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马玉堂也曾到-金马玉堂的典故
1.扶摇皇后的人物形象
2.我也曾金马玉堂 言派 言兴朋 曹雪芹 曲谱
3.求《马说》译文!
扶摇皇后的人物形象
21世纪考古专家、玄元弟子、姚城城主、后任无极将军,大瀚孟王、轩辕皇后(伪) 、轩辕国师(挂名)、十强者九霄、璇玑绿林道总瓢把子、璇玑皇族、大宛女帝、维京海盗首领、长青神殿创教祖师用精血养成的莲花、大成的神瑛皇后。
穿越后的母亲是璇玑皇宫的宫女许宛。出生时含莲而生,因为要躲避皇后的盘查,五岁前一直被母亲锁在柜子里。亲眼目睹了母亲受梳洗之刑而的全部过程。五岁后成为十强者第二“圣灵”的徒弟,破九霄的继承者和光大者,也是史上唯一一个练成破九霄的人。
人物自白代价这东西,在漠视爱情的人面前,泰山般重,在珍视爱情的人面前,什么都不是。 无极国太子,化名元昭诩,谎称太子幕僚。实为无极德王与元皇后私通之子,穹苍长青神殿圣主,长青殿主之徒,长青神殿创教祖师转世,后为长青殿主。天生掌心带莲花状印记。五洲大陆第一狐狸。元宝大人的主人。
幼时与孟扶摇在璇玑皇宫相遇,孟扶摇称自己是璇玑国最尊贵的公主,后来师父唤他离开时,他留下了璇玑图作为两人的信物。数年后与孟扶摇在玄元山上相遇。深爱孟扶摇。后统一五洲大陆,国号大成。
“和你在一起,需要下地狱么?那么,我去。” 前天煞国烈王,后灭天煞自立大瀚,大瀚帝君,十强者雷动的弟子,黑风骑首领。对自己的母后十分孝顺,喜欢孟扶摇,性子刚烈,不轻言放弃,对爱执着,未立后。
人物自白她永远是他这一生的例外,也永远是他这一生不可及的天涯。 一心所系,一路追逐,宣告着她是自己的,却一路看着她渐行渐远。 他仰首,看着晶莹雪山之前的孟扶摇,她比雪山更晶莹,她本就是生于雪山土壤之中的绝世之莲,行行重行行,一路踏血前进,只为最终的回归。 而他,在天意的撰写中,注定做了她一生里浓墨重彩,却停在半途的一笔。
轩辕前太子文懿之子,原名轩辕越。后任轩辕皇帝,白天是悬壶济世的洁癖医圣宗越,晚上是黑衣如墨的顶级冷峻杀手暗魅。为了复仇间接被非烟折掉性命,本活不过四十岁,后为救扶摇重伤,回国后活到32岁,未立后。
人物自白十二年前的碧海月明之夜,孤崖翠柏之上,为什么我就没看清那粼粼水波里飘摇而去的竹篮,到底流向了哪个方向?
我曾以为那是对命运的放生,谁料最终却是为自己筑了相思的壁垒。如今我终于明白,我渡得过万里狂风,渡得过千条性命,渡得过诗酒年华,却渡不过,你不顾而去的目光。 燕家私生子,与燕惊尘是兄弟,原名燕惊痕,喜欢孟扶摇。幼年时母亲与自己被燕家活埋,母亲奋力将他推出而自己长眠地下。被云家收养。后任大燕帝君,未立后。
人物自白拉住我,噩运在左,我带你向右。 穹苍的天机神鼠,一百年出一只。最爱吃麒麟果,通体雪白,身体肥胖。视孟扶摇为情敌,被黑珍珠所倾慕,最爱主人长孙无极。
人物自白主子,来世,我不做你的宠,可好、
我想做...... 孟扶摇。 原名凤净繁,人称佛莲公主,在五洲大陆各国人民看来十分圣洁。爱慕长孙无极,幼年时告密揭发了孟扶摇,导致孟扶摇母亲受梳洗之刑而。窃取孟扶摇的身份,对外谎称自己是含莲出生的公主。最后和孟扶摇抢夺皇位,被其父万刀加身,惨璇玑皇宫。
人物自白曾几何时,她只喜欢金红色,喜欢大朵大朵的芙蓉花,喜欢色彩斑斓的珠翠首饰,那些翡翠铸祖母绿猫眼石黄玉水晶琉璃,那些鲜艳的张扬的美得锋芒毕露入心入眼的颜色……
曾几何时为了他,为了那朵见鬼的莲花,她永远着月白的素衣,取下琳琅的首饰,将所有的相关的用具都换成大大小小的莲,没日没夜的钻研那些枯燥无趣的佛经……
那般苦心……那般苦心……
从七岁开始的恋慕……到得如今……到得如今…… 她突然一仰头,疯狂的笑了起来,依旧是无声的笑,看不出笑容是什么模样的笑。 她笑着,跌跌撞撞,带着满身的刀向着记忆中长孙无极的方向扑过去,她不知道自己扑过去要做什么,是也想和他同归于尽?
是想告诉他自己这一生的痴恋,还是仅仅因为生命里永无止尽的执念和虚妄?
