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谁知道《楚汉之争》的文言文,和翻译

2.如泣如诉的泣是什么意思

3.项羽之重要文化常识

4.登西台恸哭记翻译

5.从“项王军壁垓下”到“汉王为发哀,泣之而去”的翻译拜托各位大神

有谁知道《楚汉之争》的文言文,和翻译

悲歌慷慨泣下泣的意思-悲歌慷慨泣下泣的意思是什么

夏,四月,楚围汉王于荥阳,急;汉王请和,割荥阳以西者为汉。亚父劝羽急攻荥阳;汉王患之。项羽使使至汉,陈平使为大牢具。举进,见楚使,即佯惊曰:“吾以为亚父使,乃项王使!”复持去,更以恶草具进楚使。楚使归,具以报项王,项王果大疑亚父。亚父欲急攻下荥阳城,项王不信,不肯听。亚父闻项王疑之,乃怒曰:“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请骸骨!”归,未至彭城,疽发背而。

五月,将军纪信言于汉王曰:“事急矣!臣请诳楚,王可以间出。”于是陈平夜出女子东门二千余人,楚因四面击之。纪信乃乘王车,黄屋,左纛,曰:“食尽,汉王降。”楚皆呼万岁,之城东观。以故汉王得与数十骑出西门遁去,令韩王信与周苛、魏豹、枞公守荥阳。羽见纪信,问:“汉王安在?”曰:“已出去矣。”羽烧杀信。

汉高帝四年八月,项羽自知少助;食尽,韩信又进兵击楚,羽患之。汉遣侯公说羽请太公。羽乃与汉约,中分天下,割洪沟以西为汉,以东为楚。九月,楚归太公、吕后,引兵解而东归。汉王欲西归,张良、陈平说曰:“汉有天下太半,而诸侯皆附;楚兵疲食尽,此天亡之时也。今释弗击,此所谓养虎自遗患也。”汉王从之。

高帝五年冬,十月,汉王追项羽至固陵,与齐王信、魏相国越期会击楚;信、越不至,楚击汉军,大破之。汉王复坚壁自守,谓张良曰:“诸侯不从,奈何?”对曰:“楚兵且破,二人未有分地,其不至固宜。君王能与共天下,可立致也。齐王信之立,非君王意,信亦不自坚;彭越本定梁地,始,君王以魏豹故拜越为相国,今豹,越亦望王,而君王不早定。今能取睢阳以北至谷城皆以王彭越,从陈以东傅海与齐王信。信家在楚,其意欲复得故邑。能出捐此地以许两人,使各自为战,则楚易破也。”汉王从之。于是韩信、彭越皆引兵来。

十二月,项王至垓下,兵少,食尽,与汉战不胜,入壁;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项王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则夜起,饮帐中,悲歌慷慨,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于是项王乘其骏马名骓,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项王渡淮,骑能属者才百余人。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

译文:

汉太祖高皇帝三年(公元前204年)

汉王对陈平说:“纷乱的天下什么时候才能太平呢?”陈平说:“项王身边正直忠心的臣子不过是亚父、钟离昧、龙且、周殷这些人,只几个人而已。大王如果能拿出数万斤金,行反间计,就能离间他们君臣关系,让他们互生疑心。项王的为人,易于猜忌,偏听偏信,君臣之间起了疑心,必定内部互相残杀。我们借机举兵进攻,一定能够打败项王。”汉王说:“好!”拿出黄金四万斤交给陈平,任由他自己掌握,不再过问支出。陈平用钱在楚军中施行反间,传播谣言:“钟离昧将军他们跟着项王立了那么多功劳,然而总是不能裂土封王,现在要跟汉联合,消灭项氏取得土地称王。”流言传布,项王果真开始怀疑钟离昧等人了。

(公元前204年)夏四月,汉王在荥阳陷入了楚的包围,情形危急;汉王求和,准备仅保留荥阳以西为汉地。亚父范增劝项羽急攻荥阳,汉王十分担心。项羽派使者到汉地来,陈平准备了丰盛的酒食款待来宾,一见楚使就假装吃惊地说:“我还以为是亚父的使者,原来是项王派来的!”让人把东西端走,重新准备了比较粗陋草率的酒食进奉楚使。楚使回去后如实禀报给项王,项王果然对亚父起了很重的疑心。亚父急着要攻下荥阳城,项王不相信他,不肯听他的意见。亚父发现了项王对自己的怀疑,怒道:“天下大局已定,君王好自为之,请让老臣告老还乡吧。”他在前往彭城的途中,背上的毒疮发作而。

五月,将军纪信对汉王说:“局势紧急!请让臣用计策引开楚军,汉王可以趁机离开。”于是陈平在夜里将二千余女子放出东门,引来楚军四面围击她们。纪信乘汉王的车,车上张黄盖,左边竖立着汉王的旗帜,叫道:“食尽粮绝,汉王降楚。”楚人高呼万岁,都聚集到城东来围观。汉王则趁此机会带了数十骑出西门逃走,令韩王信与周苛、魏豹、枞公守荥阳。项羽见到是纪信,问:“汉王在哪里?”纪信回答道:“已经离开了。”项羽烧了纪信。

