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冠三军前一句-勇冠三军说的是谁
1.求:三国时期蜀国的武将排名
2.有人喜欢三国时期的魏延吗
3.中国古代十大勇将
4.许褚勇冠三军谁都不怕,为何在华容道下跪求饶?
求:三国时期蜀国的武将排名
三国时期蜀国的武将排名如下:
第一、关羽
关羽字云长,河东解人。是蜀国第一名将。 关羽早年自涿郡起就追随蜀汉先主刘备起兵,南征北战,东挡西杀,战功卓著。是刘备最为信任的嫡系,蜀国的王牌军统领。刘备偷袭徐州,杀剌史车胄,关羽就**镇守下邳城,行太守事,刘备和张飞则回小沛。可见此时的关羽已经能独当一面了,没有足够的能力和信任度,刘备是不会派关羽独守下邳。建安五年,曹公东征,刘备兵败投靠袁绍。关公被俘,曹操没有杀他,“礼之甚厚”白马之围,关羽望见大将军颜良的麾盖,策马杀进万众之中,斩其首还,袁绍诸将没有人能挡的住,白马之围遂解,关羽奇功一件,曹操即表封关羽为汉寿亭侯。 刘备投靠刘表后不久,曹操南征荆州。刘备军全线败退,刘备派关羽乘船数百艘先退师江陵。关羽的人马开始成为刘备的生力军。
赤壁之战后。刘备平定江南诸郡,拜关羽为元勋,“以羽为襄阳太守、荡寇将军,驻江北。” 曹操为了解除长江北线,南郡外围局势,派魏将军乐进进攻荆州江北一带,刘备军惨败,关羽退守荆州,临沮长杜普、施阳长梁大皆大败。先主西定益州,拜羽董督荆州事。关羽在各地设防,组建了荆州军事集团。知人善任的刘备将西蜀的半壁江山托付给了关羽,可见对其能力和忠心的信任。
荆州是三国时的是非之地,相当现在中东的耶路撒冷和欧洲的巴尔干半岛,是自古兵家必争之地。在苦心经营荆州的六年中,关羽始终尽心尽职,他先后面对过的三国名将有:曹仁、于禁、庞德、徐晃、鲁肃、吕蒙、陆逊等,他们都是一时之杰,只到北伐之前,他们都无法占有荆州一寸土地。建安二十四年春,汉中王驾下前将军关羽为了策应西线刘备发起的一连串汉中争夺战,在宛城侯音起义的大好形势下,出兵北伐。在取得汉水大捷并兵围樊城时遭魏吴合谋,兵败身陨。追谥关羽为壮缪侯。关羽一生,经历大小战役无数,有国士之风,吕蒙、傅干、程昱等人都称其为“万人敌”。他堪称蜀国第一名将。
第二、张飞
张飞字翼德,涿郡人,刘备同乡。张飞跟随刘备起事,以兄弟之礼侍奉刘备,是刘备的另一之嫡系部队。 刘备投靠曹操时,张飞帮助刘备、曹操击败吕布,曹操拜张飞为中郎将。 曹操入荆州,刘备奔江南。曹操追之,一日一夜后赶到当阳长阪。这时的刘备惶惶如丧家之犬,“闻曹公卒至,弃妻子走”。命张飞率二十名骑兵断后。张飞“据水断桥,瞋目横矛”挑战曹军,曹军大队人马没有一个敢上前的,刘备借此捡了一条小命。刘备既定江南,任命张飞为宜都太守、征虏将军,封新亭侯,后转在南郡。 刘备在益州攻刘璋时,张飞与诸葛亮等溯流而上,分定郡县。至江州,破璋将巴郡太守严颜,张飞生擒严颜。在攻战益州的过程中,诸葛亮、张飞的功劳最大,“飞所过战克,与先主会于成都。”
