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鹄不成是什么生肖-刻鹄不成尚类鹜是什么意思
1.类鹜类犬文言文父丧致客
2.刻鹄类鹜的成语解释
3.刻鹄类鹜是什么意思
4.《诫兄子严敦书》马援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类鹜类犬文言文父丧致客
刻鹄类鹜
原文
效伯高不得,犹为谨敕之士,所谓刻鹄不成尚类鹜者也。效季良不成,陷为天下轻薄子,所为画虎不成反类狗者也。(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马援传》)
译文
如果你们向龙伯高学习,即使学不成,还尚且能成为一个谨慎之人,就像是刻一只天鹅不成,尚可成为一只鸭子(刻鹄类鹜);如果你们向杜季良学而学不成,就会成为一个轻浮浪荡者,这就好比画一只虎画不像,却画成一只狗了(画虎类犬)。
诫兄子严、敦书
汉马援
原文
援兄子严、敦,并喜讥议,而通轻侠客。援前在交趾,还书诫之曰:“吾欲汝曹闻人过失,如闻父母之名:耳可得闻,口不可得言也。好议论人长短,妄是非正法,此吾所大恶也:宁,不愿闻子孙有此行也。汝曹知吾恶之甚矣,所以复言者,施衿结缡,申父母之戒,欲使汝曹不忘之耳!
“龙伯高敦厚周慎,口无择言,谦约节俭,廉公有威。吾爱之重之,愿汝曹效之。杜季良豪侠好义,忧人之忧,乐人之乐,清浊无所失。父丧致客,数郡毕至。吾爱之重之,不愿汝曹效也。效伯高不得,犹为谨敕之士,所谓‘刻鹄不成尚类鹜’者也。效季良不得,陷为天下轻薄子,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狗’者也。讫今季良尚未可知,郡将下车辄切齿,州郡以为言,吾常为寒心,是以不愿子孙效也。”
注释
1.讥议:讥讽,谈论。
2.通轻侠客:通,交往;轻,轻佻;与侠士轻佻之人交好。
3.交趾:汉郡,在今越南北部。
4.汝曹:你等,尔辈。
5.是非:评论、褒贬。
6.正法:正当的法制。
7.大恶:深恶痛绝。
8.施衿结缡,申父母之戒:衿:佩带。缡:佩巾。古时礼俗,女子出嫁,母亲把佩巾、带子结在女儿身上,为其整衣。父戒女曰:“戒之敬之,夙夜无违命。”母戒女曰:“戒之敬之,夙夜无违宫事。”
9.龙伯高敦厚周慎:龙伯高这个人敦厚诚实;龙伯高:东汉名士,史书上记载其““在郡四年,甚有治效”,“孝悌于家,忠贞于国,公明莅临,威廉赫赫”。周慎:周密,谨慎。
10.口无择言:说出来的话没有败坏的,意为所言皆善。择:通“殬(dù)”,败坏。
11.杜季良:杜季良,东汉时期人,官至越骑司马。
12.清浊无所失:意为诸事处置得宜。
13.数郡毕至:很多郡的客人全都赶来了。
14.谨敕:谨敕:谨慎。
15.鹄:天鹅。鹜:野鸭子。此句比喻虽仿效不及,尚不失其大概。
16.画虎不成反类狗:比喻弄巧成拙。
17.下车:指官员初到任。切齿:表示痛恨。
18.以为言:把这作为话柄。
译文
我的兄长的儿子马严和马敦,都喜欢讥讽议论别人的事,而且爱与侠士结交。我在前往交趾的途中,写信告诫他们:“我希望你们听说了别人的过失,像听见了父母的名字:耳朵可以听见,但嘴中不可以议论。喜欢议论别人的长处和短处,胡乱评论朝廷的法度,这些都是我深恶痛绝的。我宁可,也不希望自己的子孙有这种行为。你们知道我非常厌恶这种行径,这是我一再强调的原因。就像女儿在出嫁前,父母一再告诫的一样,我希望你们不要忘记啊。”
“龙伯高这个人敦厚诚实,说的话没有什么可以让人指责的。谦约节俭,又不失威严。我爱护他,敬重他,希望你们向他学习。杜季良这个人是个豪侠,很有正义感,把别人的忧愁作为自己的忧愁,把别人的快乐作为自己的快乐,无论好的人坏的人都结交。他的父亲去世时,来了很多人。我爱护他,敬重他,但不希望你们向他学习。(因为)学习龙伯高不成功,还可以成为谨慎谦虚的人。正所谓雕刻鸿鹄不成可以像一只鹜鸭。一旦你们学习杜季良不成功,那就成了纨绔子弟。正所谓“画虎不像反像狗了”。到现今杜季良还不知晓,郡里的将领们到任就咬牙切齿地恨他,州郡内的百姓对他的意见很大。我时常替他寒心,这就是我不希望子孙向他学习的原因。”
