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孝迈黔娄”的故事是什么?

2.文天祥励志故事

3.楚国大臣子元后谁当宰相的?

4.毁家纾难什么意思?近义词和反义词是什么?

“孝迈黔娄”的故事是什么?

毁家纾难故事抗日-毁家纾难故事

“黔娄”相传是东晋时著名的孝子,其孝行入选二十四孝。可谓是孝子的楷模。在福建周宁县浦源村的郑氏宗祠二进厅上檐有一“孝迈黔娄”的匾额,它的意思是“孝行可同黔娄相比”,说的是郑氏十四世锡繁公替父送,尽孝尽义的故事。

明朝灭亡后,清兵大举南下,当时退守福建的郑成功、刘中藻打起“抗清复明”的旗号,纠集明军数万人。当时,浦源属刘中藻明军辖区。锡繁公之父方三公毁家纾难,资助钱粮给明军。

公元1649年,清军将领白进宝在闽北建瓯剿灭明军余部,回师福州,路经浦源村,得知方三公勤师刘中藻之事,不顾其重病在身,便将其押解带走。

当时锡繁公在萌源岳父家作客,知悉父亲被捕。立即带上重金沿路追至梨坪,愿出重金赎回父亲,清军因其是“钦犯”不肯。于是锡繁公跪哭在地,愿以自己替父亲,清军看在金银的分上,方答应替换。扔下方三公,将锡繁公押走。

押解途中,锡繁公心想,父亲重病在身,无人照顾,病野外,自己更是不孝。不如寻机逃脱,待孝敬父亲度过晚年后自己的性命安危也在所不顾了。行至福安穆洋溪边。乘清军没防备,突然跳进溪中,奄奄一息之际,传说有一重物将其托起送到对岸,待繁锡公上岸,见溪中有一仙女对其嫣然一笑,化为一尾红鲤鱼悠然而去。

逃难途中,遇到一个农夫,话语中农夫知是方三公父子遇难,赶紧为他打开镣铐。农夫原是小商贩,客居浦源时得重病,幸得方三公医治并接济银两方得不,今感恩图报。将锡繁公带到山上的破瓦窑洞藏匿起来,便沿途去找方三公。清军随后追查至洞口见蜘网密布,故未进洞搜索(后为纪念蜘蛛功劳,浦源后人均不打蜘蛛)。锡繁公得以脱难后,在农夫家医好了父亲方三公的病。父子俩不敢回村,遁入黄家山(今狮城官山一带)隐居。

后来,方三公逝世后,锡繁公将父安葬后,想起曾经的诺言“替父送”。为了“义”,他自动往宁德投监,县令李即龙钦慕其孝行,不忍伤害,只在狱中关押,几年后于狱中,李即龙为其题匾“孝迈黔娄”存于郑氏祠堂,其岳父家人也送“孝德动天”的匾额。

清朝灭亡后,为了纪念褒扬孝子锡繁公,1918年,在鲤鱼溪东侧300米古道处,建孝子坊,坊旁立有褒扬建坊记,记述孝子锡繁公事略。

孝心,是最大的尊老。自古以来,凡是有孝心的人,都会受到别人的尊重。因为人人都有父母,人人都会做父母,父母生己身,又有养育之恩,不孝敬父母,就是忘恩负义,是任何人都不齿的。所以说,我们没有任何理由不爱自己的父母,不尊重老人。

文天祥励志故事

文天祥,江西汉族客家人,华夏杰出先烈,生活在一个民族危机阴影笼罩的时代。13世纪初,蒙古族在中国北方强大起来,铁木真建立了蒙古汗国。几十年间,纵横欧亚,攻城略地,烧杀掳掠,给人民带来极大的痛苦。他的儿子窝阔台继位后,又灭了金国,随即挥鞭南指,进攻南宋。从1235-1279年,双方战斗了40多年,南宋朝廷终于灭亡。文天祥的一生,与这场残酷的民族征服战争相始终。他是一个永远载入中国历史的爱国将领著名诗人。他在强敌入侵,国土沦陷,生灵涂炭的危急时刻,他自卖家产,组织义军,举兵抗敌。被俘后,他义正辞严,慷慨殉国。

