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关晏子使楚的资料

2.求600字作文 《钢铁般的意志》《人要有一种精神》《细微之处见精神》《为了这一刻》

3.古代舍生取义的事例

4.请问有谁能提供现代诗人吕剑的《回答》全文

5.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配套练习册第五课手指答案

有关晏子使楚的资料

沽名钓誉是什么意思啊回答我-沽名钓誉的意思是?

晏子

晏婴(?-前500年),字仲,谥平,习惯上多称平仲。山东高密人。春秋后期一位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以有政治远见和外交才能,作风朴素闻名诸侯。他爱国忧民,敢于直谏,在诸侯和百姓中享有极高的声誉。他博闻强识,善于辞令,主张以礼治国,曾力谏齐景公轻赋省刑,汉代刘向《晏子春秋》叙录,曾把晏子和春秋初年的著名政治家管仲相提并论。

《晏子春秋》是一部记叙春秋时代齐国晏婴的思想、言行、事迹的书,也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短篇小说集。相传为晏婴撰,现在一般认为是后人集其言行轶事而成。书名始见于《史记·管晏列传》。《汉书·艺文志》称《晏子》,列在儒家类。全书共八卷,二百一十五章,分内、外篇。主要记述了晏子的言行思想,语言简炼,情节生动,写出了晏婴形象,具有较高的艺术性。书中寓言多以晏子为中心人物,情节完整,主题集中,讽喻性强,对后世寓言有较大的影响。

晏婴是齐国上大夫晏弱之子。以生活节俭,谦恭下士著称。据说晏婴身材不高,其貌不扬。齐灵公二十六年(前556年)晏弱病,晏婴继任为上大夫。历任齐灵公、齐庄公、齐景公三朝,辅政长达40余年。周敬王二十年(公元前500年),晏婴病逝。孔丘曾赞曰:“救民百姓而不夸,行补三君而不有,晏子果君子也!”现存晏婴墓在山东淄博齐都镇永顺村东南约350米。

晏婴头脑机敏,能言善辩。内辅国政,屡谏齐王。对外他既富有灵活性,又坚持原则性,出使不受辱,捍卫了齐国的国格和国威。司马迁非常推崇晏婴,将其比为管仲。

二桃杀三士

战国齐景公时,田开疆帅师征服徐国,有拓疆开边强齐之功;古冶子有斩鼋救主之功;由田开疆推荐的公孙捷有打虎救主之功。三人结为兄弟,自号为“齐邦三杰”。齐景公为奖其功劳,嘉赐“五乘之宾”的荣誉。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三人挟功恃勇,不仅简慢公卿,而且在景公面前也全无礼统。甚至内结党羽,逐渐成为国家安定的隐患。齐相晏婴,即晏子深感忧虑,想除掉,又担心景公不允许,反结怨于三人。

一天,鲁齐结好,齐景公宴请鲁昭公。酒至半酣,晏子奏请开园取金桃为两国结盟祝贺。景公准奏后,晏子引园吏亲自监摘。摘得六个金桃,“其大如碗,其赤如炭,香气扑鼻”。依礼,齐鲁二国君各享一个,齐鲁二国相各享一个。盘中尚剩两个,晏子奏请赏给臣下功深劳重的人,以表彰其贤能。齐景公让诸臣自我荐功,由晏子评功赐桃。

公孙捷和古冶子因救主之功而自荐。二人一自荐功劳,晏子就肯定了二人的功劳,并即刻将两桃分别赐给了这两人。田开疆以开疆拓边有功而自荐。晏子评定田开疆功劳为最大,但桃已赐完,说只能等到来年桃熟,再行奖赏。齐景公说他自荐得迟,已没有桃子来表彰其大功。田开疆自以为这是一种耻辱,功大反而不能得到桃子,于是挥剑自杀。古冶子和公孙捷相继因功小食桃而感到耻辱也自杀身亡。晏婴就用两个桃子除掉了三人,消除了齐国隐患。

