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论语读后感800字

2.《伪装者前传小文章》-----(六)

3.有关于方志敏的故事

论语读后感800字

国将不国是成语吗-国将不国了这句话出自哪里

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 读后感 了。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下面是我为大家精心整理的论语读后感800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论语读后感800字篇1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出自《论语》,这是我最喜欢的 名言 之一,每当读起这些,我都会赞叹经典的中国 文化 。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意思是:如果我们三个人一起走在路上,他们身上必定有值得我效仿的地方,我选择他善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不好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这句话教导我们虚心是一个人非常重要的品质,看见别人比自己强的时候,要向他学习;看见别人做得不好的时候,也要反省自己有没有这样的缺点。

如果我们没有虚心精神,自己只顾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事情,不听别人的意见,那我们就不会进步,只能停留在原地,时间一长,你就会退步,成功的几率会越来越小,失败的几率会越来越大,这样一来,你也跟一两岁小孩没什么两样了。

这样的道理,都是《论语》这本书教给我的。《论语》这本书是一些简短的 句子 合成的,但这简短的句子却深含了意义深刻的道理,告诉我们该怎么去做,怎么去面对。但有些话,却要结合实际来理解。

比如说,《论语》里有:“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的意思是,当父亲在世的时候,要观察他的志向;在父亲去世后,要观察他的行为,若是他还坚持父亲在世时的行为准则,就可以称他为一个有孝心的人。其实这样的孝,片面强调了儿子对父亲的依从,历史在发展,人们的 言行举止 不能总停留在过去的水平上,“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后代超过前代,这是历史的必然。

你的父母如果是一个小偷,按照这个道理,你要继承父母,做一个小偷,那这一定是好的吗?不是的,因为你继承的是坏的,不善的,这样对自己不好,对自己的家庭也不好。

对自己不好的是,你可能因此会进监狱、坐牢,和一些坏人关在一起。这样,你有可能会变得更坏,做更多坏事。

对自己家庭不好的是:一,你的家人会非常伤心,渐渐跟你疏远,不再跟你在一起了。二,你的孩子有可能会跟你一样做一个小偷,这样下来,你的子子孙孙都会变成小偷。

所以,我们要多看书,多知道更多的知识,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学习他们的优点,这样我们就可以少犯错误,更快进步了!

论语读后感800字篇2

《论语》作为儒家经典,宣扬“仁”。在《论语》中,孝道有着不可动摇的低位。中国人自古认为百善孝为先,把孝道作为道德之根本。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年轻学德的子游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对现在的你来说,你一定认为孝只要做到能养父母孩子吃饭就行了,但狗了、马了之类的动物都会喂饱幼崽儿,如果人不能做到持之一恒的照顾老人小孩,那人还跟动物有区别吗?人与其他动物的区别之一就是可以探知他人的心理,对父母尽孝不只是物质上的供养,还有精神、心理的关爱。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意思是孩子孝敬父母,不能使父母为自己忧愁。只有自己有疾病时,父母才为自己担忧,其余一切都不能使父母担心。“事父母能竭其力。”一个人通过努力可以做好很多事,让父母欣慰。只有生老病,这种不是人力所能控制的事,让父母担忧也是没办法。除了这些人力不可控的事,其余的都做好,不让父母担心,这样就是孝。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孔子说:“当他父亲在世的时候,要观察他的志向;在他父亲后,要考察他的行为;若是他对他父亲的教诲长期不加改变,这样的人可以说是尽到孝了。”父母都希望子女比自己强,具有良好的品德,这是父母 教育 子女的出发点。所以为父母提供丰厚的物质不是孝的根本,如果能够按照父母的意愿、教诲行事做人,对得起父母才是真正的孝。

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这句话告诉我们:侍奉父母,他们若有过失,要婉言劝告。话说清楚了,却没有被接纳,仍然尊敬他们,不要违逆对抗,继续操劳而不怨恨。这句话明确了侍奉父母不能唯命是从,孔子反对愚孝的绝对无违,应该以道义为标准,客观对待父母的对错;如果父母做错了,却不听从自己的劝告,也要履行孝道,绝不能对父母产生怨怼之意。

《论语》告诉我们许多为人处世的道理,是一座思想的宝库。如何做人,是一个终生的课程。

论语读后感800字篇3

《论语》这本书虽然只是一些只言片语和对话,语录,但却包含了文,史,哲,人生,教育,社会生活等多方面,内容丰富。《论语》中的一些经典名言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巧言令色,鲜矣仁。""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我比较熟悉,但文言文件精炼的语言中却已经蕴藏着很多的道理在里面,这本书中每句话后面都配上了译文,每篇后面都附上评点,让读者更容易接近孔子从中学会一些做人的道理,懂得如何去为人处世。

《学而》一篇中孔子谈到孝悌忠信等行为规范和做人的原则。比如"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在孔子看来,孝弟乃做人立世之根本。每个人如果对父母不尊敬侍奉;对兄长不听命维护,社会就乱套了。君将不君;国将不国……孝,悌,忠,信,是孔子经常涉及到的命题,也是孔子用以衡量做人的尺子,他心中正人君子的美德。用今天的道德标准衡量,这些虽然并不是全都适合,但基本是合理的。必竟跟封建社会不一样了,现在的人有了自己的规范,例如我们反对古人的"愚忠""愚孝"。