高帝四年八月,项羽自知身边缺少帮手,粮草即将用尽,韩信又进兵击楚,心中非常忧虑。汉王派了侯公来劝说项羽放回太公、吕后。于是项羽和汉王约定平分天下,以洪沟为界,以西归汉,以东归楚。九月,项羽放还了太公和吕后,带兵解了荥阳之围而东归。汉王也打算西归关中,张良、陈平劝阻说:“汉已拥有大半天下,各地诸侯也都前来归附,而楚兵已疲惫不堪,粮草将尽,这是上天赐予的灭楚的最好时机。如果就此放过楚人,这就是所谓的养虎遗患。”汉王听从了他们的意见。[1]

高帝五年(前202年)冬,十月,汉王追击项羽到固陵,和齐王韩信、魏相国彭越约好共同出击楚国。可是韩信、彭越二人失期不至,楚大败汉军。汉王只好重新坚壁自守,对张良说:“韩信、彭越这些手下不听我的,我该怎么办?”张良说:“楚兵就快要败了,而韩信、彭越二人未有明确分封到土地,所以他们不来也是很正常的事。如果您能和他们共享天下,他们立刻就会来。齐王韩信的封爵并非汉王的意思,他自己也觉得不安心;彭越平定了梁地,原来您因为魏豹是魏王的缘故所以拜彭越为相国,现在魏豹了,彭越也在等着您能封他为王,您却没有早些决定。如果您能把睢阳以北至毂城的土地都封给彭越,把从陈以东沿海一带都给韩信。韩信的家在楚地,他想要的封地包括他的故乡。假如您答应分割这些土地给他们二人,让他们各自为战,则打败楚军轻而易举。”汉王听从了他的意见,于是韩信、彭越都带了军队来会合。

十二月,项王撤兵至垓下,兵少食尽,与汉军作战不顺利,退守营垒,陷入了汉军和诸侯兵的重重包围之中。项王夜里听见汉军阵营中到处传唱楚歌,大惊问道:“汉军已得到所有的楚地了吗?怎么有这么多的楚人?”半夜在帐中饮酒,慷慨悲歌,流下数行眼泪;身边的人也都流泪哭泣,不敢抬头看他。于是项王乘上叫做骓的骏马,带领八百余壮士骑从,趁夜深突破重围向南快马奔驰。天亮时分,汉军才发觉,骑将灌婴带了五千骑兵追击。项王渡过淮河的时候,跟随他的只有百余骑兵了。到阴陵时迷了路,向一农夫询问,农夫骗他们说“向左”。他们向左走,结果陷入大泽中,因此被汉军追上来。

如泣如诉的泣是什么意思

如泣如诉的泣释义:小声哭。

如泣如诉释义:好像在哭泣,又好像在诉说,形容声音凄切、悲苦。出自宋·苏轼《前赤壁赋》。

一、泣的拼音:qì

二、泣的部首:氵

三、泣的笔顺:点、点、提、点、横、点、撇、横

四、泣的释义

1、小声哭:暗~。哭~。~不成声。

2、眼泪:饮~。~下如雨。

扩展资料

一、泣的字形演变

二、泣的相关组词:哭泣、咽泣、泣诉、啜泣、饮泣、哀泣、悲泣、抽泣、祖泣、泣辜、颓泣、泣泪、号泣、卞泣

1、咽泣[yān qì]?

低声悲哭;呜咽。

2、泣诉[qì sù]?

哭着诉说:呜咽~。

3、啜泣[chuò qì]?

抽噎;抽抽搭搭地哭:~不止。低声~。嘤嘤~。

4、哀泣[āi qì]?

悲伤地哭泣:嘤嘤~。

5、抽泣[chōu qì]?

一吸一顿地哭泣:暗自~。低声~。

项羽之重要文化常识

1.项羽之的纯知识点~文学司马迁写的

一、词类活用1.项王军壁垓下壁,名词作动词,驻扎2.项王则夜起夜,名词作状语,在夜里3.直(当)夜溃围南出南,名词作状语,向南4.项王乃复引兵而东东,名词作动词,东行5.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王,名词作动词,让……当王二、特殊句式:1,、骑能属者百余人耳(定语后置句)译:能跟从的骑兵一百多人罢了.2,、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何……为”,固定结构,由副词“何”与语气词“为”构成.这是宾语前置句何如?等都为宾语前置句三、虚词:之 乎 等汉皆以得楚乎?乎为句末语气词常骑之 之为代词 指骓马 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 之为代词 指项羽然今卒困于此 于 在这里此天之亡我 之 为主谓之间不译非战之罪也 之为结构助词 的四、重点字词1、项王军壁垓下:军为名词—动词,驻守岸土赤而壁立:壁为名词—状语,像墙壁一样2、于是项王乃慷慨悲歌:慷慨 为情绪激昂.3、力拔山兮气盖世:拔,撼动.盖,胜过、压倒、超过.4、项王泣数行下:泣为眼泪5、平明(平旦)天亮6,、地方千里:地/方:土地方圆7、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副词,仅仅、只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副词,竟、却。

