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人常常见人就跪,见到哪些人可以不用跪?

2.《诫子书》文言文翻译及阅读

3.一官半职的意思

4.古代买官的下场是什么,谁就被君王逼成了和中堂?

古人常常见人就跪,见到哪些人可以不用跪?

谋得一官半职-谋得一官半职啥意思

古代广大学子寒门苦读为的就是能够有朝一日榜上有名,谋得一官半职,但是却有很多人名落孙山,成为了一个不能做官的秀才。古时候秀才叫做贡生,不要小看了秀才,要知道一个县也就十几个人而已,那是真正百里挑一。在古代,秀才除了不能做官,还有很多的特权的,并不像我们想象中的一文不值。

首先,秀才可以免赋税。在古代,徭役是很重的,但是如果家里有了一个秀才,那就可以免掉两个人的赋税,这对于古人来说无疑就是非常大的福利。不仅如此,甚至还可以免交公粮,古代社会缺的就是粮食,尤其是在寻常百姓家中,如果不用交粮,那就等于在救了他们。

其次,秀才可以使用奴婢。在古代,使用奴婢是有规定的,在明朝,寻常百姓家中是不准使用奴婢的,不管你多有钱,擅自使用奴婢就是犯罪。但是秀才却不一样,秀才可以使用奴婢,这是国家给予秀才的一种特权。

再者,秀才可以大骂地方官员。在古代民骂官是一件非常严重的事情,一般要被判重刑。可是秀才却不一样了,他们要是觉得官员有什么做的不符合孔孟之道的,可以对官员大骂,一般官员也不会对他们做什么,只能忍着。甚至有时候如果秀才犯法了,官员都不敢随意逮捕,更不敢对秀才施加刑罚,他们一般会向省级督学政申报,等到督学政革除秀才功名时,他们才敢对秀才动手。

最后,秀才可以见官不跪。古代见到了县太爷的时候,一般百姓都会下跪,但是秀才不一样,他们可以不用下跪,只需要拱手称一声老师即可。如果秀才与人发生纠纷的时候,在公堂之上,秀才可以站着不用下跪,有的官员还会让秀才坐着,甚至有的秀才会请人代自己出庭,这一切行为都是被国家允许的。

所以在古代,秀才真的是除了做官以外几乎拥有了做官才能有的很多资格。而且一般官员也都是从秀才过来的,对这些人多少会有一些同情,毕竟科举考试不易。所以一个秀才,在其乡里是十分受人尊重,就连那些家财万贯的地主见到了也会礼让三分,可见古代对于人才是多么重视。

《诫子书》文言文翻译及阅读

 《诫子书》是三国时期政治家诸葛亮临终前写给他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接下来就由我带来《诫子书》文言文翻译及阅读,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诫子书

 张之洞

 吾儿知悉:汝出门去国,已半月余矣。为父未尝一日忘汝。父母爱子,无微不至,其言恨不一日离汝,然必令汝出门者,盖欲汝用功上进,为后日国家干城之器,有用之才耳。

 方今国事扰攘外寇纷来边境屡失腹地亦危。振兴之道,第一即在治国。治国之道不一,而练兵实为首端。汝自幼即好弄,在书房中,一遇先生外出,即跳掷嬉笑,无所不为,今幸科举早废,否则汝亦终以一秀才老其身,决不能折桂探杏,为金马玉堂中人物也。故学校肇开,即送汝入校。当时诸前辈犹多不以然,然余固深知汝之性情,知决非科甲中人,故排万难送汝入校,果也除体操外,绝无寸进。

 余少年登科,自负清流,而汝若此,真令余愤愧欲。然世事多艰,习武亦佳,因送汝东渡,入日本士官学校肄业,不与汝之性情相违。汝今既入此,应努力上进,尽得其奥。勿惮劳,勿恃贵,勇猛刚毅,务必养成一军人资格。汝之前途,正亦未有限量,国家正在用武之秋,汝只虑不能自立,勿患人之不己知。志之志之,勿忘勿忘。

 抑余又有诫汝者,汝随余在两湖,固总督大人之贵介子也,无人不恭待汝。今则去国万里矣,汝平日所挟以傲人者,将不复可挟,万一不幸肇祸,反足贻堂上以忧。汝此后当自视为贫民,为贱卒,苦身戮力,以从事于所学。不特得学问上之益,且可藉是磨练身心,即后日得余之庇,毕业而后,得一官一职,亦可深知在下者之苦,而不致自智自雄。余五旬外之人也,服官一品,名满天下,然犹兢兢也,常自恐惧,不敢放恣。

 汝随余久,当必亲炙之,勿自以为贵介子弟,而漫不经心,此则非余所望于尔也,汝其慎之。寒暖更宜自己留意,尤戒有狭邪等行为,即幸不被人知悉,亦耗费精神,抛荒学业。万一被人发觉,甚或为日本官吏拘捕,则余之面目,将何所在?汝固不足惜,而余则何如?更宜力除,至嘱!

