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高七步原文-才高七步的故事
1.跟才有关的成语故事
2.古代名联的姓氏典故
3.世说新语成语或者典故?
4.谁是我国古代名人中“高产”成语的大户呢?
跟才有关的成语故事
才高八斗: 才:才华。比喻人极有才华。
才高行洁: 才智高超,操行纯洁。
才高意广: 才学高的人,抱着奢望,难以成事。
才华盖世: 盖:覆盖,超过。才能很高,远远超过当代的人。
才华横溢: 才华:表现于外的才能。多指文学艺术方面而言,很有才华。
才貌双全: 才学相貌都好。
才气过人: 才:才能;气:气魄。才能气魄胜过一般的人。
才疏学浅: 疏:浅薄。才学不高,学识不深(多用作自谦的话)。
才子佳人: 泛指有才貌的男女。
才占八斗: 才:文才,才华。形容人学问高,文才好。
才疏计拙: 指才识疏浅,不善谋算。
才疏德薄: 才识疏浅,德行不高。常用作自谦之词。
才轻德薄: 才识疏浅,德行不高。常用作自谦之词。同“才疏德薄”。
才貌双绝: 才学相貌都好。同“才貌双全”。
才貌两全: 才学相貌都好。同“才貌双全”。
才貌兼全: 既有才学,容貌又美。同“才貌双全”。
才学兼优: 才能和学问都优秀。
才秀人微: 秀:优异。微:卑微,低微。指才能优异而地位卑微。
才墨之薮: 指文人聚集的地方。
才貌俱全: 俱:全,都。既有才学,容貌又美。亦作“才貌兼全”、“才貌双绝”、“才貌双全”、“才貌两全”。
才夸八斗: 夸耀才华出众。
才过屈宋: 屈、宋:战国楚文学家屈原和宋玉。比喻文才极高。
才广妨身: 妨:妨害。自恃才能广博,有时反而害了自己。
才贯二酉: 二酉:指大酉山、小酉山。因以之形容读书甚多、学识渊博。
才高七步: 形容才思敏捷。
才多识寡: 才:才识。识:见识。寡:少。天资高,但见识少。
才大如海: 多用来称誉对方的才学渊博。
才大难用: 原意是能力强难用于小事。后形容怀才不遇。同“材大难用”。
才蔽识浅: 蔽:塞而不通。才能蔽塞见识浅陋。
才望高雅: 形容人富有才学,享有很高的声望,不同流俗。
共找到45个才字开头的成语,还包含带才字的成语大全,以才字开头的成语大全;相关查询:才的意思
古代名联的姓氏典故
在我国古代,许多诗书门第喜好把自己的姓氏寓于对联里,贴在门庭或悬挂在家中,或示缅怀祖德,或为标榜家声,或显光耀门楣。有趣的是,在这些姓氏对联中,都蕴藏着本姓历史名人之典故,可谓华夏姓氏文化中的奇葩。这里,集其几则,以飨读者。
一、蔡姓:
琴声字体中郎业,荔谱茶笺学士风。
这是一副蔡姓典故联。上联叙述东汉蔡邕的才艺,史实见《后汉书·蔡邕传》:“蔡邕,性笃孝,博学,好词章、天文、术数。工书画,善鼓琴。建宁中,拜郎中,奏定六经文字,自书册立太学门外,后学咸所取正。”今之戏曲将其面目完全弄颠倒了。下联为宋代蔡襄(君谟)之著述及雅称。蔡襄为宋代仙游人,工诗文,善书法,累官知谏院,迁直史馆,出知开封、福州、泉州、杭州等府,有《茶录》、《荔枝谱》等著作传世。
二、谢姓:
江左称风流宰相,程门重道学先生。
这是一副谢姓典故联。上联极言晋代名臣谢安的风流洒脱,吟诗作文,最出色的是淝水之战中的沉着镇定。下联则誉美宋代名人谢良佐的.修养功夫及治学精神。传说北宋年间游酢、杨时、谢良佐、吕大临四人拜程颐为师求学,一天冒雪来到程颐住处,见老师正在睡觉,就站立雪中等候。程颐一觉醒来,见门外大雪下了一尺多深。当时的情景使老师深受感动,遂将四人收于门下。后来四人成为程门高徒,合称“程门四子”。
三、孔姓:
安富尊荣公府弟,文章礼乐圣人家。
