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飞蛾扑火的典故

2.飞蛾扑火的典故?

3.飞蛾扑火的主人公是谁?飞蛾扑火有什么历史典故

4.飞蛾扑火,夸父逐日,嫦娥奔月三个典故

飞蛾扑火的典故

飞蛾扑火的意思及典故-飞蛾扑火的意思及典故

意思:明明知道没有什么好的下场,却还是不顾一切的错下去.通常用来比喻一种精神,明知会也要勇往直前的悲壮的精神。

由来:飞蛾扑火这个典故出自《心地观经·离世间品第六》:“过去有佛,欲令众生厌舍五欲,而说偈言:譬如飞蛾见火光,以爱火故而竞入,不知焰炷烧然(燃)力,委命火中甘自焚;世间凡夫亦如是,贪爱好色而追求,不知染着人,还被火烧来众苦……”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过去有佛(觉悟到宇宙真理的人),想让众生不要贪恋于五欲的执着(即享乐主义),便说了个偈子,其中劝化众生不要过分沉迷于的那部分大意是说,比如飞蛾见到了火光,由于非常喜爱火的原因而竞相飞向火内,却不知道火会伤害自己,从而自取灭亡;世间贪图的人也是这样,他们不知道会污染和伤害人的身心,从而被欲火烧伤,引来众多苦恼。

现在这个成语比喻自寻路,自取灭亡……

飞蛾扑火的典故?

飞蛾扑火,出自《梁书·到溉传》:“如飞蛾之赴火,岂焚身之可吝。”飞蛾扑到火上,比喻自取灭亡。下面给大家整理了相关资料,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南朝梁时,朝廷大臣到溉的孙子到荩,从小就非常聪明,而且擅长写诗作文,深得梁武帝的赏识。一次,到溉和到荩随梁武帝游览京口的北顾楼。梁武帝边观景,边让到溉作诗,到荩很快就写好了。梁武帝看后和到溉开玩笑说:你的文章是不是孙子代写的?并为到溉写了一首诗,大意是:到溉一生辛苦,像飞蛾扑火一样,为了照亮他人,自己焚身也毫不吝惜,毫不保留地贡献著一切,如今已经年老,可让到荩接替爷爷了。这个成语比喻自取灭亡。

飞蛾扑火的解释

[释义] 蛾:像蝴蝶似的昆虫。飞蛾扑到火上。比喻自寻路;自取灭亡。

[语出] 《梁书·到溉传》:“如飞蛾之赴火;岂焚身之可吝。”

[正音] 蛾;不能读作“né”。

[辨形] 扑;不能写作“捕”。

[近义] 飞蛾投火 飞蛾赴火 灯蛾扑火 自取灭亡

飞蛾扑火造句

1*** 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郑晓渝的痛苦,源于三生三世的执著,至不渝的决心,但终究会是,一次归于徒然的飞蛾扑火。—如来。伊雪枫叶

2*** 爱情这东西还真是奇怪。要么不来,任你千呼万唤也不出来。可来了就势不可挡,所有的矜持和制定的标准都统统忘掉,就这么飞蛾扑火般的扑了进去。柳下挥

3*** 一切截然相反的发生。认准了自己要的东西,绝不回头地飞蛾扑火。非欢今生杜绝他人之爱的冰冷,居然只是为了保护自己唯一想给予的炽热。属于你的,我不给别人…..风弄

4*** 乱世,绝望的身体碰撞在一起,他和她用肢体交谈——,倾诉争吵,缠绵默契感伤,“时代是仓促的”,飞蛾扑火的欢愉,比家国远,比主义近,革命手起刀落,爱情到身体为止。