执念……执念……从小予取予求无人拂逆的凤净梵,不知道拒绝的滋味,也永不接受拒绝,所以他便成了她的执念,执到最后不知是恨是爱,只知道要得到要得到,直到今日终成虚妄。 神空圣女,巫术强大。是帝非天的孙女,为复活帝非天而失去声音。最后于失忆的帝非天手下。
人物自白非烟,非言。 她过了二十年沉默岁月,因沉默而看见太多世界。 沉默里她看见万里疆域无声劈裂,争霸之刀于苍茫大地之上拉开深而长的人心沟壑,雪亮的刀光照亮深黑的苍穹,照见层云之上,因掌控一切而满足微笑的脸。 她做着这一张脸,带着笑意,看他们和她疯狂追逐,极尽心机,时刻设着自己的陷阱并时刻坠入命运的陷阱。 她在井口垂钓,等着她,靠近—— 长孙无极的师妹,紧那罗王,爱宠黑珍珠(穹苍神鼠)。看似一直与长孙无极作对,但其实是为了帮长孙无极而与长孙无极的约定。喜欢长孙无极,为救长孙无极而。
人物自白她微笑的趴在他心口,听着那心跳渐渐平稳,她脸上笑意迷离,仿佛在聆听一首弦音美妙的乐曲,在经历那般险些失去之后,这真是一首世间最美的音乐,但望他一直这般奏下去,奏上好多好多年。 她一生都在为他戴着假面具,扮着双面人,她在那样的扮演里常常迷失了自己,为做着他的敌人而撕心裂肺,然而无数次冲动即将失态的时候,她又立即告诉自己,那是她和他共享的秘密,她不应该觉得苦,因为除了这个,这一生里她不会再有和他拥有同一个秘密的机会。 如今她的使命已经结束,所以上苍安排她离开,从此后他在他的世界里走向美满,而她在她的彼岸守候荒凉。 爱而不得已经不是最痛的伤,那些割心的日夜,那些焚心的煎熬,那些人前琅琅欢笑得意人后的沉沉苦痛心疼,时时将她撕裂,等到她终于可以摆脱,宿命也已走到尽头。 深山寂,花空落,暗香尽,长太息。
我的师兄……我的爱。 从此后便是你立于这天下最高峰,看人世间沧桑变幻,但望你不觉得高处寂寞,但望长青神山永恒不变的森寒不曾凉了你的衣衫。 而我,孑然一身走上不归路,永不回头。 这一生我爱着爱别人的你,这一生我为你做着虚幻的戏,将自己活成南辕北辙的叠影,下一世我再不要遇见,不要再遇见这般的苦。 我要她像这朵生于我血肉体肤之中的莲花一般,永远伴随我身侧,无论四海之远,五洲之阔,无论刀锋之利,血火之烈,直到跨越生和时间,照见我和她同时湮灭成灰的末日之终。
皇天后土,永不离弃。 和你在一起,需要下地狱么?那么,我去。 但为她故,不惧十丈软红,颠倒磨折之苦。 既然注定如此,且让你飞得更高,与其看你在执念折磨下挣扎苦痛一生,不如助你,冲破青天。 也许从前我在云端做神,但自从遇见你了后我便成了没有归宿的魂。 这一路以他心血作碳,肌骨为薪,架一腔痴心熔炉铸炼,成就千般筹谋,万种心思,终深埋于她一路足迹之下,助她九霄之上,步步生莲,助她超越梦想,最终纳入她怀。 自从遇见你,我的人生便只剩下了马不停蹄。 姑娘,夜寒露重,我很冷。 此刻心事,以吻封缄。 扶摇,相信这世上有绝对公平并坚持遵守的,除了白痴就是一根筋。 扶摇,你见的我从来不是真的我,自从遇见了你,我便不是原来的我了。 看似我次次占上风,其实对你,我从来都是输的那一个。 我怕你遇险我救不及。你太会惹祸,又太独立自主,我很怕什么时候冒出个什么事儿,你解决不了而我又不在身边,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你自己足够应付,你强,比我强更重要。 扶摇,知道我为什么要将初遇的场景再来一遍吗?我要你知道,人生里再怎般沧海桑田,有些记忆和坚持永远不变,十年,二十年,一辈子,永远都是第一天。 朕的皇后,从来不借人用。 徒儿这一生……本就没敢奢望和她……在一起。 她说过。有责任心的男人,才是真男儿,这责任,不仅包括对朋友,家、国,亦在其中,如果我此时抛国抛亲只为追逐个人情爱而去,我就不是配留在她身边的长孙无极。我不做令她失望的事。 扶摇,我就知道你会忘记当初对我的承诺。不过没关系,我总和你一起。 忘了我吗?我倒希望我忘了你,浑浑噩噩过一生,胜于时时被你抛下,受这相思遥迢之苦。 扶摇,勇者不畏哭。 看着我的剑,那剑柄上雕着天煞皇族苍龙在野的图腾,我握剑时,中指指腹按着的是苍龙的金晶石双眼,那是无上尊贵的剑神之目,整个天煞皇族,只有我能按在那个位置,如今我将剑交给你,我允许你,触碰我天煞皇族最为神圣的剑神之目,以及…我的一切。 你被她杀了,如若冤魂不散,千万记在我账上。 我只害怕你,不幸福,不快乐,活得不够福寿绵长。 一生里和你有这一场相遇,足矣! 扶摇,我觉得我一生最快乐的就是此刻,一起作战、一起、一起拼命,然后……在一起。 大瀚皇族的剑,从来不交予他人,一旦交出,意味着将一生尊荣地位相送。
然而对他,三次递剑,三次交会。
她永远是他一生的例外,也永远是他一生不可及的天涯。
他看着她,良久,笑了。
黑衣红袍的男子,在风中,朗然一拂袖,拂去这一路的血火尘埃,大笑。
他笑,道:“一生,足矣!”