这是一副孔姓典故联。联语所涉及孔姓人氏有:孔子,古代称之为礼乐圣人。孔伋,汉武帝时的大司农,兴农事而富国。孔光,汉明帝时为博学官尚书。孔融,汉献帝时为北海相,兴校重儒。其幼时的“让梨故事”,尤为人们传颂。孔颖达,隋唐人。炀帝集天下之明经集至东郡,与国子秘书学士论议,颖达年少为冠,撰有《五经正义》。
四、沈姓:
三善名世,
四韵家声。
此联为沈姓典故联,联言沈度和沈约二人事。宋代兵部尚书沈度,字公雅。善政,曾为余干令,时人称其有三善:一曰无荒土;二曰无游民;三曰狱无积案。后为其建三善堂。南朝梁大臣、声律学家沈约,字休文,武康(今浙江德清西)人。笃志好学,仕宋及齐。官至尚书令。有《四声谱》等书传世。提出“四声八病”之说,指出如何运用声调变化,能使诗歌动听。在文学史上是一个重要的发明。
四、曹姓:
平阳世守三章约,子建才高七步诗。
此联为曹姓典故联。上联出自曹参,为西汉王朝开国功臣。沛(今江苏沛县)人。惠帝二年继萧何为相国,举事无所变更,按照萧何制订的成法行事。他委任属官,总是选择郡国官吏中不善辞令的忠厚长者,还经常宴请卿大夫和部下、宾客。任相国仅三年,就收到了很大的成效,汉初的安定局面得到了巩固和发展。下联出自曹植七步成诗的故事,为人所熟知。
世说新语成语或者典故?
世说新语这本书里成语典故说出三个成语,它的出处和解释
1难兄难弟
含义
比喻兄弟才德都好,难分高下。后来多比喻两人同样坏。
出处
《世说新语·版德行》第八条权
2拾人牙慧
含义
牙慧,原指言谈中所流露之智慧,后喻他人曾说之言论与见解。拾人牙慧,比喻拾取他人一言半语为己用,或抄袭他人之言论。
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第二十七条
3.
道边苦李
含义
比喻庸才,无用之才。
出处
《世说新语﹒雅量》第4条
世说新语的成语故事
1、 难兄难弟
含义比喻兄弟才德都好,难分高下。后来多比喻两人同样坏。
出处《世说新语?德行》第八条
原文陈元方子长文,有英才,与季方子孝先,各论其父功德,争之不能决。咨于太丘,太丘曰:“元方难为兄,季方难为弟。”
故事说明
颍川有个叫陈宴的人,自幼好学,办事公道。后来做了县官,更是廉洁奉公,百姓很佩服他。他的大儿子叫元方,小儿子叫季方,也有很高的德行。
元方后来被朝廷任命为侍中,又想让他当司徒官,但是他不干,朝廷又封他为尚书令。因为陈宴、元方、季方的声望极高,当时豫州的城墙上,都画着他们父子三个的图像,让百姓学他们的品德。
元方有个儿子叫长文,季方有个儿子叫孝先。有一天,他们为自己父亲的功德争论起来,都说自己的父亲功德高,争来争去没有结果,便一同来请祖父陈宴裁决。陈宴想了一会儿,对两个孙子说:“元方难为兄,季方难为弟。他俩的功德都很高,难以分出上下啊!”两个孙子满意而去了。
2、割席绝交
含义
割断席子,表示断绝交情,不再来往。常用来形容朋友绝交不再往来。
出处
《世说新语?德行》第十一条
原文
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
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故事说明
三国时,华歆、邴原、管宁被时人称为一条龙,华歆年称龙头,邴原居中为龙腹,管宁年为龙尾。
管宁和华歆(xin)在年轻的时候,是一对非常要好的朋友,他俩成天形影不离,同桌吃饭、同榻读书、同床睡觉,相处得很和谐。虽则如此,但两人的性格却不同。管宁高洁,一生不曾进仕;管宁则经世致用,功名累世。通过两件小事,管宁目睹了华歆捉金出看的所作所为,再也抑制不住心中的叹惋和失望,等到华歆回来以后,管宁就拿出刀子当着华歆的面把席子从中间割成两半,痛心而决绝地宣布:“我们两人的志向和情趣太不一样了。从今以后,我们就像这被割开的草席一样,再也不是朋友了。”3、小时了了