益州平定后,刘备任命张飞为巴西太守。是封疆大吏,督帅益州生力军,北拒曹魏大将张郃。 汉中留守夏侯渊、张郃在两三年的时间里,不断骚扰蜀国北大门,张郃更是帅诸军降服巴东、巴西二郡,徙其民于汉中。但是在宕渠,张飞出兵与之一战,大获全胜,张郃弃马爬山,独自带十来人从小道退回汉中。张郃不是一般的人物,史载“张将军,国家名将,刘备所惮”后期更是让诸葛亮一伐中原惨败,也是诸葛亮的劲敌。张飞战胜了他,自此威震汉中!刘备得汉中后,全军上下一度认为汉中太守非张飞莫属。刘备为汉中王,拜飞为右将军,假节。章武元年,迁车骑将军,领司隶校尉,进封西乡侯。 张飞雄壮威猛,仅次于关羽,魏谋臣程昱等都将张飞和关羽并称万人之敌。张飞英勇善战,是西蜀第二位上将。
第三、魏延
魏延字文长,义阳人。他带部曲随刘备入蜀开始其蜀国的军事生涯。 首先带部曲证明是有功于刘备,而且出身高贵。在进攻益州的过程中,刘备的部队功劳最大的就是他。(诸葛亮的部队中,张飞为最)史载“数有战功,迁牙门将军”。
也正是由于魏延在刘备的身边作战,所以刘备对他非常了解。刘备进位汉中王,迁治所于成都,当得一重将镇守汉川,众人以为必在张飞,张飞自己也以心自许。可是出人意料的是,刘备拔魏延为督汉中镇远将军,领汉中太守,“一军尽惊。”刘备大会群臣时,故意在席间问魏延镇守汉中怎么办?这实际上是刘备让魏延当着众多不服气的人作就职演说与施政纲领报告以安众心。魏延回答很精彩:“ 若曹操举天下而来,请为大王拒之;偏将十万之众至,请为大王吞之。”先主称善,众咸壮其言。后来事实证明果然如此,益州门户汉中在魏延的镇守下果然太平,可见其能力与功劳。 先主称帝尊号,进拜魏延为镇北将军。注意是“镇北”的封号,这充分说明了刘备对他的信任与其工作成绩的肯定。
刘禅即位,封魏延为都亭侯。 建兴五年,诸葛亮驻汉中,以魏延为前部先锋,领丞相司马、凉州剌史。 建兴八年,命魏延西入羌中,魏国后将军费瑶、雍州剌史郭淮与魏延战于阳溪,魏延大破淮等,迁为前军师、征西大将军,假节,进封南郑侯。由于魏延出身高贵(有部曲),而且随刘备入川,战功尽收刘备的眼底,所以可以从牙门将军一举脱颖而出,平步青云。但是这么快就飞黄腾达也导致其为人飞扬跋扈,目空一切。刘备是亲见其功,可是诸葛亮并不是,因此,诸葛亮上台后尽管也重用魏延,但是在领兵上并不放心(倒不是诸葛亮怀疑他有二心,而是怀疑他的军事能力)。而且魏延每次出征,动不动就要求领兵万人,与诸葛亮走不同的道路会师于潼关,要知道蜀国后期全国人马不过十万。这样的狮子大开口,生性谨慎的诸葛亮如何能答应?所以魏延叹恨己才用之不尽。刘备、诸葛亮在世时,魏延还受节制,等他们都去世了,魏延就不服管束了,而且由于性格上的缺点导致政敌太多,最终没有于杀场而毁于蜀军内讧中,这样一位将才的下场对其本人和蜀国而言都是一大损失。
第四、黄忠
黄忠字汉升,南阳人。先在荆州牧刘表手下作中郎将,曹操平定荆州后被任命为裨将军,仍就故任,统属长沙太守韩玄。刘备南定诸郡,黄忠正式加入刘蜀集团。建安十六年,黄忠随刘备入蜀。自葭萌关受任,为前部先锋反攻刘璋,黄忠“常先登陷阵,勇毅冠三军”。刘备亲见其功,很器重他。在益州攻击战中,黄忠和魏延是刘备的左右手,功劳均等。 建安二十四年,大规模的汉中争夺战爆发了,黄忠一生的辉煌开始了。 在汉中定军山,黄忠出阳平关进逼夏侯渊。“忠推锋必进,劝率士卒,金鼓振天,欢声动谷,一战斩渊,渊军大败。”