然后他接剑,锵然入鞘,再不回首,洒然而去。
一生里和你有这一场相遇,足矣! 他说:
“扶摇。”
“嗯。”
“你且等着,天煞之。” 至于她的心……战北野看她一眼,她喜欢她的,我坚持我的。
不到最后便因为挫折中途放弃,不是他战北野的风格。
却也不屑于强迫。
不强迫、不追索。
只让你看见我。 这万里江山与图不抵心头羁绊,且拿来擦了他涂满征尘的战靴,没有了尴尬的地位没完没了的谋害和家族的牵绊,他能在追逐她的路上走得更自由更远。
谁告诉你长孙无极向前一步,战北野便得黯然后退一步?
谁认输?谁会输?她笑颜如花心在天涯,她青春少艾云英未嫁,只要她没着凤冠配霓裳迈进你上阳宫,将她的名字写入长孙家谱,我战北野都绝不认输! 从生到,我的剑都会和我在一起。
所以,当我将剑交给你的那一刻,我的命也已经交给了你。
你不可以不要,否则,我这脱手的剑,会穿过你的胸膛,插上这天下五洲大地,一去,永不回。 你说过,有些错误,就像快刀划过的伤口,一开始什么都发现不了,时间久了,便要疼痛流血。
那么,让我去痛,胜于被你擦肩而过,漠然相忘。 然而他竟然没有,只是定定的看着霍然回首的孟扶摇,惨白唇角犹露一丝笑意。 他看见那女子霍然回首,如同对待云痕不肯放弃一般再次扑来。 他看见那女手挣脱众人举起长刀试图钉住那尾巴,钉不住竟然弃刀用手拖,竟然想用自己的力气和这巨兽拔河,将他从即将没入的永恒黑暗中拔回来。 他看见那女子从玄元山上翠绿浓荫之中回首,对他一笑粲然,目光晶亮照耀这灰暗天地。 他看见那女子和他一起坐在玄元后山的崖边,在清风明月之中晃着腿,悄悄塞给他一包自己做的开花豆。 他看见玄元派练武场他试图好好给她补习剑法内功,她却抬头对他装傻的笑啊笑。 他看见那女子大雨倾盆一个头磕在泥泞之中,抬起头来时对他伸出的手,露出温暖的眼神。 那温暖的眼神……曾以为此生再不复有,在他负她而去,在他陷入泥潭,在他下手掳掠她之后,今生今世再无缘再见。 不想竟还能最后相伴这无风无浪的一程。 不想竟还能最后看见她对他无拘无束忘却一切前尘的纯净笑容。 不想竟还能看见她为他再度转身,没有任何歧视的愿意为他拼命一回。 真好。
这样的结束真好。 二十余光阴倾泻,都化作今夜深海之下细沙如雪,填满一生里寂寞潮来潮往的空城,空城中灯光从此熄灭。遇见你那一日,大雨绵绵不绝,原来不过是为了写人生里最后的谶言,雨中见你,水中离别,看你笑如明花,与我永恒之中永不凋谢。 那些自作聪明的抉择,那些因错误抉择而一错再错的命运,那些早早写在命运里的惩罚…… 扶摇,当你在七国奔行,当你在无极创功立业,当你渐渐光彩万丈的走上七国舞台名动天下,你可曾想到,有一个人为了追上你的步伐,为了不顾一切的得到你,他……亦放弃了一切? 自甘堕落,献祭于魔,此生永无救赎。 少年掌门,雷动名诀,横扫上渊,名震天下。 那些光彩万分的事迹和头衔。 谁看得见背后的放弃和挣扎? 想最后一刻,那个人推开他前,一生里最后留下的两个字。 “燕家。” 拉住我,噩运在左,我带你向右。 我很欢喜,板上,有我的名字。 扶摇,你这一生,坐拥金马玉堂,也曾瓦灶绳床;你这一生,登极九天紫金阙,也曾长风怒海间萍飘四方。而我,只是你这一生中一季春雨的微凉。 你是一座城,一座城里的春雨来去无踪,润物无声。 可我是云,一场春雨便是一生。 云过,无痕。 得之,我幸;
失之,我命。 1.我只想要个专心专意爱我的人,一生一世一双人!
2.要做就做第一个,唯一的一个。
3.我就看你好,其余都是歪瓜裂枣。
我也曾金马玉堂 言派 言兴朋 曹雪芹 曲谱
笑语相迎来客者,闻客叹世事沧桑。
仿佛沉睡在无穷无尽的梦里
不能到达的房间的内部,
太阳用香甜的蜂蜜涨满我的乳房
我想到了你的脸,在众多的脸庞当中。
已驻足在他的记忆中哈哈
求《马说》译文!