以报国

德祐元年(1275年)正月,文天祥接到朝廷专旨,命他「疾速起发勤王义士,前赴行在(行在,指皇帝离京寄居之处)」。文天祥奉读诏书,痛哭流涕,立即发布榜文,征募义勇之士,同时筹集粮饷。他捐出全部家财作军费,把母亲和家人送到弟弟处赡养,以示毁家纾难。在文天祥的感召下,一支以农民为主、知识分子为辅的爱国义军在极短时间内组成,总数达3万人以上。起兵勤王在文天祥的生活中揭开了新的一页。

友人曾对文天祥说:「现在元军三路进兵,你以乌合之众迎敌,无异驱群羊斗猛虎。」文天祥回答:「我也知道如此。但国家养育臣民三百多年,一旦有急,征天下兵,竟无一人一骑应召,我万分悲痛。所以不自量力,以身赴难,希望天下忠义之士闻风而起,聚集众人力量,也许能保存社稷。」他还说:受君之恩,食国之禄,应该以报国。

浩然正气

囚禁三年

文天祥从至元十六年(1279年)十月抵达大都到至元十九年(1282年)十二月被杀,一共被囚禁了三年两个月。这段期间,元朝千方百计地对文天祥劝降、逼降、诱降,参与劝降的人物之多、威逼利诱的手段之毒、许诺的条件之优厚、等待的时间之长久,都超过了其它的宋臣。甚至连元世祖亲自劝降都未能说服他.因此文天祥经受的考验之严峻,其意志之坚定,也是历代罕见的,从《正气歌》的惊天地泣鬼神可以体现文天祥誓不屈的精神。

骨肉难圆

文天祥的妻子欧阳夫人和两个女儿柳娘、环娘被元军俘虏后送到大都,元朝想利用骨肉亲情软化文天祥。文天祥一共育有二子六女,当时在世的只剩此二女,年龄都是14岁。文天祥接到女儿的信,虽然痛断肝肠,但仍然坚定地说:「人谁无妻儿骨肉之情,但今日事已如此,于义当,乃是命也。奈何!奈何!」又写诗道:「痴儿莫问今生计,还种来生未了因。」表示国既破,家亦不能全,因为骨肉团聚就意味着变节投降。

利诱和亲情都未能使文天祥屈服,元朝统治者又变换手法,用酷刑折磨他。他们给文天祥戴上木枷,关在一间潮湿寒冷的土牢里。牢房空气恶浊,臭秽不堪。文天祥每天吃不饱,睡在高低不平的木板上,又被穷凶极恶的狱卒呼来喝去,过着地狱一般的生活。由于他坚决不低头,元丞相孛罗威胁他说:「你要,偏不让你,就是要监禁你!」文天祥毫不示弱:「我既不怕,还怕什么监禁!」在囚禁的孤寂岁月里,他写下了不少感人肺腑的爱国诗篇。

封官诱降

至元十九年(1282年),元世祖忽必烈问大臣们:「南方和北方的宰相,谁最贤能?」群臣奏称:「北人无如耶律楚材,南人无如文天祥。」忽必烈下了谕旨,拟授文天祥高官显位。投降元朝的宋臣王积翁等写信告诉文天祥,文天祥回信说:「管仲不,功名显于天下;天祥不,遗臭于万年。」王积翁见他如此决断,不敢再劝。不久,忽必烈又下令优待文天祥,给他上等饭食。文天祥请人转告说:「我不吃官饭数年了,现在也不吃。」忽必烈召见文天祥,当面许他宰相、枢密使等高职,又被他严辞拒绝,并说:「但愿一!」

从容就义

至元十九年(1282年)十二月初九,是文天祥就义的日子。这一天,兵马司监狱内外,布满了全副武装的卫兵,戒备森严。上万市民听到文天祥就义的消息,就聚集在街道两旁。从监狱到刑场,文天祥走得神态自若,举止安详。行刑前,文天祥问明了方向,随即向着南方拜了几拜。监斩官问:「丞相有什么话要说?回奏尚可免。」文天祥不再说话,从容就义,终年47岁。

楚国大臣子元后谁当宰相的?