定军山之战能证明黄忠的功劳很大吗?能,这就要从头说起。 建安二十年时,曹操退回许昌时,特地留夏侯渊于汉中堪以重任。夏侯渊是曹操的王牌主力师,所属部队全是精锐,兵马强壮,士气旺盛,“渊众基精”。他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几年前一举为魏国平定了整个凉州;汉中是南下进攻益州的门户,按围棋术语称可谓其为“敌之要点即我之要点”。诸葛亮、姜维的历次北伐,汉中无不是其基地,战略位置极其险要;定军山,古汉中南,今陕西勉县城南约5公里。是三国时蜀魏争夺汉中的古战场。沿汉江山势起伏跌宕,隔江与城北天荡山对峙。定军山破,曹军则可从汉江南岸兵下阳平关进益州。定军山得,则可跨汉水进汉中。地势如此险要,刘备自然是要全力以赴。尤其是前一年,刘备派吴兰、雷铜进攻汉中不下,全军覆没,西川士气低靡,刘备不得不御驾亲征。所以黄忠的胜利可谓功劳巨大,才会使蜀中人马“金鼓振天,欢声动谷”。 随后刘备进逼汉水终有汉中。所以汉中的军功,当推黄忠,张飞次之。 先主为汉中王,封黄忠为后将军,赐爵关内侯,与前将军关羽、右将军张飞、左将军马超同列。可惜老将军第二年就去世了,追谥刚侯。
第五、刘封
刘封,罗侯寇氏之子,长沙刘氏之甥也。刘备在荆州时还没有孩子,所以收刘封为子。 刘备入蜀还攻刘璋时,刘封二十几岁,“有武艺,气力过人”。诸葛亮、张飞等溯流西上时,刘封便出入左右“所在战克。”在攻占益州时立有很大的战功。 益州既定,刘封为副军中郎将。
建安二十四年,刘备汉中取得阶段性胜利后,一鼓作气,命孟达攻上庸、新城。孟达从秭归北攻房陵,胜利后即将攻上庸时,先主私下认为恐难独任,便派遣刘封自汉中乘沔水下上庸前线统领全部军务,二十几岁的刘封是当时战役的前线总指挥。上庸新城拿下后刘封成为西蜀冉冉升起的一颗新星。刘备入主成都,命刘封镇守上庸,守住沔水入川口。刘备的想法是:王位注定要传给嫡亲的刘禅,所以将刘封外派,一来不让刘封在国内培植亲信党羽,避免将来自己后的宫闱之争;二来肯定了刘封的才能,让“儿子”镇守益州、荆州的连接口比较放心。对于此,刘封不是不知道的,加上“老鼠屎”孟达扇阴风点鬼火,刘封难免不会有些怨言,于是犯下了不可饶恕的错误。
建安二十四年岁末,荆州关羽覆败,刘封听信孟达之言不发救兵,关羽兵败身陨,荆州全部落入孙权之手。 关羽后不久,刘封醒悟了,觉的自己做的不对,与孟达忿争不和。孟达也知道关羽的,刘备是不会放过他的,惧罪,又忿恚刘封,遂表辞刘备,率所部降魏。上庸人马顿时被削弱了。魏文帝曹丕喜欢孟达的才干,封孟达为平阳亭侯,领新城太守。遣征南将军夏侯尚、右将军徐晃与孟达共同攻袭刘封,上庸面临强大的对手。这时申仪又反叛,刘封最终战败退还成都。刘备恨其不救关羽,加上诸葛亮顾虑刘封的刚猛,易世之后不能制御,劝刘备因此除之。于是刘备赐刘封自裁。一位杰出的西蜀年轻将领就这样掉了,后来刘备得知刘封曾拒降曹魏并出兵抵抗魏国的进攻后,后悔了,为之流涕。不管怎样,刘封在进攻益州、上庸新城的战役中战功赫赫,是一位能征贯战的青年将军,尽管资历不高,但实力有目共睹,也正因为自己的强大,身份特殊的他也招来杀身之祸,正所谓树大招风。