你一个一个的看,很多的!!!!!!!!!!!!!!!!!!!!!!!
原文
韩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呜呼!其真邪?其真不知马也!
作者简介
韩 愈(768~824)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因官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在文学成就上,同柳宗元齐名,称为”韩柳”。他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世盛称其“文起八代之衰”。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幼孤贫刻苦好学,德宗贞元八年进士。曾任监察御史,因上疏请免关中赋役,贬为阳山县令。后随宰相裴度平定淮西迁刑部侍郎,又因上表谏迎佛骨,贬潮州刺史。做过吏部侍郎,谥文公,故世称韩吏部、韩文公。是代古文运动领袖唐,与柳宗元合称韩柳。诗力求险怪新奇,雄浑重气势。
韩愈才华出众,胸怀大志,却不为当时重用,虽业精行成,却难以施展,郁郁不得志。本文借物说理,托物言志,以千里马的遭遇,讽喻当世不知用人,感叹自身怀才不遇。
韩愈生平大事年表
唐贞元二年(786年)韩愈十九岁,怀着经世之志进京参加进士考试,一连三次均失败,直至贞元八年(792年)第四次进士考试才考取。按照唐律,考取进士以后还必须参加吏部博学宏辞科考试,韩愈又三次参加吏选,但都失败;三次给宰相上书,没有得到一次回复;三次登权者之门,被拒之门外。
贞元十二年(796年)七月,韩愈二十九岁,受董晋推荐,出任宣武军节度使观察推官。这是韩愈从政开始。韩愈在任观察推官三年中,一方面指导李翱、张籍等青年学文外,利用一切机会,极力宣传自己对散新的主张。
贞元十六年冬,韩愈第四次参吏部考试,第二年(801年)通过铨选。这时期写的《答李翊书》,阐述自己把古文运动和儒学复古运动紧密结合一起的主张,这是韩愈发起开展古文运动的代表作。这年秋末,韩愈时年三十四岁,被任命为国子监四门博士,这是韩愈步入京师政府机构任职开端。任职四门博士期间,积极推荐文学青年,敢为人师,广授门徒,人称“韩门第子”。贞元十九年(803年)写了名作《师说》,这是韩愈系统提出师道的理论。
贞元十九年冬,韩愈晋升为监察御史,在任不过二个月,为了体恤民情,忠于职守,上书《论天旱人饥状》,因遭权臣谗害,贬官连州阳山令。韩愈三年任职阳山令,深入民间,参加山民耕作和鱼猎活动,爱民惠政德礼文治,《新唐书·韩愈传》因此特书“有爱于民,民生子以其姓字之。”阳山令任上,一大批青年慕名投奔韩愈门下,与青年学子呤诗论道,诗文著作颇丰,今见之昌黎文集有古诗二十余首,文数篇。尤其此时构思并开始著述的《原道》等篇章,构成韩学重要论著“五原”学说,这是唐宋时期,新儒学的先声,理论建树影响巨大。
贞元二十一年(805年)年夏秋之间,韩愈离开阳山,八月任江陵法曹参军。
元和元年(806年)六月,韩愈奉召回长安,官授权知国子博士。元和三年(808年),韩愈改真博士。元和四年,韩愈改授都官员外郎分司东都兼判祠部。是年冬被降职调为河南令,以后相继任职方员外郎、国子博士。
元和八年(813年),晋升为比部郎中史馆修选,完成《顺宗实录》著名史书编写。
元和九年(814年),韩愈任考功郎中知制诰,第二年晋升为中书舍人。元和十二年(817年),协助宰相裴度,以行军司马身份,平定淮西乱,因军功晋授刑部侍郎。
元和十四年(819年),宪宗皇帝派遣使者去凤翔迎佛骨,京城一时间掀起信佛狂潮,韩愈不顾个人安危,毅然上书《论佛骨表》,痛斥佛之不可信,要求将佛骨 “投诸水火,永绝根本,断天下之疑,绝后代之惑。”宪宗得表,龙颜震怒,要处以极刑。幸宰相裴度及朝中大臣极力说情,免得一,贬为潮州刑史。韩愈任潮州刑史八个月,概括说来:驱鳄鱼、为民除害;请教师,办乡校;计庸抵债,释放奴隶;率领百姓,兴修水利,排涝灌溉。千余年来,使潮州成为具有个性特色的地域文化,潮州地区成为礼仪之邦和文化名城!