折冲樽俎

春秋中期,诸侯纷立,战乱不息,中原的强国晋国谋划攻打齐国。为了探清齐国的形势,便派大夫范昭出使齐国。齐景公以盛宴款待范昭。席间,正值酒酣耳热,均有几分醉意之时,范昭借酒劲向齐景公说:“请您给我一杯酒喝吧!”景公回头告诉左右待臣道:“把酒倒在我的杯中给客人。”范昭接过侍臣递给的酒,一饮而尽。晏婴在一旁把这一切看在眼中,厉声命令侍臣道;“快扔掉这个酒杯,为主公再换一个。”依照当时的礼节,在酒席之上,君臣应是各自用个人的酒杯。范昭用景公的酒杯喝酒违反了这个礼节,是对齐国国君的不敬,范昭是故意这样做的,目的在于试探对方的反应如何,但还是为晏婴识破了。

范昭回国后,向晋平公报告说:“现在还不是攻打齐国的时候,我试探了一下齐国君臣的反应,结果让晏婴识破了。”范昭认为齐国有这样的贤臣,现在去攻打齐国,绝对没有胜利的把握,晋平公因而放弃了攻打齐国的打算。靠外交的交涉使敌人放弃进攻的打算,即现在“折冲樽俎”这个典故,就是来自晏婴的事迹。孔子称赞晏婴的外交表现说:“不出樽俎之间,而折冲千里之外”,正是晏子机谋的真实写照。

出使狗国,故进狗门

晏婴不但在迎接外国使节的时候做到了堂堂正正,而且在出使外国之时,每次也能态度决然,随机应变,不辱使命。

春秋末期,诸侯均畏惧楚国的强大,小国前来朝拜,大国不敢不与之结盟,楚国简直成了诸侯国中的霸主,齐相国晏婴,奉齐景公之命出使楚国。楚灵王听说齐使为相国晏婴后,对左右说:“晏平仲身高不足五尺,但是却以贤名闻于诸侯,寡人以为楚强齐弱,应该好好羞辱齐国一番,以扬楚国之威,如何?”太宰一旁言道:“晏平仲善于应对问答,一件事不足以使其受辱,必须如此这般方可。”楚王大悦,依计而行。

晏婴身着朝衣,乘车来到了楚国都城东门,见城门未开,便命人唤门,守门人早已得了太宰的吩咐。指着旁边的小门说:“相国还是从这狗洞中进出吧!这洞口宽敞有余,足够您出入,又何必费事打开城门从门而入呢?”晏婴听罢,笑了一笑,言道:“这可是狗进出的门,又不是人进出的门,出使狗国的人从狗门出入,出使人国的人从人门出入,我不知道自己是来到了人国呢,还是狗国呢?我想楚国不会是一个狗国吧!”守门之人将晏婴的话传给了楚灵王,楚灵王听罢,沉思了一会儿,才无可奈何的吩咐打开城门,让晏婴堂堂正正地进入了楚都。

霸业因时而兴

晏相国来到了馆舍,楚国大臣为他洗尘接风,席间展开了激烈的辩论,楚国下大夫首先发言道:“齐自太公封国建邦以来,煮盐垦田,富甲一方、兵甲数万,足可以与楚匹敌。为什么自齐桓公称霸中原之后,昙花一现,再不能领袖诸侯了呢?以齐国国土之宽广,人口之众多,国家之富庶,加上晏相国您的才智,怎么就不能再崛起中原呢?反而向我楚国结盟,这太让人费解了。”晏婴回答:“识时务者为俊杰,通机变者为英豪,先前自周失政于诸侯之后,诸侯连年征战,春秋五霸迭兴,齐国称霸于中原,秦国威振于西戎,楚国称雄于荆蛮之地,这一切固然有人为的因素,可大多数靠的是天意。先前以晋文公的雄才大略,尚且逃亡四方;秦穆公霸于西戎之后,文治武功盛极一时,其后子孙衰弱,再也难振往日之雄风;就连你们楚国也自楚庄王之后,亦常受吴晋二国的骚扰,困苦不堪。难道只有齐国衰弱不成?今日齐国前来交好结盟,这只是邻国之间的友好往来罢了。你作为楚国名臣,本应通晓‘随机应变’这四个字的含义,可怎么却也问出这样愚蠢的问题呢?”