第六、马超
马超字孟起,右扶风茂陵人。汉伏波将军马援后人,出身名门世家。其父马腾后马超为偏将军,封都亭侯,领部曲。杨阜曾说:“超有信、布之勇,甚得羌、胡心。” 后马超起兵反西凉,攻陇上郡县,陇上郡县都降伏他,马超杀凉州剌史韦康,据冀城,自称征西将军,领并州牧,督凉州军事。后手下人叛变。马超进退狼狈,乃奔汉中依附张鲁。可是张鲁怀疑他,可怜马超不得以密书刘备请降。这时的刘备花了一年的时间才攻下雒城,荆州军伤亡很大,包围成都几十天又不能克,兵疲将怠。刘备听说马超来请降,十分高兴,遣人迎接,成都包围战也随之扭转。马超率将士直到成都城下。城中震怖,刘璋立即稽首请降,益州平定了。 刘备命马超督临沮,拜为左将军,假节。章武元年,迁骠骑将军,领凉州牧,进封犛乡侯,并为平王刘理礼聘马超的女儿。地位极重!可是刘备并不信任他,位高却不给实权,到第二年,四十七岁的马超病亡了。
第七、赵云
赵云字子龙,常山真定人。本属公孙瓒,后随刘备奔走四方。 赵云是一个武艺比较高的将军,为人忠厚老实,大体上和魏国的许楮、典韦差不多。但是见识要好得多。他从投靠刘备开始一直到刘备入川,身份一直是刘备的主骑,相当于警卫司令。建安十三年九月,曹操进驻新野,派追兵追杀刘备残部于当阳长阪,刘备仓皇逃窜,丢弃夫人与幼子往南狂奔,赵云身抱弱子,保护甘夫人(后主刘禅的母亲),皆得免难。因功迁为牙门将军。 赤壁之战后,孙权出于**目的向刘备“进妹固好”,刘备入蜀时常担心孙夫人后院出事,由于赵云为人肃正严明,所以刘备让赵云总督府中诸事。后来,孙夫人果然回江东,并带走刘禅准备为人质要挟刘备,赵云毅然于江上截住孙夫人,抢回阿斗,第二次救了后主。先主刘备自葭萌还攻刘璋,战事艰难,于是召诸葛亮。诸葛亮率赵云、张飞等俱溯江西上,平定郡县。至江州,分派赵云从外水上江阳,与诸葛亮会于成都。由于赵云没有独当一面的机会,所以自然也没有什么军功可言,因此成都安定后,刘备封赵云为翊军将军。相对关、张、黄、马而言是差得很远。
汉中之战。赵云也是随征将领之一。汉水边,黄忠与曹军主力交锋,战不利退守蜀营,魏军蜂拥而至,赵云面对强敌,临危不乱,设疑兵,用箭阵吓退曹操的追兵,刘备看赵云护营有功,赞扬“子龙浑身是胆”。关羽后,刘备出兵东征吴国,赵云极力反对,列私仇国恨说,刘备不听,留赵云镇守江州,自己出兵姊归,在夷陵导演了一出悲剧,蜀国遭到毁灭性打击,白帝托孤时,赵云为当时永安城护卫。建兴元年,刘禅上台,赵云的地位才开始上升。连续迁为中护军、征南将军,封永昌亭侯,又迁镇东将军等。 蜀汉建兴六年,诸葛亮出军北伐,诸葛亮令赵云与邓芝扬声由斜谷道出兵,而身出祁山。曹真遣大军抵挡之,赵云、邓芝兵弱敌强,失利于箕谷,当蜀军先锋马谡失败后,蜀军全线败退,箕谷的赵云能敛众固守,不至大败。军退,贬为镇军将军。 第二年开春,赵云就去世了。后追谥顺平侯。赵云一生战功并不卓著,由于是卫队长的角色,导致其攻城拔寨的能力较之防守要差许多,他的表演舞台大多是在全军失利的地方,应该说赵云的防守才能是很突出的。