几千年过去了,孔子在做人与学习的关系问题上,所强调的做人第一,首先做好人,到现在依然受到肯定。

《为政》一篇也谈到了人生的修养。孔子把孝的问题,礼节的问题,忠信的问题,义勇的问题看得很重。认为一个人不具备这些品格,就谈不上有道德,也就无法立足于社会,更无法治理国家。另为孔子对许多日常言行举止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如"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止,是知也。"孔子像我们强调了做人要实事求是,别不懂装懂。"先引其炎而后从之。"则交到了我们要有重视实际的求实精神。"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瘦哉"表露出孔子轻言重行的倾向。我们可以从这些言论中学到孔子的思想,而对于我们当代人的人生取向也是有很大指引。

《论语》所带给我们后人的启迪和价值时说不尽的,有空休闲时真该拿出来读一读。

论语读后感800字篇4

《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智慧的结晶,是一份让人受益匪浅的文化宝藏。读过之后,我对 学习态度 有了更深的认识。

有人说“态度决定性格”,我觉得“态度决定学习的一切”。因此,我认为,学习要有一种“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态度。我们在学习上要坦然地承认自己不知道什么,要正视自己的无知。面对问题,应该开动脑筋,勤于思考。对于文化知识和其他社会知识,我们应当虚心学习、刻苦学习,尽可能地多加以掌握。人的知识再丰富,总有不懂的问题,那么,就应当有实事求是的态度。只有这样,才能学到更多的知识。

学习中除了正视自己的无知,秉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学习外,还应将学到的知识加以应用,也就是“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学习的快乐在于练习,因此除了重视“学”,我们更要追求“习”。“习”就是在“学”的基础上加以应用,也就是实践。孔子带领着弟子周游列国时一边学习一边应用知识,他们将知识应用起来应该是有个人学习的目的。作为学生,我不仅要努力学习,更要去享受学到知识的满足感和在生活中应用知识的成就感。前几天,天空中出现美丽的鱼鳞云,我从学到的地理知识懂得,“鱼鳞云”是秋冬季强冷空气来时的一种天气现象,说明天气将转晴,并且在未来两三天都是好天气。果然接下来一连几天都是晴天。这使我感受到了在生活中应用知识的成就感。

在学习中我还保持“谦虚”的态度。“谦虚”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它所体现的不仅是个人修养,还是在学习上的一个态度和一种风范。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每个人身上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欣赏并学习别人好的方面是谦虚的基本。“虚心使人进步”这不仅在个人体现,一个国家在国际上也应有这种态度。孔子的理论虽在古代产生,可在现在仍有不少可取之处。虽然“半部《论语》治天下”略有夸张,但这并不妨碍《论语》对我们的影响。

学习是我们学生的首要任务,端正学习态度有利于我们的学习,我们只有做到正视自己的无知,才会踏踏实实去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学习知识后我们还要将其应用到生活实践中,感受学习知识的成就感,在继续学习中保持一种谦虚的态度,做到学无止境。

论语读后感800字篇5

我平时最喜欢喜剧,对于四大名著和历史书,瞄都不想瞄一眼,可以说是一窍不通,更何况去品味其中的奥秘。今年暑假,在老师的要求,我极不情愿的买了一本《论语》,草草地看了一眼,完全是应付。可是中间的某些语句,是那么的吸收我,把我引进《论语》的天堂。其中的一些 文章 是那么的值得我去欣赏、品味,能给人频频的联想,畅游在知识的海洋。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意思是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做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给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呢?我当时品完后,觉得孔子和他的学生能力是那么的高超,技能是那么的炉火沌青。于是我的品味生活从这里启航:人们在当今的社会上,十分重视个人的道德休养,以求塑造成理想人格。古今中外,有多少有成就的人,不是每日反省自己的过错,不断走向改正的道路吗?与朋友和平相处,彼此信任对方,难道不是一种能力吗?娄别人把一件重要的事托咐给你时,那不是对你的信任吗?你是否应该去珍惜?老师乃辛勤的园丁,毫不留情的把“水”传授给你,你不应该认真的听,一心一意地去做吗?忠的特点为是一个“尽”字,办事尽力,而后已。我被这深深的哲理所感受,以上就是我品的感受,而我在反省错误上做的并不好,有一次,三姨给我的 作文 上提一些建议,我却竭力的开拓自己的错误,以后我会改正,做认真标兵,我坚信,在漫长的品书道路上,会继续掀开崭新的一页页。第二个是很短,却又很长,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意思是: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大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道的君子吗?”

看来学习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我暗下决心,决定认真努力的学习,我相信《论语》会让你、我、他受益无穷,让好书悦伴我们的一生。

论语读后感800字相关文章:

★ 有关《论语》读后感800字精选

★ 论语读后感800字优秀范文

★ 读《论语》有感范文800字精选

★ 品读《论语》有感800字精选

★ 国学经典《论语》读后感800字优秀范文

★ 《论语》读后感作文800字

★ 有关于论语的读后感800字

★ 《论语》读后感800字精选5篇

★ 论语读后感

★ 《论语》读后感3篇

《伪装者前传小文章》-----(六)

(六)

阿诚在苏医生的诊所里休养了一周,明楼对家里只说阿诚要出差,一周后才能回来,明镜并未生疑。阿诚身体已经好转,走起路来已经没有大碍多亏得在军校里练就一副好身板。回家那天,明楼特意来接阿诚,阿诚开车正要出发时,才想起来明台早就嚷嚷着朝他要新年礼物,这阵子太忙,阿诚差点给忘了。

“大哥,先去趟百货公司吧,给明台选件新年礼物,他早就吵着我要了。”

明楼微笑,“放心吧,礼物我早就选好了,明台最喜欢的手表。你直接开车回家就行,记住,千万别露出破绽。”明楼又问阿诚:“伤没问题了吧?”

