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韩非子·八奸第九的作品原文

2.辞能组什么成语?

3.《韩非子》卷9八奸诗解1同床在旁父兄养殃

4.一口同声哪个字错了

韩非子·八奸第九的作品原文

一辞官网-一辞同轨的意思

凡人臣之所道成奸者有八术:一曰“同床”。何谓“同床”?曰:贵夫人,爱孺子,便僻好色,此人主之所惑也。托于燕处之虞,乘醉饱之时,而求其所欲,此必听之术也。为人臣者内事之以金玉,使惑其主,此之谓“同床”。二曰“在旁”。何谓“在旁”?曰:优笑侏儒,左右近习,此人主未命而唯唯、未使而诺诺、先意承旨、观貌察色以先主心者也。此皆俱进俱退、皆应皆对、一辞同轨以移主心者也。为人臣者内事之以金玉玩好,外为之行不法,使之化其主,此之谓“在旁”。三曰“父兄”。何谓“父兄”?曰:侧室公子,人主之所亲爱也;大臣廷吏,人主之所与度计也。此皆尽力毕议、人主之所必听也。为人臣者事公子侧室以音声子女,收大臣廷吏以辞言,处约言事,事成则进爵益禄,以劝其心,使犯其主,此之谓“父兄”。四曰“养殃”。何谓“养殃”。曰:人主乐美宫室台池,好饰子女狗马以娱其心,此人主之殃也。为人臣者尽民心,从其所欲,而树私利其间,此谓“养殃”。五曰“民萌”。何谓“民萌”?曰:为人臣者散公财以说人民,行小惠以取百姓,使朝廷市井皆劝誉己,以塞其主而成其所欲,此之谓“民萌”。六曰“流行”。何谓“流行”?曰:人主者,固壅其言谈,希于听论议,易移以辩说。为人臣者求诸侯之辩士,养国中之能说者,使之以语其私——为巧文之言、流行之辞,示之以利势,惧之以患害,施属虚辞以坏其主,此之谓“流行”。七曰“威强”。何谓“威强”?曰:君人者,以群臣百姓为威强者也。群臣百姓之所善,则君善之;非群臣百姓之所善,则君不善之。为人臣者,聚带剑之客,养必之士,以彰其威,明为己者必利,不为己者必,以恐其群臣百姓而行其私,此之谓“威强”。八曰“四方”。何谓“四方”?曰:君人者,国小则事大国,兵弱则畏强兵。大国之所索,小国必听;强兵之所加,弱兵必服。为人臣者,重赋敛,尽府库,虚其国以事大国,而用其威求诱其君;甚者举兵以聚边境而制敛于内,薄者数内大使以震其君,使之恐惧,此之谓“四方”。凡此八者,人臣之所以道成奸,世主所以壅劫,失其所有也,不可不察焉。

注释

1.孺子:(rú如)古代太子及高官的妾的名目。《汉书·外戚传上》:“太子有妃,有良娣,有孺子,妻妾凡三等。

2.便:《论语·季氏》:“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这里用为善于之意。

3.僻:(pì辟)通“嬖”。嬖(bi壁):《左传·襄公二十五年》:“叔孙还,纳其女于灵公,嬖,生景公。”《左传·定公十年》:“宋公子地嬖蘧富猎。”《左传·隐公三年》:“嬖人之子也。”《国语·郑语》:“而嬖是女也。”《礼记·缁衣》:“毋以嬖御人疾庄后。”《孟子·梁惠王下》:“鲁平公将出,嬖人臧仓者请曰。”《说文》:“便嬖,爱也。”《韩非子·八奸》:“贵夫人,爱孺子,便僻好色。”这里用为宠爱之意。

4.燕:通“安”。《诗·邶风·新台》:“燕婉之求,籧篨不鲜。”《诗·小雅·南有嘉鱼》:“君子有酒,嘉宾式燕以乐。”《诗·小雅·蓼萧》:“燕笑语兮。”《诗·小雅·六月》:“吉甫燕喜。”《诗·大雅·文王有声》:“诒厥孙谋,以燕翼子,武王烝哉。”这里用为安逸、安乐之意。