楚国令尹(相当丞相)子元后,楚成王要斗廉当令尹。斗廉推辞说:“当今与楚国为敌的是齐国。齐国有管仲、宁戚治国,国富民强。我的才能比不上管仲、宁戚等辈。您如果想与中原抗衡,就必须改善楚国的法治,而改善法治,非起用斗子文(斗伯比的儿子,名谷於菟) 不可。”百官也齐声保奏:“只有此人,方称其职。”楚成王准奏,就封斗子文为令尹。

斗子文, 斗榖於菟,春秋时楚国令尹,斗姓,字子文。约生于公元前690年左右,其母为郧国(今安陆、云梦一带)国君之女。传说初生时被弃于荒泽之中,由老虎哺乳才得以成活。楚国人称“乳”为“榖”,称“虎”为“於菟”,故名为“榖於菟”。故里在今云梦县义堂镇,他是楚国历史上最贤能的令尹(相当宰相)之一,斗姓,名榖於(wu)菟(tu),是千百年高官中的佼佼者,是楚国历史上治国安邦之雄才,有文韬武略之奇谋,而且为官廉洁,处事公平,不徇私情。

斗子文家族中有个人,认为同族中出了斗子文这样一个大官,一定会包庇亲朋,便有恃无恐地在外面胡作非为。一次,他在市上买东西,不但不给钱,反而把卖东西的农夫打倒在地,被当时负责司法的官员廷理抓了起来,审问的时候,被拘捕的不但不服罪,反而十分嚣张,大声说:“我是令尹斗子文的堂弟,你们敢把我怎么样?”廷理无奈,只好放了这人,并向斗子文汇报,斗子文听完,不动声色地部道:“是你放的人吗?”

廷理答道:“是的,是的,大人,这是我应该做的。”

斗子文猛拍几案,站起来厉声命令:“你马上给我把人抓回来!”

斗子文说:“楚国之所以设廷理一官,就是用来维护国家法令的。正直的官员执行法令,灵活而不违背原则,坚决不损害法律。现在你擅自释放犯法的人这就没有维护国家的法律,秉公办事。难道我当令尹就是为了让自己的家族享受特权吗?你身为廷理连这点道理也不懂!” 斗子文看到廷理很难为情的样子,又心平气和地说:“你想,我身为令尹,协助楚王治国,有人对我严格依法行事有意见,但我并不因此而抛弃法律,赦免那些违法的人。现在我的这个堂弟明明是犯了法,你却为了照顾我的面子把他放了,这不是在全国人面前展示我的私心很重吗?掌握一国之权柄,而被人在背后骂我私心自用,这样活着还不如了的好。现在你赶快把放走的抓起来。”他命令廷理把重新抓了起来。

  楚成王闻讯,连鞋也顾不上穿,光着脚就见斗子文。一进门就笑眯眯地说:“我找了个徇私枉法的人当廷理,惹你生气了,特来向你道歉。” 斗子文对楚成王说:“国家之祸,都是因为君弱臣强所致。建议凡是百官世禄田邑的收入都要交一半给国家。”楚成王采纳了这个建议,传令百官执行,斗子文以身示范,穿着布衣上朝,家中无一日的积蓄。

二、“毁家纾难”

成语“毁家纾难”说的就是斗榖於菟三次被任命为令尹,不喜形于色;三次被免去官职也不怨天尤人、忠心为国排忧解难的故事。

“毁家纾难”语出《左传·庄公三十年》:“斗榖於菟为令尹,自毁其家,以纾楚国之难。”杜预注:“毁,灭也;纾,缓也。”意思是说,斗榖於菟在国家有危难的时候,不惜损失(毁)自己的家产,以缓解(纾)国家的困难。后世遂以“毁家纾难”称不惜捐弃家产,解救国难的行为。

楚成王八年(前664年),斗榖於菟被任命为令尹,上任之初他即献出自己家族的财产,以帮助解决楚国的困难。由此他执掌楚国军政大权二十七年。期间曾两次去职,很快又恢复职务。楚成王因其勤政为民,劳苦功高,几次想增加他的俸禄,他坚辞不受。他说:从政的人要想到老百姓的疾苦,民穷而我富,民贱而己贵,我离期就不远了。一次,斗榖於菟的家人触犯了法律,廷理(法官)见是令尹子文的家人,有意予以开脱,他知道后,严厉批评了廷理,并亲送家人伏法,说:“不严惩他,我就去!”楚成王听到这个消息,连鞋子也顾不上穿,匆匆赶到斗榖於菟家中,向他表达了钦敬之意,同时,成王贬退了廷理,将内政也交给斗榖於菟治理。