“没问题。”

“嗯”,明楼点头,“走吧。“

“是。”

汽车驶离诊所,朝明公馆疾驰而去。

明楼和阿诚前后走进客厅,阿诚像往常一样接过明楼手中的大衣和提包,丝毫没有异样,阿香迎出来,

“大少爷、阿诚哥回来了!”

听到阿香的话,明镜放下报纸,从楼上下来,明台也从楼梯上跑下来。

“阿诚啊,你可算回来了。”明镜笑着对阿诚说。

“大姐,我回来了,就是出趟差而已。”阿诚笑着回答。

“大哥,阿诚哥,你们回来了!”明台跑过来。

“小少爷,这是给你的新年礼物。”阿诚把礼盒递给明台。

明台打开盒子,是他最喜爱的手表,高兴的蹦起来,“谢谢大哥,谢谢阿诚哥!“阿诚微笑着摸了摸明台的头。

第二天,正是大年三十。

一早,明镜就开始忙这忙那。明家是传统的中式家庭,除了家教严苛,规矩重之外,还特别重视重大节日。今天是除夕,明镜身为大家长,自然忙着祭祀、放灯一干事务。明楼和阿诚也很早就起了,只有明台还没有露面。

“大姐,这么早就开始忙了。”明楼边下楼边问候明镜。

“今天过年,要忙的事太多,大日子嘛。”明镜笑呵呵地回答。

“辛苦大姐了。”明楼微笑,“哎,明台呢?”

“噢,他还没起床呢,让他再多睡一会吧。”明镜总是心疼明台。

“今天是除夕,可不能让他再赖床,我去叫他起来。”

明镜刚要拉住明楼,明楼已经转身上楼去了。明楼走到明台房门前,敲了两下门,

“明台”,没人回应,明楼又叫了两声,还是没人。明楼一把推开房门,看到床上并没有人,明台没在房间里。正巧阿诚走过来,问道:

“怎么,这小家伙还没起啊?”

“阿诚,你见到明台了吗?”

“没有啊,明台没在房间吗?”

明楼点头。阿诚走进房间,看到被子还扔在床上没有整理,房间里并无异样,那款手表还放在书桌上。

“大哥,明台应该是自己跑出去玩了。”

“这样,阿诚,你先出去找找,大过年的别让他再弄出什么事来。”

“是。”阿诚迅速穿好风衣,快步出门。

明楼下楼,明镜问道:“明台起床了?”

“大姐,明台没在房间里。”

“什么?”明镜吃惊。

“大姐您别担心,这孩子可能是出去玩了,没告诉家里人,我已经叫阿诚出门去找了,您放心,不会有事的。”明楼安抚明镜。

“这孩子,可别出什么事啊……”明镜焦急万分。

“大姐,您就别自己吓唬自己了,这孩子就是贪玩,不会出什么事的,大过年的您就别胡思乱想了“,明楼把明镜扶到沙发上坐下,“等阿诚把这小子带回来,您在好好审他一顿,您要是不解气,我替您管教他!”

“你呀,下手没轻没重,上次把明台打成什么样子了?我可不敢让你再管教他。”明镜嗔道。

“您呀,就是宠着明台。”明楼的笑意颇为无奈。

大街上,阿诚敏锐地扫视着来往的每一个人,寻找着明台的身影。阿诚找了两条街,还是不见明台,他也有点着急了。突然,从街口转角处跑出几个男孩子,看样子是正被人追赶。阿诚眼疾,马上认出其中一个是明台。追在这群孩子后面的是两个穿日式校服的学生,还有两个警察。明台这几个孩子倒是聪明,从街口跑出来后分散着跑,明台抬头看到阿诚,大喊“阿诚哥!”,阿诚马上跑上前,一把拉住明台,把他拉进一条弄堂里,在一个屋檐下躲过了警察的追捕。

危机散去,明台大口喘着气,阿诚看到刚才的情形,大概猜到了事情的原委。

“跟我回家吧,小祖宗!”

阿诚看着明台,明台低着头,跟着阿诚灰溜溜地回了家。

家里,明镜和明楼正等着明台的消息。阿诚推开门,明台低着头走进客厅,明镜和明楼马上起身。

“大哥,大姐,我回来了。”明台乖乖地说道。

“一个人跑出去,也不告诉家里人一声,大姐有多担心你知不知道?”明楼厉喝明台,“说,你干什么去了?”

“我......我和同学出去玩了。本想着很快就能回来的,没想到......”

“没想到什么?”明楼追问。

我们碰到了两个日本学生,他们骂我们,还欺负我们,我们就,就跟他们打了一架。”明台忿忿地说道。

“你们打了日本人?”明楼知道,这要是被当局抓到,少不了麻烦。

“我们就是出口气,捉弄了他们一下,用鞭炮吓吓他们。”

一听到这种小孩子把戏,阿诚禁不住偷笑,明镜和明楼也哭笑不得。

“那你没伤到吧?”明镜关切地问明台。

“我没事,要不是他们叫了警察,他们才不是我们的对手呢!”明台的语气里颇有几分骄傲的意味。

“行了,虽然你们捉弄日本学生出气,可是你私自离家不告诉长辈,就是不对,知道吗?”明楼又严肃起来。

“我知道错了,大姐,对不起。”明台乖乖认错。

“好了好了,日本人是可恨,可你一个小孩子最重要的是保住自己的命,知不知道?别再闯祸了!”明镜心有余悸。

明台点头。

“今天过年,就不罚你了,便宜了你小子!”明楼指着明台说道。

明台嘻嘻一笑,明镜又嘱咐明台,“赶紧换身衣服,大过年的这么不干净怎么行?快去!”

