳力焉,继之以六律正五音,不可胜用也。
既竭心思焉,继之 以不忍人之政,而仁覆天下矣。故曰,为高必因丘陵,为下必因 川泽;为政不因先王之道,可谓智乎?是以惟仁者宜在高位。不 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上无道揆也,下无法守也,朝不信道,工不信度,君子犯义,小人犯刑,国之所存者幸也。故曰城郭不完,兵甲不多,非国之灾也;田野不辟,货财不聚,非国 之害也。上无礼,下无学,兴,丧无日矣。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的意思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的意思是无规矩,就不会有规整的方圆。多用来比喻标准法度。
译文:像从前离娄那样精明的眼睛,公输般那样的巧匠,不凭规和矩,是画不成方圆的。
用法:
1、作谓语:
例句:市场无规矩不成方圆,已经偏离本来的轨道了。
分析:“无规矩不成方圆”在句子中作谓语,表示市场因为没有规则,已经开始混乱了。
2、作定语:
例句:无规矩不成方圆,给学校里的“活跃分子”立规矩是个技术活。
分析:“无规矩不成方圆”在句子中作定语,意思是需要给“活跃分子”确立标准和规则。
赏析:
“无规矩不成方圆”是句俗语,常强调做任何事都要有一定的规矩、规则、做法,否则无法成功。它本来是句木匠术语,“规”指的是圆规;“矩”也是木工用具,是指曲尺。没有规和矩,就无法做成方形或圆形的东西,于是出现了那句俗语。
后来俗语已不再是木工专用,而变成了人们泛指任何事情若无一定规则,便会出错的告诫用语了。“规”和“矩”合并成一个新词,“规矩”可解作一定的法则、标准、规范或习惯。“方圆”不再指方形圆形东西,而指特定事物了。
谁能解释文言文中"不以规矩,不成方圆"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如果不用圆规和曲尺,也不能准确地画出方形和圆形。比喻做事要遵循一定的法则。
出自出自《孟子》的《离娄章句上》。
原文:孟子曰:“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师旷之聪,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今有仁心仁闻而民不被其泽,不可法于后世者,不 行先王之道也。
译文:孟子说:“即使有离娄那样好的视力,公输子那样好的技巧, 如果不用圆规和曲尺,也不能准确地画出方形和圆形;即使有师 旷样好的审音力,如果不用六律,也不能校正五音;
即使有尧 舜的学说,如果不实施仁政,也不能治理好天下。现在有些诸侯, 虽然有仁爱的心和仁爱的名声,但老百姓却受不到他的恩泽,不 能成为后世效法的楷模,这是因为他没有实施前代圣王的仁政的 缘故。
扩展资料
“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是句俗语,常强调做任何事都要有一定的规矩、规则、做法,否则无法成功。它本来来自木匠术语,“规”指的是圆规,木工干活会碰到打制圆窗、圆门、圆桌、圆凳等工作,古代工匠就已知道用“规”画圆了;“矩”也是木工用具,是指曲尺,所谓曲尺,并非弯曲之尺,而是一直一横成直角的尺,是木匠打制方形门窗桌凳必备的角尺。
没有规和矩,当然无法做成方形或圆形的东西,于是出现了那句俗语。不过,这俗语已不再是木工专用,而变成了人们泛指任何事情若无一定规则,便会出错的告诫用语了。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的原话是“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意思是说:不用圆规和尺子,就画不好方形和圆形,这是一个比喻,实际在阐述儒家的主张:效法古代圣贤君王,认为这是规矩。后来,这个规矩一词,又演变成礼法、制度等意思。
恶,是指人的动物性。是动物,就有攻击性。怎么限制人的攻击性呢?儒家认为,要有礼的制度,限制占有资源和分配资源的行为,束缚人的动物性。“如果没有礼的制度,光有领头的没有用,永远是个乱。这几乎与我们现在对文明制度的认识一样的。”
关注当下,经过两千五百年,礼的教化,礼的规矩,逐步渗透到中国人的生活里。现在,家长教育孩子,也是:见人要有礼貌,上学要守纪律,坐有坐相,站有站相等等等等,这些教育,无非就是让孩子,要文不要武,以文明的姿态,融入社会,与人和谐相处,被人尊重。
在人与人的关系上,这种礼文化,更是普遍存在于我们中间。有一年过年,我给一个朋友的父亲带去两瓶酒,拜年。离开时,朋友父亲,非要给我带走一条烟,我不要。老爷子说了一句话:来而不往非礼也!朋友父亲,是河北蠡县一大地主的儿子,早年在北平参加了,有文化,喜古书。老革命也挡不住,传统文化的熏陶。
来而不往,就是不懂规矩,时间久了,没人跟你来往。中国社会,就是这一个讲究礼仪的。来家的客人要走,得留人吃饭,要说:吃了饭再走吧!有客人进家,家人若正吃饭,要邀客人,要说:来来,快吃点饭!这些话,也许不是真实的邀请,但必须说。这是一个礼仪的客套,客人不可当真,主人必操此话,规矩,不说就是失礼。
当然这是熟人。传统的中国,就是一个在熟人范围内,讲礼仪,讲规矩的社会。等到了陌生人的地方,有些人,很可能,常常不讲规矩,不讲礼仪。眼下,中国传统的农业社会,正在向现代城市社会转变。转型期间,少不了,诸多不适应,不和谐。需要耐心,需要教育,需要磨合,不能因此说中国人不懂规矩,不明礼仪。
每个人也是一样,在公共场合没规矩,没人待见;在单位里没规矩,遭领导黑眼;在公司里不守规矩,直接被炒鱿鱼。现在,有些家长惯孩子,不去教化,任其发展,培养出许许多多的“小公主”和“小少爷”,自我中心,家里称王,玻璃心,受不起挫折,受不了委屈,不懂规矩,没有规矩。这样的孩子,将来走向社会,如何受得了?
还是记住这个老警句老格言:“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矩始终在,社会会教育人,生活会教育人,让人成方圆。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什么意思?
意思是:如果不用圆规和曲尺,也不能准确地画出方形和圆形,比喻做事要遵循一定的法则,该句出自《孟子-离娄章句上》,原文节选如下:
孟子曰:“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师旷之聪,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
译文:
孟子说:“即使有离娄那样好的视力,公输子那样好的技巧, 如果不用圆规和曲尺,也不能准确地画出方形和圆形;即使有师 旷样好的审音力,如果不用六律,也不能校正五音;即使有尧 舜的学说,如果不实施仁政,也不能治理好天下。
扩展资料:
《孟子》一书共七篇,是战国时期孟子的言论汇编,记录了孟子与其他各家思想的争辩,对弟子的言传身教,游说诸侯等内容,由孟子及其弟子(万章等)共同编撰而成。
《孟子》记录了孟子的治国思想、政治策略(仁政、王霸之辨、民本、格君心之非,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和政治行动,成书大约在战国中期,属儒家经典著作。
其学说出发点为性善论,主张德治。南宋时朱熹将《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在一起称“四书”。自从宋、元、明、清以来,都把它当做家传户诵的书。就像我们的教科书一样。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