2.速度

《项羽之》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培养文言文自学能力:梳理知识点、确认重点字词句;借助书解和工具书解决疑难问题;学会交流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共同进步。

(第一课时) 2、把握文章内容,联系旧课文,掌握评价历史人物形象的方法。 二、重难点: 1、疏通文意,确定重点词、句,并加以理解和记忆。

2、通过情节评析人物形象。 三、教辅工具:黑板 四、课时安排: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导入: 请大家一起来朗诵《垓下歌》。

从这一诗歌当中,大家感受了怎样的一个形象。(明确:勇武、柔情、悲壮)。

项羽这一位历史人物的形象是多面性的。这首诗歌是他性格一个方面的展示。

下面我们就去体验下这位悲剧英雄其他方面的性格特征。 二、品味语言、分析人物形象 第四单元的单元提示就告诉我们这篇文章就是创造人物形象的。

请同学们认真研读课文品味那些语言特别的形象。并且动笔讲你们品味到的 形象写下来。

(此情节主要是学生来做,从文章情节或者人物语言中分析历史人物的形象) 示例:如第一段 主要情节:四面楚歌——慷慨悲歌 我只能帮你到这里啦。

3.项羽之的文言文知识点要详细的1.通假字2.古今异议3.一词多意 爱问

一、词类活用1。

项王军壁垓下 壁,名词作动词,驻扎2。项王则夜起 夜,名词作状语,在夜里3。

直(当)夜溃围南出 南,名词作状语,向南4。 项王乃复引兵而东 东,名词作动词,东行5。

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 王,名词作动词,让……当王 二、特殊句式:1,、骑能属者百余人耳(定语后置句) 译:能跟从的骑兵一百多人罢了。 2,、天之亡我,我何渡为! “何……为”,固定结构,由副词“何”与语气词“为”构成。

这是宾语前置句何如?等都为宾语前置句 三、虚词:之 乎 等汉皆以得楚乎?乎为句末语气词常骑之 之为代词 指骓马 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 之为代词 指项羽然今卒困于此 于 在这里此天之亡我 之 为主谓之间不译非战之罪也 之为结构助词 的 四、重点字词1、项王军壁垓下:军为名词-动词,驻守 岸土赤而壁立:壁为名词-状语,像墙壁一样 2、于是项王乃慷慨悲歌:慷慨 为情绪激昂。 3、力拔山兮气盖世:拔,撼动。

盖,胜过、压倒、超过。 4、项王泣数行下:泣为眼泪 5、平明(平旦)天亮 6,、地方千里:地/方:土地方圆 7、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副词,仅仅、只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副词,竟、却。

4.(项羽之)的文篇

项羽在秦末风云际会,“以百战百胜之气盖于一时,手裂天下以王”(何去非《何博士备论》)。

殊不料,却在楚汉战争中骤然覆灭。鉴古方能知今,项羽功败垂成的人生之旅留给后人许多思考。

古往今来,成果斐然。纵览近二十年来对项羽失败原因研究的成果,不难发现人们力求多角度、全方位审视这位充满神奇色彩的历史人物。

本文试就二十年来项羽失败原因研究的成果作一简单的述评。 一、素质说 从项羽自身缺乏政治家所应具有素质进行探讨的学者是魏逊、陈裕宽、王光照、龚鹏九和陈业新。

魏逊在《项羽败在志》(《 *** 报》1984年8月23日)一文中认为:项羽之败,败在他向来胸无治国安邦之大志,因而他的奋斗一直缺乏一个正确的政治目标。项羽无志而失民心,他怎能不败? 陈裕宽则认为项羽无争天下,统一中国的大志,是他半途而废的重要导向(《楚汉相争为何楚败汉胜》,《浙江师范大学学报》1994年第1期)。

王光照在《亦论刘邦和项羽》(《安徽史学》1992年第2期)一文中认为:项羽在政治上幼稚,使他在鼎革之际做出有悖时势的抉择,是他败亡的起点。 龚鹏九认为:不学无术是项羽败亡的最根本原因(《项羽败乌江的原因剖析》,《常德师范学院学报》1997年第4期)。

陈业新则认为:项羽非但知道学兵法,而且知道如何学,是真能学兵法者。而且,项羽有取天下之才,令人遗憾的是,有军事才能的项羽并没有多大的政治谋略和手腕(《试论项羽兵法》,《浙江学刊》2000年第2期)。

上述学者中,魏逊、陈裕宽定位于项羽的志向,但其志向观,略有不同;龚鹏九则锁定项羽治学态度;王光照则强调项羽政治素质之低的危害;陈业新则突出项羽有才无谋;志当存高远,伟大的志向是激励人们追求人生理想的动力。而素质优劣更是一个人事业成功和失败的根本保证。

