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道教《清净经》

2.清净经原文和译文

3.解读《道德经》第十八章

4.降本流末,而生万物求解

5.降本流末与返本归元(源)

道教《清净经》

降本什么什么成语-降本流末而生万物的意思

百度百科就能查到清静经呀?

自己就能找到的,为什么要找别人做呢!自己能做到的,比问别人的记忆深刻哦!

百度有人问过!!

老君曰: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天与地之间,看起来,好像就是空的,本来就没什么形体可言;可是天与地间,虽然是没有形体,却能生出天地之间的一切有生命的动物及植物,与无生命的沙土、石头,及许许多多的物体。〕大道无情。运行日月。〔天与地的运转,本来就没有什么感情存在可言;虽然没有什么感情的存在,但是天与地之间,却好像是有感情的存在,才使它们不断的运转。〕大道无名。长养万物。〔天与地的空间,它都不知道自己的名字,所以,本来就没什么名字可以去称呼它;可是虽然没有名字,但是它却能养育万物,滋润万物,使它们的生命能够继续成长。〕吾不知其名。强名曰道。〔这的确是一个很玄妙的问题,连我(老子)也不知道它的原因,所以也不知道要怎样去称呼它,那么干脆勉强给它取一个名字,叫做「道」吧!〕

夫道者。〔这个「道」的确太玄妙了,包涵也太广阔了,为什么呢?〕有清有浊。〔因为这个「道」;有时候,有些地方是清清净净的;有时候,有些地方就显得非常污浊。〕有动有静。〔有时候,有些地方就活动着;有时候,有些地方就静悄悄的。〕天清地浊。〔像天空是一片清净的,大地就显得一片混浊。〕天动地静。〔像天体的运转是属于流动之形,大地的本体是属于静止之物。〕男清女浊。〔男人是属于清阳之体,女人是属于浊阴之身。〕男动女静。〔男人是表现外在的、活动的;女人就表现内在的、静止的。〕降本流末。而生万物。〔因此,清阳之气是上升的,阴浊之气是下降的。如果万物清阳之气不能保守,那么万物的本来灵性便容易下降;万物本来的灵性如果下降,便失去了本性的主宰;万物如果失去了本性的主宰,便容易起了情欲之念,思想与行为便自然而然流于下体之末端;万物的思想与行为如果流于下体之末端,便有阴阳之交合;万物如果有了阴阳之交合,便自然而然生长出种种轮回之万物来。〕

清者浊之源。〔清净是污浊的源头,如水源在上游是清净的,在下游就显得污浊。〕动者静之基。〔活动的事物只是清静的基础,如一切的建筑物,都是由活动而来的,这就表示出——活动的力量只是静止的基础,只有清静才是万物的根本之道。〕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所以,人如果能够经常保持清清静静,一切天地万物,就全部归纳在人的本性之中了,这就是学道的根本,可是学道的根本,每个人都忽视了。〕

夫人神好清。而心扰之。〔比如说,人的元神本来是喜好清静的,可是都被后天的识神给扰乱了。〕人心好静。而欲牵之。〔人的心性也是一样,本来也喜欢清静的,但是都被贪念的欲望牵引去了。〕

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静。〔因此,一个人如果能够遣除这些贪念的欲望,人的心性,自然就能够清静。〕澄其心。而神自清。〔澄滤这个心性之后,我们的元神,自然能够清醒。〕自然六欲不生。三毒消灭。〔这样的话,六种「眼、耳、鼻、舌、身、意」这些所接触的欲望,自然不会带来干扰,三种「贪妄心,愚痴心,嗔怨心」之毒素也自然而然消灭。〕