 余身体甚佳,家中大小,亦均平安,不必系念。汝尽心求学,勿妄外骛。汝苟竿头日上,余亦心广体胖矣。父涛示。

 (选自《清代四名人家书》,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故学校肇开 肇:开始

 B.反足贻堂上以忧 贻:赠给

 C.为贱卒,苦身戮力 贱:地位低下

 D.当必亲炙之 炙:熏陶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以”字与“当时诸前辈犹多不以然”的“以”字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余船以次俱进 B.时操军兼以饥疫,者大半

 C.木欣欣以向荣 D.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徐公

 3.下列对张之洞送儿子到日本习武原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希望儿子将来成为国家的栋梁、有用的人才

 B.国家纷乱,外寇入侵,边疆国土沦陷

 C.不跟儿子的秉性气质相违背

 D.不希望儿子读书入仕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勿惮劳,勿恃贵,勇猛刚毅,务必养成一军人资格。

 (2)汝只患不能自立,勿患人之不已知。

 (3)亦可深知在下者之苦,而不致自智自雄。

 参考答案

 1.B 贻:遗留,留给

 2.D 以:认为。动词

 3.D 张之洞认为儿子靠读书入不了仕。

 4.(1)不要畏惧辛劳,不要自视高贵,要勇猛刚强坚毅,务必要养成军人的禀赋。

 (2)你只需要担心自己不能够成才,不要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

 (3)也要深切了解底层百姓的疾苦,而不致于妄自尊大。

 二: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勿惮劳,勿恃贵 畏惧

 B.反足贻堂上以忧 赠给

 C、为贱卒,苦身戮力 竭尽

 D.当必亲炙之 熏陶

 2.下列句子中,都属于张之洞送儿子到日本习武的原因的一组是( )(3分)

 ①为后日国家干城之器②外寇纷来,边境屡失

 ③学校肇开④不与汝之性情相违

 ⑤固总督大人之贵介子也⑥得学问上之益

 A①②④B①③⑤C.②④⑥D.③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张之洞十分关爱儿子,在儿子离家半月后,就急着写信给儿子,把家里的大小事情全都告诉他,让他安心学习。

 B.张之洞的儿子从小喜欢卖弄才华,常常捣乱课堂,无心读书,张之洞认为凭他的资质不可能再考取更大的功名。

 C.张之洞认为,即使科举没有废除,儿子最多也只能考中一个秀才,而当时各位前辈则不认同张之洞的这个看法。

 D.张之洞告诫儿子,就算将来毕业后,靠父亲的庇护能谋得一官半职,也要好学上进,体察民情,不要放纵自己。

 4、用“/”给下面的文字断句。(4分)

 寒暧更宜自己留意尤戒有狭邪等行为即幸不被人知悉亦耗费精神抛荒学业万一被人发觉甚或为日本官吏拘捕则余之面目将何所在汝固不足惜而余则何如更宜力除至嘱

 5.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汝只患不能自立,勿患人之不己知。(3分)

 ②亦可深知在下者之苦,而不致自智自雄。(3分)

 参考答案:

 1、B

 2、A③新式学校开始是在儿子去日本之前,与去日本学武没有关联。⑤总督的儿子不一定要学武。⑥得学问上之益,与学武没有必然联系。

 3、D;A.信中并没有“把家里的大小事情全都告诉他”。B.信中没有写儿子“从小喜欢卖弄才华”。C.信中是说“各位前辈”对新式学校“不以为然”,不是“儿子只能考中秀才”一事。

 4、寒暖更宜自己留意/尤戒有狭邪等行为/即幸不被人知悉/亦耗费精神/抛荒学业/万一被人发觉/甚或为日本官吏拘捕/则余之面目/将何所在/汝固不足惜/而余则何如/更宜力除/至嘱