只有志向和素质完美结合才更容易造就个人事业的成功。 二、用人说 汉高祖刘邦自认为:自己战胜项羽,是因为重用汉三杰张良、韩信、萧何。

许多学者以此立论,提出许多看法。 王铭在《楚汉战争与刘邦、项羽用人》(《苏州大学学报》1986年第3期)一文中认为:项羽刚愎自用,信谗多疑、忘功寻过。

取才依据是以名以尊,是亲亲尊尊的人才观。所以汉胜楚败的关键在刘、项持不同的人才观。

邱永明认为:项羽用人有失无得,不能尽己之才,更不能尽人之才。项羽在用人原则上苛礼唯亲;在用人态度上,项羽刚愎自用;在用人政策上,项羽多疑忌才(《刘项用人得失和汉楚相争成败》,《历史教学问题》1991年第1期)。

鸣柳在《兼听则明——刘邦战胜项羽管见》(《探索与求是》1994年第4期)一文中认为:项羽的悲剧在于自恃勇武,不能听大家的意见。毕竟,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只有大家的、集体的力量才是无限的。

只有善于集中众人的智慧,才能无敌于天下,项羽却不能吸收和消化不同的意见。 龚鹏九认为:项羽不识才俊失去了用贤的机会(《项羽败乌江的原因剖析》,《常德师范学院学报》1997年第4期)。

陈有芳在《从项羽之说起》(《人民公安》1997第8期)一文中认为:项羽主不善用人之大忌,没有凝聚力,形不成核心。项羽之输,输在不善待人才上。

他缺乏象刘邦一样驾驭人才的技巧,只能拒人于千里之外,自断臂膀。 上述学者中,王铭强调了项羽人才观的局限性;邱永明指出项羽不能充分发挥集体才干的弊端;鸣柳则强调在用人上要处理好个人与集体的关系;龚鹏九一针见血地指出项羽不识才;陈有芳认为善待人才、驾驭人才是重中之重。

在用人问题上,大多数学者注意力集中在用人失误上。殊不知,用人的前提是慧眼识人,用人的关键是才当其用。

得士者昌,失士者亡。这是一条历史基本法则。

它是作为领导者最不应该,也是最不容忽视的问题。 三、观念说 观念制约束缚着人的行为,先进的思想观念有利于人们积极开拓进取,落后的思想观念禁锢僵化人们的头脑。

王太阁在《汉兴楚亡的主因在政治意识》(《殷都学刊》1994年第2期)一文中认为:刘邦暴兴,项羽速亡,关键在于刘邦政治意识清醒,项羽政治意识模糊。政治意识是否清醒决定着战略决策是否正确。

而且,政治意识首先表现在对待人民的态度上;其次表现在对天下大势的判断和敌友的分辨上;最后表现在对待义帝的态度上。由于项羽政治意识模糊,才断送了自己的江山。

滕新才则认为:小农意识是中国古代社会带有普遍性特征的思维模式。其特点是狭隘、保守、自私、虚荣。

同时指出小农意识并不是不可克服的,刘邦因为注意加以克服,所以登上了九五之尊。项羽沉锢于斯,葬送于斯(《论陈胜、项羽、刘邦的小农意识》,《烟台师范学院学报》1995年第2期)。

李景山则认为:项羽目光短浅,单纯军事观念,穷兵黩武。他不能把军事斗争与政治斗争结合起来,最终导致失败(《楚汉战争胜负原因探讨》,《绥化师专学报》1994年第4期)。

李仁守认为:秦朝被推翻,破坏的任务已经完成,便需要出现新的时变。项羽不能师承古代开国之君,实行仁政,不改变自己的攻击性观念和作风。

仍然发挥自己的暴力惯性。一切从事政治斗争的历史人物的祸福。

5.项羽之最好教案,最好新颖一点的

一.导入 在《史记》这幅色彩斑斓的历史画卷中,西楚霸王项羽是最为悲壮的英雄。

和舜一样是“重瞳子”的项羽“力能扛鼎,才气过人”却最终自刎乌江,结束了自己短暂而灿烂的一生,留给人们的是无尽的惆怅和悲凉。今天,我们一同走进《项羽之》,走进项羽人生的最后阶段,走进项羽的内心世界,进一步完善我们对项羽的了解,丰富项羽在我们心中的形象。

二.学习目标 1,品味语言解读项羽的艺术形象。2,比较诗文体悟创造形象的区别。

3,合作学习探究项羽之的价值。 三教学过程 1,品读课文,把握形象 本文记叙了项羽一生的最后阶段,表现他无可奈何的失败和悲壮的亡,是《项羽本纪》中最具悲剧性的一幕。

文章围绕项羽这个悲剧英雄,描写了垓下之围、东城快战、乌江自刎三个场面,请从三个场面中选择你最喜欢的一个情节,认真品读,读出感情。你们认为在这个片段中哪些句子打动了你,体现了项羽的什么性格? 第一段写垓下之围重点写了“四面楚歌”和“慷慨悲歌”这两个连续性的事件。