公元前637年,楚将成得臣领兵攻打陈国(今河南淮阳一带)胜利归来,斗榖於菟认为,成得臣有功于国,自己年事已高,即主动辞职,并推荐成得臣为令尹。孔子对斗榖於菟的为人十分赞赏,评价他一生的作为为“忠”。

斗榖於菟约于公元前633年去世,葬于他的家乡,即今云梦县义堂镇。后世为纪念他,曾在其故里建子文庙,故里有名景“虎乳崖”,相传为老虎给他哺乳的地方。

三、“若敖鬼馁”

若敖氏源自春秋初楚国国君熊仪。熊仪即君位后,又号称若敖,熊仪之子斗伯比即以若敖为氏,因别封斗邑,故亦称斗氏。斗伯比之子斗子文(斗榖於菟,是孝感历史上著名的楚国令尹)。其人廉洁一世,楚成王时,官至令尹(丞相)之职,斗子文作为令尹,其职权很大,入治民政,出为将帅,掌握了全国军政大权。但子文因为体恤百姓,家里穷得竟无隔夜粮。成王听说他吃了早饭,就没有晚饭,于是在每次朝见时,都准备一束肉干、一筐干粮送给子文。成王过意不去,要把子文应得的俸禄发给他,但每次成王拿出俸禄时,子文都跑开,等成王不再拿出俸禄时,他才返回朝廷。别人对子文的做法不理解,问他:“人活着都追求富有,而你却躲避钱财,为什么?”子文说:“从政为官的人,是保护百姓的。现在,百姓大多数穷困,而我得到财富,这是苦了百姓来让自己富裕,将来会遭祸而。我这是逃避,不是躲避财。”

后来,灭族之祸不幸真被他不期言中了,鲁宣公四年,子文的侄儿斗椒作乱,楚庄王一怒之下灭了斗子文的整个家族若敖氏。但庄王惟独追念子文对楚国有大功,赦免了子文的孙子克黄。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原来,若敖氏之族属王族的分支,在熊仪之后,特别是在楚武王、成王、穆王、庄王诸代,均居高位,是楚国举足轻重的大姓之一,对楚国的发展与强大,作过突出的贡献。如斗伯比(郧公之婿,郧公,郧国国君,治所在安陆)正值熊通(楚武王)称王发展时代,在楚武王征服汉东的过程中就立了大功。另一位若敖之后斗廉,不仅是一位军事统帅,而且也是一位春秋初期著名的思想家。他提出“卜以决疑,不疑何卜”、“师克在和”等观点,闪烁着唯物主义的思想光芒。楚武王创设的令尹,也是首先从若敖氏之族中挑选出的斗祁充任的。楚成王初立,子元乱国,为斗班所杀。

斗谷於菟(斗子文)任令尹,辅佐楚成王27年,在任上,斗子文“三仕三已”、“毁家纾难”,帮助楚成王东征北战,争霸立业,功勋卓著。其后,子玉任令尹,子西任司马。子玉后,子上曾继任令尹。就是到楚穆、庄时,若敖氏出任令尹的,也有四人:成文心、子孔、子扬、子越,可见若敖氏之族长盛不衰,为楚国的发展壮大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这是一方面,但在另一方面,随着若敖氏家族势力的不断扩展,斗氏家族中有些不贤明的大臣权势却日趋膨胀,不仅与王室存在矛盾,而且也招致其他贵族大姓的不满。如公元前637年(楚成王三十五年),斗子文荐子玉接替自己继任令尹时,大夫叔伯(蒍吕臣)就以“子若国何”(《左传·僖公二十三年》),表示怀疑与非难。随着一代贤令尹(相当宰相)的斗子文去职后,继任者成子文、子孔、子扬、子越与楚王室和其他大臣有矛盾日益突出,到了子越继任后,子越与庄王终于爆发了直接的冲突,整个若敖氏在楚庄王的果断强力打击下,终于土崩瓦解了。

公元前605年(楚庄王九年),正当楚庄王伐陆浑之戎、观兵周疆凯旋回来时,若敖氏、蒍吕氏这两大姓之间的斗争也愈益尖锐化。此时,若敖氏子杨(斗般,子文子)、子越(斗椒,子良子)分别担任令尹和司马,主宰着楚国军政大权,斗子文的侄子子越是个状似熊虎、声若豺狼的野心家,相传他一出生,其伯父子文就厌恶他,说他日后必定会使若敖氏遭受灭顶之灾。《左传·宣公四年》记载说:“初,楚司马子良(子文的弟弟)生子越椒。子文曰:‘必杀之!是子也,熊虎之状而豺狼之声;弗杀,必灭若敖氏矣。谚曰:狼子野心。是乃狼也,其可畜乎?’子良不可。子文以为大戚。及将,聚其族,曰:‘椒也知政,乃速行矣,无及于难。’且泣曰:‘鬼犹求食,若敖氏之鬼不其馁而!’”(这就是成语“若敖鬼馁”的来历。

