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头楚尾,粤户闽庭-吴头楚尾粤户闽庭什么意思
1.为什么叫江西
2.江西古琴的历史渊源
为什么叫江西
江西,古称“吴头楚尾,粤户闽庭”,是“形胜之区”。江西省位于北纬24°7′至29°9′,东经114°02′至118°28′之间。政府驻地于该省的南昌市。江西省境内除北部较为平坦外,东西南部三面环山,中部丘陵起伏,成为一个整体向鄱阳湖倾斜而往北开口的巨大盆地。全境有大小河流2400余条,赣江、抚河、信江、修河和饶河为江西五大河流。 江西区位优越、交通很便利。江西,东邻浙江、福建,南连广东、西靠湖南、北毗湖北,安徽而共接长江,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三角洲地区的腹地,与上海、广州、厦门、南京、武汉、长沙、合肥等各重镇、港口为直线距离,大多在六百至七百公里之内。境内高速公路达2206公里,出省主要通道全部高速化。京九线、浙赣线纵横贯穿全境。航空和水运便捷。 江西生态良好、资源丰富。截止2008年7月8日,全省有4处世界遗产、2处世界地质公园;11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5个省级风景名胜区;8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2个省级自然保护区;39个国家级森林公园,60个省级森林公园;有全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和风景如画的柘林湖、浓淡相宜的仙女湖等;全省森林覆盖率60.05%,居全国前列。江西矿产资源丰富。 江西名人辈出、文化璀璨。在中华文明的历史长河中,江西人才辈出,文学家、政治家、科学家若群星灿烂,光耀史册。江西红色文化闻名中外。 江西物产丰厚、品种多样。景德镇的瓷器源远流长,以“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的特色闻名中外。樟树的四特酒,总理赞誉为“清、香、醇、纯”,四特酒由此而得名。遂川狗牯脑茶叶,曾获巴拿马国际食品博览会金奖。南丰蜜桔,历史上是皇室贡品。此外,还有庐山云雾茶、中华猕猴桃、赣南脐橙、南安板鸭、泰和乌鸡、江铃汽车、凤凰相机、金圣卷烟等,列入中国驰名商标的品种有9件。 江西产业齐备、特色鲜明。江西农业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是建国以来全国两个从未间断向国家贡献粮食的省份之一。生态农业前景可喜,绿色农产品成为重要增长点,截止2008年7月8日,全省绿色食品数量达916个,居全国前列;有机食品数量415个,居全国第一位;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升,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73家,其中国家级14家。江西大力实施以新型工业化为核心的发展战略,汽车航空及精密制造、特色冶金和金属制品、中成药和生物制药、电子信息和现代家电产业、食品工业、精细化工及新型建材等六大支柱产业有了较好的基础;光电、高精铜材、优特钢材、特种车船、精密机械、生物医药、特色化工、绿色食品、度假旅游、新型服务等产业呈现了良好的发展势头。 2009年12月,正式批复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战略,这也是江西省第一个地区性的国家发展战略
江西古琴的历史渊源
江西,因公元733年唐玄宗设,江南西道而得省名,又因为江西最大河流为赣江简称? “赣”,有"吴头楚尾,粤户闽庭"之称。
古琴是我国最为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拥有着极为悠久漫长的历史。琴棋书画,曾是中国古代文人引以为傲的四项技能,也是四种艺术。其中,琴乐是中国历史上渊源最为久远而又持续不断的一种器乐形式,其可考证的历史有三千年之久。
江西古琴命运多变迁,至今已有悠久的历史。众所周知、在宋代曾有江西诗派之称,但在艺术领域同样也有江西琴派之美誉,这与当时的京师琴派和浙江琴派并列成为三大琴艺流派。江西地域的文化艺术命运发展具备极强的地域特色,文化艺术人才的群体性特征极为显著。在宋代文学领域,江西诗派极为著名,而艺术领域中的江西琴派也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在江西贵溪仙水岩龙虎山悬棺墓葬中曾出土了两件战国时期的十三弦古琴。由此可见在当时的江西古越民族使已接触到了这一艺术形式。发展到东晋,“少无适俗运, 性本爱丘山”的江西诗人陶渊明与无弦琴的故事早已家喻户晓。虽然无弦,但也自有一番动人意趣。随着江西区域艺术文化的不断发展,直至宋代,江西弹琴者甚多,故而形成可与京师、两浙相较的江西古琴流派。
明月东升,旃檀缥缈。省城青山湖区德音堂内,一曲《流水》铁骨铮铮,如横扫千军。演绎者王有文说,琴声如此豪迈,是川派的风格。那么,传说中的“江西琴派”又是何种风格呢?
一杯清茶,一柱檀香,“江西琴派”是实是虚逐渐明了。
隋唐琴家赵耶利评价吴蜀两派时说:‘吴声清婉,若长江广流,绵延徐逝,有国士之风。蜀声躁急,若激浪奔雷,亦一时之俊’。”显然隋唐之前,有吴、蜀两大派。那么,既然唐代蜀中雷琴名扬天下,也有初唐琴坛流行祝家声、沈家声,后唐琴家董庭兰、薛易简擅弹《胡笳两本》等史料,但传神记载却不如魏晋呢?