“慷慨悲歌”,慨叹自己时运不利,恋恋不舍的和名骓、虞姬诀别,充满了悲凉和无奈的情绪。项羽是一个勇猛豪爽的大丈夫,在预料到失败命运的时刻,唱出柔肠百转的“垓下歌”,为项羽这个形象增添了一股柔情。

“慷慨悲歌”充分表现出项羽多情善感的性格。男儿有泪不轻弹,项羽这时却“泣数行下”,渲染出一个末路英雄的悲凉。

这位盖世英雄歌罢泪水涟涟,以至于左右的人都不忍心目睹这样的场面。 “莫能仰视”则写尽将士们的不忍之心,也写尽了霸王的悲惨处境。

小结:第一段:垓下被围的困境 主要情节:四面楚歌——慷慨悲歌 1、请找出表现项羽在“四面楚歌”时的动作行为的五个动词。(惊—起--饮—歌—泣) 2、从中可见项羽的性格:多愁善感 第二段和第三段写东城快战。

第二段写项羽从垓下突围成功到再次被困东城的过程。这一段前半部分把逃亡路线和军事力量的变化交代得清清楚楚,战争的形势和项羽的处境一目了然。

后半部分写项羽在此绝境中说的一番话。项羽认为“今卒困与此。

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灭亡就在面前,他仍旧没有客观分析自己用兵的过失,而一味归咎于天命,这表现了项羽的极端自负。

项羽又言“今日固决,愿为诸君快战”明知必,没有退缩,愿意痛快的打一场,这反映了他勇猛刚强的大丈夫气概;“愿为诸君快战”表明了项羽最后的战斗并不是为了战争的结果,而是为了畅快的、尽情的展现他的勇猛无敌,保一世英名。就像一次落幕前的演出,要以完美作为结束。

如果把“快战”改为“决战”,就带有了鱼网破的味道,项羽的快意和满足感将荡然无存。 小结:第二段:垓下突围、被困东城 主要情节:直夜溃围——绐陷大泽——决意快战 1、此段中项羽对部下所说的话占了很大一部分,请认真阅读,分析其中表达的意思。

(辉煌的过去,失败的今天。反复强调:“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 2、从中可见项羽的性格:自负、勇武 第三段写项羽的东城溃围之战。共写了项羽的三次行动:第一次通过“项王大呼,驰下,皆披靡”来渲染项羽势不可挡的气势,“遂斩汉一将”的“遂”写出了项羽斩将的轻而易举。

第二次行动项羽并没有动手,只用眼神和声音就吓退了敌兵,“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孰是追兵,孰是逃将,难以辨别。

项羽摄人魂魄的虎虎生威跃然纸上。第三次行动,项羽斩一都尉,杀数十百人,而“亡其两骑耳”,通过对比再次渲染项王的勇猛无敌。

难怪他充满自豪的谓其骑曰“何如”,这一问再次表现了他的自负。 小结:第三段:东城溃围之战 三次行动: 第一次:项羽——大呼、驰下、斩将 / 汉军——皆披靡 1、“遂斩汉一将”中的“遂”字有没有什么特别的表意作用?(说明项羽“斩汉一将”轻而易举,从而表现出项羽的勇猛善战。)

第二次:项羽——嗔目叱之 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 (通过对比,表现出项羽的勇猛。) 第三次:项羽——弛,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亡两骑(“杀数十百人”展现项羽勇猛少敌,势不可挡的战斗场面,表现出项羽的勇猛善战。)

2、三次行动,从不同的角度表现了项羽如猛虎一般的气势和战斗力,英武形象栩栩如生。非常精彩!三次行动之后,有一段项羽与部下的对话,有什么作用吗? (说明项羽刚才的勇猛杀敌主要是向部下证明他的失败是“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3、从中可见项羽的性格:勇猛、自负 文章的最后一段写项羽乌江自刎。这一段写了两个场面。

第一个场面是乌江拒渡、赠马亭长。项羽本“欲东渡乌江”但真正来到乌江岸边,他又否定了自己的决定。

项羽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这番话发自肺腑,表现了项羽知耻重义的性格。在生与义,苟活幸存与维护尊严之间,从容地做出选择。

那位曾经“泣数行下”的血性男儿,这时反而笑了。“项王笑曰”的笑,不是强自矜持,不是凄然苦笑,而是壮士蔑视亡,镇定安详的笑。

项羽和随从全都下马步行,冲入重。

6.项羽之,下面一段的知识点,详细

一、词类活用 (一)名词作动词 1、项王军壁垓下 壁,名词作动词,驻扎 2、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行,名词作动词,向东行 3、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 西,名词作动 词,西行、西征 4、期山东为三处 期, 名词作动词,约定 5、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名词作动词,让……当王 (二)名词作状语

1.项王则夜起夜,名词作状语,在夜里

2.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 东,名词作 状语,向东

二、特殊句式:

(一)状语后置句

1、饮帐中(省略句;状语后置句)

饮帐中,饮(于)帐中,“(于)帐中”是后置的介宾结构

译:在军帐中饮酒

2、左,乃陷大泽中 (省略句,状语后置句)

译: 项王带人向左,陷进了大沼泽地中

3、籍独不愧于心乎?(状语后置句)

“于心”是后置的介宾结构。

译:我项籍难道心中没有愧吗?”