加上其对皇室的功劳很大,故而能受追谥,“时论以为荣”。 另,赵云的军事能力固然不现优秀,但他的见识却很高。比方说刘备拿西下益州后要将府库财产分赏随征有功人员,赵云就以国事为重提出异议;刘备为报私仇起兵伐吴,赵云又劝柬刘备以天下为重,指出主要矛盾是魏国而非吴国;街亭之败后,诸葛亮要赏赵云,赵云又以国家、军队为重加以拒绝。这些都说明其有远见卓识,更接近文臣的表现。
有人喜欢三国时期的魏延吗
勇冠三军
221年,魏延以部属身份跟随君主刘备入蜀,在取蜀攻略中数有战功,升为牙门将军。后刘备自立为汉中王,迁回成都,要决定重地汉中的守将,大家都认为张飞会担任此职,但刘备却提拔魏延为镇远将军、领汉中太守,全军震动;刘备大会群臣,问魏延上任后会如何应对,魏延说:“若曹操举天下而来,请为大王拒之;偏将十万之众至,请为大王吞之。”刘备称好,群臣对他所说的话感到很有力量。刘备称帝,再被升任为镇北将军。刘禅继位再封都亭侯。
怀才不遇
227年,诸葛亮为预备北伐,进驻汉中,升魏延为丞相司马、凉州刺史。三年后,魏延西入羌地,大败魏将费瑶、郭淮,再被升调前军师征西大将军、假节、封南郑侯。后随诸葛亮北伐,成为当时蜀汉头号将领,立下了赫赫战功。魏延每次随军北伐,都请诸葛亮给他统领万兵,另走一路攻关中,最后与诸葛亮会师于潼关,如同前汉将领韩信的例子,但诸葛亮一直不许,所以魏延经常说诸葛亮胆怯,恨自己之才不能用尽。依《三国志》补注《魏略》的记载: 227年,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魏延曾在军议上提出建议,因长安守将夏侯楙怯而无谋,故愿自请精兵五千,由子午谷直取长安,并认为夏侯楙一定会乘城逃走,而诸葛亮认为此计悬危而不用。
兵权祸害
234年,诸葛亮第五次北伐,魏延被任为前锋,梦到自己头上生角,问占梦人赵直,赵直说:“夫麒麟有角而不用,此不战而贼欲自破之象也。”退后却对人说:“角之为字,刀下用也;头上用刀,其凶甚矣。”。后来诸葛亮于五丈原病危时,与杨仪、费祎、姜维商讨退军事宜,决议由魏延断后,但同时也担心魏延抗命,所以也决议如果魏延抗命的话,就自行引军撤退,让形势上等同强迫魏延断后。诸葛亮后,杨仪掌握军权,秘不发丧,并命费祎去试探魏延。魏延既不满北伐又告中断,更愤恨竟然要听命于政敌杨仪作断后将,所以强留费祎共谋夺取兵权。费祎佯装附和,并骗魏延要回营押解杨仪为首的一干文吏过来,遂得逃出回报。魏延派人查探大营,发现大军正在做撤退准备。魏延发觉自己被强迫断后后勃然大怒,抢先领军急退,并烧毁沿途阁道。此时杨魏两人皆飞檄告状,指控对方谋反。后主刘禅问留守的蒋琬和董允该信何人,蒋董两人都怀疑魏延。魏延先抵达南谷口,准备回击随后而来的杨仪。杨仪命王平在前防御,王平对魏延大骂:“公亡,身尚未寒,汝辈何敢乃尔!”魏延的兵士认为魏延理亏,不愿为其效力,军队溃败,魏延于是带着儿子数人逃往汉中。杨仪派马岱追杀魏延,带回其首级,并夷其三族。杨仪踏着魏延的断头羞辱,骂道:“庸奴!复能作恶不?”