含义 指人不能因为少年时聪明而断定他日后定有作为。
出处 《世说新语?言语》第三条
原文
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既通,前坐。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韪大踧踖。
故事说明
李元礼就是李膺,东汉朝臣、名士,名气很大。《世说新语?德行》有载:“李元礼风格秀整,高自标持,欲以天下名教是非为己任,后进之士,有升其堂者,皆以为登龙门。”很多人就是因为有李元礼的欣赏和赞誉,就因此声名大噪的。
孔文举便是我们所熟知的孔融,汉末文学家,曾任北海相,故也称孔北海。
4、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含义
字面意思是鸟巢倾覆了,其卵就会破。用来比喻一人罹祸,全家都不得幸免。后也泛指事之整体被毁灭,其个体也无以保全。
出处 《世说新语?言语》第五条
原文
孔融被收,中外惶怖。时融儿大者九岁,小者八岁,二儿故琢钉戏,了无遽容。融谓使者日:“冀罪止于身,二儿可得全不?”儿徐进曰:“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寻亦收至。
故事说明
据《魏氏春秋》记载:“(孔)融对孙权使有汕谤之言,坐弃市。”临事,他的子女无动于衷。原来二人预料必被株连,故以覆巢之下岂有完卵为喻。
5、拾人牙慧
含义
牙慧,原指言谈中所流露之智慧,后喻他人曾说之言论与见解。拾人牙慧,比喻拾取他人一言半语为己用,或抄袭他人之言论。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第二十七条
原文殷中军云:“康伯未得我牙后慧。”
故事说明
殷中军,即殷浩,东晋人,学识渊博,善发议论,少时颇有名气。曾封为建武将军,取中原时战败,而遭免官,放逐至浙江信安。偕同者有其外甥韩康伯。韩康伯常中断殷浩的发言,私表议论。一天,殷浩见韩康伯又夸夸其谈,便出此语。
6、标新立异
含义
原指独创新意,立论与众不同。后来多指提出新奇的主张,创造新奇的式样;有时带贬义,指另搞一套。
出处 《世说新语*文学》第32条
原文
庄子逍遥篇,旧是难处,诸名贤所可钻味,而不能拔理于郭、向之外。支道林在白马寺中,将冯太常共语,因及逍遥。支卓然标新理于二家之表,立异义于众贤之外,皆是诸名贤寻味之所不得。后遂用支理。
故事说明
支道林,名遁,是东晋时的佛教学者。他常与谢安、王羲之等名士交往,喜欢谈玄理,对《庄子》也很有研究。
《庄子》是战国时期庄周所著的一部哲学著作。魏晋时期的士人多崇此书。晋代的向季和郭象曾对《庄子》作注。《逍遥游》是《庄子》中的第一篇,也是一个难点。当时许多著名的学者深入钻研体味这篇文章的道理,都没有能够超出郭象、向秀的见解。
有一次,支道林在洛阳白马寺同太常护国将军冯怀一起聊天,谈到《逍遥游》,支道林说出了一种新的道理,大大高于郭象、向秀的解释,树立了一种新的见解,超出当时许多著名学者的认识。支道林所作的分析见解,都是那些著名学者苦苦搜求思索没有能够解决的。后来人们就吸收了支道林的意见来解释《逍遥游》
从《世说新语》中产生的成语典故有哪些
出自《世说新语》的成语典故
1、 难兄难弟
含义比喻兄弟才德都好,难分高下.后来多比喻两人同样坏.