所以不能者。为心未澄。欲未遣也。〔但是有些人就是做不到,这就是这个人的心性,还没有澄清的关系,所以尚有一些欲望还没遣除。〕

能遣之者。内观其心。心无其心。〔如果人能够遣除这些欲望,达到清净的话,你去观察你自己的心,连你自己的心,都会感觉没有了。〕外观其形。形无其形。〔你再往外看一切形体,这些形体也不是形体了。〕远观其物。物无其物。〔就是了望远处的物体,远处的物体,也不是什么物体了。〕三者既无。唯见于空。〔这三种「心、形、物」都能了悟一切都是虚幻的话,心地就唯有一片空旷,毫无一物了。〕

观空亦空。空无所空。〔能够这样的话,看到虚无的天空也是虚幻的,连这个虚幻,都能看破以及看空的话;〕所空既无。无无亦无。〔就是一切都没有了;既然知道一切都没有了,心性之中还有什么可以存在呢?本来都是一切假相而已。〕无无既无。湛然常寂。〔既然知道一切都是假相的,我们就要连这些假相都不要执着,连假相都不执着了,就是一片静止的状态。〕寂无所寂。欲岂能生。〔心性的静止达到连想要静止的心,都没有的时候,欲望怎么能够生出来呢?〕欲既不生。即是真静。〔能够达到贪念的欲望,完全不生出来的时候,就是达到真静的工夫了。〕

真常应物。〔心性达到真静的状态,然后去应用实行一切事物,自然就是自在自如了。〕真常得性。〔能够自在自如的人,就是能够守住真正——常清常静的人,能够守住真正常清常静的人,也就是已经得到——明自本心,识自本性的人。〕常应常静。〔能够达到明自本心,识自本性的人,无论在纷扰的场所或是在清静的场所,他都能时时保持清静的心。〕常清静矣。〔能够经常保持清静心的人,才是真正清静之人。〕

如此清静。渐入真道。〔达到真正清静之人,就是已经渐渐迈入真正的大道了;〕既入真道。名为得道。〔既然迈入真正的大道,就是修道人所称的「得道」这个名词。〕虽名得道。实无所得。〔可是虽然称为「得道」,实在是没有得到什么。〕为化众生。名为得道。〔但是为了度化天下迷昧的苍生,所以才举个「得道」的名称,作为他人修道已成的名词。〕能悟之者。可传圣道。〔现在我(老子)讲到这里,如果你们能够领悟的人,就可以普传这个至真至贵的圣贤大道了。〕

太上老君曰:上士无争。下士好争。〔所以,吾(太上道祖)说:最上等有智慧的人,是没有争夺之心的,只有最下等没有智慧的人,才一天到晚产生贪妄的争夺心。〕上德不德。下德执德。〔最上等有道德的人,是不说自己有德行的,只有最下等有道德的人,才说自己有德行,因为他是一位顽固执迷的人呀!〕执着之者。不明道德。〔所以,一个顽固执迷的人,会常常说自己有德行,但是依我看来反而是一位不知道什么叫做道德的人。〕

众生所以不能得真道者。为有妄心。〔为什么众生不能迈入真正的大道呢?就是因为他常常有一颗虚幻的妄想心;〕

既有妄心。即惊其神〔既然有一颗虚幻的妄想心,就已经惊扰了他本身的元神了;〕。既惊其神。即着万物。〔既然已经惊扰到他本身的元神,他的元神就贪着一切有形的万物了;〕既着万物。即生贪求。〔既然贪着一切有形的万物,就会产生一些不必要的贪求;〕

既生贪求。即是烦恼。〔既然心性中产生不必要的贪求,心灵中就有了邪思妄想的烦恼;〕

烦恼妄想。忧苦身心。〔既然心灵中有了邪思妄想的烦恼,就会带来忧愁的痛苦,既然带来了忧愁的痛苦,就会扰乱到自己的身心;扰乱自己的身心,自然就会犯下错误的行为;〕便遭浊辱。〔既然犯下错误的行为,就会污辱自己的灵性,既然污辱了自己的灵性;〕流浪生。常沉苦海。〔就要流浪在生的轮回中,既然流浪在生的轮回中,便要沉沦于茫茫苦海;〕永失真道。〔既然沉沦于茫茫苦海,就要永远失去真正的大道了。〕