4、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省略句;状语后置句)

补充完整应为:吾闻汉购我头(以)千金,邑万户

“(以)头千金,邑万户”为后置的介宾结构。

译:我听说汉王用黄金千斤,封邑万户悬赏征求我的脑袋

(二)定语后置句

1、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定语后置句)

译:部下壮士八百多人骑马跟在后面

2、骑能属者百余人耳(定语后置句)

译:能跟从的骑兵一百多人罢了。

3、汉骑追者数千人 (定语后置句)

译:追赶上来的汉军骑兵有几千人(三)被动句

1、所当者破 (被动句)

译:我所抵挡的敌人都被打垮

2、然今卒困于此(被动句)

译:可是如今终于被困在这里(四)判断句

1、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判断句)

译:这是上天要灭亡我,决不是作战的过错

(五)固定结构

1、无以渡

“无以”,固定结构。由动词“无”加介词“以”构成,没有用来。的办法

译:没法渡过去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劝学》)

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鸿门宴》)

2、天之亡我,我何渡为!

“何……为”,固定结构,表示反问。意思是:“为什么还要……呢!”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

3独不……乎?

表示反问。意思是:“难道不……吗?”

籍独不愧于心乎?(《项羽之》)

三、虚词

1.之

⑴常骑之:之,为代词,指骓马

⑵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之,为代词,这里指项羽

⑶此天之亡我:之,为主谓之间不译

⑷非战之罪也:之,为结构助词,的2. 乃:

(1)副词,表事情相承接,译为“才”。平明,汉军乃觉之。

(2)时间紧相衔接,可译为“就”

左,乃陷大泽中。

(3)仅仅,只。乃有二十八骑。

(4)连词,表顺接。于是,便

乃自刎而。

(5)竟然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四、重点字词

1、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慷慨 为情绪激昂。

2、力拔山兮气盖世:拔,撼动。盖,胜过、压倒、超过。

3、项王泣数行下:泣,眼泪

4、平明(平旦)天亮

5、地方千里:地/方:土地方圆

6、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乃:副词,仅仅、只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乃:副词,竟、却

7、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 购,悬赏征求

8、我为若德 德,恩惠、好处

五、通假字

1、骑皆伏曰 伏,通"服",心服

2、乌江亭长檥船待 檥,通“舣”,使船靠岸

7.项羽之的重点句式整理

1、项王军壁垓下:军为名词—动词,驻守 岸土赤而壁立:壁为名词—状语,像墙壁一样 2、于是项王乃慷慨悲歌:慷慨 为情绪激昂。

3、力拔山兮气盖世:拔,撼动。盖,胜过、压倒、超过。

4、项王泣数行下:泣为眼泪 5、平明(平旦)天亮 6,、地方千里:地/方:土地方圆 7、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副词,仅仅、只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副词,竟、却 特殊句式:1,、骑能属者百余人耳(定语后置句) 译:能跟从的骑兵一百多人罢了。 2,、天之亡我,我何渡为! “何……为”,固定结构,由副词“何”与语气词“为”构成。

用于询问原因或反诘。可译为“为什么呢”“怎么呢”等 这是宾语前置句何如?等都为宾语前置句虚词:之 乎 等汉皆以得楚乎?乎为句末语气词常骑之 之为代词 指骓马 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 之为代词 指项羽然今卒困于此 于 在这里此天之亡我 之 为主谓之间不译非战之罪也 之为结构助词 的。

8.高中课本《项羽之》一文赏析

本文记叙的是项羽这位悲剧英雄的最后生涯,主要表现他失败时的英雄风采。作者通过垓下之围、东城快战、乌江自刎三个场面的描写,多角度、多层次地刻画了他的性格:

既有霸王别姬的儿女情长,又有东城溃围的勇猛善战;

既有阴陵迷道、归败于天的寡谋、自负,又有乌江拒渡、赠马亭长、赐头故人的知耻重义、纯朴仁爱。

作者还善于在历史事实的关键环节进行合乎情理的艺术加工,写出了许多生动传神的细节,如“虞兮虞兮”的千古悲歌、“田父绐(dai 4)曰”的生机缘、愧对父老的知耻良心、赠马赐头的临终义举等,使这篇文字达到雄奇悲壮的美学境界,读之令人荡气回肠。

登西台恸哭记翻译

原文:

始,故人唐宰相鲁公开府南服,余以布衣从戎。明年,别公漳水湄。后明年,公以事过张睢阳庙及颜杲卿所尝往来处,悲歌慷慨,卒不负其言而从之游。今其诗具在,可考也。

余恨无以藉手见公,而独记别时语,每一动念,即于梦中寻之。或山水池榭,云岚草木,与所别之处及其时适相类,则徘徊顾盼,悲不敢泣。又后三年,过姑苏。姑苏,公初开府旧治也,望夫差之台而始哭公焉。又后四年,而哭之于越台。又后五年及今,而哭于子陵之台。