5.虞:(yu于)《易·中孚·初九》:“虞,吉;有它不燕。”《国语·周语下》:“虞於湛乐。”《吕氏春秋·忠廉》:“利不足以虞其意矣。”清洪颐煊《读书丛录》:“虞与娱同。”清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豫部》:“虞,假借为娱。”《文选·杨雄(羽猎赋)》:“弘仁惠之虞。”李善注:“虞与娱,古字通。”这里用为欢娱之意。

6.优:古代表演乐舞、杂戏的艺人。宋元以后,亦泛称戏曲艺人、演员。《左传·襄公二十八年》:“陈氏鲍氏之圉人为优。”《国语·晋语》:“公之优曰施。”《国语·越语》:“信谗喜优。”《国语·齐语》:“优笑在前。”《史记·滑稽列传》:“优孟。《说文》:“优,饶也。一曰倡也。”《汉书·灌夫传》:“所爱倡优巧匠之属。”

7.习:《韩非子·孤愤》:“凡当涂者之于人主也,希不信爱也,又且习故。”《吕氏春秋·任数》:“习者曰。”高诱注:“习,近也。”《汉书·五行志中之下》:“亲近习,长同类。”颜师古注:“习,狎也。”《后汉书·孝质帝纪》:“匪砥匪革,终沦嬖习。”这里用为亲信之意。

译文

大凡为人臣属之所以成奸道者有八种手段:第一种叫“同床”。什么叫“同床”呢?回答是:重视夫人,溺爱姬妾,善于宠爱好色,这是君主经常被迷惑的。寄希望于君主安闲欢娱之时,趁君主酒醉饭饱之时,来求取他们所想要的,这是使君主一定能听从的手段。作为人之臣属内中用金银财宝来奉承贿赂,使她们去蛊惑君主,这就称之为“同床”。第二种叫“在旁”。什么叫“在旁”呢?回答是:艺人滑稽人和矮人,左右侍卫亲信,这是君主还没有下令就说是是是、还没有使唤就说好好好、在君主的意思还没有表达出来就能奉承君主的意图、能察言观色事先摸到君主心意的人啊。这些都是一同进退、共同应诺回答、统一口径统一行为来改变君主心意的人啊。作为人之臣属内中用金银财宝珍贵玩物,在外面干非法的事,然后让他们教化其主上,这就称之为“在旁”。

第三种叫“父兄”。什么叫“父兄”呢?回答是:君主的叔伯兄弟,是君主亲近宠爱的人;权贵大臣及朝廷官吏,是君主必须要与之谋划计度事情的人。这些都是竭尽全力和君主一起议论、而君主一定能听从的人。作为人之臣属侍奉君主的叔伯兄弟以美乐和美女,用花言巧语来笼络收买权贵大臣及朝廷官吏,与之订盟约谈事情,事成之后就给他们进级加薪,用这些来劝诱他们的心,使他们去侵犯君主的权益,这就称之为“父兄”。第四种叫“养殃”。什么叫“养殃”呢?回答是:君主喜好美丽的宫殿和亭台池榭,喜好打扮子女及狗马来愉快自己的心情,这就是君主的灾殃。作为人之臣属竭尽民众力量来修建美化宫殿和亭台池榭,收取重税来为君主打扮子女及狗马,以讨好君主而迷惑君主的心意,顺从君主的欲望,而将自己的私利夹杂在其中,这就称之为“养殃”。

第五种叫“民盟”。什么叫“民盟”呢?回答是:作为人之臣属挥霍公家的财物来取悦于民众,施行小恩小惠来讨好百姓,使朝廷内外城郊上下的人都来称赞自己,用这种办法来壅塞君主而成就自己的欲望,这就称之为“民盟”。第六种叫“流行”。什么叫“流行”呢?回答是:做君主的,本来就壅塞于言论,很少听到别人的议论,所以很容易被动听的言说打动而改变主意。作为人之臣属到处寻求各诸侯国的能言善辩之人,供养一些国内的说客,派他们为自己的私利去进说——用巧妙文饰的语言、用社会上流行的言词,表现出各种利害关系,使人害怕祸患,杜撰虚假的言辞来损害君主,这就称之为“流行”。

第七种叫“威强”。什么叫“威强”呢?回答是:***民的人,是靠群臣百姓来形成强大的威势。群臣百姓认为是好的,那么君主也认为它好;不是群臣百姓认为好的,那么君主也认为不好。作为人之臣属,聚集携带刀剑的侠客,豢养亡命之徒,来显示自己的威势,彰明为自己服务有好处,不为自己服务就要被杀,用这些来恐吓群臣百姓而谋求自己的私利,这就称之为“威强”。第八种叫“四方”。什么叫“四方”呢?回答是:***民的人,自己国家小就要侍奉大国,兵力弱小就要害怕强大的军队。大国所索要的东西,小国一定要听从;强大的军队压境,弱小的军队一定要服从。