元和十五年(820年)九月,韩愈诏内调为国子祭酒。长庆元年(821年)七月,韩愈转任兵部侍郎,第二年,单身匹马,冒着风险赴镇州宣慰乱军,史称“勇夺三军帅”,不费一兵一卒,化干戈为玉帛,平息镇州之乱。九月转任吏部侍郎。
长庆三年(823年)六月,韩愈晋升为京兆尹兼御史大夫。京兆之地称复杂难理,在韩愈整治下,社会安定,盗贼止,米价不敢上。后相继调任兵部侍郎、吏部侍郎。
长庆四年,韩愈因病告假,十二月二日,韩愈因病卒于长安,终年五十七岁。
注释
①、伯乐:春秋时秦穆公时人,姓孙,名阳,善相马。
②、祗辱于奴隶人之手:只是辱没在奴仆的手里。辱,受屈辱
③、骈:并列而。骈:两马并驾。槽:喂牲口的食器,枥:马棚。槽枥:马厩
④、不以千里称也:不把它称为千里马。以,把,介词。称,称颂,称道。
⑤、马之千里者:马(当中)能行千里的。之,助词。此句“马”和“千里者”是部分复指关系。
⑥、一食:吃一顿。或:有时。尽粟一石:吃尽一石(dan)食料。尽,全,这里作动词用,是“吃尽”的意思。石,十斗为石。
⑦、食:同“饲”,喂养。
⑧、其:指千里马,代词。能千里:能走千里。之:(定语后置,不译。)
⑨、是:这样,指示代词。
⑩、能:才能。
⑾、才美不外见:才能和长处不能表现在外。见,同“现”,表露。
⑿、且:犹,尚且。欲:想要,要。等:相当。不可得:不可能。得,能,表示客观条件允许。
⒀、安:怎么,哪里,疑问代词。
⒁、策:本意马鞭子,这里名词作动词用,译为:用鞭子打。之,指千里马,代词。以其道: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办法。
⒂、尽其材:竭尽它的才能。材,同“才”,此指行千里的才能。
⒃、鸣:马叫,之:不译(转接)。通其意:跟它的心意相通。
⒄、执策:拿着马鞭。策,赶马的鞭子,名词。临:面对。临之:面对千里马。
⒅、其:难道,表反问语气。
⒆、其:可译为“恐怕”,表推测语气。
参考译文
世上先有伯乐,然后才会有千里马。千里马是经常有的,可是伯乐却不经常有。所以,即使是很名贵的马也只能在仆役的手下受到屈辱,跟普通的马一起在马厩里,不能获得千里马的称号。
日行千里的马,有时一顿能吃下一石粮食,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所以)这样的马,即使有日行千里的能力,却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才能和美好的素质和能力也就表现不出来,想要跟普通的马相等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鞭策它,不按正确的方法,喂养又不足以使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听它嘶叫却不懂得它的意思,(反而)拿着鞭子站在它跟前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果真没有千里马吗?其实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啊!
关于"马"的成语
塞翁失马,安知非福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塞翁之马 脱缰之马 铁马金戈
天马行空 童牛角马 土牛木马 天粟马角 铜围铁马
乌白马角 舞刀跃马 五花杀马 文君司马 万马奔腾
五马分尸 万马齐喑 问牛知马 乌头白马生角 乌头白,马生角
乌头马角 乌焉成马 问羊知马 洗兵牧马 选兵秣马
悬兵束马 香车宝马 鲜车健马 鲜车怒马 悬车束马
下马冯妇 下马看花 系马埋轮 下马威 信马由缰
休牛归马 休牛散马 效犬马力 朽索驭马 悬崖勒马
鲜衣良马 鲜衣怒马 心猿意马 以渴服马 以鹿为马
饮马长江 一马当先 倚马可待 一马平川 衣马轻肥
倚马千言 倚马七纸 饮马投钱 跃马弯弓 野马无缰
以毛相马 意马心猿 一马一鞍 跃马扬鞭 玉堂金马, 心猿意马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燕昭好马 招兵买马 枕戈汗马 止戈散马
獐麇马鹿 招军买马 指鹿为马 指鹿作马 走马到任
阵马风樯 走马赴任 走马观花 仗马寒蝉 走马看花
走马上任 竹马之交 走马章台 竹马之友 蛛丝马迹
驽马十驾 驽马十舍 牛溲马勃 牛溲马渤 牛头不对马面
牛头不对马嘴 牛头马面 牛童马走 拿下马来 匹马单枪 单枪匹马
匹马当先 跑马观花 拍马溜须 盘马弯弓 匹马一麾
匹马只轮 千兵万马 骑曹不记马 乞儿马医 秋高马肥
千军万马 犬马恋主 裘马轻肥 裘马轻狂 裘马清狂
裘马声色 求马唐肆 骑马寻马 雀马鱼龙 求马于唐市
求马于唐肆 犬马之报 犬马之诚 犬马之疾 犬马之决
犬马之劳 犬马之力 犬马之恋 骑马找马 青梅竹马
犬马之年 犬马之养 敲牛宰马 轻裘肥马 青丝白马
青衫司马 墙头马上 拳头上立得人,胳膊上走得马 权移马鹿 人欢马叫 人仰马翻
人荒马乱 人喊马嘶 人困马乏 戎马仓皇 戎马劻勷
戎马倥偬 戎马倥偬 戎马生郊 戎马生涯 软裘快马
人强马壮 人仰马翻 人语马嘶 束兵秣马 士饱马腾
素车白马 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 神龙马壮 驷马不追 司马称好
四马攒蹄 马当活马医 驷马高车 驷马高盖 驷马高门
杀马毁车 食马留肝 驷马莫追 驷马难追 司马牛之叹
司马青衫 善马熟人 失马塞翁 三马同槽 束马悬车
束马县车 驷马轩车 散马休牛 率马以骥 驷马仰秣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司马昭之心 射人先射马 声色狗马 素丝良马
声色犬马 识途老马 识涂老马 塞翁得马 塞翁失马
襟裾马牛 裾马襟牛 金马玉堂 仅容旋马 君子一言,快马一鞭 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尻轮神马 叩马而谏 快马加鞭 尻舆神马 厉兵秣马
历兵秣马 励兵秣马 练兵秣马 历兵粟马 厉兵粟马
驴唇不对马嘴 驴唇马觜 驴唇马嘴 砺戈秣马 露马脚
龙马精神 老马恋栈 老马识途 立马万言 六马仰秣
驴年马月 驴前马后 龙神马壮 驴头不对马嘴 溜须拍马
临崖勒马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马不解鞍 马勃牛溲 马浡牛溲
马不停蹄 马尘不及 马迟枚疾 马齿徒增 马齿徒长
马到成功 马到功成 马耳春风 马耳东风 马放南山