刻鹄类鹜的成语解释
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承担主语、宾语、定语等成分。下面为大家带来刻鹄类鹜的`成语解释,快来看看吧。
刻鹄类鹜
kè hú lèi wù
成语释义
刻:刻画;鹄:天鹅;类:似,象;鹜:鸭子。画天鹅不成,仍有些象鸭子。比喻模仿的虽然不逼真,但还相似。
成语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马援传》:“效伯高不得,犹为谨敕之士,所谓刻鹄不成尚类鹜者也。效季良不成,陷为天下轻薄子,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狗者也。”
感彩
中性
成语结构
偏正式成语
成语用法
连动式;作宾语、补语;比喻仿效失真,适得其反
产生年代
古代成语
近义词
画虎类犬 刻鹄类鹜
成语例句
周作人《杨柳》:“徒弟所作如何能好,刻鹄类鹜,必将不通而不可救矣。”
相关成语
安分知足 一视同仁 分秒必争 一劳永逸 遁入空门 不置可否 顺手牵羊 陈陈相因 寿陵失步
百科
成语资料汉语文字 刻鹄类鹜 也做刻鹘类鹜 汉语拼音 kè hú lèi wù 词语解释 画天鹅不成,仍有些象鸭子。比喻模仿的虽然不逼真,但还相似。 字词解释 刻:刻画;鹄:天鹅;类:似,象;鹜:鸭子成语出处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马援传》:“效伯高不得,犹为谨敕之士,所谓刻鹄不成尚类鹜者也。效季良不成,陷为天下轻薄子,所为画虎不成反类狗者也。” 成语示例 故比类虽繁,以切至为贵,若~,则无所取焉。 ★南朝·梁·刘
刻鹄类鹜是什么意思
刻鹄类鹜释义:
刻:刻画;鹄:天鹅;类:似,象;鹜:鸭子。画天鹅不成,仍有些象鸭子。比喻模仿的虽然不逼真,但还相似。
[拼音] [kè hú lèi wù]
[出处]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马援传》:“效伯高不得,犹为谨敕之士,所谓刻鹄不成尚类鹜者也。效季良不成,陷为天下轻薄子,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狗者也.
《诫兄子严敦书》马援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上学期间,相信大家一定都记得文言文吧,文言文注重典故、骈俪对仗、音律工整,包括策、诗、词、曲、八股、骈文等多种文体。要一起来学习文言文吗?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诫兄子严敦书》马援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作品简介 《诫兄子严敦书》选自《后汉书》卷二十四《马援列传》,原传本无此题目,题目乃后人所加。作者是东汉名将马援。马援在交趾前线军中听说兄子(侄儿)马严、马敦二人好评人短长,论说是非,于是写了这封信进行劝诫。在信中,他教导严、敦二人不要妄议别人的过失短长,这是他平生最厌恶的,也不希望后辈染此习气。
作品原文
诫兄子严、敦书
援兄子严、敦,并喜讥议1,而通轻侠客2。援前在交趾3,还书诫之曰:“吾欲汝曹4闻人过失,如闻父母之名:耳可得闻,口不可得言也。好议论人长短,妄是非5正法6,此吾所大恶7也:宁,不愿闻子孙有此行也。汝曹知吾恶之甚矣,所以复言者,施衿结缡,申父母之戒8,欲使汝曹不忘之耳!