明台欢欢喜喜地上楼去了,明镜三人又回到了忙碌的气氛里。

傍晚时分,夜幕降临。除夕之夜,小街上不停地响起烟花、鞭炮声。这是上海沦陷后的第一个新年。虽然租界里不像外面有日本军队枪炮镇压,但国将不国,膏药旗下的除夕之夜仍然让爱国之士忧虑万分。

明公馆里,表面上还是一派其乐融融,欢度新年的景象。明台刚刚从明镜明楼手里讨来红包,开心地跑到院子里去放烟花,点爆竹去了;明楼和阿诚正在写春联,阿香帮着张贴;明镜刚刚摆宴结束,叫三兄弟赶紧回来吃饭。一家人欢欢喜喜地坐在一起,喝酒吃饭,好不热闹。

年夜饭吃过大半,明台突然挑起话题,向明镜说道:

“大姐”,明台很不自然地叫明镜。

“嗯?”明镜抬头。

“我,我不想去学校读书了。”明台试探性地说出这句话。

“什么?”明镜放下筷子,吃惊又怀疑地看着明台。

明台这话一出,全家人都放下了筷子。

“你,你再说一遍?”明镜甚至怀疑自己听错了明台的话。

“大姐,现在国家有难,日本人都欺负到我们头上了,我不甘心躲在学校里读书,我要参加抗日,我要参军!”明台理直气壮地在一家人面前说出了这些话。

明楼气的一拍桌子:“明台,你胡闹什么!”

“我没有胡闹!我就是要参军抗日!”

“我早就跟你说过,我们明家的孩子不准参与政治,你不知道吗?”明镜质问明台。

“大姐,国难当头,我难道就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国家被欺负吗?我早就忍不了了!”

“你给我住口!”明镜厉喝明台,“国家是有难,可还轮不到你一个孩子去扛枪打仗、保家卫国!你以为上战场是过家家吗?那是枪林弹雨,随时丢掉性命的!我答应过你的母亲,要把你抚养成才,让你好好读书做个学者,我不能食言。参军打仗的事你想都不要想,我不会同意的!等学校一开学你就老老实实的给我上学去!”明镜态度强硬,拍案离去。

桌前只剩明楼,阿诚和明台。

作为一个中国人和一名抗日者,明楼很庆幸和欣慰明台没有失掉民族的血性和尊严,但作为兄长,他必须阻止弟弟这种一时冲动和幼稚的想法。毕竟,明台一个孩子若真跟了部队去了战场,等待他的就只有亡。

“明台,你一心想要救国杀敌,想为国家挥洒你的青春热血,这我不反对。我们明家人向来都是忠勇爱国。”明楼平心静气地跟明台说话。明台抬头看着明楼。

“但是,你有没有想过,如果你就这样只身上了战场,面临的后果是什么?”

“我......”

“你才多大啊?就想着杀敌,你以为日本人的军队都是吃素的吗?你上了战场就等于去送!那只是白白的牺牲!更何况现在抗战局势这么乱,你知道自己要跟哪支队伍吗?”明楼有意没意地说出后一句话。

“你倒是逞英雄了,可你想过家里人没有?万一你要有个三长两短,你要大姐和我怎么办?啊?我们怎么跟你去的母亲交代?”

明台低下头,确实为自己的冲动感到愧疚。明楼走到明台身边,语重心长地继续说:“国仇,当然要报,但对于你,至少现在来说,还不是时候。你要记住,人,要在最恰当的时机发挥出最大的价值”,明楼拍了拍明台肩膀,“报国也是一样。”

明台抬头,兄弟二人眼神对视,目光如炬。

“大哥,是我太冲动了,对不起。”

“好啦,你能懂我这番话就好,上楼去跟大姐道个歉,别伤了她的心。”

“嗯。”明台点头,朝楼上走去。

客厅里,阿诚向明楼说道:“大哥,明台这孩子可比我们想象的要激进啊。“

“是啊,他这么激进要去参军打仗,确实让我没想到。不过还好他现在理智了,但愿他能把我的那番话记在心里。”

“放心吧,明台是个聪明人。”

明楼望着楼上的方向,心里思绪万千。

有关于方志敏的故事

1、童年

1900年农历八月十三日,方志敏出生在江西省弋阳县湖塘村。湖塘村是一个优美的地方,村前是两口水明如镜的鱼塘,一条小河流过村口的一座小桥,村后有座土山,长满了高大的枫树。

方志敏的家很穷,每逢春天家里都断了粮,缸里的一点粮食还是跟财主家借的。刚刚三、四岁的小志敏饿得肚子咕咕叫。小志敏拽着妈妈的衣襟不断地嚷:“妈妈!我饿,我饿啊!”小志敏看见财主家的孩子吃的是白面馒头,仰着头问妈妈:“为什么财主家的孩子有馒头吃,我们家没有呢?”妈妈只好回答说:“人家财主命好,有地又有钱;咱们命苦,要啥没啥,孩子也跟着受罪!”小志敏听了还是不明白,同样是人,财主不干活不流汗都吃白馒头,爸爸累累活都让儿子饿肚子,这是为什么?方志敏7岁的时候,爸爸向财主借高利贷让他上了私塾。

小志敏高高兴兴背上书包去上学了。一开始的几天,小志敏觉得挺新鲜,老先生摇晃着脑袋,“子曰”、“诗云”的念,学生们也摇头晃脑的跟着念。时间长了,小志敏就不耐烦了,觉得没什么意思,坐在那儿老打瞌睡。

老先生见小志敏不好好念书,走过来揪着他的耳朵问:“我刚念的是哪一句?”小志敏直着脖子,说:“不知道!还不是老掉牙的旧书,我懒得听!”