作为人之臣属,加重税收,耗尽国库,挖空自己的国家去侍奉大国,而且利用大国的威势来诱惑自己的君主;厉害的还发动大国的军队聚集在边境来制约国内,稍轻点的便屡次招引大国的使者来恐吓自己的君主,使君主害怕,这就称之为“四方”。大凡这八种手段,是人之臣属之所以成奸道,当代君主之所以被蒙蔽胁迫,以致丧失所有的原因,不可不仔细审察呀。

浅析

这八种手段从古到今都有,而且还不止这些,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手段来侵害君主及有关***呢?原因很简单,即为了自己的私利。“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这句话确实道出了很多人的心思。是,人都要活着,人都想活着,既然活着,就不应该比别人差,别人有的我也应该有,别人没有的我也可以有。既然想要拥有,就不得不使用手段。韩非之所以列出这些手段,并不是叫人学,而是让人知道,有这些手段在身旁,不可不谨防啊。怎么防呢?学儒家的“仁义礼智信”。

想要成就一番事业,想要自己生活得更好,就必须要与更多的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因为良好的人际关系会给你带来许多意想不到的帮助,而得到很多人的帮助就会使你没有困难;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需要尊重对方,尊重他的社会行为规范,因为只有尊重他的社会行为规范,他才能接受你;而只有遵守了一定的社会行为规范后,才能选择到最佳行为方式,使用最佳行为方式后才能与更多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这需要智慧,智慧就来自于学习;在所有为人处事中,保持事物发展的本来面目,就会得到诚信。这就是“仁义礼智信”。 明君之于内也,娱其色而不行其谒,不使私请。其于左右也,使其身必责其言,不使益辞。其于父兄大臣也,听其言也必使以罚任于后,不令妄举。其于观乐玩好,必令之有所出,不使擅进、不使擅退、群臣虞其意。其于德施也,纵禁财、发坟1仓、利于民者,必出于君,不使人臣私其德。

其于说议也,称誉者所善,毁疵者所恶,必实其能,察其过,不使群臣相为语。其于勇力之士也,军旅之功无逾赏,邑斗之勇无赦罚,不使群臣行私财。其于诸侯之求索也,法则听之,不法则距2之。所谓亡君者,非莫有其国也,而有之者皆非己有也。令臣以外为制于内,则是君人者亡也。听大国为救亡也,而亡亟于不听,故不听。群臣知不听,则不外诸侯;诸侯之不听,则不受之臣诬其君矣。

注释

1.坟:《诗·小雅·苕之华》:“牂羊坟首。”《周礼·司烜氏》:“共坟烛庭燎。”这里用为大之意。

2.距:古同“拒”。《诗·大雅·皇矣》:“密人不恭,敢距大邦。”《墨子·公输》:“墨子九距之。”《荀子·仲尼》:“与之书社三百,而富人莫之敢距也。”《荀子·君道》:“断足以距难。”《史记·高祖本纪》:“楚闻之,发兵距之阳夏,不得前。”这里用为抗拒、抵御之意。

译文

明智的君主对于内宫妻妾姬妃,欢娱其美色而不行为于她们的请谒,不允许她们的私自请求。他对于身边左右侍从亲信,使用他们之身必严格他们的言论,不让他们夸大其词。他对于叔伯兄弟及权贵大臣,听取意见后也必然使他们承担法律责任,不会让他们轻举妄动。他对于观赏娱乐珍贵玩物,一定让它们有正当的出处,不会使人擅自进献、擅自裁减、不会让群臣拿来讨自己欢心。他对于品德的施行,比如发放和禁止发放财物,打开大的粮仓,有利于民众的,必然是出于君主,不会使为人臣者作为私人的恩德来施行。他对于各种言论,不论是称赞者所喜好,或者是诋毁者所厌恶的,必然会核实其才能,审查其过错,不会让群臣在下面相互议论。他对于勇敢的斗士,即使他在军队中立了功也不格外奖赏,但他在乡间里私自斗殴也不会赦免处罚,不会让群臣私下使用财物来求情。他对于各诸侯国的要求与勒索,合法的就听从,不合法的就拒绝抵制。所谓亡国的君主,并不是没有了他的国家,而是虽然有但不属于自己掌管。让臣下利用外国势力对国内实行控制,那么这统治者就是亡国之君了。听从大国来挽救自己的灭亡,那灭亡比不听从还要快,所以不能听。群臣知道君主不会听,那么就不会向外勾结诸侯了;诸侯们不被听从,那就不会接受其群臣诬陷他们的君主的意见了。

