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滥竽充数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2.若公元前256年,秦昭襄王不灭东周,周天子会成天皇般的存在吗?

3.中国现代的学校考试与八股取士有什么相同点?

滥竽充数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国将不国也-国将不国之学

滥竽充数的故事告诉我们:弄虚作假是经不住时间的考验,终究会露出马脚的,一个人如果像不会吹竽的南郭先生那样,没有真本事,只靠装样子吓喝人,在别人还不了解真相的时候,能够蒙混一阵子,但是总有真相大白的一天。

《滥竽充数》的寓意:讽刺那些没有真才实学,靠蒙混过关的人;讽刺那些虚荣,对人不加以鉴别而重用的掌权者。

扩展资料

滥竽充数的启示

不会吹竽的南郭先生混在三百人的乐队中装模作样地凑数,竟然可以得到赏赐,一旦要自己凭真实本领单独演奏时,南郭先生就只好逃之夭夭了。南郭先生也成了滥竽充数者的代名词。

千百年来,滥竽充数这个故事,一直被人们广为传诵。南郭处士的行为骗得了一时,却骗不了一世。强调个人应该勤学苦练,使自己具有真才实学。

南郭先生也有很多的优点:能够毛遂自荐,主动请缨;能够在高手如林的皇家吹竽乐队中混迹,而不被识破;能够一眼看透齐宣王的喜好,冒欺君之罪,以假作真,非一般人可以想象;而后主动下台走人,又有多少人能做到呢。

南郭先生之所以能留在乐队中正是因为齐宣王的识人不清。这与他的虚荣、好讲排场分不开。三百人的乐团,在现代也是很少的,著名乐团更是少有满足300人,即使在现代人很多。无怪乎南郭先生敢“欺君”。

齐湣王也同齐宣王一样,但一个一个听,势必花更多的时间在享乐,而忽视朝廷的公务。常此以往,国将不国,好一个滥竽治国。

三百吹竽的人 与南郭先生长期共事,必知道其不会吹竽,但从不向王汇报。典型的官官相护,明哲保身,对周围的不正之风听之任之,助长其发展。

他们对先王必是感激不尽,宣王从不管他们的能力好坏,能吹就行,不会吹也可以,宣王要的排场和热闹。对齐湣王必没好感,人人过堂,竞争压力,朝不保夕。

百度百科--滥竽充数

若公元前256年,秦昭襄王不灭东周,周天子会成天皇般的存在吗?

周朝以及周天子覆灭这事的最大罪魁祸首应该首推孔子孔老二。

孔子一生竭尽全力周游列国四处嚷嚷?礼乐崩坏,国将不国?,见到每一个诸侯都要大力推销他的?复周礼,行封建?思想。

孔子广收门徒,大树特树他自己的权威,一度企图建立政治势力,掌握实权治理诸侯国,为了推行他的政治理念甚至动手杀了少正卯,也不怕落个?非仁?的名声,不可谓不尽心竭力了。

然而,孔子做的一切和周天子以及周王朝都没有关系,曾经,孔子跑到周朝首都和国家图书馆馆长老子聊过天,也没有去和周天子聊天。

孔子的?复周礼,行封建?重点在于?复周礼?,复兴一套只是名字叫做?周礼?的?礼乐制度?。

一套制度而已,既不是某一个国王本人,也不是某一家国家实体。

鲁王你可以在鲁国复兴周礼,齐王你可以齐国复兴周礼,楚王也可以楚国复兴呀,晋王可以复兴周礼,赵王也可以,秦昭襄王当然也可以在秦国复兴周礼了。

各诸侯王虽然可能不喜欢孔子本人,但是肯定喜欢孔子这个调调呀复兴周礼在我,而不在周天子?!这也是孔子被历代王朝尊崇的缘故。

刘邦说:?吾也可以?复周礼?行仁道!?

反观日本列岛,日本人也有春秋乱战的时候,他们春秋乱战时期的思想主流是?神道教?。

神道教是日本的传统宗教,以天皇崇拜为主!搞的是个人崇拜,强化的是宗教皈依。

日本是一个宗教国家,是一个宗教社会,天皇是神不是人。

古代的物部守屋也罢,丰臣秀吉也罢;近代的德川家康也罢,伊藤博文也罢,都是凡人,要匍匐于神的脚下的。

都说古代日本事事学中华,固然是事实,但是,国家和社会世俗化他们没有学!把统治者拉下神坛他们没有学。

对,一句话可以总结:

孔子把周天子拉下了神坛,所以周天子不会成为天皇那样的存在。

周天子掉下神坛的那一刻,不是秦昭襄王挥兵进入周王朝的那一刻,是孔子周游天下播下?人人可以?复周礼?之思想种子的那一刻。

而,天下诸侯再也不把周王朝当一棵葱看待的那一刻是?三国分晋?那一刻。

这也是司马光写《资治通鉴》为啥从?三国分晋?开始写起的原因之一。

如果一定要在?历史上的中国?找出一个?类似日本天皇的存在人物?的话,那,这个人物恰恰是?万世师表?孔圣人。

中国现代的学校考试与八股取士有什么相同点?

应试教育和满清的八股取士应该算是一脉相承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大家不妨想一想,都是那一份卷子,都是一种题型:选择,填空,完形,阅读… 再说说卷子的质量,现在考试的卷子可谓千篇一,如果说能考出什么水平的话,我真的不相信。我身边就有这种例子,许多学习上非常优秀的同学,对别的东西几乎一无所知,比如我认识的一个人,他的学习非常好,语文和历史都很好,但他曾经在高二问过我一个问题:“霍去病是谁?” 这样的人在现在还有很多,尤其是在高中和大学里,不知道为什么学习的人还是有很多的。记得陶行之先生办晓庄师范的时候说过:进入晓庄师范,应以求知的心去学习,来这里不是为了升官发财“。但是现在,陶老的担心终于变成了现实。 在物欲横流的今天,高考,前途两个词已经紧密联系到一起了,正如清朝“八股”“状元”的联系一样。高考制度必然会带来学生的能力低下,因为高考的局限性太大了。 倘若人人都受到这样一种禁锢教育,那我国真的应了鲁迅的那句话了:“长此以往,国将不国”。为什么我说的这么难听,相信大家也都清楚,毕竟大家都是感同身受的。 现在的学校都搞改革,什么素质教育,什么自学能力,什么动手能力,在我看来,那些改革都可以用一句话形容“换汤不换药”,真的想改革,就去改革高考制度,而不是去改革什么学生的能力,如果不改革高考,那无论如何改革学校,都逃不出“低能”的教育规律。 对于人才的重要性,我有了更深刻的体会,如历史中所言的,唐朝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三代君王对吏治进行改革,启用大量的人才,才创造出中国最辉煌的唐朝,换句话说,如果没有唐朝重用人才的风气,那即使有一百个唐太宗都不可能开创流传万事的功业。相反,清朝统治腐败,任人唯亲,才换来身国灭,屈辱百年。 想起人才的重要性,再来看看这高考制度,就不觉得我的话危言耸听了,新“八股”的高考制度,必将给中国蒙受巨大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