应该说,若敖氏的力量是很强大的,一旦叛乱起来,声势也很浩大。楚庄王从大局出发,亲领大军出征平叛,公元前605年秋,王军与若敖氏之族战于皋浒(今湖北襄阳西)。楚庄王亲自在车上猛擂战鼓,王军奋勇进击,终于杀溃叛军。子越一家老小及所有亲戚——即整个若敖氏这一积累了几百年的庞大家族,全被灭族了。整个若敖氏绝户了。若敖氏的先人在天上流浪,地下无人祭祀,成了饿鬼,“若敖鬼馁”这个词就是指没有后代,连鬼都要饿的意思。

当时,子文之孙克黄,时任箴尹,子越率族叛乱时,正出使齐国,回来至宋时,听到镇压叛乱消息,有人劝他不要回去,他以君命为重,还是回国向楚庄王复命,然后自拘于司法部门,主动请罪伏法。楚庄王念及其爷爷子文之功,仍使克黄担任箴尹,改名为“生”《左传·宣公四年》。

楚庄王镇压了若敖氏叛乱,消除了隐患,加强了王权,巩固了统治,有利于楚国的图霸与发展。虽然若敖氏在楚国历史上是有功劳的,楚庄王也不应因子越领其族叛乱灭其九族,但成语“若敖鬼馁”给后世的警示和教育意义是十分重大的。

毁家纾难什么意思?近义词和反义词是什么?

词目

毁家纾难

发音

huǐ jiā shū nàn

释义

毁:破坏,毁坏;纾:缓和,解除。捐献所有家产,帮助国家减轻困难。

近义词

精忠报国舍身为国

反义词

损公肥私自私自利

引用

《南北史演义》第三回 伐燕南冒险成功 捍东都督兵御寇 ...刘粹,引第三子义隆,往戍京口。义隆年仅四龄,裕借此励军,表示 毁家纾难 的意思,且召集诸将,预揣贼势道:“贼若由新亭直进,不易... 《民国演义》第四十二回 廿一款恃强索诺 十九省拒约联名 ...,于是奔走呼号,力图挽救,有刺血上书的,有断指演说的,有情愿 毁家纾难 ,储金救国的;什么 *** 日货,什么组织民团,闹得全国不安... 《民国演义》第八十回 议宪法致生内哄 办外交惹起暗潮 ...孙说,定要段设法筹款。看官!你想天下有几个点石成金的吕祖师, 毁家纾难 的楚令尹?国家没有的款,只好向外人商量,当由段总理委任... 《民国演义》第一百一回 集灵囿再开会议 上海滩悉毁存烟 ...盘剥,半遭军阀搜括,穷民已不聊生,就使有几个豪绅富贾,亦怎肯 毁家纾难 ,效那楚子文、汉卜式故事?坐是公债券无人过问,免不得硬... 《全唐文》第09部 卷八百三十五 ...神?。千拜首以何为,一剖心而始足。惟当竭诚启沃,戮力弼谐。尽 毁家纾难 之谋,继图国忘身之策。尚疑丹悃,未答皇私。荷圣感恩,臣... 《宋史》卷四十六·本纪第四十六 ...、静江府印委次官护之,席藁俟命,容臣归省偏亲,誓当趋事赴功, 毁家纾难 ,以赎门户之愆,以报君父之造。"诏不允。... 《清史稿》卷四百四十七 列传二百三十四 ...众曰:“与诸君共事久,今库馈诎,徒手归,奈何?”众泣曰:“公 毁家纾难 ,我等敢他求乎?”遂去。越岁,调长沙。有客军数千,以无... 《清史稿》卷四百五十七 列传二百四十四 ...称疾去。  久家居,慷慨好义,值岁饥嗛, 毁家纾难 ,诵声如沸焉。光绪二十四年,土寇牛世修倡乱涡阳。南华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