良臣社稷,不昏君

下大夫脸红着退了下来,身旁的上大夫不服气地质问道:“平仲您自以为是随机应变之士,然而齐自内乱以来,齐臣为君的不可计数,而您作为齐国的世家大族,却不能讨伐叛贼,或弃官明志,或为君王而,您不觉得羞愧吗?为什么还留恋名誉地位迟迟不肯离去呢?”晏婴正色反驳道:“做大事的人,不必拘泥于小节,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我只知道君主为国家的社稷而时,作臣子的才应该与之同,而今先君并非为国家社稷而,那么我为什么要随随便便从先君而呢?那些的人都是愚人,而非忠臣,我虽不才,但又怎能以一来沽名钓誉呢?况且在国家有变时,我不离去,乃是为了迎立新君,为的是保存齐的宗祖,并非贪图高位呀,假使每个人都离开了朝中,国家大事又有谁来做呢?并且国家内乱,哪一国没有发生过呢?你们楚国不是也有这种事吗?又何必责怪我们呢?”

外貌不足识人

又有人不满地说道:“英雄豪杰,必相貌绝伦,雄伟无比,而今相国您,身高不足五尺,手无缚鸡之力,只是徒逞口舌之利的说客罢了。单单依靠口舌,而没有实际的本领,欺世盗名,不感到可耻吗?”“我听说称锤虽小,能值千斤,舟桨虽长,不免为水浸没,纣王勇武绝伦,不免身国亡,为什么呢?我承认自己并无出众的本领,愧居相位,却绝不是与您逞口舌之利,只是问有所答罢了。难道我拒不回答吗?那也太无礼了。”

小人出使小国

宴会后,楚灵王接见了晏婴,;楚灵王一见到晏婴,马上问:“齐国是不是很缺乏人才?为什么派你这样一个矮子来出使楚国?”“大王,齐国人多着呢。国都临淄人口百万,每人呼一口气,可以呼气为云,每人淌一滴汗,可以挥汗如雨。行人来往川流不息,摩肩接履,又怎么能没有人才?只是敝国有一个规矩,贤明之人出使贤国,不肖之人出使不肖之国,大人出使大国,小人出使小国,而今我无才无德又最不肖,只好来楚国为使,希望大王原谅。”

桔生淮北则为枳

楚王一时无言以对,正好一对武士押一名从殿前经过,楚王问道:“这个人是哪一国人?所犯何罪?”“齐国人,犯的是盗窃罪。”“晏相国,齐国人有偷东西的毛病吗?”晏婴知道楚王是以此来取笑自己,报刚才之辱,于是从容不迫地回答说:“小臣我听说:桔子种在淮水以南称为桔子,甜美无比,而将其移至淮水以北,则变成了枳树,枳树之果,小而酸涩,苦不可食,之所以会有这两种截然相反的情况,实在是土地的缘故。现在这个齐国人出生在齐国,并非盗贼,而是一个良民,可是为什么来到楚国,却变成了盗贼呢?这是楚国使他发生了这种变化,齐人之于楚国正如桔子之于淮北,这于齐国又有什么关系呢?”

楚王默然,良久,叹道:“寡人本来打算让您在今日受辱,哪里想到竟被您嘲笑了,这是寡人的过错,见谅寡人吧!”于是楚王善待晏婴,晏婴圆满完成了使命,回到齐国。晏婴面对着国强而盛气凌人的楚王,毅然予以反击,他昂然不屈,除了维护个人的名声,最终目标还是在保持齐国的声威。

《论语》中说:“出使四方,不辱君命。”晏婴坚守的也就是这种精神。

在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历史著作《史记》中,作者史马迁记载了一位机智勇敢的外交使者,他就是公元前6世纪齐国的晏子。有关晏子的故事在中国流传很广,下面是他出使楚国的故事。

一次,晏子出使到楚国去,楚国国王知道晏子的个子很矮,就想捉弄他。楚王命人在城墙的大门旁边又开了个小门,请晏子从小门进去。

晏子知道楚王要戏弄他,严词加以拒绝。他说,“到了狗国,才走狗洞,我现在是出使楚国,不应该走狗门。”

招待晏子的官员听他这么一说,只好请子从大门进去。晏子进去以后,就拜见楚王。楚王故意问:“是因为齐国再没有别人,才派你来的吗?”

晏子回答说:“齐国的人多极了,仅都城就有上百条街道,人们把衣袖举起来,就可以遮住太阳;人们甩掉汗水就象下雨一样。大街上人们肩靠肩,很拥挤,怎么说齐国没人呢?”

楚王接着问:“既然如此,那么为什么派你出访呢?”