老先生气得胡子都翘了起来,拿起戒尺就朝志敏的手心打,一边打还一边骂:“我让你不学圣人的书!”小志敏的手被打得又红又肿,但他咬着牙一声不吭。

回到家里,妈妈看着儿子的手,心疼得流下了眼泪。小志敏说:“我明天不上学了,我放牛拾柴去。!”

爸爸正在抽旱烟,听儿子嚷嚷不上学了,吐了一口烟,说:“哪有上学不挨老师打的,学还得上。供你念书,爸爸受苦受累还有个盼头。不然,你也和爸爸一样当个睁眼瞎,咱家这穷日子还有什么指望改变呢!”

气归气,小志敏还得去上学。只要爸爸、妈妈高兴,这书还得好好念。

1916年秋天,16岁的志敏在弋阳县高小读书,他在学校图书室看了很多进步书籍,并组织了“九区青年社”,专门与土豪劣绅做斗争。

当时,有个姓张的大地主想弄个“省议员”当当。他让手下用钱去买选票,老百姓议论纷纷。方志敏想,这个地主坏得很,头上长疮,脚底流脓,要是他当上了议员,不定要做出多少坏事。

为了阻挡姓张的大地主,方志敏一夜没睡觉,写了一篇小字报:“张地主十大罪状”,抄写了好几份,连夜贴在县城最显眼的地方。城里的人都挤着去看小字报,拍手称快。张地主气得浑身发抖,派人把小字报撕掉,到处寻找方志敏。

方志敏的同学劝他找个地方躲一躲,说张地主有钱有势,惹不起他。方志敏笑着说:“我不怕,他能把我吃了?”

张地主终于找到了方志敏。几个狗腿子推搡着方志敏,方志敏被带到了张地主家。

张地主歪在太师椅上,咕噜咕噜在抽水烟,迷着两眼瞅着方志敏说:“你就是方志敏?”

方志敏昂着头不说话,心想,你知道还问什么?

张地主又说话了:“你是学生,应该好好读圣贤之书,不要瞎折腾。我找你来,想让你写个声明,就说你受别人唆使,我是清白无辜的,怎么样?”

方志敏摇了摇头,张地主马上翻了脸,把水烟袋往桌子上一扔,满脸凶相,说:“我在弋阳城里说一不二,整你像踩个蚂蚁。”一个打手揍上来要动手,方志敏不慌不忙,不紧不慢地说:“我早给报馆和警察署写好了信,今晚我要回不去,就有人将信寄出去。你残害学生的事情全省的人都会知道。”

张地主一听,一个十五、六岁的毛孩子还留了一手,真难对付。想来想去,如果把方志敏打,就会惹恼全省的人。还是咽下这口气吧,只好一挥手,让方志敏走了。

方志敏并没有给同学留下什么信,只是让张地主逼急了,才急中生智说出那套话。张地主最终没有当上议员,方志敏却成了弋阳城里有名气的学生。

2、青年

1918年,北洋军阀段祺瑞卖国政府投靠日本帝国主义激起了群众极大民愤。

这一天,弋阳高小的师生在操场举行声讨段祺瑞卖国政府的集会。方志敏平时最敬佩的一位青年教师刘老师,登上台子演讲。他慷慨激昂地说:“卖国政府把我们的国家一片片出卖,日本帝国主义又要鲸吞我们的神州。我们应该从自己做起,抵制日货。”说着,刘老师把平时用的日本牙粉,日本脸盆拿出来,一脚踩碎牙粉盒,又把日本脸盆用石头砸碎。

同学们都被刘老师的爱国行动感染。方志敏抬腿跑到宿舍,把他铺的一床日本草席抱出来,跑上讲台,点着一根火柴把日本草席点着说:“我向刘先生学习,坚决不用日货。”

1919秋天,方志敏在南昌江西第一甲种工业学校上学,他阅读了《新青年》等进步刊物,思想觉悟提高很快。

当时,方志敏所在的这所学校办得很糟糕。学校凭私人关系任用教师,有的教师什么都不懂,甚至连学生都不如,只要有门路,就能教课。学生们意见很大,方志敏代表全班同学,向校方提出更换教师,胖校长打着官腔说:"研究研究",几个月过去了,也不见音信。

正好,学校宣传队要排节目。方志敏灵机一动,编写了一个剧本《私塾怪现象》。戏中有3个主要人物,校长、校长老婆、校长的儿子。校长当领导,校长老婆连字也不识,啥课都敢教,校长的儿子只管摇铃。

《私塾怪现象》主要是讽刺学校的腐败,受到学生的欢迎,大家看得开怀大笑。可是校长看了戏,血压上升,恼羞成怒,下令立即停演,还给方志敏记大过一次。

学生记大过是很严重的事情,可是,方志敏一点也不在乎,继续带领学生同校长斗争,公开揭露学校的黑暗。胖校长气得不行,要开除方志敏。方志敏不甘示弱,带领学生自治会贴布告:开除校长!