浅析

群臣中有八种奸邪的手段,但只要遇上明智的君主,他们任何奸邪的手段都没有用,只有老老实实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以换得应有的地位和俸禄,干得好的还会有奖赏。而所谓的明智的君主,其实也和普通明白人一样,只要好好学习,就能做个明白人。这些道理都明白了,谁还敢使用奸邪的手段? 明主之为官职爵禄也,所以进贤材劝有功也。故曰:贤材者,处厚禄任大官;功大者,有尊爵受重赏。官贤者量其能,赋禄者称其功。是以贤者不诬能以事其主,有功者乐进其业,故事成功立。今则不然,不课① 贤不肖,不论有功劳,用诸侯之重,听左右之谒,父兄大臣上请爵禄于上,而下卖之以收财利及以树私党。故财利多者买官以为贵,有左右之交者请谒以成重。功劳之臣不论,官职之迁失谬。是以吏偷② 官而外交,弃③ 事而财亲。是以贤者懈怠而不劝,有功者隳④ 而简其业,此亡国之风也。

注释

1.课:(kè客)《管子·七发》:“成器不课不用,不试不藏。”《韩非子·定法》:“操杀生之柄,课群臣之能者也。”《说文》:“课,试也。”苏洵《上皇帝书》:“有官而无课,是无官也;有课而无赏罚,是无课也。”这里用为考核之意。2.吏:(lì丽)《左传·成公二年》:“王使委于三吏。”《国语·周语》:“百吏庶民。”《战国策·齐策》:“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管子·朋法》:“吏者,民之所悬命也。”《说文》:“吏,治人者也。”《汉书·景帝纪》:“吏者,名之师也。”《汉书·惠帝纪》:“吏所以治民也。”古代指低级官员或吏卒。吏实指官府办事人员。官,则是指管理者。

3.劝:《左传·宣公四年》:“子文无后,何以劝善?”《左传·成公二年》:“我戮之不祥,赦之以劝事君者。”《周礼·丧祝》:“劝防之事。”《战国策·秦策》:“则楚之应之也,必劝。”《庄子·天地》:“昔尧治天下,不赏而民劝。”《礼记·中庸》:“子庶民,则百姓劝。”《史记·货殖列传》:“各劝其业。”《说文》:“劝,勉也。”这里用为勉励之意。

4.隳:(hui灰)通“惰”。《老子·二十九章》:“或强或羸;或载或隳。”《韩非子·六反》:“凡人之生也,财用足则隳于用力,上治懦则肆于为非。”这里用为怠惰之意。如:隳惰(懈怠);隳慢(怠惰,怠慢)。

译文

明智的君主对于官职和爵禄的安排,是用来选拔贤人和劝勉有功劳的人的。所以说,有贤能的人能得到丰厚俸禄,能任大的官职;功劳大的人能得到尊贵的爵位,能接受大的封赏。贤能的人当官会衡量他们的才能,接受俸禄的人会称量他们的功劳。因此贤能的人不会捏造有才能来侍奉君主,有功劳的人会乐于再干能建功立业的事,所以事业就会成功而且功劳就会建立。如今则不是这样,不考核是否贤或不屑、不评定是否有功劳,而是任用各国诸侯器重的人,听从左右近臣的请求,叔伯兄弟及权贵大臣上朝请求加官进爵,而下面的人出卖官职爵位来收括财利并靠它来结党营私。所以财产多的人就靠买官以成富贵,同君主左右近臣有交往的人靠着请求而成了重要官员。有功劳的臣子得不到评定,官职的升迁又失误错乱。因此小吏得以偷偷变成官员而对外交往,放弃正常事务而去亲近财物。因此贤能的人由此而松懈懒惰而不再勉励自己及他人,有功劳的人由此而怠惰而简慢自己从事的功业,这就是亡国的风气呀!