马翻人仰 马腹逃鞭 马革裹尸 马工枚速 枚速马工
马革盛尸 马后炮 马角乌白 马角乌头 马迹蛛丝
马空冀北 马龙车水 马鹿异形 马鹿易形 马马虎虎
秣马厉兵 马面牛头 马毛猬磔 马毛猬磔 买马招兵
买马招军 马牛襟裾 马牛其风 马去马归 马前泼水
马前卒 马入华山 马如流水 盲人骑瞎马 盲人瞎马
瞎马临池 马如游龙 马如游鱼 马水车龙 马上得天下
马上房子 马上功成 马上看花 马瘦毛长 马上墙头
马首是瞻 马首欲东 马咽车阗 马仰人翻 马足车尘
马中关五 马捉老鼠 马足龙沙 马壮人强 泥车瓦马
牛高马大 牛马襟裾 驽马恋栈豆 驽马恋栈 驽马铅刀
鞍不离马背,甲不离将身 鞍不离马,甲不离身 鞍马劳顿 鞍马劳倦 鞍马劳困
鞍马劳神 鞍马之劳 鞍前马后 鞭长不及马腹 弊车羸马
兵藏武库,马入华山 兵荒马乱 兵慌马乱 伯乐相马 兵马不动,粮草先行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班马文章 宝马香车 兵强马壮 避世金马
不食马肝 不识马肝 北叟失马 车尘马足 车驰马骤
车殆马烦 车怠马烦 车烦马毙 持戈试马 窗间过马
车马辐辏 策马飞舆 车马骈阗 驰马试剑 车马填门
车马盈门 吹牛拍马 车水马龙 车填马隘 车尘马迹
车辙马迹 车在马前 东风吹马耳 东风马耳 东风射马耳
斗鸡走马 打马虎眼 大马金刀 得马失马 得马生灾
得马折足 代马望北 代马依风 单枪独马 单枪匹马
丹书白马 短衣匹马 二童一马 风吹马耳 风车雨马
风车云马 非驴非马 风马不接 放马后炮 放马华阳
风马牛不相及 风马牛 肥马轻裘 风马云车 服牛乘马
放牛归马 风牛马不相及 风樯阵马 飞鹰走马 光车骏马
膏车秣马 高车驷马 弓调马服 归马放牛 谷马砺兵
狗马声色 裹尸马革 高头大马 毁车杀马 寒蝉仗马
横刀跃马 横戈盘马 横戈跃马 汗马功劳 汗马之功
汗马之劳 呼牛呼马 猴年马月 呼牛作马 横枪跃马
害群之马 讳树数马 见鞍思马 鸠车竹马 金戈铁马
一马当先
文章解读
全文分三段:
第一段,从千里马对伯乐的依赖关系出发,说明千里马才能的被埋没是不可避免的。
文章一开篇就奇峰突起,用“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点出论证的前提。这句话还包含着一个反题,即“无伯乐,则无千里马”,实际上指明了千里马对伯乐的依赖关系。但这里的“伯乐”是一个普遍概念,指的是特别善于相马的人。因此下面接着就提出“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这一论断,突出了这“常有”和“不常有”之间的尖锐矛盾,说明千里马的被埋没简直具有必然性。然后趁势而下,说到千里马的命运上来,用“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于槽枥之间”描绘了千里马被埋没的具体情形,引人深思。这一段,从全篇来看,目的是提出问题;它之所以要强调知马者惟伯乐这个意思,则是为下文揭露“食马者”的“不知马”张本。
第二段,揭示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食马者”的“不知马”。
千里马被埋没,在一般人看来,大概要归咎于它的才美“不外见”。因此,本段一开头就用“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点出问题的要害。“一食或尽粟一石”是夸张的说法,强调千里马的食量大大超过常马;“不知其能千里而食”,是说“食马者”只是按照常马的食量来喂养它,说明这种人的无知。接着,先以“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作低回之势;再用一组排比句揭示这“才美不外见”,正是“食不饱,力不足”所造成的恶果;最后又用反诘句“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对“食马者”的无知发出强烈的谴责。这是从反面证明“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的道理。
第三段,归纳全文中心,对“食马者”的无知妄说进行辛辣的嘲讽。
先用揭露矛盾的方法刻画“食马者”的形象:“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这三句紧承上文,全面总结了这种人“不知马”的表现; “执策而临之”,写他们洋洋自得、以“知马者”自居的神情,“之”指代千里马,他们在千里马跟前竟然宣称“天下”,这是十足的妄说。两相对照,生动地揭露了这种人的愚蠢、荒唐。然后用“呜呼”领出作者的感慨:“其真邪”承上文“天下”,是作者对“食马者”的反诘,也是向读者发问,用来为下句蓄势;然后以“其真不知马也”作答,结住全文。
本文篇幅虽短,中心却十分突出。贯穿全文的是“不知马”这句话。文中连用十一个“不”字。开始说“伯乐不常有”、千里马之“不以千里称”,已隐含着“不知马”的意思;中间先明确指出“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然后以“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说明“不知”所造成的恶果;最后更以 “不以”“不能”来痛斥“食马者”的无知,由此导出全文的结句“其真不知马也”,点明了中心。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2)千里马的悲惨遭遇是: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于槽枥之间。
(3)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4)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5)食马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是: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6)对“食马者”的无知发出强烈的谴责的语句是: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7)表现“食马者”以“知马者”身份叹息的语句是:执策而临之,曰:“天下!”