真常之道。悟者自得。〔而真正长久的大道,是领悟的人,才能得到的呀!不是别人能够送给你的;〕得悟道者。常清静矣。〔所以,能够真正领悟大道的人,简单一句话来说,就是经常身心保持清静的人了!〕

清净经原文和译文

清净经原文和译文如下:

1、《清静经》原文:

老君曰: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情,运行日月;大道无名,长养万物;吾不知其名,强名曰道。夫道者:有清有浊,有动有静;天清地浊,天动地静。男清女浊,男动女静。降本流末,而生万物。清者浊之源,动者静之基。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

夫人神好清,而心扰之;人心好静,而欲牵之。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静,澄其心,而神自清。自然六欲不生,三毒消灭。所以不能者,为心未澄,欲未遣也。能遣之者,内观其心,心无其心;外观其形,形无其形;远观其物,物无其物。

三者既悟,唯见於空;观空亦空,空无所空;所空既无,无无亦无;无无既无,湛然常寂;寂无所寂,欲岂能生?欲既不生,即是真静常应常静,常清静矣。如此清静,渐入真道;既入真道,名为得道,虽名得道,实无所得;为化众生,名为得道;能悟之者,可传圣道。

老君曰:上士无争,下士好争;执著之者,不名道德。众生所以不得真道者,为有妄心。既有妄心,即惊其神;既惊其神,即著万物;既著万物,即生贪求;既生贪求。

那是麻烦;烦恼和妄想,悲伤和身体;他们被羞辱,流浪和垂,经常沉入大海,并且总是歪曲。真正的方式,精明是自我满足,开明的人总是安静。

不朽的葛翁:吾得真道,曾诵此经万遍。此经是天人所习,不传下士。吾昔受之于东华帝君,东华帝君受之于金阙帝君,金阙帝君受之于西王母。西王母皆口口相传,不记文字。吾今于世,书而录之。上士悟之,升为天官;中士修之,南宫列仙;下士得之,在世长年。

左玄真人曰:学道之士,持诵此经者,即得十天善神,拥护其身。然后玉符保神,金液炼形。形神俱妙,与道合真。

正一真人曰:人家有此经,悟解之者,灾障不干,众圣护门。神升上界,朝拜高尊。功满德就,相感帝君。诵持不退,身腾紫云。

2、经文注解

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全称《太上老君说常清静妙经》,或《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真经》,又称《太上混元上德皇帝说常清静经》,简称《清静经》、《常清静经》。

主要阐述了“如何安静,逐步进入真相”。 “太上老君”,道家对“老子”的尊重。 “泰”是大的意思,“上”是尊重的意思;高真谟是第一个常见的面额,“太上”是道门的最高字,曾经称其为神仙系统中最高品质的神。旧的是生命,国王是荣誉,道是最好的,所以它叫君。

有必要“处置”和“成功”。在达到“无意”,“看不见”和“无”的境界后,我们也把詹兰的“空虚”,“无”和“沉默”视为名品。发送和忘记,以实现“真理”,“安静”,从而“走上路”。所谓的正义并不意味着有一个有形的形象,而是一种证明虚拟精神真实本质的方法。

得了此道之后,可以应物应事,玄同万物。妙合先天之炁,而运化于万物内外,绵绵无尽。

《清静经》在道教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历来为此作注者众多。《玄门日诵早晚功课经》把《清静经》放在众经之首,每日持诵,可知该经是道教徒修持的一部非常重要的上乘经典。

每每朗诵此经“夫人神好清,而心扰之;人心好静,而欲牵之”。“遣其欲而心自静,澄其心而神自清”。自然而然就能“清静”、“渐入真道”。

解读《道德经》第十八章

《道德经》第十八章

大道废,有仁义;

? 智慧出,有大伪;

? 六亲不和,有孝慈;

? 国家昏乱,有忠臣。

云淡风轻~张书云:

译文]

