败军之将不可言勇是什么意思-败军之将
1.中国历史上的十大败军之将
2.讽刺 高压环境的成语
3.终年不败和败军之将的败意思相同吗
中国历史上的十大败军之将
中国历史上十次大败(十名败军之将)。
1 成得臣 一朝热血陷阵勇,却败楚师十年兵
成得臣,春秋楚人。著名勇将,辅佐楚成王几乎成就王霸之业。当初晋文公流亡到楚国,成王问:“公子日后归国,何以谢我?”晋文公想道,大德不言谢,于是说:“两军相遇时,当退避三舍。”成得臣听到后,对成王说:“晋公子如此无礼,不如杀之。”成王不听,说道:“晋公子是个有德之人,杀之得罪天下。而且他处世滴水不漏,棉里藏针,日后不可小视”。日后,晋文公与楚国争霸中原,晋文公果然帅军退避三舍,成得臣忘了当初楚成王对他告诫,以为晋军怯战,于是挥军穷追,果然中了埋伏。兵败回国,被楚王赐。晋文公听说后,大笑,说道:“我可以睡上十年安稳觉了。”成得臣导致的楚军城濮之败,使楚国失去了与晋国抗衡的力量,十年内不得不向晋国臣服。直到后来问鼎中原的楚庄王,才恢复了原来的国力,在黄河一战击败晋军,取得了霸权。
2 百里孟明视 一时逞强图立功,三年磨剑才报仇
孟明视,秦国人,秦穆公宰相百里奚之子。少年之时就赋有盛名,当秦穆公听信国外谍报人员所言,决定千里偷袭郑国,孟明视挺胸而出,愿为将领。当然,这次牢师远袭被孟明视的父亲百里奚和另一个宰相蹇叔极力反对。不过由于秦穆公一意孤行,于是秦师在肴山被晋军伏击,五万大军全军覆没。孟明视后来被晋国释放,他立刻西逃,果然晋君反悔,叫阳处父轻骑追回。但是孟明视早了一步,秦国大将公孙枝接应他渡河,在船上,孟明视对岸边的阳处父说道:“三年后,当回来答谢。”三年后,秦军击败晋师,成为中原霸主。孟明视为己为国都报了仇。
2 阳处父 为帅不能约三军,黄河败绩留空名
阳处父,晋国人。城濮之战十年之后,就在楚庄王卷土重来的时候,晋国派出了十万大军由阳处父率领,抗击楚师。不想阳处父空有贤名,却无实际约束领兵能力,结果,由于手下将领轻敌、浮躁,阳处父约束无力、指挥不当导致晋军黄河败绩。十万大军,全部崩溃。晋国不得不向楚国请和,答应了楚庄王提出的苛刻要求。阳处父归国后,晋国国君考虑到阳处父的名声,只给他做了降职处理,于是他也就一辈子只能担任闲职了。
4 赵括 竖子无能继父志,纸上谈兵败长平
赵括,战国赵国人,名将赵奢之子。故事大家都应该知道了。他成为典型败家子形象,就在于他的长平之败。此战,赵国丧师四十万,从此赵国无力与秦国抗衡。赵秦抗衡的形势,变成了赵弱秦强。来自西鄙秦军席卷七国的序幕从此揭开。
5 西楚霸王项羽 空负勇名传千世,自刎乌江叹兵穷
项羽,名籍。楚人。西楚霸王。勇名千古流传,无奈他的对手是刘邦,终于应验了范增在鸿门宴后的一句话:“将无葬身之地也。”项羽的垓下之败,是他咎由自取。弑义帝,逼走亚父范增,疏远贤人,导致陈平、韩信等人都纷纷转投刘邦。最后只留下三千江东子弟兵,垓下战败,子弟兵皆亡,项羽无面目以对江东父老,于是自刎乌江。
6 袁绍 本初本不是将才,七代侯门一代亡
袁绍,字本初,东汉末年人。祖上为汉朝名门,号称七代公侯。但是到了袁绍一代,本来可以一统中国的他,几次因为什么唧唧歪歪的小事误了大事。自己又是刻薄猜忌,手下又是群小弄权,于是官渡败绩,八十万军队一朝毁灭。
7 曹操 魏武奋兵代赤汉,赤壁一败定三分
曹操,字孟德,东汉人。他的赤壁之败,一大部分由于天时的原因。但也有他骄傲轻敌的原因。赤壁一败,曹操的60万精锐军队几乎全部丧失。曹魏势力无力南顾,三国的局面终于形成,曹操丧失了一统中国的好机会,直到80几年后,才由司马氏统一了中国。
8 符坚 投鞭断流呈豪言,风声鹤唳遗笑柄
符坚,东晋十六国时前秦皇帝。为了一统中国,他发动了东征,一共动员了130万大军,入侵东晋。而东晋当时只有区区10万人马,真正可以应敌的只有北府兵3万人。就是这三万人,却在肥水一战击败了前秦庞杂的百万大军。前秦帝国不久就灭亡了。正所谓,一战亡国。可悲。
9 张士诚 布衣天子非梦幻,只为为主不知人
张士诚,元末人。参加元末大起义,建立江南伪周国,一度与朱元璋抗衡。可惜,用人不当,终于败于朱元璋。导致张覆灭的一战,却是方国珍与朱元璋的波阳湖之战。方军应邀来救援张士诚的周国,但是被朱元璋伏击,40万水师覆灭与波阳湖中,从此,朱氏再无可抵挡者。
10 李自成 闯王自负无人敌,山海关前却失魂
李自成,明末人。灭亡了明王朝,流寇主义的忠实信徒。就在他登上北京紫禁城的宝座之后。他的军队发生了质变,好色贪利,大失天下之心。终于,自负的闯王在山海关前被吴三桂和清军大败,丧师20万,他也无力守住北京,于是逃窜到湖北九宫山被杀。
讽刺 高压环境的成语
败军之将 打了败仗的将领。现多用于讽刺失败的人。
出处:《吴越春秋·勾践入臣外传》:“臣闻……败军之将,不敢语勇。”《史记·淮阴侯列传》:“臣闻败军之将,不可以言勇;亡国之大夫,不可以图存。”
拜赐之师 用以讽刺为复仇而又失败的出兵。
出处:《左传·文公二年》:“春秋时,秦晋肴之战,秦将孟明视被俘。获释时,孟谓晋君曰:‘三年将拜君赐。’后三年,秦果然出兵伐晋复仇。又败,晋人讥之为“拜赐之师”。
伴食宰相 伴食:陪着人家一道吃饭。用来讽刺无所作为,不称职的官员。
终年不败和败军之将的败意思相同吗
相同。终年不败是指常年征战没有失败,败军之将是指战败军队的将领,两个成语的败都是指战争的失败,是一个意思。败军之将成语解释打了败仗的将领。现多用于讽刺失败的人,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