说明

本节亦是紧接上节,明白人明白什么样事情应该怎么办,所以下属也就玩不出手段。所以,当领导的,做管理的人,不论再怎么辛苦,一定要学习,当一个明明白白的人。否则,下属把你卖了,你还在帮他数钱。这里说明一下,“官”“吏”二字历来混用,讲“官”也是称官吏,讲“吏”也是同称官吏,官吏不分。先秦以前可不是这样,官是官,吏是吏;官是指在君主手下任职的人,且职位有规定。吏则是在官员手下工作的人,虽然也有职位,但不能与官员相提并论。两千多年前韩非就这样告诫过我们,可是我们现代的官员还远远不如古人,什么事情都让秘书、助理、助手、下属去干,自己高跷二郎脚优哉游哉,还自鸣得意,美其名曰:“会管理”!且不知,这些秘书、助理、助手、下属已经掌握了本来属于你的权力,在下面不知干了多少你不知道的事情,你却还被蒙在鼓里。这样,专属于你的权力不再是你的专利。

辞能组什么成语?

不辞辛劳: 辞:推辞。虽然劳累和辛苦也不推辞,形容工作勤奋努力

难辞其咎:

异口同辞: 异:不同。大家说得都一样。形容人们的说法完全一致

玄辞冷语: 玄妙冷隽的言辞。

脩辞立诚: 原指整顿文教,树立诚信,后多用以指撰文要表达作者的真实意图,不可作虚饰浮文。

万口一辞: 千千万万人说同样的话。比喻意见一致。

水火不辞: 指不避艰险。同“水火不避”。

善为说辞: 说辞:讲话。形容很会讲话。后指替人说好话。

绝妙好辞:

絺辞绘句: 雕琢文辞,修饰章句

振振有辞: 振振:理直气壮的样子。形容自以为理由充分,说个没完。

属辞比事: 原指连缀文辞,排比事实,记载历史。后泛称作文纪事。

众口一辞: 许多人都说同样的话,看法或意见一致。

郑重其辞: 谓说话态度严肃认真。

张大其辞: 把原来的事情夸大。形容言过其实。同“张大其词”。

枝辞蔓语: 指繁冗芜杂的言辞。同“枝词蔓语”。

缀辞之士: 缀辞:写书作文。指著书立说的人

游辞巧饰: 用没有根据的话多方掩饰。

以辞害意: 因拘泥于辞义而误会或曲解作者的原意。

*辞邪说: 夸大失实的言论,荒谬的学说。

一辞莫赞: 赞:赞美。没有一句妥贴的赞美话能表达。形容诗文写得极好。

一辞同轨: 犹众口一词。所有的人都说同样的话。

*辞秽语: *:*荡;秽:肮脏。指轻薄的下流话。

谊不敢辞: 犹言义不容辞。道义上不允许推辞。

谊不容辞: 犹言义不容辞。道义上不允许推辞。

以辞取人: 根据人的口才去判断其智能。同“以言取人”。

一家之辞: 指有独特见解自成体系的论著。同“一家之言”。

溢美之辞: 溢:水满外溢,引申为过分。过分吹嘘的话语。亦作“溢美之言”。

一面之辞: 争执的双方中一方所说的话。指单方面的话,版面的看法。

一诺无辞: 一口答应,没有二话。

以文害辞: 指拘于文字而误解整个语句的意义。

一言半辞: 指很少的一两句话。同“一言半语”。

义正辞约: 道理严正公允,措词简炼。亦作“辞顺理正”。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欲:要;患:忧愁,担心;辞:言辞,指借口。要想加罪于人,不愁找不到罪名。指随心所欲地诬陷人。