大道被废弃了,才有提倡仁义的需要;聪明智巧的现象出现了,伪诈才盛行一时;家庭出现了纠纷,才能显示出孝与慈;国家陷于混乱,才能见出忠臣。

云淡风轻~张书云:

[注释]

1、大道:指社会政治制度和秩序。

2、智慧:聪明、智巧。

3、六亲:父子、兄弟、夫妇。

4、孝慈:一本作孝子。

Seven:

国君不行仁政,仁义的道德观就会出来与他斗争。大智慧诞生以后,就会有大虚伪的东西出来与它唱对台戏。家族不和睦,孝慈的道德观就会出来主持公道。国家混乱的时候,忠臣就会站出来力挽狂澜

Seven:

老子在本章里通过几种相互平衡制约的社会现象,阐述了一个中国人的重要哲学观点:任何事物都有其自由发展的空间,但是还要有制约条件。自由空间和制约条件,就是平衡和制约,是正反两个方面的关系,正是这对正反两个方面的对立统一,才维系了事物的生存、进化、发展。这也和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的哲学思想不谋而合。

道中梅花:

听着大家,越读越有味道了[玫瑰]

道中梅花:

俺一会,也来一章[憨笑]一起乐

道中梅花:

自读的家人们[玫瑰][玫瑰][玫瑰]

道中梅花:

道德经第十八章:个人感悟

道中梅花:

有好一定有坏

道中梅花:

一切心里不和合的外境,只因为心里有分别

Seven:

道德经第十八章:个人感悟

大道之规则,便是平衡,平衡为静,不静则失衡。

Seven:

用这个思维看待世间一切,心也接受了。

Seven:

如同一个“二”字,先古圣人取字,也一样告诉我们,有一短必有一长。

Seven:

这样的视角,心会不会更加的容易平衡呢

普亨:

道德经第十八章个人感悟:

有好就有坏,

有善就有恶,

有白天就有黑夜,

这就是阴阳和合,大道自然。

不可能只有好没有坏,

也不可能只有白天没有黑夜,

孤阴不生,独阳不长。[玫瑰][玫瑰][玫瑰]

Seven:

静能生慧,遇到任何问题,静下来,便容易找到解决的法子

梧桐树:

报告,我有空就来紧追大家,可别把我给扔了哈

道法自然:

任何社会发展的现象都有相对应的社会现象应需而生

ilyKaren:

@道法自然[强]

Seven:

@ilyKaren

就这样简单的读,悟,每天一章节

Seven:

九九八十一章,大家一起读。

冬日暖阳:

本章体现了老子的辩证思想:

冬日暖阳:

“大道”盛行时,仁义自然存在于人的行为中。

因不缺乏,就感觉不到它存在,也就没有强调的必要了。

冬日暖阳:

因为欲望膨胀,偏离大道越来越远,直接后果就是自取灭亡。

冬日暖阳:

所以人们制定一些行为规范加以约束。

冬日暖阳:

人有所作为,就有了好坏之分。

冬日暖阳:

老子主张回到道,回到人类的本始状态

冬日暖阳:

目的是实现社会安定,公平。

冬日暖阳:

解读完毕,大家都可说一下自己的认识[玫瑰]

云淡风轻~张书云:

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道,德,仁,义,礼,智,信。

云淡风轻~张书云:

就像我们修行就是逆修返还道上!

云淡风轻~张书云:

要想回到道上,就要断七情六欲,财色名利是障碍我们的。

初心:

偏离了道就出来了后期的阴阳,对错,是非。应回到淳朴本质的道上。

云淡风轻~张书云:

道德经博大精深哦!其中就暗含一些修行的精髓

何义峰:

@云淡风轻~张书云[强][强][强]

冬日暖阳:

回到人的本始状态,按照自然规律去做,就是回归“道”

云淡风轻~张书云:

@何义峰哈哈不是教出来,是悟出来!

