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发冲冠是指谁-怒发冲冠的人是谁
1.怒发冲冠为红颜的典故是什么?
2.怒发冲冠,指的是谁?
3.怒发冲冠 最早源自
怒发冲冠为红颜的典故是什么?
怒发冲冠为红颜指的是为一个女子冲冠一怒的意思。说的是吴三桂挥师山海关保陈圆圆的故事,出自明末清初诗人吴伟业所作的《圆圆曲》。写于1651年顺治八年辛卯初,原文是:“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
陈圆圆是明末名满天下的“秦淮八艳”之一,一出道便被名士争相攀求,一时名气盖过温婉可人的董小宛。红颜薄命,先被田弘遇所掠,献给了崇祯皇帝,岂料没有得到崇祯的宠幸,后被吴三桂纳为妾。
吴三桂亲率所部进京谒见新皇帝李自成。但途中又听闻大顺军在北京捉拿大批勋贵高官,拷掠追银,他父亲吴襄也在其中。而更刺激他的是,他的爱妾陈圆圆也被抢走了。
相传吴三桂当时勃然大怒,厉声喊到:“大丈夫不能保一女子,何面目见人耶?”当即挥师第二次返回山海关,降而复叛,上演了一幕绝世的“冲冠一怒为红颜”,为清廷定鼎中原立下了汗马之功。
怒发冲冠,指的是谁?
蔺相如
赵惠文王得到一块罕见的和氏壁,秦王听说以后想用十五座城池来换这块玉。赵王与大臣们都认为秦王并不是真的有心要换和氏壁,但不换的话又怕秦王乘机派兵来进犯,于是赵王派蔺相如出使秦国交换城池。蔺相如到了秦国后开诚相见向秦王献出和氏壁,秦王瑗不释手非常高兴,让大臣妃子-起来观赏美玉。蔺相如见秦王并没有换城的意思,于是走上前对秦王说:“和氏壁其实有一 些瑕疵,我来指给大王看。”蔺相如拿到和氏壁后便退后身子靠着柱子,怒发冲冠地说: ' 我奉命来秦国换壁,可秦王却只看而绝口不提换城之事,所以我拿回和氏壁,秦王如要逼迫于我,我便将与壁一起撞在这柱 上。秦王怕他真的这样做便叫人来画出了十五座城池出来。蔺相如知道秦王并不是真心实意的想换壁,便对秦王说道: "和氏壁是极品宝物, 要想收纳它秦王需要戒斋五天并举行隆重的仪式,这样我才能献壁。”秦王无奈只好答应了。蔺相如后来派随从把壁秘密的送回了赵国。秦王后来知道后怒火中烧,蔺相如请求秦王处他,但秦王想了想还是没有这样做,并且他还在朝堂上客客气气地接见了蔺相如并把他放回了赵国。”怒发冲冠” 就是后来人们把蔺相如当时愤怒的表现总结出来的。
怒发冲冠 最早源自
怒发冲冠最早源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解析传》“相如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
赵惠文王得到了一块名贵的“和氏璧”。秦昭襄王企图仗着强国的地位夺取这件宝物,于是假意向赵王说,愿意以十五个城的领土交换“和氏璧”,并且要求即派代表,带着宝璧到秦国去谈判交换的事情。赵王不敢怠慢,就派蔺相如作代表,去见秦王。
蔺相如是个勇敢机智的人,结果,不但没让秦王骗取宝璧,而且还当面指责秦王,揭穿了他的阴谋企图,终于把“和氏璧”仍然送回赵国。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完璧归赵”的故事。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描写蔺相如在秦王面前愤怒指责秦王的情形道:“相如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怒发上冲冠”,气得头发往上直冲,几乎把帽子都要顶起来了。形容暴怒的神情。
《史记·刺客列传》有“发尽上指冠”,《淮南子·泰族训》有“发植穿冠”,意思都相同。这类说法,见于记载的最早者,大概要算《庄子·盗跖》,“跖闻之大怒,目如明星,发上指冠”。
后来作为成语,一般都说作“怒发冲冠”。宋代民族英雄岳飞的《满江红》词:“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造句如下:
1、谁不曾一意孤行,怒发冲冠过怕只怕少了那份执着。
2、他听说敌人侵入国境,行为异常残暴,不禁怒发冲冠,立即投军杀敌。
3、听到北京女子中学的学生被捕后,鲁迅先生怒发冲冠,义愤填膺。
4、战士们看到班长牺牲了,一个个怒发冲冠,发誓为班长报仇。
5、我听说残忍虐待动物,就怒发冲冠。
6、我的邻居在我们的狗偷了他的报纸时怒发冲冠。
7、听到那个律师在讲演中污蔑我们的祖先,大家都气得怒发冲冠。
8、对方提出如此无理的要求,令人怒发冲冠,忿恨难平。
9、听到儿子犯下如此罪行,气得他怒发冲冠。
10、听到这种荒唐的事,连脾气最好的老李也气得怒发冲冠。
11、看到他怒发冲冠、振臂挥舞的样子,在场纺人全吓到了。
12、听到敌人的阴谋,不由得令人怒发冲冠,誓反抗到底。
13、他的女朋友告诉了他以后,他怒发冲冠。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