5*** 我在想,飞蛾扑火时,一定是极幸福快乐的。

6*** 他这样做犹如飞蛾扑火,自取灭亡。

7*** 飞蛾扑火时,一定是极快乐幸福的。三毛

8*** 爱情令人飞蛾扑火,也许是灭亡,在去之前,谁也不能断定,它扑向的,或者才是光明。

9*** 而今,我已经被打败了,我用曾经的飞蛾扑火,换来今天手心里握著的一把余温尚存的灰烬。值得庆幸的是,我依然没有忘记,这把灰烬的名字叫做理想。

10*** 就象飞蛾扑火,自取灭亡一样,所有这些军队都全速地冲入您的各个口中仅仅是为了毁灭。

11*** 事情过去了就算了,你别再去狡辩,再去狡辩等于飞蛾扑火。

12*** 飞蛾扑火的理由是受到本能驱使,而人自投罗网为的是什么?

13*** 事情过去了就算了,再去理论就等于飞蛾扑火。

14*** 这家伙畏罪潜逃,今天自己送上门来,岂不是飞蛾扑火。

15*** 无论如何,飞蛾扑火都是一种高贵的姿态。

16*** 飞蛾扑火是痛是美?是找!

17*** 飞蛾扑火,是种堕落;挥手诀别,是种解脱。

18*** 缺乏温暖的人极力的渴望温暖,恰似飞蛾扑火,最终,焚身以火。丹尼尔·凯斯

19*** 飞蛾扑火烧翅膀,暧昧只因白天长,人尔相遇难分别,情棍默默横在心,非常宝车送给你,字字传情去宝盖。***谜底:我爱你一辈子***。

20*** 爱就是爱了,飞蛾扑火也好,画地为牢也罢,这遭便只能是认了,只是别叫自己后悔。

21*** 最坏不过飞蛾扑火一场,是不是这样?乐小米

22*** 你有没有深爱过一个人,明知道飞蛾扑火粉身碎骨,却还是甘愿沉沦。Her飞蛾扑火轻轻

23*** 我说,香水有毒。你说,飞蛾扑火。我说,我该拿什么来爱你。你说,我爱你,不论路途多遥远。章珈琪

24*** 哪怕是飞蛾扑火!但外人岂知飞蛾与火中故事的因果,那是执著,那是一股生命的挣扎,不是火灭,便是蛾焚!耳根

25*** 飞蛾扑火,用生命演绎精彩;破茧成蝶,用艰辛创造美丽;运动健儿,用汗水书写辉煌;奥运火炬,用热情点燃光明。奥运会,中国健儿,加油!

26*** 我在聆听自己的葬歌,在路上,我坚持,于飞蛾扑火中见证我的道……我的长生。辰东

27*** 官帽是最好的化妆术,让平凡的男人变得有魅力,吸引无数美女如飞蛾扑火般去追求幸福。

飞蛾扑火的主人公是谁?飞蛾扑火有什么历史典故

成语飞蛾扑火的意思是什么?成语飞蛾扑火的意思是指飞蛾扑到火上,比喻自取灭亡。那么,成语飞蛾扑火的主人公是谁?成语飞蛾扑火出自何处?成语飞蛾扑火有什么历史典故?以上问题我将在下文为大家揭晓。

成语飞蛾扑火的主人公是到溉

到溉,字茂灌,南朝梁代文学家,彭城武原人。曾祖父到彦之,曾为刘宋骠骑将军。祖父到仲度,是骠骑江夏王的从事中郎。父亲到坦,前朝齐中书郎。到溉少时孤贫,与弟弟到洽都很聪敏有才学,很早就被任昉知道,由此他们的声名很广。他从王国左常侍开始官场生涯,又转为后军法曹行参军,历殿中郎。出为建安内史,迁中郎将,兼吏部,太子中庶子。当时湘东王绎为会稽太守,他以到溉为轻车长史、行府郡事。高祖嘱咐王绎说:“到溉并不仅仅可以为你做些事情,他足可以做你的老师,期间有什么事情,最好都去向他好好咨访。”到溉的母亲去世,他尽责尽礼,朝廷因此嘉奖他。孝期终了之后,他还只吃蔬菜和穿布衣很长时间。被授为通直散骑常侍,御史中丞,太府卿,都官尚书,郢州长史、江夏太守,加招远将军,入为左民尚书。

