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滚滚长江东逝水》歌词大意是什么?

2.水浒传失败的直接原因

3.水浒传片段 赏析400字左右

4.为什么《红楼梦》里王夫人才四品诰命?(元妃省亲里的)

5.水浒传第12回主要内容

6.在古代如何留住人才,只需要做到哪几点就能高枕无忧?

《滚滚长江东逝水》歌词大意是什么?

封妻荫子的读音-封妻荫子正其时

临江仙》

杨慎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译文: 滚滚长江向东流,不再回头,多少英雄像翻飞的浪花般消逝,争什麼是与非、成功与失败,都是短暂不长久,只有青山依然存在,依然的日升日落。江上白发渔翁,早已习於四时的变化,和朋友难得见了面,痛快的畅饮一杯酒,古往今来的纷纷扰扰,都成为下酒闲谈的材料。

注释淘尽:荡涤一空。 渔樵:渔父和樵夫。渚:水中的的小块陆地。

浊 :不清澈;不干净。与“清”相对。浊酒 :用糯米、黄米等酿制的酒,较混浊。

鉴赏

这是杨慎所做《廿一史弹词》第三段《说秦汉》的开场词,后毛宗岗父子评刻《三国演义》时将其放在卷首。

词的开首两句令人想到杜甫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和苏轼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以一去不返的江水比喻历史的进程,用后浪推前浪来比喻英雄叱咤风云的丰功伟绩。然而这一切终将被历史的长河带走。“是非成败转头空”是对上两句历史现象的总结, 从中也可看出作者旷达超脱的人生 观。“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青山和夕阳象征着自然界和宇宙的亘古悠长,尽管历代兴亡盛哀、循环往复,但青山和夕阳都不会随之改变,一种人生易逝的悲伤感悄然而生。下片为我们展现了一个白发渔樵的形象,任它惊骇涛浪、是非成败,他只着意于春风秋月,在握杯把酒的谈笑间,固守一份宁静与淡泊。而这位老者不是一般的渔樵,而是通晓古今的高士,就更见他淡泊超脱的襟怀,这正是作者所追求的理想人格。

全词似怀古,似物志。开篇从大处落笔,切入历史的宏流,四、五句在景语中富哲理、意境深邃。下片则具体刻画了老翁形象,在其生活环境、生活情趣中寄托自己的人生理想,从而表现出一种大彻大悟的历史观和人生观。

现出看尽红尘多少事的豁达。

作者

杨慎,明代大臣、文学家、学者。字用修,号升庵,四川省新都区人,为少师杨廷和之子。七岁起从他母亲学习诗文,刻苦努力,“奋志诵读,不出户外”,11岁就能作诗了。

明武宗正德六年(公元1511年),杨慎入京会试,“殿试第一”,高中状元,成为明代四川唯一的状元,照例授与“翰林院修撰”的官职,这年他24岁,以后只要循规蹈矩,顺从皇帝的意旨作官,便可春风得意,青云直上,将来做高官,享厚禄,封妻荫子,也是不难之事。然而杨慎却又是一位坚持原则,刚正不阿,不肯俯仰随人的人。嘉靖三年(1524年)在“议大礼”这件事中,反映得最为突出,而这又决定了他以后几十年流离转徙,穷边地的悲惨命运。

杨慎因“议大礼”,触犯了明世宗而受廷杖,遍体创伤,于嘉靖三年(公元1524年)被谪戍云南永昌(今保山),直至嘉靖四十年(公元1561年)去世,终未被赦免。

水浒传失败的直接原因

问题一:水浒传中梁山好汉起义的根本原因,和起义失败的原因 起义原因无非就是奸臣当道,缕遭迫害,

失败是因为领导无能,一心想被招安,被朝廷认可,可惜了跟着宋江的兄弟们

问题二:水浒传起义失败原因 1、一群山岛水贼,傲啸山林可以,要想夺权天下,不是大碗喝酒大口吃供就能搞定的:

2、起义军内部不团结,目光短浅,当是时梁山应该和方腊联手才有可能抗敌,有所作为;

3、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一个***没有这个欲望,小兵喊得再凶也无济于事,坏就坏在这个宋江身上,身在山林,心居庙堂。封建社会的愚忠注定其成不了大事;

4、最重要的一点,打天下不是靠义就行的,无数历史事实已经告诉我们这个最简单的道理了。

总之,小人物成不了大事!