晏子不慌不忙地回答:“我们齐国派使节出访很有讲究,对那些精明能干的的人,就派遣他们出使那些道德高尚的国家;对那些愚蠢无能的使臣,就派他们出使那些不成器的国家。我是使臣中最愚蠢、最无能的人,所以就派我出使楚国来了。”晏子的话使本打算要戏弄他的楚国君臣们面面相觑,半天说不出话来。

在这次出访之后,晏子又有一次出使楚国。楚王听说晏子要来,就向他的大臣们说:“晏子是齐国最有才能,最善于辩论的人。现在他又要到我们楚国来,我想羞辱他一下,你们有什么好主意吗?”

有一个官员建议说:“等晏子来的时候,我叫两个士兵绑一个人,从大王面前走过,大王就问:绑的是什么人?士兵就回答说:齐国人。大王再问:为什么要绑他?士兵就说:因为他偷了东西。”楚王觉得这是一个羞辱晏子的好主意,就按此布置妥当。

晏子来到楚国,楚王设宴招待他。正在饮酒的时候,两名士兵绑着一个人来见楚王。楚王问道:“你们绑的是什么人,为什么绑他?”

士兵回答说:“是齐国人,因为他偷了东西。”

楚王故意看着晏子说:“齐国人天生都很会做贼吗?”

晏子从席上站起来,一本正经地说:“我听说,有一种埴物,长在齐国就可以结出很好吃的果实,长在楚国,尽管它的枝叶看起来与长在齐国一样,但结出的果子却很难吃。之所以会这样,是水土不同的缘故。现在,这个人在齐国时不偷盗,到了楚国就学会了偷盗,是不是楚国的水土会使人变得善于偷盗啊?”

楚王听了晏子一番反驳,苦笑着承认说:“我本来是想取笑你的,反而被你取笑了,我真佩服你。”

类似上面晏子使楚的故事还很多。晏子凭自己的智慧,挫败了一些国家有辱齐国国格和晏子人格的阴谋,他的名声也越来越大,成为著名的外交家。

求600字作文 《钢铁般的意志》《人要有一种精神》《细微之处见精神》《为了这一刻》

人要有一种精神

狭路相逢勇者胜是军人的亮剑精神。

教育前辈陶行知先生“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奉献理念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教育工作者。

这就是教师的奉献精神。

从事教育这个行业,我认为就是奉献。没有奉献,谈什么都是假的。有一句话说的很好:“沽名钓誉、莫入校门,升官发财、莫当讲师。”既然选择了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教师,理应敬业、奉献。正是教师的无私奉献,也正是教师的无私奉献才体现了教师的人生价值。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只有教师的无私奉献的人格魅力,才在无声无息的教学过程中影响着学生的行为,培养了学生好的行为习惯。

从事教育的人都知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学高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活动的能力,用来指导教师的教育教学,怎样教才能使学生愿意接受,学生怎样学才能使自己更好的发展。而身正却是教师的思想道德,其人不正、言不顺,教师就要有教师的个性、教师的风采。以其用你的知识影响人,还不如用你的思想、行为来培养人,一个没有奉献精神的教师又怎能教会学生奉献,一个没有高尚道德情操的教师又怎能培养学生的高尚道德情操呢?

教师的人格魅力就体现在奉献精神上,。教师没有任何理由对施教的对象讲条件。学生是需要教育的,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表现出满腔的热情,体现出教师那种“爱生、敬业、奉献”的精神面貌。让学生在你爱生的氛围中成长,让自己在敬业中提高,在奉献中锤炼。

教师的奉献不是不能有任何物质追求,甘于贫穷,而是一种精神,这种精神支撑着教师引领着学生向更远、更大、更宏伟的目标驶去。有着奉献精神的教师,是那种更加热爱生活,热爱学生;对生活充满希望,更会享受生活的人,教师的这种精神感染着学生,能让学生的精神风貌向更健康的方向发展。

在当今经济高速发展、物欲横流的时代,教师通过自己的真才实学、踏实工作获得较高的收入是没什么争议的。但责任重大,担负着民族的希望和未来,社会对教育的高要求,家长对子女的盼望,教育评价体制都沉甸甸地压在教师的身上。如果教师没有奉献精神,民族的希望和未来就会受到严重的挑战和冲击。并且今天的教师难当,难在学生难教、与家长沟通困难。对今天的教育部分家长是满意的,对教师辛苦的付出不予理解。更有甚者还以一些小事与学校发生冲突,把教师置于一个非常尴尬的境地。面对社会的监督,家长的指责,作为教师没有据理力争,而是默默无闻的接受。这就是教师的精神?奉献。教师把奉献作为自己的追求目标,生命的价值体现时,一切不满都会烟消云散,留下的是对生活的热爱和快乐。