1921年秋天,方志敏又进了同文学院。这是一所教会学校,对英文抓得很紧。方志敏找到了英文的《资本论》和《***宣言》,一边学英文,一边学这两部伟大著作,同学们给他起了一个外号叫“社会主义”,因为方志敏开口闭口不离“社会主义”这个词。方志敏还专门成立了一个读书会,专门学习和探讨社会主义。

那时候,阅读革命书籍非常困难。书籍、报刊杂志常被没收。方志敏托校外的同学订进步杂志,再带进学校阅读;白天不方便,晚上熄灯后,几个人才悄悄地进行讨论。

教会学校三天两头做礼拜,方志敏非常厌烦。可是,他一想,何不在做礼拜的时候,带上要看的书,“你做你的礼拜,我读我的书”。

3、闹革命

1922年夏天,方志敏到了上海。

那时候上海是帝国主义的殖民地。在上海的马路上,方志敏看到,洋人的警棍在黄包车夫的身上飞舞;喝得烂醉的外国士兵,肆意侮辱中国的百姓。

一天,方志敏和几个朋友来到“法国公园”想进去玩玩。他们走到公园门口,一个显眼的牌子映入眼帘:“华人与狗不准入园。”

方志敏站在“华人与狗不准入园”的牌子面前热血沸腾脸发烧,感到一种奇耻大辱。堂堂的中国人,在自己的土地上都不能自由行走。

面对“华人与狗不准入园”这块耻辱牌,方志敏暗暗发誓,一定要赶走帝国主义列强,为中华民族解放面奋斗到底!一定要铲除“华人与狗不准入园”这块耻辱牌!

很快,方志敏加入了社会主义青年团,也很快加入了中国***,坚定地走上了革命的道路,在火与血的考验中百炼成钢,成为解放中华民族的先锋。

下面讲几个方志敏闹革命的故事:

1925年夏天,方志敏在家乡湖塘村秘密成立了农民协会,带领贫苦农民与地主展开了斗争。

那年天旱欠收,到了秋天,许多贫苦的农民发愁交不起租,还不了地主的债。

方志敏召开了贫雇农大会,对大家说:“今年地主收租讨债,我们就要求减租减息。如果地主不肯,咱们就跟地主斗,不交租,不还债!”

农民们都害怕地主,不敢行动。方志敏带领一部分积极分子先把一个地主抓了起来,要他减租,并把借据还给农民。这一来,农民们有了劲头,都准备跟着方志敏干。不料,方志敏的五叔、地主方雨田跳出来,带头对抗农民运动。其他地主不敢收租收债了,方雨田却气急败坏地质问方志敏:“我是你亲叔,你该不会六亲不认吧?”

方志敏觉得不把方雨田的气焰打下去,斗争就不能取胜。他对大家说:“你们不要以为方雨田是我五叔,我就循情看面子。他既是地主,又和我们对抗,咱们就跟他斗争到底!”

一天晚上,他带领全村的贫雇农,手拿铁叉、锄头,包围了地主方雨田的大院,而冲在最前面的是方志敏。

方雨田紧关大门,躲了起来。几个农民**进入方家大院,把门打开,大家一下子冲了进去。方雨田狗急跳墙拿刀想行凶,农民夺下他手中的刀,用绳子把他捆了个结实。

地主方雨田被斗倒了,震动了整个弋阳县。农民运动蓬勃开展起来。

江西的农民在方志敏的领导下,把土豪劣绅打得屁滚尿流。农民从漆工镇警察所里缴获了两条半枪。一条是“汉阳造”,一条是“”,还有一条“九响毛瑟”被截去了半截枪筒,只能算半条枪。方志敏出门时就把这半截枪筒的枪带在身边当作。很快,“方志敏两条半枪闹革命”的消息就传遍了方圆几百里的地方。方志敏带着那半条枪,有时穿件灰袍子,化装成商人;有时光脚穿草鞋,化装成农民,四处宣传鼓动领导革命运动。

方志敏给穷苦农民开会讲革命道理。

方志敏问大家:“谁欠了地主的债?谁欠了租?”

大家一齐举手说:“我们都是穷人,不穷也不来革命了!”

“现在***来了,不交租,不还债,大家赞成不赞成?”

“这样的好事情,谁不赞成?”

方志敏又接着说:“我们***的道理,就是活不下去了,要平债,要分田,要革命!你们赞成就写上自己的名字,咱们干起来!”

听了方志敏的话,农民们都在红纸上写上了自己的名字,还画押宣誓:“革命到底,永不变心!”

就这样,农民革命团组织起来了。

农民革命团在方志敏领导下搞起了革命。

蓝家沟的农民穷得没法过了,冒着生命危险开了一个小煤窑。县衙门派来一个当官的,领几个法警来要捐税,每月缴5元。

农民们抗着不缴,说:“我们连吃的也没有,拿什么缴捐纳税?”

当官的大喊:“好呀,你们抗捐不缴,我把你们都抓到牢里!”