出处《世说新语·德行》第八条
2、割席绝交
含义割断席子,表示断绝交情,不再来往.常用来形容朋友绝交不再往来.
出处《世说新语·德行》第十一条
3、小时了了
含义 指人不能因为少年时聪明而断定他日后定有作为.
出处 《世说新语﹒言语》第三条
4、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含义字面意思是鸟巢倾覆了,其卵就会破.用来比喻一人罹祸,全家都不得幸免.后也泛指事之整体被毁灭,其个体也无以保全.
出处 《世说新语﹒言语》第五条
5、拾人牙慧
含义牙慧,原指言谈中所流露之智慧,后喻他人曾说之言论与见解.拾人牙慧,比喻拾取他人一言半语为己用,或抄袭他人之言论.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第二十七条
6、标新立异
含义原指独创新意,立论与众不同.后来多指提出新奇的主张,创造新奇的式样;有时带贬义,指另搞一套.
出处 《世说新语﹒文学》第32条
7、皮里春秋
含义 指表面不露好恶、不表态度,但内心实际上是有褒贬的.
出处 《世说新语﹒赏誉》第66条
8、嵚崎历落(qīn qí lì luò)
含义比喻品格卓异出群.
出处 《世说新语*容止》第20条
9、黑白分明
含义比喻事非界限很清楚.也形容字迹、画面清楚.
出处 《世说新语﹒言语》第15条
10、道边苦李
含义比喻庸才,无用之才.
出处 《世说新语﹒雅量》第4条
11、卿卿我我
含义形容男女相爱,十分亲昵,情意绵绵.
出处 《世说新语*惑溺》第35条
12、蒹葭玉树(亦做蒹葭倚玉树或蒹葭倚玉)
含义指两个品貌极不相称的人在一起,比喻一丑一美不能相比.后多表示地位低的人仰攀、依附地位高贵的人.亦常用作谦辞,用作借别人的光的客套话.
出处 《世说新语*容止》第3条
13、身无长物
含义 除自身外再没有多余的东西,指生活节俭.后多用来形容极其贫穷.
出处 《世说新语*德行》第44条
14、竹头木屑
含义厚头,靠近根部的竹头.竹头与木屑,比喻细微的东西.后比喻可供利用的废置之材.
出处 《世说新语﹒政事》第16条
15、楚楚可怜
含义 形容女子娇弱的样子.
出处 《世说新语*言语》第84条
17、芝兰玉树
含义 比喻有出息的子弟..
出处 《世说新语*言语》第92条
18、渐入佳境
含义 原指甘蔗下端比上端甜,从上到下,越吃越甜.后比喻境况逐渐好转或兴趣逐渐浓厚.
出处 《世说新语*排调》第59条
19、颊上三毛
含义比喻文章或图画的得神之处.
出处《世说新语*巧艺》第9条
20、醉玉颓山亦作醉山颓倒
含义形容男子风姿挺秀,酒后醉倒的风采.
出处 《世说新语*容止》第5条
21、鹤立鸡群
含义象鹤站在鸡群中一样.比喻一个人的仪表或才能在周围一群人里显得很突出.
出处 《世说新语*容止》第11条
22、天壤王郎
含义原是谢道蕴轻视其丈夫王凝之的话,后用以喻对丈夫不满意或者指一门子弟子,才貌等某一方面差距很大.
出处 《世说新语﹒贤媛》第26条
23、千里莼羹
含义原为具有吴地风味的名菜,后泛指本乡特产,含思乡之意.
出处《世说新语﹒言语》第26条
24、看杀卫玠
含义原指卫玠被人看,后比喻为群众所仰慕的人.
出处《世说新语﹒容止》第19条
25、真金百炼
含义 比喻人经过长久、多次的锻炼,变得非常坚强.
出处 《世说新语﹒文学》第97条
26吴牛喘月
含义比喻因疑心而害怕,也比喻人遇事过分惧怕,而失去了判断的能力.也形容天气酷热.