修辞立诚: 写文章应表现出作者的真实意图。

析辨诡辞: 亦作“析辨诡词”。谓巧言邪说。

析辩诡辞: 指巧言邪说。

同然一辞: 犹异口同声。指大家说得都一样。

同声一辞: 犹言众口一辞。指大家说得都一样。

巧言偏辞: 巧言:浮华不实的话;偏辞:便巧的话。指花言巧语。

情见乎辞: 见:通“现”;乎:于。情感表现在言辞当中。

遣辞措意: 指写文章、说话时的用词立意。

清辞丽句: 指清新美丽的词句。同“清词丽句”。

清辞丽曲: 指清新美丽的词曲。同“清词丽句”。

片语只辞: 犹片言只字。少量的文字。

谩辞哗说: 指谎言乱语。

命辞遣意: 运用文词表达思想。亦作“命词遣意”。

理不胜辞: 道理不能胜过文辞。指由于不善于推理立论,尽管文辞丰富多彩,道理并不充分。

利喙赡辞: 指口齿伶俐,辞令优美。

丽句清辞: 华丽清新的辞句。同“丽句清词”。

口谐辞给: 指言辞诙谐敏捷。

夸大其辞: 把事情说得超过原有的程度。同“夸大其词”。

假以辞色: 指好言好语、和颜悦色地对待。

假人辞色: 指好言好语、和颜悦色地待人。

瘠义肥辞: 内容贫乏而辞句堆砌冗长。

何患无辞: 何患:哪怕;辞:言辞。哪里用得着担心没有话说呢?常与“欲加之罪”连用,表示坏人诬陷好人时,无端捏造罪名,还说得振振有词。

厚貌深辞: 外貌厚道,内心不可捉摸。同“厚貌深情”。

过甚其辞: 指话说得过分,不符合实际情况。

烦言碎辞: 形容文词杂乱、琐碎。

……

《韩非子》卷9八奸诗解1同床在旁父兄养殃

《韩非子》卷9八奸诗解1同床在旁父兄养殃

题文诗:

人臣得以,成奸八术:一曰同床:贵其夫人,

爱其孺子,便僻好色,人主所惑.托燕处娱,

乘醉饱时,求其所欲,此必听术.为人臣者,

内事金玉,使惑其主.此谓同床.二曰在旁:

优笑侏儒,左右近习,人主未命,而其唯唯,

未使而诺,先意承旨,观貌察色,以先主心.

俱进俱退,皆应皆对,一辞同轨,以移主心.

为人臣者,内事之以,金玉玩好,外行不法,

使化其主.此谓在旁.三曰父兄:侧室公子,

人主亲爱;大臣廷吏,人主度计.尽力毕议,

人主必听.人臣者事,公子侧室,音声子女,

以辞言收,大臣延吏,处约言事,事成后则,

进爵益禄,以劝其心,以犯其主,此谓父兄.

四曰养殃:人主乐美,宫室台池,好饰子女,

狗马娱心,人主之殃.为人臣者,尽民力美,

宫室台池,重赋敛饰,子女狗马,以娱其主,

而乱其心,从其所欲,树私利间,此谓养殃.

原文繁体

八奸

 凡人臣之所道成奸者有八术:一曰同床,二曰在旁,三曰父兄,四曰养殃,五曰民萌,六曰流行,七曰威强,八曰四方。

何谓同床?曰:贵夫人,爱孺子,便僻好色,此人主之所惑也。托于燕处之虞,乘醉饱之时,而求其所欲,此必听之术也。为人臣者内事之以金玉,使惑其主,此之谓"同床"。

二曰在旁。何谓在谤?曰:优笑侏儒,左右近习,此人主未命而唯唯,未使而诺诺,先意承旨,观貌察色以先主心者也。此皆俱进俱退,皆应皆对,一辞同轨以移主心者也。为人臣者内事之以金玉玩好,外为之行不法,使之化其主,此之谓"在旁"。

三曰父兄。何谓父兄?曰:侧室公子,人主之所亲爱也;大臣廷吏,人主之所与度计也。此皆尽力毕议,人主之所必听也。为人臣者事公子侧室以音声子女,收大臣延吏以辞言,处约言事,事成则进爵益禄,以劝其心,犯其主,此之谓"父兄"。

四曰养殃。何谓养殃?曰:人主乐美宫室台池,好饰子女狗马以娱其心,此人主之殃也。为人臣者尽民力以美宫室台池,重赋敛以饰子女狗马,以娱其主而乱其心,从其所欲,而树私利其间,此谓"养殃"。