先是一日,与友人甲、乙若丙约,越宿而集。午,雨未止,买榜江涘。登岸,谒子陵祠;憩祠旁僧舍,毁垣枯甃,如入墟墓。还,与榜人治祭具。须臾,雨止,登西台,设主于荒亭隅;再拜,跪伏,祝毕,号而恸者三,复再拜,起。又念余弱冠时,往来必谒拜祠下。其始至也,侍先君焉。今余且老。江山人物,睠焉若失。复东望,泣拜不已。有云从南来,渰浥浡郁,气薄林木,若相助以悲者。乃以竹如意击石,作楚歌招之曰:“魂朝往兮何极?莫归来兮关塞黑。化为朱鸟兮有咮焉食?”歌阕,竹石俱碎,于是相向感唶。复登东台,抚苍石,还憩于榜中。榜人始惊余哭,云:“适有逻舟之过也,盍移诸?”遂移榜中流,举酒相属,各为诗以寄所思。薄暮,雪作风凛,不可留,登岸宿乙家。夜复赋诗怀古。明日,益风雪,别甲于江,余与丙独归。行三十里,又越宿乃至。

其后,甲以书及别诗来,言:“是日风帆怒驶,逾久而后济;既济,疑有神阴相,以著兹游之伟。”余曰:“呜呼!阮步兵,空山无哭声且千年矣!若神之助固不可知,然兹游亦良伟。其为文词因以达意,亦诚可悲已!”余尝欲仿太史公著《季汉月表》,如秦楚之际。今人不有知余心,后之人必有知余者。于此宜得书,故纪之,以附季汉事后。

时,先君登台后二十六年也。先君讳某字某,登台之岁在乙丑云。

翻译:

早先我的老朋友唐宰相鲁郡公在南剑州地方设立办事机构,我以普通老百姓身份投军在他麾下。明年,在漳江边上与他分手。又过了一年,公因事路过张睢阳庙和颜杲卿驻军处常山一带,慷慨悲歌,后来终于没有辜负自己的诺言,追随诸先烈游于黄泉。如今他的遗诗都留在人间,可以为证。

我自恨自己一之后只能空着两手与鲁郡公相见于地下,幸而还偏偏记得与他分别时的言语,每当想到这些情景时,就会在梦中重温一遍。有时遇到山水林池台榭及云霞草木,与我们分手时的情状恰巧想像时,就令我徘徊留连仔细察看,悲痛异常而不敢哭泣。又过了三年,我经过吴县——吴县是公早年办公的府治所在地,对着姑苏台第一次为鲁郡公痛哭。又四年之后,我再次在越王台哭他。又五年之后即今天,我在严子陵钓台又设祭大哭。

昨天,我与友人甲、乙及丙四人相约,第二天聚会。中午,雨还没停,我们在江边雇了条船;然后上岸,瞻仰严子陵祠堂,又在祠堂旁边僧房内休息。但见坏墙枯井,好像进入坟墓当中。回到船中,与船夫一道置办了祭祀用具。过了一会,雨停下,我们登上西台,在荒亭角上安放了牌位,然后下拜,跪下行礼。祝诵完毕后,又大哭三声,然后再下拜,起立。这时我又想起自己年轻时,经过这里一定要来祠堂瞻拜。起初来的时候,是跟随先父一起来的。如今我也快要老了,面对山河大地,风云人物,依恋不舍,如有所失。于是又对着东方哭拜不止。这时,有云从南边飘来,阴湿郁结,云气罩住了林木,好像加重了悲哀的气氛。我用竹如意敲着石块,制作了楚歌来招他的魂,歌词是:“魂灵啊,你早上要飞往何方?晚上归来时,关塞一片昏黑。你化为朱鸟虽然有了嘴,却能吃到什么?”歌毕,竹如意与石块俱已碎裂了,于是大家就相对感叹。我们又登上东台,把青石抚摸一遍,然后回到船中休息。船夫方才因我痛哭过而感到惊奇,说:“刚才有巡逻船在此经过,我们何不移舟别处?”因此就摇船到河中心,设酒举杯相劝,各自作诗来寄托自己的哀思。傍晚,雪飞风寒,舟中不可久留,就上岸住到乙家。夜里又写诗怀古。到了明天,风雪更大了,我就与甲在江边分手,仅与丙两人一同归去。走了三十里,又隔了一夜方始到家。

这以后,甲寄来书信与赋别的诗歌,信中说:“这天风急浪高,船夫拼命摇橹,耽搁了很久才渡过河。过河之后,真疑心有神灵在暗中相助,以显示这次聚游的伟观。”我说:“唉!自从阮籍后,空山之中已有千余年没有哭声了。这事是否有神灵相助当然不能确知,但这次聚游确实是件壮举。我们仅能赋诗作文来表达情怀,实在是很可悲的。”我曾经想模仿司马迁作《秦楚之际月表》的体例作《季汉月表》。现在也许没有人能了解我的用心,但后代人一定会了解我的用心。这里我应当把此事记下来,所以写下这篇文章,将来把它附在记载季汉事迹之后。