《三国志》言:“原延意不北降魏而南还者,但欲除杀仪等。”元代的郝经认为杨仪“以私忿杀大将,罪浮于延”。
以上为《三国志》作者陈寿本传的记载,不过据裴注引《魏略》所记,受诸葛亮托付兵权的是魏延,杨仪因怕魏延趁机相害,所以造谣说魏延要北上投敌,并发兵攻之,然而被诬陷的魏延深恐与战则清白难雪,所以只逃不战,最后终于被追杀。裴松之认为此说法是在曹魏的传言,蜀汉陈寿的《三国志》比较可信。
中国古代十大勇将
(项羽,霍去病,英布,吕布,马超,冉闵,斛律光,史万岁,杨再兴,李文忠)
TOP 10 李文忠
明史载:李文忠,字思本,小字保儿,盱眙人,太祖姊子也。出身够可以,朱元璋的亲外,随朱一起打天下,勇冠三军,戏勇冠诸将。也就是说就连常遇春这样的勇将也只能排在其下,勇武可见一斑。漠北阿鲁浑河之战,马倒步战,仍杀伤无数,义乌之战,引千骑横突张士诚部,杀伤数百,全身而退,新城之战,身被数围,大呼奋击,一战破张士诚二十万大军,悍勇不可一世,诸候皆畏之。
我个人对李文忠最熟悉的一段是其白扬门之战,勇中有谋,刚中带柔,一代猛将本色尽显无疑。尤为可贵的是其好学问,虽征战沙场仍不懈学习,颇有古人之风。曾有:“兵在谋不在众”之语,刚猛之中不失智谋,可谓智勇皆备。
唯一可惜的是不得善 终,于朱元璋的猜忌之下,道理其实很简单,虽是家族之人,终就对他不是很放心,而最放心的办法莫过于从肉体上消灭,所以,他只好了,没有于沙场,可叹,可悲!
勇猛指数6 智谋指数7 总评 6.5
TOP 9 马超
字孟起,号"锦马超",长得极蚰,按现代人的标准整个就一酷哥,可恨的是他不但酷,还狠,都是MM们最喜欢的呀。陇右人,世居羌胡边,以其勇深得胡人之心,号之为"神威天将军".
潼关之战是其一生中的巅峰之作,打得横扫北方平定诸候如探囊取物一般的阿瞒割须断袍而走,帐下诸将竟无人敢拂其锋芒,这可是些称雄三国的狠角呀,曹仁,夏候兄弟,张合,哪一个不是个个顶个的主儿?后兵败投告刘大耳,郁郁而终,殊为可怜。
勇猛指数6.5 智谋指数 5 总评 5.5
TOP 8 英布
又名黥布,因其曾受过秦法"黥刑"而得名,楚九江王,汉淮南王,与韩信,彭越并称"汉初三大名将".是当时仅次于西楚霸王的第二号狠角色,当时号称"勇悍"的什么樊哙啊,夏候婴呀什么的碰到他基本上是一战而定,压根不是个。打得刘老二几次屁滚尿流,所谓"伤得越痛,爱得越深",也使他下了本钱拉拢英布,一旦得手,如获至宝,可惜的是英布自投汉以后几无建树,还不如呆在楚那边风光。
巨鹿之战,引数千楚兵为先锋击三十万秦军,无往不胜,悍通显于诸候,为最终击溃秦军主力立下头功,后奉项羽令坑杀二十万秦军于新安,击汉之役,引军破三秦天险涵谷关,骁勇异常,项羽大封诸候,布为九江王,杀楚怀王。
刘邦杀韩信,彭越,英布惧诛而反,击汉楚王部,败之,破汉荆王部,尽收其地,兵,糖,又与汉军主力相持与甄,刘邦见其悍勇不敢应战,固守城池,留下一对千古妙对:汝何故而反?刘邦问。俗为帝耳!英布答。他的想法是不错的,可惜此时天下已定,民皆不愿战,后大战之下兵败身,落得个千古骂名。
勇猛指数 7 智谋指数 6 总评 6.5
TOP 7 史万岁
隋初四大名将之一,出身名将世家,15岁从征,后以副将从征平定尉迟同(有一个舟之底),每战必先登,勇冠三军,邺城之战,败势已定之下,拔马奋击,大呼"事急矣,吾当破之",突入敌阵,立杀数十人,方止住阵脚,后杨坚登位,以戴罪之身以凉州道帐下武将身份出征,与突*可汗定"士卒何罪,愿得勇士单挑以绝胜负"之约,史载"万岁驰斩其将而还。突*大惊,议和而退",这也是中国历史上仅有的一次以单挑的形式决定战局的例子,单凭此,史万岁便该名流千古。
