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袖添香的意思和含义-红袖添香比喻什么生肖
1.红袖添香打一个生肖
2.红袖添香 是什么意思? 有什么特别含义?
3.“红袖添香夜读书”的下一句是什么?
红袖添香打一个生肖
红袖添香打一个生肖:生肖兔。
谜面:"红袖添香→喻面谜→旧时代有美貌女子伴读的。在清人.魏子安的《花月痕》其中一句:从此绿鬟视草,红袖添香。这里谐"花月″里的嫦娥伴玉兔。所以谜底是:生肖兔。
生肖含义:
十二生肖,又叫十二属相,是与十二地支相配以人的出生年份的十二种动物,包括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
生肖的起源与动物崇拜有关。据湖北云梦睡虎地和甘肃天水放马滩出土的秦简可知,早在先秦时期即有比较完整的生肖系统存在。最早记载与今相同的十二生肖的传世文献是东汉王充的《论衡》。
十二生肖是十二地支的形象化代表,即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随着历史的发展逐渐融合到相生相克的民间信仰观念,表现在婚姻、人生、年运等,每一种生肖都有丰富的传说。
生肖作为悠久的民俗文化符号,古往今来留下了大量描绘生肖形象和象征意义的诗歌、春联、绘画、书画和民间工艺作品。除中国外,世界多国在春节期间发行生肖邮票,以此来表达对中国新年的祝福。
由来:
十二生肖(兽历)的构成及顺序,各个民族或国家不尽相同。现今汉、回、藏、哈尼、畲、拉祜、纳西、阿尔泰语系诸民族以及朝鲜、韩国、日本的十二生肖(兽历),在构成及顺序上完全一致,为: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犬、猪。
有些民族的十二生肖(兽历)因地区不同而有别,如黎族大多数地区的十二生肖(兽历)与前相同,而毛道黎族则以“虫”代“虎”,以“猫”代“兔”,以“鱼”代“蛇”,以“肉”代“马”,以“人”代“羊”;大部分地区彝族的十二生肖(兽历)与前相同。
红袖添香 是什么意思? 有什么特别含义?
千古文人佳客梦,却是红袖添香夜读书。素腕秉烛,灯如红豆,一缕暗香,若有若无,流淌浮动,中人欲醉。 迷离之中,阅尽多少繁华沧桑,又化作缕缕青烟。红袖添香,便是古典中国一个隽永的意象。我们这没有文化的一代,也就知道将一支细细的线香,插入香炉之中,自挑寒灺自添香罢了。
焚香由来以久,如宋人“贝经清课图”中,就有侍者手捧香盒,拈香入炉的画面。古人焚的香,多是以“合香” 方式制成的各式香丸香饼之类。第四十回中,潘金莲“瞧了瞧旁边桌上,放着个烘砚瓦的铜丝火炉儿,随手取过来,叫:‘李大姐,那边香几儿上牙盒里盛的甜香饼儿,你取些来与我。’” 红楼梦里,宝玉闻得黛玉袖中一股幽香,便说“这香的气味奇怪,不是那些香饼子、香球子、香袋儿的香。” 都从侧面说明当时的焚香方式。
红袖添香,绝非将一粒香丸放入香炉直接燃烧那么简单。古人焚香,必在深房幽室之中,用矮桌置炉,与人膝平。先将特制的小块炭烧透,放入香炉中,然后用细香灰填埋。在香灰中戳些孔,再放上瓷片、银叶、金钱、或云母片制成的“ 隔火”盛香。小小的香丸香球香饼,就是借着这炭火微薰,缓缓将香气散发。香不及火,舒缓而无烟燥气,却自香风袅袅,低回悠长。香丸一旦焚起来,还须加以持护。香烟若烈,则香味漫然,顷刻而灭。所以需不时以手试火气紧慢。“几度试香纤手暖,一回尝酒绛唇光” ,便是此事一写照。若是香味太烈,须取起隔火。加灰再焚;时间长久,香味散尽,就需要添香了。“一双十指玉纤纤,不是风流物不拈” ,以食指与拇指轻轻捻一粒如梧桐子,如弹丸,如鸡头米的小小香丸,点入香炉,自是引人暇思绮想。若是女子一人“含愁独倚闺帏,玉炉烟断香微” ,则不免大煞风景。
此外还有种球状香炉,可置于被下,寝时暗香盈盈,更有销魂情味。法门寺地宫出土物中,有一涂金缕花银薰球。外壳镂空,球体内置两个同心环,环内有一以轴承与圆环相连的圆钵。此中安放燃炭和香丸,任它如何翻滚,圆钵都始终保持水平,不会倾翻,真是匠心独具。
焚香过程琐琐,如评茗一样,被士人当成高妙纯粹的享受。李渔甚至认为“此非僮仆之事,皆必主人自为之。” 当然,一般的读书人,还是希望有一红颜知己,案塌之畔,夜半焚香。却是“修蛾慢脸,不语檀心一点,小山妆。蝉鬓低含绿,罗衣淡拂黄。闷来深院里,闲步落花傍。纤手轻轻整,玉炉香。”
“红袖添香夜读书”的下一句是什么?
“红袖添香夜读书”的下一句是“卿正欣喜吾欲狂”。
“红袖添香夜读书”选自《何处是归程》
作者是现代作家黎阳,全诗如下
《新楼作伴》
人逢喜事精神爽,簇簇黄花正当行。
醉倚新楼邀明月,梦中红颜舞霓裳。
红袖添香夜读书,卿正欣喜吾欲狂。
携手相看徘徊处,知音鸳侣共徜徉。
译文:刚好碰到喜事,不禁精神大好,只看到一簇簇黄花正开放。喝醉酒后依靠着小楼的栏杆,举杯邀明月,睡梦中似乎看到美人在跳霓裳羽衣舞。夜里有知己美人作陪看书,你也欢喜我也亦然。携手观赏水弯处,一对鸳鸯正交颈共同徜徉在水上。
扩展资料红袖
红袖是汉语词汇,是指古代女子襦裙长袖,后来就成了女子的代名词。出自南朝 齐?王俭?《白紵辞》之二:“情发金石媚笙簧,罗袿徐转红袖扬。”
唐杜牧?《书情》诗:“摘莲红袖湿,窥渌翠蛾频。”后蜀?欧阳炯?《南乡子》词:“红袖女郎相引去,游南浦,笑倚春风相对语。”
基本含义
“添香”是中国古典文化中一个很隽永的意象,并且无可否认的是非常之美的一种意象。只是今天的人,大约并不了解当年是怎么“添香”的。我们所熟悉的“焚香”方式,是点线香。
那种装在纸筒里、像挂面似的细细香棒,插一枝在香炉中,点燃香头,就有香烟从香棒上袅袅升起。但是,“添香”绝非拿一枝线香往香炉里插那么简单。
实际上,如果观察古代绘画中表现的香炉,基本上看不到炉中插线香的情况。线香出现的历史相对晚些。在古代生活中,焚香使用的“香”,是经过“合香”方式制成的各式香丸、香球、香饼,或者散末。
明代佚名画家作品《千秋绝艳》中,体现了“莺莺烧夜香”的著名情节。画面上,崔莺莺立在一座高香几前,几上放着焚香必备的“炉瓶三事”中的两件——插有香匙与香箸的香瓶,以及一只小香炉。只是香炉中,崔莺莺的手中,都不见线香的影子。
这里是在表现她右手捧着香盒,左手刚刚从香盒里拿出一颗小小的香丸,将要放入香炉中。古代女性“添香”的场景,就这样展现在了我们的眼前。
百度百科—红袖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