今天是先父登严子陵钓台后的第二十六年。先父名某字某,他登台这年是乙丑年。

从“项王军壁垓下”到“汉王为发哀,泣之而去”的翻译拜托各位大神

项王的部队在垓下修筑了营垒,兵少粮尽,汉军及诸侯兵把他团团包围了好几层。深夜,听到汉军在四面唱着楚地的歌,项王大为吃惊,说:“难道汉已经完全取得了楚地?怎么楚国人这么多呢?”项王连夜起来,在帐中饮酒。有美人名虞,一直受宠跟在项王身边;有骏马名骓(zhuī,追),项王一直骑着。这时候,项王不禁慷慨悲歌,自己作诗吟唱道:“力量能拔山啊,英雄气概举世无双,时运不济呀骓马不再往前闯!骓马不往前闯啊可怎么办,虞姬呀虞姬,怎么安排你呀才妥善?”项王唱了几遍,美人虞姬在一旁应和。项王眼泪一道道流下来,左右侍者也都跟着落泪,没有一个人能抬起头来看他。 于是项王骑上马,部下壮士八百多人骑马跟在后面,趁夜突破重围,向南冲出,飞驰而逃。天快亮的时候,汉军才发觉,命令骑将灌婴带领五千骑兵去追赶。项王渡过淮河,部下壮士能跟上的只剩下一百多人了。项王到达阴陵,迷了路,去问一个农夫,农夫骗他说:“向左边走。”项王带人向左,陷进了大沼泽地中。因此,汉兵追上了他们。项王又带着骑兵向东,到达东城,这时就只剩下二十八人。汉军骑兵追赶上来的有几千人。项王自己估计不能逃脱了,对他的骑兵说:“我带兵起义至今已经八年,亲自打了七十多仗,我所抵挡的敌人都被打垮,我所攻击的敌人无不降服,从来没有失败过,因而能够称霸,据有天下。可是如今终于被困在这里,这是上天要灭亡我,决不是作战的过错。今天肯定得决心战了,我愿意给诸位打个痛痛快快的仗,一定胜它三回,给诸位冲破重围,斩杀汉将,砍倒军旗,让诸位知道的确是上天要灭亡我,决不是作战的过错。” 于是把骑兵分成四队,面朝四个方向。汉军把他们包围起几层。项王对骑兵们说:“我来给你们拿下一员汉将!”命令四面骑士驱马飞奔而下,约定冲到山的东边,分作三处集合。于是项王高声呼喊着冲了下去,汉军像草木随风倒伏一样溃败了,项王杀掉了一名汉将。这时,赤泉侯杨喜为汉军骑将,在后面追赶项王,项王瞪大眼睛呵叱他,赤泉侯连人带马都吓坏了,倒退了好几里。项王与他的骑兵在三处会合了 。汉军不知项王的去向,就把部队分为三路,再次包围上来。项王驱马冲了上去,又斩了一名汉军都尉,杀有百八十人,聚拢骑兵,仅仅损失了两个人。项王问骑兵们道:“怎么样?”骑兵们都敬服地说:“正像大王说的那样。” 这时候,项王想要向东渡过乌江。乌江亭长正停船靠岸等在那里,对项王说:“江东虽然小,但土地纵横各有一千里,民众有几十万,也足够称王啦。希望大王快快渡江。现在只有我这儿有船,汉军到了,没法渡过去。”项王笑了笑说:“上天要灭亡我,我还渡乌江干什么!再说我和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西征,如今没有一个人回来,纵使江东父老兄弟怜爱我让我做王,我又有什么脸面去见他们?纵使他们不说什么,我项籍难道心中没有愧吗?”于是对亭长说:“我知道您是位忠厚长者,我骑着这匹马征战了五年,所向无敌,曾经日行千里,我不忍心杀掉它,把它送给您吧。”命令骑兵都下马步行,手持短兵器与追兵交战。光项籍一个人就杀掉汉军几百人。项王身上也有十几处负伤。项王回头看见汉军骑司马吕马童,说:“你不是我的老相识吗?”马童这时才跟项王打了个对脸儿,于是指给王翳说:“这就是项王。”项王说:“我听说汉王用黄金千斤,封邑万户悬赏征求我的脑袋,我就把这份好处送你吧!”说完,自刎而。 项羽后,楚地都投降汉军,唯独鲁国攻不下来。汉王于是想要集合天下兵马共同围剿,因为它遵守周时礼仪,能为主帅守节,于是命人拿着项羽的头去给鲁人看,鲁国百姓才投降。开始的时候,楚怀王最初封项羽为鲁公,等到他后,鲁又是最后一个投降的,所以用安葬鲁公的礼仪在谷城安葬项羽。汉王为他发哀,哭完才离开。

采纳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