成语飞蛾扑火出自何处

《梁书·到溉传》:“如飞蛾之赴火,岂焚身之可吝。”

飞蛾扑火有什么历史典故

南北朝时期,梁朝有个名叫到溉的人,他年少时父母双亡,成为一个孤儿,生活十分艰难。但他并未因此而退缩,有时间便潜心苦学,日子一长便积累了很多学问,成为一个聪敏有才的人。到溉为人豪放,性情直爽,后来为朝廷所用,官位直做到散骑常侍、侍中、国子祭酒。 > 到溉有个孙子,名叫荩,自小聪明过人,到溉十分喜欢他,一有时间就陪着他读书、写诗,从而养成了到荩喜爱诗文的好习惯。 到荩成年时,在诗文方面的成就已超过了到溉,,颇得梁武帝的赞赏。 > 有一次,到溉与梁武帝聊天时,武帝开玩笑说:“你孙子的文章写得那样好,你的文章都是他为你代写的吧? ”为此,梁武帝还写了一首名为《连珠》 的诗,踢给了到溉。诗的大意是: > 用砚台磨出墨汁来写文章,挥起笔来非常自如。这时就像飞 蛾扑火一样,完全忘记了自身吋能会毁灭。不过你已是年迈之人了,何不让你的孙子荩来代替你写文章呢?不久到荩即被梁武帝任命为丹阳尹丞。

成语飞蛾扑火的含义

飞蛾扑火也是一种赞扬,赞扬人们为了自己的理想和追求而付出时的义无反顾,不畏牺牲的精神.。在现在爱情风盛行的文学学坛里,飞蛾更多地用来表现出对恋人苦苦追寻,吃到苦果仍不言放弃的情愫,是一曲悲壮的赞歌。

推荐:

成语髀肉复生的主人公是谁?髀肉复生有何典故 > 成语卜昼卜夜的主人公是谁?卜昼卜夜有何典故 > 成语不知所云的主人公是谁?不知所云有何典故 >

飞蛾扑火,夸父逐日,嫦娥奔月三个典故

飞蛾扑火:成语

〖解释〗飞蛾扑到火上,比喻自取灭亡。

〖出处〗《梁书·到溉传》:“如飞蛾之赴火,岂焚身之可吝。”

夸父逐日:来源于神话的成语

[解释]夸父拼命追赶太阳。比喻人有大志,也比喻不自量力。

[出处]《山海经·海外北经》

这是我国最早的著名神话之一,讲的是夸父追赶太阳、长眠虞渊的故事。

夸父是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巨人,是幽冥之神后土的后代,住在北方荒野的成都载天山上。他双耳挂两条黄蛇、手拿两条黄蛇,去追赶太阳。当他到达太阳将要落入的禺谷之际,觉得口干舌燥,便去喝黄河和渭河的水,河水被他喝干后,口渴仍没有止住。他想去喝北方大泽的水,还没有走到,就渴了。夸父临,抛掉手里的杖,这杖顿时变成了一片鲜果累累的桃林,为后来追求光明的人解除口渴。

夸父追日的神话,曲折地反映了远古时代人们向大自然竞胜的精神。《山海经》记载这个神话时说他“不量力”,晋代陶潜在《读山海经》诗中却称赞说“夸父诞宏志,乃与日竞走”。

夸父神话故事主要见于《山海经·海外北经》和《大荒北经》。《列子·汤问》在手杖化桃林的细节上稍有不同,说夸父“弃其杖,尸膏肉所浸,生邓林”。关于邓林,据清人毕沅考证,邓、桃音近,邓林即《山海经·中次六经》所说“夸父之山,……北有……桃林”的桃林。此夸父之山,郝懿行说一名秦山,与太华相连,在今河南灵宝县。后代以“夸父”名山的还有一些地方,其中也多有与夸父追日相联系的传说。