出处 《世说新语﹒言语》第20条
27、望梅止渴
含义 原意是梅子酸,人想吃梅子就会流涎,因而止渴.后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安慰自己.
出处 《世说新语﹒;假谲》第2条
求《世说新语》中的典故和成语
颊上三毛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巧艺》:“顾长康画裴叔则,颊上版 益三毛。权人问其故?顾曰:‘裴楷俊朗有识具,正此是其识具。看画者寻之,定觉益三毛如有神明,殊胜未安时。’”后遂用作典故。以“颊上三毛”比喻文章或图画的得神之处。
面如傅粉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何平叔美姿仪,面至白; 魏明帝疑其傅粉。正夏月,与热汤脤。既啖,大汗出,以朱衣自拭,色转皎然。”后因以“面如傅粉”形容男子美貌。
食辨劳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术解》:“荀勖尝在晋武帝坐上食 笋进饭,谓在坐人曰:‘此是劳薪所炊也。’坐者未之信,密遣问之,实用故车脚。”后遂以“食辨劳薪”形容识见卓越。
鹤唳华亭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尤悔》:“陆平原河桥败,为卢志 所谗,被诛。临刑叹曰:‘欲闻华亭鹤唳,可复得乎!’”刘孝标注引裴启《语林》:“机为河北都督,闻警角之声,谓孙丞曰:‘闻此不如华亭鹤唳。’”后常以“鹤唳华亭”表现思念、怀旧之意。亦为慨叹仕途险恶、人生无常之词。
世说新语里的成语故事
1、望梅止渴曹操带兵走到一个没有水的地方,士兵们渴得很,曹操骗他们说:“前面有很大的一片梅树林,梅子很多,又甜又酸。”士兵听了,都流出口水来,不再嚷渴(见于《世说新语·假谲》)。后用来比喻用空想或假象安慰自己。
出处:
魏武行役,失汲道,三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世说新语·假谲》)
2、七步成诗相传魏文帝曹丕叫他弟弟曹植作诗,限他在走完七步之前完成,否则就要杀他。曹植立刻就作了一首诗:“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箕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见于《世说新语·文学》)。比喻敏捷的文才。
出处:
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箕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惭色。(《世说新语·文学》)
3、管中窥豹通过竹管的小孔来看豹,只看到豹身上的一块斑纹(语出《世说新语·方正》)。比喻只见到事物的一小部分。有时跟“可见一斑”连用,比喻从观察到的部分,可以推测全貌。
出处
王子敬数岁时,尝看诸门生樗蒲,见有胜负,因曰:“南风不竞。”门生毕轻其小儿,乃曰:“此郎亦管中窥豹,时见一斑。”(《世说新语·方正》)
4、覆巢之下无完卵
鸟窝翻落下来不会有完好的鸟蛋,比喻整体覆灭,个体不能幸免。
出处:
孔融被收,中外惶怖。时融儿大者九岁,小者八岁,二儿故琢钉戏,了无遽容。融谓使者曰:“冀罪止于身,二儿可得全不?”儿徐进曰:“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寻亦收至。(《世说新语·言语》)
5、鹤立鸡群比喻一个人的才能或仪表在一群人里头显得很突出。
出处:
有人语王戎曰:“嵇延祖卓卓如野鹤之在鸡群。”(《世说新语·容止》)
6、标新立异提出新奇的主张,表示与一般不同。
出处:
支卓然标新理于二家之表,立异义于众贤之外。(《世说新语·文学》)
7、难兄难弟东汉陈元方的儿子和陈季方的儿子是堂兄弟,都夸耀自己父亲的功德,争个不休,就去问祖父,祖父说:“元方难为弟,季方难为兄”(见于《世说新语·德行》)。意思是元方好得做他弟弟难,季方好得做他哥哥难。后来用“难兄难弟”形容兄弟都非常好,难分高下。今多反用,讽刺两人同样坏。
出处
陈元方子长文有英才,与季方子孝先,各论其父功德,争之不能决,咨于太丘,太丘曰:“元方难为兄,季方难为弟”。(《世说新语·德行》)
8、栋梁之才房屋的大梁,比喻担负国家重任的人。
出处
庾子嵩目和峤,森森如千丈松,虽磊砢有节目,施之大厦,有栋梁之用。(《世说新语·赏誉》)
9、割席分坐三国时管宁跟华歆同学,合坐一张席读书,后来管宁鄙视华歆的为人,把席割开分坐(见于《世说新语·德行》)。后世指跟朋友绝交。
出处
管宁与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无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尔非吾友也。”(《世说新语·德行》)
10、小时了了指人不能因为少年时聪明而断定他日后定有作为。
出处:
小时了了,大未必佳。(《世说新语·言语》)
<世说新语>中的成语及其故事
一、出自《世说新语》的成语典故有很多。这里仅举五个例子。
二、五例专子如下:
1、 难属兄难弟
含义比喻兄弟才德都好,难分高下.后来多比喻两人同样坏.