(8)全文的主旨句是:世有伯乐,后有千里马。
(9)有一位名人曾说过:“世上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由此我们可想到《马说》的一句话: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10)表明千里马和伯乐关系的语句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11)能够表现统治者平庸浅薄,愚妄无知的语句是:执策而临之,曰:“天下!”
(12)领起全文作用的句子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13)表明愚妄无知,平庸浅薄的统治者对千里马的不公正的待遇的句子是: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14)表明作者对千里马被埋没的感叹的句子是:其真邪?其真不知马也。
(15)能表明千里马外在特征的句子是: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16)写千里马有异于常马的特征的句子是:一食或尽粟一石。
(17)运用设问句表达作者心中感慨的句子是:其真邪?其真不知马也。
(18)美往往存在于平凡的事物当中,有时我们为了刻意的追求完美,往往忽略了身边的美,使其遭受不应有的遭遇,使我们为之遗憾痛心,这种遭遇与〈〈马说〉〉中千里马的遭遇相似,相应的句子是: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于槽枥之间。
(19)点明伯乐对千里马的命运起决定作用的句子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写作背景
《马说》大约作于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间(795—800)。其时,韩愈初登仕途,很不得志。曾三次上书宰相求擢用,“而志不得通”;“足三及门,而阍人(守门人)辞焉”。尽管如此,他仍然声明自己“有忧天下之心”,不会遁迹山林。后相继依附于宣武节度使董晋、武宁节度使张建封幕下,郁郁不乐,所以有“伯乐不常有”之叹。
跟《马说》同期的作品还有《龙说》(即《杂说一》)。文章以龙喻圣君,以云喻贤臣,借“龙嘘气成云”,然后“乘是气,茫洋穷乎玄间(宇宙间)”的传说,阐明贤臣离不开圣君任用,圣君也离不开贤臣辅佐的道理,可以视为《马说》的姊妹篇。
相关故事
伯乐与千里马的故事
汗明见春申君,候问三月,而后得见。谈卒,春申君大悦之。……汗明曰:“君亦闻骥乎?夫骥之齿至矣(能驾车的年头满了)服(驾)盐车而上太行。蹄申(同 “伸”)膝折,尾湛(同“沉”)(同“肤”)溃,漉汁洒地,白汗交流,中阪迁延(行动迟缓),负辕不能上。伯乐遭之,下车攀而哭之,解衣(苎麻织成的衣)以(覆盖)之。骥于是(同“俯”)而喷,仰而鸣,声达于天,若出金石声者,何也?彼见伯乐之知己也。……”选自《战国策·楚策四》
《马说》赏析(吴小如)
韩愈是唐代散文巨匠,同时也是对宋代作家极有影响的诗人。人们对他的“以文为诗”(把诗歌写得散文化)谈得比较多,却很少注意他那更为突出的“以诗为文” 的特点。所谓“以诗为文”,是指用具有诗的情调、韵味等特色来写散文,即是说把散文给诗化了(但这并不等于从西方引进的新文体“散文诗”)。我们说把散文诗化,或者说把散文写得很带诗意,并不限于写自然景物、抒情小品或对人物进行典型塑造和对事态进行艺术描绘;而是也可以用诗的情调、韵味来写说理文或评论文。韩愈的散文特点之一就在这里。
据说伯乐姓孙名阳,是春秋时代秦国人,会给马看相,善于识别什么是千里马。这原是《战国策·楚策》中一个名叫汗明的对春申君黄歇讲的一个故事里的人物。这故事可能是古代传说,也可能就是汗明用艺术虚构手法创造出来的寓言。伯乐的典故曾几次被韩愈引用(见他所作的《为人求荐书》及《送温处士赴河阳序》),可见由于韩愈本人命运的坎坷,对伯乐能识别千里马的故事是很有感情的。但平心而论,还是他的这篇《马说》写得最好,读者也最爱读,因为这篇文章写得太像一首诗了。