问题三:水浒传上梁山好汉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领导层(宋江团伙)的投降主义领导思想。鲁迅评水浒:一部《水浒》,说得很分明:因为不反对天子,所以大军一到,便受招安,替国家打别的强盗――不‘替天行道’的强盗去了。终于是奴才。

问题四:水浒传最后为什么会失败 《水浒传》中义军接受招安的结局是历史上农民起义失败的一种形式。

梁山义军队伍不是在形势对他们极端不利的情况下出于走投无路,才被迫接受统治阶级招安的;恰相反,他们是在取得了两赢童贯、三败高俅等一系列辉煌胜利的大好形势下主动向统治阶级投降的。而这种情况之所以出现,确是和义军***宋江的思想、立场及所推行的路线有直接关系;也是和小说所宣扬的忠义思想以及作家的世界观密切关联着的。 “受招安”在前七十回故事情节里早已埋下了伏笔。伴随着梁山革命事业的发展,一大批统治阶级中的人物迫于这样那样的原因相继投入了义军队伍。他们的加入,虽然对壮大义军的力量、发展革命势力方面起了积极作用;但却使革命队伍的社会、思想成分变得十分复杂了。

这是因为这伙人里的大部分,他们上山的目的只是“暂在山寨安身”、“等候日后招安”。他们这种意图和义军领袖宋江的“忠君报国”和“盼望早日招安”的愿望完全合拍。这就很自然地在义军内部出现了一条以宋江为代表的妥协、投降的路线。这条路线愈到后来势力愈大,占据了统治地位。虽有少数出身下层的起义英雄如李逵、鲁智深、武松等人对它进行 *** 常但终因力量单薄而未能扭转局面,致使这场轰轰烈烈的农民革命走上了“被招安”的悲惨结局。

问题五:水浒传中的英雄好汉失败的原因 一是因为主要***要妥协投降,不想干了;

二是不想干了的领导意见占了上风,因为其他人只将自己的命运与主要***个人命运捆在一起,并且基本上无条件信赖他;

三是正是因为108位起义领导班子中,绝大多数绝对服从信赖主要***,主要***的个人意愿也就成了起义的根本指导方针,主要***的权力没有任何有效的制衡;

所以,起义当然失败了。

问题六:水浒传农民起义失败的原因是什么,要写作文,最好不 1.领导者的想法(宋江一心招安,为的是名,也为了上下兄弟以后)

2.当时的政治环境(奸臣当道)

问题七:水浒传农民起义失败的原因是什么,要写作文,最好不要 1.领导者的想法(宋江一心招安,为的是名,也为了上下兄弟以后)

2.当时的政治环境(奸臣当道)

问题八:水浒传第十六回杨志押送生辰纲失败原因是什么? 原因有主观方面的也有客观方面的。

主观方面:杨志对待那些挑夫太过严苛,以至于上到老督管下到挑夫一个个怨声连连,对他的命令都不服从,结果中了吴用等人的计策。

客观方面:天气炎热,杨志一行人口干舌燥,急于寻找解渴之物,结果中了计策。

问题九:水浒起义失败的直接原因 水泊梁山八百里,一百零八条好汉。三打祝家庄,踏平曾头市,袭破大名府、高唐州……这是何等威风!然而这样一场轰轰烈烈的农民却为何最终走向失败了呢?这个问题确实令人深思。

宋江,作为起义的领导者,对于起义的最终失败可谓难辞其咎。为什么这样说呢?作为一方农民起义军的***,他不仅没有举起反宋大旗,反而投入宋徽宗的怀抱,甘当朝廷的鹰犬,去“剿灭”方腊、田虎、王庆等“阶级兄弟”,实为背叛农民“革命”的罪人。

那么宋江为什么要出卖“革命”呢?从出身上讲,宋江属于地主阶级。而参加起义的广大成员则属于农民阶级。由于阶级立场的不同,他根本就不可能与梁山上的广大群众一条心。他所想的是怎样才能光宗耀祖、封妻荫子。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答案只有一个――接受朝廷“招安”。

同时,起义阵营内部成员的“革命性”也并不完全纯洁。在这个集体中,虽然大多数成员都是遭受官府迫害或地主压榨的普通劳动者,但也不乏一时“背运”或出于“无奈”的官府中人。他们“身在梁山、心向朝廷”,渴望有朝一日能够再穿官衣、再吃皇粮,然而正是有这一大帮支持者的积极“拥护”,宋江的“归顺”计划才有可能成功。“招安”之时,投降派欢呼雀跃,好像在外流浪多年的游子又重新找到了自己的“归宿”。

梁山起义的失败,充分暴露了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出于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及对自身出路的绝望,众好汉聚义梁山。然而他们的“革命目的”并不明确。他们的起义宗旨也只不过是“劫富济贫”、“替天行道”等最初级的反抗思想。由于农民阶级小生产者的意识和自身文化水平的低下,使得他们不能够形成一种“合力”。他们既不知道“跟谁走”,也不知道“怎样走”,这就使得具有一定理论水平的地主阶级能够“趁虚而入”,占据起义军的领导地位,并将他们一步步地带向了“招安”的不归路。