后史以行军总管身份随杨素平高智慧之乱,引2000军偏师,千里而进,历700战,与主力失去联络,皆以为其已全军败亡,杀伤以十万计。后以此功加封,并进入四大之列。
大斤山之战,突*军与随军相遇,敌哨骑回报隋军主将为史万岁,突*可汗大惊,说道:得非敦煌斩吾勇士者乎?"在得到哨骑确认后慌张撤退,被隋军跟进斩杀万人,其勇由此可见。
结局,嘿嘿,又一个不得善终的,又一个在自已人之手的。原因竟然是因为这个史万岁昏了头,为了替将士请功,不注意言辞用语,在朝堂之上跟杨坚对着干,有失文帝威严……
勇猛指数 7.5 智谋指数 7 总评 7
TOP 6 吕布
知名度颇高,
号"飞将军",公认的三国第一猛将。悍勇世无所匹,不多说
勇猛指数 8 智谋指数 5 总评 6.5
TOP 5 斛律光
字明月,高车族,北齐名将,出身将门,其父斛律金,官至大司马,咸阳王,其弟为齐幽州刺史,可谓一门三杰,最初投候景(后来杀了梁武帝的那个),有人便对候景说"斛律家小儿,不可使其三度为将,后夺人名",原因就是因其自小"少言语,工骑射,具兵事,一郡皆服".十七岁时便"生擒敌勇将",少年得志。与高欢出征,一箭射落大雕,高欢赞道:此射雕手也。此后,北齐一军皆呼之为"射雕将军"(跟郭靖差不多,北方民族对弓马之术很看重)。
纵观《北齐书。斛律光》传,如"光自驰马迎之,斩敌将","光自生擒敌首领"之样的描述比比皆是,客观的说,北齐书的内容基本是可*的,可信度要远大于南朝的几本史书,能得如此高的评价,斛律光之勇自不待言。
实是求是的说,斛律光不但是勇将,更是名将,在整个南北朝可以排得进前五位,与韦睿,刘裕,韦孝宽,陈庆之之流并列,只是由于本篇的大方向不在此,又因其非我族类,就不便多说。结局一样不妙,又一个于自已人之身的猛将,可怜得紧。呵呵
勇猛指数 8.5 智谋指数 8 总评 8
TOP 4 霍去病
单是一句"匈奴未灭,何以家为"便足以使其名载史册,更可贵的是其对匈奴的战绩,不败之将更是难得,像上文所述诸将,皆有败绩,且有些还败得很惨,象这样出身皇族亲引铁骑出塞,令胡骑丧胆,汉子振奋的名将极为难得,此前曾在"十大名将系列"中有他,故不多说
勇猛指数 9 智谋指数 9 总评 9
TOP 3 杨再兴
小商河一战,令无数后世子孙为之扼腕,数百将士面对数十倍敌军(女真人主力骑兵部队,战力之强可以想见)发动了奋不顾的冲锋,虽尽数于沙场,却使威名流芳百世,仅杨再兴一人便"杀敌将数十,斩胡骑数百",其中不乏元帅一类的重要将官,可谓得其所,据史记载后岳家军为其收尸,仅从其身体内烧出的铁箭头就达两斤以上,惨烈非常。
据称其为杨老令公之后,初为义军帐下大将,后受到岳家军的进攻,斩,杀岳家军数位将官,所括岳王的亲哥,兵败投降,为岳家军帐下与高宪,岳云并列的三员猛将之首,数次随岳家军击女真骑兵,杀伤甚众,胡骑皆畏之,闻之至则尽拔马避之,以全性命。想来可笑,印象中的女真人打仗是不怕的,怎么会怎样?想来女真人所谓的不怕也只是一种表现现象,在明知进必退可生的情况下一样不会放弃生命的,呵呵。
勇猛指数 9.5 智谋指数 6 总评 7.5
TOP 2 冉闵
冉魏政权的君主,后被其对手追封为"魏武悼天王",一个武,一个天王,入木三分地体现了胡人对其深深的畏惧之心。
作为南北朝时期北方汉族的精神支柱,冉闵的威猛至今还在一些地方流传,乱华之六胡经其征战厮杀只剩其四,为汉文化在北方的延续流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本人将在短时间内新写个长篇,内中便有对冉闵浓墨重彩的描述),日本人更是将其称为与项羽并列的猛将之首。