“春蚕”、“红烛”用来赞颂教师,“春蚕到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燃烧自己,照亮别人”成了教师的真实写照。教师作为太阳下最光辉的职业,承担起教书育人的责任,承担培养祖国建设人才的社会义务,做到个人服从集体,服从组织上的分配,把青春献身于祖国的教育事业,尽职尽责,不图回报。有人要问教师所追求的是什么?是那种甘洒热血育桃李的奉献精神;是那种选择了讲台就一往无前走下去的执着精神。

教师在物质上成不了富翁,但是在精神上是富有的。在此,我相信教师能在教育这个职业道路越走越好。在追求奉献的精神世界中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

古代舍生取义的事例

董存瑞舍身炸碉堡

邱少云宁愿火烧也不愿暴露目标

苏武牧羊的故事妇孺皆知。苏武被扣于匈奴后,匈奴贵族先以名利引诱,后以严刑威胁。但苏武始终大义凛然,宁不屈。匈奴贵族无计可施,便“徙武北海上无人处”。苏武则“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在如此艰难的环境下,他仍拄着汉朝的旄节,不屈节辱命。他出使时正值壮年,待其归汉之时,已是须发皆白。他成为我国历史上坚持民族气节的著名人物。

东汉末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被视为国贼。一位洛阳名医名唤吉平,忠汉室,与汉国舅董承等人共谋诛曹。他打算在为曹操送药时下毒,却不慎泄露了天机。曹操命人痛打吉平,逼他招出何人指使。吉平血流满阶仍只是痛骂曹贼,后撞阶而。在罗贯中笔下,他是有名的忠义之臣。

清末,戊戌变法失败后,康有为、逃往日本。谭嗣同是“有心杀贼,无力回天”。他坚信“不有行者,无以图将来;不有者,无以酬圣主”,泰然赴,留下“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名句。

苏武、吉平、谭嗣同三人,为了忠义可以忍受万般折磨,直至献出生命。他们这样做,很大程度上是受了封建正统思想的影响,他们舍生而取的“义”,只能是忠义。

随着历史的发展,“义”字已不再代表“忠义”,而有了新的含义。

黄花冈起义时,大批革命志士抛头颅、洒热血。林觉民率敢队冲进两广总督衙门,与清兵浴血奋战,中弹被俘,从容就义。喻培伦胸前挂满一筐炸弹,冲锋在前,弹尽力竭,后被俘,英勇牺牲。

解放前,由于国民党腐败无能,经济趋于崩溃,洋货充斥市场。著名作家朱自清宁肯饿也不买美国救济粉,被称为“表现我们民族英雄气概的爱国知识分子”。

如今,我们生活在与他们完全不同的时代里,我们不会像古人那样去“尽忠”,也不会像烈士在腥风血雨中献身。那么,舍生取义于我们又是何意呢?

有人会说,如今这“义”字,既非“忠义”,又非“正义”,而是“义气”。说起义气,自然会联想到“刘关张桃园三结义”。他们“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关羽后,张飞难以抑制悲痛,借酒消愁,鞭挞士卒,命其连夜赶制孝服,结果招来杀身之祸。刘备发誓要踏平江东,不顾诸葛亮等人劝阻,率举国之兵讨伐东吴,结果被陆逊火烧连营七百里,几乎全军覆没,他本人也命丧白帝城。刘备和张飞为义气而丧失理智,给自己和国家带来灾难。

在今天和平环境中,我们虽不致牺牲生命,但“舍生取义”并非离我们而去。“舍生”已不限于舍弃生命,也包括与生命同等重要的个人利益。“取义”也已不限于正义,而是包括正义在内的一切公益。这种意义上的舍生取义,虽不像先前的义士、烈士那般气壮山河,但却是不可低估的一朵火花。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只有平时肯为公益放弃个人利益,在关键时刻才会毫不犹豫地献出生命。