那个当官的还打了一个农民, 农民们一拥而上,把当官的推了个四脚朝天。几个法警围上来想行凶,也被农民揍了一顿。事情闹大了,农民找方志敏出主意。方志敏想,事情闹到这个地步,你不敌人也会来抓你,干脆,提前动手,让敌人措手不及。农历年三十晚上,蓝家村的农民了。农民革命团烧毁了几百份地契,分了几百担粮食,农民还编了歌谣:“湖塘塌塌岭,出个方志敏,一心干革命,为的是穷人。”

有一天早上,方志敏看见一个老农掉到了河里。他脱了棉袄,跳进冰冷的水里把老农救了上来,还把自己的棉袄给老农披上。

老农流着泪说:“你是我的救命恩人啊!”

方志敏笑着说:“我们都是一家人,不说两家话。”

方志敏非常关心老百姓。和群众在一起,他总是问长问短,群众也愿意和他接近。

这一天,方志敏和几个战士来到一个村子里参加一个会。许多群众跑来看望他,不知怎么消息走漏了。正谈着,白狗子把村子包围了,情况十分危急。方志敏把群众疏散了,和几个战士一边打一边撤退。可是,白狗子人多,眼看就要追上了,怎么办?

正在这时候,白狗子们定住脚不跑了,一个个蹲下身子,抢着拾地上的银元。有的没拾到,就和拾到的争抢起来,你争我夺打成了一锅粥。当官的没办法,踢这个一脚,踹那个一腿。趁这个机会,方志敏他们脱了险。

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村里的群众见敌人追赶方志敏,情况很危急,没有别的办法,就把打土豪收来的银元拿出来,丢到路上,缠住了爱财如命的白狗子。

有一天傍晚,在敌人占据的一个村子里,突然听得一阵“得得”的马蹄声,一个穿着笔挺的制服的国民党军官,带着两个背着驳壳枪的卫兵进了村。村里的两个地主豪绅见来人势头不小,就出来低头哈腰地热情迎接。

那军官骑在马上挥着鞭子,说:“大部队马上就要到了,为了配合军事行动,今晚上在周家祠堂开会,所有乡绅都要参加,不到的以军法论处。”

天刚黑,周家祠堂里就挤满了全村的地主乡绅,那个军官用手电朝每个人脸上照,还拿出一个小本,借着油灯的光,一个一个点名。点完了名,那个军官让他们都到里面屋子里去说话,说有机密事儿商量。

地主乡绅们乖乖进了里屋。那军官忽然掏出哨子“嘟嘟嘟”一吹,从祠堂四周进来一群手拿梭镖、土铳的农民革命团员。地主乡绅们一看,都吓瘫了,哆哆嗦嗦地问:“你……你们?”

那军官“啪”的一声,把国民党军帽往桌子上一扔。卫兵说:“他就是大名鼎鼎的方志敏。我们是他领导的工农红军。”

地主乡绅们一听,“咕咚”一声都跪到了地上,哀求那个军官!“饶命!饶命!”

方志敏怒喝一声:"都给我捆起来,押回根据地,看他们手上沾没沾革命者的鲜血!"

4、英勇牺牲

中央红军开始长征以后,方志敏担任了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随军政治委员会主席。

1935年1月,组成北上抗日先遣队的红十军团在通过怀玉山封锁线时陷入敌人的重围之中,部队被敌人截成了两截。方志敏率领的800余人冲出了包围圈,却发现大队没有跟上来。作为主要领导的方志敏提出要去寻找被围的部队。另一位负责人说:“你是主要领导,还是让我去吧!”方志敏说:“不行!我没有理由留在这里,我要把战士们带出来!”

方志敏毫不犹豫,不顾个人安危,又一次进入敌人的包围圈,找到了大队人马,可是,大队人马已经被敌人的14个团重重包围着,情况万分危急,敌人见人就杀,见粮就抢,见房就烧。红军被包围在荒山僻野之中,没有吃的,只能采集野果充饥;野菜也采集不到了,只得忍饥挨饿一次次突围。

部队经过与敌人激烈的搏斗,只剩下了80多人。方志敏已经7天没吃东西了,饿得两腿站不住。他带领战士翻山越岭,鼓励战士们说:“吃不得苦,革不得命。苦算什么,越苦越要干。”

突围无望。天亮的时候,方志敏命令机要员把文件和密码烧掉,说:“党员无论什么时候都要保守党的机密。”有的战士有些灰心,方志敏说:“我们只是一支小部队,红军主力还在,胜利仍然是我们的。***是永远打不垮的!”有个战士建议方志敏化装,到白区去躲避一阵,方志敏摇摇头。

1935年1月24日,由于叛徒出卖,方志敏在皖浙赣交界处的陇首村,不幸被捕。国民党派抓住了方志敏,认为是“剿共”的一个重大胜利,要在上饶举行一个“庆祝大会”。敌人把戴着手铐脚镣的方志敏带到了台上“示众”,方志敏昂首挺立,正气浩然。上饶的劳苦大众看着不幸落在敌人手中的方志敏,都心情沉重,许多人低下了头去,暗暗落泪。

敌人军官气焰嚣张,在台上喊起了口号。但台下无人响应,这激怒了那个军官。他把手枪"啪"的一声扔在桌子上,怒吼着:“谁不喊就抓起来!”台下仍然一片沉默。方志敏这时感到一种莫大的欣慰,老百姓心向着革命。“庆祝大会”草草收场了。

敌人要把方志敏押送到南昌,途中要经过方志敏的家乡弋阳县。敌人又要在弋阳开一个“庆祝大会”。可是,愤怒的几千名弋阳百姓,个个手拿锄头、木棍、扁担,聚集在公路两旁,准备抢回他们敬爱的领袖方志敏。敌人还哪敢开什么大会庆祝,慌忙把方志敏押进装甲车, 惊慌逃走。在南昌的一个公园里,敌人又要召开一个“庆祝生擒方志敏大会”。公园里军警如林,警备森严。方志敏戴着手铐脚镣,镇定自若地向成百上千的群众高声说道:“同胞们!我很高兴能和大家见面。我们中国外受帝国主义侵略,内受贪官污吏剥削统治,国将不国,民不聊生。”敌人没有想到,他们精心策划的“庆祝大会”竟然成了方志敏宣传革命的演讲大会,赶紧下令:“快!快把他拉下去!”