诗的主要特点之一就是诉诸形象思维,它的创作手法也常以比兴为主。当然,一首好诗总要比散文写得更加含蓄曲折,余味无穷。而从常识论,一篇说理散文,基本上总是以逻辑思维为主的,韩愈的《马说》肯定是一篇说理文,但它似寓言而实非寓言,用比喻说理却并未把所持的论点正面说穿,更没有把个人意见强加给读者。全篇几乎始终通过形象思维来描述千里马的遭遇,只摆出活生生的事实却省却了讲大道理的笔墨,这已经可以说是诗的写法了。更巧妙地是作者利用了古汉语中不可缺少的虚词(语助词、感叹词和连接词),体现出抒情诗应有的一唱三叹的滋味和意境,尽管我们读起来是一篇散文,但仔细品评,却俨然是一首发挥得淋漓尽致的抒情诗。这种“以诗为文”的本领,始自西汉的司马迁(谁也不曾承认过司马迁是诗人),到了韩愈、柳宗元,乃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至宋代的欧阳修、苏轼(尤其是欧阳修)而达到一个新的高度。这是我们研究中国文学史和学习古典散文应该注意的新课题。
文章的第一句是大前提:“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可这个命题本身就不合逻辑。因为存在决定意识,伯乐善相马的知识和经验,必须从社会上(或说自然界)存在着大量的千里马身上取得,然后逐渐总结出来的。所以过去有人就认为韩愈这句话是本末倒置,是唯心主义的。我们并不否认,从唯物主义原则来看,他这句话是错误的。但把它作为诗的语言,它却是发人深省的警句,是感慨万千的名言。因为世上有伯乐这种知识和本领的人实在太少了。于是作者紧接着在下文从正面点明主旨,一泻无余地把千里马的无限委屈倾诉出来。正由于“伯乐不常有”,不少的千里马不仅找不到一个一般水平的牧马人,而是“祗辱于奴隶人之手”,受尽了无知小人的腌气。更令人悲愤的是这些宝马竟然成双作对地一群群于槽枥之间,其遭遇之不幸、结局之惨痛真非笔墨所能形容。当然,结果更是不瞑目,谁也不把这些有价值的神骏称为千里马,它们的也自然是毫无所谓的了。“不以千里称也”这句话,包含着这样的意思:连同情它们的人都没有,更谈不上对它们的表示遗憾、惋惜和悔恨痛心了。从文章表面看,作者说得已相当透彻;而实际上这里面不知有多少辛酸痛楚还没有尽情吐露,看似奔放而其内涵则甚为丰富,其实倒是含蓄不尽的(说他写得婉约,或许读者不能接受,可作者确实没有把话说尽)。这真是抒情诗的写法了。
作者着力刻画“食(饲)马者”与千里马之间的矛盾,两相对照,既写出千里马的抑郁不平,也写出不识真才者的愚昧专横。千里马在无人给它创造有利的客观条件时,英雄无用武之地;或虽欲一展所长而有力无处使,甚至到了无力可使的程度。这样,它连一匹普通马也比不上,又怎么能实现它日行千里的特异功能呢?因此它的待遇自然也就比不上一匹“常马”,而它的受辱和屈也就更不足为奇,不会引起人们的注意了。不仅如此像这样连“常马”都比不上的千里马,由于不能恪尽职守,还会受到极度的责难和惩罚,往往被无辜地痛打一顿(“策之不以其道”,打得它不合理),当然在待遇上也就更加糟糕了(“食之不能尽其材”)。表面看 “食马者”不是伯乐,不懂马语;骨子里却蕴涵着怀才不遇的人面对那些愚昧专横的统治者就是申诉也无用这一层意思。
文章写到这里,作者似乎还觉得不够解渴,于是又接着用“鸣之而不能通其意”的意思,从“人”的方面再做深入一层的刻画。这不仅使文章更生动深刻,也表现出作者的感情更为愤激了。作者并没有立即谴责这种不识马的“人”有眼无珠,反而让他面对着这匹千里马不懂装懂,发出了仿佛悲天悯人般的慨叹:“天下!” 意思说,这样的“人”在主观动机方面还是自以为不错的,他并非不想选拔人才,并非没有求贤用贤之心,无奈贤人贤才太“少”了,既无处可寻觅,也无地可安插:“天下哪里有真正的人才啊!”明明是“人”的主观上出了毛病,却把这种局面的形成推给客观条件的不如意、不理想。眼前就是一匹被作践得不成样子的千里马,却对它发出了“天下”的慨叹,认为这不过是一匹连“常马”也不如的驽骀之辈。这不仅是绝妙的讽刺,而且也是极其严峻猛厉的诛心之论。文章写至此已经水到渠成,作者这才站出来点题,用“呜呼”以下三句作结,把“”和“不知马”这一对矛盾(“”是先天的自然缺陷,“不知马”则是后天人为的犯罪)尖锐地摆出来形成一个高潮,极尽沉郁顿挫之致。古人说蹙万里长江于尺幅之中,这种凝聚浓缩的手法正是韩愈一支笔经过千锤百炼的结果。我们固然不能不为作者起伏回荡、感慨悲凉的情绪而倾倒,却又不能不为他简洁洗炼的笔墨所钦服。
希望对你有帮助!!!!!!!!!!!!!!!!!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