出处《世说新语·德行》第八条
2、割席绝交
含义割断席子,表示断绝交情,不再来往.常用来形容朋友绝交不再往来.
出处《世说新语·德行》第十一条
3、小时了了
含义 指人不能因为少年时聪明而断定他日后定有作为.
出处 《世说新语﹒言语》第三条
4、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含义字面意思是鸟巢倾覆了,其卵就会破.用来比喻一人罹祸,全家都不得幸免.后也泛指事之整体被毁灭,其个体也无以保全.
出处 《世说新语﹒言语》第五条
5、拾人牙慧
含义牙慧,原指言谈中所流露之智慧,后喻他人曾说之言论与见解.拾人牙慧,比喻拾取他人一言半语为己用,或抄袭他人之言论.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第二十七条
《世说新语》里有哪些著名故事,成语
《世说新语》里成语故事有:望梅止渴,一览无余,二童一马,七步成诗,才高七步等。
谁是我国古代名人中“高产”成语的大户呢?
我国历史悠久、名人众多,给后人留下了许许多多的"成语",而三国时期的曹植可是个"高产大户",据不完全统计,与曹植有关的成语高达将近 90 个。
下面首先了解下曹植的简历,然后列出几个比较特殊的成语与大家共享。
一.曹植简历
曹植(公元 192 年-公元 232 年),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称为陈王,去世后谥号"思",因此又称陈思王。
曹植自小非常聪慧,才十岁出头,就能诵读《诗经》、《论语》及先秦两汉辞赋,诸子百家也曾广泛涉猎。其代表作有《洛神赋》、《白马篇》《七哀诗》等。
后人因他文学上的造诣而将他与曹操、曹丕合称为"三曹",南朝宋文学家谢灵运更有"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的评价。王士祯尝论汉魏以来二千年间诗家堪称"仙才"者,曹植、李白、苏轼三人耳。
由此可见:曹植聪慧多才,饱读诗书,留下了许多的文学作品,因此与他有关的成语自然就多了。
二.与曹植有关的特殊成语
(一)。产出最多的成语故事
这个故事最早见于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文学》:
[原文]:文帝(曹丕)尝令东阿王(丕弟曹植)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①;应声便为诗曰②:"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③;箕在釜下燃④,豆在釜中泣⑤。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惭色⑥。
[注释] ①行大法:执行最高刑罚,即杀头。②应声:随着声音。
③漉:读音 l?,同音字"陆"。液体往下渗,过滤。
菽:读音 shū,同音字"书"。豆类的总称,大豆。
④箕:豆茎。⑤釜:锅。⑥惭色:惭愧的神色。
[译文]:魏文帝曹丕曾经命令东阿王曹植在七步之内做成一首诗,作不出的话,就要动用刑。曹植应声便做成一诗:"煮了豆子可以作美味的汤羹,过滤的豆子可以磨出新鲜的豆汁。豆茎在锅下猛烈燃烧,豆子在锅中悲泣的哭诉,本来都是相同的根上长出,何必这样相逼呢?"魏文帝听了深感惭愧。
仅上述一个故事就产出了六个成语:
《七步成诗(章)》、《才高七步》、《燃萁之敏》这三个成语的意思为"才思敏捷";
《相煎何(太)急》、《豆萁燃豆》、《煎豆摘瓜》这三个成语的意思为"亲属相残"。
谁是我国古代名人中?高产?成语的大户呢?曹植必是其中之一