时代呼唤这种精神。只有这种精神在每个人心中牢牢的扎根,我们的国家才有希望,我们的民族才能崛起。

回答时间:2007-12-17 20:08 | 检举

向TA求助 回答者: 夏雨荷香 | 七级

擅长领域: 历史话题

参加的活动: 暂时没有参加的活动

相关内容

2010-6-26 舍生取义的事例 26 2009-12-12 关于舍生取义的事例 39 2009-3-11 战国时期舍生取义的事例 41 2007-6-17 列举历史上舍生取义的事例,并简要阐述 163 2006-12-6 急求舍生取义的事例! 13 更多关于古代舍生取义的事例的问题>>

查看同主题问题: 舍生取义 古代 事例

等待您来回答del0回答为什么我登陆了QQ飞车却很慢又进不去del0回答20请问谁有虚拟机啊。发一个到我的邮箱510578132@qq.com 就是打CF可以开...del0回答古代舍生取义的事例del0回答请高手 帮我设计一个签名 邮箱1479101180@qq.comdel0回答谁给个刷雷者 我邮箱1179814835@qq.comdel0回答用qq音乐播放器播放本地歌曲与网络连接,怎样关闭排行榜之类的。del0回答5求倾尽缠绵VIP部分~邮箱:605268842@qq.com 谢谢了del0回答怎么做QQ荧光皮肤更多等待您来回答的问题>>没有感兴趣的问题?试试换一批

其他回答 共2条

荆轲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返

舍生取义刺杀秦王

苏武牧羊的故事妇孺皆知。苏武被扣于匈奴后,匈奴贵族先以名利引诱,后以严刑威胁。但苏武始终大义凛然,宁不屈。匈奴贵族无计可施,便“徙武北海上无人处”。苏武则“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在如此艰难的环境下,他仍拄着汉朝的旄节,不屈节辱命。他出使时正值壮年,待其归汉之时,已是须发皆白。他成为我国历史上坚持民族气节的著名人

南宋末年文天祥组织力量坚决抵抗外侵,失败被捕后,面对元朝威逼利诱,竟毫不动摇,视如归,最终被杀,这种高尚的民族气节和为正义而献身的精神永远值得后人学习。

岳飞精忠报国,文天祥选择忠义守节,布鲁诺选择坚定信念

回答者: mysmallwolf | 四级 | 2007-12-17 20:18 | 检举

吴起的例子是个案,是特例。他是个把自身前途看得极重的人,一心沽名钓誉。对自己家人却可以不闻不问、轻易舍弃。还找出一些理由来粉饰自己,好像自己做的多么合情合理一样,所以拿他做了反面教材。但是,这并不表示我对真的勇士的大义之举的漠视。如果当初吴起是为了广大人民福祉而舍弃自身利益,我也一样敬他!当然,母不奔丧、杀妻求将是怎么也不可能跟大义扯上联系的。前天写那篇文章也许是看书看到吴起时,有所联想,有感而发吧!其实挺为他可惜的。下面继续这个话题。

首先,还是要继续自己的观点。大义者,首先要善待家人、善待亲友和一切身边的人。先把这些人照顾好,照顾好了还有能力去关心别人,再不妨伸伸手去帮帮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而且,我认为不但要帮,还要认认真真地帮,真心实地地帮。有小能力要小帮,有大能力就应该大帮特棒,否则就是为富不仁。你对社会冷漠,是欠社会的债。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晚还不如早还,不然那利息也会压你!

再说善待家人。想一想,如果每个人都能把自己家人照顾好了,是不是每个人就都好了呢?这将是一个多么好的社会啊!虽然也只是“想一想”,还不太真实。但是,如果所有的人都这么做了,做到了,它也就真实了。以上所说,为一般人的大义。而那些连自己家人都没照顾好,却要这个也帮帮,那个也帮帮。还闹得满世界都知道,让别人看起来感觉好像一大善人的样子。让我看来,却总有些沽名钓誉的味道!非我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也,实在是我看不惯这类人的作态。

对于真正的勇士我还是十分敬重的。古今中外有很多舍身取义的例子。应该说,他们的行为或多或少都会对家人有影响。但是,他们却是值得尊重的勇士,并永远让后人牢记。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谭嗣同。他在能够出走的情况下没有出走,而是选择了舍身取义,准备用他的鲜血来唤醒沉睡的国人。真正是做到了“我以我血荐轩辕”!有人说他愚昧,而事实上,谭嗣同的,对后世的影响及其长久深远,绝对如他自己所说,是得其所!这也是大义,不是一般人的大义,也更值得人们尊重和景仰!