而古琴的再次繁盛,出现在宋代。
宋太宗赵光义始,宫廷中设有琴待诏,曾“增作九弦琴、五弦阮,别造新谱三十七卷”,命待诏演奏。被金戈铁马裹挟的宋徽宗,更是搜罗天下名琴绝品,征招宫廷斫琴师,设“万琴堂”,将唐代蜀中雷威所斫“春雷”和上古石琴,珍为第一镇堂重器。帝王如此,自然上行下效。江西琴派的出现有了政治条件。
在暗流涌动的熙宁三年,丞相王安石说动宋神宗推行青苗法;此时,曾巩五十二岁,任越州即今浙江绍兴通判;因反对青苗法,欧阳修逐渐走出政治风暴;三十五岁的苏轼因《再上皇帝书》,要求罢免王安石;黄庭坚二十八岁,任河南叶县的县尉。尽管这些人或身为要臣,或即将退隐,或锋芒毕露,或涉世不深,在政治漩涡中沉沉浮浮,但几乎每个人的一生都赋有诗和琴的辉煌之歌。
王有文认为,大量的典籍中记载,春秋时就有抚琴而唱的琴歌,江西琴派与其他琴派具有最大差异的就是琴曲和琴词,手边抚琴边歌吟。因此,北宋文坛领袖是江西人,加上南宋江西诗派独领风骚,是最初江西琴派崛起的重要条件。
庆历五年,欧阳修被贬发于安徽滁州。在滁州的两年时间,欧阳修自号“醉翁”,常与好友醉于琅琊山。庆历七年,山僧智仙修建醉翁亭,欧阳修名篇《醉翁亭记》,立即闻名遐迩。十年后,北宋琴家、太常博士沈遵续写了《醉翁亭记》。嘉祐元年,在欧阳修的一次夜宴中,沈遵弹奏了一曲《醉翁吟》,惊艳四座。而后,欧阳修为沈遵《醉翁吟》作了词,但所填歌词并不理想。
宋哲宗时代,又有一位琴家加入了《醉翁吟》的故事接龙,并成就了江西琴派的“教科书”。这个人,就是崔闲。
《正德南康府志》记载:“崔闲,字诚老,读书不务进取,襟怀清旷,以琴自娱。结庐于玉涧,号睡足庵,自谓玉涧道人”。
崔闲对倚声配词很感兴趣,恨《醉翁吟》无词,找到苏轼请填,终于定谱。而后,崔闲不但将自己的三十余首琴曲遍访名人雅士为其填词,也将《醉翁吟》纳入其中。曲词相辉的“江西谱”琴歌,加上极其丰富的演奏技法,可谓集大成也。崔闲的“江西谱”因独有的词曲辉映,让宫廷的无词“阁谱”和两浙谱失色不少。清代琴家王坦在《有词无词说》中评论: 世传琴谱有二种,其指法略同,而一种有词,一种有声无词。王坦说的有词谱,就是“崔闲谱”。南渡词人代表叶梦得《避暑录话》称:“崔闲善琴,所弹凡三十余曲,欲请梦得各为之词,是宋代其派乃盛也”。
那么,江西琴派“谱盛极一时”,却又为何被评价为“失于轻浮”呢?
元代袁桷在《琴述赠黄依然》给出了答案。原来宋代皇家使用的琴谱均藏于秘阁,太宗赵光义以后,此制度逐渐废弃。到皇佑时,琴谱重进秘阁。虽然此时民间谱本很多,但官方规定,未经大晟乐府许可的谱本,不得进入御府。绍兴时,甚至出现“非阁本不得待诏”的情况。这些规定,使“江西谱”大有民间基础,但之后的江西谱过于糅杂民间,便有了流俗的倾向。
南宋末年,江西谱被提倡纯乐器的浙派反对,谱中一些精华也被浙派吸收,导致一些学习江西谱的琴家转投浙派。明代开国以来,文坛受打压而一直保持沉默,古琴在嘉靖年间才逐渐活跃。尽管末代皇帝崇祯曾搜罗人才为琴曲填词,但江西派因为滥填歌词,已无力回天。雪上加霜的是,江西派琴家未审时度势改进江西谱,即使到了清初重新流行琴歌,江西派也只能缄默于世。
地方志和谱牒专家饶国平说:“元代江西崇仁学者吴澄在《赠琴士李天和序》中说:“以今三操……江操,衰世之音也”。说明元代,江西操依然流行于世,而这种不高的评价一直延续元代之后。
名曲《流水》赠外星人,宁王府里飞扬千古奇音。朱权本来是明太祖朱元璋最喜爱的儿子,“靖难”之后封于南昌。于是南昌,也与朱权有了不解之缘。《太古遗音》、《神奇秘谱》,彰显他的血液中皇族的基因。约六百年后,管大师用宁王亲斫明代第一琴奏响《流水》,成为地球人寻觅宇宙知音的奇思妙想。
朱棣登位后,违背了“自择封国”的诺言,注定朱权的余生被封禁在南昌,因此就有了古琴界鲜为人知的《太古遗音》。三十五岁编修完《太古遗音》后,这位皇族又完成了《神奇秘谱》。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