何义峰:

@云淡风轻~张书云没毛病

云淡风轻~张书云:

@何义峰[强][强][强]道还是要通过实修体悟,感受最深![呲牙]

何义峰:

这就是反者道之动弱智道之用

云淡风轻~张书云:

初级先致虚极守静笃,[呲牙]

何义峰:

一体智慧空即是色,色即是空,空不异色,色不异空

明亮:

@云淡风轻~张书云要想回到道上,就要断七情六欲,财色名利是障碍我们的。

没有经历过,何谈断,如何放下?都是纸上谈兵。

云淡风轻~张书云:

达到空性,内观其心,心无其心,外观其形,形无其形,远观其无,物无其物[呲牙]

云淡风轻~张书云:

@明亮哈哈有觉知,这是个过程!

云淡风轻~张书云:

老君曰: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情,运行日月;大道无名,长养万物;吾不知其名,强名曰道。夫道者:有清有浊,有动有静;天清地浊,天动地静。男清女浊,男动女静。降本流末,而生万物。清者浊之源,动者静之基。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夫人神好清,而心扰之;人心好静,而欲牵之。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静,澄其心而神自清。自然六欲不生,三毒消灭。所以不能者,为心未澄,欲未遣也。能遣之者,内观其心,心无其心;外观其形,形无其形;远观其物,物无其物。三者既悟,唯见於空;观空亦空,空无所空;所空既无,无无亦无;无无既无,湛然常寂;寂无所寂,欲岂能生?欲既不生,即是真静。真常应物,真常得性;常应常静,常清静矣。如此清静,渐入真道;既入真道,名为得道,虽名得道,实无所得;为化众生,名为得道;能悟之者,可传圣道。

老君曰:上士无争,下士好争;上德不德,下德执德。执著之者,不名道德。众生所以不得真道者,为有妄心。既有妄心,即惊其神;既惊其神,即著万物;既著万物,即生贪求;即生贪求,即是烦恼。烦恼妄想,忧苦身心。但遭浊辱。流浪生,常沉苦海,永失真道。真常之道,悟者自得,得悟道者,常清静矣。

云淡风轻~张书云:

这是一部清净经,跟道德经同属于修行的法门[呲牙]

云淡风轻~张书云:

这是悟道的一个过程,[呲牙]每天读一遍配合道德经,会有很大的收获[强][强][强]

Seven: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云淡风轻~张书云:

@何义峰慢慢来!不是着急的事,[呲牙]

云淡风轻~张书云:

@Seven嗯嗯!圣人行不言之教,都是自己悟,每个人都不一样[强][强][强]

Seven:

@云淡风轻~张书云

你悟道了[呲牙]

云淡风轻~张书云:

@Seven哈哈生活到老学到老,没有终点,清静无为,无为而为这就是道法自然!

何义峰:

@云淡风轻~张书云你真的在道上了,恭喜[拥抱]

云淡风轻~张书云:

三千年读史无非功名利禄,九千里悟道终归诗酒田园[呲牙]

云淡风轻~张书云:

道在我们每个人的身,每个人的心,我心即是道,道即是我心。

云淡风轻~张书云:

佛家讲,人人皆具如来智慧徳相,本自具足[呲牙]

云淡风轻~张书云:

如来就是不来不去,不生不灭,就是那个道,就是我们的灵魂[呲牙]

云淡风轻~张书云:

所以说学习道德经要学精髓,慢慢悟,慢慢觉知,慢慢改变,依道而行!