“龙伯高敦厚周慎9,口无择言10,谦约节俭,廉公有威。吾爱之重之,愿汝曹效之。杜季良11豪侠好义,忧人之忧,乐人之乐,清浊无所失12。父丧致客,数郡毕至13。吾爱之重之,不愿汝曹效也。效伯高不得,犹为谨敕14之士,所谓‘刻鹄不成尚类鹜’者也15。效季良不得,陷为天下轻薄子,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狗’者也16。讫今季良尚未可知,郡将下车17辄切齿,州郡以为言18,吾常为寒心,是以不愿子孙效也。”
词句注释
1.讥议:讥讽,谈论。
2.通轻侠客:通,交往;轻,轻佻;与侠士轻佻之人交好。
3.交趾:汉郡,在今越南北部。
4.汝曹:你等,尔辈。
5.是非:评论、褒贬。
6.正法:正当的法制。
7.大恶:深恶痛绝。
8.施衿结缡,申父母之戒:衿:佩带。缡:佩巾。古时礼俗,女子出嫁,母亲把佩巾、带子结在女儿身上,为其整衣。父戒女曰:“戒之敬之,夙夜无违命。”母戒女曰:“戒之敬之,夙夜无违宫事。”
9.龙伯高敦厚周慎:龙伯高这个人敦厚诚实;龙伯高:东汉名士,史书上记载其““在郡四年,甚有治效”,“孝悌于家,忠贞于国,公明莅临,威廉赫赫”。周慎:周密,谨慎。
10.口无择言:说出来的话没有败坏的,意为所言皆善。 择:通“殬(dù)”,败坏。
11.杜季良:杜季良,东汉时期人,官至越骑司马。
12.清浊无所失:意为诸事处置得宜。
13.数郡毕至:很多郡的客人全都赶来了。
14.谨敕:谨敕:谨慎。
15.鹄:天鹅。鹜:野鸭子。此句比喻虽仿效不及,尚不失其大概。
16.画虎不成反类狗:比喻弄巧成拙。
17.下车:指官员初到任。切齿:表示痛恨。
18.以为言:把这作为话柄。
原文
援兄子严、敦,并喜讥议,而通轻侠客。援前在交趾,还书诫之曰:“吾欲汝曹闻人过失,如闻父母之名:耳可得闻,口不可得言也。好议论人长短,妄是非正法,此吾所大恶也:宁,不愿闻子孙有此行也。汝曹知吾恶之甚矣,所以复言者,施衿结缡,申父母之戒,欲使汝曹不忘之耳!
“龙伯高敦厚周慎,口无择言,谦约节俭,廉公有威。吾爱之重之,愿汝曹效之。杜季良豪侠好义,忧人之忧,乐人之乐,清浊无所失。父丧致客,数郡毕至。吾爱之重之,不愿汝曹效也。效伯高不得,犹为谨敕之士,所谓‘刻鹄不成尚类鹜’者也。效季良不得,陷为天下轻薄子,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狗’者也。讫今季良尚未可知,郡将下车辄切齿,州郡以为言,吾常为寒心,是以不愿子孙效也。”
白话译文
我的兄长的儿子马严和马敦,都喜欢讥讽议论别人的事,而且爱与侠士结交。我在前往交趾的途中,写信告诫他们:“我希望你们听说了别人的过失,像听见了父母的名字:耳朵可以听见,但嘴中不可以议论。喜欢议论别人的长处和短处,胡乱评论朝廷的法度,这些都是我深恶痛绝的。我宁可,也不希望自己的子孙有这种行为。你们知道我非常厌恶这种行径,这是我一再强调的原因。就像女儿在出嫁前,父母一再告诫的一样,我希望你们不要忘记啊。”
“龙伯高这个人敦厚诚实,说的话没有什么可以让人指责的。谦约节俭,又不失威严。我爱护他,敬重他,希望你们向他学习。杜季良这个人是个豪侠,很有正义感,把别人的忧愁作为自己的忧愁,把别人的快乐作为自己的快乐,无论好的人坏的人都结交。他的父亲去世时,来了很多人。我爱护他,敬重他,但不希望你们向他学习。(因为)学习龙伯高不成功,还可以成为谨慎谦虚的人。正所谓雕刻鸿鹄不成可以像一只鹜鸭。一旦你们学习杜季良不成功,那就成了纨绔子弟。正所谓“画虎不像反像狗了”。到现今杜季良还不知晓,郡里的将领们到任就咬牙切齿地恨他,州郡内的百姓对他的意见很大。我时常替他寒心,这就是我不希望子孙向他学习的原因。”
写作背景