梁山起义的失败,正是以上各种主客观因素结合在一起造成的。其中,起义领导者的投降主义思想是导致起义失败的主要因素。而起义阵营内部成员中大量拥护“招安”者的存在,以及广大成员的盲从及从众心理,使得“招安”从“理想”最终变成现实,从而造成了起义的彻底失败和他们个人命运的悲剧。

问题十:水浒传是怎么失败的 但是,很快就败,梁山弟兄也许不会这样凄惨,未尝不是一条道路;那么,就坚持得久一些。

宋江也许只是加速了失败(从另种角度看,因为历代农民起义成功者有多少呢?领头的能力强、朱元璋等,如果不是因为有方腊等人的起义,领头的进入了体制内,他们就不再是叛贼,宋江就不会成为罪人)。从这个意义上;领头的缺乏远见和能力,只不过时机不对不一定,比如刘邦,宋江领着众弟兄进入体制内

水浒传片段 赏析400字左右

水浒传片段赏析:

1、林冲望后一退,洪教头赶入一步,提起棒,又复一棒下来。林冲看他脚步已乱了,便把棒从地下一跳,洪教头措手不及,就那一跳里,和身一转,那棒直扫着洪教头臁儿骨上,撇了棒,扑地倒了。柴进大喜,叫快将酒来把盏。众人一齐大笑。洪教头那里挣扎起来。众庄客一头笑着,扶了洪教头,羞颜满面,自投庄外去了。

赏析:这段话是动作描写,叙述了林冲棒打洪教头的场面,体现了我们的主人公胜得精彩漂亮,而且光明磊落。

2、那个大虫又饥又渴,把两只爪在地下略按一按,和身望上一扑,从半空里撺将下来。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来,只一闪,闪在大虫背后。那大虫背后看人最难,便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掀,武松只一躲,躲在一边。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却似半天里起个霹雳,震得那山冈也动,把这铁棒也似虎尾,倒竖起来只一剪。武松却又闪在一边。

赏析:写得极为传神,写人虎相搏,写老虎一扑、一掀、一剪三般拿人的本事,和声震山岗的吼声,一只活生生的真老虎就跃然纸上。

3、武松把那大虫嘴直按下黄泥坑里去,那大虫吃武松奈何得没了些气力。武松把左手紧紧地揪住顶花皮,偷出右手来,提起铁锤般大小拳头,尽平生之力,只顾打。打到五七十拳,那大虫眼里、口里、鼻子里、耳朵里,都迸出鲜血来。那武松尽平昔神威,仗胸中武艺,半歇儿把大虫打做一堆,却似挡着一个锦皮袋。

赏析:几经搏斗,老虎威风渐减,最后如何被武松按住,如何挣扎,如何被武松打,写得活灵活现,十分逼真。

4、话说当时薛霸双手举起棍来,望林冲脑袋上便劈下来。说时迟,那时快,薛霸的棍恰举起来,只见松树背后雷鸣也似一声,那条铁禅杖飞将来,把这水火棍一隔,丢去九霄云外,跳出一个胖大和尚来,喝道:“洒家在林子里听你多时!”

赏析:这里描写了薛霸董超想要谋害林冲时鲁智深出手相救的场面,描写得十分精彩,而鲁智深说:“洒家在林子里听你多时!”这体现了鲁智深性格的粗中有细,因为此时出来不仅可以救林冲,而且还有他们的“犯罪证据”,叫他们服气,再杀他们,也算是有凭有据。

5、话说当时薛霸双手举起棍来,往林冲脑袋上便劈下来。说时迟,那时快,薛霸的棍举起来,之间松树背后雷鸣似一声,那条铁禅杖飞起来,把这水火棍一隔,丢去九霄云外,跳出一个胖大和尚来,喝道:“洒家在林子里听你多时!”

赏析:这里描写了薛霸董超想要谋害林冲时鲁智深出手相救的场面,描写得十分精彩,而鲁智深说:“洒家在林子里听你多时!”体现了鲁智深性格的粗中有细,因为此时出来不仅可以救林冲,而且还有他们的“犯罪证据”,叫他们服气,再杀他们,也算是有凭有据。

为什么《红楼梦》里王夫人才四品诰命?(元妃省亲里的)

王夫人四品诰命是按贾政的品级算,是符合其身份和当时的诰封制度的,与她是不是元妃的母亲无关,在古代,官员的夫人是随丈夫的品级走的,这就是所谓的“封妻荫子”中的“封妻”。

诰命夫人是古代对高官的母亲或妻子加封。明清之际,五品以上的官员,如果功绩超群,都有机会得到皇上的封赠命令,这就是诰命。

而六品以下的官员所得到的则被称为敕命。《清会典》载,诰命针对官员本身的叫诰授;针对曾祖父母、祖父母、父母及妻时,存者叫诰封,殁者叫诰赠。《红楼梦》中也谈到了诰命的有关情况。

扩展资料:

《红楼梦》第五十八回,一位老太妃了“凡诰命等皆入朝随班按爵守制。敕谕天下:凡有爵之家,一年内不得筵宴音乐,庶民皆三月不得婚嫁。贾母、邢、王、尤、许婆媳祖孙等皆每日入朝随祭,至未正以后方回。”

此段是脂本情节,这里出现了许夫人,其也有诰命,那么她是谁呢?按其顺序在尤氏之下,“婆媳”二字扣住了她和尤氏的关系,“祖孙”二字则扣住了她和贾母的辈分。故此她被认为是贾蓉的续弦。

而许氏恰好又和尤氏、秦可卿两位宁国府夫人相对,正与《百家姓》中“(朱)秦尤许”一句相应,则此安排当为曹雪芹有意的笔法,也反证了程高续书写八十回后贾蓉的续弦为胡氏的不当。薛家第一代薛公按护官符小注,为紫薇舍人,此职虽看似作者杜撰的官职,可确有历史渊源。

“紫薇舍人”实际相当于中书舍人,《新唐书·百官志》记载“开元元年,改中书省曰紫薇省”,其权职、品阶历代均有变化,但职务皆为文职。而在明清时期,中书舍人已经没有前代显赫,不过无论如何,薛家到薛蟠这代已经明确是“现领内府帑银行商”的身份。

水浒传第12回主要内容

第十二回:梁山泊林冲落草,汴京城杨志卖刀

王伦想要杨志在山,以牵制林冲,杨志不从,只得让林冲坐了第四把交椅。杨志乃杨令公之孙,因丢了花纲石,想补殿帅职役,被高俅批倒赶了出来。缠盘用尽,便卖宝刀。遇到泼皮牛二,无理取闹,杨志性起用刀杀了牛二,被监禁于囚牢中。

众人见他为东京街除了牛二这害,多方周济。又被送北京大名府留守司充军。留守梁中书见杨大喜想通过演武试艺,抬举杨志。林冲落草要投名状,杨志痴心不改,梦想着封妻荫子。林冲已经在接连几次打击之后,觉醒了。但还有一定历史局限性,无法跳出传统历史思想的樊笼,注定其后来的悲剧。

杨志则属于还没有觉醒的一类人的代表,他始终相信自己是将门之后,就应该封妻荫子,谋个一官半职,也好光宗耀祖。但那个时代已经不再给他任何机会,祖辈的光芒也只能在他的心里照耀着。

扩展资料:

《水浒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用白话文写成的长篇小说,开创了白话章回体小说的先河。它作为一种新的文体,从此在文学领域内确立了应有的地位,开始逐步改变以诗文为正宗的文坛面貌。从小说创作的角度来看,它和《三国演义》一起,奠定了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的民族形式和民族风格,为广大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形成了中华民族特有的审美心理和鉴赏习惯。

但它比之《三国演义》,更贴近生活,作者开始把目光投向市井社会、日常琐事和平凡的人物,注重刻画人物性格的层次性、流动性,并纯熟地使用了白话,多方面地推进了中国古代长篇小说艺术的发展。《水浒传》在明代时被列入“四大奇书”。

近现代以来,又成为古典小说“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的文风、构思和理念,都对后世的中国乃至东亚小说,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水浒传

在古代如何留住人才,只需要做到哪几点就能高枕无忧?

古代明君都是以采贤纳士为主,只有包揽人民中的有才识的能人,才会把国家中的琐碎小事或者国家重要的事件处理好。如果一个朝代没有一个有谋有勇的厉害之人绝对不会建立起一个长久的王朝。所以每一个朝代的明君都会用自己不同的方式来招纳贤才用于治理国家。大部分的君主会用升官加爵或者赏赐金钱来拉拢人心,但是这种办法不会太过于长久,因为只要是个人有了钱或者权力,就会变心,有自己的私心,不会再像之前对君主的忠诚;就算会有忠诚之人,在君主看到你有了权力后马上就会对你产生忧虑。

有很多示例比如在三国时期,曹操一个人礼贤下士的举动就数不清吧 实例太多

说几个人物吧。陈琳 陈宫 许攸 张辽 张合 庞德 …这些人基本上多少都有曹操礼贤下士才投奔(投降)曹操的,如果曹操不会用人他们也不会跟随曹操。就像另一位在三国时期的刘备,哇不就是三顾茅庐用一片真心打动的卧龙--诸葛亮。

在当时诸葛亮是位胸有宏图之势,刘备请他出山,当然正合其意,他岂能大摆架子。而不是抓住这个可能失去的机会,当时的诸葛亮只有27岁,刘备则是有声望的政治家,对诸葛亮怎能那样低声下气的苦求。所以各大明君都会礼贤下士,招纳人才,无论是用权力强迫,还是用金钱诱惑,最终达成由我所用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