方志敏趁着敌人手忙脚乱,继续大声喊道:“希望你们继续我未完成的事业,努力奋斗!”

从上饶到弋阳,又到南昌,敌人的三次“庆祝大会”都没开成。

头子获悉方志敏被抓到了,立即密令国民党江西省党部千方百计劝降方志敏。 国民党江西省党部的头子俞伯庆对方志敏假惺惺地说:“蒋委员长很想重用你,你为什么不早点出来呢?”

方志敏听了,鼻子哼了一 声,说:“是什么东西!”

俞伯庆又说:“你们不是失败了吗?”

方志敏坚定地说:“不!我们在军事上暂时失败了,政治上并没有失败。我可以告诉们,我们永远不会失败!”

俞伯庆劝降不成,敌人军法处处长又来与方志敏“谈话”。

他喊手下搬一个凳子,又说不好,又换来一把椅子。

军法处长好像推心置腹地对方志敏说:“方先生,我忠告你,你们既然一败涂地,何必钻牛角尖。像你这样杰出的人才,国民党会给你高官厚禄的。”

方志敏打断他的话,说:“***人信仰共产主义,功名利禄视如粪土。”

“方先生,信仰要实现 ,得几百年。何必当傻子,识时务者为俊杰。”

军法处长见方志敏没有吭声,又把话锋一转,说:“方先生,你知道你们那个孔同志吧!他现在在我们这里是少将参议,春风得意着呢!”

方志敏一听姓孔的,非常愤怒,站起身来厉声说道:“他是无耻的叛徒,我决不会像他一样。革命者宁可被敌人残杀,绝不投降敌人,要我屈膝投降,休想!”

弋阳县长,还有教过方志敏的一个乡绅,也都找过方志敏,带着水果、点心来劝降。方志敏回答他们:让我投降?休想!你们只能砍下我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的信仰!

劝降失败了,敌人露出了豺狼的凶相,他们残酷的折磨方志敏。

他们给方志敏吃霉米饭,里面都是稗子、谷壳和沙石。一天洗漱饮用只给两碗水,牢房里黑暗潮湿、老鼠到处跑,臭虫爬满墙、虱子满被褥。方志敏本来就患有肺病,残酷的折磨使他的身体越来越衰弱。敌人还不断的用酷刑摧残方志敏,用皮鞭抽打、坐老虎凳、灌辣椒水。方志敏忍受着巨大的痛疼,毫不动摇,没有透露一点党的机密。

敌人黔驴技穷,没有办法对付方志敏了,最后,又拿来纸和笔,让他写“口供”。方志敏被捕后一直想写点东西,就利用这个机会,埋头写了起来。他知道,时间不会太长了,敌人总会下毒手的。

在牢房里写作的艰难可想而知,方志敏又重病在身,写不了多大功夫就头晕。他咬牙坚持,一字一字的写。实在不行了,就停下来喘口气。

敌人还以为方志敏真的在写“口供”呢!

就这样,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方志敏饱含激情和对党的忠诚,在敌人牢房里写下了传世之作:《清贫》、《可爱的中国》、《狱中纪实》等作品。书稿写成了,怎样才能带出监狱交给党组织呢?

有一个狱卒非常佩服方志敏,经常和方志敏聊天。方志敏多次给他讲革命道理。没有别的办法,方志敏就求这个狱卒把书稿带出监狱,先送交鲁迅先生,再请鲁迅先生转交。狱卒接过方志敏的书稿和给的一封信,跪在地上哭着说:“先生,我也是穷人的孩子,知道你是为穷人革命的好人。你放心吧,我就是提着脑袋也要把你的东西送到。”

1935年8月6日,方志敏在南昌被国民党派。

这一天,南昌城里军警满街,交通中断,小商小贩也都被赶走了。

看守端来了早饭,不是往日的霉米饭。方志敏知道敌人要下毒手了。方志敏吃了个饱,他太饿了。

要上刑场了。方志敏最后看了一下牢房,挨个和铁栅栏里伸出手的难友们告别。

难友们含着热泪说:“永别了,方志敏同志。”

方志敏微笑着说:“同志们,永别了,早日出去干革命!”

天下起了雨,天也有情啊!

囚车穿过戒备森严的南昌城。方志敏向窗外的老百姓挥了挥手。有人认出戴着手铐脚镣的是方志敏,不禁掉下了眼泪。刑场上三步一岗,五步一哨。方志敏挺胸昂首,敌人让他转过身去。方志敏笑着说:“我都不怕,你们怕什么?我要看看法西斯的子弹是怎样射穿我的胸膛!”

刽子手的手哆嗦了,扳不动枪机。方志敏望了望烟雨蒙蒙的天空,最后一眼看了看他可爱的中国大地,挥起右臂,用尽全身的力气高喊:“打倒帝国主义!”、“***万岁!”

方志敏同志英勇牺牲了,他年仅35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