道法自然:

@云淡风轻~张书云[强][强][玫瑰][玫瑰]

云淡风轻~张书云:

道德经主要讲的是宇宙大道的运行规律,宇宙实相,和我们人的实相。我们人体就是一个小宇宙。

Seven:

欢迎大家邀请身边喜欢读书的朋友入群,一起读书,甚至带着孩子一起读。

云淡风轻~张书云:

人的身体内五行,心肝脾肺肾,宇宙是外五行,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相克,保养好自己的身体是最重要的,性命双修,命很重要[强][强][强]

Seven:

群很简单,每天一读,自由依主题自由讨论,生发。

云淡风轻~张书云:

@Seven我离题了吧!今天的分享结束!不读道德经不足以为官,不读道德经不足以经商,不读道德经不足以成为大智慧[强][强][强]

Seven:

@云淡风轻~张书云

没事,自主生发。

云淡风轻~张书云:

@Seven还是大家共同的学习,共同的觉知,共同的提升[强][强][强]

铭诚:

个人感悟,万事万物遵循道。哪里出现问题,自然会有对应的解决方案,一切自然应运而出。终归平衡、合一

Seven:

[玫瑰][玫瑰][玫瑰]

铭诚:

@Seven随时随地在[强][强][强]

铭诚:

一起[握手][呲牙]

木怀山:

唯有德才能证道、育道

木怀山:

混沌中大道显化不了,才看见了仁义、巧智、孝慈、忠臣。

石家庄新生活化妆品诚招加盟(陈):

智慧出,有大伪

石家庄新生活化妆品诚招加盟(陈):

对于这一句有点感悟:

石家庄新生活化妆品诚招加盟(陈):

伪:人为就是伪。凡是走脑不走心的,为了达到某一目的而说的话,做的事都是虚伪的

石家庄新生活化妆品诚招加盟(陈):

以前去公司开会时,领导为了能够引领别人,就会选出优秀员工进行分享,分享没有什么。但是分享之前要被领导按着她想要的目的,对被分享人员进行框架式的雕刻,我一直都感觉假的,虚伪。今天明白了,因为是人为的,不是自然而然的,所以就是虚伪的,假的,自然就不能引起共鸣。

董超:

自然,则无分别。

降本流末,而生万物求解

降本流末,而生万物者。降为生,流为成,本为始,末为终,是故万物乃人之末,人为万物之本;人又为天地之末,天地又为人之本。夫人不可以无本,亦不可以无末。本者体也,末者用也,则两不相离。天地以太空为本,而人畜万物;人畜以至善为本,而生周身百体

降本流末与返本归元(源)

辩证关系,对立面相互转化相互依存:道与器、本质与现象、形而上与形而下,抽象与具体、一般与特殊、进与退,正与反、源头与分支、追根溯源与分化衍生。

这里的降本流末不是贬义。“降本流末,而生万物。”

追根溯源就是溯源思维,它是一种运动思维和逆向思维。从最终结果回溯到本源(起点)和生成过程,从时间或空间回溯,回到事物初始的朴素的本质的形态(辩证地理解,不要绝对化,初始的不一定就是朴素的本质的)和生成过程,返璞归真返本归源。好比西游记中降妖,如果知道妖怪的来历和原形就好办了。

在数学解题中,”回归到定义”,利用定义来解题就是运用了溯源思维,对抽象的概念,我们溯源到其定义上。例如对排列组合中的 ,在有些题目中,可能觉得它比较抽象,不便于我们思考和操作处理,此时可溯源切换到它最原始的表征形态 ,利用这个原始表征来思考和处理。在比如对几何旋转变换,在解题中,我们有时要从变换后的数学对象(例如线段、点、三角形等几何图形)溯源到变换前的数学对象。

溯源时要注意考察和合情设想事物可能的来路、过程、背景、源对象和当下对象之间的对应关系。例如几何中碰到2倍角2a,要溯源想到2倍角的来路,也就是它怎么产生的?我们可以联想三角形外角模型,合情设想它是两个a内角相加,自然构造出等腰。再比如看到1-1/n,这是结果,我们对如何生成(变出)这个结果进行溯源,象打开折扇一样展开它(结果)的生成过程,运用合情设想进行溯源,设想它是由(1-1/2)+(1/2-1/3)+(1/3-1/4)+…+(1/n-1-1/n),也就是通过溯源思维得到1-1/n的生成模式或生成算法:裂项累加消项。找到它的生成模式(来路)或生成算法或生成过程,就找到解决问题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