 5、①你只需担心自己不能够成才,不需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

 ②也要深切了解底层百姓的疾苦,而不致于妄自尊大(自认为聪明,自认为杰出)。3分。“致”“自智自雄”各1分;大意1分。

 参考译文

 吾儿知悉(书信开头用语):你出门离国,已经有半个多月了。我每天都记挂着你。父母爱子,无微不至,真恨不得一天都不离开你,但又一定要让你出门离家,因为希望你能用功上进,将来能成为国家的栋梁、有用的人才啊。

 现在国家纷乱,外寇纷纷入侵,边疆国土接连失陷,国家腹地亦已危殆。兴国之道,最重要的是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的办法不止一个,训练军队实在是首要的办法。你从小就贪玩好动,在书房中,老师一旦离开,你就跳掷嬉笑,什么事情都干。如今碰上科举已废除,要不你最多也就只能以一个秀才的身份终老。所以学校开始设立,我就送你入学。那时还有很多前辈不认可这样的做法,但我十分了解你的性情,知你一定不是科举之人,所以排除各种困难送你入学读书,果然除体操外,其他的没一点儿长进。

 现在世事多艰险,习武很好,因此送你东渡,你现在已经入学,应该努力上进,要把军事上的奥秘全部学会。不要畏惧辛劳,不要自恃高贵,要勇猛刚强坚毅,务必要养成军人的禀赋。你的前程,正可谓不可限量,国家正是在用兵的时候,你只需担心自己不能够成才,不需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记住记住,别忘别忘。

 我还有要告诫你,你和我一起在湖南湖北,自然是总督大人的尊贵公子,没有人不恭敬地对待你。而如今却已离国万里,你平时那些可以依仗来轻视他人的条件,将不再能依仗,万一不小心生出祸端,反而让我们十分担忧。你今后应该把自己看成是贫苦的百姓,看成是地位低下的士兵,吃苦尽力,要用这些身份来处理求学时遇到的问题。这不只是得到学问上的好处,而且可以借此来磨练身心,就算以后得到我的庇荫,在毕业之后,谋得一官半职,也要深切了解底层百姓的艰苦,而不致于自认为聪明,自认为杰出。我已是五十岁开外的人了,官居一品,天下闻名,但还是要小心谨慎,常常担心自己做错事,不敢放纵。

 你跟随我的时间很长了,一定会亲自实践并努力坚守,不要自认为是尊贵的公子,就随随便便,全不在意,这不是我对你的希望,你一定要谨慎啊。冷暖更应该要自己注意,尤其警戒奸邪之事等行为,即使不被人知道,也耗费时间荒废学业,万一被人知道,甚至有可能被日本官吏拘捕,那么我的脸面往哪里放?你肯定不值得可惜,那我有怎么办呢?你更应该努力革除我所嘱咐的这些事。

 我的.身体很好,家里的老老少少也都平安,你不必挂念。你要全心求学,不要随便在外乱跑。你如果能百尺竿头,天天进步,我也就胸襟宽阔,身体舒泰了。

 拓展: 《诫子书》的赏析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怠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岁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一:宁静的力量

 “静以修身”、“非宁静无以致远”、“学须静也”。

 诸葛亮忠告孩子宁静才能够修养身心,静思反省。不能够静下来,则不可以有效的计划未来,而且学习的首要条件,就是有宁的环境。现代人大多数终日忙碌,你是否应在忙乱中静下来,反思人生方向?

 二:节俭的力量

 “俭以养德”。

 诸葛亮忠告孩子要节俭,以培养自己的德行。审慎理财,量入为出,不但可以摆脱负债的困扰,更可以过着纪律的简朴生活,不会成为物质的奴隶。在鼓励消费的文明社会,你有否想过节俭的好处呢?

 三:计划的力量

 “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诸葛亮忠告孩子要计划人生,不要事事讲求名利,才能够了解自己的志向,要静下来,才能够细心计划将来。面对未来,你有理想吗?你有使命感吗?你有自己的价值观吗?

 四:学习的力量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诸葛亮忠告孩子宁静的环境对学习大有帮助,当然配合专注的平静心境,就更加事半功倍。诸葛亮不是天才论的信徒,他相信才能是学习的结果。你有否全心全力的学习?你是否相信努力才有成就?

 五:增值的力量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诸葛亮忠告孩子要增值先要立志,不愿意努力学习,就不能够增加自己的才干。但学习的过程中,决心和毅力非常重要,因为缺乏了意志力,就会半途而废。你有否想过,一鼓作气人多,坚持到底人少的道理?