原文简体

八奸

 凡人臣之所道成奸者有八术:一曰同床,二曰在旁,三曰父兄,四曰养殃,五曰民萌,六曰流行,七曰威强,八曰四方。

 何谓同床?曰:贵夫人,爱孺子,便僻好色,此人主之所惑也。托于燕处之虞,乘醉饱之时,而求其所欲,此必听之术也。为人臣者内事之以金玉,使惑其主,此之谓"同床"。二曰在旁。何谓在旁?曰:优笑侏儒,左右近习,此人主未命而唯唯,未使而诺诺,先意承旨,观貌察色以先主心者也。此皆俱进俱退,皆应皆对,一辞同轨以移主心者也。为人臣者内事之以金玉玩好,外为之行不法,使之化其主,此之谓"在旁"。三曰父兄。何谓父兄?曰:侧室公子,人主之所亲爱也;大臣廷吏,人主之所与度计也。此皆尽力毕议,人主之所必听也。为人臣者事公子侧室以音声子女,收大臣延吏以辞言,处约言事,事成则进爵益禄,以劝其心,犯其主,此之谓"父兄"。四曰养殃。何谓养殃?曰:人主乐美宫室台池,好饰子女狗马以娱其心,此人主之殃也。为人臣者尽民力以美宫室台池,重赋敛以饰子女狗马,以娱其主而乱其心,从其所欲,而树私利其间,此谓"养殃"。

译文

臣下得以实现奸谋的途径有八种:一是同床。什么叫同床?即,尊贵夫人,受宠宫妄,谄媚便巧,姿色美丽,正是君主所迷恋的。趁着君主在安居快乐、酒醉饭饱的机会,来央求她们想要得到的东西,这是让君主一定听从的手段。做臣子的通过内线用金玉财宝贿赂她们,叫她们蛊惑君主,这就叫“同床”。二是在旁。什么叫在旁?即,倡优侏儒,亲信侍从。这些人。君主没下令就应承,没支使就应承,事先领会君主的意图,察颜观色来预先摸到君主的心意。这些人都是一致行动、一个腔调,统一口径和行动来改变君主心意的人。做臣子的通过内线用金玉珍宝贿赂他们,在外帮他们干不法之事,叫他们影响君主,这就叫“在旁”。

三是父兄。什么叫父兄?即,叔伯、兄弟,是君主亲近爱护的人;大臣廷吏,是君主咨议谋划的人。这些人都竭尽全力参与议政,是君主必然听取的。做臣子的用音乐倩女来侍奉君主的叔伯、兄弟,又用花言巧语来笼络大臣廷吏,处在关键时刻进言,事成之后就进爵加禄,这样来耸恿他们,使他们干扰君主,这就叫“父兄”。四是养殃。什么叫养殃?即,君主喜欢修饰宫室台池,喜欢打扮倩女狗马来赏心悦目,这是君主的灾殃。做臣子的用尽民力来修饰宫室台池,加重赋敛来打扮倩女狗马,这样来娱乐君主而扰乱他的心事,顺从他的欲望,而在其中夹杂私利,这就叫“养殃”。

一口同声哪个字错了

一口同声“一”字错了:异,异口同声

解释:不同的嘴说出相同的话。指大家说得都一样。

1.近义词:

一辞同轨:犹众口一词。众口一词:形容许多人都说同样的话。不约而同:没经过商量而彼此一致。同声一辞:犹言众口一辞。不谋而合:谋:商量。合:符合,一致。事前没有商量过而彼此意见或行动却完全一致。也作“不谋而同”。如出一口:犹言众口一词。有口皆碑:所有人的嘴都是活的记功碑。比喻对突出的好人好事一致称颂。

万口一辞:犹言异口同声。形容所有的人都是一个说法。相与一口:串通一气,异口同声。

2.反义词:

言人人殊:殊:不同。对同一件事情,每个人的说法都不一样。指对同一事情人们的见解有差异。众说纷纭:各式各样的说法纷乱不一致。各执己见:见“各持己见”,持:坚持。见:意见,见解。各人都坚持自己的意见。也作“各执己见”。

智者见智:仁者见它说是仁,智者见它说是智。比喻对同一个问题,不同的人从不同的立场或角度去看有不同的看法。聚讼不已:多人在一起争论不休,没有一致看法。各抒己见:各人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大相径庭:形容彼此矛盾,相去很远。议论纷纷:纷纷:多而杂乱。议论很多、很杂。指看法不一致,各种说法很多。也作“纷纷议论”。

成语的意义:

语言是特殊的社会现象,是人们认识和思维活动长期抽象化的结果,它通过词和句子构成,巩固下来,成为人们交往和社会化发展的工具。在语言的表达与发展上成语、典故有很大的作用。是汉语词汇中定型的词。成语,众人皆说,成之于语,故成语。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