马严 、马敦兄弟俩是马援二哥马余的儿子。兄弟俩的身世悲凉,马严7岁时,父亲马余卒于扬州牧任内;8岁时,母亲也辞世西归。两个7、8岁的小孩突遭大变,父母双亡,寄养在时任梧安侯相的表兄曹贡家。汉光武帝建武四年 ( 公元28年 ),马援随刘秀东征,路过梧安,顺将马严兄弟带回洛阳。这时马严已经13岁了。以孝悌传家的马援,将兄子视同己出,严加教诲。此封家书就是经典事例。更可贵的是,马援写这封家书给严敦二侄时,正是他率军远征交趾的时候。在戎马倥偬,军务缠身的非常时刻。他还惦记着子侄的教育,忙中寻暇,万里传书,殷切之情,流于言表,肃严之意,沁人肺腑;而且言简意赅,字字珠玑。
汉代士人生存环境的险恶与变幻莫测使人时刻保持戒惧状态,谦虚、谨慎以求保全自我, 从而保证家族的`延续和发展。因此,汉代士人们把这种戒惧意识在诫文中转化为对修身养德的强调。
作品鉴赏
马援的侄子马严、马敦平时喜讥评时政、结交侠客,很令他担忧,虽远在交趾军中,还是写了这封情真意切的信。文章出语恳切,言词之中饱含长辈对晚辈的深情关怀和殷殷期待,所以能产生这样的效果,原因有三。
其一、以“汝曹”称子侄,在文中反复出现,使子侄们在阅读时倍感亲切。不远千里致书教谕,也能收到耳提面命的效果。同一称谓反复出现,固然可使被称者自感受到重视,而更重要的是,作者选用的这一称谓也传达出丰富的信息。古人名、字并行,各有其用。一般长辈称晚辈用名,同辈相称则用字,如果“尔”“汝”相称,往往是不礼貌的,但在特定场合下却又能用以表示亲近,如韩愈《听颖师弹琴》“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句。作者在信中不依常规称呼子侄,却以“汝曹”相称,这就显得随和、亲切,拉近了长辈和晚辈之间的距离。被称的晚辈则可以从中体会到长辈的真情关怀。
其二、苦口婆心,现身说法,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晚辈沟通,而不是空讲大道理。如首段说“好议论人长短,妄是非正法,此吾所大恶也,宁不愿闻子孙有此行也。”只说自己如何,但是态度明确,感情浓烈,自然可以感染晚辈,又何必命令式地不许这不许那呢?至于“施衿结缡”句,更是反复叮咛,语重心长,使人感动不已。次段对当世贤良的作为得失加以对比评析,都是自己观察社会人生得来的经验之谈。其“刻鹄不成尚类鹜”、“画虎不成反类狗”的比喻,警拔有力,发人深省,是传之千古的警句。而诸如“愿汝曹效之”、“不愿汝曹效也”的话,虽然只是表示希望,但是字里行间满盈着真挚的关爱,比之“汝曹当效之”、“汝曹勿效也”这样板着面孔的口吻真不知要强过多少倍了!
其三、文中大量而恰当地使用句末语气词,起到了表达意义以简驭繁,只着一字而含义丰富;表达感情以无胜有,不着情语而情尤真、意尤切的突出效果。文中用“也”表达自己的肯定和期望,态度坚绝;用“矣”、“耳”表达自己的爱憎倾向,情深意长;用“者也”,则表达出对评说对象有所保留或不以为然。这些合在一起,不仅读来语气抑扬,更能使人由此领会充盈在文字背后的教诲、期望、关怀和爱护。
作者简介
马援(前14年-49年),字文渊。汉族,扶风茂陵(今陕西省兴平市窦马村)人。著名军事家,东汉开国功臣之一。马援的祖先是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新莽末年,天下大乱,马援初为陇右军阀隗嚣的属下,甚得隗嚣的信任。归顺光武帝后,为刘秀的统一战争立下了赫赫战功。天下统一之后,马援虽已年迈,但仍请缨东征西讨,西破羌人,南征交趾(今越南),其“老当益壮”、“马革裹尸”的气概甚得后人的崇敬。先生在给蔡锷的挽联中写道:“平生慷慨班都护,万里间关马伏波”。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