嫦娥奔月:神话故事(多版本)

传说中后羿和嫦娥都是尧时候的人,神话说,尧的时候,天上有十个太阳同时出现在天空,把土地烤焦了,庄稼都枯干了,人们热得喘不过气来,倒在地上昏迷不醒。因为天气酷热的缘故,一些怪禽猛兽,也都从干涸的江湖和火焰似的森林里跑出来,在各地残害人民。

人间的灾难惊动了天上的神,天帝常俊命令善于封射箭的后羿下到人间,协助尧除人民的苦难。后羿带着天帝赐给他的一张红色的弓,一口袋白色的箭,还带着他的美丽的妻子嫦娥一起来到人间。

后羿立即开始了射日的战斗。他从肩上除下那红色的弓,取出白色的箭,一支一支地向骄横的太阳射去,顷刻间十个太阳被射去了九个,只因为尧认为留下一个太阳对人民有用处,才拦阻了后羿的继续射击。这就是有名的后羿射日的故事。

但是后羿的丰功伟绩,却受到了其他天神的妒忌,他们到天帝那里去进谗言,使天帝终于疏远了后羿,最后把他永远贬斥到人间。受了委曲的后羿和妻子嫦娥只好隐居在人间,靠后羿打猎为生。

嫦娥又是怎样奔月的呢?在古书上有种种不同的说法。根据《淮南子》的记载是,后羿觉得对不起受他连累而谪居下凡的妻子,便到西王母那里去求来了长生不之药,好让他们夫妻二人在世间永远和谐地生活下去。嫦娥却过不惯清苦的生活,乘后羿不在家的时候,偷吃了全部的长生不药,奔逃到月亮里去了。另一种说法是屈原(约前340年)《天问》的记载,说后羿后来对嫦娥有不忠行为,和河伯的妻子发生暖昧关系,因而引起嫦娥极大的不满,便离开后羿跑到天上去了。嫦娥奔月以后,很快就后悔了,她想起了丈夫平日对她的好处和人世间的温情,对比月亮里的孤独,倍觉凄凉。

参考:嫦娥奔月是远古神话。 “嫦娥”亦作“常娥”,是神射手后羿的妻子。《准南子·览冥训》:“羿请不之药于西王母,姮娥窃以奔月,怅然有丧,无以续之”。高诱注;“姮娥,羿妻;羿请不药于西王母,未及服食之,姮娥盗食之,得仙,奔入月中为月精也”。《初学记》卷一引古本《准南子》,于“姮娥窃以奔月”句下,尚有“托身于月、是为蟾蜍、而为月精”十二字,今本并脱去。姮娥即《山海经·大荒西经》所记“生月十二”之常羲。古音读羲为娥,逐渐演变为奔月之常娥。《文选》注两引《归藏》,均谓常娥服不药奔月。知常娥神话古有流传,非始于《准南子》。又《准南鸿烈集解》引庄达吉云:“姮娥,诸本皆作恒,唯《意林》作姮,《文选》注引此作常,准南王当讳恒,不应作恒,疑《意林》是也”。汉文帝名恒故讳之,知姮娥作恒娥,而恒亦即常之意。《集解》又引洪颐煊云:“说文无姮字,后人所造。”

民间的传说又略有不同,大体谓嫦娥偷吃了丈夫从西王母那儿讨来的不之药后,飞到月宫。但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所谓“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正是她倍感弧寂之心情的写照。嫦娥向丈夫倾诉懊悔后,又说:“平时我没法下来,明天乃月圆之候,你用面粉作丸,团团如圆月形状,放在屋子的西北方向,然后再连续呼唤我的名字。到三更时分,我就可以回家来了。”翌日,照妻子的吩咐去做,届时嫦娥果由月中飞来,夫妻重圆,中秋节做月饼供嫦娥的风俗,也是由此形成。表现这一情节的嫦娥图,当是世人渴望美好团圆,渴望幸福生活的情感流泄。

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