《豆萁燃豆》
(二)。同一故事引出多个成语
1. [成语出处]:三国魏?曹植《自试令》:"机等吹毛求疵,千端万绪,然终无可言者。"
这一个故事引出四个成语:
《千头万绪》、《千端万绪》、《万绪千端》、《万绪千头》
[成语解释]:形容事情杂,头绪多。
2.[成语出处]:三国魏?曹植《王仲宣诔》:"发言可咏,下笔成篇。"
《三国志?魏书?陈思王植传》:"言出为论,下笔成章。"
三国?魏?曹植《王仲宣诔》:"文若春华,思若涌泉;发言可咏,下笔成篇。"
[成语故事]:曹操对自己儿子的才气也非常赏识,但又觉得很奇怪。有一次,曹操看了曹植的文章后,心里觉得曹植的文章确实写得不错,但也不免有些怀疑这文章是请入代写的。
于是,曹操就把曹植叫到了跟前,认真地盘问道:"你的文章我看过了,写得不错,是不是请别人代你写的呀?"曹植赶忙给父亲跪下,禀告道:"不是的,我能够言出为文,下笔成章,如果您不相信,可以当面考我,怎么能说我是请别人代写的呢?"曹操听了禁不住哈哈大笑起来,说:"不是,那就好啊:"
不久,曹操在官城建造的铜雀台竣工了,就让几个儿子都上去看看,并叫他们每人都写出一篇辞赋来,试一试他们的文采。曹植拿起笔来就写,一会儿工夫就写好了。这就充分证实了曹植自己说过的那句话:"言出为论,下笔成章"。
这一个故事引出三个成语:《下笔成章》、《下笔成篇》、《下笔成文》
[成语解释]:一挥动笔就写成文章。形容写文思敏捷。
3. [成语出处]:三国魏?曹植《善哉行》:"来日大难,口燥唇干;今日相约,皆当喜欢。"
这一个故事引出二个成语:《口干舌燥》、《口燥唇干》
[成语解释]:口腔和嘴唇都干了。形容话说得很多或费尽口舌。
曹植是七步之才
(三)。多字成语
1.[成语名称]:过屠门而大嚼
[成语解释]:屠门:肉店。比喻心里想而得不到手,只好用不切实际的办法来安慰自己。
[成语出处]:汉?桓谭《新论》:"人闻长安乐,则出门而向西笑;知肉味美,则对屠门而大嚼。"三国魏?曹植《与吴质书》:"过屠门而大嚼,虽不得肉,贵且快意。"
2.[成语名称]:道远知骥,世伪知贤
[成语解释]:骥:良马。路途遥远才可以辨别良马,世间的虚伪狡诈才能鉴别贤才。比喻经过长久的磨练,才能看出人的优劣。
[成语出处]:三国?魏?曹植《矫志》"道远知骥,世伪知贤。"
3.[成语名称]: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整)冠
[成语解释]:比喻避嫌疑。同"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
[成语出处]:《艺文类聚》卷四一引三国?魏?曹植《君子行》:"君子防未然,不处嫌疑间;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
三.与曹植有关的其他成语
与曹植有关的其他成语有:
婀娜多姿、 污泥浊水、 意气风发、左顾右盼、 自投罗网、 而复生、 国富民丰、 雄才大略、
道合志同?等等,接近 90 个之多。
由于太多,这里只能罗列些大家较熟悉的、可能也是常用的成语,也就不逐一解释了。
与曹植有关的成语如此之多说明:曹植确实是个三国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为了纪念他对我国文学方面的功绩,人们以成语这一文学形式来纪念他。
我们应该学习他对文学的执着精神、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为祖国及全球做出应有贡献。并争取给我们的后人留有余香。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