请问有谁能提供现代诗人吕剑的《回答》全文

吕剑,何许人也,此无名小卒,也有著作?

当这位野心勃勃的穆斯林游侠在珠江河畔与我把酒问盏,谈笑间非常认真地告诉我,他将在今年计划出一本书时,着实令我醒了一半的酒意。数日后,果然将沉甸甸的书稿工工整整地交给我,并嘱我为这本书写几个汉字。本人素无甚本钱沽名钓誉,坚辞再三但吕剑誓不改悔,只好窃想大家好不容易同事一场,是个缘分,只好恭敬不如从命。

初识吕剑是在1999年,当时他到我任小头目的《商务早报》社会新闻部做记者。由于我俩同为回族,天下回民是一家嘛,于是我对这个敦厚壮实的河南小伙子便多了几分注意。或许是刚刚作别军旅生涯的缘故,他的身上有太多的军人烙印。诸如你很随意地唤他一声,应答你的必定是一个斩钉截铁的"到!",非常标准,无一例外,经常弄得自己不自觉地有当了班长排长的感觉。在给他安排一个采访报道后,他常常会不由自主地作出一个立正姿势,然后坚定地回答道"保证完成任务!"。那个时候在鱼龙混杂的成都职业记者队伍里,有这样军人秉性的人委实缺少。本来就分分钟弥漫着硝烟的成都报纸媒体战场上,吕剑的加盟无疑给年轻的《商务早报》记者队伍平添了几分真正军人的色彩。

很自然的,当时报社里一些难度大以及危险性高的社会新闻采访,当然主要是暗访和一些重大的灾难性突发事件,这项工作就几乎由吕剑和陈刚两人包办了。而难能可贵的是,他们在接受类似任务时从不考虑采访报道的成功率,表现出了极好的新闻职业素质。为什么我要提到成功率呢?社会新闻中的灾难性突发事件的采访报道到今天为止,其采访报道的成功率仍然不高。一来各有关责任方出于多种考虑往往采取的是"捂盖子"方式,对新闻记者基本是不配合态度。因此采访难度很大,采访成功率很低;二来地方政府部分长官常常无视公民知情权,简单地以所谓"稳定"为由,一纸暂缓报道便扣发此类稿件,造成记者的类似稿件报道不出来,报道成功率低。所以普通记者大多出于成功率的考虑,一般不太愿意劳神费力去做这些看似无用的采访,殊不知犯了职业记者的大忌。我从不认为不愿做和不会做灾难性事件报道的记者可以划入优秀社会新闻记者的行列。这类新闻采访的机会往往是千载难逢的。它能全面锻炼一个职业记者的综合采访报道能力,其道理简单得就象任何一个优秀的运动员必须经过无数次的大赛检验一样。由于灾难性突发事件对于我们的知情需求来说是可遇不可求的,因此任何一个优秀的社会新闻记者,一定不会轻易放过这样的采访机会。退一步讲,即便真的最终报道不出来,见不了报,这也是一个很好的锻炼机会。有谁听说过现在的世界杯比赛队伍在参赛前不找对手进行热身赛的?

吕剑从不放弃这样的机会。举国震惊的 2000年"3.29"焦作大火瞬间肆虐了70多条生命,国内媒体蜂拥而至。正在休假期间的吕剑闻讯后,果断终止休假,即刻在最短时间内到达了第一现场,并在随后几天以惊人的努力数次突破由当地严密封锁的消息渠道,采写了一个完整的系列报道。其发回报社的多篇消息、通讯、特写、人物专访等一时间被全国数十家媒体转载,包括加派了精兵强将却仍然苦于无法接近新闻源的媒体,着实令他们自愧弗如。当然,吕剑也由此积累了极为宝贵的采访经验。

看得出来,吕剑在执著地追求着,也一步一步成长着。媒体中人高潮先生为此书取了一个很是贴切的名字--《新闻猎手》。的确,吕剑是一个猎手,而且是年轻的猎手,就连他的失误都说明了他与其他的猎手一样,要为年轻付出代价,为追求付出代价,正如他自己在本书中所阐述的。惟其如此的代价,更加真实地反映了他作为一个有着优秀潜质的新闻猎手在过去捕捉猎物并将长此继续下去的生涯里踩在莽莽荒原的坚实以及不甚坚实的足迹。相信,任何优秀的老猎手都有在狩猎的时候反被猎物倒咬一口的经历。吕剑也避免不了。客观地说,现在的吕剑还远没有达到他的职业生涯里能够达到的水平,但我相信他的执著,我们期待着。