 六:速度的力量

 “怠慢则不能励精”。

 诸葛亮忠告孩子凡事拖延就不能够快速的掌握要点。计算机时代是速度的时代,样样事情讲求效率,想不到一千八百多年前的智能,也一样不谋而合。快人一步,不但理想达到,你有否想过,有更多时间去修正及改善?

 七:性格的力量

 “险躁则不能冶性”。

 诸葛亮忠告孩子太过急躁就不能够陶冶性情。心理学家说:“思想影响行为,行为影响习惯,习惯影响性格,性格影响命运。”诸葛亮明白生命中要做出种种平衡,要“励精”,也要“冶性”。你要提升自己性格的品质吗?

 八:时间的力量

 “年与时驰”、“意与岁去”。

 诸葛亮忠告孩子时光飞逝,意志力又会随着时间消磨,“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时间管理”是个现代人的观念,细心想一想,时间不可以被管理,每天二十四小时,不多也不少,惟有管理自己,善用每分每秒。请你想一想,你有蹉跎岁月吗?

 九:想象的力量

 「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诸葛亮忠告孩子时光飞逝,当自己变得和世界脱节,才悲叹蹉跎岁月,也于事无补。要懂得居安思危,才能够临危不乱。想象力比知识更有力量。你有没有从大处着想,小处着手,脚踏实地,规划是人生呢?

一官半职的意思

“一官半职”意思是泛指官职。出自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四折:“都则为一官半职,阻隔千山万水。”

成语用法:联合式,作宾语,含贬义。

近义词:大官小吏、有职有权。

反义词:黎民百姓、父老兄弟。

一官半职造句:

1、为了谋取一官半职,他不惜卖身投靠,甘当敌人的走狗爪牙。

2、他在官场中干了多年,也没捞个一官半职。

3、为了谋取一官半职,他不惜泪如泉涌,甘当敌人的走狗爪牙。

4、他第一次长安之游,无疑使他的名气更大了,但并没有捞到一官半职。

古代买官的下场是什么,谁就被君王逼成了和中堂?

? 不仅在现代,在古代的官场也存在着贪污腐败,朝廷查严时,腐败就会少一点,当朝廷一旦放松查处时,贪污腐败那犹如浪花一般一波接一波。古代获得官位除了科举制,还有世袭制,但也有一些人,不喜欢读书,又想当官,那也可以通过买官的方式,来谋得一官半职,但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得的东西,总会有下场的,在古代有人因为买官被君王逼成了和中堂。

一、古代买官的下场

因为买官,占去了一些想通过科举考试来为朝廷个贡献自己的力量、发展自己能力的寒门子弟,使得科举制再也不是成为选拔人才的重要手段,也导致了官场的腐败,寒门再也难出贵子,所以在古代买官的下场是十分重的,他不仅对我国的官僚制度,还对我国的科举制度造成危害。

二、文盲官员做官

光绪时期,有个叫做玉铭的商人,靠皇宫买卖赚了不少银两,而且掏钱修了颐和园,讨得老佛爷开心,就授予了他四川盐茶道。盐茶道是个肥差,玉铭得授后,屁颠屁颠地赶去谢恩,光绪见此人说话无厘头举止有非常之粗鲁,便觉得这人肯定有问题,于是问:?你原来在哪个衙门当差啊?玉铭被光绪这么一问啊,顿时慌了,等到反应过来时,哪有木厂便说:?奴才一向在某某木厂当差。?光绪便道:?那你就是木厂掌柜了?既然木场生意这么好,那你干嘛不做下去,反要去做什么官呢?玉铭自小没读过多少书,自然听不懂皇帝的话术,道:?奴才听说四川盐茶道挣的钱,要比木厂多好倍呢。?光绪本来就觉得这人不靠谱,便问:?你想做官,可会国语吗?"玉铭说:?不会?光绪哼了一声,问:?会写汉文吗?玉铭心里没底低声说:?会。?光绪便问:?你读过什么书?玉铭说:?读过《百家姓》和《大学》。?光绪听后,便把纸和笔掷到地上,让玉铭自己写履历。

三、买官之人的下场

光绪拿过玉铭写的履历,上面有?奴才玉铭,某旗人?几个字,字大如牛,东倒西歪,笔画都看不清楚,就连.铭?两字也没完全写对。光绪帝一生气,就把玉铭这职位给罢掉了,可怜玉铭偷鸡不成蚀把米,最后剃度为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