"闵左操双刃矛,右执钩戟",骑赤龙,一生于其手下的敌军以万计,于其政权,军队下的胡人更是以十万计,曾创造过以弱击强九战九胜的战例,帐下军士皆勇冠三军,竟与楚霸王之八千江东子弟不相上下,仅被难一役便"斩燕将数十,杀燕骑三百余",勇烈可见一斑,只是由于战马被杀,步战力尽被擒,面对胡主责难,尤自怒斥:“天下大乱,尔曹夷 狄禽 兽之类犹称帝,况我中土英雄,何为不得称帝邪!”被杀之后,天降三日大雪,又大旱,燕主疑惧,封其为"悼武天王"这才作罢。
勇猛指数 10 智谋指数 8 总评 9
TOP 1 项羽
只要是中国人,不管是学什么的,上过什么学,或者是没上过学,提起此人无不了若指掌。巨鹿之战,三万破三十万,彭城之战,三万破六十万,如此悬殊的战果令无数后世人对其充满了好奇与景仰,作为一个失败者,得到了远比成功者刘邦更高的认同度与同情,实在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因为中国人从来就是以成败论英雄的,一个如此悲情英雄竟能在民间拥有如此的知名度,实在是很令人费解
许褚勇冠三军谁都不怕,为何在华容道下跪求饶?
无论是正史还是三国演义,许褚并没有华容道下跪求饶,况且这也不是许褚的风格,人家虎侯是宁愿战,也不会投降的人。
以三国演义为背景来说吧,曹操在赤壁大败后,率领残军一路逃命,先后遇到诸葛亮派出的赵云、张飞、关羽三人率军拦截。
首先是赵云率军拦截,曹操命令徐晃和张郃两人迎战赵云,自己先逃了,而赵云也不追赶曹操,只是夺了曹操的旗帜,接着是张飞拦截,然后许褚骑着无鞍马与张辽、徐晃二将一起迎战张飞,三打一,好不容易才摆脱张飞的追杀。
而曹操又是趁机先行逃走,而这也是许褚在逃亡过程中的唯一一次挑战,三打一,不过当时许褚也顾不了这么多,只想着逃命,本以为逃过了赵云和张飞,就能安全了,没想到在华容道,曹操又遇到了关羽。
当时关羽手下有五百校刀手,而曹操手下则有三百逃兵,并且衣甲不整,曹操还想着决一战,但手下的诸将都说无法再战,因为关羽率领的五百校刀手凌志昂扬,而曹操手下三百士兵是败兵毫无斗志,而且处处被追杀,已经成惊弓之鸟。
这个时候程昱给曹操献计,愿曹操以往日恩情说动关羽放一条生路,曹操接受了,于是就对关羽说起了以前的事情,并趁机夸奖关羽,劝关羽以往日恩情放一生路,关羽这个人本来就生性高傲,再看到曹操手下的士兵无法再战,一时不忍心,心一软,就把马头勒到一边,就等于是让出一条路的意思。
这个时候,曹操率领手下赶紧就趁这个机会逃了过去,刚刚走过去时,关羽大喝一声,有点后悔的意思,又有点不忍心动手的意思,总之这个时候的关羽内心很复杂,三国演义中是这样记载的:
于是把马头勒回,
谓众军曰:四散摆开。这个分明是放曹操的意思。操见云长回马,便和众将一齐冲将过
去。云长回身时,曹操已与众将过去了。云长大喝一声,众军皆下马,哭拜于地。云长愈加
不忍。正犹豫间,张辽纵马而至。云长见了,又动故旧之情,长叹一声,并皆放去。
这里有一句话是“众军皆下马,哭拜于地”,这里应该是指曹操手下的士兵,注意是士兵求饶的动作,而不是像许褚这样的将领,你看前一句是“曹操已与众将过去了”,然后就是关羽大喝一声,就变成众军下马哭拜于地,所以将领级别的都没有下拜,而是士兵求饶,像许褚这样的,当然也不会求饶了。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