吕剑将自己这些年来的新闻作品结集出版,作为反思自己的职业历程,同时也作为初学新闻者的入门剖析,我想此书的目的达到了。

达海

2002年7月23日 于昆明关上

--------------------------------------------------------------------------------

吕剑小资料:

吕剑,原名吕建设,30岁,中共党员,河南大学中文系毕业。原籍河南省博爱县,1989年3月入伍于武警北京总队,同年6月从事部队新闻报道工作。先后于《人民日报》社、《法制日报》社实习采编业务,1993年复退于地方公安局任宣传干事,先后荣立三等功两次。1997年正式在北京、成都、深圳、广州等地从事媒体记者工作,先后从事的新闻媒体有《华西都市报》、《商务早报》、《信息时报》、《北京青年报》、《新快报》、《晶报》等,不断探索,积累,使自己逐步走向职业记者之路,在全国愈百家媒体发表新闻作品千余篇,著有《新闻猎手》一书。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配套练习册第五课手指答案

第一题我会选

窈窕 (选第二个,一声yao)

曲线( √qū qǔ)选第一个

冲撞(zhuàng √)

薄弱( bó√ )

差异(chā√)

憎(zēng√)

第二题我会补

(研)胭脂 (蘸)药末 (戴)戒指 (推动)笔杆

(拉)胡琴 (掏)耳朵 (抹)鼻涕 (打)算盘

(拧)螺丝 (解)纽扣 (打)电话 (扳)枪机

我会找

近义词:机敏—(机灵) 姿态—(姿势) 强硬—(坚硬)

反义词:渺小—(伟大) 复杂—(简单) 薄弱—(结实)

我会写

例:例如拉胡琴,总由其他四指按弦,却由他相帮扶住琴身;水要喷出来,要他力抵住;血要流出来,叫他拼命按住;重东西翻过去,叫他用力扳住。

这句话中的动词用得特别准确,我也能用上四个不同的动词写一句话。

一个人拼命抵住船舱上的的小洞,另一个人扶住船帆,按着方向的控制钮,扳住船舱的压力阀。

例:小指的用处则更渺小,*只是*掏掏耳朵、抹抹鼻涕*而已*。

用上加点词写一句话。

树叶落在地上,只是被人踩踏、清理干净而已。

精彩回读

短文略

1、联系上下文,理解“养尊处优”一词的意思。

生活在尊贵、优裕的环境中。

2、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他*因为*身体最长,*所以*取物时,往往最先碰到物.......

3、短文中的中指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我觉得文中的中指做事沽名钓誉、华而不实。

4、你了解关公吗?他是哪部名著中的人物?简单介绍一下他的故事吧!

关公,是《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关公又名关羽,是刘备手下的一员大将,五虎上将之首,使用一把青龙大刀,有“千里走单骑”等经典事例。

跟进阅读

猫啊,猫(节选)

短文略

1、根据短文补充词语,再用划线词语写一句话。

引人(注目) 正襟(危坐)

威风(凛凛) (盘拢)身体

2、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驱逐(zhú*) 背脊 (jǐ*) 呵斥(chì*)

讥讽(fěng*) 魁梧(wu三声) 和(hé)乐

3、作者称黄猫为“猫伯伯”的原因是:特殊而引人注目。

4、在接待贵客的过程中,“猫伯伯”的出现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请用横线在短文中画出来。

话头转向了猫,紧张的演剧就变成了和乐的闲谈。 于是主客关系亲密起来,交情深了一步。

5、

(1)“猫伯伯”在女儿写稿时,有时竟在稿纸上睡觉,仿佛(一堆牛粪),正好(装)满一张稿纸。

(2)接待贵客时,“我”(正襟危坐)、(专心应对),口中说着(久仰久仰)、(岂敢岂敢),这一场景被作者趣称为(演剧)。

(3)在猫伯伯看来,贵客的背脊是个(小山坡),而在作者眼中,(贵客上方露出猫头)的场景则似一副好看的画。

备注:(*)代表画线或是正确读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